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课原始农耕生活经典习题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练习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一、选择题1.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发展史。

中国的农业起源于距今10000 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使人类由“穴居”时代步入“定居”时代。

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①种植粟和水稻②饲养猪狗等家畜③原始聚落的出现④火的使用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2.考古发现的最早种植的粟米,距今约9000~7000年。

人类栽培粟的起源地是我国的()A. 黄河流域B. 长江流域C. 珠江流域D. 黑龙江流域3.探究共性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相似之处是( )。

①会建造房屋, 过定居生活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③经营原始农业④制作彩陶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晓东所在的学习小组为进行一项探究活动,利用网络搜集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和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资料。

以下最符合他们探究内容的活动主题是( )。

A. 中国的朝代更替B. 中国的远古人类C. 中国原始农耕文化D. 中国古代世界之最5.在我国各地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通过考古发现他们的文化迥然不同,究其主要原因是( )A. 使用的工具不同B. 自然环境不同C. 思想意识不同D. 生活习惯不同6.可以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的考古发现主要分布于()①黄河流域②长江流域③珠江流域④辽河流域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7.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A. 火的使用B. 原始农业的产生C. 房屋的建造D. 陶器的使用8.2019年7月9日清华大学首封录取通知书正式发出,随通知书一同寄出的还有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送给新生的一本书——《万古江河》。

在这本书中讲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

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练习题(共3套附答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练习题(共3套附答案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1. 科学的建筑设计、舒适的居住条件是人类一贯的追求,下图是为适应当地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

而设计的房屋,它的建造者是()。

A. 元谋人B. 河姆渡人C. 半坡人D. 北京人2. 半坡氏族聚落居民不可能做到的是()A. 住干栏式房屋B. 吃上香喷喷的粟米C. 养了一只小狗D. 使用陶器3. 考古挖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对半坡遗址的考古,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哪种农作物的国家( )A. 粟B. 水稻C. 白菜D. 芥菜4. 建筑见证着历史的发展。

下列几幅图片中具有中国最早木构建筑,并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是( )A. B.C. D.5. 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是()A. 北京B. 山顶洞人C. 河姆渡原始居民D. 半坡原始居民6. 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A. 饲养猪狗家畜B. 种植粟等农作物C. 住干栏式房屋D. 住半地穴式房屋7. 你若要实地考察我国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历史,应到()A. 西安半坡B. 北京C. 浙江余姚D. 云南元谋8. 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①遗存稻谷②人面鱼纹彩陶盆③干栏式房屋④半地穴式圆形房屋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③二、材料分析题1.依据下面两幅图,完成问题(1)上述两幅房屋图片分别是哪一原始居民的住房?(2)你能说出图1、图2的建筑各有什么好处吗?(3)有了房屋,说明人们过着定居生活,你知道他们能够定居的根本原因是什吗?(4)此时的人类已走出洞穴,盖房定居,这有什么重大意义?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1)材料一两幅图片中的农作物分别可以在哪个原始居民的遗址中看到?(2)材料一中农作物种子遗存的发现,说明当时出现了什么现象?(3)材料二说明人类的住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举一例说明。

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练习题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和发展的重要标志()①农作物的出现②饲养家畜③聚落④磨制工具⑤城市出现。

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2.对比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活,下列不属于其共同点的是()A.普遍使用打制石器B.会建造房屋C.过着定居生活D.种植庄稼3.周杰伦的一曲《青花瓷》唱出了中国文化深厚的底蕴。

有关中国陶瓷业发展叙述不正确的是()A.半坡原始居民会烧制彩陶B.河姆渡居民会制造陶器C.半坡原始居民烧制的彩陶上出现的一些刻画符号被认为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D.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制造陶器是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突出标志4.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右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5.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

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过着定居生活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④会制造陶器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6.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原始农耕生活在中华大地星罗棋布。

下列能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生产工具是()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铁农具D.曲辕犁7.“周围一带系沼泽地,建造住宅时,先打下1米长木桩,……其后于地梁上铺设10多厘米厚地板,……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

地板上为起居住室。

”从材料可以推断出所反映的原始人类应该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居民8.下列对半坡原始居民一天生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生活在远古时期的长江流域B.制作和使用彩陶C.住在干栏式房屋里D.会种植水稻9.很多同学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

请你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到香喷喷的米饭A.北京周口店B.陕西半坡村C.山东大汉口D.浙江河姆渡10.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下列内容与半坡居民相符的是①生活在黄河流域②种植水稻③住半地穴式房子④制作彩陶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解答】我国原始农耕文明时期的代表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他们已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过定居生活,使用磨制石器。

