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各作家 包利民作品阅读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各作家包利民作品阅读含答案

中考语文各作家包利民作品阅读含答案

包利民一、人物简介包利民,男,有时发稿也用黎民、利民、去绝踪等笔名,黑龙江呼兰人。

专栏作家,《读者》、《青年文摘》、《格言》、《意林》、《思维与智慧》等杂志签约作家,教育部十一五课题组文学专家。

迄今已在全国及海外各大报刊发表文章数千篇(次),每年有百余篇文章被《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意林》《格言》《视野》《小小说选刊》《作家文摘》等上百家文摘类报刊转载,并有数百篇文章入选各种丛书。

《最美的声音》等文章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亲近母语》第十册(五年级)并有多篇文章被选作全国高考或中考试卷作文材料或阅读材料。

二、主要作品哲理散文集《当空瓶子有了梦想》(石油工业出版社)《激励奋进的学习故事》(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少年名人传记《为科学的一生一一富兰克林的故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生必读感恩故事》(广州出版社)哲理美文集《一条鱼眼中的海》(哈尔滨出版社)情感美文集《一朵花开的时间》(中国物资出版社)散文集《不能跳舞就弹琴吧》(西苑出版社)哲理美文集《给星星找片夜空》(哈尔滨出版社)小小说集《太阳岛上》(内蒙古文艺出版社)《只记花开不记年》三、获奖情况《山上山下》获2005-2006年度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两棵树的天长地久》获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副刊作品铜奖《太阳岛上》获2009年度小小说原创优秀作品奖(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因为捡到,所以珍惜包利民①她是捡来的孩子。

当年,在河边的小树林里,年轻的夫妇看到被遗弃的她,当时她不哭不闹,反而对他们露出了笑容。

于是,她被捡回家,继续美丽的生命。

②可是当渐渐地懂事,她从小伙伴们的言语中,从别人的悄悄议论里,便知道自己是被捡来的。

她很爱自己的父母,她多希望自己和别的孩子一样,是父母亲生的。

所以快乐的她,便总是有着刹那的伤神和伤心。

③回忆往事,她说:“那个时候,我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也没有太长时间的难过,父母很爱我,我也爱他们,我就是会偶尔觉得不是最完美。

包利民《碎暖》阅读练习及答案

包利民《碎暖》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包利民的《碎暖》一文,完成19~23题。

(20分)①一个午后,阳光透窗而入,照在一地的书上。

我一边整理着杂乱的书籍,一边随着每一本书的入目而在心里生长着往事。

忽然,便从一本书里落下一张纸条,那是一本十多年前的初中语文教材,正奇怪它怎么进入到我藏书的行列中。

②那张纸条已经泛黄,是从大笔记本上撕下的一条,蓝色的字迹已经极淡:‚老师,我很喜欢听你讲课!‛这温暖的字句,一下子撞开..了岁月深处的一扇门。

那个时候,我刚刚到一个小镇的初中当语文老师。

第一堂课讲得紧张无比,很是有些语无伦次,下课的时候,我简直羞愧难当,有一种巨大的挫败感。

这个时候,一个女生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递给我。

仿佛刹那间春暖花开,心中涌动着感动,还有希望在生生不息。

③上大学时,我在学生会的宣传部,有一次在布置一个会场时,我往黑板上写美术体大字。

下面有一些学生在自习,会议快开始前,他们纷纷离开,忽然,一个女同学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塞到我手里。

我一看,上面写着:‚‘誓言’的‘誓’错了!快改过来!‛我一惊,仔细看黑板上的字,一时又惭愧又感动。

④我刚读初中的时候,班主任是一个很年轻的男老师,开始的时候,我们并不了解他,也不怎么怕他。

况且他教我们地理,在他的课上,我们常会有一些小动作。

有一次下午地理课,他在前面板书的时候,我便写了张纸条给前面隔了几排的一个好友:‚放学去河边的草地上踢球,多叫几个人!‛趁老师转身的时候,我抛了过去,好友接过后,便回抛了一个给我:‚你再问问别人,看有多少人去!‛于是我又泡制了多张纸条,团成团四处抛飞。

