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本文化常识 (共47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文化文学常识(共88张ppt)

单 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孔子是《论语》描述的
元 中心,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质的
】 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
弟子的形象。现存《论语》20篇。
壹 《论语》十二章——常识积累
3.“子”是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
B(“《论语》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错误,《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
壹 《论语》十二章——跟踪检测
2.(2021·吉林·大安市第六中学校高二阶段练习)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A《(“论与语《》大是学孔》《子诗及经其》弟《子孟子的》语合录称结‘集四书,’集”中错体误现。“了四孔书子”的
壹 《论语》十二章——常识积累
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又指
【 有道德的人;还指妻子称呼丈夫或青年女子称恋人。此处指有道德的人。小人:地
第 位低下的人,平民百姓,是统治者对劳动者的蔑称;又指人格卑贱或见识短浅的人;
二 还指古时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或平辈自称的谦辞。此处与“君子”意思相对,指 单 人格卑贱或见识短浅的人。 元
【 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 第 “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让别人以“子” 二 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 单 于前者。 元
4.八佾佾:古代乐舞的行列。古时一佾八人,八佾就是六十四人,据
】
《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 用二佾。
的做人根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孝悌”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PPT 课件

5、江河: 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6、关内、关外 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 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7、山东、山西 “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8、河北、河南: 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江南: 泛指长江以南。
10、江左: 即长江以东。
11、江表: 长江以外,指江南。
零六天。相传春秋时期介之推辅佐重耳(晋文公)回 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 死。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这一天禁止生火煮食,只 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
清明
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 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上巳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 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 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 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 长安水边多丽人。”
都、鄙、邑 周时四县为都,夏制十为都;“都” 也指京都。鄙是周代地方组织之一,五百家为鄙, 也指小邑,又指边远地方。
两都、三都、两京、五京 东汉洛阳为东都,称西 汉旧都长安为西都,合称“两都”;加上“南都” 宛,合称“三都”。东汉洛阳、长安又称两京;宋 代则以开封、洛阳为两京;明以后称北京、南京为 两京。唐代有五京:东京、北京、南京、西京、中
12、三山 蓬莱(蓬壶)、方丈山(方壶)、瀛洲
(瀛壶)三座仙山 五岳 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中岳嵩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13、五湖 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也有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 湖。)
中原、塞外、江表 狭义的中原指河南省及其附近 的地区,广义则指黄河中下游或全流域。长城以北 地区为塞外,又称塞北。长江以南地区称江表,长 江南岸苏南、浙江一带,又称“江东”,三国时为 孙权统治。
6、关内、关外 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 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7、山东、山西 “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8、河北、河南: 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江南: 泛指长江以南。
10、江左: 即长江以东。
11、江表: 长江以外,指江南。
零六天。相传春秋时期介之推辅佐重耳(晋文公)回 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 死。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这一天禁止生火煮食,只 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
清明
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 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上巳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 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 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 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 长安水边多丽人。”
都、鄙、邑 周时四县为都,夏制十为都;“都” 也指京都。鄙是周代地方组织之一,五百家为鄙, 也指小邑,又指边远地方。
两都、三都、两京、五京 东汉洛阳为东都,称西 汉旧都长安为西都,合称“两都”;加上“南都” 宛,合称“三都”。东汉洛阳、长安又称两京;宋 代则以开封、洛阳为两京;明以后称北京、南京为 两京。唐代有五京:东京、北京、南京、西京、中
12、三山 蓬莱(蓬壶)、方丈山(方壶)、瀛洲
(瀛壶)三座仙山 五岳 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中岳嵩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13、五湖 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也有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 湖。)
中原、塞外、江表 狭义的中原指河南省及其附近 的地区,广义则指黄河中下游或全流域。长城以北 地区为塞外,又称塞北。长江以南地区称江表,长 江南岸苏南、浙江一带,又称“江东”,三国时为 孙权统治。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共52张PPT)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 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 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 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 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兰亭集序》 1.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 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 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 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3.禊,一种祭礼。古时一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 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 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4.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 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 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 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 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 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 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 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 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兰亭集序》 1.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 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 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 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3.禊,一种祭礼。古时一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 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 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4.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 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 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 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 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 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 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
高中文化文学常识PPT(优秀课件) 通用

(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
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
“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
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 《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 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
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 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 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
“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
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 《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 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
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 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 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本文化常识PPT 课件

