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练习题(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选择题1.小明和小丽站在路边等校车,小丽说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 路灯B. 路边的树木C. 小明D. 驶来的校车2.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1/3,则( )A.甲通过的路程是乙通过路程的1/3B.乙所用时间是甲所用时间的1/3C.通过相同的路程,乙所用的时间是甲所用时间的3倍D.在相同的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是甲通过路程的3倍3. 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 山B. 船C. 房屋D. 河岸4.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方法是()A. 看速度大小B. 选定参照物C. 看路程长远D. 看地面5.我们都知道“刻舟求剑”的故事,当船行靠岸后,从记号处下水不能找到剑,这是因为剑主选错了参照物.要确定落水之剑的位置,剑主应选择的参照物是()A. 船夫B. 其它行驶的船C. 流水D. 河岸上的树木6.如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则选项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象是()A. B. C. D.7.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它在每1min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那么这个物体所做的运动()A. 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 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 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 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也不是变速直线运动8.探究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先把物体将要通过的路程分成若干段,再分别测量物体通过每段路程所需要的时间。
如图12-3-5所示,将运动员跑步的路程分为长度相同的三段,分别测量运动员跑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就可以确定运动员跑步时速度的变化情况。
由图可知,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图12-3-5A. 不变B. 逐渐变大C. 逐渐变小D. 先减小再变大9.汽车的速度是10m/s,读作()A. 每秒10米B. 10米每秒C. 10每秒米D. 10米秒10.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A. 天平B. 温度计C. 刻度尺D. 钟表11.如图所示为“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B. 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静止的C.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轨道上运行时没有质量D.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轨道上运行时没有惯性12.如图是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A. t AB<t BCB. t AB=t BCC. v AB>v BCD. v AB<v BC二、填空题13.南京到北京的特快列车,第一天21:30从南京出发,第二天7:30到达北京,共经历了________h.14.如图所示是刻度尺测一物体长度时的情景,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 。
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

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导语:运动是人类的天性之一,也是保持健康和活力的重要方式。
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一个好的运动能力对于生活和工作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单元测试来检验对运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本文将介绍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通过回答各种问题和情景来验证你对运动的知识和理解。
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是健康生活的三大支柱:a) 运动b) 饮食c) 睡眠d) 抽烟答案:d) 抽烟2. 健康成年人每周应该进行多少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a) 1-2小时b) 3-4小时c) 5-7小时d) 8-10小时答案:c) 5-7小时3. 以下哪项不是衡量心血管健康的指标:a) 心率b) 血压c) 血糖d) 胆固醇水平答案:c) 血糖4. 下列哪个是培养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的运动项目:a) 羽毛球b) 足球c) 游泳d) 网球答案:b) 足球5. 哪种运动可以增强骨骼健康:a) 瑜伽b) 游泳c) 举重d) 跑步答案:c) 举重二、判断题:1. 长时间坐姿对健康有害。
答案:正确2. 超过3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
答案:正确3. 强度太高的运动对于初学者不适宜。
答案:正确4.运动时,补充适量的水分非常重要。
答案:正确5. 运动对于减少焦虑和抑郁有积极影响。
答案:正确三、问答题:1. 什么是心率?如何测量心率?答: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
可以通过在手腕或颈动脉处感知脉搏的跳动次数来测量心率。
2. 健身房有哪些常见的器械设备供人们锻炼?答:健身房常见的器械设备包括跑步机、哑铃、杠铃、踏步机、椭圆机、划船机等。
3. 静态和动态伸展有什么区别?它们分别适合哪些场景?答:静态伸展是指慢慢伸展肌肉并保持一段时间,而动态伸展是通过移动肢体来伸展肌肉。
静态伸展适合在运动前进行,可以增加肌肉的灵活性。
动态伸展适合在运动过程中进行,可以减少肌肉受伤的风险。
4. 如何避免运动中的肌肉拉伤?答:避免运动中的肌肉拉伤的方法包括: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遵循正确的姿势和动作技巧,逐渐增加训练强度,避免过度训练,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休息。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附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附答案解析考试时间: 90 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 I 卷(选择题 30 分)一、单选题(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30 分)1、中国高铁领跑世界,已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乘客坐在行驶的复兴号车厢里,说他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铁轨 B.车厢座位 C.房屋 D.路边的树2、某校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0 ~ 2s 内,小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B.0 ~ 5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m/sC.2s ~ 5s 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D.5s ~ 7s 内,小车以2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3、下图为广州市的地标工程——广州塔,你认为它的总高度(塔身+天线桅杆)是( )A.600km B.600m C.600cm D.600mm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甲和丁 B.甲和丙 C.甲和乙 D.乙和丁5、小说《镜花缘》第七十九回中,宝云问奶公:“家乡有什么趣闻?”奶公说:“前几天刮了一阵大风,把咱们家的一口井忽然吹到墙外去了……”你认为,对“井在运动”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是( )A.墙 B.窗户 C.井 D.树6、在某次直线短跑训练中,小明和小华同时从起点向终点冲刺,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 2s 内,小明跑得较快C.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D.全程中,小华一直跑得比小明快7、如图是摄影师抓拍到的乌鸦骑在飞翔的老鹰背上“蹭飞”的情景。
【单元测试】《运动的世界》1(含答案)

沪科新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考试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45分)1.(3分)小胖在测量记录中忘记了写单位,下列数据的单位是“mm”的是()A.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70 B.茶杯的高度是10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2.(3分)中学生小明用手机中的运动软件测出从学校到家共3000步。
