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课《我们共有一个家》教案(2) 鲁教版.doc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课我们共有一个家学案 鲁教版

第二课我们共有一个家学案课题课型课时主备教师参与教师班级姓名我爱你,中国新授课 1课前准备:阅读课本P14——P20完成以下问题:1课本第16页的方框中的问题:通过中华文明的世纪回眸,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2课本第18页的上方的方框问题:我们该如何对待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3课本第19页的“说一说”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一组图片“祖国的大好河山”【思考讨论】你想了解我国的大好河山吗?你想认识我们可爱的祖国吗?二、新课学习:(一)可爱的祖国(为什么)1 (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课本15页得出结论)2 (小组交流完善课前准备第1题,得出结论)3 (阅读课本16——17页得出结论)【思考讨论】有人认为:“我国古代文化已成为历史,是封建社会的象征,中国今天的文化发展应该摒弃过去、走向世界、面向未来。
”也有人认为:“我国古代文化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于古代文化应该全盘继承,以发扬我国文化。
”(二)热爱祖国的表现(怎么做)12(三)多民族团结的国家1历史上(小组交流完善课前准备第3题,得出结论)2今天(请同学举例得出结论)3维护民族团结的要求4中学生应怎样维护民族团结(小组交流,教师引导下完成)【思考讨论】民族团结是大人的事,与我们中学生无关。
三、自我评价1、(单选题)古代中国作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世界文化发张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在科技文化方面举世闻名的贡献是()A.万里长城 B 唐诗宋词 C 丝绸之路 D 四大发明2、(单选题)有人说:“先进文化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血脉想连。
发展文化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的吸收一切文明成果,包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外来优秀文化。
”这句话说明了()A 中国文化已经形成了一个自我更新、不断发展且兼容并包的开放体系B 对名族文化和外来文化,我们都应该全部加以继承、发扬和创新C 对名族文化的内容我们要兼收并蓄D 在学习外来文化和继承传统文化之间并没有相互冲突和矛盾3、在祖国的大家庭里,56个名族绚丽多彩的文化总和,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名族文化的全部内容。
2020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我们共有一个家 第2框 爱我中华教案

爱我中华年级八科目政治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爱我中华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三 1.5 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三4.6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知道祖国可爱之处的表现。
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心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对史料和新闻素材的阅读和分析,感受祖国可爱之处,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祖国可爱之处,为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自觉认同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增强实现民族复兴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增强实现民族复兴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爱我中华”歌曲导入。
二、学习新课任务一:感受祖国可爱之处。
1、观察《江山如此多娇》把自己能看到的景象写出来。
2、图片展示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3、图片展示现代化建设成就。
4、学生交流:你会从哪些方面爱国?5、小结:怎样做到爱我中华?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展示历史文化和建设成就,激发爱国之情。
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引导学生提炼归任务二: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怎样维护民族团结?如何以实际行动为民族复兴做贡献?1、图片对比战火中的叙利亚、我国人民的甜蜜生活,通过对比,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阅读P.22材料并完成问题,对完成内容进行总结,体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3、交流讨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能够做些什么?三、小结学生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四、课堂练习《绩优学案》第5课时选择题。
五、布置作业《绩优学案》第5课时。
纳。
通过时事材料,引导学生对比思考,引导学生认识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八年级政治教案第二课《我们共有一个家》

第二课《我们共有一个家》教案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内容标准三4.6 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民族文化,继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的责任感。