⑤谁知很不巧,向最前排抛去的那个纸团由于用力过猛,竟落在了老师的讲台上。

而恰好老师转过身来,他很好奇地打开纸条看了看,却没说什么,继续讲课。

过了一会儿,他让我们自行把课文默读一遍,记住一些数据。

正低头读着,忽然发现老师走到我身边,悄悄地把一个纸条放在我桌上,上面写着:‚我也去踢球,放学后记得叫上我!‛那一瞬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

包利民《石头开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包利民《石头开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文后13—17题。

(20分)石头开花包利民①幺妹十三岁时便随父亲去山上拉石头了。

她是自愿去的,那天她把自己的花书包塞进了木柜的底层,动作很缓慢,就像藏起了一个梦想。

幺妹在采石场上挥汗如雨的时候,我在县一中的教室里埋头苦读,一切都是为了我,我把那份感动和歉疚转化成巨大的动力。

②高二那年放暑假回家,在采石场看到了幺妹,个子长高了不少,脸晒得黑黑的。

见了我,她兴奋地跑过来,我抓起她的双手,心中蓦地涌起一阵悲哀,幺妹的手再也不是过去那样的柔软细腻了,变得粗糙而瘦硬。

幺妹的手曾是那样的灵巧,会做漂亮的剪纸,会用柳梢编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小动物。

而如今,那双手的灵性全被坚硬的石头磨没了。

握着幺妹的手,我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幺妹说:“哥,别难过,我这样挺好的啊!”③回到家里,幺妹拿出一个小木箱,打开一看,里面全是各种颜色的石块儿。

幺妹说这是她从采石场上捡的,这些石块儿和别的石头不一样,颜色鲜艳而且石质细密。

我仔细地把玩着,果然是与众不同。

④开学的时候,是幺妹送我出山,在山口,一直沉默的幺妹用手掸了掸我的衣服,我知道她要回去了。

这时,她塞然向前几步,抬起头来望向远远的山外,伸长了脖子,大声地喊了一声,群山回荡着她那充满希望与失落的声音。

然后,她便往回走了,一直没有回头。

我依然站在那里,咀嚼着幺妹对山外的憧憬,眼泪终于淌下来。

⑤一个月后的一天,幺妹忽然来县城找我。

她说:“爸最近忙,让我给你送钱来了!”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钱塞给我。

攥着那些被汗水浸得软软的钱,我的心里涌起一股无人知晓的感动与伤感。

然后,她从口袋里掏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里,说:“这是我给你的!”我一看,居然是用一块白色的石头雕成的一朵莲花!我仔细地看着,真是雕得太美了。

幺妹说:“这是我花了好几天的工夫又刻又磨弄出来的。

给你放在书桌上压压书什么的。

看到它你就知道我在给你鼓劲儿哩!”那以后,每次学习时,一看到桌上的那朵石头莲花,心中便会涌起温暖的感动,生命中便多了一份铮铮的力量,为了贫穷的家,为了操劳的幺妹。

包利民《碎暖》阅读练习及答案

包利民《碎暖》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碎暖包利民①一个午后,阳光透窗而入,照在一地的书上。

我一边整理着杂乱的书籍,一边随着每一本书的入目而在心里生长着往事。

忽然,便从一本书里落下一张纸条,那是一本十多年前的初中语文教材,正奇怪它怎么进入到我藏书的行列中。

②那张纸条已经泛黄,是从大笔记本上撕下的一条,蓝色的字迹已经极淡:“老师,我很喜欢听你讲课!"这温暖的字句,一下子撞开了岁月深处的一扇门。

那个时候,我刚刚到一个小镇的初中当语文老师.第一堂课讲得紧张无比,很是有些语无伦次,下课的时候,我简直羞愧难当,有一种巨大的挫败感.这个时候,一个女生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递给我。