如果小明从学校骑自行车到家,所需时间最接近()A.0.083h B.0.3h C.0.45h D.0.6 h3.(3分)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3.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36cm B.2.357 cm C.2.35 cm D.2.61 cm4.(3分)走时准确的指针式手表的秒针,一昼夜内秒针转过的圈数是()A.24 B.1440 C.86400 D.432005.(3分)学习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后总结出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其中不正确的是()A.不能用零刻度被磨损的刻度尺进行测量B.刻度尺要放正,不能歪斜C.要使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D.读数时,视线要与尺垂直并正对刻度线6.(3分)下列情形中,不能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尺是()A.零刻度已磨损的尺B.量程比刻度尺小的尺C.刻度不均匀的尺D.最小刻度不是毫米的尺7.(3分)下图是用木制的厚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其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A.B.C.D.8.(3分)有关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失误B.误差在测量中是可避免的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能减小误差D.不断地改进实验可以消除误差9.(3分)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汽车飞驰B.火箭升空C.蝴蝶飞舞D.心潮澎湃10.(3分)下列关于参照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在地面上靜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B.运动的物体不能作为参照物C.为了研究方便,我们通常以地面为参照物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D.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的参照物是唯一的11.(3分)学校运动会上4×100m接力赛中,为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在传接棒时两位运动员应该()A.都站在原地不动B.都奔跑,保持相对静止C.都奔跑,接棒运动员速度要大于传棒运动员D.传棒运动员奔跑,接棒运动员站在在原地不动12.(3分)对做匀减速运动的物体(无往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B.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大C.速度随时间增大,位移随时间减小D.速度随时间减小,位移随时间增13.(3分)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路程之比为1:2,时间之比为2:3,则通过的速度之比是()A.1:1 B.1:2 C.4:3 D.3:414.(3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A.甲车的速度最快,丙车最慢B.甲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则乙车和丙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静止的D.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静止的15.(3分)如图记录了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卷(解析版)一、单选题1.如图是空中加油的情景,我们说加油机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A.以加油机自己为参照物B.以受油机为参照物C.以地面为参照物D.三种说法都不对【答案】B【解析】A.在选择参照物时,不能选择自己为参照物,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受油机与加油机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受油机相对于加油机是静止的,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加油机是运动的,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
2.如图所示的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___。
A.2. 40cm B.2. 80cm C.2. 40mm D.2. 80mm【答案】B【解析】由图像可知待测物体起始端对齐0刻线,末端对齐2.80cm刻度线,故物体A的长度是2.80cm。
故选B。
3.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得越快的物体,其速度就越大B.通过路程越长的物体,其速度就越大C.运动时间越短的物体,其速度就越大D.通过路程越短,运动时间越长的物体,其速度就越大【答案】AA.速度是反映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运动得越快的物体,其速度就越大,故A 正确;B. 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就越大.故B错误;C. 在物体通过相同路程时,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但C中缺少相同路程这个条件,故C错误;D. 由速度的公式:v=st可知:通过路程越短,运动时间越长的物体,其速度就越小,故D错误.故选A. 4.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物体速度是乙的2倍,甲、乙通过路程之比3:1,则甲、乙所用时间之比为A.3:2B.2:3C.1:6D.6:1【答案】A【解析】由v=st可得:t甲:t乙=sV?甲甲:ss v3V v s1甲乙乙乙甲乙==×12=3:2,故选A.5.在百米比赛中,一名运动员起跑时速度为9m/s,中途为8.5m/s,冲刺的速度为11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36km/h B.9m/s C.9.5m/s 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解答:全程的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运动员百米比赛通过的路程为s=100m,运动员所用的时间为10s,根据v=s/t 即可求出他全程的平均速度.v=s/t=100m/10s=10m/s=36km/h.6.如图所示,坐在甲车上的小明看到乙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甲车向东行驶,则乙车一定静止B.若甲车静止,则乙车可能向西行驶C.若甲车向东行驶,则乙车一定也向东行驶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甲车行驶得较慢【答案】C【解析】A.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若甲车向东行驶,乙车静止,则甲车上的乘客应该看到乙车西行驶,故A错误;B. 若甲车静止,乙车向西行驶,则甲车上的乘客应该看到乙车向西行驶,但题目中“甲列车上的乘客看到乙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B错误;C. 若甲车向东行驶,乙车也向东行驶且速度更快时,甲车上的乘客可以看到乙车向东行驶,故C正确;D. 若两车都向西行驶且甲车较慢,则甲车上的乘客应该看到乙车向西行驶,不可能看到乙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D错误.故选C .7.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某段平直公路上同起点向北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 .乙车到达800m 处所用时间等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B .根据公式v=s/t ,甲车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C .甲车在0~20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0~40s 内的平均速度D .在整个运动过程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始终向北运动【答案】C【解析】A 、由图知,甲车30s 通过的路程为900m ,则到达800m 处所用时间一定小于30s ;乙车30s 通过的路程为750m ,则乙车到达800m 处所用时间一定大于30s.所以,乙车到达800m 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故A 错误;B 、据图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故B 错误;C 、甲车在0-20s 内通过的路程为600m ,根据公式v=s t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v 甲=s t 甲甲=600m 20s =30m/s ,乙车在0-40s 内通过的路程为1200m ,根据公式v=s t 可知乙车的平均速度v 乙=s t 乙乙=1200m 40s=30m/s ,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故C 正确; D 、据图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加速运动,甲车的速度一开始大于乙车的速度,后来乙车的速度一开始大于甲车的速度,所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不可能始终向北运动,故D 错误.8.某辆汽车启动后,经过20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A.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km/hB.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m/sC.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km/hD.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m/s【答案】A【解析】汽车速度表显示的瞬时速度,速度表的单位是km/h.AB.如图速度表所示,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km/h,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CD.因为汽车速度表显示的瞬时速度,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不可计算,故CD不符合题意。
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解析版)_1

