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_复习生物圈中的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生物圈中的人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起源和发展与人类个体发生和发育的大致过程;知道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的大致过程及相关的结构基础;知道一些基本的卫生保健措施的科学依据;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直接或者间接的与生物圈或者生活环境密切关联着,而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等技能和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观点出现。
启迪学生进一步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形成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实验”、“探究”等活动,加深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的技能,并发展探究能力;2、进一步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人体消化、血液循环、呼吸、泌尿、神经和内分泌系的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特点;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尤其是三大类有机物质)的过程;循环、呼吸、气体交换模式图的理解和识别;尿液形成过程;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生命活动调节,弄清了解、知道、识别、说出、验证、理解相关词语的层次递进关系教学方法以知识点为基础,为主线同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增大课容量,图文结合,合作交流。
教学策略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性入手,以血液循环模式图为基点进入复习。
如循环系统运输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消化系统);运输的氧来源于呼吸;运输的废物要通过泌尿系统排泄;那么人体的这些器官、系统之所以能有条不紊协调地进行各种生理活动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是由于神经系统和体液(主要是激素)的调节,这样即将五大部分内容自然地网络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生物圈中的人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生物圈中的人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生物圈中的人》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名师工作室第一部分“生物圈中的人”主题分析一、在生物课程课标中的地位第一、人类的生命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
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
第二、人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人体产生的废物也需要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协调活动排出体外;人的各种生命活动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第三、人体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对学生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也是引导学生理解生物最主要特征“新陈代谢”的重要内容。
在进行此部分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从人与生物圈关系的高度,引导学生开展多种探究活动,认识人类依赖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都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意识到生物圈中的人对生物圈应尽的责任。
二、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在生物课程标准当中,“生物圈中的人”共分为5个二级主题。
生物圈中的人三、在教材中的安排第二部分章节的内容分析(以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为例)一、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程标准中,对于此部分的具体要求为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二、教材中的安排1、知识结构在人教版教材中,第五章共安排两节内容。
其中章的导入部分涉及排泄与排遗两个概念;第一节为尿的形成和排出,包括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尿的排出三部分;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包括人粪尿的价值和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两部分。
在第一节中安排“泌尿系统的模型、挂图和动物肾”观察与思考活动,以及“健康人肾动脉中血浆、肾小囊的液体和尿液成分比较数据”的资料分析活动,并在科学技术社会拓展部分,提供“血液透析和肾移植”文字材料及血液透析示意图。
侧重于从尿液形成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的角度来安排教学内容。
在第二节中提供“对人粪尿成分分析”和“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方式”两个资料。
初中生物_生物圈中的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_⽣物圈中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物圈中的⼈—新陈代谢练习课教学设计⼀、【内容分析】本设计内容为济南版教材《⽣物学》七年级下册,第⼀章“⼈的⽣活需要营养”,第⼆章“⼈的⽣活需要空⽓”,第三章“⼈体内的物质运输”,第四章“⼈体代谢废物的排出”中涉及的“循环”“消化”“呼吸”“泌尿”等相关知识。
⼈体呼吸系统获得的氧⽓,消化系统获得养料,细胞代谢产⽣的废物,都必须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才能送达细胞和排出体外,相关知识联系紧密,很适合应⽤概念图加以整合展开复习。
⼆、【练习⽬标】1、说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探究⼝腔对淀粉的消化作⽤。
3、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肺泡内和组织⾥的⽓体交换过程。
4、说明能量来⾃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学会探究不同⾷物的热价。
5、概述⾎液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三、【重点难点】1、消化系统的结构,以及淀粉、蛋⽩质、脂肪三类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2、呼吸过程中肺通⽓的过程及原理,肺换⽓和组织换⽓的原理及实质。
3、⾎液循环的过程,以及循环过程中⽓体、营养物质、废物的运输与排出。
4、⼼脏的结构,体循环与肺循环,动脉⾎与静脉⾎的转换等。
5、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的结构,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四、【练习⽅法】⾎液循环常作为纽带将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联系在⼀起,构成综合型题⽬考查新陈代谢的有关内容。
