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专题卷(全国通用) (1)
2020届全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能与热能》测试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2020届全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能与热能》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分卷I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ΔH的绝对值均正确)()A. C2H5OH(1)+3O2(g)====2CO2(g)+3H2O(g)ΔH=﹣1367.0 kJ·mol−1(燃烧热)B. NaOH(aq)+HCl(aq)====NaCl(aq)+H2O(1)ΔH=+57.3 kJ·mol−1(中和热)C. S(s)+O2(g)====SO2(g)ΔH=﹣269.8 kJ·mol−1(反应热)D. 2NO2====O2+2NO ΔH=+116.2 kJ·mol−1(反应热)2.下列关于燃烧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已知a g乙烯气体充分燃烧时生成1 mol CO2和液态水,放出b kJ的热量,则表示乙烯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4(g)+6O2(g)===4CO2(g)+4H2O(l)ΔH=-4b kJ·mol-1B.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H3OH(g)+1O2(g)===CO2(g)+2H2(g)ΔH=-192.92kJ·mol-1,则CH3OH(g)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C. H2(g)的燃烧热是-285.8 kJ·mol-1,则2H2O(g)===2H2(g)+O2(g)ΔH=571.6 kJ·mol-1D.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 800 kJ·mol-1,则1C6H12O6(s)+3O2(g)===3CO2(g)+3H2O(l)ΔH=-12400 kJ·mol-13.氢气和氟气混合在黑暗处即可发生爆炸而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在反应过程中,断裂1 mol H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断裂1 mol F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 mol HF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测试《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测试《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可充电电池。
某种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其中两极区间的隔膜只允许Li+通过。
电池充电时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LiCoO2===Li1-x CoO2+x Li。
关于该电池的推论错误的是()A.放电时,Li+主要从负极区通过隔膜移向正极区B.放电时,负极反应x Li-x e-===x Li+C.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充电时,负极(C)上锂元素被氧化2.在1 200 ℃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H2S(g)+O2(g)===SO2(g)+H2O(g)ΔH12H2S(g)+SO2(g)===S2(g)+2H2O(g)ΔH2H2S(g)+O2(g)===S(g)+H2O(g)ΔH32S(g)===S2(g)ΔH4则ΔH4的正确表达式为( )A.ΔH4=(ΔH1+ΔH2-3ΔH3)B.ΔH4=(3ΔH3-ΔH1-ΔH2)C.ΔH4=(ΔH1+ΔH2-3ΔH3)D.ΔH4=(ΔH1-ΔH2-3ΔH3)3.将镁条、铝条平行插入盛有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用导线和电流表连接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
此电池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Mg比Al活泼,Mg失去电子被氧化成Mg2+B.铝条表面虽有氧化膜,但可不必处理C.该电池的内外电路中,电流均是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D. Al是电池负极,开始工作时溶液中会立即有白色沉淀析出4.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的供电系统中有再生氢氧燃料电池(RFC),RFC是一种将水电解技术与氢氧燃料电池技术相结合的可充放电池.图为RFC工作原理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a极产生标准状况下1.12L H2B.左端装置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右端装置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 c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O2+2H2O+4e﹣═4OH﹣D. d极上进行还原反应,右端装置B中的H+可以通过隔膜进入A5.镁燃料电池在可移动电子设备电源和备用电源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如图为“镁一次氯酸盐”燃料电池示意图,电极为镁合金和铂合金.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 E为该燃料电池的正极B.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ClO﹣+2e﹣+H2O=Cl﹣+2OH﹣C.电池工作时,正极周围溶液的pH将不断变小D.镁燃料电池负极能发生自腐蚀产生氢气,使负极利用率降低6.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
