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型专项训练-评价、影响、意义、作用类选择题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题型突破-意义、作用、影响类

1.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问题:资料一工业革命第一在英国发生的根天性要素是“ 荣耀革命” 后英国成立了一个适合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易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创建能力。
就如诺思所以为的“随后而来的17 世纪的政治动乱产生了这样一个政治构造,它进一步稳固了自发集体的全部权,使经济活动的增益为一个社会全部” 。
资料二依据 1801 年初次普查,该郡(英国的约克郡 )只有 15 个城镇,人口有 2 万多人;而到1891 年,已经有 63 个城镇。
从 1820 年到 1830 年,利兹、曼彻斯特及伯明翰的人口增添率达40%,这是人口增添最快的10 年。
—— A. 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资料三固然人均收入有了显然的提升,但是富人的利润要显然的大于穷人。
拿手织机工来说,他们在拿破仑战争的初期年月里(工业革命刚开始时)状况不错,但是以后不论是他们的薪资仍是就业时机都急巨变化。
—— A. 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资料四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人们向来在以矿物燃料的形式(煤、石油、天然气)把各样形态的碳从地下开采出来,经过焚烧使之转变为热量、水(水蒸气 )、二氧化碳、少许的二氧化硫、甲烷和其余气体,并开释出来使全世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比节节上涨:以前工业化时代的约280 ppm 上涨到当前的360 ppm(ppm :一百万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体积数) 。
——约翰·格里宾《历史焦点》(1)据资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资猜中的“适合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它对英国的工业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2)综合资料二、三、四归纳工业革命的影响。
分析:此题考察工业革命的有关知识。
第(1)问,明确要求依照资料和所学知识判断制度是什么,“影响”可从制度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方面思虑。
第(2)问,要求综合资料二、三、四归纳工业革命的影响,资料二反应了19 世纪英国的城市化进度加速和人口的增加;资料三反应了英国富人与穷人的收入差距拉大;资料四说了然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
高考历史分类训练影响、意义类

训练12 影响、意义类“影响”类试题的设问往往比较简单,解题的关键在于辨析材料中的史实和影响,一般影响类语言的叙述都有“阻碍了”“有利于”“促进了”等指向性词语,把握住这一特点有利于降低解题难度。
在回答意义类设问时,并不是答语越多越好,关键是切中要害,答到点上。
同时要注意,意义类设问的答题方向都是积极方面。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谕诏左都御史协办大学士纪昀、翰林侍读陆锡熊为总纂修官,领当世硕儒之士戴震、邵晋涵、周永年等360余人,纂修《钦定四库全书》,以“彰千古同文之盛”。
历时十年,网罗万象,共采集清帝敕撰书籍、永乐大典所辑、内府藏本、地方采购及私人进献、坊间通行本等各类书籍3503种,计79 337卷,99000万余字。
《四库全书》名义上由皇帝“御批监制”,贯彻“寓禁于征”的政策,查缴禁书达3 000多种,150000多部。
“所取之书,凡有涉及金元之处者,大抵加以修改,作为定本”,以西方科技为“异端之尤”“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至于“离经叛道……荧惑视听者,屏斥必力”。
《四库全书》采取中国传统古籍的四部分类法,分经、史、子、集四部,各书分别类目时,总结吸收前人经验,达到高度精密完善的程度,代表了传统中国社会知识分类法的最高水平。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国文化史》材料二 问世于1772年的法兰西《百科全书》(原名《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大词典》)共32卷,包括正文17卷,附录4卷,图片11卷,计2268万字,并创立了将知识分类以字母顺序排列的方法。
从编撰到出版历时20年。
《百科全书》的主要编纂者狄德罗、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秉持理性唯物主义思想,在书中宣扬“天赐自由”,指出政权“在本质上属于人民”,尖锐抨击专制制度与教会黑暗,被当局斥为“魔鬼的新巴比伦塔”和“异教徒以及神和国王与教会敌人的大集合”。
除上述思想家外,参与全书编撰的人员极为广泛,其中有文学家、医师、工程师、旅行家、航海家和军事家等。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题型突破 意义、作用、影响类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根本性因素是“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就如诺思所认为的“随后而来的17世纪的政治动荡产生了这样一个政治结构,它进一步巩固了自愿团体的所有权,使经济活动的增益为一个社会所有”。
材料二根据1801年首次普查,该郡(英国的约克郡)只有15个城镇,人口有2万多人;而到1891年,已经有63个城镇。
从1820年到1830年,利兹、曼彻斯特及伯明翰的人口增长率达40%,这是人口增长最快的10年。
——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材料三虽然人均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的大于穷人。
拿手织机工来说,他们在拿破仑战争的早期年代里(工业革命刚开始时)境况不错,可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变化。
——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材料四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人们一直在以矿物燃料的形式(煤、石油、天然气)把各种形态的碳从地下开采出来,经过燃烧使之转化为热量、水(水蒸气)、二氧化碳、少量的二氧化硫、甲烷和其他气体,并释放出来……使全球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比节节上升:从前工业化时代的约280 ppm 上升到目前的360 ppm(ppm:一百万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体积数)。