第一章运动的世界满分100分时间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3=36分)1. 在校园楼梯、走道上禁止奔跑,我们在走道上行走速度合适的是()A.1cm/s B.1dm/s C.1m/s D.10m/s【答案】C【详解】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1cm/s、1dm/s比1.1m/s小得多,10m/s比1.1m/s大得多,1 m/s接近1.1m/s。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列记录的结果中,用米做单位的是()A.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8B.读初三年级的小明身高约为1.7C.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D.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10【答案】B【详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d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读初三的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70cm=1.7m左右,故B符合题意;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一拃”)大约15cm,一支铅笔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18cm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中学生食指宽度约1cm,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课本的厚度与此差不多,约为1cm=10mm 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南朝诗人萧绎在《早发龙巢》有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其中“唯看远树来”的参照物可能的是()A.河岸B.行船C.岸边的房屋D.远处的树【答案】B.【详解】由题意知树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相对于树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只有是行船,故ACD 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C.误差就是测量过程中产生的错误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避免误差【答案】B【详解】A.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错误,故A错误;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估读产生的误差,故B正确;C.误差与错误是截然不同的,错误是由于实验者粗心或不遵守实验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故C错误;D.误差不能避免,但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故D错误。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卷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 下列情况只中是因为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A.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B. 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D.读数时没有再估读一位数字2. 商场内的营业员量服装时,最好应选用…………………………………………()A. 分度值为1cm的1m长的直尺B.分度值为1mm的1.5m长的直尺C. 分度值为1mm的1m长的直尺D.分度值为1cm的1.5 m长的直尺3.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B. 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C. 误差不能避免,但是可以尽量减小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 (多选题) 乘客坐在游轮中,游轮沿长江顺流行驶,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A. 江岸的码头B. 游轮的船舱C. 迎面驶来的汽艇D. 奔流的江水﹡5. 工人师傅使用游标卡尺测得某零件长0.07530m,如果用你的三角板去测量,其结果应是…………………………………………………………………………………………()A. 0.07mB. 0.075 mC. 0.0753mD. 0.07540m6. 战斗机在空中加油,已知加油机的速度是800km/h,则此时战斗机的速度应是()A. 0B. 800 km/hC.大于800 km/hD. 小于800 km/h7.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位法国的飞行员在战斗中看到身旁似乎有一个“小虫”,用手抓来一看,原来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颗子弹是从对面的飞机上射来的B. 这颗子弹是从地面上射来的C. 这颗子弹相对于这架法国飞机是静止的D. 这颗子弹和这架法国飞机具有相同方向,相同大小的速度8. 某车站并列停放着甲、乙两列火车,甲车上的乘客从一侧的窗口看到田野上树木向北运动,从另一侧窗口看到乙车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得慢,则………………….()A. 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乙车比甲机车快B. 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C. 甲、乙两车同时向南运动,但乙车比甲机车慢D. 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停留在站台上9. 一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A.一定上升B. 一定下降C. 一定静止D. 无法判断10. 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a、b、c三辆汽车,a车上的人看到b车匀速向南,c车上的人看到a车匀速向北,b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A. 只有a车B. 只有bC. 只有cD. a车和c车11. 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做法错误的是…………………….()A.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B.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C.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D.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12. 小明和张伟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明都要比张伟提前5m到达终点,若让小明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5m,张伟仍在原起点处与小明同时起跑,按原来的平均速度运动,则()A. 小明先到达终点B. 张伟先到达终点C. 两人同时到达终点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3. 在龟、兔赛跑的情景中。
沪科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完整资料).doc

图2【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题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1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图1A.行星转动B.鲜花怒放C.骏马奔腾D.枯叶飘落2.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
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3.如图2所示,共有160层,总高828m 的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于2010年1月4日竣工启用。
大厦内设有56部观光升降机,速度最高达每秒17.4m 。
在观光电梯从一楼逐渐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B .相对于乘客来说,地面是静止的C .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D .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 4.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嫦娥一号”从地球奔向月球,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一号”是静止的B .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C .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司机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D .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5. 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 )A.2.5m B.2.5 dm C. 2.5cmD.2.5 mm6.在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是20m/s的是()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7.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3所示。
由图像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8.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
