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句 做 法 例 说
“对”接古今,“联”结精彩

“对”接古今,“联”结精彩作者:李传鹏来源:《读写月报(初中版)》2023年第12期【考点透视】对联,又称楹联、对子、联语、对句、联对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须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是传统文化之一。
对联一般由上联、下联和横批构成。
在考试中,很少接触或用到横批。
中考对联题常见题型:1.对对联:直接给出上联或下联,让考生填写缺少的下联或上联。
2.情境对联:一般给出一段情节,上联已经给出,让考生根据情节中的提示写出下联。
3.赏析对联:此类题目让考生任选一个角度(修辞、词性、炼字等)赏析对联。
在做对联题前,应先给对联断句,再根据所断的字确定词性。
在对出的下联中不能有与上联重复的字,还要注意上下联字数一致。
做到:1.字数相等。
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2.词性相对。
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字,词性要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虚词对虚词等。
3.结构相应。
上下两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
4.节奏吻合。
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基础停顿应当吻合。
5.意义相关。
上下两联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個有机的整体。
6.平仄相协。
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
区分对联上下联的方法:1.平仄方法区分: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2.张贴方法区分: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3.含义方法区分:引导作用为上联,含义深刻为下联;4.时间关系区分:旧时是上联,新时是下联;5.范围大小区分:一般情况下,范围小者是上联,范围大者是下联。
对联的贴法:1.看位置。
当你面向门站立时,上联要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上下联不可贴反。
2.看横批。
按照古人写字的习惯(由右至左),以背对门的方向为准:上联在横批左下方(即右侧),下联则在横批右下方(即左侧)。
对联的常用修辞手法

对联的常用修辞手法一、比喻法“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子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是一副对仗工整、形象鲜明的好联。
它用来比喻一些没有真才实学、夸夸其谈的人,生动而贴切。
这样的比喻手法,就是用一个为人们所熟悉的事物或现象,从而显示这种事物的性质,启发人们去思考。
或者是把一些较为抽象的名词概念,变成为具体的形象去感染人。
二、人格化不但诗歌、漫画有这种表现手法,对联也有。
且举其中的一例:“烛向灯云:靠汝遮光作门面;锣对鼓曰:亏侬空腹受拳头。
”这是在封建制度下,某地元宵节的一副民间的庆灯对联。
烛、灯、锣、鼓,都是常见物,但经此摆布,似是人们的一席对话。
烛燃着发光,毕竟是在灯里面,但只有依傍灯笼作门面,才吸引人“欣赏”;而鼓则诉说因腹空遭受拳头之苦。
彼此处境不同,感受各异。
而着一席对话的内容,恰好体现出当时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把某些自然现象,或者是没有生命力的东西,表现为有生命的人的言语或动作,从而使之形象化,去感染人,这就是“人格化”的特征。
当然,一定手法的表现,要根据一定显示生活的需要,根据一定主题与构思的需要,不宜随便乱用,以免弄巧成拙。
三、问答法由于对联有着排偶特点,上下两联之间互为相关,采取一唱一和的“问答法”,较为方便。
运用这一手法,要求联词结构严密,呼应自然,从一呼一应中阐明主题思想。
它的作用主要是:一方面把抽象的东西通过具体形象去表达出来;另一方面用“答”对“问”,就更便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索,从而达到深刻显示事物本质的目的。
从前,有人通过戏台演戏中的情景,用联语把旧社会的生涯作一番对照,通俗感人,那戏台楹联是:“穷的富的,贵人贱的,睁睁眼看他怎的;歌斯舞斯,哭斯笑斯,点点头原来如斯。
”又在解放前,有人替一家财神庙撰联云:“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作半点事,朝来拜,夜来拜,使我为难。
”通过这样一问一答,一针见血地揭露了那些财迷心窍者的丑恶面目。
