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时间的测量》教案

合集下载

科学:1.6《时间的测量》教案(3)(浙教版七年级上)

科学:1.6《时间的测量》教案(3)(浙教版七年级上)

§1—6 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道时间的单位,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
2.了解时间的测量工具
3.初步学会时间的测量工具使用及读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时间及其单位。

停表的使用步骤。

难点:停表的使用步骤及其读法。

【课前准备】
教师演示用具:散文“匆匆”,时间作息表,钟,表,停表
学生实验器材:学生每桌准备机械停表,学生课前准备有关时间内容的资料
【教学手段】师生共同参与、探索,掌握时间的各种知识
【教学思路】
1、创设情景,从散文内容中引出学习的主题“时间”,从具体的内容来概括时间的特点,在体验中明白
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2、引出时刻和时间间隔的概念和区别,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进一步巩固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
3、通过学生课前准备,找到大量翔实的材料,丰富学生有关时间内容的知识储备,同时,通过自己参与,
探究,加深对时间测量工具及方法的理解
4、从时间的测量方法过渡到时间的单位,进而来学习时间单位之间的转化关系,通过实物来学习停表的
使用方法,直观,具体。

5、同时结合多媒体的课件,模拟停表的使用以及停表的读数。

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第六节时间的测量
1、时间包括时刻和时间间隔,两者是不相同的。

2、时间的测量工具
3、时间的单位
时间的单位是秒,秒的符号是s。

常用的单位还有时(h)、分(min)等。

换算关系是: 1时=3600秒(1h=3600s)
1分=60秒(1min=60s)
4、停表的使用及读数。

《时间的测量》说课稿

《时间的测量》说课稿

《时间的测量》说课稿《时间的测量》说课稿《时间的测量》说课稿1 《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时间单元第三课。

在前两课,学生感受了时间存在及流逝,理解了一些时钟创造之前的计时方法。

这课也是《我的水钟》这一课的前期准备,旨在激发兴趣,奠定理论根底。

说重点与难点:本课教学重点与难点我定位在滴漏实验,因为这个实验是学生理解怎样用流水来制作成计时工具,理解水钟的制作原理,即孔的大小〔水流大小〕、水位上下对流速影响的重要根底。

说学情:本课教学的对象是经历了两年多科学探究学习的五年级学生,经历过一系列与水有关的探究活动。

从三年级到五年级上册,本套教材涉及有关水的活动多达21个。

学生已经理解了水的根本物理性质,认识了溶解、折射等现象,知道了物体沉浮与液体的关系、水对生物的意义等。

从探究技能上看,学生已学会了量筒的使用,进展过屡次小组合作学习,经历过屡次控制变量的比照实验,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才能、实验才能和自主探究才能。

说教学过程:今天我上课的教案预设是第四次试教后的一份教案。

资料中有我第三次和第四次的教案预设,大家可以比拟一下前后两次的预设有着很大的差异。

之所以要把两次不同的教案同时放入资料夹中,我的想法是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磨课的过程。

这两份教案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此先谢过屠老师、郭秀中老师、中老师和周春建老师,谢谢你们在我磨课的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

今天上课我采用第四稿的预设。

不是说这样的预设有多么的出彩,只不过这样的预设真正地表达了“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

下面我就来说一说这节课的预设流程。

本课我采用复习导入,组织学生说说古人的一些计时方法,一来复习之前所学过的一些内容,二来为本课的学习抛砖引玉。

当学生说到用水来计时的时候,我就出示一个古代水钟的图片,让他们通过初步观察,对水钟是如何计时的进展猜想。

这时候的猜想允许学生尽情发挥,我并不把正确的答案公布出来。

学生的猜想越多越杂,就说明学生的前概念中对水钟的相关知识是模糊的。

浙教版科学七上《时间的测量》word学案

浙教版科学七上《时间的测量》word学案

浙教版科学七上《时间的测量》word学案年级:七年级学科:科学执笔:内容:1.4温度的测量课型:新授讲学时刻:【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明白时刻的单位,会估量一段时刻的长短,了解时刻和时刻间隔的区别.(2)了解时刻的测量工具,初步学会使用停表测量时刻2、科学探究目标:(1)探究计时的原理(周期性)。

