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组团式城市群
我国的三大城市群课件

交通网络
03
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港口和
航空运输等。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经济发展
01
02
03
经济总量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 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强 大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产业结构
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 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 ,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结 构。
对外开放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 竞争,吸引大量外资和企 业进驻。
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完善城市规划和管理机制,提高城市治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 。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城市治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城 市运行效率。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等多方参 与的城市治理机制。
THANKS
感谢观看
规划目标
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重点任务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推 动社会事业发展等。
04
北京-天津城市群
北京-天津城市群简介
北京-天津城市群由北京、天津 两大直辖市为核心,辐射周边 河北、山西等省市的部分城市 。
北京-天津城市群地处华北平原 ,环渤海湾,是中国北方最大 的城市群之一。
发展前景展望
经济增长潜力
三大城市群的经济增长潜力均不可小觑。长三角城市 群在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和高端制造业等领域具有较 强优势,未来有望继续领跑全国经济发展。珠三角城 市群则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达的民营经济,成为 内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京津冀城市群则以强大的 工业基础、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为支撑,有望在未来 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城市群

城市群法国地理学者戈德认为,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
概念所谓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有少数的城市群是多核心的例外)特大城市(小型的城市群为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城市群是相对独立的城市群落集合体,是这些城市城际关系的总和。
城市群的规模有一定的大小,都有其核心城市,一般为一个核心城市,有的为两个,极少数的为三四个,核心城市一般为特大城市,有的为超大城市或大城市。
城市群(又称城市带、城市圈、都市群或都市圈等)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集合。
城市群的特点反映在经济紧密联系、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交通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影响。
由多个城市群或单个大的城市群即可构成经济圈。
城市群是在城镇化过程中,在特定的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域空间里,以区域网络化组织为纽带,由若干个密集分布的不同等—1—级的城市及其腹地通过空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城市-区域系统。
城市群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逐步优化组合的产物,每个城市群一般以一个或两个(有少数的城市群是多核心的例外)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若干个空间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
发展城市群可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臵,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自身的发展。
对城市群概念的表述学者们并不一致,但认识在渐趋一致,即城市群是有很多城市组成的,彼此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共同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
城市群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能够产生巨大的集聚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标志之一。
中国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密集区

1.都市区概念: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北京都市区、长三角都市区、上海都市区、杭州都市区、金华-义乌都市区、宁波都市区、温州都市区等。
2.大都市带概念:大都市带在一个较大的区域范围内,有若干个彼此分离的大都市区在人口和经济活动等方面逐渐紧密连成一体所形成的一种空间结构形态,是一种新的城市区域空间组织形式和城市区域发展的现象。
世界大都市带目前世界上有6个大都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美国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英格兰大都市带以及中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等。
其中又以第一、第二个大都市带最为典型: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该大都市带简称波士华希(),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都市连绵带,沿着大西洋,北起马萨诸塞州、新罕布什尔州,南到弗吉尼亚州,共涉及美国10个州。
北端城市为波士顿,南端是华盛顿,中间以纽约为中心,依次排列着普罗维登斯、哈特福德、纽黑文、费城、巴尔的摩等一系列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延伸,宽,面积约为13.万9平方公里。
据美国《幸福》杂志197年7的统计,美国50家最大商业银行中的28,50家最大人寿保险公司的42,%50家0最大的工业公司的33,%50家最大零售公司的42,%50家最大运输公司的28都%将总部设在这个大都市带内。
另外,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纽约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这个大都市带不仅是美国政治中心,也是世界政治活动的中心地。
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以东京、名古屋、大阪为核心,包括横滨、京都和神户等特大城市,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北九江地区所形成的日本最大的大都市带。
这个大都市带面积约为10万平方公里,占日本国土面积的20,%居住人口达600余0万,集中了日本50以%上的人口,远远超过美国东北海岸的大都市带,人口密度也比后者高出3-倍4。
中国的主要城市群及其地理位置

