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复习专题训练科学探究题精选.doc

化学中考复习专题训练科学探究题精选.doc
化学中考复习专题训练科学探究题精选.doc

化学中考复习专题训练:科学探究题

一、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0分)

1.(2009*南京校级二模)某气体X可能是由H2、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解 -其组成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

.

L --------------

港清石灰水NaOH?澄清石灰水

(1)请根据下表屮对可能岀现的实验现象的描述,推测气体X的纟R成悄况,

①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气体X的纽成A中液体不

浑浊

B中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C中液体不

浑浊

②不浑浊变成光亮的红色变浑浊

③变浑浊变成光亮的红色不浑浊

④变浑浊变成光亮的红色变浑浊

写出或中液体变浑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若b管口导出的气体中还含冇部分CO气体,应采取的扌旳施是

2.(2012<|11|靖模拟)粉笔是一种常用的教学用品,已知其主要成分屮含有钙元索.小强和小霁同学一起探究粉笔的组成.

提出问题:白色粉笔的主要成分到底是什么?

猜想:小强认为:可能含碳酸钙;小霁认为:可能含何硫酸钙为证明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请你参与方案的设计并补充完整.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少量粉笔灰放入水屮,搅拌形成溶液.实验室常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分离滤液和滤渣,

该操作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 ,取过滤所得的滤液和滤渣分别进行实验;

(2) _______________ 取少量滤渣与__________ 反应,如果观察到的现彖,证明小强的猜想是正确的,其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入_______ 溶液和稀硝酸,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现象,则证明

小霁的猜想是正确的.

3.(2015春?遵义校级月考)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杏阅资料知道:淀粉在适肖温度和酸催化条件下可转变为葡萄糖,葡萄糖溶液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共煮,可牛-成红色的氧化亚铜(Cu2O).为探究淀粉在不同温度下转化为葡萄糖的程度,他们每人都进行了如下两步实验: 步骤1.用一支大试管取一定量淀粉与水混合,再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摇匀,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实验过程中,各人控制温度不同,加热持续时间相同.

步骤2.然后用两支小试管各取少量人试管内的反应混合物,在其中一支小试管(编号为A)内滴

加NaOH溶液至呈强碱性,再滴入4?5滴CuSO4溶液,并加热至沸;在另一支小试悖

(编号为B)内滴加2?3滴碘水.观察并记录现象.

(1)由于各人控制的温度不同,出现了下列三种情况.请你根据已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F列实验情况汇总表.

(2)在步骤2中A 试管内所加NaOH 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 .

4. (2005?茂名)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并填写下列空口: (1) [提出问题】小松同学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 液滴到水泥地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牛.小松联想到白己曾经用二氧化钮做过氧化氢分解 的催化剂,他想,水泥块能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 丁?是他到附近建筑工地取冋 一些小水泥块,并用蒸憎水浸泡、冲洗、干燥,并进行以下探究.

(2) 【猜想】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 [实验验证】

(4) 【结论】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5) 【讨论为反思】小芳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水泥块为过氧化蛍分解的催化

剂,她觉得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_______ ;

(6)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水泥块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

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 ______ , ______ :④对比反应前后水泥块质罐.

(7)

【分析】如果水泥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水泥块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荆.但

小华认为,要证明小松的猜想,小芳的补充实验还是不足够,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 探究 ______ ?

5. (2012<滕州市校级模拟)"旺旺雪饼〃袋内有一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是主

石灰,请勿食用〃等字样.

(1)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 ;

⑵“请勿食用〃是因为该干燥剂吸水后具有 ______ 性且. _____ 热;(填“吸"或“放〃)

(3)某实验小组对其进行探究,实验方案如下,请协作完成.

间后,看能否继续作干燥剂

加入适量水,触摸杯壁作干

燥剂

若该干燥剂变质了,猜想变质后产生使澄清石

的物质可能是灰水变浑浊的气

6.甲、乙两同学在进行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対“如何判断酸碱溶液恰好中和〃展开了讨论.请你对他们在探究中的问题发表口己的意见.