最新【同步练习】 历史:七年级上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习题05(人教版)

最新【同步练习】 历史:七年级上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习题05(人教版)

原始的农耕生活一、单项选择:1、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2、下列关于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会饲养家畜 B.会制造青铜器 C.会种植水稻 D.会建造干栏式房屋3、从远古人类遗址中出土以下遗物:石斧、骨制箭头、装着谷子的彩陶罐、石纺轮,此遗址属于()。

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人遗址D.半坡人遗址4、下列哪项不符合半坡原始居民的情况()。

A.用耒耜耕地 B.原始纺织业开始出现 C.制造彩陶 D.种植水稻二、材料分析: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会建造房屋的远古居民是什么人?(2)你能说出几种远古居民建造的“宫室”的样式吗?(3)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三、简答题:发挥你的想象,描述河姆渡或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情景。

四、问题探究: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

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

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想象一下,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有怎样的劳动分工?妇女主要从事耕作、纺织,男子主要从事捕鱼打猎以及制造工具、制陶等繁重的手工业生产,老年人从事家务劳动和照顾、教育小孩。

参考答案:一、选择:1、D2、B3、D4、D二、材料分析:(1)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和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2)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建造半地穴式房屋(3)走出洞穴,盖房定居,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三、简答:他们都生活在原始农耕时代,人们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或粟,饲养家畜,制造陶器,还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等。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练习题(共3套附答案新人教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练习题(共3套附答案新人教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练习题(共3套附答案新人教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七年级历史第一册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练习题(共3套,带答案)教版)改善原始农耕生活的练习1。

多项选择1科学的建筑设计和舒适的居住环境是人类的一贯追求。

下图是为了适应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

这所房子的设计师是()。

a、元谋人河姆渡人半坡人北京人半坡族聚落居民不能做的是住在干燥的篱笆房里吃香玉米养狗用陶器考古遗址的物品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材料。

通过对半坡遗址的考古学研究,证明中国是世界上种植最早农作物的国家。

()A.小米B.水稻C.白菜D.芥菜4.建筑见证了历史的发展。

下面的图片展示了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黄河流域原始农业时代的居民是()北京b山顶穴居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6什么不符合原始农业时代居民的生活现实黄河流域的农业时代是()。

a、饲养猪、狗和牲畜B.种植小米和其他作物C.居住在干燥的篱笆房D.居住在半洞穴房屋7.如果你想调查中国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历史,你应该去()a.西安B.北京C.余姚,浙江D.云南元谋8.在以下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居民文化特征的是()① 剩下的大米② 人面鱼纹彩陶盆③ 干篱笆房④ 半洞穴圆形房屋a。

① ② B③ ④ C② ③ D① ③ 二、材料分析问题1。

根据以下两张图片完成问题(1)以上两张图片是哪些原居民的房屋?(2)你能说出图1和图2中建筑物的优点吗?(3)有房子意味着人们过着安定的生活。

你知道他们能安定下来的根本原因吗?(4)此时,人类已经走出洞穴,建造房屋安顿下来。

这有什么意义?2.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和材料2:在古代,人们生活在洞穴和野外。

后来的圣人为了等待风雨,改变了宫殿和建筑。

DD《周易》中的一两张图片中的庄稼(1)可以在哪些原始居民的废墟中看到?(2)在材料1中发现的作物种子残骸表明了当时发生了什么?(3)材料2:人类居住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举个例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你若要实地考察我国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历史,应到()A. 西安半坡B. 北京C. 浙江余姚D. 云南元谋2.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①遗存稻谷②人面鱼纹彩陶盆③干栏式房屋④半地穴式圆形房屋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③3. 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A. 饲养猪狗家畜B. 种植粟等农作物C. 住干栏式房屋D. 住半地穴式房屋4. 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是()A. 北京B. 山顶洞人C. 河姆渡原始居民D. 半坡原始居民5. 建筑见证着历史的发展。

下列几幅图片中具有中国最早木构建筑,并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是( )A. B.C. D.6. 考古挖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对半坡遗址的考古,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哪种农作物的国家( )A. 粟B. 水稻C. 白菜D. 芥菜7. 半坡氏族聚落居民不可能做到的是()A. 住干栏式房屋B. 吃上香喷喷的粟米C. 养了一只小狗D. 使用陶器8. 科学的建筑设计、舒适的居住条件是人类一贯的追求,下图是为适应当地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

