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探究专题(答案版)(科学)
1.4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尝试科学探究 专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

简单1、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A.猜想与假设B.交流合作C.提出问题D.分析论证【分析】科学探究是初中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绝大多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科学探究的形式来获得的.在物理学中,科学探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提出问题是所有科学探究的第一步.【解答】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应包括如下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任务问题的研究都应以提出问题为前提.因此,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故选C.2、在科学探究中人们往往会提出一些假设,这些假设就是根据事实任意猜想.___________.(判断对错)【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解答】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做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实施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故题干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3、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伴随整个过程的环节是()A.提出猜想B.进行实验C.分析论证D.交流与合作【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试验收集证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据此作出判断.【解答】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试验收集证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但在整个过程中都需要进行交流与合作,因此伴随整个过程的环节是交流与合作.故选D.4、校运会中,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就“有些同学认为铅球可能是铁制的”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论证B.猜想C.实验D.分析【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有些同学认为铅球可能是铁制的”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环节;故选B.5、下列说法中,关于科学探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B.制定的探究计划要具有可操作性C.物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唯一方法D.交流与合作能避免个人看法的片面性【分析】科学探究就是人们在研究各类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提出问题,明确我们要研究的课题;二、猜想假设,根据已有的理论或经验对问题的模型提出初步的设想;三、接受检验,想办法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和猜想;四、不断完善,根据实验表现出来的结果修改我们的设想,使之能最后能解释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甚至提出新的正确的理论.【解答】A、提出问题,人们才能明白要研究什么.问题是探究的核心,因此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制定的探究计划具有可操作性是探究成功的前提.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很多,物理实验只是其方法之一.此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交流合作能起到互补的作用,使我们能比较全面的分析并解决问题.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6、建立物理模型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物理模型是在一些事实的基础上,经过想象、类比等论证提出的,下列关于物理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这样建立的模型一定是正确的B.这样建立的模型一定是不正确的C.这样建立的模型还需要实践检验D.这样建立的模型不需要实践检验【分析】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称为模型法.模型法借助于与原型相似的物质模型或抽象反映原型本质的思想模型,间接地研究客体原形的性质和规律.【解答】物理模型是在一些事实的基础上,经过想象、类比等论证提出的,模型的建立,能够化繁为简,直观、简单,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但任何一个模型的建立,不能保证一定是正确的,还必须应用于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故选C.7、科学探究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几个环节.【分析】此题考查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根据题意解答:【解答】(1)科学探究的主要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2)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3)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4)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之外,其他因素有相同.故答案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简单1、下列说法中,关于科学探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B.制定的探究计划要具有可操作性C.物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唯一方法D.交流与合作能避免个人看法的片面性【分析】科学探究就是人们在研究各类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提出问题,明确我们要研究的课题;二、猜想假设,根据已有的理论或经验对问题的模型提出初步的设想;三、接受检验,想办法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和猜想;四、不断完善,根据实验表现出来的结果修改我们的设想,使之能最后能解释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甚至提出新的正确的理论.