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2

合集下载

纸的立体构成2

纸的立体构成2

不切多折:
即在正方形的纸片上直接多 次折叠或弯曲,并运用形式 法则,构成立 体形态的方法。
一切多折正方形的纸片上用刀划出一条切线,然后利用这条切线反向拉
引,并将纸多次折叠或弯曲,使纸具有立体感。
多切多折:
即在正方形的纸片上 多次切割,并多次折 叠或弯曲进立体构成作业 1:要求:不切多折1式,一切多折或 多切多折1式
2:要求:造型新颖、做工精细、整体 美观。
纸立体构成
半立体构成 半立体又称之为二点五维构成。是在平面材料上进行立体化加工,使 平面材料在视觉和触觉上有立体感,但没有创造物理空间的构成方法, 故称为半立体构成。
半立体的主要构成方法是折叠(直线折叠、 曲线折叠)、弯曲(扭曲、 卷曲、螺旋曲)、切割(挖切、直线切割、曲线切割)。
纸立体的特点 具有造型简练,制作容易,装饰感强的特点,是一种 新颖的艺术形式。

设计基础三大构成之立体构成

设计基础三大构成之立体构成
• 构成主义走向抽象和表现力来自材料的言语,以及对技 术的信念和乌托邦思想,舍却主题内容,把绘画从文学 趣味和幻觉艺术中解放了出来,强调材料与形式,以非 具象的几何学形态和铁板、玻璃、树脂等工业材料为素 材,创作和发表了用新的量感、概念构成立体造型的作 品,把注意力集中于画面的材料和真实的结构——即色 彩、质感、结构和材料本身,从而展开了影响深远的造 型运动,对西欧各地的前卫艺术运动以巨大影响,他们 的造型倾向得以世界性的发展。
二立体形态一形态的分类二立体形态的基本要素三材料与形式四材料与工艺五材料与力象形态现实形态自然形态人工形态概念形态视觉化视觉化纯粹形态纯粹形态形态现实形态自然形态人工形态概念形态?1组合因素?造型要素形状色彩肌理?条件因素数量方位光线动静?纬度因素点线面体空间?2物理因素?材料类别纸张木材金属塑料土其他?材料属性强度重量质感?加工手段折切塑烧割粘接焊接嵌合等?3心理因素?生气情感运动机能构造?立体构成的实践要求把视觉的形态要素物化成材料要求把视觉的运动物化为组合形式
形的简化逐渐成为普遍的手法,抽象
特别是几何形式手法成为获得认同的视觉
语言,“结构”成为艺术家与设计家都喜
欢使用与实验的名词。
荷兰风格派
1917年~1931年,以荷兰为中心的一场国际艺术运动。 主要代表:杜斯伯格 蒙德里安 里特维尔德 主要观点: 1、把传统的建筑、家具、产品设计、绘画、雕塑等所有平
(四)材料与工艺
• 加工方式(爆裂、折断、划痕、刺穿、打磨、 弯曲、冲压、切削、塑造——对应的心理感觉 与视觉质感)。
• 组合方式(叠加、贯穿、重复、包容、交叉 等)。
• 将材料的连接点称为“节点”,材料通过节点 联结成型。节点的构造有三种:滑节点靠自重 和摩擦相互连接,可以在水平方向滑动或滚动; 铰节点像铰链一样可以绕节点改变方向但不能 移动;刚节点完全固定。

2立体构成--形 态 要 素(点、线)

2立体构成--形 态 要 素(点、线)

结构说明图:
线立体是以线的形态在空间中构成所产生的形体,它富有穿透性的 深度感;
(一)综合构成之——线材构成 线材,以长度为特征(软质/硬质)。
软质线材包括:棉、麻、丝、化纤等软线、铁、铜、铝丝等金属线材。
硬质线材有:木、塑料、其它金属等条材。
线材构成的特点;其本身不具有占据空间表现形体的功能,它可以 通过线群的积聚,表现出面的效果,再运用各种面加以包围,形成 一定封闭式的空间立体造型。
9
如果在视野中同时存在两个同样性质的点,视线将会在两点间形
成一段无形的线;
如果在视野中同时存在三个同样性质的点,视线将会在三点间形 成一个三角形;
如果在视野中同时存在无数个同样性质的点,视线将会在无数个点 间形成虚面;
点立体是以点的形态在空间产生的视觉凝聚的形体,它富有玲珑、 活泼的独特效果;
作业与练习
题目:线形的立体构成 要求:
1、根据课上所讲内容,充分运用线的特性和构成方法进行设 计;