(1)甲同学提出:可以应用酸碱指示剂进行判断.

乙同学提出:可以根据反应是否有水牛成进行判断.

上述意见中,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 同学的意见.

错误的是______ 同学的意见.(选填“甲〃或“乙〃)

(2)两位同学共同对甲同学捉出的“应用酸碱指示剂进行判断〃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一:在盐酸屮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为红色.再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方案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酿试液,溶液呈________ 色.

再逐滴滴加盐酸,预期在完全反应时,溶液会变为_______ 色.

根据化学实验屮"反应现象必须明显〃的设计原则:你认为要判断酸碱溶液恰好屮和,应该选用________ 试液作指示剂.

(选填“石蕊"或"酚瞰“)

(3)甲、乙两位同学在盐酸屮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过程屮,多次测定溶液的pH,并据此画出如右图的曲线,请你回答:

测定溶液的pH必须使用 _____ 试纸.

图屮a点表示______ ;

滴加的NaOH溶液体积为V2mL时,

溶液的pH ______ 7(选填“小于〃或“等于〃或“大于〃).

(4)两位同学经过讨论,达成共识.他们乂根据“在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的原理,设计了如右图的实验.请你对该实验进行一种推测,填写卜?表:

实验步骤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与推测相应的结论

0 V1 V: V(NaOHmL)

7.(2005<呼和浩特)化学兴趣小纽同学在进行“碱的性质〃探究实验过程中,卬乙两组同学分別向相同体积的石灰水和烧碱溶液中,同吋通入C02气体,前者变浑浊,后者未见明显

现彖.对此,甲组同学认为:C02能与石灰水反应,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乙纽同学认为: 甲组同学的结论不完全正确.乙组同学如何用实验证明口己的观点呢?请你利用下面的实验 用品帮助他们完成以下实验方案.

(1) 提出假设:烧碱溶液也能与C02发生反应. (2) 设计方案:

①制取C02气体;

a. 化学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 .

b. 请你从图中,选岀正确的发生装置(填字母) _______ ,选择该装置的理由是 _______ .往

装迸中加药品前一定要 ______ .

②纽装实验装置:(除需要烧碱溶液外)还应选择下列装直屮的 ______ ?(填字母)

③验证假设进行实验

:

实验步骤

实验 现象

结论 向装有C02的瓶中注入少量NaOH 溶液后,立即连接实 验所选装置,振荡反应容器.

提出的假设

?(填

"成立〃或“不成立〃)

④反思与应用:

a. 本实验从反应物的角度,利用 ______ 的改变验证了反应的发生.

b. 在实验室屮,久置的烧碱溶液会变质,其原因是(写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因此,烧碱

溶液应 ______ 保

.

A C D

化学中考复习专题训练:科学探究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0分)

1.(2009*南京校级二模)某气体X町能是由H2、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解其组成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

.

可能出现的实验现彖

气体X的组成A中液体B中黑色粉末C中液休

①不浑浊变成光亮的红色不浑浊

②不浑浊变成光亮的红色变浑浊

③④变浑浊

变浑浊

变成光亮的红色变成光亮的

红色

不浑浊变浑

(2)写出A或C屮液体变浑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Og+C" (OH) gYaCOsO+HgO .

(3)若b管口导出的气体屮还含有部分CO气体,应采取的措施是点加,进行尾气处理?

【分析】利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氢气和一氧化碳都不能直接检验,利用它们的还原性.检验它们的产物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就行了.

【解答】解:(1)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若不变浑浊则说明气休屮不含二氧化碳.C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产牛.B屮黑色粉末变为光亮的红色,说明气体中有还原性的气体.

故答案为:

(1)

可能出现的实验现彖

气体X的组成

A中液体B小黑色粉末C中液体

①不浑浊变成光亮的红色不浑浊氢气

②③不浑浊

变浑浊

变成光亮的红色

变成光亮的红色

变浑浊

不浑浊

—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和氢

二氧化碳和氢气

④变浑浊变成光亮的红色变浑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32

(3)点燃,进行尾气处理.

