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合集下载

关于关心国家大事的名言

关于关心国家大事的名言

关于关心国家大事的名言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注释:意为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 是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观点,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注释: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

上联将读书 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 既有诗意, 又有深意。

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

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至今仍 意义重大: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 用心用体会世间百态,而不要读死书。

3、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 注释:选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

意为: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 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人死了以后才能评定他的功过。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注释: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原句为: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 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

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

——林则徐 注释:这是我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林则徐诗中的两句。

意为:只要对国家 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林 则徐留下的慷慨悲歌,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激励了无数志士仁人,然而 言为心声,每念及林则徐当时的处境,又未尝不扼腕长叹。

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 注释:出自杜甫的《春望》。

意为: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 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7、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陆游 注释: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诉衷情》。

“胡未灭”,说国仇未报;“鬓先 秋”,叹此身已老;“泪空流”,诉壮志难伸;三个三字短句“一吟悲一事”, 并以对句形式组成一韵,九个字说尽了一生心事。

梳理探究

梳理探究

项羽 荆轲 杜甫 范仲淹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司马迁 诗 圣 著 千 秋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四面湖山归眼底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蒲松龄
万家忧乐到心头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李白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洵父子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苏
下面有几副对联,想想它们属于什么类别:



三、对联分类
对联分类,还缺少明确的理论研究,许多情况 下,对联分类都带有比较明显的任意性,没有 统一的划分标准,不同类型对联的内涵往往模 糊不清,对联之间的外延往往互相重合,等。 明确对联分类,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明确对 联分类的标准;二是在某一标准下的分类,必 须明确不同类型对联的概念内涵和外延。
下联: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 树边红雨, 此间有舜日尧天。
练习2、下面的词句是成都武侯祠上下两联的组成 部分,顺序已经打乱,请把它们整合成内容顺畅、 对仗工整的两联。
1、六出七擒 2、取西域定南蛮 3、中军帐里 4、 点四十九盏明灯 5、水面偏能用火功 6、收二川 排八阵 7、五丈原前 8、东和北拒 9、变金木土 革爻卦 10、一心只为酬三顾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 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域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 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功。

上联:书山 有路 勤 为径, 词性:名名+动名+形+动名, 结构:偏正+动宾+形+动宾 下联:学海 无涯 苦 作舟。 词性:名名+动名+形+动名 结构:偏正+动宾+形+动宾

十副经典对联赏析

十副经典对联赏析

十副经典对联赏析做对联不难,做出佳联妙对不易。

要识别对联的优劣,首先要提高鉴赏能力。

因此多读多记古今名联是有益的。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

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

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

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

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2、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此联是彭元瑞和纪晓岚合作的万松岭行宫新联。

上联由彭元瑞出句,下联由纪晓岚应对。

联文是乾隆八十寿诞的颂词,妙在切人(乾隆)、切地(万松岭)、切时(重阳节),而且采用了拆字(松-十八公)、叠字(处处,年年)和两字颠倒自重自对(八十,十八;九重,重九)的高度技巧,不流于俗套,虽是奉承之作,可谓对联极品。

3、出有车入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裘未敝金未尽今年季子不回家此联为“联圣”方地山所作春联。

方是袁世凯的门客,袁世凯二儿子袁寒云的老师。

有一年春节他写了这副春联,说东家待我非常好,今年春节不回家了。

方把东家捧为孟尝君,自比为苏秦,既夸了东家,又夸了自己,确是大手笔的杰作。

王君实先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讲授此联时,用了另一版本,下联是“金未尽衣未敝”,可惜未知其来源。

4、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朱熹赠漳州某士子联。

朱熹是宋代理学家,但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道貌岸然。

此联很有人情味,很幽默,描绘了一个读书人,居住条件虽差,但家庭和睦,生活愉快;虽然没有人去拜访他,倒可以安心读书。

上联写得有点夸张,但对比强烈。

5、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这是梁章钜为江苏常熟草圣祠写的对联。

唐张旭曾为常熟县尉,善草书,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世称“草圣”。

此联将张旭的书酒风格写活了。

如见其人,如观其字。

经典对联赏析

经典对联赏析

经典对联赏析经典对联赏析1.风声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

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

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

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

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南京燕子矶旁永济寺有一联云: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又浙江天台山中方广寺原有一联云: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以上两联与第一联采用相同的艺术手段,均无作者和年代,因此不能断定谁是创新,谁是仿效;但可以说明,相同的艺术手段,可以表达绝然不同的思想情趣。

