我所认识的美国
我所认识的美国太空营的创始人巴克比

我认识的埃迪·巴克比在我们普通人眼里,巴克比先生就是美国航天局的高级官员,是美国航天局专家,是“美国火箭之父”冯·布劳恩的高级助手,是美国太空营的创始人。
像这样的一个大人物,一定是军人般的严肃与威严,让人望而生畏而又遥不可及的。
然而,经过短短的几天相处,让我感受到的却不是这样的一个“big shot”。
在巴克比先生的助手王安娜女士的引荐下,我们在巴克比先生下榻酒店的见到了他。
他虽已年过古稀,一头银发,但是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就像风华正茂,年富力强的中年人一样。
在我们热心的帮他把行李送到房间后,他便邀请我们一起共进晚餐。
由于盛情难却,我们便开始了和巴克比先生的第一次近距离接触。
刚开始我们还都有点拘谨,不敢随意说话乱动,但是巴克比先生很快便以他独有的幽默和亲切调节了场上的气氛,跟我们绘声绘色讲起他在郑州机场遭遇的大雾和特殊款待,让我们一下子轻松了很多。
随后,我们又聊了聊中国的教育和环境问题,他总是用最浅显易懂的单词来尽量让我们听懂,并且语速放的很慢,还时不时的夸奖我们的英语,用肯定的眼神和鼓励的语气鼓励我们继续说下去。
这时,他已经不是一名官员和专家,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大人物,更像是一位和蔼的爷爷,慈祥的外教,平易近人却让人油然起敬。
饭后,还亲切的和我们合影留念。
第二次的见面是在北京市人大附中的报告厅里。
整个报告厅里坐满了学生,甚至连过道也坐满了学生。
巴克比先生在讲座中向同学们介绍了人类探索太空的发展进程,并和同学们分享了一些有历史纪念意义的纪录片。
他以极富感染力的演讲点燃了学生们的热情,他用从美国带来的珍贵视频向学生们介绍着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航空事业的发展和太空营中里令人难忘的训练方法。
学生们都深深的沉浸在科学的海洋里并且对宇宙航空的好奇与热情也愈发高涨,在提问时间中,大家争先恐后的举手发问,还有很多学生直接用英语发问,不少问题水平很高,让巴克比先生赞叹不已。
讲座时间已经临近结束,孩子们却还依依不舍,在巴克比离开会场的路上,还有很多学生围着他交流、提问请求合影签名。
[美国游学感想]美国游学6篇
![[美国游学感想]美国游学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8a0dc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1.png)
[美国游学感想]美国游学6篇第一篇美国游学:游学感想作文美国游学见闻美国,这是一个我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家。
熟悉的是,我们喜欢热衷的好莱坞大片、苹果电脑、批萨汉堡。
都来自于美国;陌生的是,它离我们中国万里之遥,与我们时差15个小时,除了书本影视的介绍,我们对它知道的很少。
这次为期十天的美国游学之行让我终于有机会走近美国、走进美国,我的心情绝不仅仅是激动、期盼能形容的。
住在美国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飞行,我们一行29位同学和5位老师终于在美国西部时间9月29日上午11点到达了san Francisco(旧金山)机场晚上。
虽然我们都有些睡眠不足、筋疲力尽,但是一得知友好学校狼溪小学的mike校长和友好家庭的爸爸妈妈们早就等候在学校时,我们顿时兴奋不已,顾不上吃午饭,就直接赶往了位san ramom的狼溪小学。
在狼溪小学的校门口,我们收到了mike校长和友好家庭家长同学们的热烈欢迎,我也见到了我将入住的友好家庭的妈妈——田莹阿姨。
我很庆幸,这是一个华裔家庭,这让我把之前对语言交流的担心彻底放下了。
简短的欢迎仪式后,我跟着田莹阿姨来到了位于学校附近的友好家庭,并开始认识这个家庭中的成员。
我在友好家庭里一下子就有了三位弟弟,一位上三年级的叫Ryan,一位上一年级的叫Justing,还有一位只有一岁多的小弟弟。
小弟弟特别调皮,总喜欢跟着我缠着我,爱来我的房间捣乱,虽然他经常弄得我无所适从,但也给了我许多独生子女不可能感受到的快乐。