2、设计新颖,充分运用点的特点创作 3、材料不限 4、附以底座
50
1)要注意材料的粗度与长度的对比,并且要考虑到断面的 性形状; 2)受力点一定要在材料的结合部;
3)根据铰节的特点,要考虑到节点的材料和形式的依据;
4)材料自身虽不弯曲,但仍有倒塌的可能,应尽量把材料 组合成三角形;
31
3、框架构造 是独立线框的空间组合,分为独立线框和立体线框;组合办
法有重复、渐变、自由组合、连续框架
在立体的创造中要形成主旋律,要有鲜明的主旋律。 次要的 是指形体中接近主要因素的要素,通过增强主次要素的对比,强调特 征; 从属的 起到连接主次的作用,能够和主要的、次要的要素相关联;

2.立体构成(二)——半立体形态设计

2.立体构成(二)——半立体形态设计
制作正稿; 2.正稿需色彩协调,装裱时排列有序; 3.造型新颖、做工精细、整体美观。
二、仿生作品要求: 1.草图多张,需要制作大小30*30 2.具有形式美感 ,构思巧妙、风格独具
3.作品要突出体现“音乐”这一主题。
1.4.3任务二:创新训练
任务:为客厅设计一面电视背景墙模型。
知识和能力要求:能够综合运用半立体构成的加工手段和形式美法则,培养学生的 空间造型能力、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作品要求:1.半立体:不切多折、一切多折、多切多折任选9小幅,尺寸: 100x100mm左右/张,黑卡装裱
2.作品要突出体现“家装风格”这一主题,以电视背景培模型,材料可以选用纸质
3.注意作品中重复、渐变、对比等形式美法则的应用。
三 仿生构成
优秀作品赏析
立体构成作业
仿生作品、材料半立体作品各1件 内容不限
一、材料半立体要求: 1.草图构思多张,选出9幅(每张10*10)
任务:为音乐广场制作一件浮雕模型。 知识和能力要求:能够综合运用半立体构成的加工手段,初步培养学生的空 间造型能力、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作品要求:1.半立体:不切多折、一切多折、多切多折任选9小幅,尺寸: 100x100mm左右/张,黑卡装裱
2.运用半立体构成的多种加工手段,材料可以选用纸质。
立体构成
不切多折
即在正方形的纸片上直接多次折叠或弯曲,并运用形式法则,构成立 体形态的方法。
一切多折
即在正方形的纸片上用刀划出一条切线,然后利用这条切线反向拉 引,并将纸多次折叠或弯曲,使纸具有立体感。
多切多折
即在正方形的纸片上多次切割,并多次折叠或弯曲进行构成。
(二)板式构成
1.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任务一:创新训练

立体构成作业2

立体构成作业2

立体构成作业2设计说明:该作品主要由点(面片,木棍)及软线构成。

叮当叮当,一阵风吹来,所有的点结构相互碰撞,奏出风的旋律。

该作业灵感主要来自于风铃。

是模仿风铃形状做的。

主要想表达不同季节,不同的风。

春风吹拂,夏风澎湃,秋风凄凉,东风凌冽。

全都在风铃不同节奏的碰撞交响中表现出来。

点(面片,木棍)结构表面的横向不同色彩,也是表达了风的蕴意,不同色彩横向排列给人以轻快的感觉。

硬线构成(中国馆)设计说明:该作品全部用硬线(筷子)构成。

硬朗的结构正式中国古木建筑的风格,模仿中国馆表面形状,红色的喷漆,正式中国喜庆的象征。

所有的结构没有螺钉链接,现在全是用胶水链接,结构完美,藏头藏尾,主要想表达中国古代建筑的榫卯结构。

明榫暗卯,不用螺钉就把所有结构牢牢链接在一起。

并且不损整体结构的美观。

该作业在灯光照射投影下显得格外的有意境,寓意屹立不倒的东风文化。

软硬线构成(篝火)设计说明:该作品是由软线和硬线结合构成的。

写作的时候难免会遇到饥饿,所以该作业的灵感来自于吃。

我们都饿了,那原始人是怎么吃喝的呢?四周由筷子构成的结构,正是模仿原始人生火造饭的支架。

中间挂着泥土成烤的陶瓷。

一锅热水正在沸腾,该作业表达的原始人的聪明才智。

善于利用自然界中的工具。

君子善假于物。

作业特点,底部四方形结构是用来做稳定用的,着并不是原始人的智慧。

综合构成(旋转木马)设计说明:该作品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还记得我们儿时坐过的旋转木马吗?该作业就是模仿游乐园里的旋转木马。

