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平面布置及图

合集下载

公路隧道毕业设计图纸

公路隧道毕业设计图纸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2015届毕业设计文件设计题目:天台山公路隧道设计专 业:土木工程(岩土)班 级: 11-3 班学生姓名:臧浩然学号:20117181指导教师:刘振平院长: 武鹤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二〇一五年六月目 录图 表 名 称 图 号 备 注设计总说明 I 共2页 上行先平纵缩图 S1-1共5页 下行线平纵缩图 S1-2隧道平面布置图(一) S1-3 隧道平面布置图(二) S1-4隧道平面布置图(三) S1-5隧道上行线纵断面缩图 S2 共1页 隧道上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一) S3-1共3页 隧道上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二) S3-2 隧道上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三) S3-3隧道下行线纵断面缩图 S4 共1页 隧道下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一) S5-1共3页 隧道下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二) S5-2 隧道下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三) S5-3Ⅲ级围岩隧道标准横断面图 S6 共1页 Ⅲ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一) S7-1共2页 Ⅲ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二) S7-2 Ⅲ级围岩支护与衬砌构造图 S8 共1页 Ⅳ、Ⅴ级围岩标准横断面图 S9 共1页 Ⅳ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一) S10-1 共4页图 表 名 称 图 号 备 注 Ⅳ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二) S10-2 Ⅴ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一) S10-3 Ⅴ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一) S10-4 共4页 Ⅳ、Ⅴ级围岩支护与衬砌构造图 S11 共1页 标准横断面图 S12 共1页 紧急停车带横断面和平面图 S13 共1页 人、车横向通道横断面图 S14 共1页 翼墙式洞门立面图 S15 共1页 翼墙式洞门侧面图 S16 共1页 翼墙式洞门平面图 S17 共1页 射流机安装位置图 S18 共1页 射流机平面布置图 S19 共1页 照明灯具安装位置图 S20 共1页 照明灯具平面布置图 S21 共1页 Ⅲ级围岩施工方案图 S22 共1页 Ⅳ级围岩施工方案图 S23 共1页 Ⅴ级围岩施工方案图 S24 共1页设计总说明一、设计依据隧道名称 始终里程桩号 隧道长度 天台山隧道上行线隧道 K95+238~k96+704 1466m下行线隧道 K95+230~k96+688 1458m1、《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70-20044、《公路工程技术规范》JTG B01-2003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TGB01-2014;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2008;7、《公路隧道交通与辅助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TF 72-2011;8、《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 D71-2004;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二、技术要求1、设计技术指标(1) 隧道按规定的远期交通量设计,采用直线型分离式单向行驶两车道隧道(上、下行分离)。

高铁隧道(辅助坑道)

高铁隧道(辅助坑道)

(1) 隧道在进行方案设计和定线时,应结合工期综 合考虑辅助坑道的设置条件;重点辅助坑道应设 置在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地质资料明确的地段。 (2) 辅助坑道方案设计时,结合预留二线、防灾等, 在硬岩地段应优先选用平行导坑;在软岩地段考 虑设置平行导坑初期支护工作量大、后期拆除重 建困难等因素,宜一次建成;横洞的施工能力很 强,也应优先考虑。
覆盖层较薄的长隧道、或在中间适当位置覆盖 层不厚、具备提升设备、施工中又需增加工作面, 则可用竖井增加工作面的方案。 竖井的位置可设在隧道一侧,与隧道的距离一 般情况下为 15~25m之间,或设置在正上方。断面 形式一般为矩形或圆形。
竖井的位置可设在隧道一侧,与隧道的距离一般情 况下为15~25m之间(图),或设置在正上方。
•构成洞内测量导线网,提高测量精度。
(二)平行导坑设计及施工要点 1.平行导坑的布置 •一般设于地下水流向隧道的一侧。 •与正洞之间的最小净距离,应视地质条件、施 工方法、导坑跨度等因素确定。 •底面标高应低于隧道底面标高0.2~0.6m,以有利 于正洞的排水和运输。 •纵坡原则上与隧道纵坡一致,或出洞3‰的下坡。
横洞
R 正洞 横洞 横洞 α R 正洞 正洞 R L 横洞 R 正洞
横洞开挖应根据围岩级别、断面大小合理选用 开挖方法,当横洞开挖工作面与正洞的距离小于 10m时,应采取近距离控制爆破技术,降低爆破振 速。 横洞与正洞交叉口的洞室跨度大,受力复杂, 施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加固并加强变形监测。
2
当斜井井身倾角小于12%时,可采用自卸汽车、 装载机或挖掘机配合的无轨运输方式。 当斜井井身倾角为12%~28%时,可选用轨道 矿车或皮带运输方式。 当斜井井身倾角为28%~47%时,应采用矿车 提升。 当斜井井身倾角为47%~70%时,可采用大型 箕斗提升。