【解答】A、提出问题,人们才能明白要研究什么.问题是探究的核心,因此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制定的探究计划具有可操作性是探究成功的前提.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很多,物理实验只是其方法之一.此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交流合作能起到互补的作用,使我们能比较全面的分析并解决问题.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2、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A.猜想与假设B.交流合作C.提出问题D.分析论证【分析】科学探究是初中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绝大多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科学探究的形式来获得的.在物理学中,科学探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提出问题是所有科学探究的第一步.【解答】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应包括如下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任务问题的研究都应以提出问题为前提.因此,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故选C.3、下列不属于科学研究的是()A.苹果落在牛顿头上,发现万有引力B.瓦特好奇水沸腾,发明蒸汽机C.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D.小明到杭州旅游,发现西湖十景【分析】科学研究是指对一些现象或问题经过调查、验证、讨论及思维,然后进行推论、分析和综合,来获得客观事实的过程.其一般程序大致分五个阶段:选择研究课题、研究设计阶段、搜集资料阶段、整理分析阶段、得出结果阶段.【解答】A、苹果落在牛顿头上,发现万有引力,是科学研究;B、瓦特好奇水沸腾,发明蒸汽机,是科学研究;C、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是科学研究;D、小明到杭州旅游,发现西湖十景,不是科学研究.故选D.4、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是()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交流.【解答】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可见,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故选:A.5、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A.摆的轻重B.摆线的长短C.摆的偏角D.摆球的大小【分析】单摆往返一次的时间可能跟单摆的长度有关,也可能跟单摆的质量有关.研究单摆往返一次的时间的影响因素,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解答】摆的摆动周期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与摆的轻重、摆的偏角及摆球大小没有关系.故选B.6、小军经常参加球类体育运动,运动过程不同情况下球的触地反弹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决定和小宇一起探究这一现象,他们计划首先通过实验研究“竖直下落的球反弹的高度与什么有关”这一问题(1)请你猜想一下,竖直下落的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因素1:________;因素2:________.(2)为了探索与“因素1”的关系,请你设计一个可操作的实验方案:(3)在(2)的基础上,请列出相应的实验器材.(4)除了小军和小宇提出的问题外,你还可以对球的反弹提出一个什么探究问题.【分析】(1)要提出自己的猜想必须联系题中提出的问题和生活的实际;(2)要找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必须理解所验证的猜想,要测哪些量.【解答】(1)根据提出的问题:竖直下落的球反弹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和我们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球的充气情况或下落的高度,反弹的材料等因素有关.所以答案是:球的充气情况;球下落的高度.(2)选择一只篮球让处于不同充气状态的篮球从同一高度下落,测一下篮球反弹的高度.(3)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篮球的充气程度有关,我们要有研究对象篮球,要有打气筒使篮球处于不同的状态,还要有便于比较篮球反弹高度的刻度尺.所以答案是:篮球一只、打气筒一个、刻度尺.(4)可以从地面的材料方面考虑,如:篮球反弹的高度与地面的材料有关吗?7、身边处处有物理,处处留心皆“学问”.观察你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或身边物品),结合所学有关物理知识,请提出一个探究的问题.问题:________.【分析】根据自己学习的物理知识进行提出问题.可以从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光的反射现象等方面提问题.【解答】放在桌面上的书本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或教室内的电棒相对于谁是运动的?夜晚不开灯我们为什么看不成书?教室黑板有的地方反光的原因是什么?多媒体投影的屏幕为什么不用玻璃等).难题1、关于科学探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B.没有猜想和假设,便不可能有科学的解释C.实验数据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为它包含着许多偶然因素D.分析数据,加上集体讨论才有可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及每一个环节的作用分析答题.【解答】科学探究一般包括以下结果环节: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反思评价→表达交流;A、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没有猜想和假设,便不可能有科学的解释,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应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然后得出结论,科学结论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分析数据,加上集体讨论才有可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2、八年级的小明同学想知道“铅球”是否是铁制成的,于是他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假设问题,设计与分析,实验,检验实验,表达与交流,用磁铁吸一下是一个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解答】小明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环节;故选C.3、据报道“上海的雨点鸽从新疆放飞后,历经30天返回上海市区的鸽巢.”信鸽这种惊人的远距离辨认方向的本领,实在令人称奇.人们对信鸽有高超的认路本领的原因提出了如下猜想,正确的是()A.信鸽对地形地貌有极强的记忆能力B.信鸽能发射并接受超声波C.