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2023最新-八年级音乐下学期《摇篮曲》教案优秀10篇

八年级音乐下学期《摇篮曲》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整理的八年级音乐下学期《摇篮曲》教案优秀10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摇篮曲》音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摇篮曲》2、认识体会摇篮曲的体裁及音乐特点3、认识、了解作曲家舒伯特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摇篮曲》教学难点了解摇篮曲体裁的音乐风格特点时安排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环节名称环节目标(设计意图)操作过程环节反思备注情景导入1、看图配音乐,音乐比较哪段音乐更适合图片,为什么?2、了解摇篮曲,出示幻灯片教学过程介绍背景,让学生知道音乐背后的故事。
1、检查前置性作业:介绍作曲家舒伯特2、师:但是,上天并没有关照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
它将贫穷送给舒伯特,让它整天吃不饱,穿不暖。
一天,又冷又饿得舒伯特已身无分文。
他不得以走进了一家饭馆,他静静地坐在饭桌前,拿起了桌上的一份报纸看了起来……舒伯特看到了报纸上有一首克劳帝乌斯写的诗,使得他非常感动,热泪盈眶。
(师读第一段歌词,出示第一段歌词)3、师:你们熟悉这首诗吗?(摇篮曲)看到这首诗以后,舒伯特写下了动人的旋律,他为什么感触这么大呢?他想到了谁?4、师小结:大家说得很好,人在情绪最脆弱和身体最虚弱的时候,往往会想起自己的妈妈,想到躺在妈妈的怀里听着《摇篮曲》,甜甜的睡去。
因为梦里不再有饥饿、不会有寒冷。
妈妈会给舒伯特一切、一切……师生互动用不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让学生理解节奏和速度。
1、师:让我们也来读读这首使舒伯特感动得热泪盈眶的诗。
学生朗读歌词2、师:舒伯特在菜谱上为这首诗作了一首曲子。
起初,饭馆老板以为他是个乞丐,想轰走他,后来看到乐谱,便知道他是一位作曲家。
于是老板收下了乐谱,在舒伯特的要求下免费送给了他一盘烧土豆。
舒伯特为了感谢老板的馈赠走到饭馆的钢琴边,弹起了这首《摇篮曲》。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迎春花鼓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民间鼓乐文化,学习非难度较大鼓乐节奏。
•掌握迎春花鼓的基本鼓点、鼓式和韵律,能够用手拍奏、模仿演奏。
•了解河南濮阳花鼓的特点和濮阳迎春花鼓艺术的历史地位。
教学过程与方法1. 导入新知识•班级集体唱一首歌曲,歌曲与节日、民间传统、打鼓有一定关系,拉近学生与鼓乐的距离。
•向学生介绍中国民间鼓乐文化,重点介绍河南濮阳花鼓艺术的历史背景和演奏特点,让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有初步了解。
2. 正文教学•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迎春花鼓的形态、演奏场景、演奏故事和演奏乐器。
•老师演示鼓点、鼓式和韵律,学生跟随进行模仿练习。
•学生自主分组进行练习,老师适时地辅导和点拨。
•合班进行集体演奏,不断加深练习并提高整体表演水平。
3. 探究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调查,了解迎春花鼓起源地、艺术特色、演出方式。
•撰写调查报告,向班级的其他同学进行介绍和分享。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练习和表演,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迎春花鼓的基本鼓点、鼓式和韵律,并以较好的方式运用到演奏中。
•考试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首迎春花鼓的演奏,能够准确地演奏主旋律、和声和节奏感。
同时,也会考察学生对迎春花鼓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第二课风华正茂教学目标•了解大合唱的形式和类型,掌握2首不同乐曲的基本节奏、旋律、和声和发音技巧。
•能够做到有节奏地拍打手掌、熟练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和和声以及发音技巧。
•引导学生表达对音乐的情感和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与方法1. 导入新知识•通过唱响一首小合唱或大合唱,介绍合唱的形式、构成和类型。
•找一段美声唱法的歌曲,让学生感受声乐表达的艺术魅力。
2. 正文教学•老师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和主题,体验歌曲的感染力,通过歌曲文化,辐射出美好情感和友谊之花。
•带领学生一起拍手、模拟发声、学习基础唱段,进行基础训练。
•学生自主练习歌曲并分组进行集体演唱,相互探讨如何提高演唱水平。
八年级音乐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音乐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2、认识邵永强,了解他的生平及作品。
3、感受音乐形象和情绪,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图片,了解大漠。
2、简单介绍大漠的历史文化。
3、揭示欣赏曲目。
思考并回答:听一听,看一看,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
二、欣赏《大漠之夜》1、播放《大漠之夜》。
提问:你听过能联想到什么情景?你的心情如何?2、介绍改编的钢琴协奏曲《大漠之夜》。
出示协奏曲的概念。
每听过一段,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1)聆听师:这歌声来自哪里呢?生:大漠上。
师:这首歌就叫《大漠之夜》。
本歌曲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感情?生:赞美大漠之美。
