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位移》教案(1)(1)

合集下载

《时间位移》教案01

《时间位移》教案01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时间是是位移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时间是是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络。

⑵理解位移的概念,理解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⑶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是是、时刻和路程是标量。

2、过程与方法在位移的学习过程中,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通过时间是是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对待事实。

⑵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既要尊重科学,同时也要尊重社会现实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时间是是和位移的概念时刻与时间是是、路程和位移的区别2、教学难点:时间是是和时刻的区别,对位移的理解三、教材分析本节所研究的是描绘机械运动过程的概念。

研究机械运动的过程,从空间上讲,就是机械运动的延伸程度——位移和路程;从时间是是上讲,就是机械运动的持续程度——时间是是间隔。

位移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极容易与路程搞混。

教材先通过图1-2-3所示情景让学生形成路程与位移的感性认识,最后概括出路程与位移的概念,充分表达了概念建立的思维过程。

学生从这节开始接触矢量的概念。

路程的标量性与位移的矢量性的处理,教材第7页通过旁注向学生阐述了矢量和标量。

用坐标系描绘质点的运动过程的方法在本节得到了施行。

用坐标表示位置学生不应该感到困难,但用坐标差表示位移学生第一次接触,特别是位移方向性在坐标差中的表达学生会感到困惑,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四、设计思路本节课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观察考虑,讨论交流,分析归纳〞为教学构造,采用“交流—互动〞的探究形式进展教学.充分开发和利用新课程资源,创设大量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情景,激发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思维的积极活动与一一共鸣。

同时,表达物理与社会、物理与技术、物理与生活等方面的亲密联络。

充分运用发挥多媒体教学功能,如音乐、图片、视频素材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具兴趣性和启发性的学习情境。

营造宽松、自主、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的人格。

高一物理上册《位移和时间》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上册《位移和时间》教案、教学设计
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
3.加速度的定义及其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此外,我会强调物理学习中的注意事项,如数据的准确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等。最后,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物理现象,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位移和时间》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6.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7.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记忆。
8.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9.情感教育:强调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勇于挑战的精神。
10.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合作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不同的角色特点,有的学生善于表达,有的学生擅长倾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互补性,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5.情感态度:学生在面对物理问题时,可能存在恐惧心理,担心难度过大。因此,教学中需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克服困难。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2.基本概念:讲解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的定义,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3.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引导学生发现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理论分析:讲解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加速度公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5.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新粤教版必修一1.2《时间 位移》优秀教案01(重点资料).doc

新粤教版必修一1.2《时间 位移》优秀教案01(重点资料).do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小组合作学习能让每个同学体会到责任和义务以及尊重,学会从别人那学到长处并体会欣赏别人和帮助别人的乐趣,并学会倾听,为学生逐渐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点滴积累。






学生分析
1.时间和时刻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相应的经验性概念,这些概念与科学中的概念是一致的,但也存在一定的模糊关系,这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概念,学生往往把时刻等同于时间;
很明显:
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路程是沿质点运动轨迹计算的实际长度,与路径有关。由此可见位移与路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量。
3.位移和路程的关系
(1)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位移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路程是标量:总是正值。
(2)位移和路程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做直线直进运动物体的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位移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有了位移就可以确定运动物体的位置,今后要讲的速度、加速度、功等都是建筑在位移的基础上的。路程是建立在路径的基础上的。路径就是物体运动的轨迹,我们通常将物体运动分类就是以运动轨迹为依据的。
4.矢量和标量:
标量是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质量、时间以及我们这里学习的功等。与它相对应的是矢量,矢量是指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力、位移、速度、等等。
这两个物理量与我们交往太密切了。根据同学们各自的理解,举一些关于时间、时刻的例子。
几点钟开会,几时上课,几点发车……
这都是时刻,而会议长达2个小时,这是从开始到结束的实践间隔等等。
如果把时刻、时间在数轴上表示出来,那含义就一目了然:
出示投影片,学生回答有关问题:
要指出时刻、时间间隔在数轴上的表示特点。
四、讨论与交流:纸带上的点与小车的位移和时间是如何对应的?