信鸽能发射并接受超声波D.信鸽体内有某些磁性物质,它能借助地磁场辨认方向【分析】(1)地球的周围存在地磁场,地磁的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2)自然界中的动物的迁徙靠的就是地磁场来确定迁徙的路线,信鸽有高超的认路本领也是利用的地磁场的作用.【解答】信鸽远距离辨认方向的本领,是因为其体内有某种磁性物质,它是借助地磁场来辨别方向的.故选D.4、阅读短文,将问题答案的序号填写到对应的横线上.A.小华和小明中午赤脚在海边玩耍,觉得沙子很烫.B.小华和小明跳到海水里游泳,感到海水比沙子凉很好.C.小华对小明说,为什么海水会比沙子凉很多?D.小明说,可能是海水的温度比沙子低.E.傍晚她们又来到海边,仔细测试沙子和海水的温度,发现沙子比海水凉.F.小明说,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G.小华说,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H.小华和小明取同样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记下相同时间内海水和沙子分别升高的温度值;移去酒精灯,再记下相同时间内降低的温度值.I.小华和小明在笔记本上写道:实验数据表明,海水吸(放)热的本领比沙子强.短文的叙述中,(1)属于体验的有________;(2)属于提出问题的有________;(3)属于假设的有________;(4)属于描述实验过程的有________;(5)属于结论的有________.【分析】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A.小华和小明中午赤脚在海边玩耍,觉得沙子很烫.只是小华和小明对沙子的温度较高的一种感觉体验,应属于对生活的体验.B.小华和小明跳到海水里游泳,感到海水比沙子凉很好.只是小华和小明对海水和沙子的冷热程度不同的一种感觉,应属于对生活的体验.C.小华对小明说,为什么海水会比沙子凉很多?这种说法是对海水和沙子的温度的高低作出提问,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提出问题环节.D.小明说,可能是海水的温度比沙子低.这种说法是对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作出猜测,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E.傍晚她们又来到海边,仔细测试沙子和海水的温度,发现沙子比海水凉.这种说法是对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作出实际测量进一步体验了海水和沙子温度的高低的不同,应属于对生活的体验.F.小明说,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这种说法是对海水和沙子不同时间时的温度作出提问,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提出问题环节.G.小华说,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这种说法是对海水和沙子的吸(放)热的本领作出猜测,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H.小华和小明取同样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记下相同时间内海水和沙子分别升高的温度值;移去酒精灯,再记下相同时间内降低的温度值.这种说法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对海水和沙子的温度随吸(放)热量的变化而变化作出实验,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过程环节.I.小华和小明在笔记本上写道:实验数据表明,海水吸(放)热的本领比沙子强.这是通过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环节.故答案为:A、B、E;C、F;D、G;H;I.5、某同学在做“影响摆钟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表一实验中,摆重不同(因为用两个体积相同而密度不同的铁球和塑料球),摆长相同,摆角相同;表二实验中,摆重相同(及用的是同一个摆球),摆角相同,摆长不同.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表一摆钟快慢与摆重的关系摆动次数摆动次数10 20时间摆球材料铁球15s 30s塑料球15s 30s表二摆钟快慢与摆长的关系摆动次数摆动次数15 30时间摆长80cm 12s 24s160cm 24s 48s(1)摆钟的快慢可能跟________、________和摆角有关,本实验过程应用了________的方法来探究的;(2)对表一中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3)对表二中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4)通过本实验可以知道,当家里的摆钟走快了,可以________使钟走时准确.【分析】(1)根据题意确定影响摆钟快慢的因素;实验要采用控制变量法.(2)分析表一中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3)分析表二中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4)根据实验结论,分析使钟表准时的调节措施.【解答】(1)由题意可知,摆钟的快慢可能跟摆重、摆长和摆角有关,本实验过程应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探究的.(2)由表一数据可知,摆长和摆角相同而摆重不同,摆钟快慢相同,由此可知,摆钟快慢与摆重无关.(3)由表二数据可知,摆重与摆角都相同而摆长不同,摆长越长,摆钟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钟摆动越快,由此可得:摆钟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钟摆动越慢.(4)摆长越短,摆钟摆动越快,摆长越长,摆钟摆动越慢;家里的摆钟走快了,说明摆钟的摆长短了,可以增加摆长使钟走时准确.故答案为:(1)摆重;摆长;控制变量;(2)摆钟快慢与摆重无关;(3)摆钟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钟摆动越慢;(4)增加摆长.难题1、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定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A.不变B.变小C.一直变大D.先变大后不变【分析】从照片中两个纸锥之间的间距判断物体运动快慢,间距越大,速度越快.【解答】从照片中看,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变大后不变,只有D的说法符合题意.故选D.2、一天,物理科代表王明走进教室,看到王莉和张强正争吵,王莉认为“磁铁隔着物体还能吸引铁钉”,而张强认为“磁铁隔着物体就不能吸引铁钉”.如果你是王明,应该()A.以物理权威的身份说王莉是对的B.向老师汇报,说有人在教室喧哗C.觉得他们很无聊,不去理会他们D.叫他们停止争吵,取一块磁铁和一些物品做实验,通过实验来说服他们【分析】一个正确的物理规律或生活规律,一定是在大量实验或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形成的.所以磁铁是否能够隔着物体吸引铁钉需要实验来判断.【解答】要解决王莉和张强的争吵,不能漠不关心,不去理会;也不能不加辨析,随意否定;更不能简单压制.正确的作法是:实验验证,根据实验现象对两人的说法进行评判.故选D.3、关于对“科学探究”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科学家们得出的结论就不应该再去怀疑B.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应提倡交流合作的精神C.