3、初听歌曲,初步感受其音乐形象及情绪。
给学生听其他的关于大漠的歌曲,分析两者的异同,畅谈你更喜欢哪部作品。
八年级音乐教案:我和你篇二一、教学目标:1、学会演唱歌曲《我和你》,能准确地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2、认真听赏乐曲《运动员进行曲》,熟悉其音乐主题,并能感受乐曲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
二、教材分析:《我和你》是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主题曲,也是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六课《五环旗下》中的一首歌曲,歌曲共四句歌词,言简意赅却触动了人们心灵深处渴望温馨、友善和友情的情感,表达了21世纪人类共同的“和谐”与“和平”的奥运理念。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我和你》,让学生体会奥运精神,虽然这首歌简单而美丽但是张嘴不难,唱好不易,具有挑战性,所以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是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准确表现出歌曲宁静而又蕴含激情的情绪与意境。
课堂上还安排了欣赏《运动员进行曲》,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能让同学们积极的进行小组合作,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旋律流畅感的训练。
整堂课通过学唱和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树立锻炼身体、强健体质、报效祖国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唱出歌曲《我和你》宁静而又蕴涵激情的意境。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已排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华夏古韵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讲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2、唱歌《阳关三叠》。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了解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学唱歌曲,正确感受古曲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古琴,交流古琴知识提问: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我们中国古代非常珍贵的乐器,这件乐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这是什么乐器呢?(2)交流知识提问:古琴有几根琴弦?①提问:琴面上的白点的名字是什么?一共有多少个?②老师介绍古琴的结构:琴有头、颈、肩、腰、尾、足,琴的背面有两个孔,是古琴的出音孔。
③提问:古琴面和古琴底分别是什么形状?它们分别象征了什么?④老师介绍琴名与音色⑤听一段古琴曲,学生初步感受古琴的音色。
⑥老师讲解琴歌的基本概念(一)讲音乐故事(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2)请学生讲故事,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
如:伯牙、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
教师适当补充。
(如果学生不了解,由教师讲故事。
)(3)问: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间的友情,这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做了铺垫。
学生的答案也可能涉及到音乐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作用,也可能涉及到古琴音色塑造自然现象的造型功能,等等,都应予以鼓励。
(4)听古琴曲《流水》这项教学内容也可以先安排听古琴曲《流水》,后讲故事。
也可以由教师在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声中讲故事,然后摘要其中的某些片段加以欣赏。
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主领会音乐的文化内涵和意境。
(二)唱歌1.学生先欣赏歌曲《阳关三叠》;也可以先安排学生朗诵诗句,教师弹奏作为背景音乐。
2. 让学生跟随琴学唱。
3.教师教唱并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音程等方面的特点。
最新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版本)【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版本)【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目录第一单元生命之杯第一课时:我和你第二课时:我们是冠军第三课时:奥林匹克号角第四课时:生命之杯第二单元乐海泛舟第一课时:摇篮曲第二课时: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三课时:鳟鱼第四课时: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三单元山野放歌第一课时:打支山歌过横排第二课时:《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第四单元亚洲弦歌第一课时:樱花第二课时:深情第三课时:小河的呼唤第五单元京腔昆韵第一课时:唱脸谱第二课时:我不挂帅谁挂帅八年级第二学期音乐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切实掌握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结合区、校级艺术节活动,掌握音乐工作重心及部署,制定音乐教学计划,要研究音乐教材,分析每个单元的重难点,为安排教学进度打下基础。
