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构成二立体构成
设计基础三大构成之立体构成

二立体形态一形态的分类二立体形态的基本要素三材料与形式四材料与工艺五材料与力象形态现实形态自然形态人工形态概念形态视觉化视觉化纯粹形态纯粹形态形态现实形态自然形态人工形态概念形态?1组合因素?造型要素形状色彩肌理?条件因素数量方位光线动静?纬度因素点线面体空间?2物理因素?材料类别纸张木材金属塑料土其他?材料属性强度重量质感?加工手段折切塑烧割粘接焊接嵌合等?3心理因素?生气情感运动机能构造?立体构成的实践要求把视觉的形态要素物化成材料要求把视觉的运动物化为组合形式
形的简化逐渐成为普遍的手法,抽象
特别是几何形式手法成为获得认同的视觉
语言,“结构”成为艺术家与设计家都喜
欢使用与实验的名词。
荷兰风格派
1917年~1931年,以荷兰为中心的一场国际艺术运动。 主要代表:杜斯伯格 蒙德里安 里特维尔德 主要观点: 1、把传统的建筑、家具、产品设计、绘画、雕塑等所有平
(四)材料与工艺
• 加工方式(爆裂、折断、划痕、刺穿、打磨、 弯曲、冲压、切削、塑造——对应的心理感觉 与视觉质感)。
• 组合方式(叠加、贯穿、重复、包容、交叉 等)。
• 将材料的连接点称为“节点”,材料通过节点 联结成型。节点的构造有三种:滑节点靠自重 和摩擦相互连接,可以在水平方向滑动或滚动; 铰节点像铰链一样可以绕节点改变方向但不能 移动;刚节点完全固定。
2.立体构成(二)——半立体形态设计

二、仿生作品要求: 1.草图多张,需要制作大小30*30 2.具有形式美感 ,构思巧妙、风格独具
3.作品要突出体现“音乐”这一主题。
1.4.3任务二:创新训练
任务:为客厅设计一面电视背景墙模型。
知识和能力要求:能够综合运用半立体构成的加工手段和形式美法则,培养学生的 空间造型能力、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作品要求:1.半立体:不切多折、一切多折、多切多折任选9小幅,尺寸: 100x100mm左右/张,黑卡装裱
2.作品要突出体现“家装风格”这一主题,以电视背景培模型,材料可以选用纸质
3.注意作品中重复、渐变、对比等形式美法则的应用。
三 仿生构成
优秀作品赏析
立体构成作业
仿生作品、材料半立体作品各1件 内容不限
一、材料半立体要求: 1.草图构思多张,选出9幅(每张10*10)
任务:为音乐广场制作一件浮雕模型。 知识和能力要求:能够综合运用半立体构成的加工手段,初步培养学生的空 间造型能力、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作品要求:1.半立体:不切多折、一切多折、多切多折任选9小幅,尺寸: 100x100mm左右/张,黑卡装裱
2.运用半立体构成的多种加工手段,材料可以选用纸质。
立体构成
不切多折
即在正方形的纸片上直接多次折叠或弯曲,并运用形式法则,构成立 体形态的方法。
一切多折
即在正方形的纸片上用刀划出一条切线,然后利用这条切线反向拉 引,并将纸多次折叠或弯曲,使纸具有立体感。
多切多折
即在正方形的纸片上多次切割,并多次折叠或弯曲进行构成。
(二)板式构成
1.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任务一:创新训练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

线形结构的雄伟大桥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的审美需求
审美需求是人类在审美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立体构成不是 对某种材料的堆砌,更不是关于某种技法的游戏,它所创造的新的形 态,要符合人们一定的审美需求。
树碗
糖果沙发
纸沙发
一、体量美
立体构成中的体量美,可以认为是体积感、容量 感、重量感、范围感、数量感、界限感、力度感等。物体 的大小、占据的空间、秩序与方向、单一与整体、聚合与 分散等等,都会使我们在物体构成的感觉中有一种量感。