对自己的猜想,应设计相应的实验来加以验证D.实验时不但要看实验现象,还应该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分析】解答此题需掌握科学探究有关的要求与步骤.科学探究就是人们在研究各类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提出问题,明确我们要研究的课题;二、猜想假设,根据已有的理论或经验对问题的模型提出初步的设想;三、接受检验,想办法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和猜想;四、不断完善,根据实验表现出来的结果修改我们的设想,使之能最后能解释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甚至提出新的正确的理论.【解答】A、科学家有时得出的结论也有错误的地方,只有经过验证后,才能证明是正确的,不能盲目地运用.错误,符合题意.B、现在的科学探究都是多学科,多方面的知识探究,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完成,要讲究团队合作精神.正确,不合题意.C、对科学探究我们要提出自己的猜想,并想办法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和猜想.正确,不合题意.D、探究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同时要做好实验记录,总结规律,得出结论.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4、泡沫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具有轻抚、多孔、保温、隔热、隔音、减震等优点,同学们对此很好奇,围绕其保温隔热的性能,提出了以下的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它为什么能防火、保温?”B.“它的轻抚特点对减震有什么影响?”C.“厚度的变化对保温、隔热性能有什么影响?”D.“多孔结构对隔音性能有什么影响?”【分析】本题中提出的问题较多,且围绕不同的物理特性,因此,认真分析每一选项中描述的内容,把握题意“围绕其保温隔热的性能,提出了以下的问题”,最后做出判断.。
第一章实验探究题题型巩固练习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实验探究题题型巩固练习1.春雨潇潇,滋润万物。
然而有些雨水,却能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使植物枯萎。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雨水具有较强的酸性,叫做酸雨,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小明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制定计划并实施:①在一个花盆里播10粒大豆种子,等它们长成幼苗后做实验;②向食醋中加清水,配制成“模拟酸雨”;③向花盆里的大豆幼苗喷洒“模拟酸雨”,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几天后,花盆中大豆幼苗全部死亡。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此实验中小明同学提出的问题是。
(2)小明同学制定的计划主要不足之处是没有设置对照组,你认为下列哪一组可以作为其对照组。
A.另取一盆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每天喷洒一次等量的清水B.另取一盆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既不喷洒清水,也不喷洒“模拟酸雨”C.另取一盆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并放在阴暗的环境中D.另取一盆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并放在低温的环境中(3)有人认为只要用1粒大豆种子做实验就行了,你认为(填“行”或“不行”)。
简述你的理由:。
2.小明在生活中发现水对容器侧璧有压强,水从小孔水平射出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猜想]水从侧壁小孔水平射出的速度可能与小孔在水中的深度有关。
[查阅资料和思考]如图甲所示,h表示小孔在水中的深度,v表示水流从小孔水平射出的速度,H表示小孔到桌面的高度,s表示水流射程(小孔到落点的水平距离)。
查阅资料可知,当H一定时,s随v的增大而增大。
要研究v和h的关系,由于v无法直接测量,转为研究s、H、h的关系。
[实验步骤]①将容器置于木块上,如图乙所示。
②堵住三个小孔,往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
记录h和H。
③打开孔,同时测量并记录从三个小孔水平射出的水流射程s.④换高度不同的木块,重复步骤①~③[实验数据及分析](1)通过比较实验序号为的三组数据,可以得出:当小孔在水中的深度h一定时,水流射程s随小孔距桌面的高度H增大而增大。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5节科学探究-实验探究题解题方法总结(有答案)

科学探究一、探究题的答题技巧1、控制变量法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变量,是指没有固定的值,可以改变的数。
变量一般有水分,光照,温度,长度,粗细,材料等等2、对照不做处理的一组称为对照组(做处理的一组称为实验组)对照作用的标准答案:①对照②与……(一般指实验组)作对比,得出……③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3、对实验材料选择的要求(1)种子:颗粒饱满植物:生长良好,大小高度差不多动物:健康,大小,年龄差不多(2)数量相同且一般为多个例1、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从实验可知:他在研究影响大豆种子发芽的因素是()花盆光线情况温度水分甲向阳处20 ℃充足乙向阳处20 ℃不充足A. 阳光B. 空气C. 温度D. 水分例2、为了探究有关食品腐败的问题。
李敏同学取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各加入50 毫升牛奶,高温煮沸后按下表要求进行处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甲瓶乙瓶丙瓶瓶口敞开敞开用消毒棉球塞住温度25℃5℃25℃A.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牛奶高温煮沸,目的是杀灭原有的细菌B. 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C. 甲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牛奶中有无细菌D. 乙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瓶口是否敞开例3、某同学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然后把相同数量的豌豆种子放在棉花上。
实验过程与A.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温度和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B. 对比甲、丁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种子的萌发与水分有关C. 该实验选用具有活胚且大小相同的豌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属于控制变量D. 对比乙、丙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种子的萌发与光照有关4、探究环节一般情况下,探究问题,提出问题,假设和结论都可以用一句话来回答,只是句式不同。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章 科学入门 第一章 科学入门 第4节 第3课时 温度的测量(答案版)