隧道工程进出洞施工方法及要点

隧道工程进出洞施工方法及要点

隧道工程进出洞施工方法及要点1.1.1设计优化根据项目进场后对洞口位置复勘的结果,焦树坪隧道出口地形与原设计严重不符,出口左右洞均位于陡峻峭壁位置,悬壁临河,现场地形十分复杂,具备山陡、沟深、谷窄、临路、近水等特点,隧道进洞施工条件极差。

图4-12 隧道洞口位置三维地形图隧道右洞洞口位于50m高陡峻峭壁位置,下临河道,与河道高差约50m,水平距离约43m,且洞口深入岩体6m,洞口段埋深约20m,隧道不具备直接进洞条件,围岩实际为中风化片麻岩,灰绿色、灰黄色,完整性较好,片麻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

如按原设计方案施工,存在以下问题:(1)隧道洞口位于山体内,洞口边仰坡爆破开挖方量大,约2400m³,将对山体结构破坏严重,施工耗时较长,对其他工程干扰极大,安全风险极高。

(2)削坡后隧道洞口缺乏作业平台,受洞口场地限制,无法进行大管棚作业、正常进洞施工和二衬台车拼装等。

针对现场问题,通过动态的设计和合理的方案应用,彻底解决陡峻峭壁位置隧道进洞问题。

(1)将洞口大开挖设计优化为“隧道延长+倒削竹洞门”形式,为避免大规模的山体爆破开挖,实现隧道“早进洞”,将隧道暗洞进行3m延长,从而减少开挖方量,同时将洞门形式调整为倒削竹,避免了端墙式洞门墙趾对桥台背墙的影响。

焦树坪隧道右洞1:0.3便道营盘河大桥0#台图4-13 隧道洞口段调整后示意图(2)采用小型钻孔机具进行“分层分段爆破”技术,施作洞口5m 小平台;同时根据洞口围岩较好情况,通过动态设计将超前大管棚变更为双层超前小导管,利用洞口小平台,完成超前作业,保证进洞时间和安全;并采用洞渣进行多级挡墙砌筑和回填,扩宽洞前平台至13m ,解决陡峻峭壁位置进洞难题,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

(3)在洞前短平台问题(洞前平台仅13m )上采用二衬台车“逐段拼装逐段进洞”技术,降低了交叉作业造成的施工干扰,解决了短平台二衬台车拼装难题。

1.1.2边仰坡施工1.1.2.1 分层分段爆破削坡流程图图4-14 分层分段爆破削坡施工工艺流程图1.1.2.2 测量放样按照变更后图纸中给定的洞口边仰坡坡率、平台宽度、明暗洞交界点、边仰坡起点设计高程、宽度,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洞口边仰坡开口线测量放样。

隧道工程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隧道工程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隧道工程施工现场平面布置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原则(1)按照海南省交通工程建设局相关要求和设计图纸提供的施工条件和施工要点,严格遵守国家和海南省有关土地资源使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因地制宜,精心布置,做到合理可行。

(2)场地尽量布置在总体规划征地范围内指定的区域。

施工平面布置要满足交通要求。

布置要合理,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并尽量减少对交通及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道路行车及施工行车安全。

(3)场地布置既便于各项目工程施工,又不影响通过施工区域的供水、供电、通讯、道路、排水等公共设施的正常运行,尽量减小规模。

(4)突出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要求,节约用地,减少对工程所在地环境污染。

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安排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和施工需要,项目部办公生活设置在论坛金海岸酒店,租住酒店房建35间,办公室600平米,会议室500平米,餐厅700平米,生活区住宿租住27套房间(每套为2室一厅)。

施工队生活住宿临近现场租住民房350间。

2.1施工用电本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数量较多,尤其是集中在施工前期围护结构施工阶段,用电设备投入数量多,用电集中,用电量大,前期主要的用电设备如表2.1所示。