(2)探究除了钟、表等常用的计时器外,还有哪些计时的方法和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珍爱时刻,合理利用时刻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不断进步的计时仪器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展的促进作用的教育【课前预备】1、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_______________,其他的计时工具或者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的计时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计时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刻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时=____________分=__________________秒3、简单了解授时系统【学习过程】一、填入适当的单位1、一节课时刻是40 ,2、百米赛跑的成绩是12 ,3、正常人的脉搏跳动70次的时刻约1____单位换算1.5小时10分30秒= 秒= 分720秒= 分= 小时二、时刻测量实验室常用工具:秒表,打点计时器常用工具:钟表读出下图中秒表指示的时刻【课堂练习】1、以下测量工具不能用来测量时刻的是()A 手表B 摆钟C 天平D 打点计时器3、下列过程中经历的时刻中最接近1秒的是()A 人眼睛迅速一眨B 人心脏跳动一次C 人正常呼吸一次D 人打一个呵欠4、学生同桌实验:测量从1数到100需多长时刻。

相互测量每分钟的脉博(1)先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臂腕部,找到搏动着的桡动脉,先估量脉搏跳动一次的时刻比1秒长依旧短,再用秒表实测一分钟,记录下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运算出你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刻,与别的同学比一比,每个人的脉搏是否相同.(2)估量脉搏跳动一次的时刻_______秒(填“<”“>”或“=”)(3)用停表实测1 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为______次,(4)列式运算:_________________;(5)每个人的脉搏是否相同:____________.【自我检测】作业本。

1.6时间的测量_教学设计

1.6时间的测量_教学设计

时间的测量中学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六节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知道时间的单位,会估计一段时间的长短。

(2)了解时间的测量工具,初步学会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2.科学探究目标:探究计时的原理(周期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不断进步的计时仪器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重点:1.时间的单位及换算2.时间的常用测量工具和使用难点:1.计时的原理2.停表的使用和读法三、教具准备课件、作息时间表、机械停表四、教学过程1.新课的引入从生命中最宝贵的是什么?导入新课。

ppt2请同学们回顾有关时间的诗词:以此来使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初步使学生意识到要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那请问聪明的你们,刚才又花去了我们多少时间呢?(学生的不同意见表达)引出课题——时间的测量ppt32.时间的测量工具要正确知道用来了多少时间,我们需要寻找测量工具来进行,那我们都是用哪些工具来测量时间,进行计时的呢?ppt4学生列举可以测量时间的各种仪器,联想到古人有怎么计时呢?再此列举各种不同的计时工具ppt5(表、钟、日晷、沙漏、香、影子、脉搏……)思考为什么这都些能用来计时呢?学生思考回答,并归纳出计时的原理:周期性、等时性。

ppt6现代计时工具: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

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

介绍天文的方法测时报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时间的单位ppt7现在我们的工具先进多了,以前人们就把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称为一天,再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现在我们把一天分为小时,分,秒等。

这里的天、时辰、小时、分、秒就是时间的单位。

(板书)时间的常用单位:秒(S),日常生活中还有其他的时间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毫秒。

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时=3600秒;1分=60秒;1毫秒=0.001秒;……ppt8做几个时间的练习(见多媒体)感觉1秒钟时间的长短。

时间的测量教案初中

时间的测量教案初中

时间的测量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时间的概念,知道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2. 学会使用停表和秒表测量时间。

3. 掌握时间的换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速度计算。

教学重点:1.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2. 使用停表和秒表测量时间。

3. 时间换算方法和速度计算。

教学准备:1. 停表和秒表。

2. 计时工具,如计时器或者手机。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大家平时是怎么测量时间的呢?2. 学生回答:用钟表、手机等。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更准确的时间测量工具——停表和秒表。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时间的概念,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2. 演示如何使用停表和秒表测量时间。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熟悉停表和秒表的使用。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使用停表和秒表测量时间。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时间换算和速度计算(10分钟)1. 讲解时间的换算方法,如小时、分钟、秒之间的换算。

2. 学生练习时间换算,教师批改并指导。

3. 讲解速度计算的方法,如速度=路程÷时间。

4. 学生练习速度计算,教师批改并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熟练掌握停表和秒表的使用方法。

2. 练习时间换算和速度计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停表和秒表的使用方法,以及时间换算和速度计算。