不管怎样,他们都是很可爱聪明的弟弟,我很喜欢。
比起中国家庭,美国家庭更自由更宽松,但孩子们做错了事,他们也受到惩罚。
如果孩子做错了事,就要被关在一间黑黑的小房子里,直到向家长承认错误了才可以出来。
惩罚时间的长短和犯的错误的严重性有关,比如小弟弟在坐车时把手伸出了窗外,阿姨就罚他在小黑屋关10分钟才准出来。
两位大一些的弟弟很快就和我成了好朋友,我们每天一起上学(我和ryan同班),一起放学。
放学回家,我们一起做许多事,一起整理我的行李箱,一起去上游泳课,一起看电影,一起品尝美食…。
我在美国的感情经历

我在美国的感情经历
在美国的感情经历可以说是非常多样化的,因为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拥有不同的种族、宗教和社会背景,所以人们的感情体验也是不同的。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美国人,他是一个非常友善的人,他总是充满活力,而且乐于助人。
我们之间的感情发展得很快,他经常给我带来惊喜,我们也一起去看电影,一起吃饭,一起去游玩,一起分享彼此的故事。
在他的陪伴下,我感受到了美国人的友善和热情。
我也曾经认识过一个印度裔的美国人,他的家庭背景非常不同,他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也很不一样。
他对我很好,也很尊重我的文化和价值观,我们可以聊聊天,一起分享彼此的经历,他也经常邀请我参加他的家庭聚会,让我认识他的家人,这让我感受到了美国不同文化之间的尊重和包容。
综上所述,我在美国的感情经历是多样化的,我感受到了美国人的友善和热情,也感受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尊重和包容。
我眼中的美国教育

我眼中的美国教育文/李浩英李浩英前北京101中学语文老师,前美国Gronton DunstableReginal High School中文老师,北京师范大学高级管理者中心家庭教育中心主任。
很多人可能都有一个疑惑:到底在国内读国际高中好呢,还是到美国去读高中?在美国上学到底好不好?其实评价一个事物好还是不好,属于陈述个人观点,难免带有主观色彩;了解它到底是什么,这才是呈现事实,比较具有客观性。
我也曾遇到许多家长向我咨询上述问题,但是一直没有办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基于20多年的教师身份,我唯一的优势就是学生多。
为了反映客观真实的美国学校教育,我调查了现在在美求学的高中生、本科生、硕士博士生等多类人群,年龄从15岁到30岁不等。
今天不仅是谈我个人的看法,更多的是他们求学过程中的真实感受。
我做的工作就是细致地归纳诸多调查问卷后,给大家做个总结。
本文主要从如下六个方面展开:课程丰富,自主选择空间大;教学就是教会孩子思维;分数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用趣味性的环境育人;不用每天都穿校服;孩子们不怕老师。
一、课程丰富,自主选择空间大首先我们看一下对在美国读书的高中生、本科生和硕士生关于课程的调研结果:学生们一致认为美国的学制比较灵活,课程设计比较丰富,学生选择空间比较大。
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如下几类:英语数学(代数、几何、微积分……)科学(生物、健康教育、化学、物理、地球宇宙学、3D打印、建筑……)社会科学(历史、哲学、经济、心理学……)第二语言(法语、西班牙语、拉丁语……)艺术类(美术、音乐、舞蹈、摄影、话剧……)体育(田径、足球、网球、棒球……)根据调研结果,按照括号以前的来说,美国高中课程无非就这五六种,但是括号里边的课是特别丰富的。
那么学生怎么选课呢?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到社会科学里边去选他喜欢的心理学,或者到科学里面选一个他所喜欢的化学,然后再去选一个代数、选一个西班牙语,或者选一个音乐。
那么这样的话,就与我们国内的这种必修课的体制不一样了,学生基本上可以根据兴趣来选择课程。
我眼中的美国民主