这种“问答法”,不但反映在阶级矛盾上面,而且还反映在描写自然景物上面。
002.关于对偶句的语法规则(二稿)

002.关于对偶句的语法规则(⼆稿)关于对偶句的语法规则(⼆稿)桂林胡⾃⽴本⽂⼀稿《关于对联的语法规则》上帖后,根据各⽅⾯意见,增加了条⽬,补充了例句,写成⼆稿并更名。
欢迎批评,质疑。
律诗(⼜称近体诗)的中间两联需使⽤对仗,俗称对联,语法中称对偶句。
对偶句常被⽤到词、曲中。
对联在今⽇已发展成⼀种独⽴的⽂学形式,雅称楹联。
它被⼴泛应⽤到社会的⽣产、⽣活中。
作者应⽤对偶句这⼀特定句型,施展才华,达到为社会服务的⽬的。
它的语法规则(建议命名为《王⼒定律》)是:⼀、句型性质:(1)句型相同的句⼦可以造对偶句。
如:旧国云⼭在,新年风景馀。
(李颀《送⼈归》)(2)句型不同的句⼦也可以造对偶句。
如:江流横万⾥,天柱插三峰。
(桂林南溪⼭刘仙岩古联—⽯刻)(下联是倒置句: “三峰像天柱似插⼊云霄”)⾼⼭耕棘⽯,昃路响⽜铃。
(胡⾃⽴⾃勉联)(上联是:“在⾼⼭之上耕于棘⽯之间”。
下联是;黄昏路上,听到⽜铃响。
)天外⿊风吹海⽴,浙东飞⾬过江来。
(苏轼《有美堂暴⾬》)(上联是兼语式——“吹海”、“ 海⽴”海是吹的宾语,⼜是⽴的主语,下联是连动式:过、来两个动作)(3)两句单句可以造对偶句。
如:绿林⾏客少,⾚壁住⼈稀。
(刘长卿《送和州》)(4)⼀句复句可以造对偶句:如:犹悲堕汨碣,尚想卧龙图。
(陈⼦昂《岘⼭怀古》)(5)⼆句复句可以造对偶句。
如:云影遥临盖,花⽓近熏⾐。
(陈⼦良《游侠篇》)(6)甚⾄⼀副对联仅是⼀个单句。
如: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居易《客中守岁》)(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字句)此联为流⽔对。
(7)流⽔对的句型是多样的。
如: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贪。
(⽩居易《客中守岁》)(单句)独有英雄驱虎豹,更⽆豪杰怕熊罴。
(《冬云》)(递进复句)犹悲堕汨碣,尚想卧龙图。
(陈⼦昂《岘⼭怀古》)(多重复句)龙城但苦战,燕颔会封侯。
(骆宾王《⼣次蒲类津》)(条件复句)……。
因此,“对偶句要语⾔结构相同,假若语⾔结构形式不相同,就不能造对偶句。
对联的语法结构和用字技巧

对称:是对联结构最基本的要求。上下两联,要求具有严整的对称美,像飞机的两翼、车的两轮一样。如果上下联光是字数相等而句子结构不一致,那就不能做到严格的对称美。例如陈爱珠女士(大文学家茅盾先生的母亲)挽其夫沈永锡联:
幼诵孔孟之言,长学声光化电忧国忧家,斯人斯疾,奈何长才未展,死难瞑目
良人亦即良师,十年互勉互励雹碎春江,百身莫赎,从今誓守遗言,管教双雏
上下句分别说两件事,表示二者择一,称为选择关系或称取舍关系。常用“宁……不……”、“与其……不如……”、“但”、“不”等,如: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联句以“宁……不……”关联直抒胸臆,表现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英雄气概。
再如一婚联:
但求天长地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何必朝相暮依
可以看出,这是一对身居两地的新婚夫妇,为表达爱情的真挚而撰写的对联。
八、因果关系
出句和对句分别推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般出句讲原因、理由,对句讲结果、或做出结论,但也有倒装者。
例如一棉花店联:
聚来千亩雪
化作万家春
前一句是因,是说棉花大丰收的景象,后一句是果,是说大家有了棉衣,再不觉得冬天的严寒。
二、连贯关系
上下联按时间顺序叙述连续的事件,或者按意义上的承接关系构成,称连贯关系,关联词多用“已……又……”、“才……又……”等。例如:
八大修辞手法及例句

八大修辞手法及例句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对偶、夸张、设问、引用1.比喻:生动、形象。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如:春天的脚步近了。
3.排比:加强语言气势。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要三个以上!)如:“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
”4.反问:加强语气。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5..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夸张:极力的表现。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如:我家门前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7.设问:自问自答。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设问可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赏析语言之炼句——“法”“情”合一,玩赏佳句