——约翰·格里宾《历史焦点》(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合适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它对英国的工业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2)综合材料二、三、四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第(1)问,明确要求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制度是什么,“影响”可从制度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方面思考。
第(2)问,要求综合材料二、三、四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的增多;材料三反映了英国富人与穷人的收入差距拉大;材料四说明了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
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综合检测二含解析

板块综合检测(二)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4·广州模拟)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下议院可以通过提出弹劾等方法,追究政府国内外政策失败的责任。
这一做法( )A.缓和了贵族和平民的冲突B.保证了下议院的立法权C.加强了国王对上院的限制D.推动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解析:通过题干可知,英国下议院的权力有所扩大,这对于在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起到了肯定的推动作用,故选D项;题干反映的是下议院与政府的关系,不是贵族和平民的冲突,解除A项;题干叙述的是下议院有弹劾政府的权力,不是立法权,解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下议院与政府的关系,与国王无关,解除C项。
答案:D2.(2024·德州模拟)依据美国宪法,最高法院拥有宪法说明权。
历任总统往往会将那些赞同自己政治与哲学原则的人任命到最高法院担当大法官。
该做法( ) A.有利于总统自身的执政B.反映出总统侵蚀最高法院的权力C.违反了三权分立的原则D.说明白美国宪法有较大的敏捷性解析:因为最高法院拥有宪法说明权,所以美国总统情愿将赞同自己的政治与哲学原则的人任命为大法官,是为了更好地协调处理二者关系,有利于总统行政,故选A项;最高法院实行的是司法独立,解除B项;材料法院对总统有制约权力,并未违反三权分立原则,解除C项;总统任命最高法院大法官是依据1787年宪法的规定,不能体现敏捷性,解除D项。
答案:A3.(2024·洛阳模拟)新航路开拓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流入葡萄牙,造成通货膨胀;同时,葡萄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
而同时期的法国则激励对外贸易,发展工商业,多储备金银。
这些现象( )A.加快了两国社会转型的完成B.导致两国不同的发展轨迹C.受两国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D.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解析:材料葡萄牙商人“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没有转化为资本,因此没有推动其社会转型,故A项错误;而“法国则激励对外贸易,发展工商业,多储备金银”,推动社会转型,导致两国不同的发展轨迹,故B项正确;材料两国不同的发展轨迹,主要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地理环境无关,故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题型分类练训练8评价、影响类选择题

训练 8评论、影响类选择题1.汉代对先秦旧本儒家经书重视训诂( 文字解说 ) ,而宋人则抛开旧注,直接往经文中追求义理,敢于思疑和独立思虑,渐渐形成“理学”或“道学”。
这表示宋明理学()A.否认汉代董仲舒新儒学B.重申回归孔孟儒学原典C.适应商品经济发展潮流D.利于增强封建专制统治答案B分析理学家所重申的义理,就其内容而言,与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对比,其要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原典儒学对比,其对伦理道德的论述,更重视于哲学的表达。
宋明理学家在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上,提出了一系列特别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围和理论构造。
2.唐朝的炼丹著作《铅汞甲庚至宝集成》记录了火药的出生。
到北宋时,政府开始组织相关火药与火器的大规模生产,因为波及军事机密,官方作坊要求工匠熟背制造程序,禁止外传,同时禁止硫磺、硝石出境,特别是流向辽国。
据此可知()A.专制主义限制科技进步B.政府行为主导科技发展C.宋朝火药技术已趋成熟D.政局变迁影响科技发展答案D分析依照资料可知,北宋禁止火药制造工序外传和火药制造原料出口,特别是对当时的敌国辽国,联合所学可知,这表现了政局变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所以 D 选项正确。
3.宋朝土地买卖流行,出现“千年田换八百主”,“田宅无定主”的现象,政府出台了较为严实的法律,对土地买卖推行规范化管理,要求买卖两方在政府机构办理登记存案手续,作为土地产权转移的证明。
这一做法()A.有效保护了自耕农经济B.反应了宋朝商业立法的齐备C.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发展D.说明政府立法克制土地吞并答案C分析依照资料可知,宋朝政府出台法律规范土地交易的契约关系,实质上认可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的合法性,同意其按经济规律进行流转配置,这一做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所以 C选项正确。
4.不论是朱熹的“义理之学”,仍是陆九渊的“心学”,他们都跳出了汉唐注疏之学的藩篱,转而以学术经世为旨归。
这一转变()A.表示商品经济发展推进个性解放B.继承发展了朴实辩证法思想C.有益于踊跃进步时代精神的形成D.借鉴了佛道禁欲主义的思想答案C分析宋明理学以学术经世为要旨,揭开了以儒家贤人之学服务于国家、社会的时代序幕,这类文化的熏染对形成踊跃进步的时代精神影响极深,故 C 项正确。
高中历史历史影响、意义和评价类答题公式附练习题与答案