《第一章 2 时间 位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2 时间 位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时间位移》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位移和时间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会使用位移和时间数据,分析运动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位移和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如何使用位移和时间数据进行分析。

2. 难点:如何根据位移和时间数据,得出准确的运动规律。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图片、模型等。

2. 准备实验或模拟数据:一些典型的位移和时间数据,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3. 设计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解释位移和时间数据,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时间与位移的概念,掌握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时间和位移的相关知识。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火车的行程、篮球的运动等,引导学生进入时间和位移的学习。

通过这些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时间和位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时间与位移的概念:在导入环节之后,我将详细讲解时间和位移的概念,包括时间的含义、时间的测量方法、位移的含义、位移的测量方法等。

同时,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时间和位移的基本关系。

3. 探究时间和位移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和位移的关系,我将设计一些实际的问题情境,如篮球场上的运动轨迹、火车的行程等,让学生通过测量和分析,得出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4. 课堂互动与讨论:在探究时间和位移的关系之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加深对时间和位移的理解。

同时,我也会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解答。

5. 课堂小结:最后,我会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方法,帮助学生梳理所学内容,加深对时间和位移的理解和记忆。

6.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会布置一些与时间和位移相关的作业,包括理论题和实际应用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他们将所学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高一物理必修一《时间 位移》教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时间  位移》教案

时间位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4.知道坐标系的概念.能够建立合理的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5.了解打点计时器。

过程与方法: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3.用标量表示路程。

4.能使用打点计时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位移的概念及其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研究物体的运动离不开时间,我们的生活与时间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常说“第一节上课时间是8:00”“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

提问:这两句话中时间意思相同吗?二、讲授新课。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是指某一瞬时。

2.时间间隔:是指两时刻的间隔,时间间隔简称时间对应于某个过程。

思考讨论:第一节上课时间是8:00和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这两种说法准确吗?应该怎么说?参考答案:第一种说法不正确,应改为:第一节上课时刻是8:00,它表示的是某一瞬时而非某个过程。

3.时刻和时间在数轴上表示 出示图片:时间坐标轴教师讲解: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

上课和下课表示的是( ),45min 和10min 表示( )。

答案:时刻;时间 4.时间可以用公式表示12t t t ∆=-式中1t 和2t 分别表示先后两个时刻,t ∆表示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

教师强调:我们平时说的“时间”,有时指的是时刻,有时指的是时间间隔,要根据上下文认清它的含义。

针对练习下列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 A .高铁于9点43分从长沙发车 B .运动员跑完100m 用时10sC .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D .8点钟开始上第一节课 答案:B 二、位置和位移1.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时间位移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时间位移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时间位移【物理观念】能建立时间和位移概念,知道时间和时刻、位置和位移的区别和联系.【科学思维】严密的数学思维方法,能用坐标系(直线坐标系)来理解时间和时刻、位置和位移,学会用图象描述运动,掌握位移-时间图象【科学探究】知道时间和位移的意义,掌握时间和位移的思想和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3、位移-时间图象的理解和应用4、掌握和使用打点计时器【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3、打点计时器的使用PPT【新课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想一下是哪几个概念?答:质点和参考系2、如果仅用这几个概念,能不能全面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答:不能要讨论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就要涉及位置、时间等概念,如果要准确地描述一辆行驶在北京长安街上的汽车所处的位置,你认为应该采用什么方法?你对时间是怎么认识的?【新课讲授】一、时该和时间间隔1.时刻: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瞬间,也就是时刻.2.时间间隔: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间的单位:时、分、秒,即h、min、s★时间的计算:末时刻减初时刻,△ t=t2-t1(1)观察我们的作息时间表.(2)根据下列“列车时刻表”中的数据,列车从广州到长沙、郑州和北京西站分别需要多长时间?T15 站名T1618:19 北京西14:5800:3500:41 郑州08:4208:3605:4905:57 武昌03:2803:2009:1509:21 长沙23:5923:5116:25 广州16:52参考答案:6小时59分、15小时50分、22小时零6分.(3)用时间坐标轴表示时间和时间★练一练★在时间数轴中找出第1秒末、第3秒初、第3秒末、第1秒、前2秒、第3秒小结:(1)在时间坐标轴中,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之差,用线段表示。

《第一章 2 时间 位移》学历案-高中物理人教版19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2 时间 位移》学历案-高中物理人教版19必修第一册

《时间位移》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时间与位移”,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时间与位移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二、学习目标1. 理解时间与位移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定义和测量方法。

2. 学会运用时间与位移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评价任务1. 学生对时间与位移概念的理解程度,能否正确使用相关术语。

2.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和作业完成的积极性及质量。

4. 学生对于物理学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运动中的物体、时钟的计时等,引出时间与位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学习:(1)讲解时间与位移的定义、测量方法及单位。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时间的测量方法及位移的变化。

(3)结合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时间与位移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

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题思路,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总结归纳: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小测验或课堂练习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时间与位移概念的理解及计算能力。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作业应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对本课学习的自我评价,包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习方法的反思等。