Zaha Hadid 的“跳舞的楼”
美国因特网ICA总部大楼
十届美展雕塑作品
二、空间美
空间感是一种潜在的运动感觉,立体构成正是通过材料的切割和 组合来划分和创造空间,即利用单元体的错位、联合及连接等形式形成 有空间感的立体效果。
日本东京饭田桥地铁站
立体构成的空间感是通过凹与凸、虚与实的形式来表现的。主 要是利用人的视觉经验,造成、甚至强化进深感、诱发思维想象。
或色群间以数比、等比处理排列,使之产生音乐、诗歌的旋律感, 称为韵律。
旧金山公共图书馆
二、比例与尺度
(一)比例 比例在立体构成中是指形体部分与部分、局部与整体数量上的比 率关系,体现出形态的美感。
(二)尺度 尺度是指人们衡量立体形态呈现出预想的某种尺寸。
1.自然尺度 2.雄伟尺度 3.亲切尺度
泰国Ango灯具创意设计
线材 线材是以长度单位为特征的型材。 无论直线或曲线均能呈现轻快、运动、扩张的视觉感受。
2、线材的视觉特征 线材的视觉特征具空间感、轻快感、紧张感,有较强
的表现力,犹如人的骨骼支架。
面材 所谓面材,通常指面状即面积比厚度大很多的材料。 在几何学上,面是由线的移动轨迹所致,但在现实生
立体构成——概述

立体构成的探求包括对材料形、色、质、空间规律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材料强 度的探求,加工工艺等物理效能的探求。
大家好
14
立体构成的心理效能和物理效能探求
三大构成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立体构成是平构、色构的延伸,平构中的重复、渐变与色构中的色彩关系都将 运用与立体构成中。 区别: 平构、色构是在平面的基础上进行的构成艺术,立体构成是立体三维构成方式, 所处空间与位置不同。
大家好
15
立体构成的形成与起源
1、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
用几何形体(圆柱体、锥体、 立方体、球体等)来表达客观 对象,即是把外部世界以一系 列不同平面,在不同时空中的 构成方式,进行不同视觉解析 和表现。
大家好
毕加索作品《亚维农的少女》
16
2、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描绘运动着的人
物形态,并将其进行解析、映 叠重构,通过色线、色点、色 束表现光的闪耀与动感。
大家好
17
波丘尼《空间连续的独特》
《下楼梯的裸女》
杜来尚主大的义家这的好幅先作驱品之被作认为是未
18
3、荷兰风格派运动 (20世纪初)
荷兰风格派运动主 张纯抽象和纯朴,外形 上缩减到几何形状,而 且颜色只使用黑与白的 原色。
大家好
2010年上海世博会德国馆方内馆动力球
60
展示设计的本质是人为环境创造、空 间运用和场地规划的艺术。因此,展示设 计所面对的是展示道具的形态塑造和布置 ,色彩的运用及灯光照明布置,以及营造出 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艺术气氛及环境;通过 空间的划分、联系,从而对人为活动进行 引导,创造人与人,人与物之间舒适、轻松 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空间 。
立体构成2

(2)
立体形态基本元素
主讲:李德真
一、形态的本质分类 立体构成中,形态元素的研究很重要。形态不 等于形状,它是指立体物的整个外貌,由无数个角 度、体面形成的形状,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概念体。 如果对自然界各种形态详加注意,从微观到宏观, 还涉及到造型与环境之间的空间形态关系。形态的 分类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两方面。
3.面的元素 面的形态元素,在几何学中是线的移动的形态, 也是由块体切割后而形成。面的感觉虽薄,但它可 以在平面的基础上形成半立体浮雕感的空间层次, 如果通过卷曲伸延,还可以成为空间的立体造型。
谢 谢!
