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劳弗高地战役的历史背景介绍

合集下载

回顾二十世纪世界十大典型战 役

回顾二十世纪世界十大典型战 役

回顾二十世纪世界十大典型战役二十世纪,是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也是战争频繁爆发的时代。

在这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次的战役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和人类的命运。

以下为您回顾二十世纪世界十大典型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这场战役从 1916 年 2 月 21 日延续到 12 月 19 日,德法两国投入了大量兵力。

凡尔登是法国东北部的一座小城,是通往巴黎的重要枢纽。

德军企图一举攻克凡尔登,进而占领巴黎。

战役中,双方使用了大量的火炮、机枪和毒气,战场变成了一片焦土。

士兵们在泥泞、血腥和残酷的环境中战斗,伤亡惨重。

最终,法军守住了凡尔登,这场战役也成为了一战的转折点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莫斯科保卫战,是纳粹德国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1941 年 9 月 30 日,德军集中了大量兵力向莫斯科发起进攻。

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奋起抵抗。

严寒的天气成为了苏联的有力武器,德军的装备和补给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经过艰苦的战斗,苏联红军成功击退了德军,保卫了莫斯科,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之一。

1942 年 7 月 17 日至 1943 年 2 月 2 日,纳粹德国为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进行的战役。

这场战役极其惨烈,城市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房屋都成为了战场。

苏军顽强抵抗,最终实现了对德军的包围和歼灭。

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极大地鼓舞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士气。

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场上的关键战役。

1942 年 6 月 4 日至 7 日,美军以少胜多,击败了日本海军。

在此之前,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占据优势,但中途岛战役改变了这一局面。

美军成功破译了日军的密码,提前做好了准备,一举摧毁了日军的四艘航空母舰。

此役之后,日本在太平洋战场逐渐处于劣势。

诺曼底登陆,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

1944 年6 月 6 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成功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世界十大战役

世界十大战役

世界十大战役⑴大战中的大战”----- 凡尔登一索姆河战役堑壕前的大厮杀。

双方共伤亡130多万人。

“陆战之王”初显神威。

1916年,德军对通往巴黎的门户和法军阵地的枢纽 ------ 凡尔登进行重点进攻。

英法联军为减轻凡尔登所受压力,在索姆河发动支援性进攻战役。

2月21日,德第5集团军担任凡尔登主攻。

德法两军前线兵力3:1,火炮对比7:1。

为求胜利,双方不断加大兵力投入。

在正面15〜30公里、纵深7〜10公里战场上,双方共150万人的军队进行了激烈厮杀。

战役第一天,德军就发射了200万发炮弹。

7月1日,英法军队向驻守索姆河地区的德第2集团军发起进攻。

双方共投入了153个师,约一万门火炮、1000架飞机。

英军在作战中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 坦克。

在由堑壕和支撑点配系的3道防御阵地上,德军进行了顽强抵抗。

英法联军以伤亡61.5万人的代价仅推进了 5〜12公里。

德军损失65万人,失去240平方公里阵地,但打破了英法联军的计划。

此役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阵地消耗战成为主要的作战形式。

此战德国大伤元气。

战争向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

⑵激战英伦----- 不列颠空战飞机问世后最大规模空战。

“千里眼”帮忙。

德国损失飞机1700余架。

为对抗希特勒发动的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英德之间爆发了空军诞生以来最大的空战。

德空军此战严重受挫。

丘吉尔评价说:“战争史上,从来不曾有过如此众多的人(英国民众)从如此少的人(皇家飞行员)那里获得如此多的好处。

”此役德空军出动了约1300架轰炸机、900架单引擎攻击机和120架双引擎歼击机。

英国空军参战飞机最多时约650架,但掌握了先进的雷达技术,借助雷达帮助,使德军始终未能夺取制空权。

1940年7〜10月“不列颠之战”最紧张激烈的4个月,英国共损失作战飞机915架。

纳粹德国损失飞机1733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以来第一次严重受挫。

二战欧洲战场十大战役

二战欧洲战场十大战役

二战欧洲战场十大战役1.幻影突击――波兰闪击战名称:波兰战役地点:波兰参战方:德国、斯洛伐克和苏联对阵波兰结果:德国胜利、二战爆发参战方兵力:德国151万人、波兰100万人伤亡情况:德军伤亡4万多人、波军伤亡20万人主要指挥官:布劳希奇、伦德施泰特1939年9月1日4:40,德军联合其附庸国斯洛伐克的军队入侵波兰。

