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长恨歌 教案

合集下载

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长恨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学生能够理解《长恨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学生能够背诵《长恨歌》的部分章节。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讨论、朗诵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长恨歌》的内涵。

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结构、意象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长恨歌》中所表达的爱情悲剧,培养学生对爱情的正确认识。

让学生体会《长恨歌》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让学生领略《长恨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长恨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长恨歌》的语言、结构、意象等方面的分析。

《长恨歌》的背诵和朗诵。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长恨歌》中所表达的爱情悲剧。

如何让学生体会《长恨歌》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主题和艺术特色。

分析《长恨歌》的语言、结构、意象等方面。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长恨歌》中所表达的爱情悲剧。

引导学生讨论《长恨歌》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朗诵法指导学生朗诵《长恨歌》的部分章节。

让学生通过朗诵感受《长恨歌》的艺术魅力。

创作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1. ◦ ◦ ◦2. ◦ ◦ ◦3. ◦ ◦ ◦ 1. ◦ ◦ ◦ 2. ◦ ◦ ◦ 1. ◦ ◦ 2. ◦ ◦ 3. ◦ ◦4. ◦四、教学过程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历史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了解程度,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讲解讲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分析《长恨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讲解《长恨歌》的语言、结构、意象等方面。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长恨歌》中所表达的爱情悲剧。

引导学生讨论《长恨歌》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朗诵指导学生朗诵《长恨歌》的部分章节。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介绍《长恨歌》产生的历史背景,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分析《长恨歌》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如皇权与爱情的矛盾、宫闱斗争等。

1.2 作者简介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他与《长恨歌》的关系。

分析白居易在创作《长恨歌》时的思想倾向和艺术追求。

第二章:诗歌结构与艺术特色2.1 诗歌结构分析《长恨歌》的整体结构,包括序曲、和尾声三个部分。

解析诗歌中的叙事、描写、抒情等手法,以及它们在结构中的作用。

2.2 艺术特色分析《长恨歌》的语言艺术,如韵律、对仗、用词等。

探讨《长恨歌》中的意象、象征和隐喻,如“天长地久”、“恨”字的运用等。

第三章: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3.1 主人公形象分析唐玄宗的形象特点,如英明君主与多情种子的矛盾性格。

探讨杨玉环的形象特点,如美貌、智慧与悲剧命运的交织。

3.2 配角形象分析其他人物角色,如安禄山、杨国忠等,他们在故事中的作用和影响。

探讨这些人物形象对主人公形象和故事发展的衬托和对比。

第四章:主题思想与现实意义4.1 主题思想分析《长恨歌》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如爱情与权谋的冲突、人生无常等。

探讨诗人对爱情、权力、人性等问题的思考和表达。

4.2 现实意义分析《长恨歌》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如对爱情、婚姻、权力等问题的启示。

探讨这首诗歌对我们认识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借鉴作用。

第五章:教学设计与评价5.1 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设计教学步骤,包括导入、讲解、讨论、练习等环节。

5.2 教学评价制定评价标准,包括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对主题思想的思考等方面的评价。

设计评价方法,包括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评价方式。

第六章:教学活动与课堂互动6.1 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结合多媒体资源,如音乐、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恨歌》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恨歌》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恨歌》优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聆听《渔阳鼙鼓动地来》及《山在虚无缥缈间》问题解决与思考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重点难点:1、教学的重点宜在聆听、体验、分析歌曲。

聆听、体验是为了熟悉作品,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

2、歌曲分析时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适当分析其社会价值、艺术价值,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认识,进而对作者有所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一、新授课1、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黄自(略)。

创作背景:《长恨歌》的歌曲是韦翰章根据元曲《长生殿》和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改编的。

1932年的中国局势可说颇混乱,“九.一八”事变后,大家的爱国情绪可说达至沸点,当时选取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指出政治不清明,就会引起民族灾难,正如唐玄宗沉迷酒色而引致安史之乱一样。

作品本身虽然描述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但它的实质的借古讽今,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热忱。

2、深层感悟:复听作品;模拟角色:把自己当做一名忠心耿耿的大臣或士兵,投入到角色之中,设身处地地体会在边关告急,权臣造反,皇帝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形势下,士兵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深层次体会作品的内涵。

