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触探试验word版本

合集下载

岩土测试技术第3章-动力触探试验

岩土测试技术第3章-动力触探试验

02 动力触探试验的基本原理
动力触探试验的原理
动力触探试验是一种通过锤击或落锤的方式,使一定形状和质量的探头贯入土层 ,根据贯入过程中所受阻力和探头贯入土层的深度来推求土层工程性质的原位测 试方法。
动力触探试验的原理基于能量守恒和动量定理,通过测量锤击能量、贯入时间和 单位时间内贯入的深度,可以推导出土层的力学性质指标。
锤击装置包括锤头、锤杆和支架,用于产生锤击力。
触探杆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用于传递锤击能量和支撑 探头。
深度测量装置用于精确测量探头贯入土层的深度。
03 动力触探试验的操作流程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确定试验目的
明确试验的目标,是为了评估土体的力学性 质、确定地基承载力还是其他目的。
准备试验场地
清理试验场地,确保没有杂物和障碍物,并 按照要求整平场地。
提出结论和建议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结 论和建议,为工程设计和施工
提供依据。
04 动力触探试验的结果解读
动力触探试验结果的解读方法
原始数据转换
01
将采集的原始动力触探数据转换为击数和能量等参数,以便进
行后续分析。
对比分析
02
将试验结果与标准值或已知数据进行对比,判断岩土的力学性
质和承载能力。
曲线拟合
选择合适的探头和钻杆
根据试验要求选择适合的探头和钻杆,确保 能够达到所需的探测深度和精度。
安装探头和钻杆
将探头和钻杆安装到测试仪器上,并确保连 接牢固。
试验操作步骤
调整测试仪器
根据试验要求调整测试仪 器的各项参数,如落锤重 量、落高、贯入速率等。
进行触探
操作测试仪器,使探头 贯入土体,记录贯入深
度和相应的锤击数。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目录(Ⅰ)文字部分一、工程概况二、检测试验方法、标准及依据1 检测试验方法2 检测试验主要技术标准及依据三、重型(Ⅱ)动力触探试验概况1 试验工作量布置2 试验概况四、检测试验结果1 检测试验分析判断2 检测试验结果五、结论与建议(Ⅱ)图表部分云南大理至丽江江高速公路(K80+811~K80+813)碎石桩重型(Ⅱ)动力触探试验报告一、工程概况大理至丽江高速公路土建合同段K80+811~K80+813共打了9根碎石桩作试桩,选取3根作重型(Ⅱ)动力触探试验。

二、检测试验方法、标准及依据1. 检测试验方法沉管碎石桩复合地基质量检验目前尚无法定规程,沉管碎石桩复合地基质量检验包括碎石桩施工质量检验和加固效果检验两个方面。

沉管碎石施工质量检验(即成型质量检验)采用方法为动力触探(N63.5)和单桩载荷试验,目的为检验碎石桩成型质量,检测评定的项目应包括碎石桩密实度、桩长及单桩承载力。

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效果检验采用方法为单桩复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

根据上述试验对碎石桩复合地基工程质量进行总体评估。

重型(Ⅱ)动力触探试验是检验碎石施工质量(即成型质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主要是采用一定的锤击能量(锤重63.5kg,自由落距76cm),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探头锥角60°,锥底面积43cm2)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难易程度(本次试验采用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来判断碎石桩的成型质量。

(1) 触探试验满足下列要求:1)采用固定落距的自由落锤方式,保证穿心锤自由下落;2)保持探头与触探杆有很好的垂直导向,最大偏斜度不超过2%;锤击速率保持在15~30击/分钟;3)触探一般应连续进行,锤击数大于50时方可停止,在排除异常因素之后应继续进行。

4)现场记录采用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为一阵击的实测锤击数N63.5记录一次。

(2)影响因素校正1)触探杆长校正:当触探杆长度小于2米时,锤击数不作校正当触探杆长度大于2米时,按下式校正N63.5=αNN63.5—经杆长校正后的试验锤击数N—贯入10cm的实测锤击数α—触探杆长校正系数,按表1选定或进行内插。