三、形态的构成元素 1.点的元素
点是立体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它具有求心性 和醒目性,在视觉艺术信息的传达中总是先取得心 理的表象。点的体积有大有小,形状多样,排列成 线,放射成面,堆积成体。点的空间表现:空为虚, 实为体,两点含线,三点含面,四点含体。
2.线的元素 立体构成中线的语言是非常丰富的。就线的形 态而言有粗细、长短、曲直、弧折之分;断面又有 圆、扁、方、棱之别;线的材质感觉上有软硬、刚 柔,光滑、粗糙的不同;从构成的方法看有垂直构 成、交叉构成、框架构成、转体构成、扇形构成、 曲线构成、弧线构成、乱线构成、回旋构成、扭结 构成、缠绕构成、波状构成、抛向构成、绳套构成 等。
二、形态的空间意识 立体构成中除了造型形态的实体之外,还有一 种虚拟的空间形态。这种空间形态几乎涉及一切艺 术设计领域。中国古代老庄哲学中就十分强调 “空”、“无”的美学观念,认为“无”形比有形 更富有表现力。中国古典建筑中最讲究通透,这种 内外合一把建筑的实体与空间自然融合的方式,可 以丰富空间的层次和对景物的情思。
立体构成的三要素

立体构成的三要素一、立体构成的概念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中的一门基础造型课,它是研究立体形态各元素的构成法则,是将点、线、面、体等基本造型元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富有美感的立体形态的过程。
1. 形态要素- 点- 在立体构成中,点是相对较小的元素,它具有吸引视觉注意力的作用。
点可以是实际存在的小物体,如一颗珠子、一个小立方体等,也可以是相对概念上的点,比如在一个大的立体造型中,某个局部的小凸起或小凹陷部分可以视为点。
点在立体空间中的位置不同,会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
当多个点存在时,它们之间的排列组合方式,如等距排列、疏密排列等,会产生不同的节奏感和空间感。
- 线- 线在立体构成中是具有长度、方向和位置的元素。
线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
直线给人简洁、明快、稳定的感觉,如垂直的直线有挺拔向上的感觉,水平的直线有平静、稳定的感觉,倾斜的直线则带有动感和不稳定感。
曲线则富有变化和韵律,如螺旋线具有强烈的空间延伸感,自由曲线则充满了灵动和活力。
线在立体构成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排列方式构建出各种立体形态,如线的交织可以形成面,线的聚集可以形成体。
- 面- 面是由线的移动所形成的,具有长度、宽度和一定的厚度。
在立体构成中,面有平面和曲面之分。
平面给人平整、稳定的感觉,不同形状的平面具有不同的视觉特性,例如正方形的面给人端庄、稳重的感觉,三角形的面具有稳定性和指向性,圆形的面则给人柔和、圆润的感觉。
曲面则具有流畅、动感的视觉效果,如球体的表面是曲面,它具有全方位的动态感。
面在立体空间中的折叠、弯曲、组合等操作能够创造出丰富的立体造型。
- 体- 体是由面的移动或者旋转等方式形成的,是立体构成中最具实体感的要素。
体可以分为规则体和不规则体。
规则体如正方体、球体、圆柱体等,它们具有明确的几何特征,给人简洁、整齐的美感。
正方体具有稳定、厚重的感觉,球体则是全方位对称的,充满了圆润和饱满感,圆柱体既有垂直的稳定感又有水平方向的延伸感。
2立体构成形式法则

2立体构成形式法则立体构成形式法则是指在设计和创作过程中,通过对立体形式的构成和组合进行规划和设计,以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和表达意义。
这些法则是从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中总结出来的,是指导和规范设计与创作的重要指导原则。
第一种立体构成形式法则是平衡性。
平衡性是指在立体构成中,对各个要素之间的重量、体量、形状等进行合理分配和安排,使得整体的结构稳定、和谐、有序。
平衡性分为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两种形式。
对称平衡是指将立体构成中的各个要素按照中轴线或其中一种轴线进行镜像对称排列,使得两侧的形式相似、对称、平衡。
不对称平衡则是指在立体构成中,各个要素的分布位置、形状大小等相互不同,但通过合理的搭配和组合,达到整体平衡的效果。