课时45赏析语言之炼句——“法”“情”合一,玩赏佳句课堂讲义复习任务 1.掌握赏句的方法技巧。
2.重点赏析首联(句)、颈联、尾联(句)的表达效果。
活动一掌握赏句的方法技巧古人云:炼字不如炼句。
所谓炼句,就是根据表情达意或结构的需要,在句中运用恰当的表达技巧或对句子做语法方面的调整。
所炼句子,多是能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表现全诗主旨的关键句,或是在结构中起重要作用、在表达上极具表现力的关键句。
炼句题考的一般都是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句子,熔铸了作者强烈感情的句子。
这种句子赏析题是一种综合性、自由度大的赏析题型,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题型。
它主要从表达技巧出发,有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有的句子运用表现手法。
一般而言,高考所选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就是要看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来。
(2017·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任务。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鉴赏首联着力渲染了考场环境。
群英毕至,贡院里肃穆幽雅,焚起了香,增添了肃静的气氛。
颔联重点描绘举子们答题的情况。
考生们入场后,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试题下发后,考生们奋笔疾书,一片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
颈联表明考试的意义。
作者面对此景象不禁生发感慨:济济贤士,尽是天下英才、国家栋梁。
尾联作者自谦年老多病,谆谆嘱托同僚,作为选拔人才的考官,应当具有慧眼,认真鉴别。
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家选出真正的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精读这一篇,学通这一类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
答案①描绘考生答题情况②表明考试选才意义精做试题1.(改编题)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第三讲_现代汉语语法的句法案例

状语 主语 状语 状语 谓语 定语 宾语
时间 施事 处所 与事 动作 数量 受事
(二)、层次分析法与句法分析
2、句法结构成分的称谓
偏正结构
动宾结构 中补结构 主谓结构
定语 + 中心语
状语 + 中心语 动语 + 宾语 中心语 + 补语 主语 + 谓语
三、句法结构的分析
主要讲两个问题: 1、句子成分分析法与句法分析 2、层次分析法与句法分析
句法分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
一方面,对句法结构内部的词语与词语之间 的关系进行成分分析,也就是着眼于句子 成分的确定和结构方式的判别。
“一个” “五次” “这件” “那位”
③“的”字结构 由结构助词“的”附着在词或短语的后
面组成。也可以看做是带“的”的偏正短 语省略了中心词以后所形成的短语。如:
“看大门的” “卖菜的” “粉红色的” “图书馆的”
④介词结构 介词附着在其他词语之前构成介词短语。
介词后面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如:
• 复合式中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中补结构、主 谓结构的是具有配对性质成分的二分结构。所谓 “二分结构”是指结构的直接构成成分只能是两 个;所谓“配对性质成分”是指结构的构成成分 是互为条件的不同性质的成分。如下:
• 偏正结构 • 动宾结构 • 中补结构 • 主谓结构
修辞成分 : 被修辞成分 关涉成分 : 被关涉成分 被补充成分 : 补充成分 被陈述成分 : 陈述成分
形+动
迅速增长 修饰和被修饰 偏正
动+形
交待清楚 被补充和补充 中补
名+的+动 信号的中断 修饰和被修饰 偏正
对仗是什么修辞手法

对仗是什么修辞手法对仗是什么修辞手法 1对偶: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
对偶,俗称对仗,在诗、歌、赋等韵文中称为对仗。
对偶独具艺术特色,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为人们喜闻乐见。