)3、拓展与探究:(1)对比《渔阳鼙鼓动地来》与《山在虚无缥缈间》。

(2)杨贵妃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雍容、华贵,擅长歌舞,具有倾城倾国的美貌。

(展示图片。

)(3)深入拓展:欣赏其他姊妹艺术的表现形式——京剧《贵妃醉酒》。

4、在黄自的《踏雪寻梅》中结束本课。

2024年长恨歌教案

2024年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教案长恨歌教学目标:1.理解《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掌握《长恨歌》的结构和情节。

3.分析《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4.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长恨歌》的背景和作者介绍2.《长恨歌》的结构和情节分析3.《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4.《长恨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向学生介绍《长恨歌》的背景和作者白居易。

2.引导学生思考《长恨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二、结构分析(15分钟)1.引导学生阅读《长恨歌》全文,注意诗歌的结构和情节。

2.分析《长恨歌》的结构特点,如起承转合等。

3.讨论结构对诗歌意义和情感表达的影响。

三、人物形象分析(15分钟)1.分析《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如杨玉环、唐明皇等。

2.探讨人物形象对诗歌情感表达的作用。

3.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和象征意义。

四、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15分钟)1.分析《长恨歌》中的情感表达,如爱情、悲愤等。

2.探讨情感表达对诗歌意义和艺术效果的影响。

3.分析《长恨歌》的艺术特色,如修辞手法、意象运用等。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总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思考《长恨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鼓励学生进行相关作品阅读和研究。

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2.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检查,了解学生对《长恨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思维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和讨论《长恨歌》时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教学资源:1.《长恨歌》全文2.相关背景资料和作者介绍3.诗歌分析和评论文章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长恨歌》的结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通过课堂讨论和思考,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进行相关作品阅读和研究,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恨歌》;(2)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3)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长恨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爱情、人生的深刻思考;(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长恨歌》;(2)理解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3)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和理解;(2)分析诗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3)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2)阐述《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3)激发学生对《长恨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字词和句意;(3)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爱情、人生的深刻思考;(2)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5. 课堂小结:(2)强调《长恨歌》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意义;(3)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学习和研究。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长恨歌》;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帮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考,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长恨歌-教案设计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长恨歌-教案设计

《长恨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聆听《渔阳鼙鼓动地来》及《山在虚无缥缈间》,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2、过程与方法:在聆听体验中欣赏作品,探究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知识与技能: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创作背景,了解词、曲作者的生平及主要贡献;能够初步运用音乐要素中的速度、力度、音色等分析音乐作品。

教学对象:八年级(下)学生学情简析:我校的学生基本上来自农村,音乐知识薄弱,上台容易怯场,往往回避课堂交流,但他们心里同样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赏,也想表现自己。

虽然绝大部分学生喜欢上音乐课,但清唱剧《长恨歌》的教学内容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陌生且缺乏趣味的,所以上课过程中要注意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用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避免个别学生思想上开小差。

教学重点:聆听、体验、分析歌曲。

教学难点:在分析歌曲时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适当分析其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认识,进而对作者有所了解。

教具准备:琴、多媒体课件、音响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播放歌曲《新贵妃醉酒》让学生聆听,要求边听边思考:(1)你能说出这首歌曲的名称吗?(2)歌词中讲述了什么人物的故事呢?学生聆听后进行交流、回答——(1)《新贵妃醉酒》(2)杨贵妃与唐玄宗(唐明皇)。

2、关于杨贵妃与唐玄宗的艺术作品很多,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部大型的音乐作品——《长恨歌》。

它是我国第一部清唱剧。

出示课题《长恨歌》。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歌曲和愉快的谈话入手,能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能很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讲述故事,简介《长恨歌》和清唱剧的基本概念1、讲述主要故事:公元755年,唐玄宗沉迷酒色,不理朝政,以致使杨国忠专权误国。

在朝廷兵力空虚的时候,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借“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

安禄山起兵渔阳,很快就占领洛阳、长安。

《长恨歌》选段-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长恨歌》选段-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长恨歌选段-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熟读《长恨歌》选段,准确表达出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意境。

2.了解唐朝文化和历史背景,理解《长恨歌》的社会意义。

3.能够合唱《长恨歌》选段,提高合唱技巧和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长恨歌》选段的文字理解和音乐表现。

2.教学难点:音乐节奏感和情感表达的传达。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音乐素材呈现教师在课堂上播放《长恨歌》选段的音乐,让学生欣赏音乐,了解音乐的风格和曲调特点。

让学生尝试跟随音乐的节奏感受。

2. 文字理解教师提供《长恨歌》选段的文字,让学生阅读。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唐朝文化和历史背景,理解故事背后的情感和意境。