2.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此联是彭元瑞和纪晓岚岭行宫新联。

上联由彭元瑞出句,下联由纪晓岚应对。

乾隆55年(1790年)重阳合作的万松节前,乾隆从热河木兰围场打猎回来,驻跸于万松岭行宫。

联文是乾隆八十寿诞的颂词,妙在切人(乾隆)、切地(万松岭)、切时(重阳节),而且采用了拆字(松-十八公)、叠字(处处,年年)和两字颠倒自重自对(八十,十八;九重,重九)的高度技巧,不流于俗套3.有车入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裘未敝金未尽今年季子不回家此联为“联圣”方地山所作春联。

方是袁世凯的门客,袁世凯二儿子袁寒云的'老师.有一年春节他写了这副春联,说东家待我非常好,今年春节不回家了。

方把东家捧为孟尝君,自比为苏秦,既夸了东家,又夸了自己,确是大手笔的“杰作”。

王君实先生在四十年代讲授此联时,用了另一版本,下联是“金未尽衣未敝”,可惜未知其来源。

此联在结构上由两个三言句式和一个七言句式构成,读起来,节律感很强,可以看出:三言句式重复一次,而且与七言句式的前三位相重,因此,在结构上,三言句式只是七言句式的部分重复。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团课策划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团课策划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活动时间:2014年3月20日下午16:00 - 17:00活动对象:应心5112班全体成员活动地点:1#110活动目的:最近,我国发生了几起恶性恐怖事件引起大众的热烈讨论。

关心国家大事,心系社会人民也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所以借此团课各抒己见和学会如何防微杜渐,从自身出发,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主持人:罗嘉莹、马志佳摄影:李金秀前期准备:收集关于马航失踪以及昆明等地出现的伤人事件的资料,板报绘制,游戏道具以及奖品的准备。

活动流程一、主持人开场白3月1日21时许,昆明火车站发生暴力恐怖袭击事件,造成29人遇难,143人受伤。

现已查明,该案是以阿不都热依木•库尔班为首的暴力恐怖团伙所为。

如果说“9.11”事件离中国很遥远的话,我国经历了“3.07”事件、“6.29”事件之后,恐怖组织已进入我国的民航运输业。

尽管“3.08”马航失踪烦的飞机尚未找到,还没能下定论跟恐怖袭击有关。

但是已经发生了那么多一幕幕的伤人事件,作为大学生也应当意识到,中国社会由于长期歌舞升平,危机意识和反恐意识是不够的,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民间社会都需进一步强化反恐意识,好好地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二、介绍团课的相关事宜主持人向同学们介绍本次团课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三、国家大事知多少提问同学几个关于社会现象的问题,让其他同学更加了解我国最近发生的事情。

1、昆明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答:2014年3月1日2、马航失踪的飞机编号是多少?答:MH3703、长沙街头砍人事件是否是恐怖袭击事件?答:不是四、游戏环节——谁是汉字英雄?一、时间炸弹1.两队队员剪刀石头布决定谁先设定时间(大于20秒,小于2分钟)。

2.赢得那一方提问题,把炸弹拿给对手,对手回答问题再反问一个问题,把炸弹交给对方。

3.如此循环,最后炸弹在哪个人的手上响了,谁就被淘汰。

直到有一个队全部人员被淘汰,那个队就淘汰。

2、手指饼干大比拼要求每组全员上场,排成一列,第一个组员咬住手指饼干,传给下一个组员,依次咬断饼干,直到最后一名成员,时间最快的一队获胜。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思想恰恰是一个反对。

这对联是劝勉读书人要以救国为己任,其实就是“天下兴旺,匹夫有责”的意思。

大致意思:在这样的校园(书院)里,无论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还是读书的声音都很好听(表示学生要好好读书);但是光读好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都要关心。

家事国事天下事

家事国事天下事

家事国事天下事自古以来,国比家大,国比家重要的思想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这也似乎成为了亘古不变的真理,国富才能民强,国泰才能民安,歌词“只有好的国,才有好的家”唱出了多少爱国之人的心声,而明代著名思想家顾宪成的一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更是把个人的荣辱与国家相联系起来。

