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SF刺激荷瘤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产生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促进U14小
新瑞白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化学结构

新瑞白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化学结构新瑞白聚乙二醇(Ruxience)是一种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是一种用于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药物。
它是由聚乙二醇(PEG)修饰的重组人G-CSF蛋白所构成。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瑞白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的化学结构。
新瑞白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是一种由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药物。
它的化学结构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
首先是聚乙二醇(PEG)分子,它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由乙二醇分子通过醚键连接而成。
聚乙二醇的分子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达到所需的药物性质。
在新瑞白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的结构中,PEG分子与重组人G-CSF蛋白通过共价键连接。
重组人G-CSF蛋白是由基因工程技术将人类G-CSF基因序列插入到表达载体中,再通过大肠杆菌或哺乳动物细胞等生物工程技术进行表达和纯化得到的。
重组人G-CSF蛋白具有与天然人类G-CSF相似的生物学活性,能够刺激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为中性粒细胞,从而提高中性粒细胞的数量。
新瑞白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的化学结构使其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PEG分子的引入可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延长药物的半衰期。
这使得新瑞白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具有更好的药效持续时间和更少的剂量频率。
其次,PEG分子的引入可以减少药物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降低药物的免疫原性和过敏反应的风险。
再次,PEG分子的引入还可以改变药物的分子大小和形状,增加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渗透能力,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新瑞白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的化学结构对其药理学特性产生了显著影响。
PEG分子的引入使得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速度减慢,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
此外,由于药物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减少,新瑞白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的免疫原性和过敏反应风险较低。
总结起来,新瑞白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是一种由聚乙二醇修饰的重组人G-CSF蛋白构成的药物。
其化学结构使其具有较好的药物性质和药效。
粒细胞刺激因子监护要点

粒细胞刺激因子监护要点
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监护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监测血常规指标:定期检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等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和控制剂量。
2. 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如发热、过敏反应等。
3. 注意感染风险:G-CSF治疗可能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但并不代表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
因此,需要加强患者的感染控制措施,如勤洗手、提供无菌环境等,避免感染的发生。
4. 评估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目标,定期评估治疗效果,比如观察症状的改善、血常规指标的变化等,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剂量。
5. 细心观察不良反应:G-CSF治疗可能引起头痛、骨痛、肌痛等不良反应,需要细心观察患者的症状并及时处理,如给予镇痛药物等。
6. 监测骨髓功能:长期应用G-CSF可能引起骨髓受损,监测患者的骨髓功能指标,如骨髓抑制、血红蛋白等,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G-CSF治疗需要经常监测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观
察不良反应和感染风险,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医路有你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预防性使用G⁃CSF
以下情况不推荐使用G⁃CSF进行一级预防: (1)接受FN中危化疗方案且不伴有患者自身风险因素的患者; (2)接受FN低危化疗方案的患者; (3)接受姑息性化疗患者G⁃CSF的预防作用尚无定论,需要医师和患者双方评估风险⁃效益比。如 果因患者自身因素导致FN风险增加,可考虑预防性使用G⁃CSF;如果FN风险增加与化疗方案相 关,推荐更换为骨髓不良反应更小的方案或降低药物剂量以减少FN的发生风险。