交通网络:拥有完 善的公路、铁路、 航空等交通设施, 方便人员往来和货 物运输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 主要城市: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 经济特点:以服务业、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经济实力雄厚 交通网络:拥有便捷的公路、铁路、航空和港口交通,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地处珠江下游,东临南海,西靠 珠江,南接香港、澳门
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 适合发展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
成渝城市群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四川省和重庆市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 地形复杂,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貌 气候多样,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包括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
经济特点:以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
交通网络:拥有便捷的陆路、水路和航空交通网络 城市群发展: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 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成渝城市群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四川省和重庆市
感谢观看
Thank you
汇报人:XXX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 地处长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经济发达,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如太湖、西湖等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广东省中部,包括广州、 深圳、珠海等城市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经济 发达
主要城市:成都、重庆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形态分为组团状(重庆)、团块状(北京、成都、合肥、华盛顿)、放射状(延安)、条带状(兰州、洛阳、西宁、宜昌)等。
2、影响城市形态的因素存有自然条件(地形、河流等)和社会经济条件(交通、经济、
文化、历史等)。
例如:平原地区的城市形态多为团块状,山区和丘陵区的城市形态则多
为组团状。
3、城市中最常见的功能区主要是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各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
界线;各功能区可能兼有其它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城市,其功能区构成不同。
4、住宅区:城市最广为的土地利用方式,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呈圆形背向发展。
5、商业区:需要便捷的交通及大量消费者;分布以市场最优或交通最优为原则;多
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大多呈点状或条状。
6、工业区:专业化程度较高,相互之间协作性弱;不断向外缘移动;原产于交通便
捷地区(紧邻公路、铁路、河流等)
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如地租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交
通便捷程度及距市中心远近)、各类土地利用方式的付租能力等。
8、图中a则表示工业,b则表示住宅,c则表示商业,由市中心向外缘递变最快的就
是商业,①-③中适宜发展住宅区的就是②,适宜发展工业区的就是③,适宜发展商业区
的就是①。
9、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包括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10、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必须兼具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比如:必须存有便捷的交通
条件;协同不好相互的边线关系,以增加污染;设置必要的防水拎;必要的卫星城建设等等。
三大城市群

中国三大城市群发展比较由于我国东部沿海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生产发达以及科技水平相对较高,逐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经济总量最大,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区,而且是我国最具发展活力、最有发展潜质、最能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大经济区,犹如三个动力强大的引擎,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正发挥着引领全国发展的作用。
一、三大城市群发展现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都市圈是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台州和江苏的南京、苏州、扬州、镇江、泰州、无锡、常州、南通等16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带。
目前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城镇分布密度极高的地区,在10万平方公里内有大中小城市54个,建制镇1000多个,且城市等级序列十分完善,呈宝塔型特征。
2005年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生产总值达到33963亿元;实现贸易总额5024亿美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额263亿美元,占全国的4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72亿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607元,比全国高出48.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109元,是全国的2.2倍。
珠三角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肇庆、江门、中山、东莞等城市。
珠三角城市群毗邻国际大都市香港,改革开放以来接受了香港的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投入,不仅促进了珠三角城市群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且促进了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地域结构的重大变化。
目前,珠江三角洲已初步形成一个以广州为枢纽的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交通运输及通信网络,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并正在兴建广珠铁路、广州地铁及轻轨网络、岭澳核电站等一大批重要基础项目,初步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和生活圈。
珠三角城市群形成了三大具有特色的产业带。
一是珠江三角洲东岸的东莞、深圳、惠州以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主的“广东电子信息产业走廊,”这里也是全国最大的电子通信制造业基地;二是珠江三角洲西岸的珠海、中山、顺德、江门的以家庭耐用与非耐用消费品、五金制品为主的产业带;三是珠江三角洲中部的广州、佛山、肇庆是传统的电气机械、钢铁、纺织、建材产业带。
中国五大都市圈

