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伟业观后感想感想及体会(三篇)

合集下载

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三篇

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三篇

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三篇建党伟业读后感【1】我们大多习惯了身处和平年代,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去追求更加多姿多彩的多元化生活,去朝着五彩斑斓的梦想去努力奋斗。

相比那个备受列强欺凌、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年代,我们不用提心吊胆的辗转流亡、饥寒交迫,至少我们还有和平的生活,追求梦想的权利和实现梦想的可能,所以我们还是幸福的。

当然,我们在通往梦想和成功的路上也会有失败和遭遇不公,但和那些革命先驱者的鲜血和生命比起来,显得渺小和不值一提,因为我们还有更多再来一次的机会,直至获得成功的喜悦。

而革命先烈们有的只是前赴后继的坚定信仰,以及将这种信仰托付给同志继续传递的信任,他们甚至大多还没见到过成功的曙光,和他们比起来,我们还是幸福的。

现在有很多人把幸福指数时常挂在嘴边,或抱怨自己的幸福感差,或抱怨国家整体幸福指数不如一些发达国家。

孰不知如美国、英国、荷兰、日本这些发达国家,也才是近年来才开始的幸福指数的研究。

相比连活下来都不容易的旧社会,我们今天还能座而论是否够幸福,这本身难道不就是一种幸福吗?更何况我们的党和国家历来都把民生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并在大力实践之中,而幸福指数也渐渐成为了各地政府在改善民生道路上的新追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改革开放30年来,国人体验的更多的是来自于西方物质文化的浸染,对比解放前,大家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没有变,但为之奋斗和付出的精神信仰有所缺失。

我们往往会身在福中不知福,会更多的患得患失,会感觉迷茫没有目标,而忽略了我为这个社会贡献了什么。

或许是如古诗中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也或许是因为国家经济发展处在转型期,从上到下都会感到阵痛,会暂时降低对幸福的感觉,但从这一刻觉醒还不算晚,我们还有用双手去创造美好幸福未来的大好时光。

《建党伟业》让我重温了革命先辈们的纯净信仰,那股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强大精神力量,再一次的净化了我的心灵。

为了前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后人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没有理由不幸福的活着。

建党伟业的观后感建党伟业观后感范文(5篇)

建党伟业的观后感建党伟业观后感范文(5篇)

建党伟业的观后感建党伟业观后感范文(5篇)《建党伟业》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从辛亥革命,到 * 成立十年间,国人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的历史事件。

通过观看电影,对历史再次回顾,使党员们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更感党的伟大和光荣。

建党伟业观后感_第1篇前几天,我观看了纪念建党90周年影片《建党伟业》,深受感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触最深的是:此片内涵丰富,值得大家观看和深思。

影片《建党建业》是一部再现辛亥革命后到 * 正式建党这一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的恢宏巨制电影作品,是一部纪念 * 建党90周年的文献纪录片。

这部影片通过描述近代中国的发展和变革历程,叙述了自虎门销烟开始,为了解救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以自己的方式为救国强国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

影片在片尾时,13位代表在上海南湖的红船上开完会后站起来合唱着《国际哥歌》时,大家的眼睛里都噙满着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炯炯眼神!带给我的是深深的震撼和深刻地记忆:这13名代表,代表着50多位党员,星星之火,终成燎原; * 的90年艰苦辉煌,60余年的国运昌隆,气壮山河;90年前, * 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浸浸革命之路;90年后,《建党伟业》追本溯源,去寻找和讲述光明源头的故事!现在,我们全国的党员人数发展壮大到接近8000万人,这是多么辉煌的成绩!真正成了世界上第一大党。

事实证明,我们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功伟绩,带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伟大的复兴指日可待。

通过观看《建党伟业》,我们应该更加认识到今天的幸福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所以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同时,要从影片中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爱国爱党的高尚品质,为 * * 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建党伟业观后感_第2篇光阴似箭,从1921年7月1日我们伟大的 * 成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90个春秋。