籍 项羽的名,自称名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在
和字是有着严格的区别的。名一般指人的姓 一般在出生几个月后由父亲命名。字是20岁 式以后才起的,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 明的作用。
亚父 对年长者的尊敬称呼,表示仅次于父亲
参乘 坐在车右侍卫的人,又叫陪乘。古代乘车之 驭者居中,陪乘者居右,负责行车安全。
关中 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三、孤 “孤”这个自称,和“寡人”是分不开的,有个词
寡”,说的就是为人君主。“孤”的本意其实就是孤 帝王来说也是一种谦称。 四、不谷
这个应该算是流传比较少的。不谷,又作“不榖”, 是不结果实。水稻不灌浆就不会有稻米产生,这个叫 谷”。对人来说,就是没有子女,老绝户。叫“不榖 和孤、寡意思相并列。用来比喻人没有德行,所以绝 此自警、自谦。这个称呼一般在先秦时代用的多 五、朕
古汉语中,用作第二人称的敬称代词主要有 “子”“君”“公”“阁下”“卿”“殿下 等。
寡人
通常用作古代君主的自称,意为“寡德之人 谦,在春秋战国时期使用较为普遍。 拓展: 君主自称
一、予一人 “予一人”这个自称多用于商周时期的天子,后世也有 少。 二、寡人 “寡人”的意思是寡德之人,算是帝王对自己的谦称。
文化常识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选自《左传》
《左传》是我国
详尽的编年体
是春秋末年鲁国 所作。全称《春 别称《左氏春秋 羊 传 》《 谷 梁 传 秋三传”。
晋侯、秦伯 分别指晋文公和秦穆公。周朝时期,受
爵位共有五等,分别为公、侯、伯、子、男 当时晋国的级别比秦国要高。
子 在文中是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
东向 在中国古代,君臣议事于朝廷之上,是
位为尊的。但在宾主之间,一般以向东的座 次是向南的座位,再其次是向北的座位,最 的座位,因此古人常常以请人东向坐来表示
高中文学常识PPT

中学必须掌握的文学常识
尹 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 左尹项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的通称, 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都尉 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 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 平召沛公。”
中学必须掌握的文学常识
中学必须掌握的文学常识 参军 “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 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 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 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 令尹 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如《屈原 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明清时指县长,如《促 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 荫。”
中学必须掌握的文学常识
周敦颐 北宋著名哲学家,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宋代理学创始人之一。 朱熹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继承程颐、 程颢理学,世称程朱理学,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所著《四书集注》 在明清两代均为士子必读教科书。诗文代表作《观书有感》《春日》。
中学必须掌握的文学常识 《太平广记》 小说总集,北宋李谦等编辑,收集自汉至宋初小说、笔记、稗 史等400多种。 《容斋随笔》 南宋洪迈撰写的笔记,内容广阔,包括经史百家、文学艺术、 宋代典章制度、对人物评价等,是我国古代一部很有影响的文 史笔记著作。 沈括 北宋科学家,字存中,号梦溪,钱塘(杭州)人,他的《梦溪 笔谈》是用笔记文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专著,是我国第一部科 学作品,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冏卿 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 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 字。 司马 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 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 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 别驾、长史之下。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件PPT古代文化常识 课件

•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过秦 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启超《少年 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 【八方】四方和四维的合称。 四方:东、南、西、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 “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 因河为池。”《殽之战》:“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 再如《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 长江,“河”则指运河。
•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 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 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 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 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 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 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
•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雁荡山》: “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 峰龙湫。”
•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 等五岭。《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雕。”(这里特 指两广一带)。
•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 《咏怀古迹》:“一去紫台连朔漠。”《木兰诗》:“朔 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指北方的风。《林教头风 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指北风。
• 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 间。”“斗”“牛”就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是写景 之句,以星衬月。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 牛斗之墟。”是咏物之句,以星衬物。
•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 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 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 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 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 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 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 【八方】四方和四维的合称。 四方:东、南、西、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 “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 因河为池。”《殽之战》:“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 再如《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 长江,“河”则指运河。
•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 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 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 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 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 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 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
•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雁荡山》: “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 峰龙湫。”
•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 等五岭。《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雕。”(这里特 指两广一带)。
•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 《咏怀古迹》:“一去紫台连朔漠。”《木兰诗》:“朔 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指北方的风。《林教头风 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指北风。
• 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 间。”“斗”“牛”就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是写景 之句,以星衬月。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 牛斗之墟。”是咏物之句,以星衬物。
•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 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 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 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 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 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 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高中文学常识PPT