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
《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1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图1
A.行星转动
B.鲜花怒放
C.骏马奔腾
D.枯叶飘落
2.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
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3.如图2所示,共有160层,总高828m 的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于2010年1月4日竣
工启用。
大厦内设有56部观光升降机,速度最高达每秒17.4m 。
在观光电梯从一楼逐渐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
B .相对于乘客来说,地面是静止的
C .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D .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
4.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一号”从地球奔向月球,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一号”是静止的
B.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C.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司机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
D.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5. 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
A.2.5m B.2.5 dm C.2.5cm D.2.5 mm
6.在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是20m/s的是()
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
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
7.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s-t图像如图3所示。
由图像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8.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
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 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
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在前50 m一定用了6.25 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
9.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
这是因为()
A.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非常大
B.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非常大
C.以停在机场内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10. 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
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A.1mm B.1cm C.1dm D.1m
11.下列四个成语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最明确的是()
A.离弦之箭B.一日千里C.姗姗来迟D.风驰电掣
12. 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要求不恰当的是()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线量起
B.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线
C.零刻度线未磨损的刻度尺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1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14.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s/t,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B.与所用的时间成反比;
C.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所用的时间成反比;
D.与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无关。
15. 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
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
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号
1.“采用最新技术制成的纳米机器人小得像跳蚤一样”、“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距我们学
约4.3光年”。
这里提到的“纳米”、“光年”都是_____的单位。
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____,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所需时间约为16_______(后两空均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2.如图6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____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不正确(两空均选填“A”或“B”),木块的边长为______cm。
图7
3.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
(1)两运动员中,______(选填“甲”或“乙”)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运动的_______较大;
(2)乙运动员的成绩是10s,则他的速度是____m/s,合____ km/h。
4.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如图8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
由照片可知,____球做匀速直线运动,____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均选填“甲”或“乙”)。
甲
乙
图8
三、实验探究题(1题10分,2题5分,共15分)
1. 如图9所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我们需要准备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小车自由下滑时速度怎样变化?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重复三次实验获得的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图9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1 S1=80cm t1=2.6S V1=28.85
cm/s
2 S2=40cm t2=1.2S V2=________
cm/s
3 S3=40cm t3= S V3=________
cm/s
(4)根据你的计算结果,对小车运动正确的描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15m/s速度匀速行驶,则20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m,请
在图10中画出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图10 图11
四、综合应用题( 1题4分,2题8分,共12分)
1. 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11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做直线运动,经过6s甲乙两物体相距m.
2.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三水,休息0.5h 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肇庆。
请求:
(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
(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长度 cm s 2.A B 2.22 3. (1)乙 路程 (2)10 36 4.船 太阳 5. 甲 乙 三、实验探究题(1题10分,2题5分,共15分) 1.(1)刻度尺 秒表 (2)速度越来越快(可以有不同的猜想)(3)见下表 姓名 学号
2 S2=40cm t2=1.2S V2=_33.33_cm/s
3 S3=40cm t3= 1.
4 S V3=28.57 cm/s (4)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快
2.300
四、综合应用题( 1题4分,2题8分,共12分)
1.东300
2.
S
45
45
(2)4580/1125
0.50.512
v
125
62.5/
2
62.5/
km
km
km km h h km
t h h h h
s km
v km h
t h
km h
⨯=
+⨯=
=++=
===
(1)已知:v=90km/h t=0.5h
求:
解: S=vt=90km/h0.5h
答: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
已知:S=
求:
解:
答: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