影片《建党伟业》主要讲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 * 成立这10年间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主要以 * 、* 、 * 、 * 、 * 、蔡和森等第一批 * 员为中心,经历了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 * 成立等重要历史时段,讲述他们在风雨飘摇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热血故事。

建党伟业观后心得3篇

建党伟业观后心得3篇

建党伟业观后心得3篇推荐文章最新优秀微党课心得体会热度:优秀党课培训心得总结热度:优秀党课检讨书感想范文热度:党校讨论心得3篇热度:党校小组讨论心得体会3篇热度:《建党伟业》是一部生动的党史教材。

90年前,是他们无畏无私地奋斗、流血、出发、奔跑、战斗、拼搏,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谐盛世与幸福生活。

下面是带来的建党伟业观后心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建党伟业观后心得篇一:今天是党的生日,也是共产党员共同的节日。

细看我们党94 年的历史,既是一部充满艰辛、闪耀辉煌的奋斗史、创业史,也是一部走在前列、保持先进的先锋史、光荣史。

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回首奋斗的历程,展示辉煌的成就,缅怀英烈的丰功伟绩,弘扬先锋的时代精神,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都是对党的生日的美好纪念。

今天,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第十二项管部组织全体在职职工在项目部会议室观看红色主旋律电影《建党伟业》,重温党的丰功伟绩,为新党员上课,为老党员过生日,隆重庆祝建党九十四周年。

《建党伟业》是一部生动的党史教材。

90年前,是他们无畏无私地奋斗、流血、出发、奔跑、战斗、拼搏,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谐盛世与幸福生活。

影片分三部分讲述了辛亥革命至中共“一大”召开期间的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史,塑造了众多革命先烈为国家民族命运赴汤蹈火、艰苦斗争的光辉形象,深刻阐释了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内在逻辑。

观看红色电影《建党伟业》,就是要重温这段历史,激发共产党员的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的正视今天。

观影后,大家纷纷表示,《建党伟业》在他们心目中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而是一部党史活教材。

今后,他们将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党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建党伟业观后心得篇二:这是为建党__周年而拍摄的影片,然而我却被这部大片感动得热血沸腾,激起了我满腔的爱国热情。

在建党初期的那些日子,在中国人民一同抗日的八年,无疑是艰辛的,这更是那些英雄们的辉煌时刻,奔涌的热血染红了大地,让越来越多的抗日英雄们激发自己的潜力为祖国贡献出了一份真诚的力量!在这之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又抗击了四年,这样的内战让人心痛,但是为了和平,为了老百姓的安宁,毛主席带领着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败了蒋介石,打败了国民党!打出了一个和谐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用自己的实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延安大战,以及无数大大小小的战役,不知牺牲了多少名战士!但中国依然坚强地站了起来。

建党伟业观后感3篇

建党伟业观后感3篇

建党伟业观后感3篇导语:影片《建党伟业》是向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礼的重点影片,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陈独秀、蔡和森、向警予、张国焘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建党伟业》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建党伟业观后感【1】《建党伟业》从辛亥革命开始,一向演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之间的十年时光,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十年。

十年里发生了许多值得大书特书,使国人永远铭记的事情,涌现了许多名留青史的风云人物,武昌起义、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张勋复辟、护法运动、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文字成立、、、这些国人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的历史事件,曾使我们愤怒过,哀痛过,无奈过,彷徨过,兴奋过,期盼过……而今仍在我们的脑海里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而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便是真实再现了那段风云变幻、令人可歌可泣、中华名族在苦难中抗争奋斗并逐渐进步的历史。

影片中的一段让我印象深刻。

当一个举着血书“冤”字的女大学生跪在总统府前情愿,回答军警为什么不到检察厅喊冤时,她含泪说:“冤情太深,检察厅接不了我的状子。

”之后痛呼:“我是为四万万同胞喊冤啊!”这一声犹如千钧之重的巨石狠狠砸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使人心痛、心苦、心碎啊!那一瞬,泪水充满我的眼眶。

看完整部电影,我感慨良多。

被那个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时代所震撼,被那群心系国家情牵百姓的先驱所感动,被那种为国献身死而后已的精神折服。