所以复习时要注意将知识进⾏串联。
五、教学设计:【分层练习】⼩组内讨论⾃⼰构建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知识⽹络,并与教师提供的进⾏对⽐,注意从以下四个模块进⾏⽐较:模块⼀:⼀、出⽰习题:⼈的⽣活需要营养1. 下列各消化腺中,所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的的是()A胃腺 B肠腺 C胰腺D肝脏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常吃素的⼈却没有患夜盲症是因为某些植物性⾷物中含有维⽣素AB.淀粉制成的药物胶囊可以减少对胃的刺激C.⽛龈出⾎的⼈应多吃⽔果和蔬菜 D.胆囊炎患者应少吃油脂类⾷品3.下图为消化系统部分结构⽰意图,请回答:(1)在消化道[A]内抽取内容物进⾏化验,结果发现脂肪⾷物还没有被消化,蛋⽩质却已被初步消化,那么,消化道[A]是_________。
初中生物_第四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导入】通过学生“小猫种鱼”的故事导入新课,学生齐读本节课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通过比较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方式、营养方式,说出微生物在生物圈的碳循环中的作用。
(重点)2、能够说出微生物在氮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和氮循环中的作用。
(重难点)3、认同微生物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所起的作用。
【自主学习一】学生完成学案上温故知新内容,PPT展示学习要求。
完成后,学生展示答案,集体纠错、师点拨,整理温故知新列表梳理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的分类,生活方式、营养方式、繁殖方式。
知识点一:微生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1、地球上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生物死亡,生物圈并未因此而造成垃圾堆积如山,这是谁的功劳?2、生物圈中的碳能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主要归功于生物圈中的一些营腐生生活的,它们可将动植物尸体、粪便中的分解成、水和等,归还到大自然中,被再利用来制造知识点二:微生物在氮循环中的作用3、“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_________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肥料之一。
4、固氮作用:微生物能把空气中植物不能吸收利用的固定下来,转变成可以被植物利用的。
5、固氮微生物:具有作用的微生物,如。
【自主学习二】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合作探究内容,对于两循环过程教师借助板书循环图讲解,学生掌握后讨论订正学案涉及问题,学生展示答案、纠错,教师及时点评补充,对于争议性题目进行二次讨论。
在这环节中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并学会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分析问题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微生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参照课本P119图2.3-16,尝试简画微生物分解作用图,回答下列问题(1)绿色植物生活所需要的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物质来自何处?(2)各类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氧气来自哪里?(3)各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4)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之所以能够维持平衡,你认为与哪些生物体的哪些生理作用有关?(5)在这些生理作用中的过程中,碳的存在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腐生的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对生物圈中的碳循环起什么作用?知识点二:微生物在氮循环中的作用参照课本P120图2.3-17,完成下列问题(1)“氮”在大气中是以氮气的形式存在的,动植物体都不能直接利用氮气合成蛋白质,氮气怎样才能转变成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氮肥?(2)动植物的遗体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中的氮又是如何转变成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氮呢?(3)土壤中的含氮化合物中的氮去向如何?【小结】学生分别自己总结本节学习内容,找两生重述两循环的过程,师点评总结(节,我们进一步认识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作用,同学们认识到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可营腐生、营寄生及营共生生活,它们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分别是……(学生接述),可见,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初中生物_复习生物圈中的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专题四-生物圈中的人—新陈代谢(5)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基础知识检测,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新陈代谢”部分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2、通过考点分析,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化,并提升整体认知水平,提升学生综合归纳能力。
•3、结合相关练习和例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是在分四大知识点复习后的一节练习-归纳-提升课。
为此,我采用了先考(基础测试,了解学情)--结合中考考点和形式系统化(其中结合中考真题例题分析)—再考(中考再现、达标提升)的课堂模式。
整节课,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做、让学生讲、让学生练。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习题选取、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基础测试学生练习,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同位互换,核对答案,统计结果。
专题四生物圈中的人—新陈代谢(基础测试)一)、人的生活需要营养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含量较多有三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均为人体需求量最多的有机物质,极其重要,被称为“三大营养物质”。
维生素缺乏症歌: _______A:_______ B1:_______ C:_______ D。
2、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1)最______, 6米。
2)内表面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_(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_____,只由_____层___ __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4)有各种_________。