2000年7月,美国众议院批准了美越贸易协定,同时通过了粗暴干涉越南内政的“越南人权法案”,这项法案明目张胆的歪曲越南人权的实际情况,粗暴干涉越南的内部事务,违背联合国宪章的国籍法的基本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制造了危险的先例。
我认为,美国的民主是一种本位式的民主。美国自称“世界警察”,“人权卫士”,作为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汤姆大叔似乎是自然而然的当起了世界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可越来越多的事件告诉我们,美国制定的规则无一例外的偏向自己。对于美国,“民主”中的“民”似乎特指本国人民,唯有当将“政府不民主,不尊重人权”作为制裁他国的理由时,这个“民”才包含外国人民的意思。自1930年,这种例子信手拈来。
我所认识的美国民主
在今日的毛中课上我们观看了一个BBC出品的关于美国民主的纪录片。它结合了多个史实,如干涉甚至操纵多米尼加,尼加拉瓜等国政变,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美国到底民主吗?或者说,美国的民主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这个问题很难回答。首先不能说其不民主,当今国人,特别是普通百姓几乎无一不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崇尚民主,崇尚自由,也是民主制度最健全的国家。理由似乎很充分,械……同时也不能就因此承认其民主,有位学者一语道出,“若说美国民主,你不妨去听听伊拉克,越南,多米尼加百姓们的咒骂。”
如果屡屡策划他国政变,歪曲他国政治,监控民众隐私,挑唆国际争端的国家能被冠以“世界最民主国家”称号的话,那这个世界是多么的可怕。这就是美国的本位式民主,他更多关注的是自己本国人民的利益,而对外国强行干涉内政,对他国人民带来麻烦。
我的美国印象

我的美国印象1.由于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市海拔两千多米,离太阳近的原因吧,冬天只要不下雪太阳就照的暖融融的,当地人就开始穿拖鞋(不穿袜子)、短袖T恤、五分裤,这也和室内、车里暖和有关。
据说药店治疗关节炎的药比较畅销,原因就是美国人冬天不注意腿部保暖。
所以商场里的衣服季节性不如国内强,冬季也可以买到一年四季的衣服。
据说这里夏季也不太热,用上次参加圣诞节活动遇到的一个当地老太太的话说“When it's cold,it isn't real cold,when it's hot,it isn't realhot."所以只偶尔看到几家人的房子装有空调。
2.美国人中午不睡午觉。
上班的人12点到1点午饭时间,然后继续工作;我们房东50多岁天天在家也不睡午觉3.国内的一些“品牌”在这是“垃圾”:levis牛仔裤20美元可以买到;星巴克咖啡最便宜的3美元左右,最贵的也就6美元左右;肯德基麦当劳Burger King基本5美元可以吃一个超大汉堡加一包薯条加饮料畅饮;倩碧的价格是国内的二分之一,雅诗兰黛也便宜不少;耐克、阿迪达斯、锐步运动鞋便宜的只要二十几美元;GUESS的东西在这显得也不那么高档,COACH的包几十美元就能买到,这些和美国人的收入相比,不就是几十块钱的东西吗!4.人们都很友好,路上碰到陌生人,对方会主动对你微笑打招呼,这在国内从没见过。
公共场合比如超市、图书馆,他们只要稍微妨碍了别人就会说"Sorry",礼貌谦让得很,反而让我这个来自号称礼仪之邦的人觉得惭愧。
而且他们进门都有给后面的人留门的习惯,看见后面有人也要进门,就会一直用手扶着门直到你进去,特别是有一次,在学校图书馆门口,一个牵着导盲犬的男生给我们留门,特别让人感动!5.环境保护好。
绿树草地到处都是,校园里、居民区常有小松鼠,还有狐狸(每次见到狐狸都让我想起狐狸围脖),还有黄鼠狼,夜里偷偷溜进我们住的房子里两次了,每次都让房东的狗Molly 撵出去,但都会给我们留下一个几天都挥之不去的大臭屁。
浅谈美国基本礼仪