平衡性可以使立体构成更加稳定、有序、美观,引导观众的视线,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
第二种立体构成形式法则是运动性。
运动性是指在立体构成中,通过组合和构图的方式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动态的感觉和节奏,使观众能够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动态力量和生命力。
运动性可以通过利用线条的方向、旋转、交错、叠放等方式来表现出来,使作品具有流动性、变化性和活力。
通过巧妙地处理立体构成的角度和比例,运用透视、透镜以及其他视觉效果,可以使作品中的形式和结构产生动态的变化,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惊喜。
运动性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可以是线条的飞扬、形体的转动、空间的深远等,使作品具有更加生动、富有节奏感的特点。
在立体构成的设计和创作中,平衡性和运动性都是非常重要的法则。
平衡性能够使作品呈现出稳定的结构和有序的形态,使观众感受到和谐、均衡的美感;而运动性则能够赋予作品动态的魅力和生命力,使作品充满变化和活力。
通过巧妙的运用这两种法则,设计师和艺术家可以创造出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立体构成作品,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和体验。
三大构成

对称类型:1)轴对称:“以对称轴为中心,左右、上下或倾斜一定的角度的等形的对称图形。
2)中心对称:对称的图形,对称点在中心就称为中心对称。
3)旋转对称: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相同的角度旋转,成为放射状的图形,称为旋转对称4)移动对称:图形按照一定的距离或按某种一定的规则平行移动所得到的图形称为移动对称。
5)扩大对称: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称为扩大对称。
立体构成的三个条件立体构成的因素,就宽泛意义而言,可分为视觉基本特征(关系因素)、环境条件(必要因素)、形态本身(对物像——条件因素)这3个方面。
统一是指某种性质相同或类似的形态要素并置在一起形成某种一致性或有一致性的感觉,通过对这些有变化的各部分,经过有机的组织,使其从整体得到多样统一的效果。
线的视觉心理线的不同形态特征,表现出不同的视觉语言:粗线的形态有厚重、豪放有力和紧张感,给人印象深刻。
细线锐利,有纤细、轻松、精致、敏锐感。
长线具有持续、速度和时间感。
短线具有断续、迟缓、动感特性。
水平线带有稳定、安全、永久和平意味。
垂直线带有崇高、权威、纪念、庄重的意味。
斜线是介于垂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形态,具有不安定和动态感,方向性强。
直线给人明确、简洁和锐利的感觉,而曲线似受外界压力而发生形变,产生情感知觉中的倾向性,表现出丰满、柔软、欢快、轻盈、调和感。
自由曲线的形态富于变化,追求与自然的融合;几何曲线富有节奏感、比例性,精确性、整体性等特点,并富有某种现代感的审美意味。
体在造型学上有三个基本形:球体、立方体和圆锥体。
而根据构成的形态区分,又可分为:半立体、点立体、线立体、面立体和块立体等几个主要的类型。
平面构成中的形象是指视觉所能见到的物体的外部特征,是可见的,或是设计中借以表达一定含义的视觉元素。
半立体构成又称二点五维构成,它是介于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之间的造型形式,是以平面为根基再在上面进行立体化的表现。
如:浮雕、壁挂等艺术品。
平面构成三要素:点、线、面色彩构成(Interaction of Color),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换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体积聚
四、建筑形态构成
-建筑形态是一种人工创造的物质形态。
-建筑形态构成是在基本形态构成理论基 础上,探求建筑形态构成的特点和规律 。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建筑形态同功能 、技术、经济等因素分离开,作为单纯 的造型现象,探求其视觉特性,研究其 在视觉要素和关系要素作用下的组合特 点和规律。