二)、人的生活需要-空气1、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数目很_____,肺泡外面包绕着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______,只由__________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2.呼气与吸气时的变化:吸气时,肋间肌和隔肌_______,胸廓_______,肺内气压_____,_____于外界气压,空气_____肺;反之,呼气时肋间肌和隔肌______,胸廓______,肺内气压_____,_____于外界气压,空气_____肺。
初中生物_生物圈中的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生物圈中的人—新陈代谢练习课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本设计内容为济南版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四章“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中涉及的“循环”“消化”“呼吸”“泌尿”等相关知识。
人体呼吸系统获得的氧气,消化系统获得养料,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都必须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才能送达细胞和排出体外,相关知识联系紧密,很适合应用概念图加以整合展开复习。
二、【练习目标】1、说出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3、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肺泡内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4、说明能量来自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学会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
5、概述血液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三、【重点难点】1、消化系统的结构,以及淀粉、蛋白质、脂肪三类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2、呼吸过程中肺通气的过程及原理,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原理及实质。
3、血液循环的过程,以及循环过程中气体、营养物质、废物的运输与排出。
4、心脏的结构,体循环与肺循环,动脉血与静脉血的转换等。
5、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的结构,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四、【练习方法】血液循环常作为纽带将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联系在一起,构成综合型题目考查新陈代谢的有关内容。
所以复习时要注意将知识进行串联。
五、教学设计:【分层练习】小组内讨论自己构建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知识网络,并与教师提供的进行对比,注意从以下四个模块进行比较:模块一:一、出示习题:人的生活需要营养1. 下列各消化腺中,所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的的是()A胃腺 B肠腺 C胰腺D肝脏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常吃素的人却没有患夜盲症是因为某些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维生素AB.淀粉制成的药物胶囊可以减少对胃的刺激C.牙龈出血的人应多吃水果和蔬菜 D.胆囊炎患者应少吃油脂类食品3.下图为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请回答:(1)在消化道[A]内抽取内容物进行化验,结果发现脂肪食物还没有被消化,蛋白质却已被初步消化,那么,消化道[A]是_________。
初中生物_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生物圈中的人-新陈代谢》课型:复习课作者:单位:联系电话:专题四生物圈中的人-新陈代谢课型:复习课课标要求: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
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
人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产生的废物也需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人体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对学生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关系,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新课标》要求学生形成以下概念:1、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工作为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包括营养、空气等以及排除废物。
2、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肝、胰、大肠和肛门,其功能是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以备运输到身体的所有细胞中。
3、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
4、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5、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功能是排除废物和多余的水。
6、人体各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以完成生命活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及小肠利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重点)(2)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人体呼吸的四个过程及肺泡利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重点)(3)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功能,描述血管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概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重点、难点)(4)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的结构,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重点、难点)。
2、能力目标(1)通过构建新陈代谢概念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识图能力。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上理解新陈代谢,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节的复习,使学生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初中生物_专题复习:生物圈中的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专题复习:生物圈中的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熟练记忆人体四大系统的知识结构内容。