分析每个班级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音乐知识,音乐技能基础。
做到上课之前认真备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做到寓教于乐。
二、课堂教学:(一)唱歌部分唱歌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感情的歌唱。
在教学中要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风格和情绪,进而引导学生用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风格。
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节奏与句法等方面的特点对歌曲进行处理。
启发鼓励学生在对歌曲艺术处理上进行创造性尝试,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评价,避免简单的按照老师的指示反复进行机械的训练。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教唱曲谱,再学歌曲歌词。
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或学生听钢琴视唱,培养学生的视谱能力。
3.每学一首歌曲,必进行复习、检查、巩固练习,让个别学生(有特长或有兴趣的学生)表演唱。
4.尝试合唱教学,使学生体会多声部音乐的艺术魅力。
(二)欣赏部分1.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音乐各种表现要素,如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程、和声、曲式等等,能够引导学生从力度、速度、音高等感性的认识阶段,逐步进入和声、曲式、音乐体裁方面的理性认识阶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音乐中的意境1. 课时一: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研究目标:了解音乐中的情感表达方式,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堂活动:学生们听不同音乐作品,描述所感受到的情感- 作业:选择一首喜欢的音乐作品,写一篇作文描述自己在听这首音乐时的情感变化2. 课时二:音乐与绘画的结合- 研究目标:了解音乐与绘画的关系,通过配乐绘制自己的音乐图画- 课堂活动:学生们选择一幅绘画作品,通过绘画配乐表达绘画中的意境- 作业:创作一幅自己的音乐图画,配乐并解释图画中所表达的意境3. 课时三:音乐中的色彩- 研究目标:了解音乐中的色彩概念,通过音乐创作表达不同的色彩感受- 课堂活动:学生们听不同音乐作品,用色彩画出自己在听音乐时的感受- 作业:选择一首音乐作品,用色彩画出自己在听音乐时所感受到的色彩第二单元:音乐与思维品质1. 课时一:音乐与创新思维- 研究目标:了解音乐对创新思维的影响,通过音乐创作培养创新思维- 课堂活动:学生们听不同音乐作品,与同学们讨论音乐对创新的启发作用- 作业:结合自己的创意,创作一首音乐作品2. 课时二:音乐与合作精神- 研究目标:了解音乐对培养合作精神的作用,通过合作演奏培养合作精神- 课堂活动:学生们分组演奏一首音乐作品,强调合作与相互协作的重要性- 作业:与同学们组成乐团,演奏一首自选的音乐作品3. 课时三:音乐与思维品质- 研究目标:了解音乐对思维品质的培养作用,通过音乐创作提升思维品质- 课堂活动:学生们听不同音乐作品,体验音乐对思维品质的启迪作用- 作业: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解释这首音乐对你思维品质的影响第三单元:音乐与心理健康1. 课时一:音乐与放松心情- 研究目标:了解音乐对放松心情的作用,通过音乐放松自己的心情- 课堂活动:学生们尝试不同类型的音乐,选择最适合自己放松的音乐- 作业:选择一首最喜欢的音乐作品,写一篇作文描述自己在听这首音乐时的心情2. 课时二:音乐与情绪管理- 研究目标:了解音乐对情绪管理的作用,通过音乐调整自己的情绪- 课堂活动:学生们听不同音乐作品,描述音乐对自己情绪的影响和调整- 作业:选择一首让自己感到平静或愉悦的音乐作品,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的感受3. 课时三:音乐与健康身心- 研究目标:了解音乐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通过音乐调节自己的身心状态- 课堂活动:学生们体验不同类型的音乐,描述音乐对自己身心状态的改变- 作业: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作文表达音乐对自己身心健康的影响以上是最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的内容概要。
八年级音乐下学期《摇篮曲》教案(优秀5篇)-最新

八年级音乐下学期《摇篮曲》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八年级音乐下学期《摇篮曲》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最大的乐趣哦。
《摇篮曲》音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2、欣赏演奏曲《摇篮曲》。
教学重、难点:1、装饰音的学习;3、感受节拍的强弱处理。
教学方法:启发法、听唱法、才能展示法、合作创新法、探索体验法。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及电教设备。
2、搜集有关母爱的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一、欣赏与感受。
1、师弹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合唱。