➢ 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CIN和粒细胞 减少性发热FN会增加侵袭性感染的发生 风险,可能会引起治疗费用的增加、抗生素 的使用、住院时间的延长、化学药物的减量 或延迟,严重者可导致感染性休克、脓毒综 合征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 死亡。因此,正确评估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 减少的风险,早期识别FN和感染并进行合 理地预防和治疗,对减少CIN相关并发症、 提高患者治疗安全及抗肿瘤化学治疗的疗 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G⁃CSF的预防可用于FN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以及接受根治性剂量密集方案化疗的患者在化疗后进行 G⁃CSF的支持治疗。
医路有你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预防性使用G⁃CSF
(二)FN的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指首次使用具有骨髓抑制的化疗药物后24~72h使用G⁃CSF,以预防FN的发生。 以下情况推荐使用G⁃CSF进行一级预防: (1)接受FN高危化疗方案的患者; (2)接受FN中危化疗方案的患者如果伴有上述≥1个患者自身风险因素; (3)接受根治性或辅助性化疗的患者,为保障化疗剂量足量进行; ( 4 ) 接 受 辅 助 或 根 治 性 剂 量 密 集 方 案 化 疗 的 患 者 , 如 尿 路 上 皮 癌 接 受 新 辅 助 剂 量 密 集 M VA C 方 案 (氨甲喋呤+长春花碱+阿霉素+顺铂)、高危乳腺癌接受剂量密集AC⁃T方案(多柔比星+环磷酰 胺序贯紫杉醇)等。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望京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望京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1.人体内环境中的蛋白质不具有的功能是()A.调节机体生命活动B.作为氧运输的载体C.抗击入侵的病原体D.维持内环境渗透压2.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冬季由于气温偏低,人体内酶的活性会降低B.细胞内高Na +、细胞外高K +有利于神经细胞产生兴奋C.葡萄糖在内环境中彻底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机体新陈代谢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3.神经元之间信息的传递依赖突触结构,如图是递质在突触处传递信息的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中,为及时迅速释放做好准备B.兴奋传至突触前末端引发贮存的递质主动转运出膜C.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均会导致突触后细胞的兴奋D.递质激活受体后可进入突触后细胞内发挥作用4.一氧化氮(NO)可参与神经调节(如图)。
突触前膜释放的谷氨酸(Glu)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Na+和Ca2+内流。
突触后神经元Ca2+浓度升高会促进NO合成,NO进入突触前神经元引起Glu持续释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a 2+浓度升高可激活NOS的活性B.NO作为激素将信息传递给突触前神经元C.NO和Glu以相同的方式运出细胞D.Glu持续释放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5.研究发现,脂肪细胞中存在一种成纤维生长因子1(FCF1),其调节血糖的部分机制如下图。
据下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FGF1可以通过减少血糖的来源降低血糖B.FGF1和PDE3B对血糖的调节具有相反作用C.胰岛素需经体液运输到达脂肪细胞起作用D.这一发现可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6.如图表示健康人和Graves病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a、b、c为三种激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c随体液运送至全身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B.图中抗体的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相似C.甲状腺细胞释放的c对下丘脑具有反馈调节作用D.由图分析可推知Graves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7.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素分泌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A.图中所示细胞是胰岛B细胞B.Ca 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升高会促使胰岛素释放D.抑制K +通道关闭的药物也能促进胰岛素释放8.肾上腺素具有提高心脏收缩力、加快心率并促进血管收缩的作用。
MTHFD2过表达通过糖酵解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MTHFD2过表达通过糖酵解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刘晓辉;郝世柱;吴晓瑭【期刊名称】《西部医学》【年(卷),期】2024(36)1【摘要】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2(MTHFD2)基因的表达水平对胞外陷阱(NET)的形成和糖酵解代谢的影响。
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探寻MTHFD2与糖酵解和中性粒细胞(NEU)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随后利用Picogreen染色实验检测胞外DNA含量。
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相关标志物MPO和cit-H3的表达水平。
qRT-PCR检测MTHFD2、糖酵解相关基因(HK1、PDK1、SLC2A1、MYC)的表达量。
细胞分子实验分别检测NC 中性粒细胞、过表达MTHFD2的中性粒细胞、过表达MTHFD2+糖酵解抑制剂(2-DG)的中性粒细胞中NET的形成水平以及葡萄糖和乳酸的含量。
结果MTHFD2在COPD患者组织高表达,与糖酵解通路相关基因、中性粒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呈正相关。
免疫荧光染色和Sytox Green染色实验显示COPD中NET水平显著上调。
细胞分子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THFE2可诱导HK1、PDK1、SLC2A1、MYC的表达,促进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进而促进中性粒细胞NET形成。