【点评】在检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吋,我们可以利用它们各口的性质,若本身没学过鉴定的,可利用我们熟悉的它们的产物來检验.

2.(2012?曲靖模拟)粉笔是一种常用的教学用品,已知其主要成分中含冇钙元索.小强和小

霁同学一起探究粉笔的组成.

提出问题:白色粉笔的主要成分到底是什么?

猜想:小强认为:可能含碳酸钙;小霁认为:可能含有硫酸钙

为证明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请你参与方案的设计并补充完整.

(1)将少量粉笔灰放入水屮,搅拌形成溶液.实验室常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滤液和滤渣, 该操作需要使用的玻爲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取过滤所得的滤液和滤渣分別进行实验;

(2)取少量滤渣与HC1反应,如果观察到有气泡产牛的现象,证明小强的猜想是正确的,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O3+2HCI二CaCS+HgO+COgT

(3)另取少量滤液,向具中滴入Ba(NO3匕—溶液和稀硝酸,如果观察到白色沉淀的现象,则证明小霁的猜想是正确的.

【分析】不溶性固体可以使用过滤的方法将其除去,碳酸盐的检验可以通过加酸的方法,硫酸盐的检验可以使用含顿离子的化合物与之反应观察是否牛成口色沉淀.

【解答】解:(1)滤液和滤渣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所以本题答案为:过滤,烧杯、漏斗、玻璃棒;

(2)小强的猜想是碳酸钙,碳酸盐的检验是通过加酸化气的方法,所以本题答案为:HCk 有气泡产牛.、CaCO3+2HCl=CaC12+H2O+CO2个;

(3)小霁的猜想是硫酸钙,硫酸盐的检验是通过加含顿离子的化合物产生白色沉淀,所以木题答案为:Ba (NO3)2、白色沉淀.

【点评】木题考查了过滤操作以及碳酸盐和硫酸盐的检验,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冇的知识进行.

3.(2015春?遵义校级月考)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杳阅资料知道:淀粉在适当温度和酸催化条件下可转变为匍萄糖,葡萄糖溶液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共煮,可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Cu2O).为探究淀粉在不同温度下转化为衙萄糖的程度,他们每人都进行了如下两步实验: 步骤1.用一支大试管取一定量淀粉打水混合,再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摇匀,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实验过程中,各人控制温度不同,加热持续时间相同.

步骤2.然后用两支小试管各取少量人试管内的反应混合物,在其屮一支小试管(编号为A)内滴加NaOH溶液至呈强碱性,再滴入4?5滴CuSO4溶液,并加热至沸;在另一支小试管(编号为B)内滴加2?3滴碘水.观察并记录现象.

(1)由于各人控制的温度不同,出现了下列三种情况?请你根据已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F列

(2)在步骤2小A试管内所加N“OH溶液的作用是_屮和稀硫酸、制备氢氧化铜沉淀、使混合液杲碱性.

【分析】在原题所给信息的基础上,根据结论分析现象,再结合碘遇淀粉变蓝色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解答】答:淀粉在适当温度和酸催化条件下可转变为葡萄糖,葡萄糖溶液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共煮,可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CU2O),根据笫一种情况的结论淀粉没有转化为葡萄糖,故A 试管内无红色沉淀,B试管种有淀粉,碘遇淀粉变蓝色,故试管内的溶液变蓝色.笫三种情况淀粉全部转化为葡萄糖,故A试管屮牛成了氧化亚铜,故现象为蓝色沉淀变红色, B试管内无淀粉存在故溶液不变蓝色.然示由于第二种悄况介于第一种与第三种情况之间所以结论为淀粉部分转化为葡萄糖,B试管内冇一部分淀粉,故第二种情况的现象:A:蓝色沉淀变红色,B:溶液变

因为步骤一屮加入了硫酸,不除去酸就不能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所以加的氢氧化钠开始于溶液中的稀硫酸反应,稀硫酸反应完后氢氧化钠在与加入的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在碱性溶液中氢氧化铜■淀粉反应生成氧化亚铜和葡萄糖.故(2)答案:中和稀硫酸、制备氧氧化铜沉淀、使混合液呈碱性

【点评】本题是实验分析题,考查酸碱知识和实验报告的填写,综合性强,知识点明确清晰.