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每当你们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几个学生谈谈自己演唱这首歌的心情和感受。
师:是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只有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所以,许多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以不用的艺术形式来歌颂伟大的母爱。
刚才我们唱的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以优美的旋律来歌颂母爱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学生欣赏古诗《游子吟》及图片。
师: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这首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不知你们学过没有?有哪位能朗诵一下这首诗?师生合作进行配乐朗诵,老师弹奏《摇篮曲》的旋律,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游子吟》。
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你们从小长这么大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关于母爱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二、学习新课(展示歌片)。
1、师播放演奏曲《摇篮曲》。
部编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人教部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人教部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中的节奏和速度对曲子的影响,并能正确演奏简单节奏乐曲。
2. 研究并掌握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3. 能够用简单的乐理知识分析、欣赏和评价音乐作品。
4.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音乐中的节奏和速度2. 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和表现方法3. 乐理知识的简单分析和应用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节奏和速度的基本概念和演奏方法1. 概念解释:介绍音乐中的节奏和速度的基本概念。
2. 演奏练:利用简单的乐曲,让学生练正确的节奏和速度。
第二课时: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和表现方法1. 音乐风格介绍:介绍流行音乐、古典音乐等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2. 听音乐欣赏活动: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讨论其特点。
第三课时:乐理知识的简单分析和应用1. 乐理知识介绍:简单介绍音乐的乐理知识,如音符、音阶等。
2. 分析应用:选择一首简单的乐曲,让学生分析其乐理结构并尝试演奏。
四、教学评估1. 课堂练:通过课堂练来检验学生对节奏、速度、音乐风格和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包括乐理练、音乐作品分析等,用以评价学生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音乐教材:部编版八年级音乐下册2. 音乐器材:音乐乐器、音箱、CD、MP3等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中的节奏和速度对曲子的影响,以及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和表现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结合乐理知识的简单分析和应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动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百卉含英一、要求1、有表情地演唱河北《茉莉花》,并与江苏《茉莉花》进行比较,了解不同地方民歌的不同特点以及民歌与人民生活、地理背景的关系。
2、欣赏歌曲《好花红》、《牡丹之歌》、《玫瑰三愿》、《绒花》,了解每一首歌曲的时代和创作背景,感受不同的情感。
3、欣赏古曲《梅花三弄》,了解古琴及古琴音乐的风格。
4、为散文《二月兰》选配音乐并朗诵。
5、通过为陕西民歌《对花》编配歌词的活动,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钢琴、录音机、教学录音带、VD机(盘)、投影仪以及锣、鼓等打击乐器。
1、文字、图片材料有关花卉题材的诗词、散文、图片以及古琴图,与本课有关的音乐家画像。
三、教材分析1、意图自古以来,花卉一直是人们进行创作的主题。
它是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本单元以"百卉含英"为主题,用国让学生聆听、演唱花卉的艺术作品,使他们感受并体验音乐与大自然、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结合所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
通过学生创编歌词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2、重点与难点(1)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河北民歌《茉莉花》,要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感受二声部的和谐,使其能充分体会歌曲的旋律美。