高中历史历史影响、意义和评价类答题公式1、性质分析: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如辛亥革命性质分析: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由资产阶级领导,具有一定群众基础,采取暴力革命手段;结果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却被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由此可以分析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完全成功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2、影响或意义=(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⑴、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如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等等。
⑵、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如十月革命的影响: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无产阶级专政;鼓舞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等。
⑶、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如两次鸦片战争的文化影响:“西学东渐”、产生“中体西用”思想、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近代教育、爱国主义文学兴起等。
3、判断成败及原因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如分析辛亥革命成败:从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的直接目标看,取得了成功;从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根本任务看,它并没有达到。
从成功原因分析:包括革命派的前赴后继精神、满清政府的孤立、各派政治力量的配合等。
从失败根源分析:包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和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
4、经验教训或启示:(经验+教训)→启示⑴、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如第一次国共合作:从经验看,国共两党可以合作,也取得一定成果。
从教训看,必须掌握领导权和武装。
由此得到启示是合作要以斗争求团结……⑵、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现状,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注意综合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宏观调控与市场竞争结合……⑶、文化=批判+改造+继承+发展+……如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在革命或建设实践探索中不断的发展等。
2022年高考历史全国版二轮复习考前特训—选择题题型专项训练 训练5 Word版含答案

训练5 史学争辩方法类选择题1.《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答案 C解析史书修撰由私撰到官修甚至皇帝亲自参与,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把握和意识引导的政治目的,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C项正确。
史书的编写受编写者的才识和自身观念等影响往往带有主观性,官修的史书在史书中必定会体现统治者的意志,这都打算了其不行能完全真实、公正和客观,故A、B、D三项不精确,排解。
2.(2022·太原模拟)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掌有对谕旨的“封还执奏”之权。
至清初,内阁进本拟签,经皇帝定后,由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
这些史实反映出当时( )A.皇帝疏于朝政造成大权旁落B.决策过程具有肯定制衡颜色C.决策制度僵化官员拘泥规制D.君主乾纲独断专制达到顶峰答案 B解析依据材料明朝的“内阁首辅掌有对谕旨的‘封还执奏’之权”以及清朝的“内阁进本拟签,经皇帝定后,由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可知明朝的内阁首辅和清朝的内阁都在肯定程度上对皇帝有所约束,故B项正确。
3.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可分为祖先被神灵化的“神话时代”、回归人述但又缺乏可验证性的“传奇时代”、有文字可查又有实物验证的“信史时代”。
一般认为商朝是信史时代的开头,其理由是( )A.商朝的历史有甲骨文明确和完整的记载B.历史争辩的根本依据是考古发觉,殷墟出土了中国最早的文物C.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起源,商朝以前的历史只有口头传奇D.商朝之前的古文献记载必需得到考古文物印证才能被证明是信史答案 D解析甲骨文记载只是反映商朝部分历史,不行能是全部历史,故A项错误;殷墟出土了中国最早的文物,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商朝以前的历史也有文献记载,故C项错误;历史争辩留意文献和考古的双重作用,但二者必需相互印证,方可采信,故D项正确。
统考版专题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题型10影响意义作用类非选择题

题型10 影响意义作用类非选择题时间:25分钟满分:60分1.[2022·信阳市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配备水平有很大进步,农业机械总动力从以前的不足1亿千瓦提高到现在10多亿千瓦;联合收获机数量从1.9万台提高到190多万台,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能力显著提高。
在智能农机装备上,中国建立了农机北斗导航与智能测控信息应用平台,研发应用了智能LED植物工厂技术,创制了植保无人机精准施药技术与装备,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深入,农业综合生产效率快速提高,保证了国家粮食供给,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摘编自何璇《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条件及其意义。
2.[2022·吴忠市一模]抗战时期大批东部沿海地区的工厂、人口及各种机关向西部后方进行迁移,意义十分重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30年代5个大型城市和63个10万人以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上海拥有全国半数以上的大型工商企业。
七七事变后的短短数年中,全国城乡共有1 425万人迁往西部后方。
从1937年至1942年底,桂林市人口增2.16倍,重庆的人口从战前的47万人猛增至124万人。
贵阳、宜宾等城市人口也成倍增加。
随着政治中心移往西南,仅陪都重庆国民政府的各类机关就共约130个,重庆集中了大批政治家和党军政人士。