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家的安定繁荣会给个人的安居乐业带来很大的帮助,然而,什么才是国家的安定?我们能给国家的安定带来什么呢?这好像也要依赖于小家的和谐,小家的稳定。

那么如何建立小家的安定和谐呢?我觉得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不仅仅是要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做人,如何让我们变得更懂得理解别人,变得更加优秀。

换句话说,国家的是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而我们个人的事加在一起也就是国家的事情。

曾经艾滋病离我们是多么遥远的事情,曾经艾滋病这个词汇对我们来说多么陌生,然而当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在全人类中扩散的时候,所有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它没有特异性疫苗,它变异快,它会侵犯人们的免疫系统,使人们失去保护的屏障,在稍微有点细菌,病毒入侵时就会产生巨大的临床症状,最后走向死亡。

当它刚刚进入中国时,好多人不知道,就以为不能和得艾滋病的人接触,人们排斥病人,人们不和他们接触,人们冷落他们,昔日的亲人冷眼相对,昔日的邻里绕道而行,因为他们只顾自己,害怕自己被传染上,而那些患病的人,为了自己,为了生活,隐瞒自己的病情,从而在不知不觉中造成了更多人的传染,给社会,国家带来更大的伤害。

局部的危害蔓延到更大的区域,身边小范围的不安定造成了整个社会,国家的动荡不安,人心惶恐,如果每个人都能稍微为别人想想,如果他们都能把别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情对待,那么就不会发生现在全世界艾滋病疯狂蔓延的局面,不会因为不想帮助别人而最终也在无意中害了自己。

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把身边的每个人当自己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为别人想,在一定程度上,你会发现这样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会减少很多争吵,伤害和灾难。

时事热点我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一年级写感受简写

时事热点我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一年级写感受简写

时事热点我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一年级写
感受简写
我们更应该关心、了解天下事:XX年甲流蔓延肆虐、气候变化引起全球推行低碳运动、XX年金砖四国首次聚首消除危机、XX推行新政、钓鱼岛风波等等,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勇于创新、超越自我,为把中国建设成真正的大国、强国而努力奋斗。

俗话说:“一日无书,白事荒芜”书是知识的海洋,力量的源泉,智慧的翅膀,生活的方向盘。

我们应该掌握好方向盘驶向光明大道。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朵,绽放美丽的面容,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支撑起整个国家,我们是祖国未来的百科全书,解开未来之谜。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浅谈对高考作文话题范围的锁定
高考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

作文的成败,不仅关系到考生的语文成绩,而且事关考生的高考成绩,而作文的审题又事关作文的成败。

那么,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该关注作文的哪些话题呢?作文话题是茫如烟海,还是有可圈定的“范围”?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根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锁定作文的话题范围。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应该是高中作文写作的总纲,兹摘录几段加以探讨。

先看有关写作的第一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写作欲望。

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纠正为文造情的不良写作倾向。


“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实际上明确地告诉考生,社会生活是作文写作的大范围。

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生活是指社会上发生的一切事情,大而言之,包括世界风云变幻,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包括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等方面的情况。

一言以蔽之,要求考生具有“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胸襟。

其次,社会生活又有狭义之别。

狭义的社会生活是指,学生的狭小生活范围,即学生的家庭生活,学生的学校生活,也就是所谓的
学生“简单的社会生活”,但我们认为学生的社会生活,主要是指后者,即学生的狭义生活,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以及对这些喜怒哀乐的感受。

这样看来,学生成长的经历,成长过程中的感悟体验,显然就是高考作文写作的主要和重要话题。

“高考新课程标准”在原文的第二条中也有类似表述:“根据预定的写作目的搜集素材,可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也可通过图书、报纸、期刊、文件、网络、影视、录像、录音、照片及口述记录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

”第五条中“口语交际教学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努力选择高中学生关心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学生可走访考察的范围,也只能是狭隘的社会生活范围,即我们刚才所说的学生的狭义生活,而第五条中“学生关心的、贴近生活的话题”更明确的指出学生成长的过程,成长过程中的感悟体验是中学生写作的范围之一。

那么,那些大的时事热点,是否是高考作文话题的重点呢?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第一条表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推理,时事热点,特别是有关能体现主流价值观的事件,反应时代风尚的事件,折射时代弊端的事件等等,无疑也是高考作文的重要话题,也需要学生特别关注,因为这些事件,对于学
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但毋庸讳言的是,这些时事热点话题,尽管有几年直接出现在考题中,但更多的是通过一些生活小事和这些时事热点话题暗中吻合,而不以直接的方式出现,因为即使从避免猜题押题的角度看,也不可能以直接的方式命题。