(二)能力:培养运用历史、现实材料分析问题、归纳观点的能力以及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知识:了解台湾的历史,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人民是血浓于水的骨肉兄弟关系,初步认识民族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育学生继承民族精神,自觉维护国家统一,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祖国的命运与自己息息相关。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教材分析“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这一项目把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拓展到“全球华人是一家”这个更大的层面,引导学生认识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中华腾飞是全世界华人华侨的共同心愿,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立志为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该项目共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炎黄子孙一脉相承”和“我与祖国共命运”。
教育学生继承民族精神,自觉维护国家统一,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是本课的重要价值追求,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落脚点。
学生分析学生在初二阶段的学习称为“认知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由于认知和情感的协调发展,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把知、情因素融汇于系统的、逻辑的教育内容之中。
我采用“点拨式”的教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并通过情感活动促进认知能力要素在更高层次(抽象思维)上融为一体。
设计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的感性材料,创设情境,采用多样的活动板块,引导学生开阔思路,以互动、探究、交流、合作为特点,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行为实践的能力。
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平台。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1单元 让爱驻我家 第2课 我们共有一个家 第1框 我爱你中国教案 鲁教版(20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1单元让爱驻我家第2课我们共有一个家第1框我爱你中国教案鲁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政治上册第1单元让爱驻我家第2课我们共有一个家第1框我爱你中国教案鲁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政治上册第1单元让爱驻我家第2课我们共有一个家第1框我爱你中国教案鲁教版的全部内容。
我爱你中国。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二课《我们共有一个家》教学设计鲁教版

课题我们共有一个家学习目标1.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报效祖国的责任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2.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和习惯,培养与其他民族成员友好交往的能力。
3.了解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认识民族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我爱你,中国教学难点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学习内容师生活动时间调整意见一.自主学习,梳理知识①我可爱的表现②祖国③们我爱你①共中国基本要求②有一五十六我国是一个统一个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家是一家维护民①族团结②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都是是不可抗拒的潮流龙的传人我与祖国民族精神共命运内涵意义①怎样做②③二、集体探讨,展示交流。
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意义,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师布置任务,板书课题2.生自读课本,梳理知识3.小组交流4.每组派代表上黑板展示,其余同学背诵5.师巡视,指导6.师生共同点评、完善,强调书写1.师生共同强调重点、考点15分钟⑴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⑵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①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②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灵魂与传统。
⑶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①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③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三、拓展巩固(一)典型试题1.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爱国主义B自强不息 C 勤劳勇敢D团结统一2.2010年3月5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京开幕。
少数民族代表成为大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中国广播网用汉语普通话、蒙、藏、维、哈、朝5种少数民族语言进行网络在线直播,成为大会的亮点。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一单元 让爱驻我家 第二课 我们共有一个家 第2框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教案 鲁教版

1、你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情况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生说,师引导,点拨。
2、可是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请你搜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史实。
生说,师引导,启发,点拨。
3、师出示两岸交流的事实,引导学生思考:从团团圆圆到“三通”梦得以实现我们得到什么结论?
生说,师引导,点拨。
最后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视野拓宽,通过丁肇中等心系祖国等感人事例,让学生在事实中感悟到海外华人的民族情切,爱国情深,初步感受到中华民族具有的凝聚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学情分析