2020届全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0届全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分卷I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关于反应:①2C2H2(g)+5O2(g)=4CO2(g)+2H2O(l)△H=﹣2600kJ•mol﹣1②2CO(g)+O2(g)=2CO2(g)△H=﹣566kJ•mol﹣1③CH4(g)+H2O(g)=CO(g)+3H2(g)△H=+216kJ•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2C2H2(g)+3O2(g)=4CO(g)+2H2O(l)△H=+1468 kJ•mol﹣1B.在③反应时,若加入催化剂,可以使△H减小C.若有3.2g CH4与足量水蒸汽按③反应,则放出热量是43.2 kJD.若生成相同质量的CO2,则放出的热量C2H2大于CO2.实验测得:101 kPa时,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890.3 kJ的热量。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①CH4(g)+2O2(g)===CO2(g)+2H2O(l)ΔH=+890.3 kJ·mol-1②CH4(g)+2O2(g)===CO2(g)+2H2O(l)ΔH=-890.3 kJ·mol-1③CH4(g)+2O2(g)===CO2(g)+2H2O(g)ΔH=-890.3 kJ·mol-1④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A.仅有②B.仅有②④C.仅有②③④D.全部符合要求3.某学习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K与M、N均断开,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质量变大B. K分别与M、N相连时,铁均受到保护C. K与M相连时,每转移1mol电子Fe表面生成32gCuD. K与N相连时,碳棒上产生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4.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如下(烧杯内均为经过酸化的3%NaCl溶液)。
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复习及练习(有答案)非常详细

必修二 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更》复习一、化学反应的速度和限度 1. 化学反应速率(v )⑴ 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更 ⑵ 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削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⑶ 计算公式:v=Δc/Δt (υ:平均速率,Δc :浓度变更,Δt :时间)单位:mol/(L •s )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化学反应速率 意义:衡量化学反应快慢物理量 表达式:v = △c/△t 【单位:mol/(L ·min)或mol/(L ·s) 】 简洁计算:同一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也等于各物质的浓度变更量之比 影响因素 内因:反应物的结构的性质 外因 浓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加快反应速率;反之减小速率 温度:上升温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反之减小速率 催化剂:运用催化剂可以改变更学反应速率 其他因素:固体的表面积、光、超声波、溶剂压强(气体): 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反之减小速率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②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2.化学反应限度:大多数化学反应都具有可逆性,故化学反应都有肯定的限度;可逆反应的限度以到达化学平衡状态为止。
在肯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各组分浓度不再变更时,反应到达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定义:化学平衡状态:肯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变更,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动:动态平衡等:υ(正)=υ(逆)≠0定: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更变:假如外界条件的变更,原有的化学平衡状态将被破坏(3)化学平衡必需是可逆反应在肯定条件下建立的,不同的条件将建立不同的化学平衡状态;通过反应条件的限制,可以变更或稳定反应速率,可以使可逆反应朝着有利于人们须要的方向进行,这对于化学反应的利用和限制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化学能与热能》能力提升24题(含答案和解析)

2020年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化学能与热能》能力提升24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1、炭黑是雾霾中的重要颗粒物,研究发现它可以活化氧分子,生成活化氧。
活化过程的能量变化模拟计算结果如图所示。
活化氧可以快速氧化二氧化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每活化一个氧分子放出的能量B. 水可使氧分子活化反应的活化能降低C. 该过程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第一步D. 炭黑颗粒是大气中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催化剂2、已知反应:,其反应机理如下:快慢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速率主要取决于的快慢B. 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正反应的活化能比逆反应的活化能小D. 增大浓度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反应速率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及有关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甲烷的燃烧热为,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B. 取和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用温度计测定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的温度,会使中和热偏小C. 