英国和法国给予纳粹德国48小时限期撤出波兰领土。

因为德国没有听从英法的警告,英国和法国在1939年9月3日向德国宣战。

所有参与的国家都没有估计到这场战争会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

前苏联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条款以及对于之前1921年签订的屈辱的《里加和约》的不满,在1939年9月17日从东面收复寇松线以西的西乌克兰与西白俄罗斯。

德军和红军在9月28日在布格河会师。

波兰侵略战大致上在10月6日结束,但是波兰没有向德国或苏联投降。

而且,波兰的流亡政府在盟国组织了一个有力的地下组织。

2.悲情马奇诺――法兰西会战名称:法兰西会战时间:1940年5-6月参战方:德军、法国、英国伤亡情况:德军亡2.7万余人,法军亡8.4万人,英军损失6.8万人法兰西会战是二战中德军为侵占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于1940年5-6月采取的军事行动。

1940年5月10日,德军发起进攻,对法、比、荷境内的72个机场及纵深目标实施航空突击,并在鹿特丹、海牙实施空降。

在德B集团军群右翼,荷军在德军打击下迅速瓦解,于15日投降;在其左翼,德空降兵于10日凌晨偷袭扼守列日的埃本埃马尔要塞成功,比军防御即告崩溃。

6月5日,德B集团军群突破法军沿索姆河和埃纳河仓促构筑的“魏刚防线”,直逼巴黎。

10日,法政府迁至图尔。

同日,意大利对法、英宣战。

14日,德军占领巴黎。

16日,H.P.贝当接任法国总理。

17日,德军从侧后推进至瑞士边界,法第2、第3集团军群被围。

同日,法政府请求停战,22日与德国签订《贡比涅停战协定》,同意德国占领法国北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区,而法国失去了约2/3的国土,并宣布退出战争和解除法国舰队武装。

英法百年战争的介绍

英法百年战争的介绍

初中历史美国历史知识英国历史知识中国历史知识高中历史日本历史知识法国历史知识非洲历史历史文物德国历史知识印度历史知识后宫故事墓葬文化文明古国历史>历史百科>历史常识>战史>西方近现代战争>《英法百年战争的介绍》正文英法百年战争的介绍英法百年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百年战争中,发展出不少新战术和武器。

战争胜利使法国完成民族统一,为日后在欧洲大陆扩张打下基础。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英法百年战争的介绍,希望你喜欢。

英法百年战争的分析中文名称:英法百年战争参战部队:法国、苏格兰;英格兰、勃艮第战争结果:法国胜利时间:1337年-1453年地点:法国和低地国家人物:圣女贞德亨利六世英法百年战争的详情第一阶段(1337─1360)1337年11月英王爱德华三世率军进攻法国,战争开始。

1340年,英军在斯吕斯海战中打败法军,英国控制了英吉利海峡,夺得制海权,防止法军渡海入侵。

1346年8月,英军先于陆上的克雷西会战大胜,英军又取得了陆上的优势。

再围攻法国海防要塞加来港,11个月后成功占领。

1347年攻占法国的加来,接着又于本土的内维尔十字之战打败苏格兰入侵,擒获亲法的苏格兰王大卫二世。

1348年,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两国停战十年。

1356年,英格兰再度进攻,夺取法国西南部的基思和加斯科涅。

1356年9 月,普瓦提埃之战,法军大败,法王约翰二世(1350~1364在位)及众臣被俘,英借此向法国索取巨额赎金。

英国人无限度地征收苛捐杂税和法国内部经济陷于完全破坏的状态,从而导致了法国人民的起义——马赛领导的巴黎起义(1357—1358年)和扎克雷起义(1358年)。

法国王室则承受英军横征暴敛、国家经济崩溃、平民起义反抗等内外煎熬,情势非常不利。

1360年,法国被迫签订极不平等的布勒丁尼和约,割让出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脉的全部领土。

第二阶段(1369-1380)1364年,法国王子查理继位,称查理五世(1364 ~ 1380在位 ),为了夺回失地,改编军队,整顿税制,紧张备战。

二战中英军突袭德军“老窝”,完成不可能任务,幸存者仅4人

二战中英军突袭德军“老窝”,完成不可能任务,幸存者仅4人

二战中英军突袭德军“老窝”,完成不可能任务,幸存者仅4人原标题:二战中英军突袭德军“老窝”,完成不可能任务,幸存者仅4人突袭圣纳泽尔堪称是二战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场突袭作战,它完成了一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尽管在今天,知道这场战役的人寥寥无几,但这丝毫不能抹杀它为二战胜利所做出的贡献。