爱国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品德,培养中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引导他们认同民族文化、继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报效祖国的责任感,既是国家昌盛、民族振兴的需要,也是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的需要。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我们国家一向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广大青少年普遍具有较强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但是由于在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的弊端仍然存在,一些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深入人心,导致部分中学生的爱国意识淡薄。因此在中学生中大力进行富有实效、深入人心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年级
八
科目
思品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2.2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授课类型
新课
一、教材分析
《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是山东人民出版社教材《思想品德》8年级上册第 1单元第 2课第2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 我爱你中国 ,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政治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是一节爱国主义教育课。通过了解了解台湾的历史,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激发学生对祖国和党的热爱。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4周 第2课 我们共有一个家复习教案 鲁教版

我们共有一个家一、课型:复习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能力】提高做题能力。
【知识】背诵掌握基础知识三、教学重点:知识记忆与检查。
四、教学难点:材料分析与运用。
五、教学方法: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六、课时安排:第4周第 1课时七、教具:课本、伴你学八、教学过程:(一)目标定向:1、知识记忆 2、能力提升(二)自学尝试出示复习题目(1)为什么说炎黄子孙一脉相承?(2)为什么我们与祖国共命运?(3)我们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4)怎样弘扬民族精神?(5)怎样认识台湾问题?给学生15分钟时间,自己背诵课文中的知识点(三)小组合作、师生合作复习(小组成员互查。
教师抽查)(四)交流展示:学生背诵接龙比赛(五)点拨引领:教师就学生背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问答不一致,掉关键句、词等进行点拨(六)当堂训练:默写(七)课堂反馈做伴你学材料题九、课堂小结:希望同学们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十、板书设计:1.为什么2.怎样做十一、作业设置必背:2 选背:1十二、教学后记与反思:第八课检测及习题讲评课一、课型:复习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做一个既有爱国之志又有报国之行的人【能力】提高做题能力。
【知识】背诵掌握基础知识三、教学重点:知识记忆与检查。
四、教学难点:材料分析与运用。
五、教学方法: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六、课时安排:第 4周第2课时七、教学教具:大卷 A八、教学内容:(一)检测(二)展示学生答案1、选择题中学生出错部分:先由学生讲解,最后教师总结。
询问学生需讲问题,写到黑板上,由学生任选题目进行讲解,教师点拨。
2、非选题存在问题简析:3、总结答题应注意的问题及规律:九、课堂小结:做题有一定的规律和技巧,同学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认真分析材料和设问得出正确全面的答案。
十、板书设计:关键词——知识点——组织十一、作业设置消化吸收本节的知识与能力。
八年级政治上第二课《我们共有一个家》教案(鲁教版)

第二课我们共有一个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我爱你,中国教学要求:1、认识祖国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2、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育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认识祖国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教学难点: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育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板书:我爱你,中国一、可爱的祖国。
2、看图P14,完成练习。
3、学生互相交流。
4、阅读课文,完成P15练习。
5、指名学生回答。
6、阅读P16材料,讨论:通过中华文明的世纪回眸,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7、共同归纳。
8、读课文,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文字、艺术、科技。
9、板书:二、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0、齐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歌曲,感受乐融融的民族大家庭风采。
11、阅读课文。
12、讨论:热爱祖国,我们应该如何做?13、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祖国的历史、文化、民族团结有何认识?学生共同总结。
14、作业:熟读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教学要求:1、懂得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海外华侨华人心系祖国。
2、理解我与祖国共命运。
教学重点:认识台湾与海外华侨华人与祖国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我与祖国共命运。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板书: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一、炎黄子孙一脉相承。