作为21世纪的青年,我感到汗颜。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过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年轻的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等同志坚定不移的高举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浩浩荡荡的展开了就过涂村的新篇章!这天,我们回顾历史,不仅仅是缅怀前辈的光辉业绩,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新世纪,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要肩负起党和祖国人民的重托,重塑这东方巨龙的雄姿。

《建党伟业》观后感心得体会500字五篇

《建党伟业》观后感心得体会500字五篇

《建党伟业》观后感心得体会500字五篇《建党伟业》该片主要讲述了从辛亥革命后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止,十年间中国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心的风云人物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的故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建党伟业》观后感心得体会500字,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建党伟业》观后感心得体会500字(一)看了《建党伟业》,我觉得这部影片拍的很好,具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

影片真实地还原和再现了历史,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当年的历史风云变幻之中,受到感染和感动。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90年前的旧中国,风雨飘摇,疮痍满目;国运垂危,民生多艰;山河摇摇欲碎,人民惨遭涂炭。

在那风雨如磐的日子里,鸦片战争的硝烟、列强瓜分的国耻、民不聊生的惨景……不是我们今天这一代青年人所能想象的。

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是甜。

影片为我们重现了历史,让我们知道了当年的深重苦难,知道了今天的胜利和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73位明星倾情演绎了90年前那波澜壮阔、历史意义极其深远的一幕幕。

我被北大“新文化与旧文化”的激辩场景所感染,被“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深深震撼,甚至热血沸腾。

多少志士仁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艰难探索,多少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看完电影,我情不自禁地又一次翻开了党史。

作为年青一代,我们需要重新走进历史,重新在历史中汲取力量的源泉,激励自己,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寻找自己的青春动力。

真的很感激这部电影,它让我们体内的热血又沸腾了,让我们对那一段历史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更值得一谈的是,这部电影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全新的和直观的了解。

每一个历史人物都被演员们鲜活形象地演绎了出来,他们的精神和信念感动着我们,一种久违了的青春的冲动澎湃在我的胸中。

建党伟业观后感范文3篇

建党伟业观后感范文3篇

建党伟业观后感范文
第一篇:建党伟业观后感
电影《建党伟业》是一部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题材电影,影片集中展现了从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时间的历史大事和重要人物,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艰辛与卓越,也深深领悟到了建党伟业的不易。

电影中所展现出来的身处不同领域的人,无一不在默默地为革命事业努力着,侠客肆行,潜伏出发,书生献文,组织起义。

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传承了革命的精神,为革命事业奋斗到了最后。

观看电影,我被每个人的举动所震撼,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了人民的幸福。

正如毛泽东所说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在革命的道路上,只要我们心怀信念,果断而不动摇,那么,我们一定可以克服任何想象中的困难。

电影反映出的中国革命斗争的历程和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使我倍感震撼。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一个真理:付出总是比收获来得晚。

正如建党伟业中所展现的,牺牲的革命先烈们倾尽全身也只为了让后来者过上更好的生活,但他们在历史上却无比伟大,因为他们为在十年动荡、民不聊生的时期中熔铸起了一个伟大的革命力量,为数千万人争取到了幸福生活。

总之,电影《建党伟业》是一部引人深省的电影,这部电影教育我们,让我们在时代和历史的不同背景下,学会深刻地思考,真正看到与了解革命的意义。

也同样教育我们珍爱眼
前时光,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设伟大的中国之梦,我们义不容辞。

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优秀8篇)

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优秀8篇)

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优秀8篇)建党伟业观后感篇一建党伟业一上映就去观看了,总的来说不错。

从清帝退位到中国成立,影片把一个个历史的碎片串联了起来。

让我们看到一批批志士仁人为了寻求中国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建立什么样的党而苦苦追寻的历程,无数人为此流血牺牲,而活着的人却不言放弃热血依旧。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满腔热情和坚定地马克思主义信念。