动力触探试验方案

动力触探试验方案

动力触探试验方案目录1.检测内容2.检测方案3.检测结果4.结论1.检测内容本次检测的内容为软基处理段的地基均匀性、密实性及其承载力。

通过动力触探试验,对地基的质量进行评估,为后续的土建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2.检测方案本次检测采用动力触探试验,通过对地基进行垂直冲击,测量反弹能量和击穿深度,评估地基的均匀性、密实性和承载力。

试验方案经过编制、审核和审批,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检测结果经过试验,软基处理段的地基均匀性良好,密实性较高,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对于存在的局部松软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

4.结论本次检测结果表明,软基处理段的地基质量良好,符合设计要求。

我们将继续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施工质量。

一、动力触探试验范围动力触探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勘察方法,适用于测定土层的物理性质、土层的压缩性和承载力等参数。

试验范围主要包括土壤、砂土、粉土、黏土等不同类型的土层。

二、编制依据本文编制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结合实际工程情况,采用动力触探试验的常规方法和流程。

三、检测人员、仪器设备动力触探试验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合适的仪器设备。

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

仪器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检测环境动力触探试验需要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检测现场应平整、干燥、无杂物,以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五、地基承载力要求地基承载力是动力触探试验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进行试验前,需要明确工程的地基承载力要求,以便于根据试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

六、检测工作流程动力触探试验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准备工作、试验操作、数据记录和处理等环节。

检测人员应按照规范要求,严格执行每个环节的操作流程,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检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动力触探试验需要在现场进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动力触探试验方案

动力触探试验方案

梧州环城公路土建3-2工区动力触探试验方案编制:审核:审批:检测内容:软基处理段的地基均匀性、密实性及其承载力检测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2015年10月15日目录一、动力触探试验范围 (2)二、编制依据 (2)三、检测人员、仪器设备 (2)四、检测环境 (3)五、地基承载力要求 (3)六、检测工作流程 (3)七、检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4)八、在检测过程中发生异常现象及意外情况时的处理 (5)九、检验后的检查 (5)十、原始记录 (5)十一、数据的分析处理 (6)十二、检测报告 (6)十三、附表 (6)一、试验范围本标段软基大部分为水田路段,由于长期受到水的浸泡,冲击层粘土呈现软塑饱与状态,形成软土地基,路基填筑后极易形成沉降或不均匀沉降过大,导致路基剪切、滑动破坏等现象,必须对其进行处理后方能填筑路基。

本标段软基处理办法有:换填法、水泥搅拌桩法等二种处理手段。

根据设计要求,软基处理正式施工前必须进行现场动力触探试验,以确定水泥搅拌桩桩距与软基换填深度,指导现场施工。

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进行力学分层,评定土的均匀性与物理性质(状态、密实度)、土的强度、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软硬土层界面、检测地基处理效果。

本工程动力触探试验范围见附表。

二、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YS 5219-2000三、检测人员、仪器设备3、1、检测人员:总包试验人员、监理试验人员,我工区试验人员。

3、2、仪器设备:轻便圆锥动力触探仪(探头、触探杆、穿心锤)。

3、2.1仪器设备符合有关标准、规范、与规程要求。

3、2.2仪器有效性:仪器设备每年进行一次自检,其技术指标符合仪器质量标准的要求。

3、2.3仪器保护措施:运输过程中应将圆锥头拆卸并包装妥当,避免锥头受撞变形。

四、检测环境检测场地表面局部平整,无积水。

五、地基承载力要求根据设计要求,软基换填与水泥搅拌桩路段地基承载力要求不小于150Kpa。

(完整word版)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操作规程及试验要点

(完整word版)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操作规程及试验要点

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现场操作规程一、标准贯入试验1. 先用钻具钻至试验土层标高以上0.15m处,清除残土。

清孔时应避免试验土层受到扰动。

当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进行试验时,应使孔内水位高于地下水位,以免出现涌砂和坍孔。

必要时应下套管或用泥浆护臂.2. 贯入应拧紧钻杆接头,将贯入器放入孔内,避免冲击孔底,注意保持贯入器、钻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

孔口宜加导向器,以保证穿心锤中心施力。

注:贯入器放入孔内,测定其深度,要求残土厚度不大于0.1m。

3.采用自动落锤法,将贯入器以每分钟15~30击打入土中0.15m后,开始记录每打入0。

10m 的锤击数,累计0.30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击数N,并记录贯入深度与试验情况。