木马的形状改成了小车型,小车的下面挂着糖果,这些东西全部都是孩子的喜爱。

该作业的整体结构是由一根铁丝支撑起来的。

主在表达游乐设施选材的结实性。

安全的设备才能让人玩的更加开心。

改作业的形状是模仿蘑菇,本来顶部还有个圆锥,但效果不好,最后没加。

蘑菇的形状,小车,糖果,充满了童趣。

最新2立体构成形式法则知识讲解

最新2立体构成形式法则知识讲解

3.对比
是通过两种不同事物的相对抗,在相对的矛盾中相异吸引,互相衬托 而形成对立统一的现象,这种现象会在视觉心理中产生刺激的美感。
对比的表现形式内容很多,然而,有时过于强调刺激缺少调和,形体 空间就会显得杂乱。 对比与调和的关系是:对比产生调和,矛盾的双方,越相近则越调 和,越对比则越刺激。 调和可使各要素之间相互产生联系,彼此呼应、过渡、中和。因此, 我们在造型中,当突出对比时就要注意调和的一面。
单纯化立体形态在 立体构成中有利于 计算和便于加工的 优点,是一切造型 活动必须遵循的一 个基本原则。
2.节奏与韵律
节奏
音乐 指节拍
有种律动的美
立体造型
指秩序
有规律性的变化美
“节奏如筋骨,韵律似血肉”是指音乐中的强弱、快慢、长短、高低有 序的曲调,在节奏的强化之下产生情调,唱之润之,琅琅上口,形成 “韵律的美”。(韵律的表现离不开节奏的帮助)
2)空间与实体对比 立体造型中,空间与实体是正负形互补的 关系。空间中若没有实体的坐标,也就不 可能意识到它。实体表现为厚重、封闭。 空间表现为通透、飘渺。表现的形式有虚 实、隐现、凹凸、前后等等。空间与实体 的对比调和同样也以有主次变化为宜。
2立体构成形式法则
立体构成是使立体形象有组织和有秩序地进行排列、组合、 分解,因此必须遵循一定的美学设计原则和形式。
审美心理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心理, 是一种对审美对象的创造或再创造的 活动。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三原则
整体性原则。整体之美大于局部之美, 首先思考的是宏观形式和结构,陷入细节 就很难把握整体。时时把握整体的设计观 念,防止局部喧宾夺主,这和素描的学习 的原理相通。整体构思原则是立体造型的 成功关键。
立体构成中节奏表现为基本形 按设计好的骨骼进行起伏、交错、 渐变、厚薄等有秩序、有规律的性 的变化,韵律是节奏导致的一种只 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感受。它 没有形式可言,当形态大小、方向、 位置、色彩、光线、排列发生变化 时,都可以产生韵律美。

《立体构成》全套课件ppt完整版(2024)

《立体构成》全套课件ppt完整版(2024)

定义
立体构成是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 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 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 态的学科。
特点
立体构成是一个以知觉为基础, 将基本要素按照美的原则构成新 立体形态的过程。
4
立体构成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
立体构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包豪斯时 代,当时人们开始探索三维空间中的 形态组合与表现。
发展
2024/1/30
人体造型
以人体为原型进行创作, 通过夸张、变形等手法表 现人体的美感和力量。
器物造型
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器 物形态,如家具、器皿等 ,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
12
抽象形态表现
点、线、面构成
运用点、线、面等基本元 素进行组合和排列,形成 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抽 象形态。
2024/1/30
体是立体构成中三维形态的基本元素,具有长、 宽、高三个方向的度量。体可以分为几何体和非 几何体两种,几何体具有简洁明了的形态,非几 何体则具有更加自由和丰富的形态。
8
色彩与肌理
色彩
色彩是立体构成中重要的视觉元素之一,可以通过色相、明度、纯度等属性来 表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在立体构成中,色彩可以与形态、空间等元素相互作 用,形成更加丰富的视觉效果。
3
在立体构成中,对比与调和法则的运用可以创造 出丰富多样的空间效果和视觉效果,增强作品的 艺术感染力。
2024/1/30
17
节奏与韵律
01
节奏
指立体构成中元素有规律的变化和重复,形成有秩序的律动感。
2024/1/30
02
韵律
在节奏的基础上,通过元素的渐变、交错、起伏等变化,形成优美流畅
的视觉效果。
肌理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和质感,是立体构成中重要的视觉和触觉元素之一。 不同的肌理可以产生不同的触感和视觉效果,增强立体构成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