浅谈美国基本礼仪从小到大,我都对西方的文化有种好奇心,自懂事以来就经常去看一些外国动画、外国人写的书籍还有外国节目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后来,我更是从外国影视中获得了许多关于美国人们的日常习惯以及各种基本礼仪。
下面,我就来谈谈我所认识的美国基本礼仪。
我先来说一下美国的见面礼仪:美国人见面通常都会有身体接触,例如接吻、握手、击拳等等。
根据美国人的风俗习惯,男性第一次与陌生女性见面应该仅仅握手,接吻应该是好朋友之间才有的肢体语言。
亲吻的方式是:同性之间是双方的脸跟脸接触一下,异性之间可以亲吻对方的脸颊,而父母亲吻孩子是吻孩子的额头和脸蛋。
而在美国的黑人之间比较潮流的打招呼方式应该是击拳,或者用手碰一下对方的肩膀,来表示自己与对方是友好的。
更加亲密的黑人一般会有自己的一套击拳方式,他们会用拳头和身体来回触碰多下来表示对方是自己的“兄弟”。
美国人很注重眼神交流。
这里与中国人不同的是,中国人认为用眼睛盯着对方是一种不礼貌的做法,而美国人则会一直用眼睛看着说话的一方来表示对他的尊重。
如果你不正视他的目光,则会被认为你躲躲闪闪不诚恳,认为你不可信赖。
所以在与美国人交谈时,我们应该注意与对方有眼神交流,且在对方说话是正视对方的目光,以表示尊重。
然后到了美国人的餐桌礼仪,这里我只谈谈我熟悉的几种餐桌礼仪。
餐前,如果是在餐厅用餐,男士应当替女士移开椅子让女士先坐下然后再就坐。
在餐桌上是不可以戴帽子的,除了白天女士探访别人是戴的帽子。
一般的家庭在饭前都会有一段祷告,客人应该加入这个祷告,并且在祷告时保持安静以示尊重。
在餐中,美国人有多种吃各种食物用的餐具,因此餐桌上应该具备最基本的几套餐具,用餐人应当熟悉各种餐具的用法以及他们用于哪种食物,而且刀叉的用法是,右手用刀左手用叉。
喝汤要用汤匙,不能端起碗来喝,如果汤热的话可以用汤匙舀起来轻轻吹凉然后喝掉,同时不能把汤匙全部放入口中,应该从汤匙一边喝汤。
用餐以及喝汤时都不能发出声响,食物应该放入口中闭上嘴巴吃,嘴里有食物更加不能讲话。
我所了解的美国Presentation课

我所了解的美国Presentation课
田欣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论坛》
【年(卷),期】2015(000)0Z1
【摘要】<正>因签证问题,来到美国已经是学期末,但就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还是见识到了一种不太熟悉的学习方式——Presentation,也就是所谓的"演讲课"。
下面,我来说一说美国的Presentation。
一、高中的Presentation课就在时差还没有完全倒过来的情况下,我回到高中,重新当了一回学生。
但这所高中在美国,是美国12年级的一堂课,相当于我们的高三。
今天Jane老师想让我听一节高三的社会和英语整合课,而且是这一学期的
【总页数】3页(P150-152)
【作者】田欣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9.712
【相关文献】
1.我所了解的美国Presentation课 [J], 田欣
2.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J],
3.了解美国学习美国研究美国利用美国——赴美科技研修漫笔 [J], 孔曙光
4.了解美国历史,认识今日美国——《美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简介 [J], 邵坚
5.欧洲经济共同体会计与美国会计——美国的执业会计师有必要去了解欧洲共同体国家会计与美国会计的一些重大区别 [J], 郭双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所认识的美国
2014年8月24日,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拖着行李兴致高涨地踏上了前往美国芝加哥的飞机。
出发前,心中无数个问号纠缠着我:坐飞机是什么感觉?美国是什么样的?美国的学校和中国有什么不同?……不过,当我结束了十四个小时的飞行头晕目眩地走下飞机之后,心里只剩下了一个念头:坐飞机好累。
American Sky