2. 教师对本课教学的反思,包括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参与度等方面。

高一物理教案时间位移

高一物理教案时间位移

高一物理教案时间位移高一物理教案时间位移【篇1】一、基本情况今年我校九年级两个班,共82位学生,总的特点来讲,物理学科的基础还是较好,很多同学善于用物理的眼光分析物理问题,总成绩在片区居于上等水平。

虽然如此,但两个班的确良学生还是存在较大差距,一班的学生无论是对学习物理的兴趣还是物理的基本功都较二班同学好一些,两个班仍然存在优等生少、后进生面较大的特点,特别是二班的学生,对学习物理缺乏兴趣,少于发言,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有一部分同学由于思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导致物理成绩很差,历次的考试都不能及格,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然后,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习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年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二、工作目标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多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3、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4、学生的人平成绩达70分以上,优秀率达35%,及格率达80%以上,毕业率达100%;5、在市统一举行的毕业考试中,争取居于片区前三名。

三、工作措施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

新教材切然不同于过去的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底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

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练为止,力争在理化实验操作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和位移课题时间和位移教学模式自主练习→小组讨论→讲练结合教学目标(认识技能情感)1.知识与技能⑴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验时刻与时间间隔。

⑵利用矢量的观点区分路程与位移。

结合大量实例,让学生学会确定位移、计算位移。

⑶通过对位移的学习,进一步明确“像位移这样的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

⑷要求学生知道位移在一个直线坐标系里表现为坐标值的差值,方向由初坐标指向末坐标。

2.过程与方法⑴借助演示实验、实例或问题,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解释现象并从中提炼出知识,形成位移等概念,体会位移的矢量性。

⑵积极参与实验设计,发现问题并交流讨论。

⑶设计探究性课题,结合生活实例,合作探究矢量相加的方法。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分组讨论问题,使学生既学会表达自己又能倾听别人,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⑵联系身边有积极意义的实例,在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高尚情操。

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教具胶片、投影仪、讲义板书设计教学环节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与内容(按环节设计自学、讨论、实践、探索、训练等内容)教师导向激励示范等内容(精讲、启发、联系渗透等)师: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想一下是哪几个概念?2、大家想一下,如果仅用这几个概念,能不能全面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3、那么要准确、全面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用到哪些物理概念?注: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引言: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成长,对于时间这个名词,我们并不陌生,你能准确说出时间的含义吗?物体的任何机械运动都伴随着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改变,你们用什么来量度物体位置的改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时间和位移.[新课教学]一、时刻和时间间隔【讨论与交流】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时刻和时间间隔”一部分,然后用课件投影展示本校作息时间表.同时提出问题:1.在我校的作息时间表上,你能找出更多的时刻和时间间隔吗?2.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3.观察教材第14页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师:根据以上讨论与交流,能否说出时刻与时间的概念.总结: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时间是时问间隔的简称,指一段持续的时间间隔.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一段时间。

让学生再举出一些生活中能反映时间间隔和时刻的实例,并让他们讨论.根据下列“列车时刻表”中的数据,列车从广州到长沙、郑州和北京西站分别需要多长时同?教师:平常所说的“时间”,有时指时刻,有时指时问间隔,如有人问你:“你们什么时间上课啊?”这里的时间是指时间间隔吗?师:我们可以用数轴形象地表示出时刻和时间间隔.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说说怎样用时间轴表示时间和时刻.师:为了用具体数字说明时间,必须选择某一时刻作为计时起点,计时起点的选择是人为的.单位秒(s).师:下图l一2—1给出了时间轴,请你说出第3秒。

前3秒,第3秒初第3秒末,第,1秒的意义.答:如图1—2—2所示.【课堂训练】1.学习了时间与时刻,蓝仔、红孩、紫珠和黑柱发表了如下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 ) A.蓝仔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刻B.红孩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间C.紫珠说,下午2点上课,2点45分下课,上课的时刻是45分钟D.黑柱说,2点45分下课,2点45分是我们下课的时问2.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A.时刻表示时间较短,时问表示时间较长 B.时刻对应位置。