立体构成2

立体构成2
立体构成
(2)
立体形态基本元素
主讲:李德真
一、形态的本质分类 立体构成中,形态元素的研究很重要。形态不 等于形状,它是指立体物的整个外貌,由无数个角 度、体面形成的形状,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概念体。 如果对自然界各种形态详加注意,从微观到宏观, 还涉及到造型与环境之间的空间形态关系。形态的 分类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两方面。
3.面的元素 面的形态元素,在几何学中是线的移动的形态, 也是由块体切割后而形成。面的感觉虽薄,但它可 以在平面的基础上形成半立体浮雕感的空间层次, 如果通过卷曲伸延,还可以成为空间的立体造型。

谢 谢!
三、形态的构成元素 1.点的元素
点是立体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它具有求心性 和醒目性,在视觉艺术信息的传达中总是先取得心 理的表象。点的体积有大有小,形状多样,排列成 线,放射成面,堆积成体。点的空间表现:空为虚, 实为体,两点含线,三点含面,四点含体。
2.线的元素 立体构成中线的语言是非常丰富的。就线的形 态而言有粗细、长短、曲直、弧折之分;断面又有 圆、扁、方、棱之别;线的材质感觉上有软硬、刚 柔,光滑、粗糙的不同;从构成的方法看有垂直构 成、交叉构成、框架构成、转体构成、扇形构成、 曲线构成、弧线构成、乱线构成、回旋构成、扭结 构成、缠绕构成、波状构成、抛向构成、绳套构成 等。
二、形态的空间意识 立体构成中除了造型形态的实体之外,还有一 种虚拟的空间形态。这种空间形态几乎涉及一切艺 术设计领域。中国古代老庄哲学中就十分强调 “空”、“无”的美学观念,认为“无”形比有形 更富有表现力。中国古典建筑中最讲究通透,这种 内外合一把建筑的实体与空间自然融合的方式,可 以丰富空间的层次和对景物的情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述第一节立体构成概念及起源概念: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中一门基础造型课,也是一门艺术创作设计课。

在立体造型中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即形态与形状的区别。

平面造型中我们称平面的行为形状,这个形状是物象的外轮廓。

在立体造型中形状是指立体物在某一距离、角度、环境条件下所呈现的外貌,而形态是指立体物的整个外貌。

即形状是形态的诸多面向中的一个面向,形态则是诸多形状构成的统和体。

形态是立体造型全方位的印象,是形与神的统一。

作为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

所涉及的学科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业造型、雕塑、广告等设计行业。

除在平面上塑造形象与空间感的图案及绘画艺术外,其它各类造型艺术都应划归立体艺术与立体造型设计的范畴。

它们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

由此,人们给了它们一个最摩登的称谓:"空间艺术"。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

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

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

其任务是,揭开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纪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

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

立体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

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

起源:“立体构成”这门课程起源于1919年,是德国包豪斯学院在创办后确立的:包豪象斯构成理论在现代设计史上,包豪斯构成理论及其教育体系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

成立于1919年的包豪斯设计学院,不仅有在建筑史上被称为设计经典的校舍,更有独树一帜的设计理念和教育思想。

它奠定了现代工业设计的基础、成为现代设计师的摇篮.以至有人评价它是现代设计真正的开端。

包豪斯构成理论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欧洲的产业革命为它的产生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社会变革是新思想、新观念的催生,英国的产业革命在由手工转向机械化生产的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产品外观设计与产品的材料、工艺、结构、功能的矛盾急剧加深,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成为当务之急。