第3课时温度的测量1.观察图中温度计甲和温度计乙(只画出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都可直接测沸水的温度B.都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两支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一样D.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下列关于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为(C)①观察温度计读数并记录②取出温度计③选取适当的温度计④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⑤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数分钟A.①③④⑤②B.④⑤③①②C.④③⑤①②D.③④①⑤②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0 ℃的冰比0 ℃的水冷B.用体温计也可以测出35 ℃以下的温度C.普通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观察温度D.可以用体温计测开水的温度4.常见普通温度计的横截面是圆形,而体温计的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如图所示。
体温计做成这种形状的主要作用是(D)A.使表面粗糙,便于握紧向下甩B.把示数刻在较平的面上,刻度更精确C.节约材料,美观好看D.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5.一支已测过体温但没有甩几下的体温计,读数是37.5 ℃,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用此体温计再去连续测两个病人的体温。
如果这两个人实际体温为36.8 ℃和38.6 ℃,那么在测量时,体温计上的读数分别为(B)A.36.8 ℃38.6 ℃B.37.5 ℃38.6 ℃C.36.8 ℃37.5 ℃D.37.5 ℃37.5 ℃6.在室温是25 ℃的房间里,小明用水银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由于立即读数,造成读数是50 ℃。
那么50 ℃表示(C)A.房间里空气的温度B.沸水的温度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7.有两支示数都准确的水银温度计,它们下端玻璃泡的容积相同,玻璃管内径不同,当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时(C)A.内径粗的水银柱上升得快,示数较细的大B.内径细的水银柱上升得快,示数较粗的大C.内径细的水银柱上升得快,两温度计示数相同D.内径粗的水银柱上升得快,两温度计示数相同8.小陈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右图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被同学小王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D)A.不应该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水温降低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9.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a)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D 。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探究题综合包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探究题综合(包含答案)浙教版八上科学探究题练习第一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块所受的重力,如图甲所示,在“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实验中,1.然后将物块逐渐浸入水中。
N 1)在图乙位置时,物块受到的浮力是()将物块逐渐浸入水中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小,说明物体所受浮力大小随2(。
其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而)继续将物块逐渐浸入水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小后保持不变,最后突然变(3 (选填字母)。
为0,示数为0时物块处于C.沉底状态 A.漂浮状态 B.悬浮状态艾学习”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2. 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用测力计测出小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为G;A. 将适量的待测液体倒入量筒中,读数为V;B.1 F;C.将测力计下面所挂小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量筒里的液体中,静止时测力计读数为1 V;D.记下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时,量筒内液面处读数为2 V。
E.快速提起液体中的小金属块,读出此时测力计示数为F和量筒液面处读数为32;)为减少误差,合理的实验顺序编号为问题:(1。
)表示该液体的密度(2)用实验步骤中的测量值符号(和gρ=为了研究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与总体积的比例关系,小华同学选用不同的圆柱体3.密度B与DA与C的密度为ρ1,CCA、B、、D进行实验,已知A、B体积相同,、D体积相同,他分别在圆柱体上标注出间距相等的刻度线,。
为了便于观察圆柱体露出水面的体积,ρ2为,且ρ1<ρ2然后将它们放入水中。
待圆柱体静止后,漂浮在水面上如图甲、乙、丙和丁所示。
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中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关系可归纳得出:相同材料的)分析比较图(1物体漂浮在水面上,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相同。
)分析比较图甲和乙或丙和丁中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关系可归纳得出:不同材料(2 。
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10%50g4. 用上述实验所得食盐晶体配制质量分数为的食盐溶液,实验操作流程如图:12/ 1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探究题综合(包含答案);(1)指出上图实验中的一处错误:)在改正错误操作后,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的食盐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接下来的操作(2 (选填序号);应该是C. 调节平衡螺母 B. 减少适量的食盐晶体增加适量的食盐晶体A.选(3)下列由于操作不当或仪器、药品等自身原因造成配制得到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有(填序号) 。