4.(2005>茂名)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1)【提出问题】小松同学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红溶液滴到水泥地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牛.小松联想到自己曾经用二氧化猛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他想,水泥块能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到附近建筑工地取凹一些小水泥块,并用蒸镉水浸泡、冲洗、干燥,并进行以下探究.

(2)【猜想】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实验验证】

(4)【结论】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5)[讨论与反思】小芳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水泥块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她觉得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水泥块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

(6)[实验步骤】①准确称最水泥块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

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T?燥,称重;④对比反应前后水泥块质量.

(7)【分析】如果水泥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水泥块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荆.但 小

华认为,要证明小松的猜想,小芳的补充实验还是不足够,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 探究水泥块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分析】(3)试验一: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实验二:根据木条复燃的现象分析.

(5) 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分析需要验证的因素,

(6) 根据洗涤后的固体中含有水分进行分析,要知道固体质屋的方法, (7) 根据催化剂满足的条件分析

【解答】解:(3)实验一:根据实验现象是木条不复燃,说明了是川木条在检验是否生成了 氧气,对比实验二的操作,可以得岀实验一的操作

实验二:根据实验现象:木条复燃,说明了氧气的存在,更说明加入水泥块后过氧化氢中冇 有氧气产生,

(5)研究是否是催化剂不但要从能够改变反丿'V 速率方面分析.还要从反应前示质量不变方 面

进行分析,故答案为:水泥块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

(6) 水泥块是从溶液中収出的,要得到水泥块的质量,就需要将水泥小的水分除去,然后 用

天平称量质量才会比较反应前后质量变了没冇,故答案为:干燥,称垂

(7)

研究催化剂,除了研究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还要研究反应前后的化学 性

质不变,故答案为:水泥块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点评】在研究催化剂时,要从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的质屋、化学性质等方面进行研究.

5. (2012*滕州市校级模拟)"旺旺雪饼〃袋内有一小纸袋,上面写着“T ?燥剂,主要成分是生 石

灰,请勿食用〃等字样.

(1) 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0+氏0二6 (OH ) g ; (2) “请勿食用〃是因为该干燥剂吸水后具冇 腐蚀 性且 放 热;(填“吸〃或"放〃) (3) 某实验小组对其进行探究,实验方案如下,请协作完成.

【分析】(1)由于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可以用作干燥剂;

(2) 氧化钙和水反应能够放出大最的热,生成的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

(3) 氧化钙和水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能牛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二

氧化碳.

【解答】解:(1)氧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 2O=Ca (OH ) 2-

(2) ) “请勿食用〃是因为该干燥剂吸水后具冇腐蚀性R 放热.故填:腐蚀;放.

(3) 不能做干燥剂说明氧化钙已经完全转化成了其它物质,实验现象应该是:固体物质无 明

显变化,杯壁不发烫.故填:固体物质无明显变化,杯壁不发烫.

如果干燥剂己经完全变质,那么变质后的物质应该是碳酸钙或碳酸钙和氢氧化钙. 实验步骤是:取适蜃固体加入适蜃稀盐酸. 实验现结论为:变质后的物质中肯定冇碳酸钙.

【点评】本题主要考杳的知识点是探究干燥剂的成分及其是否变质方面的知识,解答时应该 做到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论判断实验现象.

6. 甲、乙两同学在进行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对“如何判断酸碱溶液恰好屮和〃

展开了讨论.请你对他们在探究中的问题发表B 己的意见.

(1) 甲同学提Hh 可以应用酸碱指示剂进行判断.

乙同学提出:可以根据反应是否有水牛?成进行判断.