在实践操作环节,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避免误差。

在时间换算和速度计算环节,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时间的测量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作者:徐灵君来源:《新课程·教师》2010年第08期第一部分:教学准备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浙教版教材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六节的内容,是在前几节长度、温度和质量等有关测量内容基础上的再拓展。

停表的使用在很多实验探究中都要涉及到,并且学会珍惜时间将令学生受益终身。

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对时间有关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时间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也了解一些测量时间的工具,但深层次上的了解不足。

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长度、温度和质量的测算方法以及一般的探究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与大家一起交流,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方法去解决某些未知的具体问题。

本节课的重难点:停表的使用,让学生有珍惜时间的观念;学会估计一段时间的长短。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时间的单位和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学会估计一段时间的长短;了解时间的测量工具,初步学会使用停表测量时间;了解时间间隔和时刻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查找资料——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应用感受——理念升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几种计时工具的发明,树立一种民族自豪感,从而增强爱国情感;通过对本节课实验问题的探索,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养成实事求是以及珍惜时间的科学态度。

四、课前准备教师演示用具:散文《匆匆》,时间作息表,钟,表,停表。

学生实验器材:学生课前准备有关时间测量方式的图片及历史资料,学生每桌准备机械停表。

第二部分:教学流程以《匆匆》为切入点,环环相扣,螺旋上升,达到理念的升华。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请一位同学来朗诵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片段,要求听内容的同时,一部分同学估计,另一部分同学计算一下这位同学朗诵所用去的时间。

提问:1.散文《匆匆》的内容主要讲的是什么?它有怎样的特点?时间的转瞬即逝,它来无影,去无踪,一去不复返。

科学初一上浙教版1.6时间的测量说课稿

科学初一上浙教版1.6时间的测量说课稿

科学初一上浙教版1大伙儿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时刻的测量》,我将从说教材与学生、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几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说教材与学生本节课是浙教版七年级第一章第六节内容,第一章《科学入门》是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引入,内容上贴近生活没有难度,要紧以引起学生对学习科学的爱好为目的。

《时刻的测量》这一节的内容专门贴近生活,是学生熟悉的知识,教材在学生生活体会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些知识,学生对这部分的学习也能够从生活体会入手,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时刻。

本节课要求学生学会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的读数。

教学难点:会正确在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上进行读数。

关于初次接触电子停表和机械停表的学生,要正确读数有点问难。

现在采纳多次练习进行强化学习。

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通过学习时刻的测量,能够学会实验室的电子停表和机械停表。

⑵通过学习能够在时、分、秒之间进行单位转换。

过程和方法:通过学习学会使用电子停表和机械停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时刻的测量,体会时刻的宝贵,养成珍爱时刻的适应。

说教法说学法教法:依照《时刻的测量》这节课的特点,本节课要紧采纳互动探究,实验探究,练习强化的教学方法。

并配合课堂讲授、课堂趣味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以直观的教具展现,课件模拟教学突破重点、难点。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课堂,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

学法:采纳练习法,实验学习法。

说教学程序1.新课引入提问:老师要在上课之前问问同学们这节课是几点开始的?又是几点终止的?大伙儿是通过什么来明白时刻的?学生们会回答手表,钟之类的。

课件展现:刘翔110m跨栏成绩,12'88又是如何测量的?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学习,学会测量时刻。

2.古人测量时刻一.提问:古人没有手表和钟,那么他们是如何测量时刻的呢?请同学们阅读P24后回答。

在同学们回答日晷之后提问:日晷是如何测量时刻的?又有什么弊端?同学们积极讨论,回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展学生的智力。

科学浙教初一上1.6时间的测量说课稿教案1

科学浙教初一上1.6时间的测量说课稿教案1

科学浙教初一上1永康四中徐灵君一、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节课是浙教版教材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六节的内容,是在前几节长度,温度和质量等有关测量内容基础上的再拓展。

停表的使用在专门多实验探究中都要涉及到,学会珍爱时刻将令学生受益终身。

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学生而言,初一的学生对时刻单位,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及一些测量工具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意识和求知欲。