第一章实验探究题题型巩固练习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八上第一章实验探究题题型巩固一、浮力1.某校“制作浮力秤”项目研究小组,制成如图所示浮力秤。
使用过程中,发现称量范围较小,有待提升改造。
【原理分析】浮力秤是利用物体漂浮时,F浮=G物的原理工作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问题提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方案设计】器材:悬挂式电子秤、金属块(4.0N)、大烧杯、水以及各种不同密度的溶液等。
步骤:①将金属块挂在电子秤下,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②将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烧杯中,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然后取出金属块擦干;③按照步骤②的操作,换用不同密度的溶液,多次重复试验。
【数据处理】【交流分析】(1)表格中x的数据是;(2)实验过程中,除步骤①外,其余每一次测量,金属块都需要浸没,其目的是;(3)小组同学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第6次实验数据异常。
若电子秤正常工作、电子秤读数和表中数据记录均无误。
则造成此次实验数据异常的原因可能是;(4)【得出结论】……【知识应用】根据以上探究,写出一种增大浮力秤称量范围的方法。
2.小科在10.1长假到一古村落旅游时,发现村里有一口古井,当他从井中提水时发现盛满水的桶露出水面越多,提桶的力就越大。
由此他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于是他找来一个金属圆柱体、弹簧测力计和烧杯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1)分析上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2)实验结束后,小柯绘制了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圆柱体的拉力和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随浸入液体深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①曲线(选填“a”或“b”)描述的是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
②金属圆柱体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N3.某兴趣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物块、溢水杯、小桶、铁架台等器材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细线的质量和体积均忽略不计)。
(1)某同学发现溢水杯中未装满水,如图甲所示,这样会使溢出水的重力(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单元综合练习(含解析)

第一章探索自然的科学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甲流是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某同学起床后感觉头晕发热,到医院后医生让他去测量体温、化验血液。
医生这些检查的直接目的是()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C.解释和结论D.收集证据、验证假设2.下列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A.12分米3=12分米3×1000=12000厘米3B.1.8米=1.8×1000=1800毫米C.0.5厘米=0.5厘米×10毫米=5毫米D.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3.将晒过的玉米粒随机分为相同的两份,其中一份烘干,另一份不作处理.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温度的食用油中加热,实验结果如下表: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利用玉米粒制得爆米花必须要具备的条件是()A.较高的温度B.适量的水分C.较大的质量D.较高的温度和适量的水分4.为了提高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下述哪些结构的改变是正确的()A.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大一些B.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小一些C.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粗一些D.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细一些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滴加液体C.读取液体体积D.点燃酒精灯6.小阳用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五次数据是2.14厘米、2.13厘米、2.13 厘米、2.36厘米、2.15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A.2.18厘米B.2.14 厘米C.2.13厘米D.2.1375 厘米7.“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的对象是指该细小物体的()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或宽度8.夏天的早晨,杭州市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A.0 ℃B.25 ℃ C.50 ℃D.75 ℃9.实验室里量取8mL水并进行加热,下列需要用到的化学仪器组合正确的是()①带铁夹的铁架台②10mL 量筒③100mL量筒④酒精灯⑤石棉网⑥试管⑦试管夹⑧胶头滴管A.②④⑥⑦⑧B.①③④⑥⑧C.①②④⑥D.①②④⑤⑥10.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759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A.分米、毫米、厘米、米B.厘米、分米、毫米、米C.毫米、分米、厘米、米D.毫米、分米、分米、米11.小明想要量取5 毫升水,他应该选择的实验仪器是()A.10 毫升烧杯B.50 毫升烧杯C.10 毫升量筒D.50 毫升量筒12.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含答案)一、水的分布与组成1.(2018八上·杭州期中)1) 图甲中C环节给浙江等东部地区带来的影响是带来水汽。
2) 正确的说法是:①实验中A试管内产生的是氧气,B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②A、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2∶1;③做该实验时,往往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者氢氧化钠溶液,其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④该装置中通的是直流电。
