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2. 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表现形式。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征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 能量变化的表现形式:热能、光能、电能等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通过实验和现象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3. 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烧糖、烧炭等,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 讲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征: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解释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3. 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类型和原因。

4. 总结能量变化的表现形式:热能、光能、电能等。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答相关的练习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化学反应概念和特征的理解。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其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例如燃烧反应、还原反应等。

2. 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原理,如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电能等。

3. 介绍新能源开发中的化学反应,如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

七、教学难点1.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2. 不同类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特点。

3. 能量变化在实际应用中的计算和方法。

八、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化学实验器材和药品,如烧杯、试管、酒精灯等。

2. 收集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实例,制作多媒体课件。

3. 准备练习题和实验报告模板。

九、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化学教案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化学教案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表现形式。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点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 热量与能量的关系4. 能量转化的表现形式5. 实验操作和观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表现形式。

2. 教学难点:能量转化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化学反应的概念、特点和能量变化。

2. 实验法:观察和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能量转化的表现形式。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的概念。

2. 讲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点:阐述化学反应的定义、特点及类型。

3. 讲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介绍热量、能量的概念,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原因。

4.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燃烧、中和等反应。

5. 分析能量转化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能量转化的规律。

6.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如燃料燃烧、太阳能电池等。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10.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内容:学生对化学反应概念、能量变化及其表现形式的理解和掌握。

2. 评估方法:课堂问答、实验报告、作业完成情况。

3. 评估标准:能准确描述化学反应的特点,理解能量变化的原因,能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能力目标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

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

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以探究学习为主。

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

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

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

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观点的建立。

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2. 掌握实验中判断化学反应是否伴随着能量变化的方法;3. 理解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基本原理。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2. 实验中判断化学反应是否伴随着能量变化的方法;3. 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基本原理。

三、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2. 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基本原理。

四、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基本原理。

五、教学方法1. 讲解法;2. 展示法;3. 实验法;4. 讨论法。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实验,引出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2. 理论讲解(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在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形成或断裂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因此化学反应与能量密切相关。

反应时释放出的能量称为放热反应,吸收的能量称为吸热反应。

(2)实验中判断化学反应是否伴随着能量变化的方法:通过实验中观察反应前后的物质温度、颜色等状态变化的方法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伴随着能量变化。

(3)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基本原理:热力学基本原理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其中,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能量守恒,即能量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热力学第二定律则说明了热量无法从低温物体自发地流向高温物体。

3.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来判断一些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4. 总结讨论通过实验的观察和讨论,总结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和热力学基本原理。

七、教学建议1. 师生可以一起参与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兴趣;2. 在讲解时尽量使用图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

八、教学评估通过实验操作的结果和讨论的质量来评估学生的理解情况。

九、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及试剂;2. 讲义及课件;3. 图书资料。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2.理解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3.掌握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计算方法。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能量变化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准备:实验器材:量筒、烧杯、热电池、温度计等。

实验试剂:稀硫酸、氢氧化钠、腐殖酸溶液等。

教具:投影仪、电子白板、实验视频等。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问题(5分钟)1.利用投影仪展示一张热力学循环图,并问学生根据图上的箭头,能否判断该循环图是表示吸热过程还是放热过程。

Step 2 讲解概念(10分钟)1.讲解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包括吸热和放热现象,可以利用实验视频展示。

解释吸热和放热的概念及原因。

2.讲解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与热力学循环图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反应路径、系统状态变化等概念。

Step 3 实验演示(20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利用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备盐,并记录溶液的温度变化。

2.观察和记录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规律。

3.讲解反应物溶液温度的上升是反应吸热的体现,盐溶液温度的下降是反应放热的体现。

Step 4 计算实例(15分钟)1.以其中一化学反应为例,介绍如何计算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2.提供一些实例给学生进行计算,指导学生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Step 5 小结概括(5分钟)1.采用电子白板,总结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内容。

2.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3.布置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化工厂、火力发电厂等,参观现实中的能量变化过程,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和分析。

2.带领学生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设计一个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施并报告。

五、课后习题:1.燃烧反应放出290 kJ的能量,如果有1 mol反应物,求该反应的摩尔焓变。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理解反应热、焓变的概念,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意义。

(3)能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热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类比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反应热、焓变的概念。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

2、教学难点(1)焓变的理解。

(2)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能量转化现象,如燃烧、电池放电等,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①介绍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表现形式,如热能、光能、电能等。

②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如镁条燃烧、氢气燃烧等,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2)反应热与焓变①讲解反应热的定义,即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②引入焓变的概念,解释焓变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用符号ΔH表示。

③分析焓变的正负与反应吸放热的关系,ΔH 为正时,反应吸热;ΔH 为负时,反应放热。

(3)热化学方程式①讲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即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②强调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点,如注明物质的状态、焓变的数值和单位等。

③举例说明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如表示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3、实验探究进行铝与盐酸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测量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从而感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如何通过实验测定反应热?(2)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如何利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5、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反应热、焓变和热化学方程式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2.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吸收和释放过程。

3.能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微观解释。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如反应物、物、化学方程式等。

(2)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探究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1)分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事例,如燃烧、生锈等。

(3)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化学反应的实例,如燃烧、电池放电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理解能量守恒定律(1)讲解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举例说明:教师通过实例,如火箭发射、水力发电等,让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讲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2)演示实验: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让学生观察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微观解释。

(2)拓展延伸:教师提出一些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环保、能源等,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作业设计1.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分析其中的能量变化。

2.请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微观过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认识到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2. 掌握热量、能量、热值等基本概念,能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热量的测量,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2. 热量、能量、热值的概念及应用3. 能量守恒定律的解释与应用4. 实验:测定反应热5. 能量变化的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热量、能量、热值的概念及应用,能量守恒定律的解释与应用。

