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触探最新规范

合集下载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 yst5219-2019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 yst5219-2019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yst5219-2019一、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术语和定义、原理、试验装置、试验方法、成果计算及评定。

二、术语和定义圆锥动力触探试验(cone penetration test,简称CPT)是一种基于动荷载作用下的土壤原位测试方法,通过探头贯入土壤,测试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指标。

三、原理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通过一定的初速度将圆锥形探头贯入土壤,同时记录贯入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从而得到土壤的力学性质。

该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土壤,包括砂土、粉土、黏性土和软岩等。

四、试验装置1. 探头:探头的形状为截头圆锥形,锥角为45°~60°,直径通常为25mm~75mm,高度为150mm~300mm。

探头材料一般为钢材或硬质塑料。

2. 加载装置:加载装置应能够提供稳定的贯入力,一般采用砝码或液压装置。

加载的初速度应保持稳定,并按照规定的贯入速率进行。

3. 记录装置:记录装置应能够实时记录贯入力和深度变化,并能够自动计算贯入阻力和速度。

记录装置应配备相应的显示和存储设备。

4. 辅助设备:辅助设备包括支撑架、稳定杆和牵引绳等,用于固定和支撑试验装置,保证试验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五、试验方法1. 现场勘查:在进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前,应对试验场地进行现场勘查,了解场地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条件等。

2. 试验点布置:根据工程需要和场地地质条件,确定试验点的数量和布置。

每个试验点的间距应不小于1m,并做好标记。

3. 安装试验装置:将探头、加载装置、记录装置和辅助设备安装就位,并调整至规定的高度和角度。

4. 进行试验:按照规定的贯入速率进行加载,并实时记录贯入阻力和深度变化。

在贯入过程中,应保持探头的稳定性,避免倾斜或晃动。

5. 数据处理和分析:将记录的贯入阻力和深度变化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算土壤的力学性质指标,包括土壤抗剪强度、内聚力、内摩擦角等。

根据需要,可以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土壤的工程性质。

动力触探试验规范标准

动力触探试验规范标准

动力触探试验规范标准动力触探试验是一种用来测试材料或结构在动态载荷作用下的性能和稳定性的方法。

在进行动力触探试验时,需要严格遵循一定的规范标准,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动力触探试验的规范标准,包括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试验过程中的操作规程以及试验后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1.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动力触探试验之前,首先需要对试验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同时,还需要对试验样品进行准备,包括样品的尺寸、形状和表面处理等。

在选择试验参数时,需要根据试验目的和样品特性进行合理的确定,包括试验载荷、频率和持续时间等。

2. 试验过程中的操作规程。

在进行动力触探试验时,操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操作,包括正确的试验设备设置、样品安装和试验参数的调整等。

在试验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试验数据,并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和记录。

同时,还需要对试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重视,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3. 试验后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试验结束后,需要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对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对试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时,需要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和分析工具,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和推断。

总结。

动力触探试验是一种重要的材料性能测试方法,对试验过程中的操作规程和数据处理要求都很高。

只有严格遵循规范标准,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试验结果。

因此,在进行动力触探试验时,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操作,并对试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准确可靠的处理和分析。

结语。

本文介绍了动力触探试验的规范标准,包括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试验过程中的操作规程以及试验后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希望本文能对动力触探试验的相关人员有所帮助,提高试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轻型触探仪新标准

轻型触探仪新标准

轻型触探仪新标准
轻型触探仪新标准是《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I064-98) 等规定,适用于不适宜土埋深在3m以内拟作清除处理措施的判定依据和设计基础。

轻型触探仪是一种利用一定的锤击动能,对地基土作出工程地质评价的仪器产品。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荷兰式轻型动力触探仪与标准轻型动力触探仪作为基本的试验工具。

其中,荷兰式轻型动力触探仪不适宜土的判别及其范围和深度的调查,标准轻型动力触探仪一般作为不适宜土清除后的地基承载力验算。

不适宜土的判别方法不适宜土的判别统一采用荷兰式轻型动力触探仪以贯入20cm的锤击数小于上表所要求的锤击数进行确定:当采用此法有争议时,应取样进行含水量和孔隙比试验,当试验结果同时符合天然含水量大于或等于液限和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时,则判别为不适宜土。

在轻型触探仪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触探深度应根据土填类型、设计要求和现场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在检测过程中,应将钻杆和锥形头放置平稳,加装负重,进行每次触探时,应不断往下加负重直至力量计达到最大值,然后维持5秒钟并记录下数据。