这场战役的胜利,使纳粹德军所有大型战舰失去了威胁大西洋的能力,盟军得以牢牢掌握制海权,直至战争结束,因而它也被后世称为二战史中最伟大的突袭战。

北方的孤独女王话说那是在1942年,英军统帅部决心策划一场奇袭,目标是摧毁德军位于圣纳泽尔的诺曼底干船坞。

此船坞是大西洋沿岸德军唯一一座用于大型水面战舰维修整备的船坞,其长350米、宽50米,是世界上最大船坞之一,可容纳85000吨的船只进入维修。

它两端有闸门,可将停放在此的战舰拉入掩体内免受空袭。

如果将之摧毁,德军的大型战舰就等于失去了“老窝”。

特别是对于英国皇家海军来说,他们最感头疼的大型战舰,莫过于德国海军的王牌主力——提尔皮茨号战列舰。

提尔皮茨号是俾斯麦级的二号舰,这一级战列舰德国一共就只建造了两艘。

它满载排水量52900吨,最高航速30节,最大航程8870海里,装有4座双联装380毫米主炮,可以将800千克重的炮弹发射到30千米远的距离。

此外,它还装有12门150毫米火炮和16门105毫米火炮。

该舰火力强大,火控系统精确有效,装甲防护全面强化,是当时欧洲最强大的战列舰。

英军阵容中,没有一艘军舰能够在与其一对一的单挑中居于上风。

(图)提尔皮茨号战列舰提尔皮茨号建成之后,大部分时间部署在挪威,以威胁同盟国通过北冰洋支援苏联的运输线。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它并没有取得什么像样的战果,且仅仅出击了三次,那威力巨大的380毫米主炮更是只发射过一次,显得有劲使不出,因而被称为“北方的孤独女王”(欧美国家习惯上用女性称谓来称呼舰船等大型交通工具)。

但是,没战果不等于没实力。

1942年的一次战役中(当然,这是圣纳泽尔战役之后的事),英军就是轻信了提尔皮茨号出动的假消息,结果英国第一海务大臣庞德上将连发三道紧急电报,让驶往苏联的PQ17船队中的护航战舰急速返回英国,从而导致船队中24艘商船因失去保护,被德军潜艇和飞机击沉,酿成了海运史上的一场惨剧,提尔皮茨号的巨大威慑力可见一斑。

英法百年战争名词解释

英法百年战争名词解释

英法百年战争名词解释百年战争是指从1337年到1453年,持续了116年的一系列英法之间的战争。

这场战争在欧洲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英法两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与百年战争相关的关键名词解释。

1. 百年战争(The Hundred Years' War):指英法之间持续了116年的一系列战争。

这场战争的原因复杂,包括领土争端、王位继承问题和经济竞争等。

2. 爱德华三世(Edward III):英国国王,被认为是百年战争的发起者。

他于1337年开始对法国的领土采取军事行动,宣称对法国王位有权利。

3. 克雷西战役(Battle of Crécy):1346年,英军在法国克雷西战胜了法军的重要战役。

这场战役展示了英军的新型长弓的效力,对中世纪战争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4. 平金战役(Battle of Poitiers):1356年,爱德华黑太子在法国平金战胜了法国国王、被俘的约翰二世。

这场战役使得英军在战争中取得了重大优势。

5. 查理七世(Charles VII):法国国王,他领导法国反抗英军的斗争,并在战争后期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6. 烧毁巴黎(Burned Paris):在1429年,法国女将军神聖聖女貞德(Joan of Arc)领导的军队解围奥尔良后,进军巴黎。

然而,计划最终失败,巴黎被法国人自己放火烧毁。

7. 伊利亚的缪斯(The Muse of Rivalry):这是一幅描绘了百年战争期间英法两国之间竞争的画作。

它展示了英法两国之间的英勇斗争和残酷战争的场景。

8. 十字军战争(Crusades):百年战争期间,英法两国之间的战争被一些人称为十四世纪的持续的十字军战争。

这是因为战争开始时,许多英军被称为“圣战士”。

9. 卢瓦尔河(Loire River):位于法国的卢瓦尔河是百年战争战略上重要的地理要素。

许多重要的战役都是在卢瓦尔河流域进行的。

世界史上十大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故事

世界史上十大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故事

世界史上十大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故事战争是一种集体、集团、组织、民族、派别、国家、政府互相使用暴力、攻击、杀戮等行为,使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

所以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战争的故事吧。

世界史上十大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1.巴巴罗萨行动1941年的6月,在拿下法国逼退英国之后,希特勒志得意满,决定发动对苏联的全面战争。

三百三十多万德国精锐对苏联发动奇袭,横扫半个东欧平原,一举歼灭了数百万懵懂的苏联红军。

这就是著名的巴巴罗萨计划,行动名称以德国著名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绰号“红胡子”命名。