这一点正是当代的员所缺少的。

90年前,“一大”的13位代表都是怀着崇高的理想来参见会议的,他们的思想当时也是最先进的。

在腥风血雨的斗争中一部分人牺牲了,一部分人相继离开了,更有一部分人叛变了,到了建国时,走上天安门的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个人。

这就更加说明人的信念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正是第一代人的坚定信念,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在苦难中创造了辉煌。

做一名员就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现阶段,就是要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

这是一名党员的强大精神支柱。

员的信念既需要理论修养、实践磨砺,又需要坚贞不渝、不折不饶的恪守。

这部电影对每一名员都具有教育意义。

《建党伟业》观后感篇二这部电影,让我们回味的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那段峥嵘岁月,让我们领略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从不低头的顽强品格。

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怀着对中国革命的坚定信仰而执着的同反动势力作斗争,只为点亮革命的光芒,点亮中国的未来。

电影讲述的是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十年时间。

那是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忘却的历史,在那风雨飘摇的年代,清政府的下台,千年帝制的结束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福音。

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没有人顾及百姓的存亡,,一个一个为争抢国土而红眼,清政府腐败无能,面对列强的入侵苟且偷生,无力反抗。

清政府的软弱让整个中国民不聊生,曾经物产丰盈的“天朝上国”只能不断求和不断赔偿,就这样,一个个贻害数十年甚至数上百年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了。

《建党伟业》观后感心得体会500字五篇_观《建党伟业》有感

《建党伟业》观后感心得体会500字五篇_观《建党伟业》有感

《建党伟业》观后感心得体会500字五篇_观《建党伟业》有感《建党伟业》该片主要讲述了从辛亥革命后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止,十年间中国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心的风云人物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的故事。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建党伟业》观后感心得体会500字,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建党伟业》观后感心得体会500字(一)看了《建党伟业》,我觉得这部影片拍的很好,具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

影片真实地还原和再现了历史,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当年的历史风云变幻之中,受到感染和感动。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90年前的旧中国,风雨飘摇,疮痍满目;国运垂危,民生多艰;山河摇摇欲碎,人民惨遭涂炭。

在那风雨如磐的日子里,鸦片战争的硝烟、列强瓜分的国耻、民不聊生的惨景……不是我们今天这一代青年人所能想象的。

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是甜。

影片为我们重现了历史,让我们知道了当年的深重苦难,知道了今天的胜利和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73位明星倾情演绎了90年前那波澜壮阔、历史意义极其深远的一幕幕。

我被北大“新文化与旧文化”的激辩场景所感染,被“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深深震撼,甚至热血沸腾。

多少志士仁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艰难探索,多少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看完电影,我情不自禁地又一次翻开了党史。

作为年青一代,我们需要重新走进历史,重新在历史中汲取力量的源泉,激励自己,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寻找自己的青春动力。

真的很感激这部电影,它让我们体内的热血又沸腾了,让我们对那一段历史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更值得一谈的是,这部电影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全新的和直观的了解。

每一个历史人物都被演员们鲜活形象地演绎了出来,他们的精神和信念感动着我们,一种久违了的青春的冲动澎湃在我的胸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党伟业观后感想体会(三篇)
当星星般闪耀的谢幕灯亮起,一部如史诗般宏伟的巨制《建党伟业》落下了帷幕,耳畔回响这那低低吟唱但又慷慨激昂的《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些许观影的人们还久久伫立在荧幕前,眼中含着那饱满的泪光。

而我,思绪却还沉浸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旧中国……
1908年,年仅3岁的爱新觉罗·溥仪登基称帝,然而这位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皇帝确没能挽救早已衰败不堪的清王朝。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如星星之火燎原般将民主共和烧遍了整个中国大地。

中华民国政府的成立仿佛给苦难深重的旧中国带来了民主和平的曙光,然而好景不长,窃取了革命成果的袁世凯妄想称帝,率辫子军入城的张勋关闭议会企图复辟清廷,一幕幕闹剧轮番上演,军阀割据混战连连,让苦难深重的旧中国更加千疮百孔,满目疮痍。