、30MPa下,将和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放热,其热化学方程式为:D. 已知、101KPa条件下:,,则比稳定4、和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对于和,5、下列图示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A. 图1表示向氯水中逐滴加入醋酸溶液,溶液导电性随加入酸溶液体积的变化B. 图2表示酸性介质原电池反应过程中的电流强度的变化,T时可能加入了C. 图3表示与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其中D. 图4表示在饱和溶液中逐步加固体后,溶液中的浓度变化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B. 乙烯的燃烧热为,则乙烯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 用石墨电极电解溶液,若反应产生,则向原溶液中加入能恢复至原浓度D. 用pH试纸分别测定氯水和盐酸的pH,比较两溶液的酸性强弱7、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已知,,则B. 已知石墨,金刚石,,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 已知,则的燃烧热为D. 含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8、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HCl和HBr的键能差可以表示为C.D. 升温时,丙烷与反应速率加快,与反应速率降低9、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及有关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甲烷的燃烧热为,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B. 取和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用温度计测定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的温度,会使中和热偏小C. 、30MPa下,将和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放热,其热化学方程式为:D. 已知、101KPa条件下:,O,则O比O稳定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电离度a是指达电离平衡时以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来总分子数的百分比】A. 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B. 已知冰的熔化热为,冰中氢键键能为,假设1mol冰中有2mol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破坏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的氢键C. 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电离度为a,电离常数。
山东省济南市2020届高三寒假二轮复习化学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测试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山东省济南市2020届高三寒假二轮复习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分卷I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如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单质(X2)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MgCl2制取Mg是放热过程B.热稳定性:MgI2>MgBr2>MgCl2>MgF2C.常温下氧化性:F2<Cl2<Br2<I2D.由图可知此温度下MgBr2(s)与Cl2(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MgBr2(s)+Cl2(g)═MgCl2(s)+Br2(g),△H=﹣117kJ•mol﹣12.变黑的银器可根据电化学原理进行翻新,其方法如下:在铝制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黑色会褪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Ag2S+6H2O=6Ag+3H2S↑+2Al(OH)3.下列关于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Al﹣3e﹣+3H2O=Al(OH)3+3H+B.放电过程中,Cl﹣向正极移动C.每转移0.2mol电子,理论上生成0.1molH2S气体D.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3.金属﹣硫电池价格低廉,使用寿命较长,能量密度高,因而在电池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关注.最近,我国科研工作者研究了一种能在室温下工作的新型Na﹣S电池.该电池放电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如下:nS+2Na=Na2S n(注:能量密度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可输出的电能,以W•h•kg﹣1为计量单位),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电池中用固态金属Na为负极,S单质作为正极,但S单质须负载在导电材料上B.该电池的电解质必须具备室温下传导Na+的能力,但不宜用NaOH溶液作为电解液C. n值越大则该电池的能量密度越高D.该电池充电过程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Na2S n﹣2e﹣=2Na++nS,故充电时Na+从阳极向阴极迁移4.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当X、Y选用不同材料时,可将电解原理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氯碱工业,若X、Y均为石墨,Y附近能得到氯气B.铜的精炼中,X是纯铜,Y是粗铜,Z是CuSO4C.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中,Y是待保护金属D.电镀工业中,X是待镀金属,Y是镀层金属5.干电池原理示意图如图,电池总反应为:Zn+2NH4+=Zn2++2NH3↑+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为电池的正极B. Zn极上发生还原反应C.