仿佛刹那间春暖花开,心中涌动着感动,还有希望在生生不息。

③上大学时,我在学生会的宣传部,有一次在布置一个会场时,我往黑板上写美术体大字.下面有一些学生在自习,会议快开始前,他们纷纷离开,忽然,一个女同学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塞到我手里。

我一看,上面写着:“‘誓言’的‘誓’错了!快改过来!”我一惊,仔细看黑板上的字,一时又惭愧又感动.④我刚读初中的时候,班主任是一个很年轻的男老师,开始的时候,我们并不了解他,也不怎么怕他。

况且他教我们地理,在他的课上,我们常会有一些小动作。

有一次下午地理课,他在前面板书的时候,我便写了张纸条给前面隔了几排的一个好友:“放学去河边的草地上踢球,多叫几个人!”趁老师转身的时候,我抛了过去,好友接过后,便回抛了一个给我:“你再问问别人,看有多少人去!"于是我又泡制了多张纸条,团成团四处抛飞。

⑤谁知很不巧,向最前排抛去的那个纸团由于用力过猛,竟落在了老师的讲台上。

而恰好老师转过身来,他很好奇地打开纸条看了看,却没说什么,继续讲课。

过了一会儿,他让我们自行把课文默读一遍,记住一些数据。

正低头读着,忽然发现老师走到我身边,悄悄地把一个纸条放在我桌上,上面写着:“我也去踢球,放学后记得叫上我!”那一瞬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

包利民《花开的方向》阅读练习及答案

包利民《花开的方向》阅读练习及答案

花开的方向包利民①母亲喜欢养花,阳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盘,四季的轮换里,总有花儿绽放着。

另外有几盆花是放在母亲卧室里的,同一品种,母亲也叫不出名字。

虽多次搬家,那几盆花母亲始终没有丢弃。

②那几盆花只在每年的夏季里开放,花期半个多月。

花朵并不出奇,比指甲略大些,形状上像极了缩小的葵花,通常是三五聚拢成簇。

它们有一种极浅极淡的香,只在寂静的夜里才能感受得到。

这种花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固定地朝着西方开放,无论怎样挪动位置或转动花盆,都不受影响。

母亲就这样宝贝似的把它们放在卧室里,不离不弃。

③母亲爱花,是受姥姥影响。

姥姥家在一个很远的乡村,房前屋后,花木葱茏,其中开得最多最旺的就是母亲卧室里的邢种花。

那花想必是姥姥送的了,当时我记得是五盆。

后来我大学毕业,就成了六盘。

而搬琮这座城市后,又成了七盆。

仔细回想一下,几乎是以每十年一盆的速度递增着。

直到去年,那花变成了八盆,几乎摆满了母亲卧室的窗台。

④母亲卧室的窗户恰好是向西开的,每年夏季开花的时候,那些花儿便丛丛簇簇地向着窗外,很像隔窗远眺的样子。

在它们的花期里,母亲留在卧室里的时间就多了,常常是坐在床上,向着那些花儿,那眼神飘忽着,仿佛很近,又似乎很远。

⑤去年年末的时候,母亲回了一趟老家,陪姥姥过八十大寿。

临行前显得很是兴奋,刀子一个劲儿地叮嘱父亲,卧室里的那些花几走天浇一次水,每次水量多少,直到父亲能背出来,才放心而去。

而阳台上的那些花,母音则只字未提。

⑥从老家田来后,母亲很高兴,不停地说姥姥的身体很棒,依然伺候着一大院子的花。

望着母亲满足的神情,我忽然心里一动:姥姥八十大寿,母亲的花儿也正好是八盆,是不是姥姥每增加十岁,母亲的花就增多一盆?于是问母亲,母亲深情地看着那些花,笑而不答……⑦有一天在网上,无意间进入一个花卉论坛,各种花草的图片琳琅满目。

忽然,一个熟悉的画面闯入我的眼帘,正是母亲卧室里的那种花!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名字,一个让人悠然神飞、魂奉梦绕的名字——望乡。