什么才能救中国?什么才能真正改变劳苦大众的命运?新文化和旧思想在激烈地碰撞着。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中国有识之士看到了挽救中国的希望,李大钊将布尔什维克的思想带进了年轻学子们的心中。

1919年,巴黎和谈的失败,临时政府的软弱,XX的沦陷,悲愤的力量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这就是整个影片的最
高潮——五四运动。

慷慨激昂义愤填膺的北大学子们如潮水般涌向街头,高喊着“誓死力争,还我XX”、“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一阵爱国狂潮,将新文化运动推向了顶点,孕育出了更多更新的火花。

一批有胆识有远见的人开始意识到,只有团结广大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所有的无产阶级才有力量改变整个社会,拯救整个中国,要想团结劳苦大众就必须建立中国的布尔什维克党,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无产阶级政权。

1921年7月,在上海望志路的一幢二层砖瓦小楼中,即将迎来中华民族真正的曙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它将拯救百废待兴苦难深重的中国,拯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

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之上,船内党的一大顺利闭幕,船外一位美丽的母亲撑着雨伞伫立而望,意境悠远,脸上散发着祥和宁静的光芒,那是对新生活美好向往的期待。

这是开天辟地的一天,是即将改变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的一天。

此刻我更能深切体会作为一个共产党人,身上所肩负的什么?是国家,是民族,是千千万万的同胞。

无数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美好今天,更需要我们去好好守护。

从前的我,认为一个共产党员只需比人优秀、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爱党爱国,现在的我才更明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身上所赋予意义远远大于这些。

遥想从前的南烟,风风雨雨60余载,从一个环境恶劣
的小工厂,到今天环境一流、设施设备一流的现代化大型企业,南烟的前辈们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才浇灌出今天的硕果累累。

此刻我的心中汹涌澎湃,因为我明白,明天在我们一辈手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当成为我辈中的佼佼者,应当像前辈们一样付出心血和汗水,为后辈们做出榜样;应当肩负起自己该有的使命,将企业的发展放在心头,这正是“江山代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

相信我辈必定奋发崛起,绝不辜负前辈对后辈们的期许,他们如历史天空的点点繁星照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
6月27日,距离建党九十周年还有三天时间,崇贤镇劳动保障民政办组织全体办公室人员观看红色历史纪录片《建党伟业》,献礼中国共产党九十周岁生日。

通过影片,深入学习了“辛亥革命到中华民国成立,从军阀混战到五四运动,从第一次接触俄国十月革命到第一次党代会和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段战火烽烟的艰难历史,更进一步认识了我党在创立过程中经历的千难万险,多少革命先烈为了追寻心中的共产主义理想义无反顾,直至献出了可贵的生命。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五四运动,画面和音乐都很震撼;北大“新文化与旧文化”的激辩场景所感染,被“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深深震撼,甚至热血沸腾当学生们涌上街头,振臂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的口号,
咬破手指血书“还我XX”,青年一代担起山河重任的激情扑面而来,火烧赵家楼、血书“还我XX”以及女学生滴血喊冤跪在地上拿着一块写着冤字的大布,为四万万同胞喊冤。

看得人热血沸腾。

让我们这些现代的同龄人寻找那红色的印记,在电影里和他们一起回顾着那些关于青春与信仰的故事。

看了这部影片让我们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更感党的伟大和光荣。

在党的九十周岁生日之际,也忠心祝愿党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再创辉煌。

-------------------------
电影《建党伟业》以幻灯片似的镜头讲述了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期间的历史,多少风云人物及历史事件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