2.1.1变压器(1)按照施工前期主要设备进行总用电量计算:P=1.05~1.1(K1£P1/cos@+K2£P2+ K3EP3 )P——供电设备总需容量(KVA)P1——电动机额定功率(KW)P2——电焊机额定容量(KVA)P3——空调容量(KW)K1-全部电动机同时使用系数,10台以内K1=0.75;10〜30台K1=0.70; 30 台以上K1=0.60。

K2——全部电焊机同时使用系数,3〜10台以内K2=0.60; 10台以上K2=0.50。

K3一室内照明设备同时使用系数,一般取0.8。

cos”——电动机的平均功率因素在施工现场最高为0.75〜0.78, 一般为0.65〜0.75);P=1.05X{0 .6X(1604) /0.78+0 .5X311+0 .8X75+50)= 1572.9KVA根据计算4台400KVA的变压器容量能满足现场施工用电的需要。

工程制图--道路、桥梁、涵洞、隧道工程图

工程制图--道路、桥梁、涵洞、隧道工程图

路中心线
公路
水准点 导线点 交角点
编号 高程
大车道
编号 高程
桥梁及隧道
JD编号
水沟
铁路
河流
房屋 高压电线 低压电线
通讯线 水田
图例
独立 连片
4
路线平面图中的常用图例
(摘自《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 50162—92)
名称
旱田
菜地 水库 鱼塘 坎
晒谷坪
图例
塘 谷
名称 图例 名称 图例
用材林
坟地
围墙 堤
公里桩
里程 数 K49+7
00
百米桩 百米桩
里程 数 K50+4
00
沿前进方向的右侧在公里桩中间,每隔100m 以垂直路线的细实线设百米桩。百米数值注写 在细短线的端部且字头朝向上方。
12
平(面)曲线
交角 点
曲线中 点
路线部分: 曲线表:当路线转弯时,要标注路线转折的顺 序编号,即交角点编号,并列出曲线表。


凸竖曲 线
竖曲线
地面 线



地质概


设计高 程
路线纵向设 计线




直线及平曲线
19
三、路基横断面图
路基横断面图是在路线中心桩处垂直于路线中心线的断 面图。
主要用于表达各中心桩处地面横向起伏状况、设计路 基的断面形状、填挖高度、边坡坡长等的形状和尺寸。 路基横断面图作用
路基横断面图提供计算填挖土石方的数据资料和路基 施工的依据。
变压器 经济林
油茶
路堑 小路
等高线 石材陡崖
5
路线平面图中常用的符号

隧道施工平面布置及图

隧道施工平面布置及图

本隧道按进口、出口、横洞3个工区四个断面组织施工,施工组织平面示意详见下图;施工进度安排总工期29个月,其中施工准备3个月,隧道主体工程贯通工期25个月,无咋轨道铺设工期2个月,贯通里程为DK183+235,施工进度指标详见下页表;隧道各工区施工范围详见下页表及施工进度详见下页图。

遂林隧道各工区施工作业面平面示意图
开挖进度进度指标表
隧道各工区施工范围一览表
任务分配及劳动力配置表
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
⑶洞口平面布置
遂林隧道进口平面布置图
遂林隧道出口平面布置图
遂林隧道横洞口平面布置图
本隧道按新奥法组织施工,采用光面爆破和喷锚支护。

隧道Ⅴ级围岩采用四步CD法和三台阶临时仰拱法、三台阶法施工;Ⅳ级围岩段采用三台阶法施工;
Ⅲ级围岩开挖采用台阶法施工;Ⅱ级围岩开挖采用全断面法施工。

Ⅴ级围岩地段设I20型钢初期支护,洞口处拱部设置Φ108超前大管棚,洞身处拱部设置Φ89超前长管棚加强支护;Ⅳ级围岩采用I18型钢支护及拱部Φ42超前小导管加强支护;Ⅲ级围岩部分采用拱墙格栅钢架及锚杆加强支护。

隧道开挖方法、的方案及支护方法

隧道开挖方法、的方案及支护方法

地下水发育的断层破碎带 或可能出现突水涌泥地段
大管棚施工工艺框图
注浆设计
测量定位 套拱施工
注浆参数试验
注浆配置 注浆设备就位调试

管棚机钻孔 安设大管棚
安设止浆塞
注浆 效果检查 合格 下一孔施工
管棚机就位
钢管φ108mm,厚6mm 中至中80cm
500 500
15#
2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5#
钢管φ108mm,厚6mm
开挖界线
φ50mm锁脚钢管L=3m 壁厚3.5mm
超前砂浆锚杆