包利民《你是世间最暖的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包利民《你是世间最暖的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13分)你是世间最暖的书包利民①那时爷爷有满肚子的故事。

我也曾一度以为爷爷一定看过许多许多书,要不怎么一开口都是那些让我们流连的传说掌故?②最喜欢夏日的夜晚,家人都坐在院里的老榆树下,微凉的风从每一片叶子上滑落,爷爷的烟袋便点燃了满天的星光。

通常是我们一群小孩子在叽叽喳喳一番之后,爷爷也已满足地吸了一袋烟,把烟袋锅在鞋底上轻轻地磕,然后再塞满烟丝。

这个时候,我们就全安静下来,知道爷爷又要开始讲故事了。

③暖暖的夜,亮亮的星,还有围绕着爷爷的我们,苍老的声音带着奇异的力量,回荡在院落里,回荡在我们心间。

于是,那么多古老的故事,在我们心里生了根。

我们沉浸其中,或惊讶,或迷茫,或惊恐,似乎每一种感受,都让我们眷恋,一如眷恋着那个温暖的身影。

④多年以后,每次回望,心中都会有着一幅遥远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

那样的情景就镌在心上,任岁月也湮没不了。

⑤在白天,疯玩够了的我们,也会跑到田地里去,提着水罐,等待爷爷休息。

太阳明晃晃地在头顶,爷爷终于从田间走出来,坐在地头的树荫下,衔着烟袋,不停地用草帽扇着风。

我们聚拢过来,将凉凉的井水递上,然后等着爷爷讲故事。

爷爷看着无边的田地,便能讲出一个神奇的传说。

他心里的故事,就像这些大地上的庄稼,不知生长了多少。

⑥上学以后,我们才知道,爷爷其实是不识字的,那时每条麻袋上他写上的名字,也都是照着练了无数遍才练会的。

我们终于问起,他的故事都是从哪里来的,他告诉我们,也都是听别人讲过的,听他的爸爸他的爷爷讲的。

原来,那许多故事,都是这样一辈辈流传下来的,就像那些庄稼,一茬茬地生长,从不断绝。

⑦后来喜欢上了看书,有时会在书中与爷爷讲过的故事相遇。

虽然爷爷讲的并没有书中的具体,可是,总是觉得书中的故事少了一种味道。

似乎少了那种氛围,少了那声音里的温度。

当年,那些围着爷爷听故事的兄弟姐妹,最后都喜欢上了读书,我知道,那是爷爷的影响。

包利民《捡拾一地暖》初中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包利民《捡拾一地暖》初中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包利民《捡拾一地暖》初中记叙文阅读及答案第一篇:包利民《捡拾一地暖》初中记叙文阅读及答案《捡拾一地暖》初中记叙文阅读及答案捡拾一地暖包利民那个时候我还小,家还在农村,我家是村西的第二户,第一户是几年前从唐山搬过来的一家。

那户人家很穷,虽然当时每一家都不富裕,可他家里,更是一贫如洗,只有一个人的口粮地,产的粮食甚至不够一家人填饱肚子。

秋天的时候,家家户户从田地里用马车往回运粮食,他家就更显落寞。

每当有马车从门前的土路上经过,他家的两个孩子都会眼巴巴地望着。

车过后,他们便冲到路上,去捡那些从车上掉下来的玉米棒谷穗什么的。

整个秋天,他们捡的粮食数目也是极为可观,甚至够他们一家维持大半年的。

这让我们很是眼红,于是也想着在车经过时去路上捡,却被大人们严厉制止。

便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可以捡,我们却不行。

有一次,帮叔叔家收地,拉了一车的玉米棒回村里。

我和叔叔坐在马车上,身下是金黄的玉米棒子。

从村西刚一进村,路过那户人家门前时,叔叔故意用脚把一些玉米棒子蹬下车去。

我问:“你这是干嘛?”叔叔不让我回头看,说:“他家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又不好直接给他们,只好这样做。