而设计的房屋,它的建造者是()。

A. 元谋人B. 河姆渡人C. 半坡人D. 北京人9. 生活在黄河流域、最早种植粟的原始居民是()A. 元谋人B. 山顶洞人C. 河姆渡原始居民D. 半坡原始居民10. 暑假期间,邵胜同学参观了浙江省一处著名的原始人类遗址,如图是他用手机拍下的干栏式房屋复原图。

据此推断该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半坡遗址D. 河姆渡遗址11. 对我国原始居民的叙述,最正确的是A. 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B. 山顶洞人最早使用天然火C. 北京人掌握了钻孔技术D. 大汶口原始居民处在旧石器时代12. 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A. 彩陶B. 黑陶C. 白陶D. 红陶13 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子是()A. 楼房B. 干栏式的房子C. 半地穴式的房子D. 吊脚楼14. 决定了河姆渡居民采用干栏式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A. 河姆渡居民的聪明才智B. 种植水稻的需求C. 所处的江南地区河湖密布、潮湿炎热D. 为了同其它地区的居民有效地区别开来15. 下列哪个古人类遗址是最早种植粟的遗址?()A. 河姆渡遗址B. 半坡遗址C. 大汶口遗址D. 周口店遗址16. 李芳同学参观河姆渡原始居民的遗址,见到了该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一农作物样本,该农作物应是A. 石榴B. 小麦C. 水稻D. 核桃17. 考古工作者老李出差途经浙江省余姚县,参观了附近原始人类遗址。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原始农耕生活》练习一、选择题1.在以下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点的是( )①栽培稻谷遗存②鱼纹彩陶盒③干栏式衡宇④司母戊鼎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③2.以下哪两种农作物最先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A.大豆和小麦 B.花生和高粱C.甘薯、玉米 D.水稻、粟3.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传承中华丽食文化,引发普遍关注。

右图是我国远古时期的陶制炊具,它距今约有( )A.一百七十万年 B.六七千年C.四千连年 D.两千连年4.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期居民生活实际是( )A.饲养猪狗家畜B.种植粟等农作物C.住干栏式衡宇D.住半地穴式衡宇5.南方地域气候潮湿闷热,在远古时期有哪一远前人群建造干栏式衡宇,为自己提供一个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 D.半坡人6.对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而言,最不可能发生的是()A.尝试着培育野生猪、野生狗尾草,使之成为自己的主食——粟和稻B.发明了弓箭狩猎,并将吃不完的野兽饲养起来C.会建造衡宇,过着居住生活D.普遍种植棉花,穿棉平民服7.鸡西我国是世界上最先种植水稻的国家,你能从哪个选项中找到证据( )A.蓝田人遗址 B.大汶口遗址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8.中国神话中的“神农氏”,是农业的始祖。

他“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除神话传奇外,愈来愈多的考古发觉说明,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

其中,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9.假设你生活在半坡原始居民时期,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猪腿剁下,你所利用的工具是()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剑 D.铁斧10.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A.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C.住着干栏式的屋子 D.主要粮食作物是粟11.与“黄河流域”“半地穴式衡宇”“粟”等关键词有关的前人类活动遗址应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二、简答题12.简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并分析形成不同的缘故?三、材料分析13.下面是我国闻名的历史学家郭沫假设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附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附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附解析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一、选择题1.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原始农耕生活在中华大地星罗棋布。

下列能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生产工具是()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铁农具D.曲辕犁【分析】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解答】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原始农耕生活在中华大地星罗棋布。

能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生产工具是磨制石器。

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

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CD当时还没有出现,磨制石器比打制石器先进。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2.我们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是通过()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研究的资料要求真实可靠,而神话传说、史书记载、学者推断都可能存在失实的情况。

而考古发掘是客观存在的,是真实可靠的。

故选:D。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3.在下列图片中,能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分析】本题以四幅图片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解答】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

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所以①③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始农耕生活》经典习题
一、选择题:
1.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
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
A.①
B.②
C.①②
D.③④
2.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A.大豆和小麦
B.花生和高粱
C.甘薯、玉米
D.水稻、粟
3.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A.饲养猪狗家畜
B.种植粟等农作物
C.住干栏式房屋
D.住半地穴式房屋
4.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A.元谋人遗址
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5.下列哪一地区原始居民的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最大()A.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
B.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
C.陕西临潼姜寨原始居民
D.河南新政裴李岗原始居民
6.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技术
7.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不同
B.使用的工具不同
C.生活习惯不同
D.思想意识不同
二、材料分析题
8.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

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

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

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

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
(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
(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D
2.D
3.C
4.C
5.B
6.B
7.A
二、材料分析题:
(1)半坡
(2)半坡人面鱼纹盆
(3)粟
(4)没有文字记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