•体的分割
体的构成
b.体的分割与积聚 ——体分割后的各部分作为构成的新要素 ——移位 ——组合成新的几何体
•体的分割与积聚
体的构成
c.单位体型积聚 ——基本形选择可为重复形与对比形 ——重复形的积聚可以是绝对重复,也可
进行近似或渐变的处理,产生韵律感。 ——对比形重复是选用个性鲜明的互为对
比的体块,按照一定的关系,积聚成具 有均衡感、安定感的形态。
面的构成
b.单位平直面构成——层面组织 ——确定层面的基本面型 ——基本面型之变化:重复、渐变、近似 ——排列方式:为基本面型连续运动的轨
迹。如直线、曲线、折线、错位、辐射 、旋转等。
•单位平直面材构成
面的构成
c.单位面材插接构成 ——选择基本面型(多为简单的几何形) ——确定切口位置、长度 ——明确插接方式
• 3.面的构成
– 面:具有延展性,以其形状、大小为主要 特征。不论平面还是曲面,均具有比线明 确,但是比体虚弱的空间占有感。在立体 构成中,面具有分割与限定空间的重要功 能。
面的构成
– 构成方式 a.单一连续面材构成——折叠与反转 ——确定初始面型 ——划分分格线 ——作凸凹折叠或进行翻转
•单一连续面材构成
– 膨胀 基本形体在各个方向或某些方向上向外鼓出
,去规则的几何体具有弹性和生长感。 – 收缩 形体垂直面沿高度渐次后退。反之也可,产
生上大下小的倒置感。 – 分裂 基本形体被切割后分离,但二者之间仍有联
系,保持整体统一性和完整感。
基本形体的体型变换
– 旋转 形体依一定方向旋转,使之产生强烈的动态
• 1.单一空间构成
– 具有向心性,界限明确,形式规则 – 是建筑构成的最基本单位 – 形状、比例、尺度、封闭与开放,影响人
们对空间的心理感受
六、建筑空间的基本构成方式
• 2.二元空间构成
– 连接 两个相互分离的空间由一个过渡空间连接 ,过渡空间的特征对于空间的构成关系有 决定性作用。
– 接触 – 相交
组合
•单位线材构成
线的构成
c.线群构成 ——用简单的直线杆材按一定的秩序排列
或层叠,也可以线材和杆材结合,产生 空间变化的节奏。
•线群构成
线的构成
• 杆材的组合方式及变化
•末端变化、表面处理、末端整齐与不整齐、两根杆件的渐变组合、 •梯形及扇形叠合、两根杆件的不同组合方式
三、基本形体构成
•实体
•实体
•实体
•实体
•实体
•空间
•空间
四、建筑形态构成
• 2.实体与空间
– 正形-负形 建筑形态要素构成建筑物时,吸引视觉注 意力的正要素与负要素同时被感知。它们 同时产生,构成一个不可分的对立统一的 整体。
a.建筑实体与空间的共生 b.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共生 c.建筑单体与建筑群的共生
和生长感。 – 扭曲 形体在整体或局部进行扭曲,使其具有流动
感。 – 倾斜 形体垂直面与基准面成一定角度,造成某种
动势,整体应具有稳定感。
•旋转
•扭曲
•倾斜
五、建筑体量的基本构成方式
• 2.形体间的构成方式
– 分离 – 接触 – 相交 – 连接
•分离
•接触
•相交
•连接
六、建筑空间的基本构成方式
•单位面材插接构成
面的构成
d.对比面材插接构成 ——选择面型,特点明显, ——确定切口位置、大小 ——插接面应注意面型的对比 ——插接后层次变化丰富,整体均衡统一
•对比面材插接构成
面的构成
– 面材与空间限定 • 影响面材构成空间的因素 ——形式(形状、大小、色彩、肌理) ——方位(水平、垂直、倾斜) ——关系(显露、通透、封闭) • 面材构成空间的基本方法 ——分割(在总的限定空间内作减法) ——组合(在基本空间基础上作加法)
•分割
•组合
面的构成
• 面材构成复合空间的主要方式 ——承托 ——覆盖 ——横断 ——竖断 ——夹持 ——围合
•承托、覆盖、横断、竖断、夹持、围合
三、基本形体构成
• 4.体的构成
– 体:因其实体而具有体量感 – 构成方式(分割、积聚)
a.体的分割 ——研究被分割部分与整体造型之间关系 ——分割方式、分割数量 ——切割后产生新的面、形成新的特征。
•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共生
•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共生
•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共生
五、建筑体量的基本构成方式
• 1.基本形体的体型变换
– 增加 在基本形体上增加附加体,但属于从属地位