常见锌锰干电池为二次电池D.反应2NH4++2e﹣=2NH3↑+H2↑在负极上发生6.研究发现,可以用石墨作阳极、钛网作阴极、熔融CaF2﹣CaO作电解质,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获得金属钙,并以钙为还原剂,还原二氧化钛制备金属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TiO2制得1mol 金属Ti,理论上外电路转移2N A电子B.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2O2﹣﹣4e﹣═CO2↑C.若用铅蓄电池作该装置的供电电源,“+”接线柱应连接Pb电极D.在制备金属钛前后,整套装置中CaO的总量减少7.锂离子电池种类很多,其中有一种锂电池,用金属锂和石墨做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是由四氯铝锂(LiAlCl4)溶解在亚硫酰氯(SOCl2)中而形成的,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8Li+3SOCl2=6LiCl+Li2SO3+2S,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电解质溶液中混入水,会影响电池反应B.反应中,SOCl2既是溶剂,又是氧化剂C.电池工作过程中,亚硫酰氯(SOCl2)被还原为Li2SO3D.电池工作过程中,金属锂提供的电子与正极区析出硫物质的量之比为4:18.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i) I2(g)+H2(g)2HI(g)△H=+9.48kJ(ii) I2(s)+H2(g)2HI(g)△H=﹣26.48kJ,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254gI2(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9.48kJB. 1mol固态碘与1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kJC.反应(i)的产物比反应(ii)的产物稳定D.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的反应物总能量低9.表面介导电池(SMCS)是一种新型充电电池,可使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仅需几分钟,该电池的电极材料为金属锂和氧化石墨烯.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氧化石墨烯作正极B.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式为Li﹣e﹣═Li+C.充电时,该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Li+从阴极迁移到阳极10.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无水LiCl﹣KCl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间输出电能.该电池总反应为:PbSO4+2LiCl+Ca=CaCl2+Li2SO4+Pb;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Pb的相对原子质量:207)()A.正极反应式:Ca+2Cl﹣﹣2e﹣=CaCl2B.常温时,在正负极间接上电流表或检流计,指针不偏转C.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D.每转移0.1mol电子,理论上生成20.7g Pb二、双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5.0分,共20分)11.(多选)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述电池分别属于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B.干电池在长时间使用后,石墨电极变细C.铅蓄电池工作过程中,每通过2 mol电子,负极质量减轻207 g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12.某充电电池的原理如图所示,溶液中c(H+)=2.0mol•L﹣1,阴离子为SO42﹣,a、b均为惰性电极,充电时右槽溶液颜色由绿色变为紫色.下列对此电池叙述正确的是()A.放电过程中,左槽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蓝色B.充电过程中,a极的反应式为:VO2++2H++e﹣=VO2++H2OC.充电时,b极接直流电源正极,a极接直流电源负极D.放电时,当转移1.0 mol电子时共有2.0 mol H+从右槽迁移进左槽13.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 2A(l)+B(l)=2C(l)△H12A(g)+B(g)=2C(l)△H2,则△H1>△H2B. 31g红磷变成31g白磷要吸收能量,说明红磷比白磷更稳定C.测定HCl和NaOH的中和热时,每次实验均应测量三个温度,即盐酸的起始温度、NaOH的起始温度和反应结束后稳定的温度D.在101kPa时,已知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g)△H=﹣571.6kJ/mol14.镍氢电池(NiMH)目前已经成为混合动力汽车的一种主要电池类型.NiMH中的M表示储氢金属或合金.该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总反应方程式是:Ni(OH)2+M=NiOOH+MH.已知:6NiOOH+NH3+H2O+OH﹣=6Ni(OH)2+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iMH 电池放电过程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iOOH+H2O+e﹣=Ni(OH)2+OH﹣B.充电过程中OH﹣离子从阳极向阴极迁移C.充电过程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H2O+M+e﹣=MH+OH﹣,H2O中的H被M还原D.放电是OH﹣离子从正极向负极迁移分卷II三、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15.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化学.①钢铁是常见的金属材料之一,但钢铁的腐蚀也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铁在潮湿的空气中锈蚀主要属于腐蚀.请你说出防止金属腐蚀的任一种具体方法.②除金属材料外,人类还研发了许多材料,如: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它们属于材料.16.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l。