你没发现吗?咱村里的人家,田地在村西的,往回拉粮食时,都会在他家门前故意掉落下一些!”多年以后,在一个城市当邮递员,常去十公里外很偏僻的一个军营去送信件。

由于熟悉,所以每周要去的时候,我都会搭乘他们在城里往回拉煤的汽车。

在军营附近,有几户人家,很破败的草房。

有一年冬天,我坐着他们的军车去军营,车上拉的依然是煤。

经过那几户人家时,开车的小战士,不知怎么便将车开得极为不稳,其实道路倒是很平整的。

小战士告诉我,这样做只为了从车上颠下一些煤去,给那几户人家。

而且,他们每一辆车的司机都会这么做,倒不是为别的,只是大家觉得,这几户草房,看起来极像他们的家乡,给他们一种温暖的感觉。

我觉得,那几户人家一定也知道经过的每一辆军车都是故意这样做,因为坐在车上,我会看到他们望向军车那温暖的眼神和灿烂的笑脸。

包利民《我妈有病》阅读练习及答案

包利民《我妈有病》阅读练习及答案

包利民①她曾经很讨厌自己的母亲。

上中学时,那些整天的唠唠叨叨就不用说了,让她很不能思受的是,母亲很固执,有时国执得让人很生气、很不理解。

②读高二时,她患偏头疼,去了好多大医院治疗,都没有明显的效果。

母亲不知从谁那里听说偏方可治大病,便开始四处找偏方,经常弄回一些奇怪的东西让她吃。

这让她极为不满,可是不管怎么反抗,母亲都過着她吃,也不怕把她吃出什么毛病来。

好在后来病愈了,也不知是不是那些偏方的功效,反正母亲就认定了此理。

有时她会嘟囔:“真是有病!”母亲耳朵好使,就( ):“你才有病!你没有病我能天天给你找偏方?”③更为离奇的是,有一次她的手机丢了,也没对母亲说。

可是母亲还是知道了,( )地训了她一通。

可没过几天,母亲竟拿回来一个手机给她,她摆弄了半天,问:“你在哪儿买的?”母亲很得意地说:“你管我在哪儿买的!喜欢吗?"她很无奈地说:“我敢喜欢吗?这手机里面还带着卡,还有别人的通话记录,我拿去使,还不被当成小偷抓起来啊!”母亲一听吓坏了:“我在市场上.有个人拿着手机问我买不买,我瞅着不错,还便宜,就买了!”她一时无语,心里想着,母亲真是病得不轻啊!④反正类似的事还有许多,不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母亲做的那些事都与她有关。

她有时会觉得很奇怪,母亲平时也是挺精明的一个人,咋一到自己女儿身上就糊涂得要命?特别是有一回,( )的母亲不知动了哪根神经,就认定她与一个男老师在谈恋爱。

为此,母亲居然还去学校偷偷观察,她得知后和母亲狠狠地吵了一架,并更加认定,母亲有病!⑤后来上了大学,终于脱离了有病的母亲,她有一种重获自由的快乐。

可是母亲的电话总是不分时候地打过来,不是问这个就是问那个,烦得她不行。

那时,她刚刚失恋,母亲不知从她的哪句话里听出了口风,便( ),把她气得够呛,便挂断电话关了机。

她一连十多天没开机,耳边终于清静了。

⑥正是冬天,有一天下午,天上飘着大雪。

她正在上课,偶然向走廊望去,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像极了母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利民一、人物简介包利民,男,有时发稿也用黎民、利民、去绝踪等笔名,黑龙江呼兰人。

专栏作家,《读者》、《青年文摘》、《格言》、《意林》、《思维与智慧》等杂志签约作家,教育部十一五课题组文学专家。

迄今已在全国及海外各大报刊发表文章数千篇(次),每年有百余篇文章被《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意林》《格言》《视野》《小小说选刊》《作家文摘》等上百家文摘类报刊转载,并有数百篇文章入选各种丛书。