3) 在甲中水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在乙中水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2019九下·浙江保送考试)1) 与电池负极相连的试管a得到的产物是氢气,与电池正极相连的试管b得到的产物是氧气,理论上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2:1.由这一事实可以推知,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相同。
2) ①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氧气:②虚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氢气;③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反应结束;④反应前原有氢气20 mL。
3.(2018八上·天台期中)如下图所示,左图是教材课后练中水电解实验装置,右图是台州市某科学老师针对左图实验自创新实验装置。
右图的创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先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向其中注入2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其中氢氧化钠不发生化学变化,只用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用注射器将氢氧化钠溶液注满移液管并将移液管倒立在装置的正负极上,连接好导线,接通直流电源,通电约4分钟,产生一定量的气体时,关闭电源,随即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
请你结合上述图示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 配制2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需固体氢氧化钠20 g。
2.你认为右图的创新实验相对左图来说,具备的优点组合是哪些?(填写字母编号)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3.装置密闭性良好、读数正确,若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溶解能力大于氢气,请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所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会是小于、大于还是等于2:1.二、水的浮力4.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上科学探究专题提高检测请同学们注意:全卷共四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40分)1.下列有关科学探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科学探究要仔细观察,善于提出问题B. 进行科学探究要认真做实验,收集相关资料C. 进行科学探究要善于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问题答案D. 科学探究是科学家的事,我们无法探究2.科学猜想是一种···········································································································()A. 盲目的猜测B. 证明正确的想法C. 不需要科学依据的想法D. 不一定正确,但一定是合理的想法3.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的过程的是·······························································()A. 根据问题提出假设B. 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是否正确C. 根据收集的证据,得出结论D. 先找合适的工具4.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的是·····························································································()A. 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B. 苹果落到牛顿头上,发现万有引力C. 瓦特好奇水的沸腾,发明蒸汽机D. 李明到杭州旅游,发现西湖十大美景5.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
对此该小组应···················································································()A. 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B. 进一步查找资料并重新作出假设C. 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D. 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6.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 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B. 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病C. 获取相关的事实或依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猜测D. 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以便与其它医生进行更好的交流7.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从实验知:他在研究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是················································································································()A. 阳光B. 空气C. 温度D. 水分8.为了探究“磁铁受热时磁性如何变化”的问题,小良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条形磁铁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着一些大头针,用酒精灯加热磁铁一段时间,大头针纷纷落下,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加热可以使磁铁磁性减弱B. 加热不影响磁铁的磁性C. 加热可使磁铁磁性增强D. 大头针落下是由于磁铁受热膨胀9.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 所有变量都相同B.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C. 所有变量都不相同D.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不同10.“黑面琵鹭目前在全世界只剩下数百只,可能是人类滥杀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