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练习卷(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探究酸性KMnO4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关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实验编号温度/℃催化剂用量/g酸性KMnO4溶液H2C2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平均时间/min 体积/mL浓度/mol·L-1体积/mL浓度/mol·L-11250.540.180.212.7 2800.540.180.2a 3250.540.0180.2 6.7 425040.0180.2b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KMnO4表示溶液褪色时间段反应速率,v(实验3)≈1.5×10-3 mol·L-1·min-1B.a<12.7,b>6.7C.用H2C2O4表示该反应速率,v(实验1)大于v(实验3)D.通常升高温度、增大反应物浓度、使用催化剂均会加快反应速率2.将过量的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同时向a中加少量CuSO4溶液,图中产生H2的体积V(L)与时间t(min)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A.B.C.D.3.在一定温度下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应:A(s)+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各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④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②③⑤B.①②③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4.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钠与水反应B.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混合反应C.硫磺在氧气里燃烧D.镁溶于盐酸5.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推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Cu质量减少B.Zn用作负极C.电子由Cu并经导线流向Zn D.该装置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6.H2S燃料电池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该电池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极a是正极B.O2-由电极a移向电极bC.电极 a 的反应式为:2H2S+2O2--4e-=S2+2H2OD.当通入11.2 L O2,转移电子数2N A7.富硼渣中含有镁硼酸盐(2MgO·B2O3)、镁硅酸盐(2MgO·SiO2)及少量Al2O3、FeO等杂质。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含答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含答案)】《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一、单选题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气)+3B(气)2C(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C的生成速率与B的生成速率相等B.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C.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D.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A,同时消耗3nmolB 2.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和高科技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标准状况下每消耗44.8L H2,理论上转移电子的电量为3.85×105C(一个电子电量1.6×10−19C) B.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 − 2e-= Zn2+ C.丙:MnO2在石墨电极上失电子生成MnO(OH) D.丁:铅蓄电池比能量高,成本低,且符合“绿色化学”思想3.对于反应2SO2 + O22SO3 ,如果2min内SO2的浓度由6mol/L下降为2 mol/L,则用O2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A.0.5mol/(L·min)B.2 mol/(L·min) C.1 mol/(L·min) D.3 mol/(L·min) 4.下列各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A.B.C.D.5.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时,下列能延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总量的是A.加入少量溶液B.加入少量溶液C.加入少量固体D.改用的浓硫酸6.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2molO2和2molSO2混合气体发生如下反应:2SO2(g)+ O2(g)2SO3(g),半分钟后,体系中O2的物质的量变为1.4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为A.v(O2) = 0.002mol/(L•s) B.v(SO2) =0.002mol/(L•s) C.v(O2) = 0.02 mol/(L•s) D.v(SO3) = 0.04mol/(L•s) 7.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源,如图所示的氢氧燃料电池以石墨为电极,两极分别通入氢气和氧气,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电池反应中每转移2mol电子,正极消耗O2的体积为11.2L B.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碱性减弱D.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8.