二、教学目标依照上述情形,以着眼于学生可连续进展能力的培养为目的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白时刻的单位和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学会估量一段时刻的长短;了解时刻的测量工具,初步学会使用停表测量时刻;了解时刻间隔和时刻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查找资料-展现交流-合作探究-应用感受-理念升华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几种计时工具的发明,树立一种民族自豪感,从而增强爱国情感;通过对本节课实验、问题的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爱好,养成实事求是,珍爱时刻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及对教材的明白得,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停表的使用;学会估量一段时刻的长短;让学生有珍爱时刻的观念;四、教法1、运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现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图片,利用投影仪放大展现停表,便于讲解。

2、讨论、质疑、答辩式教学学生分组(四人一个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由小组长代表小组发表意见,其它同学质疑,在答辩的过程中学习,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

3、评议结合教学教师耐心引导、分析、讲解和提问,并及时对学生的意见进行确信与评议(突出教师是学生猎取知识的启发者、引导者、关心者和参与者)五、学法“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把握学习方法的人”。

本节课着力培养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将原本由教师讲述的“时刻测量工具的历史”交由学生自己查找,收集资料,让他们学习猎取信息的方法。

2、让学生合作探究停表的使用,培养利用已学的方法解决未知的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时间的测量》教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时间的测量》教案
教学重点
1.时间的单位,停表的正确使用
2.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难点
停表的正确使用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动手实验、教师点拨。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提前收集有关记时间测量工具的资料。

教学器材:常用的计时器、电子停表、机械停表。

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激趣导入
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
时间的单位
用停表测时间
国际单位简介
复习巩固
思考并回答
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资料,相互合作学习。

学生同桌实验:测量从1数到100需多长时间
同桌相互总结并补充完善
提问: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个别答疑
引导学生归纳
教师精讲
安排课外查找古今中外的记时工具,下节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提问:世界上最宝贵的,人人都拥有的东西是什么(
启发并允许学生有多种回答,最后点明是时间)
讲解: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那么到底什么是时间呢时间又应该用什么来测量呢请同学们自学回答如下问题:1。

时间测量的工具和方法。

2。

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二、新课教学
学生以学习小组(4人一组)的形式交流自己提前收集的有关古今中外的记时工具和方法,相互合作学习
时间测量的工具和方法
古代:日晷,燃香,沙漏
教师可以结合中国古代在记时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和主义教育。

常用:手表、闹钟、电子停表、机械停表原子钟
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秒、分、时、天、月、年……
1小时=60分1分=60秒
设问:你知道现在最先进的计时方法什么吗?
教师简介:世界时、铯原子钟(也可以让学生代表上讲台介绍,教师根据情况补充)
设问:如何使用秒表测量时间呢?
3.时间的测量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生同桌相互总结并补充完善
实验室常用工具:电子停表、机械停表
使用方法:回零、开始、停止,读数。

读数方法:机械表中的短针读出的是分,长针读出的是秒,注意每大格,每小格各代表多少。

学生练习:学生同桌实验:测量从1数到100需多长时间。

相互测量每分钟的脉博
强调:机械停表用完之后要放弦,电子停表长时间不用时应取下电池。

教师简介:国际单位制。

三、复习巩固
小结:让同学们自己进行。

课堂练习:P21T1——4。

四、布置作业
1.练习册
2.查找当今中外最先进的记时工具,并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第八节时间的测量
1、方法和工具
方法:任何有周期性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
工具:钟、表(电子停表,机械停表)
2、时间的单位:秒、分、时
1时=60分1分=60秒
3、停表的使用:回零、开始、停止、读数
注意:机械停表用完之后要放弦,电子停表长时间不用时应取下电池。

教案点评:
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燃香、沙漏(滴漏)、日晷、节拍器、太阳的升起和落下、四季的变化等,并使学生知道任何有周期性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
时间的单位学生已经比较熟悉,可以简单介绍;实验室的计时工具的正确使用与读数,由于学生接触较少是个难点,教学中通过动手
实验多次练习,让学生从中找到规律;时间秒的规定和国际单位制都可以向学生作以简介,培养学生的兴趣。

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古今中外记时的方法与工具课堂上交流,即可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供条件;停表可以随堂发给学生练习使用,可以进行1分钟内同桌谁数的数多或数到100谁用的时间短的比赛,还可以同桌相互测一分钟的脉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