中学文 学常识
中学必须掌握的文学常识 《搜神记》 笔记体志怪小说,作者是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 陶渊明 东晋诗人,存留120多首诗,其中20多首田园诗,开辟五言 诗的新境界。《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 《饮酒》等都是其代表作。 诸葛亮 政治家、军事家,《出师表》为其代表作。 曹植 字子建,诗人,曹操的第三子,代表作为《七步诗》。
中学必须掌握的文学常识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 家。初中学过他的《醉翁亭记》。 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著有《临川先生文集》。北宋杰出的政 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 《登飞来峰》《泊船瓜洲》《伤仲永》等。 李清照 自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代表作有 《如梦令》《武陵春》《醉花阴》等。
中学必须掌握的文学常识
范仲淹 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谥“文正”,封 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苏轼 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豪放派代表人物, “唐宋八大家” 之一。初中学过的有《水调歌头》《江城 子·密州出猎》《记承天寺夜游》等作品。 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作品充满爱国主义情感和战斗精神。
中学必须掌握的文学常识
韩愈 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明人推他 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的作 品有《马说》等。 柳宗元 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初中学过他 的《小石潭记》。 晏殊 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婉约派词人。代表作有 《蝶恋花》《浣溪沙》等。
中学必须掌握的文学常识 《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个组成部分,使用 赋、比、兴的手法。 《论语》 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和行动,由孔子的弟子编纂。 《左传》 我国第一部叙事比较详细的编年史,记载了春秋各国的政 治、军事、外交等大事。 《吕氏春秋》 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辑而成,杂家的代表作,以儒家、 道家思想为主,吸收了墨家、法家等各家思想。
中学必须掌握的文学常识 《搜神记》 笔记体志怪小说,作者是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 陶渊明 东晋诗人,存留120多首诗,其中20多首田园诗,开辟五言 诗的新境界。《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 《饮酒》等都是其代表作。 诸葛亮 政治家、军事家,《出师表》为其代表作。 曹植 字子建,诗人,曹操的第三子,代表作为《七步诗》。
中学必须掌握的文学常识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 家。初中学过他的《醉翁亭记》。 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著有《临川先生文集》。北宋杰出的政 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 《登飞来峰》《泊船瓜洲》《伤仲永》等。 李清照 自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代表作有 《如梦令》《武陵春》《醉花阴》等。
中学必须掌握的文学常识
范仲淹 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谥“文正”,封 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苏轼 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豪放派代表人物, “唐宋八大家” 之一。初中学过的有《水调歌头》《江城 子·密州出猎》《记承天寺夜游》等作品。 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作品充满爱国主义情感和战斗精神。
中学必须掌握的文学常识
韩愈 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明人推他 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的作 品有《马说》等。 柳宗元 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初中学过他 的《小石潭记》。 晏殊 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婉约派词人。代表作有 《蝶恋花》《浣溪沙》等。
中学必须掌握的文学常识 《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个组成部分,使用 赋、比、兴的手法。 《论语》 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和行动,由孔子的弟子编纂。 《左传》 我国第一部叙事比较详细的编年史,记载了春秋各国的政 治、军事、外交等大事。 《吕氏春秋》 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辑而成,杂家的代表作,以儒家、 道家思想为主,吸收了墨家、法家等各家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南斗星,星宿 名,泛指天空。牛:牵牛星,星宿名。二十八星宿是古代汉族 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 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 3. 举匏樽以相属——匏制的酒樽。亦泛指饮具。匏 :一年生 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对半剖开可做水瓢。樽:古代的盛 酒器具。
• 10.诸郎中执兵——郎中:宫廷的侍卫。
• 11.箕踞以骂曰——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 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 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指崤山以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 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 区为“山东”,为一个地域性的泛称。由于战国七雄之中,除 秦国以外的韩、赵、魏、齐、楚、燕六国都在崤函以东,故也 有“山东六国”之称。
• 2.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与秦“连横”之策相对,是联合 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从,通“纵”。
• 3.履至尊而制六合——天下;人世间。
• 4.百越之君,俯首系颈——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 闽、粤各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而统称百越,也叫百粤。
《兰亭集序》
• 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 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 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 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 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 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 2、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天 子气”实为罕见的彩云,常用来比喻“王气”。彩云或日晕作 为阴阳学家占候术语中的王气,又称“天子气”或“旺气”, 后来又叫“庆云”、“景云”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西游记》中的“五彩祥云”。 如有“真龙天子”出现会“望气”的人会看到天子气。
• 3、项羽季父也——最小的叔叔称“季父”。古代兄弟排行称谓 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 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
• 3.引以为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 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 劝酒取乐的方式。
• 4.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 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赤壁赋》
• 1.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指 望日后一天。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 2、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太子,古代储君称谓,以嫡长子 确定继承人。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 仅一人得此称谓,一般都是以年龄为长来确立,除废长立幼以 外 。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 子, 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封建社会 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监国与摄政的权利,并拥有 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 3、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对对方的尊称。“您”。
• 4、金千斤,邑万家 ——金,古人以铜为金;邑,古代诸侯分给 大夫的封地
• 5、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解衣袒露一臂,解衣露肉。
• 6、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小子,对人的蔑称
• 7、为变徵之声——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徵, 变宫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 8、比诸侯之列——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 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 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 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 税。
• 9. 乃朝服,设九宾——宾,同“傧”。九宾是我国 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 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 3.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悌,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 兄弟姊妹的友爱。
• 《劝学》
•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 为“跬”,跨两脚为“步”。