2.触探速度主要受到主触探方式和土层稠度等因素的影响。

-般情况下。

触探速度控制在每秒2~3次,检查工序中应严格按照规范执行。

3.力量计读数即为推入轻型触探仪时所施加的最大压力,应在目视读
出,数值应取5次触探中的平均数。

同时,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应及时校对和闪存数据。

如需更多轻型触探仪相关的信息,建议咨询相关厂商或者地质专家获取更准确和全面的内容。

制表:审核:批准:。

动力触探检测标准

动力触探检测标准

动力触探检测标准一、检测原理动力触探是一种通过锤击将圆锥形探头压入土中,根据锤击能量和贯入深度的关系,测定土的力学性质和地基承载力的原位测试方法。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勘察、施工和质量控制中,是检测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特性的重要手段。

二、检测仪器1.动力触探仪应包括锤、探头、支架、导向杆、加压装置和计时器等部分。

2.锤的质量、形状和落距应符合规范要求,锤的落距应通过导向杆控制。

3.探头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硬度,以保证其在贯入过程中不受损伤。

4.加压装置应能够均匀施加压力,以保持探头在贯入过程中的稳定性。

5.计时器应能够精确记录锤击时间。

三、检测步骤1.场地平整:将检测场地整平,确保探头能够顺利贯入。

2.仪器安装:将动力触探仪放置在检测点上,调整导向杆的高度,使锤的落距与地面垂直。

3.锤击试验:将探头压入土中,控制落距和贯入速度,记录每锤击的贯入深度和锤击能量。

4.重复试验:在每个检测点进行至少三次锤击试验,以获得可靠的检测数据。

5.数据整理:整理每次锤击的贯入深度和锤击能量数据,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四、数据分析1.根据锤击能量和贯入深度的关系,计算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特性。

2.将实测数据与理论值进行对比,评估地基的可靠性。

3.根据检测结果,提出相应的工程建议和措施。

五、检测报告1.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工程名称、检测地点、检测日期、检测目的、场地条件、检测方法、锤击能量、贯入深度、地基承载力及变形特性等。

2.报告中应附有锤击试验的原始数据记录表,以便查阅和分析。

3.根据检测结果,提出相应的工程建议和措施,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JJG(交通) 169-2020 动力触探仪

JJG(交通) 169-2020 动力触探仪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部门计愤检定规程JJG(交通) 169—2020动力触探仪Cone Dynamic Penetrometer2020-10-14发布2021-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目录引言 (Ⅲ)1范围2概述 (1) (1)3计量性能要求4通用技术要求5计量器具控制 (1) (2) (2)附录 A 动力触探仪检定记录表格式 (5)附录 B 动力触探仪检定证书内页格式 (6)附录 C 动力触探仪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格式 (8)Ⅰ引言本规程依据 JJF 1002—2010《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编写。

Ⅲ动力触探仪检定规程1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动力触探仪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

2 概述动力触探仪是用于确定砂土的孔隙比与密实程度,评定地基土和桩基承载力的仪器。

动力触探仪由落锤、探杆和探头组成,结构示意图见图 1。

其中探头分为轻型动力触探仪探头和重型、超重型动力触探仪探头两种,结构示意图见图 2。

动力触探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一定的落锤能量,将一定规格的探头连同探杆打入土中,根据打入的贯入度、锤击数或探头单位面积动贯入阻力来判别土的密实程度。

图 1 动力触探仪结构示意图1——落锤;2——探杆;3——探头3 计量性能要求3. 1 探头直径误差图 2 动力触探仪探头结构示意图d——探头直径;α——探头锥角;h——探头高度3. 2 3. 3 动力触探仪探头直径误差要求:轻型(40±2)mm,重型、超重型(74±2)mm。

探头锥角误差动力触探仪探头锥角误差要求:(60±1)°。

探头高度误差动力触探仪探头高度误差要求:轻型(60±5)mm,重型、超重型(225±5)mm。

13.4 落锤质量误差动力触探仪落锤质量误差要求:轻型(10.0±0.2)kg;重型(63.5±0.5)kg,超重型(120. 0 ± 1. 0) kg。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标准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标准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标准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是一种用于检验地基承载力和土层性质的方法。

在我国,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的标准主要参考以下几个规范:
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该规范详细规定了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的技术参数、试验方法和数据处理等内容。

例如,锤重为63.5kg,落高为760mm,贯入深度为3600mm,锤角为60度,锤角贯入直径为74mm。

2.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该规范对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的应用范围、试验目的和试验设备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例如,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碎石土等地基土的承载力检测。

3.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该规范对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的试验步骤、数据记录和试验报告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例如,在试验过程中,应记录每贯入0.10m所需的锤击数,并在触探杆上每隔0.10m 划出标记。

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该规范对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的试验方法、数据处理和试验报告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例如,在试验过程中,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杆长修正,以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我国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的标准主要包括《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等。

在进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时,应严格遵循这些规范的要求,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动力触探