I18横撑,C单元
单元 接头(三)
开挖界限
接头(一) 开挖界限
单元
隧 道 中 线 横撑, 单元
超前砂浆锚杆 单元
临时钢架

I18横撑,C单元
定位系筋
锁脚钢管
开挖界限 单元
φ50mm锁脚钢管L=3m 壁厚3.5mm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序横断面
施工准备 (含超前地质预报)
爆破设计
试验验证
测量放线
钻眼(深度不同)
药量计算
信 息
装药(药量不同)


爆破
初喷后装碴运输
断面检查、爆破效果分析 良好
进入下一道工序
2、台阶法:分上下台阶开挖。
台阶法开挖施工工艺框图(Ⅳ级围岩)
施工准备 (含超前地质预报)
爆破设计
试验验证
上下台阶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
上台阶钻眼

线
喷15 厚 砼
临时钢架 开挖界线
开挖界线

φ50 锁脚钢管 =3 壁厚3.5

分岔隧道施工工法

分岔隧道施工工法

分岔隧道施工工法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1、前言在深沟、峡谷地区修建高速公路,桥隧紧相连,缺少足够长的过渡路基。

桥梁往往采用整体式布置的斜拉桥、悬索桥或大跨度拱桥等型式,如果分幅修建则造价过高。

但是对于长大隧道,考虑到安全、工期和工程造价等因素,不宜将左右幅隧道全部设置为整体连拱形式,而是采取可以基本上不考虑左右幅洞室之间相互影响的分离式隧道(两洞室净距离保持在25~40米左右)。

这样为了实现桥隧的合理衔接,就必须将两个相互分离的左右幅隧道逐渐减小间距,最终交汇成一个大拱隧道。

这种平面近似“人”字形布置的分岔隧道几乎囊括了隧道工程的各种结构形式和难点,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第15合同段八字岭隧道出口为分岔式设计,从出口端往进口方向依次为明洞、四车道大拱段、连拱段和小间距段,然后与分离段相连(参见下面的图1)。

它是国内首座大跨度施工的分岔隧道,其跨度在交通行业居亚洲第一,属于“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八字岭隧道分岔段在施工方面有以下的难点和不安全性:开挖断面多变且施工跨度很大;为了尽可能减少邻近隧道的桥梁宽度及其投资,左右幅两隧道间距很小,中隔墙(中间岩柱)比一般连拱(小间距)隧道的中隔墙(中间岩柱)还要薄得多,承受压力更大且容易因爆破而震裂;左右幅两隧道开挖爆破时存在很大的相互震动的影响,容易造成围岩松动和坍塌。

如何确保八字岭隧道分岔段施工的安全、质量、进度和控制施工成本,是一个重大的技术难题。

图1 八字岭隧道分岔段平面布置示意图(原设计)依托八字岭隧道分岔段的施工实践,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与中国交通部第二勘察设计研究院、山东大学、同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联合开展科技创新,取得了《分岔隧道设计施工指南》这一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新成果,目前正在申报湖北省和交通部的科学技术一等奖。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取得了八字岭隧道分岔段施工的胜利,在安全、质量、进度和效益方面都实现了最大程度的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隧道按进口、出口、横洞3个工区四个断面组织施工,施工组织平面示意详见下图;施工进度安排总工期29个月,其中施工准备3个月,隧道主体工程贯通工期25个月,无咋轨道铺设工期2个月,贯通里程为DK183+235,施工进度指标详见下页表;隧道各工区施工范围详见下页表及施工进度详见下页图。

遂林隧道各工区施工作业面平面示意图
开挖进度进度指标表
隧道各工区施工范围一览表
任务分配及劳动力配置表
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
⑶洞口平面布置
遂林隧道进口平面布置图
遂林隧道出口平面布置图
遂林隧道横洞口平面布置图
本隧道按新奥法组织施工,采用光面爆破和喷锚支护。

隧道Ⅴ级围岩采用四步CD法和三台阶临时仰拱法、三台阶法施工;Ⅳ级围岩段采用三台阶法施工;Ⅲ级围岩开挖采
用台阶法施工;Ⅱ级围岩开挖采用全断面法施工。

Ⅴ级围岩地段设I20型钢初期支护,洞口处拱部设置Φ108超前大管棚,洞身处拱部设置Φ89超前长管棚加强支护;Ⅳ级围岩采用I18型钢支护及拱部Φ42超前小导管加强支护;Ⅲ级围岩部分采用拱墙格栅钢架及锚杆加强支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