2、阅读P21材料,讨论:我如何理解海内外炎黄子孙的这种民族情结?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与同学分享。
3、阅读课文。
4、各组代表发言,列举史实,说明台湾海峡两岸人民是骨肉兄弟。
5、朗读课文,归纳: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6、互相讲一个海外华侨华人心系祖国的感人事例,看谁讲得好。
7、板书:二、我与祖国共命运。
8、阅读P23材料,讨论:是什么精神不断激励着中国人民勇往直前?9、朗读课文,共同归纳: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
10、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什么?11、讨论并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二课《我们共有一个家》教案(2)鲁教版教学内容:讲述本课第二个项目——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21页)(教师展示材料后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如何理解海内外炎黄子孙的这种民族情结?或者:为什么海内外华人都如此虔诚的来拜祭黄帝陵呢?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与同学分享。
(学生讨论交流)板书课题:二、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二、讲授新课1、炎黄子孙一脉相承教师讲述:全世界华人同根同祖、血脉相连,有着共同的文化——汉文化,同是炎黄子孙的他们不论身在何地都心系祖国,有着深厚的民族情结。
许多海外华人已经离开祖国很多年了,有的还加入了外国国籍,但他们在内心深处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时刻惦记着祖国,这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民族。
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如此虔诚地来拜见黄帝陵,这也正是海外华人炎黄子孙这种民族情结的体现。
斯大林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其中共同的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
(1)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共同愿望(学生阅读教材,教师简述)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中华腾飞,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众多海外华侨的共同心声。
(2)台湾海峡两岸的人民是血浓于水的骨肉兄弟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22页材料)列举史实,说明台湾海峡两岸人民是骨肉兄弟。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资料—可选用):台湾地处中国内地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
台湾古称夷洲、流求。
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景。
距今1700 多年以前,三国时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等对此就有所著述,它们是世界上记述台湾最早的文字。
公元 3 世纪和 7 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
进入 17 世纪之后,中国人民在台湾的开拓规模越来越大。
17 世纪末,大陆赴台开拓者超过 10 万人。
至公元 1893 年(清光绪十九年)时,总数达到50.7万余户,254 万余人。
200 年间增长 25 倍。
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方式,由南到北,由西及东,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大大加速了台湾整体开发的进程。
这一史实说明,台湾和中国其他省区一样,同为中国各族人民所开拓所定居。
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即使在日本侵占的 50 年间,这一基本情况也没有改变。
台湾的开拓发展史,凝聚了包括当地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国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
早在公元 12 世纪中叶,宋朝政府即已派兵驻守澎湖,将澎湖地区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
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巡检司”。
明朝政府于 16 世纪中后期恢复了一度废止的“巡检司”,并为防御外敌侵犯,增兵澎湖。
1662 年(清康熙元年),郑成功在台湾设“承天府”。
清朝政府逐步在台湾扩增行政机构,加强了对台湾的治理。
1684 年(清康熙二十三年)设“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下设“台湾”(今台南)、“凤山”(今高雄)、“诸罗”(今嘉义)三县,隶属福建省管辖。
1714 年(清康熙五十三年),清政府派员测绘台湾地图,勘丈全境里数。
1721 年(清康熙六十年),增设“巡视台湾监察御史”,改“分巡台厦兵备道”为“分巡台厦道”。
尔后又增设“彰化县”和“淡水厅”。
1727 年(清雍正五年),复改“分巡台厦道”为“分巡台湾道”(后又改为“分巡台湾兵备道”),增“澎湖厅”,定“台湾”为官方统一的名称。
1875 年(清光绪元年),清政府为进一步经营和治理台湾,再增设“台北府”及“淡水”、“新竹”、“宜兰”三县和“基隆厅”。
1885 年(清光绪十一年),清政府正式划台湾为单一行省,任刘铭传为首任巡抚,行政区扩为三府一州,领十一县五厅。
刘在任内,铺铁路,开矿山,架电线,造商轮,兴办企业,创设新学堂,把台湾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大向前推进。
1945 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重新恢复了台湾省的行政管理机构。
海峡两岸中国人为反对外国侵略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资料—可选用):15 世纪后期起,西方殖民主义者大肆掠夺殖民地。
1624 年(明天启四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南部。
1626年(明天启六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台湾北部。
1642 年(明崇祯十五年),荷兰又取代西班牙占领台湾北部。
两岸同胞为反对外国殖民者侵占台湾进行了包括武装起义在内的各种方式的斗争。
1661 年(清顺治十八年),郑成功率众进军台湾,于次年驱逐了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