2.准确把握,全面理解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重难点。
过程与方法:能完成知识记忆理解基础上的迁移和综合应用,解决中考重要考点问题,并学会分析、研究做题思路、规律、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准确把握,全面理解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重难点。
教学难点:知识的的迁移和综合应用,学会分析、研究做题思路、规律、方法。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在复习重难点知识及中考命题点的基础上,通过知识框架的构建、典例训练及中考真题演练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这部分的知识,解决中考重要考点问题,总结做题思路、规律、方法等。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问题导入1.人体有几大系统组成?导语:人体各个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协调配合,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本节课我们从消化、呼吸、循环及泌尿系统之间的联系入手复习生物圈中的人。
2.明确复习目标生答:八大系统使学生明确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系统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为知识构建做准备。
任务一、知识梳理,师生共同突破重难点和命题点一消化系统(知1、这份早餐能为人体提供哪些营养物质?生答: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等进一步提问:其中哪些物质可以被1.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复习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中考命题点内容识回忆、内容突破)命题点二呼吸系统(知识回忆、内容突破)命题点三循环系统(知识回忆、内容突破)直接吸收?哪些还需要经过消化之后才被吸收?生答:水、无机盐、维生素可以被直接吸收;糖类、蛋白质、脂肪需要经消化道消化后才能被吸收。
2、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整个消化道中消化的过程分别是怎样的?提示:生从这几个方面思考作答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最初消化的部位→参与的消化液→初产物;最终消化的部位→参与的消化液→最终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生物圈中的人—新陈代谢(5)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基础知识检测,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新陈代谢”部分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2、通过考点分析,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化,并提升整体认知水平,提升学生综合归纳能力。
•3、结合相关练习和例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是在分四大知识点复习后的一节练习-归纳-提升课。
为此,我采用了先考(基础测试,了解学情)--结合中考考点和形式系统化(其中结合中考真题例题分析)—再考(中考再现、达标提升)的课堂模式。
整节课,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做、让学生讲、让学生练。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习题选取、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基础测试学生练习,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同位互换,核对答案,统计结果。
专题四生物圈中的人—新陈代谢(基础测试)一)、人的生活需要营养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含量较多有三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均为人体需求量最多的有机物质,极其重要,被称为“三大营养物质”。
维生素缺乏症歌: _______A:_______ B1:_______ C:_______ D。
2、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1)最______, 6米。
2)内表面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_(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_____,只由_____层___ __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4)有各种_________。
二)、人的生活需要-空气1、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数目很_____,肺泡外面包绕着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______,只由__________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2.呼气与吸气时的变化:吸气时,肋间肌和隔肌_______,胸廓_______,肺内气压_____,_____于外界气压,空气_____肺;反之,呼气时肋间肌和隔肌______,胸廓______,肺内气压_____,_____于外界气压,空气_____肺。
在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内气压_____于大气压。
3.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大面积_________也是有效措施。
三)、物质循环1、血液可分为______和_________。
血浆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和葡萄糖等。
血浆主要功能是运载________,运送__________和_______。
2、贫血是指_______的数量少或___________的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营养不良,后者的原因是缺铁,贫血应多吃含_____和_________丰富食物。
3、保持心血管健康的大基石_______、适量运动,__________,心理平衡。
四)、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排泄途径:1)通过_______,以_______的形式排出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2)通过________,以______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3)通过_______,以________的形式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2、尿的形成(1)________:除了________和__________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滤过,形成______(2)________:大部分______、全部______和部分_____重新吸收回血液。
最后形成_____3)排出途径:(尿液)→→→→体外4)排尿意义:①排出_______②调节体内_____和___________③维持_________正常的生理功能。
二、考点分析1、人的生活需要营养a、维生素缺乏症b、小肠进行的两大生理过程口腔、小肠淀粉葡萄糖酶胃、小肠蛋白质氨基酸血液循环酶小肠脂肪甘油+脂肪酸胆汁、酶消化吸收典型例题:2015德州(5分)当我们剧烈运动或学习时间过长时,就会导致疲劳,这时补充糖类食物是恢复体力最有效的方法。