若遇密实土层,贯入0.3吗锤击数超过50击时,不应强行打入,记录50击的贯入深度。

4.旋转钻杆,然后提出贯入器,取贯入器中的土样进行鉴别、描述、记录,并量测其长度.将需要保存的土样仔细包装、编号,以备试验之用.5.重复以上步骤,进行下一深度的贯入试验,直到所需深度。

二、静力触探试验1.平整实验场地,设置反力装置。

将触探主机对准孔位,调平机座(用分度值为1mm的水准尺校准),并紧固在反力装置上.2.将已穿入探杆内的传感器引线按要求接到量测仪器上,打开电源开关,预热并调试到正常工作状态。

3.贯入前应试压探头,检查顶柱、锥头、摩擦筒等部件工作是否正常。

当测孔隙压力时,应使孔压传感器透水面饱和。

正常后将连接探头的探杆插入导向器内,调整垂直并紧固导向装置,必须保证探头垂直贯入土中。

启动动力设备并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4.采用自动记录仪时,应安装深度转换装置,并检查卷纸机构运转是否正常;采用电阻应变仪或数字测力仪时,应设置深度标尺。

5.将探头按1.2±0。

3m/min匀速贯入土中0。

5~1.0m左右(冬季应超过冻结线),然后稍许提升,使探头传感器处于不受力状态,待探头温度与低温平衡后(仪器零位基本稳定),将仪器调零或记录初始读数,即可进行正常贯入。

动力触探试验

动力触探试验

动力触探试验12.1 适用范围12.1.1本方法适用于检测地基土或加固土增强体的均匀性,判定地基处理效果。

12.1.1[条文说明]动力触探试验还可查明土洞、滑动面、软硬土层界面等;另外,当具备本地区可靠对比验证经验资料时,根据动力触探试验指标,还可推断地基土或加固土增强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状态、密实度、土的强度、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等)。

12.1.2本方法根据锤击能量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

轻型动力触探适用于浅部的填土、砂土、粉土、黏性土等原状岩土以及采用粉质粘土、灰土、粉煤灰、砂土的垫层和水泥土搅拌桩、单液硅化法加固地基;重型动力触探适用于砂土、中密以下的碎石土、极软岩等原状岩土以及采用矿渣、砂石的垫层和强夯处理地基、不加填料振冲处理砂土地基、碎石桩振冲法、砂石桩、石灰桩、冲扩桩、单液硅化法加固地基;超重型动力触探适用于密实和很密的碎石土、软岩、极软岩等原状岩土以及强夯处理地基、不加填料振冲处理砂土地基、砂石桩、石灰桩。

12.1.2[条文说明]轻型动力触探的优点在于轻便,在判断水泥土搅拌桩的搅拌均匀性等方面有实用价值。

重型动力触探是应用最广泛的动力触探试验,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经验,而且它的落锤能量与标准贯人试验及国际上通用的动力触探试验相一致。

12.2 仪器设备12.2.1动力触探仪由穿心锤、圆锥触探头和触探杆(包括锤座和导向杆)组成。

其规格如表12.2.1所列。

表12.2.1 动力触探设备类型和规格设备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落锤质量(kg) 10±0.2 63.5±0.5 130±1.0落距(cm) 50±2 76±2 100±2探头直径(mm)40 74 74 截面积(cm2)12.6 43 43 圆锥角(°)60 60 60触探杆直径(mm)25 42 50~60 每米质量(kg)<8 <13锤座质量(kg)10~15注: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探头直径的最大允许磨损尺寸为2mm;探头尖端的最大允许磨损尺寸为5mm。

地基基础动力触探试验报告

地基基础动力触探试验报告
河南周口市沈丘县钢铁产业园区内
检测类别
委托检测
委托范围
炼钢主控楼1#塔吊基础
设计承载
力(kpa)
>145
检测点数
16
检测方法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
检测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 准》GB50202-2018
检测内容
地基承载力