对偶通常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
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
严格的对偶还讲究平仄,充分利用汉语的声调。
形式上1.单句对偶用一句对一句叫单句对。
例如:天有多高,山有多高。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诸葛亮传》----再小的善良之事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微不足道的过错都予以处罚.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坟对联)……----青山感到荣幸的是坟里埋着抗金名将岳飞的忠骨,白铁感到耻辱是坟前跪着的是用它铸造的秦桧等人的像。
2.甚至句子对。
两对句子称为偶语句对。
例如: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阿房宫赋》----六国结束,四海统一。
蜀山树木砍光了,阿房宫才建造起来。
(“六王毕”与“四海一”相对,都是主谓词组,“蜀山兀”与“阿房出”相对,也都是主谓词组,且“六王毕,四海一”与“蜀山兀,阿房出”相对。
)3.多句对偶用三句对三句,或用更多的句子相对,叫多句对对偶句。
例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登上高处向人们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老远的人也可以看见;顺着风势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到的人却觉得很清楚。
4.在一个句子中,同一个句子中的上下两个词是对立的。
例如:“峰回路转”、“晓风残月”、“羽扇纶巾”。
内容上1.正对偶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
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只要朋友互相知心,即使分离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句做法例说宋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4年)除夕,后蜀之主孟昶题于卧室门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是我国有史记载的第一幅春联。
后来,对联扩大到各个领域,明代朱元璋大力提倡,清代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关于对联及其故事的研究,清代中期梁章钜的《楹联丛话》问世,才有专著;光绪年间,朱应镐著《楹联新话》使此项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自鸦片战争始,它成为战斗武器和与国际交往的工具;改革开放又使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焕发了青春。
学习对句,以联会友,为诗填词,编曲作赋,弘扬祖国文化,传承人类文明,难能可贵,岂不快哉!一、据汉字字音特点巧妙构成对句,主要有同字异音、同音异字、谐音等1、同字异音式:①笋出钻,钻天;蕈生钉,钉地。
——明翁迈②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山海关孟姜女庙联③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宋龙图阁大学士王十朋题温州江心大雄宝殿联2、同音异字式:①洛阳桥,桥上荞,风吹荞动桥不动;鹦鹉洲,洲下舟,水使舟流洲不流。
---张之洞②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
----解缙续某门联③雨打沙滩,沉一渚,陈一渚;风吹蜡烛,流半边,留半边。
--周起谓3、谐音式:①民国万岁(税),天下太平(贫)。
----幽默大师刘师亮题②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
----唐寅对朋友③扬子江头渡杨子,焦山洞里住椒山。
----镇江焦山联(杨子,名继盛,字仲芳号椒山)④杨子怀人渡扬子,椒山探胜上焦山。
----(同上)⑤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明杨慎对武官;另说:明武进人陈治幼年与父游江对(鲁肃-樊哙狄青-箫和:武--文)二、利用汉字结构、多义、凝练等特点艺术地构成,主要有析字、拼字、拆合、增减、再合、炼字、同字多义等1、字〔将关键字拆开〕式:①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两点;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明蒋焘②嫁得潘家郎,有田有米有水;娶来何门女,添人添口添丁。