各类内迁的民营、国营和军工企业约上千家,大量的企业家、科技人员与技术工人也随之内迁。
这对于大后方的工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化工巨子范旭东率200多名技工入川,推广晒盐卤技术,降低了成本。
光学专家龚祖同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学位回国,制成了中国第一台军用望远镜和机枪瞄准镜。
女工程师丰云鹤于抗战爆发后毅然回国,在重庆办厂,从肥皂废液中提炼甘油以制造炸药。
内迁高校多采用联合办学的形式,西南联大已发展为5个学院26个系、350多名教师、3 000多名学生的大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6评价、影响、意义、作用类选择题时间:15分钟分值: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2018·包头高三模拟)历史学家钱穆评价指出:“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绝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
”钱穆所评价的是() A.察举制维护了特权等级利益B.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C.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D.三省六部制保证了皇权的独尊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材料中没有体现察举制维护特权阶级利益,故A项错误。
九品中正制下选官的依据是门第族望,故B项错误。
由材料中“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可知,这一选官制度下,各社会等级均可参与,而科举制度下选官的依据是才能,各个社会阶层都可通过这一途径做官参政,故C项正确。
三省六部制是中央权力分配,不是选官制度,故D项错误。
2.(2018·长春高三模拟)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与吴道子的作品:“吴生虽绝妙,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鬲谢龙樊。
”他极力推崇王维,誉之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东坡对王、吴的评价()A.改变了王、吴二人在中国画坛的地位B.彻底否定了写实、形似的主导思想C.开创了“以形写神”的画风D.有利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答案:D解析:苏东坡通过对王维、吴道子的对比评价,强调诗意,而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故这有利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因此D项正确。
苏东坡的评价不能改变两人在中国画坛的重要地位,故排除A项。
苏东坡主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要求二者俱备,因此,他并未彻底否定写实与形似,故排除B项。
顾恺之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个提出“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的人,故C项错误。
3.(2018·烟台高三二模)有学者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新中国外交官第一次在异国集中面对世界各主要大国,参与讨论解决当时世界上最敏感和最重要的地区冲突,为亚洲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此评价是基于这次国际会议上()A.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C.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了首次会晤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新中国外交官第一次在异国集中面对世界各主要大国”“为亚洲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是1954年的日内瓦国际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所以答案选B。
A是1953年周恩来访问印度时首次提出;C是1955年的万隆会议;2000年9月,在中国的倡议下,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在纽约举行了首次会晤,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排除D。
4.(2018·菏泽高三模拟)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
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
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
”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了()A.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B.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C.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D.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答案:C解析: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材料并未涉及“分权思想”,故A项错误;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B项错误;卢梭提出“人民主权”思想,他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封建专制就是束缚自由的镣铐,与“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相符,故C项正确;卢梭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材料未涉及,故D项错误。
5.(2018·吉林省吉林市高三一模)历史评价通常指人们对历史人物、事件等一切历史现象从价值角度所做的认识。
下面是一组评价,其中评价对象与结论不相一致的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中外历史文献的历史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认识的能力。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保留了很多封建专制主义残余,皇帝拥有极大的权力,议会无实权,广大民众并未获得多少实际的政治权利,故C项表述有误,符合题意。