初到美国不久,便被那里的天空深深吸引。
在国内,不知道已有多久没看到蓝天白云,终日灰蒙蒙的天气让人的心也有些压抑。
而在美国,不管是小城Monticello ,世界顶尖大学所在地Boston ,还是国际大都市New York ,一抬头总能看到湛蓝的天空,心情也因此变得开阔了许多。
American Schools
带给我们新奇最多的也许还是美国的高中。
以前常常听说关于美国中学生的种种,但都比不上亲眼看到他们的生活时的感触大。
他们的高中是自由而全面的,既有数学课、化学课等所谓的“主课”,也有我从未听说过的课程:模拟犯罪现场、西班牙舞、解读宪法,甚至还有墙壁粉刷和健身。
美国的学校还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于中国的特点,就是没有围墙,也没有气派的大门。
学校前一大片开阔的场地是停车场,几乎所有学生都开着汽车来上学。
而走进学校穿过大厅来到教室,我几乎找不到老师和学生的界限。
国内的课堂,老师在讲台上,学生坐在讲台下;美国的课堂,老师没有讲台,时坐时站,有时是问题的提出者,有时也是问题的解决者。
他们的课堂,与其说是老师教授学生,不如说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探讨。
感触最深是在一节中文课上,有一个美国女生向我们询问中国班级的规模。
当我们回答有四五十人甚至六七十人时,他们都表示难以置信,也有人问我们老师如何同时管理这么多人。
这时他们的中文老师(中国人)笑道:“Chinese students don’t talk much in class like you.”说实话听到这句我心里并不好受。
诚然,中国的课堂不像美国那样积极热烈,而在美国的大多数学校中,考试成绩最好的总是中国学生。
也许中国学生在其他人心目中都只是呆板而缺少创新的考试机器吧。
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有一句台词:你永远不会理解,中国学生为了赢得考试所付出的辛酸。
美国学生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不断创新中成长,中国学生在应战考试的汗水和付出中成长。
我们并不一定要评判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孰对孰错,不管处在哪种体制下,我们都只有努力做好自己。
关于美国学校,其实很多人都有误解。
以前总听到有人说美国学习轻松课程简单,其实不然。
在和那里的学生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即便是在美国,学生也要应付各种考试,而他们的数学课也已在学习函数的奇偶性。
也许他们有更丰富多彩的活动,但不管在哪里,似乎都逃避不了竞争。
American Sights
美国很多景点都是我们不陌生的:自由女神像、华尔街、第五大道、时代广场、联合国总部、新世贸大厦,他们是美国的象征,也代表着整个国家的繁华和精神。
然而这些却不是给我印象最深的。
这次美国之行最大的收获除了认识新朋友外,最重要的应该就是参观了哈佛、耶鲁和麻省理工。
我知道这三所学校是无数人心中梦想的高等学府,同时也几乎是最难考进的学校。
我们这九个参观的学生中也许没有人能进入这三所学校学习,但是我们九个人,也没有人会忘记参观的那一天心中的震撼。
一进校园,虽没有“扑面而来的学术气息”那么夸张,但学校里的学生不管是在路上戴着耳机夹着书本匆匆走过,还是在街旁的星巴克喝着咖啡交谈,甚至在草地上野餐小憩,都能感受到他们身上年轻的活力和对知识的严肃认真。
当这三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和这些新鲜的血液相融,那些古老的建筑仿佛也重新获得了青春。
能在这三所学校学习的学生无疑是幸运的,然而他们也是足够优秀,付出过足够的努力。
当他们每天穿梭在红色的古堡之间,在全世界的羡慕中研究高深的课题的时候,一切汗水都是值得的吧。
为期六天的美国之行结束了,很难讲到底学到了些什么,我只知道自己在这短短的六天里得到了成长。
我希望可以再回到那里——当然,身份不再是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