• 2.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 《过秦论》
• 1.外连衡而斗诸侯——连衡:也作“连横”,是一种离间六 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实施各个击破的策略。
• 4、鲰生说我曰——浅薄愚陋的人;小人。古代骂人之词。 • 5、沛公奉卮酒为首,约为婚姻——儿女亲家。 • 6、项王按剑而跽曰——长跪。长时间双膝着地,上身挺直。 • 7、沛公参乘樊哙者也——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坐在
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 8、则与斗卮酒——大酒杯。卮,盛酒的器皿 • 9、再拜奉大将军足下——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 • 10、窃: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称
4、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 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 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5、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荆轲刺秦王》
•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 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 理编写。
《游褒禅山记》
• 1.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山的南面。 古代称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为“阴”。
• 华阴:华山的北面。
• 淮阴:淮河的南面。
• 《寡人之于国也》
•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中国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
• 2.谨庠序之教——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 育事业。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 行政机构。
高中语文课内文化常识
《烛之武退秦师》
1、是寡人之过也——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 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2、敢以烦执事——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
3、选自《左传·僖公十年》。《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 3. 举匏樽以相属——匏制的酒樽。亦泛指饮具。匏 :一年生 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对半剖开可做水瓢。樽:古代的盛 酒器具。
• 10.诸郎中执兵——郎中:宫廷的侍卫。
• 11.箕踞以骂曰——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 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 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指崤山以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 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 区为“山东”,为一个地域性的泛称。由于战国七雄之中,除 秦国以外的韩、赵、魏、齐、楚、燕六国都在崤函以东,故也 有“山东六国”之称。
• 2.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与秦“连横”之策相对,是联合 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从,通“纵”。
• 3.履至尊而制六合——天下;人世间。
• 4.百越之君,俯首系颈——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 闽、粤各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而统称百越,也叫百粤。
《兰亭集序》
• 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 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 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 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 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 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 2、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天 子气”实为罕见的彩云,常用来比喻“王气”。彩云或日晕作 为阴阳学家占候术语中的王气,又称“天子气”或“旺气”, 后来又叫“庆云”、“景云”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西游记》中的“五彩祥云”。 如有“真龙天子”出现会“望气”的人会看到天子气。
• 3、项羽季父也——最小的叔叔称“季父”。古代兄弟排行称谓 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 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
• 3.引以为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 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 劝酒取乐的方式。
• 4.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 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赤壁赋》
• 1.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指 望日后一天。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 2、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太子,古代储君称谓,以嫡长子 确定继承人。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 仅一人得此称谓,一般都是以年龄为长来确立,除废长立幼以 外 。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 子, 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封建社会 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监国与摄政的权利,并拥有 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 3、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对对方的尊称。“您”。
• 4、金千斤,邑万家 ——金,古人以铜为金;邑,古代诸侯分给 大夫的封地
• 5、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解衣袒露一臂,解衣露肉。
• 6、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小子,对人的蔑称
• 7、为变徵之声——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徵, 变宫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 8、比诸侯之列——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 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 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 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 税。
• 9. 乃朝服,设九宾——宾,同“傧”。九宾是我国 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 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 3.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悌,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 兄弟姊妹的友爱。
• 《劝学》
•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 为“跬”,跨两脚为“步”。
• 2.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 《过秦论》
• 1.外连衡而斗诸侯——连衡:也作“连横”,是一种离间六 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实施各个击破的策略。
• 4、鲰生说我曰——浅薄愚陋的人;小人。古代骂人之词。 • 5、沛公奉卮酒为首,约为婚姻——儿女亲家。 • 6、项王按剑而跽曰——长跪。长时间双膝着地,上身挺直。 • 7、沛公参乘樊哙者也——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坐在
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 8、则与斗卮酒——大酒杯。卮,盛酒的器皿 • 9、再拜奉大将军足下——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 • 10、窃: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称
4、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 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 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5、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荆轲刺秦王》
•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 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 理编写。
《游褒禅山记》
• 1.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山的南面。 古代称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为“阴”。
• 华阴:华山的北面。
• 淮阴:淮河的南面。
• 《寡人之于国也》
•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中国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
• 2.谨庠序之教——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 育事业。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 行政机构。
高中语文课内文化常识
《烛之武退秦师》
1、是寡人之过也——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 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2、敢以烦执事——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
3、选自《左传·僖公十年》。《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