6.(2018·焦作高三模拟)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有的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日甚一日,清朝政治腐败不堪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也有的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源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多一些,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关,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
上述评论都旨在强调()A.传统文化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B.外部因素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C.时代潮流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D.社会环境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主要是受社会根源、传统思想、个人经历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影响而产生的,故材料强调社会环境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D项正确。
A、B、C都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都属于社会环境中一部分,排除。
7.(2018·佛山高三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正如整个世界感受过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
”他强调的是()A.民族主义顽强地对抗着工业化对全球的影响B.理性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C.经济全球化是由于先进工具的创制引发的D.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很快被世界所接受并实践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发明,蒸汽机标志着人类历史在经济上进入“蒸汽时代”,而《独立宣言》和《共产党宣言》宣扬的理性主义和社会主义则在思想和政治方面使世界历史进程加速发展,故选B项。
8.(2018·宝鸡高三模拟)“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使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新的生产方式在取代着旧的生产方式,并因此而造成了城乡社会生活的种种变化,这种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具有两重意义。
”这里的“两重意义”指() 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工业逐步产生B.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自然经济解体,反帝反封民主革命兴起D.中国社会逐步融入工业文明潮流答案:A解析: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外国的资本输出涌入中国,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并且使民族工业开始兴起,故选A;其他选项皆与题意不符,排除。
9.(2018·茂名高三模拟)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我立刻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
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B.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C.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答案:B解析:材料中“义人必因信得生”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思想,即只要信仰即可得救,这实际上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是指智者学派的影响,排除;D项是指启蒙运动的影响,排除。
10.(2018·平顶山高三模拟)1605年,《堂吉诃德》出版,一年之内竟再版六次。
作品极具现实主义风格,主人公堂吉诃德以热情的语言歌颂自由,反对人奴役人,成为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理想主义的符号。
这个“符号”体现的“典型意义”是()A.推崇人文主义B.反对专制王权C.提倡民主自由D.建立法治社会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西班牙塞万提斯的作品,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堂吉诃德》反映的思想应是人文主义,故A符合题意;文艺复兴矛头指向为宗教神学,B、C不正确;材料和文艺复兴运动均没有涉及法治问题,D不正确。
11.(2018·茂名高三模拟)近代西方某著作阐述:“……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得一些物种适应现存环境的特征得到发展,这些适合生存的物种发展起来,而另一些不适合生存的物种就自然灭亡。
随着这些特征越来越突出,由此就产生了更高级的物种。
”这种理论的主要意义是()A.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B.开辟了微观物质世界研究的新途径C.有力地冲击了神创世学说D.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生物界物种生存发展所遵循的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由此可知这个理论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有力地冲击了神创世学说,故本题选C。
A项不是生物科学的思想,排除;B项是量子论的意义,排除;D项是伽利略的科学成就,排除。
12.(2018·湛江高三模拟)在西方近现代文化史上,英国某文学家从写印度的故事和关于英国的诗歌转而写作儿童文学,后来又转向描写野生动物、社会讽刺和关于船舶机器以及想象的越洋空中旅行的故事。
时人评价这一文学现象说:“只有艺术家才能使成人读者对关于动物行为和机器的书读得津津有味。
”这一评价反映了当时() A.西方社会精神信仰面临危机B.进化论促进了人类思想解放C.社会大众对工业文明的赞美D.现实主义文学引发社会共鸣答案:A解析:根据“只有艺术家才能使成人读者对关于动物行为和机器的书读得津津有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评价反映了当时西方社会精神信仰面临危机,因此选A。
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