可惜影片时长的限制,许多人和事仅仅用几个镜头一笔带过,显得意犹未尽。

蒋介石暗杀陶成章事件
影片中陶成章反对陈其美就任沪军都督,蒋介石乔装暗杀了陶成章。

寥寥几个镜头无法说明来龙去脉,事情还得从几个方面讲起。

一是当时的政治环境:陶成章与孙中山反目成仇脱离同盟会,为筹备北伐竟然在陈其美的地盘——上海募兵,并号召旧部练兵。

而陈想染指浙江,苦于陶在浙江的势力而使其图谋难以得逞。

二是蒋介石与陈其美的关系:实
际上陈与蒋是拜把兄弟,蒋一直称陈为“大哥”,陈还是蒋加入同盟会的介绍人。

两人关系之亲密从蒋后来提携陈的两个侄子——陈果夫和陈立夫兄弟可见一斑。

三是为什么要选择暗杀。

首先暗杀自古以来便是扬名的捷径,从战国的荆轲到清末的汪精卫,都是一夜成名。

到了民国初,暗杀甚至被革命党人视为与暴动并举的革命途径。

其次暗杀陶成章,也是解决陈陶两人矛盾的一种方式,此后蒋被陈推荐给孙中山,其中也是不无关系的。

该事件历史真相是陈陶两人确实发生过争执,陈甚至拔枪相向,但是地点是在一个住宅里,讨论的是合作问题。

陶确实是在医院被杀,但是凶手除了蒋还有一个帮手叫王竹卿。

陶成章作为一个可以与孙中山相抗衡革命元老,所以他是不至于身捆炸药在大庭广众之下反对陈就任沪军都督的。

因为是电影,所以没必要深究。

关于袁世凯与“二十一条”
袁世凯一直是一个存在诸多争议的人物,但至少与日本签署“二十一条”后袁再无翻身之日了。

影片中,袁对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大发雷霆,一个热血中华男儿形象豁然展现在观众面前,然而面对皇帝梦的引诱,袁却屈服了。

“二十一条”将袁钉上了历史耻辱柱。

实际上袁当时还耍了个心眼:日本提出“二十一条”时便申明是密约,不能宣扬。

袁却偷偷把消息透了出去,搞得
全国舆情大哗,而其他国家更是对日本十分不满。

然而,当时欧洲诸国正打的热火朝天,根本无暇顾及中国。

在日本的胁迫与国内紧张局势的双重压力下,袁世凯最终只同意了二十一条的前四条,而对于最核心的第五条关于日本愿望七款,袁顶住压力没同意。

最终,日本也没有得到多少实际好处:山东问题因为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的拒签而落空;而满洲因为张作霖拖延推诿也没拿到实际控制权。

袁做到了他所能做到的,只能说:他是一个倒霉的人!
关于“南陈北李”缺席中共一大
毫不避讳,陈独秀和李大钊缺席中共一大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当然两人也并不认为一大是共产党成立大会,因为早期的党员普遍认为中国共产党早在1920年已经成立。

至于具体原因,史料上众说纷纭,综合来看陈独秀缺席一大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陈在广东做教育厅长公务缠身无法离开;二是陈独秀名气大,又宣传“过激主义”,缺席一大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三是共产国际的马林在筹办一大前没有先向陈独秀建议,事后也没征得陈的同意,直接让陈去参加一大会议。

陈作为当时中国共产主义思想知识分子的领袖难免心存芥蒂。

关于李大钊缺席的一种说法是正值北大结期间,校务繁忙,同时还要主持北大教师索薪工作;另一个说法是李非常
怕热,时至夏暑南方太热,李不想去。

确实,李处理完事务后便离开XX避暑去了。

关于演员的形象
谈到电影就不得提及豪华的演员阵容,可谓众星云集、群星璀璨。

特别是周润发扮演的袁世凯威风凛凛、气度非凡。

历史上的袁世凯却是五短身材,颈粗腿短。

相比周润发180身高帅哥形象,还是相去较远的。

可能是冯巩的笑星形象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以至于在冯巩扮演冯国璋出现在镜头前的时候,很多人哈哈大笑。

其实冯国璋就是冯巩的曾祖父。

作为曾孙,其外表形象应该是比较符合的。

同样对于赵本山扮演的民国总理段祺瑞,表演上也是无可挑剔,但是让一个笑星扮演一个言行谨严的“六不总理”,观众们难免会有先入为主的印象。

当然,说到演员形象还有一个必须要提的人——青年毛泽东的扮演者刘烨,我只能说无可挑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