上述意见中,你认为正确的是甲同学的意见. 错谋的是乙同学的意见.(选填“甲〃或“乙〃) (2) 两位同学共同对卬同学提出的“应用酸碱指示剂进行判断〃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一:在盐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为红色.再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由红 色变为紫色.

方案二:在氢氧化钠溶液屮滴加无色酚瞅试液,溶液呈红色. 再逐滴滴加盐酸,预期在完全反应时,溶液会变为 无 色.

根据化学实验中“反应现彖必须明显"的设计原则:你认为要判断酸碱溶液恰好中和,应该选 用酚袱试液作指示剂. (选填“石蕊〃或"酚附)

(3) 甲、乙两位同学在盐酸屮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过程屮,多次测定溶液的pH,并据此 曲出

如右图的曲线,请你回答: 测定溶液的pH 必须使用PH 试纸

.

图中a 点表示 盐酸和盘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屮和; 滴加的NaOH 溶液体积为VzmL 时,

溶液的pH XT 7 (选填“小于〃或等于〃或“大于“).

(4) 两位同学经过讨论,达成共识.他们又根据“在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的原理, 设

【分析】盘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在溶液中进行生成水观察不到现象.判断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可以使用指示剂,溶液的PH可以使用PH试纸來测定,中和反应时的能量变化可以通过测定溶液温度的变化來进行判断.

【解答】解:(1)酸碱中和牛:成盐和水,牛成的水无法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故用指示剂可以判断反应的进行,所以本题答案为:甲,乙;

(2)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故酚猷为红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故酚瞅为无色,石蕊试液在碱性溶液中为蓝色,石蕊在中性溶液中为紫色,当恰好完全反应时的颜色变化不明显,故选用酚駄,所以本题答案为:红,无,酚瞰;

(3)测定溶液的PH可以使用PH试纸,图中A点PH为7,表明溶液为屮性,当滴加的NaOH 溶液体积为V2D1L时,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其PH>7,所以本题答案为:pH,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大于;

(4)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可以通过测定溶液温度的变化來进行判断(酸与碱反应的热量变化).所以本题答案为:

实验步骤可能观察到

的现象

与推测相应

的结论

在烧杯中加入氮氧化钠溶液,再滴儿滴酚駄试液,用温度计测量原溶液的温度,再向溶液中滴加盐酸,至溶液刚刚变色,再读出温度计的示数温度计的水

银柱上升.

或温度计的

水银柱下

降.

或温度计的

水银柱不升

降.

中和反应是

放热反应.

或中和反应

是吸热反应.

或中和反应

不放热也不

吸热.

【点评】木题考查了如何判断氢氧化钠和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的判断,以及反应时能量变化的判断的实验设计,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知识进行判断.

7.(2005?呼和浩特)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进行"碱的性质〃探究实验过程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向相同体积的石灰水和烧碱溶液中,同时通入CO2气体,前者变浑浊,后者耒见明显现象.对此,甲组同学认为:C02能与石灰水反应,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乙组同学认为:甲纽同学的结论不完全正确.乙纽同学如何川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呢?请你利丿IJ卜面的实验用品帮助他们完成以下实验方案.

(1)提出假设:烧碱溶液也能与C02发生反应.

(2)设计方案:

①制取CO?气体;

a.化学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6CO3+2HCI二CaCb+HgO+COg个.

b?请你从图屮,选出正确的发生装置(填字母)

D

,

选择该装置的曲由是

反应物为

固体和液体,反应不盂加热.往装置中加药品前一定要检杳装置气密性?

②组装实验装置:(除盂要烧碱溶液外)还应选择下列装置中的EB或EAD .(填字母)

③验证假设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

结论

向装有CO2的瓶中注入少量NaOH溶液后,立即连接实验

所选装置,振荡反应容器.

提出的假设?(填“成

立〃或"不成立〃)

④反思与应用:

a.木实验从反应物的角度,利用压强的改变验证了反应的发生.

b.在实验室中,久置的烧碱溶液会变质,其原因是(写化学方程式)_ 2NaOH+CO?=Na2CC)3+H2O . I大I此,烧碱溶液应密封保存.