此战伤亡人数在一百四十万到五百万之间,是著名绞肉战、导致数千万人死亡的苏德战争的开端。

2.勃鲁西洛夫攻势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的一方俄国为了缓解法国的压力,主动在乌克兰发起的一起攻势,战役从1916年的6月4日一直延继到八月初,战役名称以俄国的指挥官司布鲁西洛夫命名。

布鲁西洛夫一改以往惯用的大集团进攻的人海战术,转而采用使用较小的作战单位攻击对方战线的薄弱点,打开缺点再挺进的突击战术。

这一战术后面反为德国大量采用,并在二战中进化为闪电战。

从而宣告了堑壕战的结束。

这一次战役以俄国的胜利而告终,敌方同盟国(德意志第二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自此战后,从攻势转为了守势。

交战双方俄军死亡五十万,奥匈帝国损失150万(40万被俘),德国损失35万。

不过,俄国虽然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但大量的人员伤亡成为催垮沙俄帝国的最后稻草。

一年后,俄国迎来了十月革命。

3.斯大林格勒战役巴巴罗萨行动后期,德国的闪电战开始遭遇苏联的顽强抵抗,德国在莫斯科受阻后,决定集中兵力进攻斯大林格勒,以切断苏联的补给线。

这一场战役是人类史上最为残酷的战役,“敌我距离不再是用米来丈量,而是用尸体。

就算德军已经占领了十月革命工厂的一半厂房,但另一半厂房里,苏军的生产照旧进行。

坦克一下流水线马上就开火。

”斯大林格勒被称为血肉城墙,苏联付出一百万人以上的伤亡,而苏联宣称消灭了轴心国一百五十万人。

奥哈马海滩之兽—诺曼底登陆战,一人屠杀了整整一个团

奥哈马海滩之兽—诺曼底登陆战,一人屠杀了整整一个团

“奥哈马海滩之兽”—诺曼底登陆战,一人屠杀了整整一个团海恩·塞弗罗,一个普通的德国国防军下士,一个来自南德的农民家庭的儿子,就是这样一个20岁的年轻士兵,打出了人类有记载历史以来最疯狂的战绩。

“奥哈马之兽”:1944年6月6日早上6点30分,法国,诺曼底-奥马哈海滩阵地。

D-day的行动已经有海军率先打响,美国海军和英国海军的战列舰,巡洋舰和各类舰艇,以及轰炸机和战斗机对小胡子的大西洋防线进行了近3个小时的火力覆盖后,盟军的先头部队就直接冲向了法国的海滩。

出发前一天记者拍摄的照片,照片中所有出现的美军在D-day奥马哈滩头中全部阵亡,无一生还。

奥马哈海滩哈海滩全长6.4公里,海岸多为30几米高的峭壁,地形易守难攻。

这里的登陆作战任务由美军第九军承担。

盟军由于情报有误,认为这里的德军守备部队只有一个团的兵力,还多是苏联战俘所组成的海防师,没有装甲车辆,战斗力很差。

而实际上隆美尔在3月将德军精锐的德国国防军352步兵师全部调往诺曼底,而352师的一个主力团就驻守在奥马哈滩头。

可惜直到登陆部队出发后盟军情报机关才找到352师的下落,为时已晚。

我们的主人公塞弗罗就来自这个师。

登陆当天天气状况极端恶劣,盟军在登陆前就因风浪过大损失了10艘登陆艇和300余名官兵。

在登陆艇上的官兵多为晕船和湿冷所苦,还没到达作战地点就基本精疲力尽了。

登陆作战开始后也非常不顺,海滩西段预备的32辆水陆坦克中有27辆刚一下海就因风浪过大而沉没,幸存的5辆坦克中还有2辆很快被德军炮火炸毁。

由于潮汐影响和秩序混乱,登陆的美军士兵很多都搞不清方向和集合点,大批士兵挤在滩头任凭德军炮火攻击。

当海水刚刚漫过盟军士兵膝盖的时候,塞弗罗的上司下令开火。

塞弗罗用MG42机枪不停地向大批挺进的美国士兵发射子弹,在长达9个小时中几乎没有一刻停止过,唯一的间隙就是更换备用的枪管,杀红了眼的机枪组已经忘记了枪管的寿命。

他的机关枪枪管最后变得通红烫手,不堪使用,他不得不另换机枪,当换下的火红枪管扔到一旁时,碉堡旁边的干草立即被巨热引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劳弗高地战役的历史背景介绍
施劳弗高地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后的一场堑壕战,那么你了解施劳弗高地战役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施劳弗高地战役的历史背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施劳弗高地战役是二战时苏联与德国间的一次较量,交战地点在德国施劳弗高地。