----潘家郎娶何家女③少目焉能识文字;欠金安可望功名。
(横批:口大吞天)----讽乾隆年间吴省钦任四川督学2、拼字(用部件字合成一字)式:①十口心思,思国思民思社稷;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
----唐寅对华太师②四维为罗,东西南北之人也;三王是汪,禹汤文武之后欤。
----黄歧农对罗氏③日出东,月出西,天上生成明字;女居左,子居右,世间定配好人。
----明万安3、拆合(拆开再合并)式:①吏部堂中,一史不读枉作吏;天香阁上,二人叙情夫为天。
----明文必正对霍定金小姐②信是人言,苟欲取信于人,必也言而有信;烟乃火因,常见抽烟起火,应该因此戒烟。
----于万杰对彭更《天津智力》4、再合(双重合字)式:①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佛印对苏小妹5、增减(字上添字、减字)式:①陈亚有心终是恶;蔡襄无口便成衰。
----宋陈亚对蔡襄6、同字多义(多义词)式:①蜡烛蟠龙,水里龙由火里化;花鞋绣凤,天边凤从地边生。
②土豪劣绅,土崩瓦解;地痞流氓,地磨草光---蹇先任(贺龙秘书)③测黄道赤道白道,得此深道,赞钰老步人间正道;探行星彗星恒星,戴月披星,愿哲翁成百岁寿星。
---贺天文学家张钰哲八十寿联7、炼字(锤炼某字使之生动)式:①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云。
----北京居庸关联②杨柳花飞平地上,滚将春去;梧桐叶落半空中,撇下秋来。
-台湾张沧州三、利用词语巧妙组合构成,主要有叠词、复词、复语、列锦、关联、缩略、反义、衍义等1、叠词式:①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黄文中题西湖天下景亭②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高高下下树,丁丁冬冬泉。
----佚名题杭州九溪十八涧联③雨雨风风,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苏州网师园联2、复词(反复使用某词以增韵味)式:①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济南千佛山趵突泉联②如砥湖平,湖镜映天湖有月;似锦柳软,柳荫垂地柳藏莺。
----西湖三潭映月联③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3、复语(复用语句)式:①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成都望江楼崇丽阁联②万家乐用“万家乐”,万家都乐;千字文成《千字文》,千字异文。
----山西大学历史教授、楹联学会顾问罗元贞4、列锦(艺术排列相关名词)式:①池中荷叶鱼儿伞;梁上蛛丝燕子帘。
----祝允明对唐寅②燹前楼阁未成灰,犹剩得半折磬,一卷经,五更鼓,六月凉风,三冬积雪;雨后园林无限好,最爱是百本蕉,千条柳,万竿竹,数声啼鸟,几寸游鱼。
----南京秒相庵(石达开住宅)联③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巾帼)腹内五车书。
--李渔《笠翁对韵》5、关联(相关事物并联)式:①水月寺,鱼游兔走;山海关,虎啸龙吟。
3、缩略(概括浓缩)式:①择友须求三益;克己宜守四箴。
----(《论语季氏》:友直、友谅、友多闻;《礼记。
曲礼》: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②死;生(倒写)。
----七七事变北大校门联(宁可站着死,也不倒着生)7、反义式:①开大山,砌小石,修拱桥,铺平路,通南通北;破长竹,划短篾,挽圆圈,箍扁桶,装东装西.----篾匠对石匠②你刀下留情,割一块真瘦肉;我手中宽让,开三天假病条.----医生对屠户8、衍义(衍生新义)式:①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埃德加·斯诺悼鲁迅②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翁同龢对李鸿章(翁籍合肥,李乃常熟)四、借助想象、联想等艺术手段构成,包括借代、比喻、拟人、拟物、夸张、双关、比兴、歇后、歇后省、计算、幽讽、反衬、抑扬、巧缀、仿拟、精警、联想、隐匿、舛互、动感、动静、流水对等1、借代(以特征代本体)式:①独眼岂可登金榜;半月依旧照乾坤。
----探花刘凤诰对乾隆②咬定一两句书,终身得益;栽成六七竿竹,四壁皆清。
------郑燮题道教会址北京白云观华室联③南阳高士吟《梁父》;西蜀才人赋《子虚》。
---《笠翁对韵》2、比喻(形象事物喻抽象事物)式:①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解缙②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郑板桥③珠海船如梭,横织波中锦绣;羊城塔似笔,倒写天上文章。
-何淡如④桃李花开,一树胭脂一树粉;柑橘果熟,满枝翡翠满枝金。