动力触探

动力触探试验要点9.3.1动力触探作业前必须对机具设备进行检查,确认正常后方可启动。

部件磨损及变形超过下列规定者,应予更换或修复。

1.探头允许磨损量:直径磨损不得大于2mm,锥尖高度磨损不得大于5mm;2.每节探杆非直线偏差不得大于0.6%;3.所有部件连接处丝扣应完好,连接紧固。

9.3.2 动力触探机具安装必须稳固,在作业过程中支架不得偏移。

9.3.3 动力触探时,应始终保持重锤沿导杆直下落,锤击频率控制在15~30击/min。

9.3.4轻型动力触探作业时,应先用轻便钻具钻至所需测试土层的顶面,然后对该土层连续贯入。

当贯入30cm的击数超过90击或贯入15cm超过45击时,可停止作业。

如需对下卧层进行测试,可用钻探方法穿透该层后继续触探。

9.3.5根据地层强度的变化,重型和特重型动力触探可互换使用。

重型动力触探实测击数大于50击/10cm时,宜该用特重型;当重型动力触探实测击数小于5击/10cm时,不得采用特重型动力触探。

9.3.6在预钻孔内进行重型或特重型动力触探作业,钻孔孔径大于90mm、孔深大于3m、实测击数大于8击/10cm时,可用小于或等于90mm的孔壁管下放至孔底或用松土回填钻孔,以减小探杆径向晃动。

9.3.7各种类型动力触探的锥座距孔口高度不宜超过1.5m,探杆应保持竖直。

9.3.8轻型动力触探应每贯入30cm记录其相应击数。

9.3.9重型、特重型动力触探应每贯入10cm记录其相应击数。

地层松软时,可采用测量每阵击(一般1~5击)的贯入度,并按下式换算成相当于同类型动力触探贯入10cm 时的击数:N63.5 ;N120 =式中N63.5 ;N120 —重型、特重型动力触探实测击数(击∕10cm);n —每阵击的击数(击)△s—每阵击时相应的贯入度(cm)9.3.10 现场记录应清晰完整,除按本规程表B.4.1中项目填写外,并应在备注栏记录下列事项:1 贯入间断原因及时间;2 落距超限量、落锤回弹情况;3 探杆及导杆偏斜及向震情况;4 接头紧固情况;5 其他异常情况。

动力触探最新规范

动力触探最新规范

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使用规范的说明2009 年 4 月 1 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50480-2008《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总则1.0.2 规定:本规范适用于冶金工业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原位测试,其他行业同类工作可按本规范执行。

目前该规范是我国最新提到使用动力触探试验来测试地基承载力的国家标准,交通部对于桥涵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试验方法还未有标准作详尽说明,为遵循“国标-行标-地标” 原则,在无行标、地标的情况下,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亦可按此规范试验方法执行。

一、现将《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动力触探试验规程摘录如下:7 动力触探试验7.1 一般规定7.1.1 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判定一般黏性土、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层的物理力学特性。

7.1.2轻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一般黏性土、砂类土和素填土的地基承载力;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的地基承载力及测定砾石土、卵(碎)石土的变形模量。

7.1.3动力触探试验孔数应结合场地大小和场地地基的均匀程度确定,同一场地主要岩土单元的有效测试数据不应小于 3 孔位。

7.2试验设备7.1.2动力触探试验设备应包括落锤、座垫及导杆、触探杆和探头等机件。

各类型动力触探试验机件的规格和加工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 图D.0.2、表D.0.2 的规定。

7.2.2探头应采用高强度钢材制作,表面淬火后硬度应满足HRC=45~50。

7.2.3落锤应采用圆柱形,其中心通孔直径应比导杆外径大3~4mm,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须配备自动落锤装置。

7.2.4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的座垫直径应不小于 100cm,且不大于落锤底面直径的一半;导杆长度应符合试验锤击标准落距的要求,座垫和导杆的总质量不应超过 25Kg。

7.2.5探杆接头与探杆应有相同的外径,接头连接容许偏心度为 0.5%。

7.2.6探头直径磨损不得大于 2mm,锥尖高度磨损不得大于5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使用规范的说明
2009年4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480-2008《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总则1.0.2规定:本规范适用于冶金工业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原位测试,其他行业同类工作可按本规范执行。

目前该规范是我国最新提到使用动力触探试验来测试地基承载力的国家标准,交通部对于桥涵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试验方法还未有标准作详尽说明,为遵循“国标-行标-地标”原则,在无行标、地标的情况下,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亦可按此规范试验方法执行。

一、现将《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动力触探试验规程摘录如下:
7 动力触探试验
7.1 一般规定
7.1.1 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判定一般黏性土、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层的物理力学特性。

7.1.2 轻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一般黏性土、砂类土和素填土的地基承载力;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的地基承载力及测定砾石土、卵(碎)石土的变形模量。