验 结 论
1、地基以下0-30cm承载力为180kpas 30-60cm承载力为220kpa、60・90cm承 载力为200kpa、90-120cm承载力为265kpa、120-150cm承载力为210kpao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报告
委托单位
河南安钢周口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报告编巧
DZQT20082501
工程名称
河南安钢周口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炼钢 连铸项目C标段
委托Fl期
2020年8月23日
施工单位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检测R期
2020年8月23日
监理单位
上海宝钢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FI期
2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年8月25日
工程地点
2、地基以下0-150cm范围内平均承载力为195kpao
3、经试验分析此基础范围内地质均匀,无软弱下卧层或浅埋突出硬层。
备注
/
注:无签字盖萃无效.未经木爪位允许复制无效。
试验:审核:批准:
试验单位:核工业江西工程勘察研究总院

动力触探试验方案

动力触探试验方案

梧州环城公路土建32工区之马矢奏春创作动力触探试验方案编制:审核:审批:检测内容:软基处置段的地基均匀性、密实性及其承载力检测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10月15日目录一、动力触探试验范围2二、编制依据3三、检测人员、仪器设备3四、检测环境4五、地基承载力要求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检测工作流程3七、检测中应注意的平安事项5八、在检测过程中发生异常现象及意外情况时的处置5九、检验后的检查6十、原始记录6十一、数据的分析处置7十二、检测陈说7十三、附表7一、试验范围本标段软基年夜部份为水田路段,由于长期受到水的浸泡,冲击层粘土呈现软塑饱和状态,形成软土地基,路基填筑后极易形成沉降或不均匀沉降过年夜,招致路基剪切、滑动破坏等现象,必需对其进行处置后方能填筑路基.本标段软基处置法子有:换填法、水泥搅拌桩法等二种处置手段.根据设计要求,软基处置正式施工前必需进行现场动力触探试验,以确定水泥搅拌桩桩距和软基换填深度,指导现场施工.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进行力学分层,评定土的均匀性和物理性质(状态、密实度)、土的强度、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软硬土层界面、检测地基处置效果.本工程动力触探试验范围见附表.二、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YS 52192000三、检测人员、仪器设备3.1、检测人员:总包试验人员、监理试验人员,我工区试验人员.3.2、仪器设备:轻便圆锥动力触探仪(探头、触探杆、穿心锤).3.2.1仪器设备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要求.3.2.2仪器有效性:仪器设备每年进行一次自检,其技术指标符合仪器质量标准的要求.3.2.3仪器呵护办法:运输过程中应将圆锥头装配并包装妥当,防止锥头受撞变形.四、检测环境检测场地概况局部平整,无积水.五、地基承载力要求根据设计要求,软基换填和水泥搅拌桩路段地基承载力要求不小于150Kpa.六、检测工作流程6.1、丈量放样试验前我工区丈量人员对路基放样,标前途基中桩、两侧边桩,作出明显标识表记标帜,确定软基处治范围.6.2、测点布设现场做触探试验每20米一个断面,每个断面至少做触探试验3个点,触探点离边桩至少3米位置,相邻2个的触探点不年夜于20米.断面检测换填深度年夜于设计深度0.5米时,则触探点应加密至56个点,最终确定换填的深度.6.3、触探试验3.1、采纳自由落锤方法;落距须严格控制在50cm±2cm;3.2、在原空中触探并计录每打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3.3、触探杆最年夜偏斜度不应超越2%,锤击贯入应连续进行;同时防止锤击偏心、探杆倾斜和侧向晃动,坚持探杆垂直度;锤击速率每分钟宜为15~30击;3.4、每贯入1m,宜将探杆转动一圈半.3.5、当贯入30cm超越100击或当贯入15cm锤击数超越50击时,可停止试验,并记录50击的实际贯入深度,按下式换算成相当于30cm的标准试验击数.N10=30×50/△S式中△S50击时的贯入度(cm)N10贯入30cm的锤击数3.6现场做动力触探试验严格依照小黑板写收工程名称、里程桩号、试验时间等信息,并拍摄很多于2张的照片.6.4、检测数据归档工区试验室人员和总包部工地试验室进行轻型触探试验检测承载力,总监办见证,对有问题的触探试验路段,由总包部上报总监办,总监办上报宏梧公司,四方收集资料在现场共同确认换填深度.七、检测中应注意的平安事项7.1、检测人员进入工程现场检测时必需佩带平安防护设施.如平安防帽等7.2、其它平安事项应严格按梧州外环高速公路32项目有关规定进行.