二、从2013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趋势来锁定。

我们从全国各地的作文题目中筛选一些作文命题来分析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向。

先看全国二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

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
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全国二卷作文命题的主角度,大家都概况为“同学间的人际关系” ,全国二卷的作文题明显仍旧延续了近年来“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的主题,作文范围仍然为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符合“新课标”的“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的精神。

也体现了当代基础教育关注青少年思想情感导向的主旨,体现新课改让学生有话说,让学生充分表达与增强交流的能力。

全国二卷的作文命题,材料贴近社会与学生实际,同学们可以很快地联想到前段时间的大学投毒案,同时很快就能确立主题,因为这些都是学生生活范围的事情,关心关爱他人、包容他人、和谐共处等都可以写。

二卷的作文命题,从形式上看写的是学生狭义的社会生活,但实际上是和当年的社会热点密不可分的,紧紧暗扣当年的社会热点。

这篇作文从高中生的同学关系入手,切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

引导学生由社会新闻反思自身。

在导向上,强调和谐美好的同学关系,奠定了作文写作的健康导向。

其他如上海卷“更重要的事”,用王安忆的话概况“不要尽想着有用,而更多地想些无用的价值。

……”作文明显
要求考生能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而辩证的观点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

江苏卷“探险者与蝴蝶”,提倡考生关注自然,关注客体,关注生态。

体现了贯穿不变的人文情怀。

湖南卷的第一则材料体现的是“为了理想而劳动最美丽”的主题,第二则材料反映当今家庭教育中轻视孩子劳动的旨意。

如果说陪伴父亲劳动是福,那么帮父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是更幸福吗?显然,劳动创造美丽是两则材料的共同主题。

劳动创造美丽是基本的主流价值观,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须树立的,必不可少的价值观。

辽宁卷的“沙子和珍珠”,很显然地把沙子和珍珠进行了对比,可写的角度很多,比如要有个性、独创性,要甘于平庸,要立志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珍贵和平凡都是相对的,等等。

江西卷“学生有三怕”,要求考生围绕“中学时代,学生有三怕:一怕奥数,二怕英语,三怕周树人,体现了要求考生针对一些普遍的社会现象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

重庆卷要求根据大豆写文章,话题仍然是基本的常见话题:创造、创新;变革、变通。

事物的丰富性、多元性等等,说明思考的重要性,任何“变”都离不开思考、离不开行动。

光思考不行动是纸上谈兵,光行动不思考则只能是“愚公”。

这个话题强调的是行动的重要性,暗中讽喻那种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行为。

其他如广西卷拾到手机之后,全国一卷“经验和勇气”,北京卷爱迪生如何看待手机,四川卷“过一种平衡的生活”,福建卷“忧天”,广东卷“捐助”,安徽卷“为什么能或不能这样”,湖北卷“上善如水能方圆”,浙江卷“三句话看童心”等等,都分别不同程度地从学生生活的大范围和小圈子来命题立意。

通过对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命题趋向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对日常生活中种种生活事件的体验和感悟无疑是高考作文的写作重心。

即使那些时事热点也是通过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反应出来,而不是以直接的方式命题。

三、从历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锁定高考作文命题的范围。

其实,建国以后历年的作文命题无一不从学生狭义和广义的社会生活范围来命题立意。

例如:1951年《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1952年《记一件新人新事》,1953年《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1954年《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1955年《我准备怎样作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1956年《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1957年《我的母亲》,1958
年《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1959年《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1960年《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1961年《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1962年《说不怕鬼》,1963年《“五一”劳动节日记>,1964年《材料作文“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1965年《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1977年《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1978年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1979年改写“陈依玲的故事”,1980年材料作文《“读后感:《画蛋》”》,1981年材料作文“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1982年命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3年看图作文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漫画《挖井》等等,都明显的反应出作文命题的两个轨迹:一、学生成长的经历,成长过程中的感受体验;二、直接紧贴时代脉搏,以当时的时事热点为作文话题。

可见:学生的成长过程,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感受体验,是高考作文命题的重点,但同时,时事热点等也不可忽视,这就是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

大而言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小而言之,柴米油盐,喜怒哀乐。

真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