中国五大都市圈一、珠三角都市圈珠三角城市群,是指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区域的9个地级市组成的经济圈,这9个地级市是指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肇庆市、江门市、中山市和东莞市。
它是三个特大城市群之一,是我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珠三角城市群已超伦敦都市圈居世界第三。
珠三角9个城市分为三个组团:广佛肇,深莞惠,江中珠。
在三个经济圈中,“广佛肇”组团经济总量最大,产业互补性最突出,优势也最明显。
实际上珠江东岸并不只是“深莞惠”三城,而是港、深、莞、惠四城,东岸一体化也将香港这个区域内唯一的国际化大都市纳入进来。
珠三角通过粤港澳的经济融合和经济一体化发展,共同构建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华南、中南和西南地区发展的龙头,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
二、京津冀都市圈京津冀都市是指以北京、天津两座直辖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廊坊、唐山、邯郸、邢台、秦皇岛、沧州、衡水、承德、张家口和石家庄为中心的区域。
该区域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北方经济的重要核心区。
无论是从产业部门还是工业行业的区位上分析,京津冀都市圈具有优势的部门与行业的覆盖面与涉及的领域都是非常全面的。
其体系完整的程度是其他区域无法相比的。
国家即将出台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有关报告对北京、天津和河北8市的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了规划。
区域发展规划按照“8+2”的模式制订: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8地市。
北京重点发展领域是,以微电子、计算机、通信、汽车制造、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工程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以科研、文化、教育为主的创意文化产业,以及以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会展、旅游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
我国的五大国家级城市群