淀粉是人体的主要糖类来源,它进人人体到被人体所用,需经过一系列的生理过程,如下图一;食物中的葡萄糖进入血液后,血糖含量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变化,如下图二。
(1)食用含淀粉的食物1小时(BC段)后,血糖含量会大幅度上升,是因为这段时间内,在消化道的内完成了b过程,该结构最壬要的特点有。
(2)c过程是在细胞内的中进行的,疲劳的身体能迅速得到恢复就是因为在此阶段获得到了能量补充。
(3)CD段血糖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4)常吃素食的人也能长胖,由此推测糖类在人体内也可以转化成。
2、人的生活需要空气a、呼吸过程中各指标的变化巩固练习:吸气时,肋间肌和隔肌_______,胸廓_______,肺内气压_____,_____于外界气压,空气_____肺;反之,呼气时肋间肌和隔肌______,胸廓______,肺内气压_____,_____于外界气压,空气_____肺。
在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内气压_____于大气压。
b、呼吸的四个过程呼吸道氧血液循环氧外界气体肺肺部毛细血管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组织细胞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如图表示呼吸的四个过程,请回答:A ,通过实现。
B ,通过实现。
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后,与结合,以形式由运输;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进入血液后由运输。
D、,通过实现。
3、人体内物质的运输a、血管的出血及止血巩固练习1).2015无偿献血时,护士首先要用橡皮管进行捆扎,护士捆扎的部位及针刺的血管分别是A.针刺部位的远心端静脉B.针刺部位的近心端静脉C.针刺部位的远心端动脉D.针刺部位的近心端动脉2).2014某人因车祸导致小腿受伤大量出血,血色暗红,血流较缓。
若需你在车祸现场施以急救,你判断受伤的血管和急救时控制血流的位置分别是A.静脉伤口近心端B.静脉伤口远心端C.动脉伤口近心端D.动脉伤口远心端b 、血液循环组织细胞 氧、营养物质 二氧化碳等废物 _____ ______ 各级动脉 毛细血管网 各级静脉 ________ 右心房 左心房 ______ 肺部毛细血管网 ______ ______氧 二氧化碳肺 泡 4、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a 、尿液的形成 (1)________: 除了________和__________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滤过,形成______ (2)________:大部分______、全部______和部分_____重新吸收回血液。
最后形成_____。
b 、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 1)通过_______,以_______的形式排出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 2)通过________,以______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通过_______,以________的形式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 典型例题 枣庄2014.(8分)人的生活离不开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还要排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
右图表示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模式图,“数字”代表人体的某些结构,“字母”代表人体内某些物质,“→”代表物质交换的方向。
请分析作答: (1)恒恒同学为患有高血压的奶奶设计了含有“馒头、小米稀饭、酱牛肉、咸鱼”的午餐食谱,从合理膳食的角度分析,你认为该食谱不合理之处为 (写出一点即可)。
“馒头”中的淀粉彻底消化成[A] 的场所[1]是 。
(2)进入[2]中的[C]通过 作用,进入血液;在血管内,[C]由[D]中的 来运输。
体循环 肺循环(3)[A]和[C]在[3]组织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同时产生[B],当肋间肌和膈肌时,[B]由[2]排出体外。
(4)在循环系统中,[D]血液流动的方向是一定的,心脏、静脉中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有。
(5)除图示途径外,代谢废物还可以通过排出体外。
三、巩固提升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核对答案同位互批。
统计合格率。
当堂测试1、右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曲线AB段的变化中,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B.B点是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C.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由小变大D.C点是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为02.右图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甲、乙、丙、丁、戊表示)被消化的程度。
图中表示脂肪消化过程的曲线是A.aB.bC.cD.a、c都是4.深吸气后,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呼气,你会感觉到A.肋骨上升,胸廓缩小B.肋骨下降,胸廓缩小C.肋骨上升,胸廓扩大D.肋骨下降,胸廓扩大5.肾形成尿液的过程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肾小体由③和④组成B.血液经过②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尿液C.③内的液体与①内的液体相比,③内含有大个子蛋白质D.⑤内的液体与①内的液体相比,⑤内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6.由于一直吃精面馒头很少吃粗粮等不合理的饮食结构,某同学患上脚气病,这说明他体内长期缺乏A.维生素AB.维生素B1C.维生素CD.维生素D7.小要前臂受伤,血液不止,小张根据所学生物知识对他实施急救。
当用手按压伤口近心端时,血流仍不止;改为按压伤口远心端时,血流立即停止。
由此推知受伤的血管是A.静脉B.毛细血管C.动脉D.三种血管都可能8.如图表示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模式图,“数字”代表人体的某些结构,“字母”代表人体内某些物质,“→”代表物质交换的方向.请分析作答:(1)恒恒同学为患有高血压的奶奶设计了含有“馒头、小米稀饭、酱牛肉、咸鱼”的午餐食谱,从合理膳食的角度分析,你认为该食谱不合理之处为(写出一点即可).“馒头”中的淀粉彻底消化成[A]的场所[1]是.(2)进入[2]中的[C]通过作用,进入血液;在血管内,[C]由[D]中的来运输.(3)[A]和[C]在[3]组织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同时产生[B],当肋间肌和膈肌时,[B]由[2]排出体外.(4)在循环系统中,[D]血液流动的方向是一定的,心脏、静脉中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有、、.(5)除图示途径外,代谢废物还可以通过排出体外.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1.围绕基础,强调识记。
从本专题的重点基础知识测试入手,这也是对基础的第五次检测,也是综合检测。
从反馈效果看,学生掌握较好。
2.讲练结合,注重实效。
由于本节课是对专题四大知识点的总结,整节课都以学生的训练、提升为主,及时把握学情和教学评价,使基础知识更好得到落实。
3.链接学业水平考试,紧扣复习目标。
本节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对本专题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又时刻国围绕考点,突出教学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