7.1.3 动力触探试验孔数应结合场地大小和场地地基的均匀程度确定,同一场地主要岩土单元的有效测试数据不应小于3孔位。

7.2 试验设备
7.1.2 动力触探试验设备应包括落锤、座垫及导杆、触探杆和探头等机件。

各类型动力触探试验机件的规格和加工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图D.0.2、表D.0.2的规定。

7.2.2 探头应采用高强度钢材制作,表面淬火后硬度应满足HRC=45~50。

7.2.3 落锤应采用圆柱形,其中心通孔直径应比导杆外径大3~4mm,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须配备自动落锤装置。

7.2.4 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的座垫直径应不小于100cm,且不大于落锤底面直径的一半;导杆长度应符合试验锤击标准落距的要求,座垫和导杆的总质量不应超过25Kg。

7.2.5 探杆接头与探杆应有相同的外径,接头连接容许偏心度为0.5%。

7.2.6 探头直径磨损不得大于2mm,锥尖高度磨损不得大于5mm。

7.3 试验方法
7.3.1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试验标准贯入量为30cm,落锤应按标准落距自由下落,记录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累计记录贯入30cm的锤击数N10。

2 试验应先用钻探设备钻至试验土层的顶面以上0.3m 处,然后进行连续贯入试验。

3 当贯入30cm的击数超过100击或贯入15cm的击数超过50击时,可终止试验。

7.3.2 重型、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的标准贯入量均为10cm,落锤应按标准落距自由下落,记录标准贯入量锤击数N63.5、N120。

2 试验时锤击频率应控制在15~30击/min,试验应保持连续贯入。

3 试验过程中应防止落锤偏心和探杆的侧向晃动,并保持探头的垂直贯入。

4 遇地层松软无法按标准贯入量记录试验锤击数时,可记录每阵击数N(一般为1~5击)的贯入量△s,然后再换算为标准贯入量锤击数。

5 重型动力触探实测锤击数连续3次大于50击时,即可停止试验;当需继续试验时,应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

当超重型动力触探实测击数小于2时,应改用重型动力触探进行试验。

6 在钻孔中分段进行触探时,应先钻探至试验土层的顶面以上1.0m处,然后再开始贯入试验。

7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深度超过15cm、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深度超过20m时,应注意触探杆的侧摩阴力对试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7.4 资料整理
7.4.1 动力触探记录应在现场初步整理,校核实测击数和试验贯入深度。

7.4.2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实测击数N63.5需要进行触探杆长度修正时,应按式(7.4.2)进行动力触探锤击数的杆长修正计算。

7.4.3 超重型动力触探的实测击数,应先按下式换算成相当于重型动力触探实测击数后,再按式(7.4.2)进行杆长修正:
N63.5=3N120-0.5.
7.4.4 修正后的动力触探击数,应按规定的图例标示在工程地质剖面图和柱状图上。

7.4.5 进行地基土力学分层时,应兼顾相应的超前和滞后影响,确切地划分岩土层的分层界线。

7.4.6 当试验岩土层的有效厚度小于0.3m时,上、下土层击数均较小,宜取该层土动力触探击数的最大值;当上、下土层击数均较大,宜取小于或等于该层土动力触探击数的最小值。

7.4.7 动力触探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各试验岩土层有效厚度范围内,应剔除少数因试验土层不匀凸显的试验高值和其他异常试验数据,以确定参与统计分析的有效试验数据。

剔除数量不宜超过有效厚度内试验数据的10%。

2 统计分析秘层有效厚度以内的有效试验数据,应以算术平均值N63.5作为单孔试验分层的动力触探试验代表值,同时依据统计分析结果判别试验数据的离散变异性。

3 当试验数据偏差或离散性较大时,应同时采用多孔试验资料及其他勘探资料综合分析确定单孔分层试验代表值。

4 同一场地取得的有效数据,应按相应的置信标准统计分析各岩土单元的试验结果,以确定试验岩土层的工程特性。

二、各类土的锤击数N63.5与ƒ0的关系,可参照《动力触探技术规定》(TB10018-2003)提供的表进行推定:
三、动力触探试验设备参数表
圆锥动力触探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
探头规格直径(mm)40 74 74 截面积(cm2) 12.6 43 43 锥角(о) 60 60 60
落锤
锤质量(kg) 10±0.1 63.5±0.5 120±1 自由落距(cm) 50±1 76±2 100±2
能量指数(J/cm2) 39.7 115.2 279.1
探杆指标(mm) 25 42 60
触探指标(击) 贯入30c锤击数N10贯入10cm锤击数N63.5贯入10cm锤击数N120最大贯入深度(m) 4-6 12-16 20
备注能量指数n d=MHg/A,式中:M为锤的质量(Kg);H为锤的自由落距(cm);A为探头截面面积(cm2)
四、轻便触探:f0=N10×8-20(KPa)进行计算。

二O一O年六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