2. 教学难点: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2.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量筒、温度计、热量计等。

2. 教学课件: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

3. 案例资料:有关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实例。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2. 讲解热量、能量、热值等基本概念,解释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3. 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解释与应用,让学生理解能量在化学反应中的转化。

4. 进行实验:测定反应热,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5. 分析实验数据,巩固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6.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掌握热量、能量、热值等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言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

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

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1、为什么可燃物有氧气参与,还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2、催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 反应热,焓变二学习过程1: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思考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当能量变化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有没有关系呢有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

能量的多少则以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为基础。

那么化学反应中能量到底怎样变化2:反应热,焓变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用学过的知识回答)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的过程。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

反应热焓变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符号:ΔH ,单位:kJ/mol 或 kJ•mol-1∆H为“-”为放热反应∆H为“+”为吸热反应思考: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是降低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是站在谁的角度体系还是环境放热反应ΔH为“—”或ΔH〈 0 吸热反应ΔH为“+”或ΔH 〉0∆H=E(生成物的总能量)- E(反应物的总能量)∆H=E(反应物的键能)- E(生成物的键能)3:练习1)1molC与1molH2O(g)反应失成lmol CO(g)和1mol H2(g),需要吸收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kJ/mol。

2)拆开 lmol H—H键、lmol N-H键、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1mol 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1mol H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3、H2 + F2 = 2HF H2 + Cl2 = 2HCl 预测当生成2 mol HF和2 mol HCl时,哪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多若干化学键的键能( kJ/mol,25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易发生C、反应是放热的还是吸热的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2、反应C(石墨) → C(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由此可知•A、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B、金刚石和石墨可以相互转化•C、金刚石比石墨稳定•D、金刚石和石墨不能相互转化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二学习过程1.复习回忆1)、催化剂为什么能够加快反应速度2)、什么是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4)、你了解“即热饭盒吗知道是什么原理吗5)、什么是反应热(焓变)2.引入阅读课本:例1与例2与化学方程式相比,热化学方程式有哪些不同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哪几点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热化学方程式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为什么)而常温、常压可以不注明,即不注明则是常温、常压。

(2)标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为什么要标出)(3)写出了反应热,还注明了“+”,“-”(4)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注意点:反应物和生成物前的系数它代表了什么在方程式中∆H它表示了什么意义∆H的值与什么有关系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表示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

∆H(KJ/mol)它表示每摩尔反应所放出的热量,∆H的值与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有关,即对于相同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不同。

例题1、当1mol气态H2与1mol气态Cl2反应生成2mol气态HCl,放出的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1molN2(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NO (g),需吸收68kJ的热量;2)2molCu(s)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uO(s),放出314kJ热量;3) 1g 硫粉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热量,写出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4)4g CO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放出 9. 6kJ热量,写出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5)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g) + O2 (g) = 2H2O (l); H= – 572 kJ /molCH4(g) +2O2 (g) = CO2(g)+2H2O (l);r H= – 890 kJ/mol由1mol 氢气和2mol甲烷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多少。

6、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g) + O2 (g) = 2H2O (l); ∆H= – 572 kJ/molC3H8(g) +5O2(g)= 3CO2 (g) +4H2O (l);∆H = – 2220 kJ/mol5mol 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为(A) 1:3 (B) 3:1 (C) 1:4 (D) 1:17、已知(1)H2( g )+1/2O2( g ) = H2O ( g ) ΔH1 = a kJ/mol(2)2H2( g )+O2( g ) =2H2O ( g ) ΔH2 = b kJ/mol(3) H2( g )+1/2O2( g ) = H2O ( l ) ΔH3 = c kJ/mol(4) 2H2( g )+O2( g ) =2H2O ( l ) ΔH4 = d kJ/mol则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A C 。

A、a<c<0B、b>d>0C、2a=b< 0D、2c=d>08.若2.6 g 乙炔(C2H2,气态)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g)时放热130 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2H2(g)+5/2O2(g)=2CO2(g)+H2O(l)ΔH=-1300 kJ/mol 2C2H2(g)+5O2(g)==4CO2(g)+2H2O(l) ΔH=-2600 kJ/mol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三课时)一学习目标:燃烧热,中和热,能源二学习过程1、燃烧热什么是燃烧热是不是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叫燃烧热呢1)定义:在25℃,101 kPa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燃烧热通常可由实验测得。

2)在理解物质燃烧热的定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 25℃ ,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⑤在未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外界压强一般指25℃ ,101 kPa.所谓完全燃烧也是完全氧化,它是指物质中的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稳定物。

如: C→CO2(g)、H → H2O(l)、S → SO2(g)[练习1]分析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哪个是表示固态碳和气态氢气燃烧时的燃烧热的为什么(s)+O2(g)===CO(g);ΔH= kJ/mol(s)+O2(g)===CO2(g);ΔH=- kJ/mol(g)+O2(g)===2H2O(l);ΔH=- kJ/mol(g)+1/2O2(g)===H2O(g);ΔH=- kJ/mol你能根据题中信息写出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吗由于计算燃烧热时,可燃物质是以1 mol 作为标准来计算的,所以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系数常出现分数。

2、燃烧热的计算及应用[例题]1.在101 kPa时,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 kJ的热量,CH4的燃烧热为多少1000 L CH4(标准状况)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CH4的燃烧热为 kJ/mol,1000 L CH4(标准状况)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为×104 kJ2.葡萄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

葡萄糖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s)+6O2(g)===6CO2(g)+6H2O(l)ΔH=-2 800 kJ/mol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与它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