结论本研究探讨了MTHFD2基因对中性粒细胞的NET形成和糖酵解代谢的影响,分析了MTHFD2通过糖酵解促进COPD患者NET形成的相关机制,为COPD患者的治疗提供新型潜在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总页数】7页(P17-23)【作者】刘晓辉;郝世柱;吴晓瑭【作者单位】唐山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唐山工人医院肿瘤外一科;桂林理工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9【相关文献】1.G-CSF刺激荷瘤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产生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促进U14小鼠宫颈癌细胞成瘤作用的研究2.调节性T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相互作用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向肝细胞癌转化3.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化样滑膜细胞mRNA表达谱的影响4.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促进肿瘤转移的机制研究进展5.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张潇

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张潇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又称G-CSF(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是一种由人体分泌的生物活性蛋白质,能够促进骨髓中粒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粒细胞的数量,从而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G-CSF是一种细胞因子,具有生物调节作用。
它在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促进骨髓中干细胞向粒细胞的分化,增加粒细胞的数量。
粒细胞是身体最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能够对抗感染病原体,清除异物,参与炎症反应等。
当人体受到感染或遭受创伤时,G-CSF的分泌会增加,以调节粒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增强免疫能力。
G-CSF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四个方面:1、促进骨髓中干细胞向粒细胞的分化。
干细胞是骨髓中的多功能细胞,能够分化形成各种类型的血细胞。
G-CSF能够刺激干细胞向粒细胞的分化,增加粒细胞的数量。
这对于身体抵抗感染和恢复创伤至关重要。
2、促进粒细胞的增殖。
粒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吞噬和消化异物和病原体,起到身体免疫的重要作用。
G-CSF能够促进粒细胞的增殖,提高免疫细胞的数量,增强抵抗病原体的能力。
3、增强粒细胞的功能。
G-CSF能够提高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和杀伤力,增强激活T细胞的能力,促进免疫反应的进行。
4、促进粒细胞的释放。
G-CSF能够促进粒细胞从骨髓中释放到血液中,使其能够迅速到达感染部位或创伤处,发挥其免疫功能。
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临床上有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于治疗骨髓损伤、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
由于G-CSF能够促进干细胞向粒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因此可以提高患者体内粒细胞的数量,增强免疫功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此外,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还可以用于提高造血干细胞的采集率。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需要采集患者体内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G-CSF可以促进干细胞的增加和释放,从而提高造血干细胞的采集率。
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一般通过注射的方式给药。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多种G-CSF产品可供选择。
长效G-CSF介绍-赵明峰

对照组自体造血干细胞患者临床 及治疗资料
性 别 1 2 3 4 5 男 男 男 男 男 49 60 16 57 50 年 龄 MM NHL BCNU+Flu+VP-16+Arac+Mel BCNU+Flu+VP-16+Arac+Mel 诊断 治疗方案 粒细胞恢复 (天) 10 10 12 12 26 不良反应 无 无 肌肉酸痛 无 无
Holmes FA,et al. J Clin Oncol. 2002;20:727-731
特点三:长效G-CSF降低71% FN发生率
Adapted from Siena et al. Oncol Rep. 2003 Misset et al. Ann Oncol. 1999
PEG-rhG-CSF较rhG-CSF减低住院率
每天注射G-CSF后ANC水平摇摆不定
Roskos L,et,NY:Marcel Dekker,Inc;1998:51-72
长效G-CSF具有“按需动员,骨髓保护”作用
296 例高风险乳腺癌患者,采取 AT 化疗方案,给予药物( 100ug/kg 的 PEG-rhG-CSF 或5ug/kg/d的rhG-CSF),连续4周期·,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
津优力安全性良好
PEG-G-CSF组 N =314 (%) 骨、关节、肌肉疼痛 62(19.7%) G-CSF组 N =315 (%) 60(19.0%)
P值 0.825
注射部位疼痛
发热
5(1.6%)
5(1.6%)
4(1.3%)
6(1.9%)
0.752
0.765
乏力
7(2.2%)
10(3.2%)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项目概述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一种糖蛋白,含有174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20000。
主要由内毒素、TNF-α和IFN-γ可活化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
G-CSF基因全长2.5kb,包括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G-CSF有5个半胱氨酸,Cys 36与Cys42,Cys74与Cys64之间形成两对二硫键,Cys17为不配对半胱氨酸,二硫键对于维持G-CSF生物学功能是必须的因素。