将两种气体单质A2、B2(浓度均为1 mol·L-1)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C,平衡时测得各物质的浓度:c(A2)=0.86 mol·L-1,c(B2)=0.58 mol·L-1,c(C)=0.28 mol·L-1,则C的分子式为() A.AB2 B.A2B3 C.A2B D.AB3 9.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负极上的反应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突破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2019浙江台州中学高三统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储热材料芒硝可用于光—化学能的转换B.发达国家采用的现代化垃圾焚烧处理法不能有效利用生活垃圾中的生物质能C.利用微生物在光合作用下分解水,是制取氢气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D.太阳能、可燃冰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很少污染,且可以再生,是最有希望的未来新能源2.(2019河北衡水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三期中)下列关于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Zn(s)+CuSO4(aq)ZnSO4(aq)+Cu(s)ΔH=-216 kJ·mol-1,E反应物<E生成物B.CaCO3(s)CaO(s)+CO2(g)ΔH=+178.2 kJ·mol-1,E反应物<E生成物C.HCl(g)H2(g)+Cl2(s)ΔH=+92.3 kJ·mol-1,1 mol HCl在密闭容器中分解后放出92.3 kJ的能量D.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后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ΔH=-38.6 kJ·mol-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热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B.由C(s,石墨)C(s,金刚石)ΔH=+1.9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S(s)+O2(g)SO2(g)ΔH1,S(g)+O2(g)SO2(g)ΔH2,则ΔH1>ΔH2D.已知H+(aq)+OH-(aq)H2O(l)ΔH=-57.3 kJ·mol-1,则0.5 mol H2SO4与0.5 mol Ba(OH)2反应一定放出57.3 kJ热量4.(2019甘肃静宁一中高三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1 kPa时,2H2(g)+O2(g)2H2O(l)ΔH=-572 kJ·mol-1,则H2的燃烧热ΔH=-572 kJ·mol-1D.500 ℃、30 MPa时,发生反应N2(g)+3H2(g)2NH3(g)ΔH=-38.6 kJ·mol-1。
在此条件下将1.5 mol H2和过量N2充分反应,放出热量19.3 kJC.若将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D.已知:2C(s)+2O2(g)2CO2(g)ΔH1,2C(s)+O2(g)2CO(g)ΔH2,则ΔH1<ΔH25.(2019北京师大附中高三期中)中国化学家研究的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碳纳米点(CQDs)/氮化碳(C3N4)纳米复合物]可以利用太阳光实现高效分解水,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催化反应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B.阶段Ⅰ中,H2O2是氧化产物C.每生成1 mol O2,阶段Ⅱ中转移2 mol电子D.反应的两个阶段均为吸热过程6.(2019山东山师大附中高三模拟)25 ℃、101 kPa时,有以下能量转化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转化Ⅱ的热化学方程式2CO(g)+O2(g)2CO2(g)ΔH=-282.9 kJ·mol-1B.相同条件下,1 mol C(g)和0.5 mol O2(g)总能量高于1 mol CO(g)的能量C.由C→CO的热化学方程式2C(s)+O2(g)2CO(g)ΔH=-221.2 kJ·mol-1D.CO2(g)分解为C(s)和O2(g)是吸热反应7.已知:①2H2(g)+O2(g)2H2O(g)ΔH=-483.6 kJ·mol-1②H2(g)+S(g)H2S(g)ΔH=-20.1 kJ·mo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反应②中改用固态硫,则1 mol S(s)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0.1 kJB.从焓变数值可知,单质硫与氧气相比,更容易与氢气化合C.由反应①②知,水的热稳定性小于硫化氢D.氢气的燃烧热ΔH=-241.8 kJ·mol-18.某温度时,ⅥA族元素单质与H2反应生成气态H2X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O2(g)+H2(g)H2O(g)ΔH=-242 kJ·mol-1S(g)+H2(g)H2S(g)ΔH=-20 kJ·mol-1Se(g)+H2(g)H2Se(g)ΔH=+81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稳定性:H2O<H2S<H2SeB.降温有利于Se与H2反应生成H2SeC.O2(g)+2H2S(g)2H2O(g)+2S(g)ΔH=-444 kJ·mol-1D.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ⅥA族元素单质与H2的化合反应越容易发生9.(2019浙江温州高三9月选考适应性测试)已知断裂1 mol H2(g)中的H—H键需要吸收436 kJ能量,断裂1 mol I2(g)中的I—I键需要吸收151 kJ能量,生成1 mol HI(g)中的H—I键能放出299 kJ能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H2(g)和1 mol I2(g)的总能量为587 kJB.H2(g)+I2(s)2HI(g)ΔH=-11 kJ·mol-1C.HI(g)H2(g)+I2(g)ΔH=+5.5 kJ·mol-1D.I2(g)比H2分子稳定10.(2019河南中原名校高三联考)已知:①1 mol晶体硅中含有2 mol Si—Si键。