可以通过提问和让学生自己解读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合唱训练教师分发歌谱,让学生跟随歌谱练习音乐。

首先可以分小组训练,然后整合全班合唱。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音乐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4. 课堂表演在训练合适的时间,教师可以安排班级进行《长恨歌》选段的课堂表演。

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表现自己,而且可以让其他学生欣赏到不同班级演唱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增强班级凝聚力。

四、教学反思《长恨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而作为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案,教师需要注重的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视频呈现、文学解读、音乐合唱等,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表现。

同时,教师也需要做好课堂组织和管理工作,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长恨歌》优秀教案

《长恨歌》优秀教案

《长恨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长恨歌》全文。

2.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

3.感受诗人对美好爱情的赞美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背诵、意象分析、情感理解。

2.教学难点:诗歌的艺术特色、情感表达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介《长恨歌》的作者白居易及其生平。

(2)介绍《长恨歌》的背景及创作动机。

2.诗歌朗读与背诵(1)学生齐读诗歌,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加强记忆。

(3)学生自主背诵,检查记忆效果。

3.诗歌内容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讲解诗歌中的意象,如“汉宫”、“长恨”、“夜雨”等。

(3)讨论诗歌中的情感,如对美好爱情的赞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等。

4.诗歌艺术特色分析(1)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如生动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

(2)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对比、排比、夸张等。

(3)探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如“长恨”象征人生的无常和遗憾。

5.情感体验与讨论(1)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美好情感,如对爱情的执着、对人生的感慨等。

(2)讨论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对自己有何启示和感悟。

6.拓展延伸(1)介绍与《长恨歌》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2)推荐其他与《长恨歌》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如《长生殿》、《红楼梦》等。

7.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研读《长恨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长恨歌》全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朗读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理解了《长恨歌》的内容、情感和艺术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环节,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诗歌中一些难懂的句子解释不够透彻,导致部分学生理解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恨歌》教案
教学目标:
聆听《渔阳鼙鼓动地来》及《山在虚无缥缈间》,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重点难点:
1、教学的重点宜在聆听、体验、分析歌曲。

2、歌曲分析时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适当分析其社会价值。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背景音乐:《大唐歌飞》。

一、激情导入:
1、欣赏歌曲《新贵妃醉酒》。

这是一首通俗与戏曲相结合的歌曲,仔细听辨歌曲中有什么样的人物?(杨贵妃,唐玄宗。


有关杨贵妃和唐玄宗的音乐作品,今天老师就带来一部大型音乐作品——我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

2、清唱剧《长恨歌》故事内容:
公元755年,唐玄宗沉迷酒色,终日与杨贵妃寻欢作乐,不理朝政,以致使杨国忠专权误国。

在内地兵力空虚的时候,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借“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

安禄山起兵渔阳,很快就占领洛阳、长安。

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向四川成都逃去,途经马嵬坡,士兵愤慨,埋怨君王宠幸杨贵妃及其兄杨国忠,致使百姓家散人亡,遂奋起杀死杨国忠。

同时唐玄宗迫于压力不得不赐死杨贵妃。

故事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3、《长恨歌》的十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是用白居易的一句诗作标题。

第一乐章:《山乐风飘处处闻》。

第二乐章:《七月七日长生殿》。

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

第四乐章:《惊破霓裳羽衣舞》。

第五乐章:《六军不发无奈何》。

第六乐章:《宛转蛾眉马前死》。

第七乐章:《夜雨闻铃肠断生》。

第八乐章:《山在虚无缥缈间》。

第九乐章:《洒宫南内多秋草》。

第十乐章:《此恨绵绵无绝期》。

二、新授课
1、《渔阳鼙鼓动地来》
聆听初感音乐:
带问题欣赏。

A、《渔阳鼙鼓动地来》的演唱形式?(男声四部合唱。


B、它是一首什么体裁的作品?(进行曲。


C、作品表现的内容?(边关告急,权臣造反,在政治动荡的关头,统治者却依然处在歌舞升平的环境中,士兵们对君主“重色思倾国”、“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的昏庸状态不仅不满,而且极为愤慨的情绪。


2、《山在虚无缥缈间》
初听作品:
带问题欣赏。

A、歌曲的意境?(勾画了“蓬莱仙境“那种虚幻神秘的意境。


B、歌曲的风格?(清新、幽静、清淡、典雅。

)
三、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我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词作者是韦翰章,曲作者是黄自。

这是一部爱国的作品,在当时的社会效果是积极的。

从艺术上看,它当属我国现代音乐创作中的珍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