人和小鼠G-CSF在氨基酸水平上有73%同源性,并具有相互交叉的生物学活性。
G-CSF主要作用于中性粒细胞系(lineage)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活化。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作用于造血祖细胞,促进其增殖和分化,其重要作用是刺激粒、单核巨噬细胞成熟,促进成熟细胞向外周血释放,并能促进巨噬细胞及噬酸性细胞的多种功能。
G-CSF临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肿瘤放疗或化疗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治疗骨髓造血机能障碍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防白细胞减少可能潜在的感染并发症、以及使感染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恢复加快。
国内外进展国外进展:1)美国1991年2月,安进公司的产品-- 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Neupogen(G-CSF)获得美国FDA批准,其适应症为自身骨髓移植、化疗导致的粒细胞减少症、AIDS等。
此药作用非同凡响,1996年其销售额达9.36亿美元,按世界药品销售额排名名列第24位。
1998年Amgen公司和roche公司共销售13.44亿美元。
1999年销售额达12.2亿美元,2000年达12.6亿美元,增长13%。
Amgen公司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Neupogen)于1991年2月被美国FDA批准上市1997年全球G-CSF,GM-CSF销售额分别为8.7亿和3.l亿美元Neulasta为安进公司开发的Neupogen的长效剂型,即通过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聚乙二醇(PEG)修饰,延长其在体内的代谢时间,因此疗效更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8卷第4期第388页2019年8月Vol.48No.4P.388Aug.2019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Acta Med Univ Sci Technol HuazhongG-CSF刺激荷瘤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产生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促进U14小鼠宫颈癌细胞成瘤作用的研究*颜彬,李艳丽,马全富,周志刚郭玉琳,戴璇,高啥,吴绪峰△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肿瘤妇科,武汉430070摘要: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作用下荷瘤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TBM-PMN)产生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对U14宫颈癌细胞成瘤、血管生成及凋亡的作用。
方法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TBM-PMN,在体外实验中用G-CSF刺激TBM-PMN产生NETs,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ETs的生成。
体内实验研究U14肿瘤细胞与TBM-PMN混合成瘤后,用G-CSFR干扰G-CSF作用或DNA酶I抑制NETs形成,研究其对U14肿瘤细胞成瘤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对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的影响。
在体外实验中将U14肿瘤细胞与TBM-PMN共培养,用an-ti-G-CSF阻断G-CSF作用或DNA酶I抑制NETs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U14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G-CSF刺激TBM-PMN产生NETs。
在体内实验中TBM-PMN有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加入G-CSFR或DNA酶I后其促肿瘤生长作用及促血管生成作用减弱。
在体外TBM-PMN与U14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中,用anti-G-CSF阻断G-CSF 作用或者用DNA酶I抑制NETs形成后其抑制凋亡的能力可部分恢复。
结论G-CSF作用下小鼠TBM-PMN能够产生NETs,其对U14小鼠宫颈癌细胞株具有促瘤作用。
关键词:宫颈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促瘤作用中图分类号:R737.3DOIslO.3870/j.issn.1672-0741.2019.04.003G-CSF Produces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in Murine Tumor-bearing Bone Marrow Neutrophils and Induces the Tumor-promoting Effect of U14Murine Cervical Cancer Cell LineYan Bin,Li Yanli,Ma Quanfu et alDepartment of Gynecologic Oncology,Hubei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Wuhan43007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produced by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stimulating mouse tumor-bearing bone marrow neutrophils(TBM-PMN)on the tumor growths angiogenesis and apoptosis of U14murine cervical cancer cell line.Methods TBM-PMN was isolated by Percoll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In in vitro experiment,G-CSF stimulated TBM-PMN to generate NETs»and flow cytomete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formation of NETs.In in vivo experiments»U14tumor cells were co-inoculated