交战时间是1945年4月16日到19日,这场战役以苏联胜利落下帷幕。

在德国十一万人,苏联一百万人的背景下,苏联意料之中的取得胜利,唯一的变数就是德方将领哥特哈德;海因里希凭借卓越的军事防守能力拖延了苏军三天,让苏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那么施劳弗高地战役背景是什么呢?
施劳弗高地战役背景可以分为大背景和小背景。

大背景就是国际背景,1945年二战已经接近尾声,德国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围剿下已无力回天。

小背景就是国内背景,这要从参战方德国和苏联来说起。

施劳弗高地战役背景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二战。

施劳弗高地战役是施劳弗-柏林攻势的一部分,施劳弗高地有“柏林之锁”之称,所以这场战役对苏联对德国乃至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来说都至关重要。

二战对德国损耗巨大,到了二战尾声德国已是苟延残喘,再加上德国元首对此次战役不重视,致使此次战役德方兵力少装备弱,败局已定。

施劳弗高地战役背景从小的方面来说就要从德国和苏联角度出发。

从苏联来说,斯大林充分意识到此次战役的重要性,为此次战役
做足了准备,不仅在兵力、装备、援军上大力支持,还派遣自己信任的副手格奥尔吉;朱可夫领兵作战。

反观德国方面,由于元首的不重视和错误判断,致使施劳弗高地的守卫军兵力少,装备不足,训练欠缺,唯一的聪明之处就是选了哥特哈德;海因里希做指挥官。

德方将领凭借优秀的防守指挥能力抵挡了苏联三天之久,但没有盼来奇迹。

施劳弗高地战役的结果施劳弗高地战役是二战最后一场堑壕战。

此战时间是1945年4月16日到19日,发生在纳粹德国施劳弗高地。

100万苏军在格奥尔吉;朱可夫的指挥下,攻击有“柏林之锁”之称的施劳弗高地,却被11万德军抵挡三天。

那么,施劳弗高地战役结果是什么呢?
施劳弗高地战役结果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的是苏联战胜了德国,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苏军100万兵力,装备优良,士兵们势如破竹,反观德军11万兵力,装备不足,训练欠缺,大部分还都是新兵蛋子,士兵们意志消沉。

在这样的实力对比下,苏联胜利是情理之中的。

施劳弗高地战役结果出人意料的是德军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给了苏军沉重的打击,让一代名将朱可夫威名扫地。

以少胜多的战役,靠的不仅是运气,更是实力,勇气,运筹帷幄的指挥才能还有精准的判断力,此次战役德军的指挥官哥特哈德;海因里希充分证明了他的实力。

德军出战112143人,死亡12322人,苏军出战1000000人,死亡31438人。

通过这些数据就能够了解到苏联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赢得战争的胜利。

值得一提的是苏军将领可是斯大林信任的副手,
曾出色完成多次任务的朱可夫元帅,而德军的将领海因里希是德军防守战术的专家,正是他为人们创造了施劳弗高地战役结果的戏剧色彩。

施劳弗高地战役的德军兵力施劳弗高地战役是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施劳弗-柏林攻势行动中的一个小战役,具体时间是1945年4月16日到19日。

战役的结果是苏联战胜德国,但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通过施劳弗高地战役德军兵力情况,人们就会明白这场战役德军取得的成就多么大、这场战役多么有借鉴意义、德军将领哥特哈德;海因里希多么优秀。

施劳弗高地战役德国兵力与苏军的兵力对比之下,显得微乎其微。

在这场战役中德国兵力总共有112143人;苏军兵力达到100万人,而且这些都是久经战争考验的老兵。

那么施劳弗高地战役德国兵力的具体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此战德国第9军团负责防守从菲诺运河到固本的战线,其中包括施劳弗高地。

拥有这么长的防守战线,德军兵力及装备却少的可怜,一共拥有14个师和法兰克福要塞,587辆坦克,其中可操作的只有512辆。

2625门火炮,其中包括695门高射炮,再加上11万人的防守力量。

史学家称这场战役能打三天简直是战争史上的奇迹。

反观苏联,3个集团军共集结250万兵力,6250辆坦克,7500架飞机,41600架大炮,3255台火箭炮。

从施劳弗高地战役德国兵力就可以看出德国已经不复昔日强大,1945年的德国犹如强弩之末,败局已定。

此战结束不久苏军以及英法联军就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德军,
随后德军战败,二战欧洲战场再无战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