八、在检测过程中发生异常现象及意外情况时的处置8.1、意外情况8.1.1触探试验过程中如发生非人为的自然事故而造成试验中断,应呵护样品原样,待恢复正常以后,如对检验工作质量无影响,则试验可继续进行,否则检验工作重新开始.8.1.2检验中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应中止试验,呵护样品原样,待排除故障,修复后方可继续试验,如继续试验影响检验质量及结果,试验工作必需重新开始.九、检验后的检查(1)对检测仪器设备的技术状态进行检查,并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2)对全部检验数据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十、原始记录10.1、现场检测数据应按规定格式填写在规定的原始记录表格中,并要实时完成.记录信息应完整、全面、清楚.原始数据和丈量结果应由本试验室人员和总包试验室人员、监理共同判断见证;在路途中注意保密要求.10.2、原始记录内容填写应完整,不得用铅笔和圆珠笔,统一使用蓝色或黑色钢笔、签字笔填写.10.3、原始记录如确需改,作废数据应划两条水平线,将正确数据填在右上方,并加盖更改人印章.10.4、原始记录内容应包括:试验位置、探杆长度、试验深度、锤击数、贯入度等.10.5、每个桩号所收集的数据必需只有一个唯一性标识,防止混淆.十一、数据的分析处置11.1、数据处置:数据收集完成后应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对锤击数进行修正.11.2、轻便触探试验记录,并应对试验过程呈现的异常现象作弥补说明;11.3、计算公式:承载力=N*820(N是锤击数)十二、检测陈说12.1、检测陈说的编制、审核、批准应严格依照监理12.2、检测陈说数据真实,绝不弄虚作假.十三、附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试验原理
一、公式推导 二、原理表述
第 一、公式推导
二 (1)动力触探试验的理想自由落锤能量计算
节 试
Em
1 2
Mv2
验 的
M——落锤的质量(kg);
基 v——锤自由下落碰撞探杆前的速度(m/s)。
本 原 理
(2)能量损失修正 实际的锤击能量与理想的落锤能量不同,受落锤方
式、导杆摩擦、锤击偏心、打头材质、形状、大小、杆
76
100
探杆直径(mm)
25
42
50~60
试验指标N 主要适用土类
贯入30cm击数 贯入10cm击数
贯入10cm击数
N10
N63.5
N120
浅部填土、砂土、 砂土、中密以下的碎 密 实 和 很 密 的 碎 石
粉土和粘性土 石土和极软岩
土、极软岩、软岩
五、动力触探试验的目的
1.试验成果 (1)进行地基土的力学分层; (2)定性评价地基土的均匀性和物理性质(状态、密实 度等); (3)查明土洞、滑动面、软硬土层界面的位置。 2.成果应用 (1)评定地基土的强度和变形参数; (2)评定天然地基的承载力; (3)估算单桩承载力。
三、技术要求
1.为确保恒定的锤击能量,应采用固定落距的自动落 锤装置。
2.锤击时应保持探杆的垂直,锤击过程应防止锤击偏 心、探杆歪斜和探杆侧向晃动。
因此,要求探杆连接后的最初5m最大偏斜度不应 超过1%,大于5m后的最大偏斜度不应超过2%。每贯 入1m,应将探杆转一圈半,使触探能保持垂直贯入, 并减少探杆的侧阻力。贯入深度超过10m后,每贯入 0.2m即旋转一次。
(3)70年代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在试验设备类型上趋 于统一和标准化,加快了发展进程。
(4)目前,已成为我国粗颗粒土的地基勘察测试的主 要手段。
四、动力触探试验的分类
1.国际分类 1974年和1982年在欧洲召开的二次国际触探学术会议,
对动力触探测试方法的统一起了推动作用。会议建议按使 用穿心锤的重量(或锤击能量)的不同,将动力触探分为: 轻型(≤10kg)、中型(10~40kg)、重型(40~60kg) 及超重型(>60kg)。 2.我国分类
hH
(3)探头贯入土中所作的功
W Rd Ah N
h——贯入度; N——贯入度为h的锤击数。(因此, h/N表示锤击一次的贯入度) Rd——探头单位面积的动贯入阻力 (J/cm2); A——探头的截面积(cm2)。
E p E m
W
图4-1 动力触探功能转换 原理示意图
(4)能量转换与守恒 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落锤的势能→锤击动能
缺点:试验误差较大,再现性较差。 适用土类:对难以取样的各种填土、砂土、粉土、碎石
土、砂砾土、卵石、砾石等含粗颗粒的土类。
三、动力触探技术的发展
1. 国际上 动力触探的发展历史较长。最先在欧洲各国得到
广泛应用,就是因为这些国家广泛分布着粗颗粒土层 及冰积层,取土样比较困难,适合采用动力触探方法。 2. 在国内 (1)50年代初由南京水利实验处引进推广。 (2)至50年代后期得到普及,很多单位做了很有价值的 试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使用经验。
第三节 仪器设备、试验方法 及技术要求
一、仪器设备 二、试验方法 三、技术要求
第 一、仪器设备 三 节 1.轻型动力触探
包括导向杆、穿心锤、锤垫、
试 验 技
探杆和圆锥探头五部分,见图4-2。 重锤的提升有人力和机械两种。