《最美的声音》等文章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亲近母语》第十册(五年级),并有多篇文章被选作全国高考或中考试卷作文材料或阅读材料。

二、主要作品哲理散文集《当空瓶子有了梦想》(石油工业出版社)《激励奋进的学习故事》(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少年名人传记《为科学的一生——富兰克林的故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生必读感恩故事》(广州出版社)哲理美文集《一条鱼眼中的海》(哈尔滨出版社)情感美文集《一朵花开的时间》(中国物资出版社)散文集《不能跳舞就弹琴吧》(西苑出版社)哲理美文集《给星星找片夜空》(哈尔滨出版社)小小说集《太阳岛上》(内蒙古文艺出版社)《只记花开不记年》三、获奖情况《山上山下》获2005-2006年度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两棵树的天长地久》获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副刊作品铜奖《太阳岛上》获2009年度小小说原创优秀作品奖(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因为捡到,所以珍惜包利民①她是捡来的孩子。

当年,在河边的小树林里,年轻的夫妇看到被遗弃的她,当时她不哭不闹,反而对他们露出了笑容。

于是,她被捡回家,继续美丽的生命。

②可是当渐渐地懂事,她从小伙伴们的言语中,从别人的悄悄议论里,便知道自己是被捡来的。

她很爱自己的父母,她多希望自己和别的孩子一样,是父母亲生的。

所以快乐的她,便总是有着刹那的伤神和伤心。

③回忆往事,她说:“那个时候,我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也没有太长时间的难过,父母很爱我,我也爱他们,我就是会偶尔觉得不是最完美。

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长得像爸爸或妈妈,而我却和父母没有一点相像之处,便觉得是最大的遗憾。

”④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课间,老师和大家闲聊,便说起捡东西的事。

于是同学们纷纷回忆自己都捡过什么东西,她对“捡”这个字特别敏感,便默默在一旁听着,无表情,或机械地笑。

然后,大家便说到“捡来的东西一般不会去珍惜”这一话题上,她很是不以为然。

因为她觉得,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生活,都是捡来的,自然会去好好珍惜,好好爱。

⑤老师终于注意到她,便问她,有没有捡过什么特别的东西。

她一愣,顺嘴说:“我是被爸妈从河边捡回来的!”同学们都笑,虽然并不一定是恶意的笑,可向来开朗的她,却依然低下了头,心里很沉重。

⑥在成长的岁月中,她永远记得那个课间的一幕。

⑦后来,她去县城里读高中,住校,离家前,父母和她好好地谈了一次。

说到了她的身世,坦言她是他们从河边捡回来的。

当听到父母亲口这么说,虽然早已明了,也早已放下,心里却依然有了微微的失落,甚至孤单。

可是懂事的她,却笑着说:“我早知道了啊,谢谢爸爸妈妈把我捡回来,让我能继续活下去,而且活得这么幸福!”可接下来,父亲的讲述,却让她心里所有的失落和孤单都变成了感动和快乐。

⑧那个时候,父母正是处于一生中最阴暗的时期。

由于倾尽积蓄并借了很多钱,去包了许多的田地,却在丰收在望时,一场自然灾害使得一切都成了泡影,于是便到了穷途末路。

每一天都债主盈门,生活的无望,使得他们厌倦了生命。

本来想携手投河,却在那个时候,与她相遇。

她当时的笑脸,一下子就点燃了他们心底所有的希望和美好,他们觉得她是上天派来挽救他们的。

⑨父亲说:“其实是你让我们能继续活下去,而且活得这么幸福!”⑩她泪流满面,再次想起了老师的话。

⑪她问我:“初中时那次讨论捡东西的事,我说我是被父母从河边捡回来的,当时大家都笑,你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吗?”⑫我摇头。