包豪斯以它敏锐的视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一、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二、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三、设计要遵循自然和客观规律进行;这些无疑体现出现代设计的观念和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对当时设计思潮的批判和否定。

包豪斯构成理论是美学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

包豪斯构成理论教育的成功在于它的教育思想、教育审美产生了极大的凝聚力.吸引了许多在艺术上卓有建树的大师加盟,使包豪斯充满了活力和生气。

在校长格罗佩斯旗下,先后有荷兰风格派代表人物杜斯伯格.现代抽象派大师康定斯基、保罗·克利、霍利·纳克、阿尔巴斯任教。

他们高举反传统的旗帜,与传统派代表人物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建立了崭新的教学体系、其思想内涵诠释出划时代的意义,折射出包豪斯构成理论教育的光彩,体现出教育思想的经典。

包豪斯在教育的实践中强调教育的主体(即学生)要培养实际动手能力,解决实践能力强弱的问题,将动手和动脑的训练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

在构成学框架内确定这些目的和任务,其意义无疑是深远的。

基于这种指导思想,它还强调不仅要培养学生独立的设计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坚持不懈的努力确立了构成理论在包豪斯的主导地位,以建筑为主干,然后扩展到工业设计。

真正体现包豪斯价值和成就感的是构成.这在那些充满强烈构成形式感的作品中得到了印证。

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构成学莫定了包豪斯的历史地位,而立体构成更是在包豪斯的成就中锦上添花,体现得更为集中、典型。

例如阿尔巴斯在“纸造型”、“纸切割造型”,莫霍利·纳古在体积空间、结构等方面的研究非常深入,取得了令人折服的成就。

一旦重新认识在纸上的构成艺术和形式美的艺术感染力,就会对他们所奠定的立体构成基础,更对他们充满激情的创造情有独钟。

包豪斯对构成研究的成功还得益于它将材料作为创造形态的基础。

产品不单要造型美,还要材质美.二者有机的统一和协调才产生了设计的活力.只有这样的设计才能体现产品的美感。

莫霍利·纳吉就是通过发现材料自身的美感,然后将它们重新组合设计的。

无论是废弃的金属零件、机器还是其他,他都会从中寻找出客体的美。

通过主观的创造实现主客体的统一,并创造出真正的空间语言。

马塞尔·布罗伊尔对材料的性能有着独到的研究、在材料的替代方面不断探索,并获得成功。

他以钢管代替木材应用于家具,既能进行大批量生产,又能体现现代设计理念,不能不承认他的探索精神。

正是他的成功开创了现代设计的道路,在材料与设计的结合上深刻地影响着设计师的观念,对传统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

另一位教育家伊顿致力于材料、肌理的研究,并运用于教学中。

他让学生从形形色色的材料中通过视觉和触觉的亲身体验,加强对材料的感性认识和运用。

在造型的表现上,包豪斯构成的主要表现形式体现出荷兰风格派的主张。

“一切作品都要尽量简化为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如立方体、圆锥体、球体、长方体,或是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进行实践,这种以几何形体构建的结构具有理性的逻辑思维,加上标准化的色彩,使人容易学习抽象造型,并掌握其规律、原理,进而通过不同的设计将其体现出来。

如灯具、家具、染织品与建筑、广告等都惟有强烈的几何形式感,特别是建筑与工业设计以追求简洁为时尚,更体现出构成的科学性、合理性”包豪斯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它是完美无缺的,它的理性化思维恰恰成为它的局限性,并对工业设计造成负面影响。

在艺术中忽视“有机生命”,在设计中过于理性而缺乏人性,产品设计不考虑人性化,使设计走上了形式主义退路。

但它却给现代的设计师以启示,那就是光有理性创造还不够,一个具有现代设计理念的设计者更需要情感的创造力,当理性与情感的创造力结合,才会产生巨大的效应。

第二节学习构成的意义与目的立体构成是以纯粹的或抽象的形态为素材,探讨更合理,更完美的纯形态构成。

它把感性的与理性的统一结合起来,按视觉效果,进行设想来构成理想的形态。

学习立体构成的关键在于创造新的形态.提高造型能力,同时掌握形态的分解、对形态进行科学的解剖,以便重新组合。

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思维方法为我们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为积累更多的形象资料,从中选优创造条件。