时间对应位移C.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时刻 D.1 min内有60个时刻二、路程和位移(情景展示)中国西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在沙漠中,远眺不见边际,抬头不见飞鸟.沙漠中布满了100~200 m高的沙丘,像大海的巨浪,人们把它称为“死亡之海”.许多穿越这个沙漠的勇士常常迷路,甚至因此而丧生;归结他们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在沙漠中搞不清这样三个问题: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哪条路线最佳?而这三个问题涉及三个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位置、位移、路程.师:(投影中国地图)让学生思考:从北京判重庆,观察地图,你有哪些不同的选择?这些选择有何相同或不同之处?师:根据上面的学习,你能给出位移发路程的定义吗?生:位移: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搅向运动.妁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国际单位为米(m).路程:路程是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在坐标系中,我们也可队甩数学_的方法表示出位移.实例:质点从A点运动到B点,我们可以用有方向的线段来表示位移,从初始位置A向末位置B画有向线段,展示教材图1.2—3.【讨论与交流】请你举出生活中更常见的例子说明路程和位移.【讨论与思考】1.(用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在地图上查找上海到乌鲁木齐的铁路.请根据地图中的比例尺估算一下,坐火车从上海到乌鲁木齐的位移和经过的路程分别是多少?阅读下面的对话:甲:请问到市图书馆怎么走?乙:从你所在的市中心向南走400 m到一个十字路口,再向东走300m就到了.甲:谢谢! 乙:不用客气.请在图1—2—3上把甲要经过的路程和位移表示出来.师:请你归纳一下:位移和路程有什么不同?位移的大小有没有等于路程的时候?教师总结: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在其他情况中,路程要大于位移的大小.【课堂训练】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位移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所以位移才不等于路程B.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C.位移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路程描述路径的长短D.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三、矢量和标量师:像位移这样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我们以前学过的物理量很多都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请同学们回忆并说给大家听听.(温度、质量、体积、长度、时间、路程.)学生阅读课文后,说说矢量和标量的算法有什么不同.(两个标量相加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讨论与思考】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 出发,向北走了40 m ,到达C 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0 m ,到达B 点.用有向线段表明他第一次、第二次的位移和两次行走的合位移(即代表他的位置变化的最后结果的位移).三个位移的大小各是多少?你能通过这个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的法则吗?解析:画图如图1—2—4所示.矢量相加的法则是平行四边形法则.【讨论与思考】气球升到离地面80 m 高空时,从气球上掉下一物体,物体又上升了10 m 高后才开始下落,规定向上方向为正方向.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体会矢量的表示方向.(1)物体从离开气球开始到落到地面时的位移大小是多少米?方向如何?(2)表示物体的位移有几种方式?其他矢量是否都能这样表示?注意体会“+“一”号在表示方向上的作用.【课堂训练】在标准的运动场上将要进行1 500米赛跑,上午9时20分50秒,发令枪响,某运动员从跑道上最内圈的起跑点出发,绕运动场跑了3圈多,到达终点,成绩是4分38秒.请根据上面的信息讨论以下问题,并注意题中有关时间、时刻、路程、位置变化的准确含义.(1)该运动员从起跑点到达终点所花的时间是多少?(4分38秒)起跑和到达的时刻分别是多少?(上午9时20分50秒、上午9时25分28秒)(2)该运动员跑过的路程是多少?(1 500米)他的位置变化如何?(起跑点到终点的连线)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提出问题:我们怎样用数学的方法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如果物体做的是直线运动,运动中的某一时刻对应的是物体处在某一位置,如果是一段时间,对应的是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如图1—2—6所示,物体在时刻t 1处于“位置”x 1,在时刻t 2运动到“位置”x 2,那么,(x 2-x 1)就是物体的“位移”.记为12x -x x =∆.可见,要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只需建立一维坐标系,用坐标表示位置,用位置坐标的变化量表示物体位移.在一维坐标系中,用正、负表示运动物体位移的方向.如图1—2—7所示汽车A 的位移为负值,B 的位移则为正值.表明汽车B 的位移方向为x 轴正向,汽车A 的位移方向为x 轴负向.[小结]时间和时刻这两个概念是同学们很容易混淆的,同学们要掌握时间坐标轴.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时刻,用线段表示一段时间间隔.位移和路程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位移是用来表示质点变动的,它的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初、末位置间的距离,它的方向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而路程是物体实际运动路径的长度,是标量.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大小才和路程相等,除此以外,物体的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路程.找位移的最好办法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间画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有向线段的长度就是位移的大小.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位移.在位置坐标轴上,用点来表示位置,用有向线段来表示位移.本节课用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用数轴来表示时间轴和位移轴,在时间轴上,点表示时刻,线段表示时间间隔.要选计时起点(零时刻),计时起点前的时刻为负,计时起点后的时刻为正;在位移轴上,点表示某一时刻的位置,线段表示某段时间内的位移.要选位置参考点(位置零点),直线运动中,可选某一单一方向作为正方向,朝正方向离开参考点的位置都为正,朝负方向离开参考点的位置都为负.位移方向与规定方向相同时为正,相反时为负.标量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矢量遵从三角形定则(或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后会学到,可不让学生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