1894(清光绪二十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
翌年,清政府战败,在日本威迫下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消息传来,举国同愤。
在北京会试的包括台湾在内的 18 省千余举人“公车上书”,反对割台。
台湾全省“哭声震天”,呜锣罢市。
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和台湾同胞一起,与占领台湾的日军拼死搏斗。
中国内地东南各地居民为支援这一斗争,或捐饷银,或结队赴台,反抗日本侵略。
在日本侵占台湾期间,台湾同胞一直坚持英勇不屈的斗争。
初期,他们组织义军,进行武装游击抵抗,前后达 7 年之久。
继而,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后,他们又汇同大陆同胞一道,先后发起10 余次武装起义。
及至本世纪 20 和 30 年代,岛内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群众运动更加波澜壮阔,席卷台湾南北。
1937 年,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政府在《中国对日宣战布告》中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关系者,一律废止。
《马关条约》自属废止之列。
这一布告并郑重宣布:中国将“收复台湾、澎湖、东北四省土地”。
中国人民经过 8 年艰苦的抗日战争,于 1945 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收复了失土台湾。
台湾同胞鸣放鞭炮,欢欣鼓舞,祭告祖先,庆祝回归祖国怀抱的伟大胜利。
国际社会公认台湾属于中国(资料—可选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一部分,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支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反对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中国与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等结成同盟国。
1943 年 12 月 1 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1945 年 7 月 26 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同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投降,《日本投降条款》规定:“兹接受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 1945 年 7 月 26 日的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
”10月 25 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
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于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160 多个国家先后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它们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教师讲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各族人民同样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部分,在长期的历史融合中两岸人民已经形成了高度的文化认同。
一衣带水隔不断两岸同胞的兄弟情谊,制造分裂是割裂历史、违背全体中国人意愿的极端反动行为。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一位旅美台湾学者写下的长诗《我只有一颗心》正是这种血浓于水的骨肉兄弟情谊的真实写照(见《资源与学案》P10页):(学生朗读)我的家在大陆,也在台湾。
我的心在台北,也在北京。
纵便是几十年的隔离,又怎能割开骨肉相连的眷情?我们有着同样的黄皮肤,我们长着同样的黑眼睛我们用着同样的方块字,我们从头到脚流的是同样的炎黄子孙的血液海峡两边的姐妹兄弟们,让我们心贴着心,手拉着手,肩并着肩。
为着全民族多年的心愿,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力,在海峡的上空搭起彩色的长虹,在海峡两岸筑起永不分离的万里长城。
(3)海外华侨心系祖国、情牵中华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22页图文材料及23页图片材料)自己还能讲一个海外华侨华人心系祖国的感人事例吗?资料:英爱国华侨购回被八国联军掠夺的中国文物爱国华侨陈俊先生将最近购得的一樽被八国联军掠夺的明代绿色琉璃瓦麒麟转交祖国,交接仪式在伦敦的华人街举行。
中国驻英大使馆总领事孙大立在交接仪式上高度赞扬了陈俊先生的爱国情怀。
他说,这件文物的失而复得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在过去一个世纪中的历史变迁。
陈俊也表示,他很高兴 100 年后这件珍贵的建筑文物回归祖国。
据旅英中国文物专家鉴定,这樽高约 40 厘米的琉璃瓦麒麟属明永乐年间琉璃瓦构件,已有 500 多年历史,与故宫建筑构件相一致。
据介绍,该文物是英国萨福克兵团于1901 年随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时掠夺的,曾作为战利品存放在英国萨福克兵团博物馆,后通过拍卖形式流入民间。
最近被英国扬州同乡会会长陈俊先生以重金购得,并积极移交给祖国。
把根留住年仅 10 岁小伟就能流利地讲 4 种语言:普通话、闽南话、英语和他加禄语。
对于在菲律宾土生土长的华人子女来说,这已是司空见惯。
小伟的母亲是从中国福建省移民至此的菲律宾华裔,父亲是中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者的后代。
十几年前天山脚下的美丽邂逅,成就了他们的异国情缘。
不同寻常的身世也造就了与众不同的生活氛围,就像口中同时穿插着 4 种语言,小伟的角色也在菲律宾土著人与华人之间交替变换。
他加禄语是小伟在日常学习、生活,以及与其他华人子女交流时最常用的语言。
当被问及普通话讲得如何时,小伟不好意思地表示,大家也可以说,但总觉得有些奇怪,就像与本国人讲外语。
然而在家庭生活中,普通话和闽南话则是主要的沟通工具。
小伟的父母说,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延续中华民族的传统和文化。
在小伟就读的华人学校里,中文课占据了全部课程的三分之一。
. 爱国华侨陈嘉庚1874 年 10 月 21 日,陈嘉庚诞生在福建同安县集美镇一个普通商人家庭。
他早年随父去南洋经营工商业,先后开办了 30 多个工厂,100 多个商店,垦殖了橡胶和菠萝园 1 万多英亩,雇佣职工达几万人,可谓家资万贯,但身居海外的他却念念不忘祖国。
从 1913 年起,陈嘉庚开始在他的家乡集美捐资兴学,陆续办起中小学、师范、商业、水产、航海、农业等许多学校。
1921 年,他又创办了厦门大学,这是当时福建省惟一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