她目光柔软,仿佛触摸着光阴里所有的感动。

⑬她当时说了那句话后,同学们都笑,老师也笑。

笑过后,老师细细地看着她,就像是第一次见到她,然后老师说:“你真是比我们幸运得太多了呢!我们捡到的东西,再珍贵,也都不是不可替代的,也都不是无价的。

而你,却捡到了你的父母,这是多大的幸运和幸福啊!”⑭大家都鼓掌,那一刻,她的心底就像起了天风海雨,把所有的芥蒂都吹去无踪,把所有的遗憾都洗去无痕。

⑮她眼中闪着幸福的光芒,笑着对我说:“我多幸运幸福,父母捡到了我,我也捡到了我的父母,然后我们的生活都完整而完美,所以,我们都会去好好珍惜!”⑯隔着七月的阳光和长风,我感受到了她心底无边无际的美好。

珍惜每一次的捡到和遇到,生活便会如花绽放,美丽着所有的心情。

(选自《包利民之沧桑载世》)1.第⑥段提到的“那个课间的一幕”指的是哪件事?请加以概括。

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选文第⑮段中她说:“父母捡到了我,我也捡到了我的父母。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纵观全文,文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泥做的童年包利民①我沿着东房山的背阴处,走过那只在阴凉里吐舌头的花狗,路过墙根那两头不停拱坑的白猪,来到房后北园的墙角。

几个伙伴已等在那里,阳光在别处洒落,软软的泥巴在几双手里变形着,延续着古老的游戏。

②我们坐在泥土上,快乐地玩着泥巴。

比谁把泥巴摔得响,泥沫飞溅中,仿佛有幸福不断地爆开来。

摔够了泥泡儿,便用泥巴做玩具。

小小的汽车只有苍蝇当乘客,而小小的房子,也只有蚂蚁进进出出。

我们在八月的热风里,同大地上的精灵一起游戏。

③一场大雨把人间洗得一片清凉清新。

两只白猪并排躺卧在拱出的土坑里,愜意地哼着。

鸭子们伏低身躯,扇动翅膀,仿佛在水中嬉戏一般,从这头跑到那头。

而几只小鸡崽儿,正好奇地用尖嘴去啄小水泡中那弯闪亮的虹。

我们冲出院子,一路压着泥疗,来到小池塘边,岸上的泥土湿润柔软,在我们的手上变成小桥,变成堤坝。

它们等着太阳把它们变得坚硬,然后,身后的水洼就消失了,它们茫然站在阳光下,不知守护着什么。

④我们把快乐揉进泥里,哪一天泥巴干了,不小心踩到,碎了,笑声便溜了出来,往事也溜了出来。

我们就在一场雨的停落之间,在积水的盈涸之间,在泥巴的干软之间,把童年融进湿漉漉的岁月。

⑤阳光倾泻而下,父亲正与一大堆泥较量,把泥和水还有碎草或者麦壳尽量搅在一起。

泥和好之后,要填到长方形的坯模子里,一块一块,凝固成厚重的淡黄色,等着垒起一堵堵挺拔的墙。

房子的外墙,每年都要重新抹一遍,仿佛要把阳光和庄稼的气息都抹进去。

朝阳、夕阳,把房子东西两座大山映得生动无比。

未干的墙面挽留住了每一天的阳光,墙面干了后,里面藏满温暖..。

⑥有时候,阳光倾泻而下,我们这些小孩子也挥汗如雨。

选很细的土,放少许沙子,然后用水和泥,把泥揉得均勻细腻。

接着,把和好的泥搓成无数个玻璃球大小的泥丸,放在太阳底下晒。

这是我们的子弹。

每个人都有一把自制的弹弓,口袋里,都装着干硬的泥弹。

⑦那时候,觉得每个人都像是神话传说中所讲的,是泥做的。

我们这些小孩子自不必说,每天在大地上翻滚,如泥猴一般。

那些在大地上劳作的人们,也是尘埃满面,常被汗水冲出一条条泥痕;坚硬的手掌上,那些如沟垄般的纹络里也积满泥尘;干完活回到家,一盆清水洗成泥水,可是身上脸上依然是泥色。