。 – 消减 在基本形体上挖切一部分。 – 拼镶 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表层并置、衔接。
•增加
•消减
•拼镶
基本形体的体型变换
• 水平面与垂直面对空间的限定作用 a.底面——抬高或降低底面可改变空间的
限定感 b.顶面——形状、尺寸及其与地面的距离 c.垂直面——比水平面活跃,是限定空间
并给人围合感的重要手段。它自身的形 式及开口控制着建筑物室内外空间及视 觉上的连续性。
•底面
•顶面
•垂直面
•垂直面
四、建筑形态构成
四、建筑形态构成
• 1.构成要素(点、线、面、体——空间 )
–点 • 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如体与面上的点 状物、顶点、线的交点、区域中心点等 。 • 点的不同排列方式产生不同的表情。 • 点的构图作用:积聚性、求心性、控制的点
四、建筑形态构成
–线 • 实存线——有位置、方向和一定宽度, 但以长度为主要特征。 • 虚存线——由视觉、心理意识到的线, 如两点间的虚线,及其所暗示的轴线。 • 线的构图作用——表明面和体的轮廓、 面的分割、划分空间、虚存线对空间的 组织等,对空间的限定作用较强。
•人工形态
•有机形态 •无机形态 •具象形态
•抽象形态
•写实形态 •变形形态 •理性形态 •非理性形态
•有机形态
•无 •机 •形 •态
•具象形态
•抽象形态
三、基本形体构成
•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点、线、面、体
• 1.点的构成(参见平面构成)
三、基本形体构成
• 2.线的构成 – 线:以长度为特征的型材。 – 分类
一、概述
❖三维形态构成。 没有一条固定的轮廓线可以表现其
全貌,需研究其三个向度,从不同方位 、不同角度去认知。 ❖立体构成的实与虚。
实体形态构成的同时,限定出一定 的空间形态。经由实体而被感知。
一、概述
•实体形态
•三维形态的正形 •自身占有空间 •实体 •以自身实体被感知
•空间形态
•三维形态的负形 •被限定出的空间 •虚体 •借助实体被认知
•建筑中的线
四、建筑形态构成
–面 • 实存面——有一定的厚度和形状。分为 规则几何形和不规则任意形 • 虚存面——由视觉心理意识到的面 • 面的构图作用——限定体的界限,以遮 挡、渗透、穿插关系分割空间,以自身 比例划分产生良好美学效果。空间限定 感最强。
•建筑中的面
•建筑中的面
四、建筑形态构成
一、概述
• 目的
– 体验和感受
– 客观体量感受(客观现象) – 人为情感因素感受(主观心理)
培养创造性思维,追求造型的可能性,开发 材料的新形态,对今后设计有深远的影响 。培养观察、认识、想象、分析、选择、 组合、决定等造型能力,即创造构思直观 判断能力与表达技巧。
二、形态分类
•自然形态 •形态
–体 • 实体——有长宽高三个量度,形状上有 规则的几何体与不规则的自由体。有方 向感、重量感、虚实感等。 • 空间——由实体围合而成,具有形状、 大小、方向感,因而产生封闭、半封闭 、开敞通透、流通等不同的空间感受。
•实 •体
•实体
•实体
•实体
•实体
•实体
•实体
•实体
•实体
•实体
• 软质型材:棉、麻、丝、化纤、金 属等软线或软绳。
• 硬质型材:木、塑料、金属等条材 。
•软质线材与硬质线材
线的构成
– 组合方式
a.连续线材构成 ——线材粗细均匀,无节点。表现为动势
和空隙的韵律。 ——线材间构成不同的虚面。
•连续线材构成
•连续线材构成
线的构成
b.单位线材构成 ——杆件相互搭接构成立体形态 ——以三角形为单位 ——杆件组成线框,作重复、渐变或自由
两空间的一部分重叠而成公共空间,并保 持各自的界限和完整性
•连接
•接触
形态构成二立体构成
一、概述
立体构成作为学习和研究形态设计 和其它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课,已为当 今世界许多国家设计教育界所重视,它 是在上世纪20年代包豪斯学院首次开设 构成课的基础上,经过改进和发展而创 立的学科。
一、概述
立体构成
具有形态构成的一般特征。
立体构成从造型要素入手进行变化及排列组合 ,以建立造型的视觉和谐与秩序美,或者以 产生有意图的视觉兴奋为目的,具有逻辑的 推理性,可呈现出无限的构思。因此,立体 构成在研究形态与空间的艺术、追求纯粹形 体和空间的创造上,有着科学而系统的设计 思维和训练模式。实体形态构成的同时,限 定出一定的虚体形态,即空间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