with TBM-PMN to form tumors,using G-CSFR to block the effect of G-CSF or DNase I to inhibit the NETs formation»and their effects on U14tumor cell formation were investigated»and their effects on angiogenesis in tumor tissues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In in vitro experiments»U14tumor cells were co-cultured with TBM-PMN»w让h anti-G-CSF blocking the effect of G-CSF or DNase I inhibiting NETs formation,and th&r effects on U14tumor cell apoptosis were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Results G-CSF stimulated TBM-PMN to produce NETs.In vivo TBM-PMN promoted tumor growth and angiogenesis of U14cell line and its promoting effects were attenuated after adding G-CSFR to block G-CSF or DNase I to inhibit NETs formation.I/i vitro co-culture system of TBM-PMN and U14cervical cancer line♦with the use of anti-G-CSF antibody to block G-CSF or DNase I to inhibit NETs formation,the ability of TBM-PMN inhibiting apoptosis of U14cell line could be partly recovered.Conclusion Mouse TBM-PMN can produce NETs under G-CSF,which has a tumor-promoting effect on U14mouse cervical cancer cell line.Key words cervical cancer;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ouse bone marrow neutrophils;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tumor growth子宫颈癌是目前最为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患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⑴。
肿瘤组织中除肿瘤细胞外,有大量肿瘤相关炎症细胞浸润,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PMNs)是其中的重要组成成分⑷。
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宫颈癌组织中PMN的数量是预测宫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N。
.81502265),湖北省卫健委科研项目(No.WJ2019M228”湖北省科技厅创新团队专项(No. 2017CKC891)颜彬,女»1984年生,主治医师’医学博士,E-mail:yanbinl984@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zwuxufeng© 癌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⑷。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炎症环境中由激活的PMN产生形成的一种中性粒细胞胞外结构,由PMN释放的DNA及蛋白水解酶(NE、MPO)等共同构成⑷。
本研究首先在体外实验中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刺激荷瘤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tumor-bearing bone marrow neutrophils,TBM-PMN)形成NETs,随后在体内实验中将U14肿瘤细胞与TBM-PMN混合接种后,用G-CSFR和DNA酶I(deoxyribonuclease I,DNase I)干扰颜彬等.G-CSF刺激荷瘤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产生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促进U14小鼠宫颈癌细胞成瘤作用的研究•389•G-CSF和NETs,观察其对成瘤和肿瘤组织中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最后在体外U14肿瘤细胞与TBM-PMN共培养体系中,用anti-G-CSF和DNA酶I 干扰G-CSF和NETs,研究其对U14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1.1动物及主要试剂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体重18-20g,购于湖北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
RPMI1640培养液(美国Gibco公司),胎牛血清(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Percoll细胞分离液(美国GE公司),G-CSF细胞因子(美国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 公司),DNA酶I(中国谷歌公司),Sytox Orange 染料、DAPI染料(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抗小鼠CD34抗体(美国Santa Cruz公司),CS-FE染料(中国谷歌公司),Annexin V抗体(美国BD Biosciences公司),anti-G-CSF(美国R&D system 公司)。
1.2主要仪器OLYMPUS-IX71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AE-24O型电子分析天平[Mettler-Toledo仪器(上海)有限公司],Eppendorf5417R低温高速离心机(德国Eppendorf公司),LSRD型流式细胞仪(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
1.3分离荷瘤小鼠骨髓PMN(TBM-PMN)将3X105个U14肿瘤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背部皮下,成瘤14d后为荷瘤小鼠,分离其骨髓PMN获取TBM-PMN。
分离方法如下:颈椎脱臼处死荷瘤小鼠,取其股骨和胫骨中的骨髓细胞,离心后2mL PBS重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