②Si(s)+O2(g)SiO2(s)ΔH,其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③化学键Si—O O O Si—Si断开1mol共价键所需能量/kJ46050017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硅光伏发电将化学能转化为了电能B.二氧化硅稳定性小于硅的稳定性C.ΔH=-988 kJ·mol-1D.ΔH=(a-c) kJ·mol-1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40分)11.(2019河北唐县第一中学高三期中)(10分)(1)真空碳热还原—氧化法可实现由铝矿制备金属铝,其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Al2O3(s)+AlCl3(g)+3C(s)3AlCl(g)+3CO(g)ΔH=a kJ·mol-13AlCl(g)2Al(l)+AlCl3(g)ΔH=b kJ·mol-1反应Al2O3(s)+3C(s)2Al(l)+3CO(g)的ΔH=kJ·mol-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2)已知2SO2(g)+O2(g)2SO3(g)ΔH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 mol SO2(g)氧化为1 mol SO3放出99 kJ的热量,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图中A表示;②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填“有”或“无”)影响;③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填“升高”或“降低”)。
12.(2019江西师大附中高三期末)(15分)氨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在压强为30 MPa时,不同温度时合成氨平衡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如下:温度/℃200300400500600氨含量/%89.971.047.026.413.8请回答:(1)根据图中所示,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将1 mol N2(g)和3 mol H2(g)通入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92.2 kJ(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若加入催化剂,ΔH(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已知破坏1 mol N≡N键、1 mol H—H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946 kJ、436 kJ,则破坏1 mol N—H 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kJ。
(4)N2H4可视为NH3分子中的一个H被—NH2取代的产物。
发射卫星用N2H4(g)为燃料,以NO2为氧化剂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g)。
已知:N2(g)+2O2(g)2NO2(g) ΔH1=+67.7 kJ·mol-1N2H4(g)+O2(g)N2(g)+2H2O(g) ΔH2=-534 kJ·mol-1。
则1 mol N2H4与NO2完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3.(15分)(1)(2019安徽合肥高三质量检测)低碳经济成为人们一种新的生活理念,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利用是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请你结合下列有关图示和所学知识回答:用CO2催化加氢可以制取乙烯:CO2(g)+3H2(g)C2H4(g)+2H2O(g)。
若该反应体系的能量随反应过程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ΔH=(用含a、b的式子表示)。
又知:相关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实验测得上述反应的ΔH=-152 kJ·mol-1,则表中的x=。
化学键C O H—H C C C—H H—O803436x414464(2)键能是将1 mol理想气体分子AB拆开为中性气态原子A和B所需的能量。
已知下列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化学键N≡N O O N—N N—H O—H946497193391463写出1 mol气态肼(H2N—NH2)燃烧生成氮气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3)(2019重庆南开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是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
①科学家提出由CO2制取C的太阳能工艺如图所示。
若“重整系统”发生的反应中=6,则Fe x O y的化学式为。
“热分解系统”中每分解1 mol Fe x O y,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②工业上用CO2和H2反应合成二甲醚。
已知:CO2(g)+3H2(g)CH3OH(g)+H2O(g)ΔH1=-53.7 kJ·mol-1,CH3OCH3(g)+H2O(g)2CH3OH(g)ΔH2=+23.4 kJ·mol-1,则2CO2(g)+6H2(g)CH3OCH3(g)+3H2O(g)ΔH3=kJ·mol-1。
参考答案专题突破练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B解析储热材料芒硝受热熔化后可储热,结晶后可放热,故可用于热能—化学能的转换,故A错误;当前较为有效地利用生物质能的方式是制取沼气和酒精,垃圾焚烧处理法不能有效利用生活垃圾中的生物质能,故B正确;利用微生物在阳光作用下分解水是制取氢气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而不是利用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不会产生氢气,故C错误;可燃冰资源不可再生,故D错误。
2.B解析当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则反应是吸热反应,但该反应ΔH<0,选项A 错误;当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则反应是吸热反应,该反应ΔH>0,选项B正确;根据热化学方程式HCl(g)H 2(g)+Cl2(s)ΔH=+92.3 kJ·mol-1可知HCl分解是吸热反应,选项C错误;反应N 2(g)+3H2(g)2NH3(g)是可逆反应,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小于1.0 mol,放热19.3 kJ,则热化学方程式应为N 2(g)+3H2(g)2NH3(g)ΔH<-38.6 kJ·mol-1,选项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