----清周起渭妻对周起渭⑤鲈鱼四鳃,独占松江一府;螃蟹八足,横行天下九州。
----两江总督张之洞微服府赴宴3、拟人(将物写成人)式:①群山尽作窥边势;大海能销出塞声。
----清贵庆题山海关联②有月即登台,无论春秋冬夏;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东西。
----清李渔题扬州乐善庵联③宝塔七层,高举金鞭对白日;长城万里,倒生牙齿啃青天。
--清冯梦龙④一日无心出;群山不敢高。
----萧髯公⑤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郑燮4、拟物(将人写成物)式:①5、夸张(故意夸大夸小)式:①千年老树为衣架;万里长江作澡盆。
----明杨慎②赏菊客来,双手掰残彭泽景;卖花人去,一担挑尽洛阳秋。
----明张居正对巡抚顾琳③酒味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
----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联④沽酒欲来风已醉;卖花人去路还香。
----乾隆对学士6、双关(言此意彼)式:①两猿截木山中,这猴子也会对锯(句);匹马陷身泥内,此畜生怎得出蹄(题)。
----明陈震对陆容②未离乳臭先排汗(汉);将到长毛又剪清。
---讽溥仪三岁登基③恋爱自由无三角;人生幸福有几何。
----题三角、几何老师婚联④莲子已成荷长老;梨花未放叶先生。
----何长老对叶先生7、比兴(用比喻引出本事物)式:①诗堪入画方称妙;官到能贫乃是清。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8、歇后(前句引出后句)式:①东司和尚送西瓜,些小礼物;南极仙翁拜北斗,天大人情。
---张居正③池中莲苞攥红拳,打谁;岸上麻叶伸绿掌,要甚。
④尔等论命莫论文,碰;吾侪用手不用眼,摇。
---题文盲考试9、歇后省(句后省略词句)式:①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章太炎讽康有为(上联《礼记·中庸》“国之将亡,必有妖孽”;下联《论语》“老而不死是贼”。
另,该联亦藏尾。
)②士为知己;卿本佳人。
----(清宋室,字双富,号士卿,贪婪腐败之徒,任某省按察使,百姓恨之赠联。
上联《战国策》“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下联《北史》“卿本佳人,奈何作贼”。
)10、计算(加减乘除)式:①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一个美人映月,人间天上两婵娟。
----佛印对苏小妹②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纪昀吟141岁老翁11、幽讽(轻松发笑严肃否定)式:①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纸钱能赎罪,居然菩萨是赃官。
-----讽迷信者②伤心夜雨蕉窗,点半盏寒灯,替诸生改之乎者也;回首秋风档院,剩一支秃笔,为举家谋柴米油盐。
----一穷先生③君恩似海(矣);臣节如山(乎)。
----讽洪承畴降清④月圆;风扁。
----明小戴大宾对先生(可钻门缝也)⑤色难;容易。
----对乾隆(容易你对呀?臣对完了。
)12、反衬(以相反事物烘托)式:①石压野草根偏硬;水抬浮萍脚自空。
②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
----明文征明拟苏州拙政园联③一色水天秋,却难洗三字污秽;双清风月夜,正好分两世精忠。
----题岳飞岳云13、抑扬(褒扬与贬低同行)式:①童子六七人,无如尔狡(智);太守二千石,惟有公贪(廉)。
-----蔡锷(12岁放风筝)对豪绅②鹦鹉能言难似凤;蜘蛛虽巧不如蚕。
----宋王禹稱对毕文简14、巧缀(将相关事物巧妙联句)式:①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蓓,从容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以中药名拟中药铺②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咏诸葛亮生平③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苏小妹对东坡15、仿拟(模仿某人口吻)式:①唉!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清阮元仿拟秦桧与妻②我若有灵,也不致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题菩萨庙联③别看我庙小神小,不来烧香,瞧瞧;哪任他官大势大,若有作恶,试试。
----某庙联④只有几分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做半点事,朝也拜夕也拜,教我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