⑧在经历了一生中每一天与大地的亲密接触后,那份泥土的颜色便已深入肌肤,融进血脉。

于是就这样变成特征一代代地遗传下来,我们便都有了泥土的肤色。

⑨几年后,外公睡进泥土里,然后,爷爷也回归了泥土的怀抱。

看着自己的亲人长眠在这片土地上,心中便有了很深的牵挂。

就像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根,再也拔不出来。

多年以后,当我离那些泥土越来越远,心中的想念却越来越深。

忽然明白,亲人长眠的土地上,才是真正的故乡。

(选文有删改)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⑤段的主要内容。

2.结合语境,谈谈第⑤段加点的词语“温暖”的含义。

3.请你谈谈第⑨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文章以“泥做的童年”为标题,有什么好处?(三)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时间会把幸福还给你包利民①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些东西被时间的长河所带走,就像那些生生灭灭的浪花,美丽着的都在不停地消逝。

可是,时间也会回赠给我们许多美好,除了那些随波而来的希望和憧憬,便是那些远去的,回望,亦是美意盈怀。

②身处苦难之中,总会感叹命运,怨命运夺走了太多的幸福。

可是再长久的痛苦,也终有过去之时。

有时这成为我们走过艰难的精神力量,一切都会过去,再沉重的生活也不会拖累时间的脚步。

感谢时间,总能把折磨我们的种种送远。

更奇妙的是,当我们走过痛苦,再回头去望,那些曾经的挫折伤痕,都会有一种幸福的感觉。

有人说,那是因为我们超越了痛苦而回头去欣赏痛苦,其实,被命运剥夺的幸福,都被寄存在时光里,在某个心静如云的时刻,给我们一份不期然的感动。

③可是,在这个世界上,也真的有人潦倒到老,也真的有人终生不乐。

是时间将他遗忘,还是他们的苦难超越了人生的长度?时间不会把任何一个人遗弃,之所以郁郁终生,是因为在风尘磨难中,有人让心里枯了希望的泉。

有的人在世事风尘中,在挫折打击中,让心上起了厚厚的茧,于是淡了痛苦的感觉。

那不是坚强,是麻木,一颗麻木没有希望的心,感受不到痛苦,同样也感受不到幸福。

幸福一直在时光里,是我们的心把它拒之门外。

④有的人会在痛苦之中找寻出幸福。

而我们却常常嘲笑他们,笑他们心大,笑他们只会自我安慰。

其实可笑的恰恰是我们,没有人愿意在痛苦中长久地挣扎沉沦。

即使再黯淡的日子,也会有闪亮的时刻,让眼中充满色彩。

抬头看云低头见花,只要心一直柔软如初,便会于身边发现让我们幸福的种种。

哪怕只有点点滴滴,也能汇成清亮的溪流,浸润生命。

如此,才能让心不疲惫,才能有力量走得更远。

所以,有时,幸福并不一定全都存在于时间的彼岸,它或许就在我们低头的瞬间。

⑤所以不要放弃心里的希望,希望就如一片土壤,能生长出许多美好。

也不必为今天的苦与痛而伤感失落,当时间走过,心灵的空地上便会开满花朵。

所以,且把痛苦当成幸福的种子,在未来的某一天,便会将生命丰盈得灿烂无比。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加以概括。

2.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简述其作用。

3.请给第④段画横线句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4.第⑤段连用两个“所以”是否累赘?请说说你的理由。

包利民一、人物简介包利民,男,有时发稿也用黎民、利民、去绝踪等笔名,黑龙江呼兰人。

专栏作家,《读者》、《青年文摘》、《格言》、《意林》、《思维与智慧》等杂志签约作家,教育部十一五课题组文学专家。

迄今已在全国及海外各大报刊发表文章数千篇(次),每年有百余篇文章被《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意林》《格言》《视野》《小小说选刊》《作家文摘》等上百家文摘类报刊转载,并有数百篇文章入选各种丛书。

《最美的声音》等文章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亲近母语》第十册(五年级),并有多篇文章被选作全国高考或中考试卷作文材料或阅读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