(2)指导学生从风格、调式、音阶、旋法、语言上比较河北民歌《茉莉花》和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异同。
(3)体会音乐艺术与文学结合所产生的美感。
第1课时课型: 唱歌课教学内容: 歌曲《茉莉花》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河北民歌《茉莉花》。
2、了解歌曲的主旋律、风格,锻炼学生的配合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歌曲学唱教学难点:感受二声部的和谐以及有感情的歌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老师唱一首歌曲,同学们听一听是什么体裁的歌曲?《沂蒙山小调》(民歌)教师: 对,民歌.中国的民歌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浩如烟海的民歌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是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同学们,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首歌曲片断,你听一听都是属于什么体裁?(放录音)1、《太阳出来喜洋洋》2、《放马山歌》》3、《川江船夫号子》》4、《无锡景》学生回答。
板书——民歌的体裁:山歌、小调、劳动号子5、听一听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放录音)《茉莉花》江苏民歌茉莉花三、歌曲学唱1、听录音--------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选择:A、欢快活跃 B、亲切抒情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选择:A、婉转细腻柔美 B、粗犷豪放抒情3、歌曲表现了青年姑娘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学生回答)歌曲表面上是在表现年轻姑娘既想摘花又怕挨骂的天真神态,实质上是在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感情。
4、歌曲教唱老师用钢琴伴奏分声部教唱(划拍唱-----难点纠正: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容易出现的错误纠正过来。
)5、声部配合,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四、欣赏(放录音)1、《茉莉花》—江苏民歌。
与河北民歌作以比较,看看两者旋律有何不同?风格有何不同?2、欣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片断(合唱版、爵士版、器乐版)(这首民歌流传于全国各地,其歌词基本相同或者大同小异,旋律上既有相同的因素,由尤其独特的地方特色,从而鲜明的表现了民歌的变异性。
)第2课时教学内容:1、歌曲:河北民歌《茉莉花》。
2、歌曲:江苏民歌《茉莉花》。
3、歌曲:布依族民歌《好花红》。
教学目标:1、唱好歌曲《茉莉花》(河北民歌)。
2、通过欣赏《茉莉花》和《好花红》等,初步了解五声音阶的结构,感受不同歌曲的风格。
重点与难点:重点:唱好歌曲《茉莉花》(河北民歌)。
难点:了解五声音阶的结构。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河北民歌《茉莉花》,了解歌曲的主题旋律、风格,锻炼学生的配合能力。
2、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并与河北民歌《茉莉花》进行比较,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民歌。
3、欣赏布依族民歌《好花红》,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精心设计,可用语言来描绘春天的百花齐放、争香斗艳的美丽景色。
以次导入本课主题。
一、唱歌河北民歌《茉莉花》1、播放河北民歌《茉莉花》,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的速度、力度、表达的情境等。
2、提问:《茉莉花》所讲述的内容是什么?(《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3、请学生跟着录音轻声哼唱。
教师可先分别教唱第一声部、第二声部的旋律,待学生逐渐熟悉并唱准歌曲的旋律时,再配上歌词练习。
4、请学生试着分析歌曲的结构,以次了解歌曲两个声部的进行方式(时分是时合,支声复调的典型性态)。
5、请同学们找出歌谱中的力度记号,看一看这些力度记号与旋律线有什么关系?6、在老师钢琴伴奏下,全体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茉莉花》,演唱适应注意旋律起伏、强弱变化以及两个声部的和谐。
二、欣赏1、江苏民歌《茉莉花》(1)聆听音乐,提问学生:歌曲的速度、旋律、风格是什么?(2)挑出歌曲的前四小节与河北《茉莉花》的前四小节进行比较,看看两者的旋律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3)通过欣赏歌曲,了解同一首民歌在不同地域所呈现的不同风格,即民歌的流传变异性。
2、布依族民歌《好花红》(1)边听边感受这首歌的风格:抒情、优美。
(2)请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上下句式分节歌),指出句首的装饰音体现了布依族民歌的特色。
(3)老师简介中国民族调式,指出江苏民歌《茉莉花》和布依族民歌《好花红》都采用了五声音阶,但歌曲的结束音不同,《茉莉花》结束在"6"上。
(4)再听录音,与《茉莉花》相比较,感受不同民族民歌的不同风格。
小结:课后记:通过讲解,学生初步了解五声音阶的结构。
并能用竖笛吹奏第一声部的旋律。
第3课时教学内容:欣赏:《牡丹之歌》、《玫瑰三愿》、《绒花》。
音乐活动:二声部演奏。
组与组之间合作;同学与同学之间合作。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合作精神。
要求:人人参与,自由结合。
教学过程:学唱《茉莉花》的第二声部。
视唱第二曲谱。
视唱歌词。
分声部练习。
二声部和唱练习。
音乐活动:自由练习,自由组合。
形式不限(二重唱、齐唱竖笛伴奏等)。