龙源期刊网
我国的五大国家级城市群
作者:刘立栋
来源:《地理教育》2016年第02期
长江三角城市群
2010年,国务院批准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它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
合肥为副中心。
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4个省份及直辖市,共计30个城市(如图1)。
是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珠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以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为主体,辐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并与港澳紧密合作。
与长三角城市群不同,珠三角同属一省管辖,资源整合协调能力突出;地理上毗邻港澳(如图2),“泛珠三角”的大区地缘优势明显。
京津冀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的石家庄、张家口、秦皇岛、唐山、保定、廊坊、邢台、邯郸、衡水、沧州、承德共13个城市,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3%,人口占全国的7.23%(如图3)。
京津“双核”城市应定位于引领区域、全国及国际竞争的经济实力和辐射功能。
长江中游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城市,涵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国土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跨越湖北、湖
南、江西三省。
(如图4)
成渝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以2011年获批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为依托,横跨四川省和重庆市,以成都、重庆为核心,包括四川省内11城市以及重庆整个地区(如图5)。
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统
筹城乡发展先行示范区,以及国际知名、国内领先、辐射带动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三大组团式城市群
作者: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节选)
组团式城市群是大中小城市“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镶嵌体系,体现出以城乡互动、区域一体为特征的城市发展的高级演替形态。
在水平尺度上是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之间相互联系的城市平面集群,在垂直尺度上是不同等级、不同分工、不同功能之间相互补充的城市立体网络,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使得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联动效应达到最大化,从而分享尽可能高的“发展红利”,完整实现“区域发展动力、区域发展质量和区域发展公平”三者在内涵上的统一。
城市发展的轨迹告诉我们,其空间形态的演进,具有明显的特征:
城市的点状表征:0维模式(传统城市中心,强调集聚性,产生城市病)
城市的线状表征:1维模式(沿江沿路城市带,强调通达性,腹地相对狭小)
城市的面状表征:2维模式(城市群,强调结构性,功能相对不对称)
城市的体状表征:3维模式(组团式城市群,强调等级、有序、互补和立体网络性,最大限度获取“发展红利”)
而大力培育组团式城市群,既是中国城市化战略进程的跃升,也是中国新一轮财富涌流的本质载体。
今后中国必须坚持发展三大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组团式大城市集群,打造中国城市化建设中的主力与经济增长能力的“航母”。
国家三大组团式城市群必然是大、中、小城市“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城市体系,以寻求资源利用的空间最大“整合交集”为根本出发点,让发展红利得到充分涌流。
组团式城市群发展模式的战略突破
1、避免了城市摊大饼式的单极化扩张;
2、形成了以大中小城市相协调为特征的区域镶嵌体系;
3、建立了以地缘经济为基础的城市空间布局与城际战略联盟;
4、构筑了以产业链为核心的城市等级系列集合;
5、实现了效率最大化的城市结构在区域中的逻辑充填;
6、充分协调了自然-社会-经济的城乡时空耦合;
7、体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良文明典范。
用组团式城市群代替单一城市扩张:经济上可以取得台阶式的提升;社会上可加速消除二元结构;生态上可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文化上便于多样性的充分交融;系统上形成等级有序的效率体系。
一个充分密集的磁盘,从高达100米的高空摔下时,它破裂后的大大小小碎片,构成了疏
密不等的空间,以此比喻将单极城市“松绑”成组团式城市群,根本原因是以其“表面能”的增大克服了过分密集所带来的“城市病”。
从一个局部来看,它的确扩大了对于土地的占用,但如果它的经济贡献率和城乡一体化的程度相对提高了几个数量级,实际上在全国范围内却大大节省了更多的土地,大大解消了其它地区的发展压力,大大加速了全国范围社会公平的实现,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的质量,大大提高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那必然是发展战略追求的更高境界。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美国三大城市群、日本三大城市群与中国三大城市群对于全国的经济贡献率,有着巨大差异。
表明了中国三大城市群对于国家GDP的贡献率明显偏低:美国大纽约区的GDP,约占全美国GDP总量的24%,美国大洛杉矶区的GDP,占全美国GDP总量的21%,美国五大湖区的GDP,占全美国GDP总量的20%。
美国三大城市群的GDP总量达到6.7万亿,约占全美国GDP的67%(三分之二强)。
日本大东京区的GDP,约占日本全国GDP的26%,日本大坂神户区的GDP,约占日本全国GDP的23%,日本大名古屋区的GDP,约占日本全国GDP的20%,日本三大城市群的GDP总量达到2.86万亿美元,约占日本全国GDP总量的69%(三分之二强)。
中国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GDP,约占中国全国GDP的10%,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GDP,约占中国全国GDP的18%,中国京津环渤海湾城市群的GDP,约占中国全国GDP的9%,中国三大城市群的GDP对于全国GDP总量的贡献率只有37%(三分之一强)。
中国三大城市群对中国GDP总量的贡献率比美国三大城市群对全美GDP的贡献率低30个百分点,比日本三大城市群对全日本GDP的贡献率低32个百分点,作为经济发展主力载体和战略制高点,中国三大城市群远未形成国家财富积聚的战略平台。
如果按国家首位城市比较:美国纽约的GDP,占全美国的GDP总量的24%,相当于上海GDP总量的44倍,相当于北京GDP总量的79倍,相当于广州GDP总量的87倍。
日本
东京的GDP,占整个日本GDP总量的26%,相当于上海GDP总量的20倍,相当于北京GDP 总量的33倍,相当于广州GDP总量的37倍。
英国伦敦的GDP,占整个英国GDP总量的22%,相当于上海GDP总量的5.5倍,相当于北京GDP总量的9.5倍,相当于广州GDP总量的10.5倍。
法国巴黎的GDP,占整个法国GDP总量的18%,相当于上海GDP总量的4.0倍,相当于北京GDP总量的7.2倍,相当于广州GDP总量的7.9倍。
韩国汉城的GDP,占整个韩国GDP总量的26%,相当于上海GDP总量的1.9倍,相当于北京GDP总量的3.5倍,相当于广州GDP总量的3.8倍。
上海的GDP总量是美国纽约GDP总量的1/44
上海的GDP总量是日本东京GDP总量的1/20
上海的GDP总量是英国伦敦GDP总量的1/6
上海的GDP总量是法国巴黎GDP总量的1/4
上海的GDP总量是中国香港GDP总量的1/3
上海的GDP总量是韩国汉城GDP总量的1/2
中国大城市的经济规模偏小,尤其是大城市群集聚财富能力偏低的现象,已经到了必须认真考虑的时候了。
《报告》设计了中国城市化战略的“三维分布”制高点:培育三大城市群(面);创建七大城市带(线);发展若干中心城市(点)。
中国城市化战略制高点一旦成熟与完备后,将有
全国人口的50%,将有全国GDP的80%,将有全国工业总产值的90%,将有全国进出口总额的95%在此地域上生成。
其中制高点的最本质体现,就是必须首先加速建设国家的三大组团式城市群。
可以预计,中国三大组团式城市群的土地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3%,而其GDP的份额却可达到全国GDP总量的65%左右,此时中国其他广大地区的发展压力才会得到真正的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