我们掌握构成形态的认识是由浅到深,从自然形、变形、夸张到装饰形象,从提炼归纳到抽象形态的复杂过程。

立体构成也是以自然生活为源泉,它可分解为点(块)、线(条)、面(板),作为形态要求的形体,可在自然形态中找到根据。

天、地、日、月、山川、湖泊、花草……从宏观到微观,无不具备特有的物象形态而无所不在。

立体构成的学习作为基本素质和技能训练,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它的训练过程讲究眼睛(观察)、头脑(理解、构思)和手(表现)协调并用,根据不同的视觉形态元素、成型材料、构造方式和造型法则,展开对立体构成的学习与探讨,对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在创作过程中了解立体空间的形态美和创造美的规律有着重要作用。

立体构成从设计到形成,是一门科学。

让形态在大小、比例、方向和面积上起变化,并按形式美的法则去创造,其目的是培养我们创造和发掘形态的思维方法。

因此立体构成是一门具有创造价值和实用意义的学科。

同时提出学习的基本要求和要达到的目的。

(1)扎实学好基础课向专业设计课过渡;(2)摆脱习惯性的各种造型(具象干扰)的影响,站在全新的自由的角度去探讨,培养对事物的感受、直观能力;(3)掌握立体构成思维方法,提供构思思路和方案。

在对材料、结构、制作的认知上接受严格的训练,遵循基本法则,完成每项设计作品。

第三节立体构成的基础特性人们生活在各种三维的形态环境中,从日常使用的各种物品,到所居住的环境。

乃至人类自身和整个宇宙,无一不是三维形态,因此与二维空间相比,三维空间与人更加息息相关。

人们虽然生活在三维形态中。

但常常习惯于从平面的角度去思考、在平面上表现造型,无形中具有平面的造型观念和意识。

因此,从平面到立体。

从二维到三维必须要有立体的空间意识和观念,掌握三维造型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作为艺术设计基础之一的立体构成,就是培养人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意识,研究和探讨在三维空间中如何用立体造型要素和语言,按照形式美的原理创造出富有个性和审美价值的立体空间形态的学科。

通过对立体形态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掌握立体造型的基础知识和表现鼓法,从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态。

立体构成由于自身的构成性,因而具有极强的理性特征,并运用分解与组合的方法子以体现。

所谓分解就是将一个完整的造型对象分解为若干个基本造型要素,实际上是将形态还原到员原始的基本状态:而组合则是直接将最基本的造型要素按照立体造型原理重新组合成新的形态的设计。

抽象性是立体构成的又一显著特征。

抽象对于立体形态的表现有着积极的意义。

它通过理性构成展示形态的风采。

尽管抽象形态与具象形态有区别,但是体现在抽象形态中的形式美原理.特别是来自设计者内心的充满激情的艺术感受.必然给人们的感官带来艺术的感受。

而抽象并不是完全排斥具象,具象形态中许多新奇的造型可以成为立体造型的借鉴和抽象的启示。

系统性对于立体构成的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为立体构成的表现不是单一的,它涉及许多其他综合性问题,例如建筑的立体构成,涉及机械、工艺、技术、材料等诸多因素。

因此,在研究造型、制作形态时必须充分考虑上述问题。

不同的材料都要有其相应的加工工艺和方法,同种形态用不同的材料和工艺会具有不同的效果,而且材料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也会由于加工机械的性能不同对形态产生影响。

要使立体构成具有理想的形态表现,就必须进行周密的思考,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控制,才能创造出新颖的形态。

第四节立体构成的设计理念(重点)设计是人类特有的、有意识的创造性行为,是对其生活各层面进行规划和提升的思考与表现过程。

设计不仅涉及到生产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研究,还涉及到自然科学的诸多领域,它包括环境与建筑、工业与产品、视传与展示等,小到纽扣、别针,大到宇宙飞船。

设计涉及人类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是人类从事物质生产与精神文化生产的综合性科学。

构成教育是以20世纪40年代德国包毫斯(Hansbau)学院开设“三大构成”全新课程为起点,依照荷兰风格派所主张的“一切作品都要尽量简化为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如立方体、圆锥体、球体、长方体或是正方体、三角形、矩形等等”的观点来展开教学的,以此把几何形的表达形式推广到专业设计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