演唱会开始。
教师负责组织、伴奏、音响。
第二单元梨园撷英一、要求1、通过对中国戏曲剧种及其唱腔的介绍,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在教唱《唱脸谱》和欣赏其他戏曲唱段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理解中国戏曲音乐语言和演唱方法的特点,以促进民族审美观的培养。
3、结合具体曲目的介绍,讲授有关中国戏曲及其音乐的相关知识,并培养学生对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戏曲唱腔感受和分辨能力。
二、教学准备1、录音机、CD机、VCD机、幻灯机等。
2、录音带、CD、VCD片:《唱脸谱》、京剧《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驸马不必巧言讲》、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楼台会》、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楼台会"片段、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以及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的其他有代表性的唱腔和唱段。
3、京剧老生(生)、青衣(旦)、花脸(净)、三花脸(丑)的图片;京剧脸谱。
重点与难点1、歌曲《唱脸谱》重点:学会并背唱这首歌曲。
难点:(1)理解京剧唱腔的风格和京剧花脸长发的特点与内涵;(2)在演唱中唱出风格特点。
2、欣赏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唱腔选段。
重点:感受和初步理解各剧种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难点:(1)由于学生从小接触地方戏曲剧种音乐的机会较少,所以,刚开始时可能在某些地区出现学生不习惯或不甚喜爱这些唱段的情况。
应当用厅、唱、演的实践,并结合教师精到的分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2)对于辨别不同剧种唱腔风格特点、不同行当人物类型、不同人物的脸谱,应当用音乐、录像、图片相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使其易于理解。
第1课时教学内容:1、歌曲《唱脸谱》。
2、戏曲行当、脸谱。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唱脸谱》。
2、识别行当,辨认脸谱。
教学过程:1、用语言导入戏曲脸谱话题,拿出几幅京剧人物的脸谱让学生辨认。
如果辨认不出来的话,没关系,等唱完歌以后,就自然而然地能够清楚地辨认。
2、教师引导学生唱乐谱,然后分两部分,边听录音边唱乐谱,直到唱熟。
3、在唱乐谱的第二编后,进行乐谱分析:(1)调式、调性(降B宫调、降E宫调)和唱名;(2)节拍、节奏及其特点;(3)旋律音调特点;(4)音乐结构,乐段和乐句;(5)词曲关系。
4、再听一边录音,在课堂上讨论歌曲的演唱风格,包括力度、速度、节拍、节奏、旋律线和总体风格特征等。
5、按讨论的音乐风格,以自燃、明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背唱。
6、在唱歌词的适当时候,插入有关戏曲行当、脸谱的知识介绍,结合对照歌词来辨认脸谱,识别行当。
小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希望通过今天的欣赏和学唱,同学们能进一步喜爱我国的京剧。
课后记:通过京剧片段的观看,同学们对京剧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第2课时教学内容复习歌曲《唱脸谱》;欣赏京剧《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唱脸谱》,达到有表情地按京剧风格来歌唱的目标。
2、通过相关唱段的欣赏,理解京剧、黄梅戏唱腔的风格特点,达到能辨别这两各剧种的目标。
3、为《打虎上山》配舞蹈动作,进一步理解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并启发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1、复习歌曲《唱脸谱》,并且有表情地用京剧风格特点来背唱。
2、欣赏京剧《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与此相结合,简介京剧剧种及其音乐。
3、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
与此相结合,简介现代京剧音乐的新发展。
4、为《打虎上山》音乐配舞蹈动作。
5、欣赏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
与此相结合,简介黄梅戏剧种及其音乐。
6、如有时间,可学唱《夫妻双双把家还》。
小结:课后记:通过地方戏曲片段的观看,同学们对这些剧种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第3课时教学内容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楼台会》、同名小提琴协奏曲《楼台会》片断、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教学目标1、通过越剧、豫剧唱段欣赏和相关知识介绍,结合上节课的欣赏和讲授,达到初步李结合辨别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音乐唱腔及其特点的目标。
2、在越剧《楼台会》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楼台会》片断的比较中,理解戏曲艺术与器乐演奏的不同特点。
教学过程1、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楼台会》并结合简介越剧剧种及其音乐。
2、视唱越剧《楼台会》幕后和唱,体会越剧的音乐唱腔的风格特点。
3、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楼台会》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