2.重型动力触探 重型、超重型设备与轻型设备相似,只是在尺寸和
重量上有差别。另外,重型动探试验一般都采用自动落 锤方式,在锤上增加了提引器。提引器可分为内挂式和 外挂式两种。
→探头做功,因此,能量平衡:(见图4-1)
Ep
W
Rd Ah N
Rd
Ep A
NEp h As
(h/N=s,表示平均每击的贯入度)

N Rd Ah
Ep
二、原理表述
当规定一定的贯入深度h,采用一定规格(规定的 探头截面、圆锥角、重量)的落锤和规定的落距,那么 锤击数N的大小就直接反映了动贯入阻力Rd的大小,即 直接反映被贯入土层的密实程度和力学性质。因此,实 践中常采用贯入土层一定深度的锤击数作为圆锥动力触 探的试验指标。
(1)内挂式提引器:利用导杆的颈缩,使提引器内的活 动装置(钢珠、偏心轮或挂钩)发生变位,完成挂锤、 脱钩及自由落锤的过程。
(2)外挂式提引器:利用上提力完成挂锤,靠导杆顶端 所设弹簧锥或凸块强制挂钩张开,使重锤自由落下。
二、试验方法
(1)将穿心锤穿入带钢砧与锤垫的触探杆上; (2)将探头及探杆垂直地面放于测试地点; (3)提升穿心锤至预定高度,使其自由下落撞击锤垫, 将探头打入土中; (4)记录每贯入30cm(或10cm)的锤击数; (5)重复上述步骤,直至预定试验深度。
第4章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试验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试验的技术要求 第四节 试验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节 试验的资料整理及应用
第一节 概 述
一、动力触探试验的定义 二、动力触探试验的优点及适用性 三、动力触探技术的发展 四、动力触探试验的分类 五、动力触探试验的目的
第 一 节
一、动力触探试验的定义 (dynamic penetration test,DPT )
利用一定的锤击能量,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
概 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难易程度来判别土层工程性质的
一种现场测试方法。
述 判别指标采用的是贯入一定深度的锤击数。
二、动力触探试验的优点及适用性
优点:试验设备相对简单,操作方便,适应土类较广, 并且可以连续贯入。
件传输能量效率等因素的影响,要损失一部分能量,应
进行修正:
Ep=e1 e2 e3EM
或直接采用势能定义:Ep=H×Mg(H表示落距) 或近似为 Ep=0.6EM Ep——平均每击传递给圆锥探头的能量; e1——落锤效率系数,对自由落锤,e1≈0.92; e2——能量输入探杆系统的传输效率系数,对于国内通 用的大钢探头,e2≈0.65 e3——杆长传输能量的效率系数,随杆长的增大而增大, 杆长大于3m时,e3≈1。
我国《土工试验规程》(SD128-86)将动力触探分 为轻型、重型、超重型三种。其规格及适用土类见表4-1。
表4-1 圆锥动力触探的类型及规格
类型
轻型
重型
超重型
直径(mm)
40
74
74
探头规格 截面积(cm2)
12.6
43
43
锥锤
锤质量(kg)
10
63.5
120
落距(cm)
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