【分析】设计方桑:从实验室制取C02气体的反应原理,装置特点,实验步骤等方而回答;

②组装实验装置时要考虑采用什么装置来验证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

③验证假设进行实验:主要从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后气压变小入手,把气压变小转化成明显的实验现彖.

④反思与应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保存氢氧化钠的方法.

B C D

【解答】解:①a?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就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12+H2O+CO2/r

b.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所以应选择D装置?往装置中加药品前一定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纽装实验装置时,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要通过肓观的现象表示出来, 可以选择气球膨大,或导管吸入水柱的方法.故选择的仪器为EB或EAD.(填字母)

③验证假设进行实验:看到现彖应是气球胀大或烧杯中的水被倒吸.证明二氧化碳与蛍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④反思与应用:a.本实验从反应物的角度,利用压强的改变验证了反应的发生.

b.在实验室中,久置的烧碱溶液会变质,其原因是2NaOH+CO2=Na2CO3+H2O.因此,烧碱溶液应密封保存.

故答案:①a; 6CO3+2HCI二6CI2+H2O+CO2T

b. D;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EB或EAD

③a;压强

b.2NaOH+CO2=Na2CO3+H2O;密封

【点评】本题全面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还冇如何检验二氧化碳能否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相关知识.

参与本试卷答题和审题的老师有:529012;bsx;三人行;张向丰;fqk;lsjl660 (排名不分先后)

菁优网

2016年9月23日

初三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一)汇总

初三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一) 班级姓名座号 1.可可撕开饼干包装袋放置在空气中,隔一段时间后,发现袋内松脆的饼干变软了,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2.“好山、好水、好空气”是贵阳引以为做的金字招牌,下列气体空气主要成分之一的()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硫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分离液态空气不能得到的气体是() A.氧气 B.稀有气体 C.氮气 D.氢气 4.如图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在实验过程中当观 察到气泡在导管口连续均匀冒出时,才开始收集,目的是 () A.为了检验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 B.为了提高收集到的 氧气的纯度 C.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压使试管破裂 D.防止高锰酸钾颗粒 进入导管 5.在校运会上,50m短跑的运动场上发令抢打响后,产生的白烟主要是() A.二氧化硫 B.水蒸气 C.五氧化二磷 D.二氧化碳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磷点燃后伸入氧气瓶中产生大量白雾 B.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火星四射 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7.要从空气中获取4.2L的氧气需空气的体积约为() A.30L B.20L C.10L D.8.4L 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9.现有①木炭②硫磺③红磷④蜡烛,四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空气中含量最多,化学性质又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氧气 1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操作顺序为() ①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 ②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③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 ④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倒放在水槽中.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①④ D.④③②① 12.我国“蛟龙”号载人潜艇在太平洋的最大下潜深度达7020米,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其中为潜水员提供呼吸的“人造空气”中各种气体体积分数为:氮气70%、氧气20%以上、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气体.下列对“人造空气”认识正确的是() A.如果利用纯氧更有利于潜水员呼吸 B.“人造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比空气低 C.氮气没有作用,可以不添加 D.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不应该添加 13.常温下,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用不溶于水的固体硫化物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②和⑤ 14.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C.催化剂可增加生成物的量 D.二氧化锰可作任一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计算题专练(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专题训练—化学计算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CO和x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55%,则x是下列()物质 A、CO2 B、NO2 C、SO2 D、SO3 2.由MgO和另一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4g,已知含氧元素1.8g,则另一种金属氧化物是() A、CaO B、Fe2O3 C、Al2O3D、CuO 3.化合物X2Y和YZ2中,Y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40%和50%,则化合物X2YZ3中Y元素质量分数为() A、45% B、25% C、20% D、16.7% 4.FeSO4和Fe2(SO4)3的混合物中,硫元素质量分数为a%,则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 1—a% B、1—3a% C、2a% D、3a% 5.KCl和MgCl2的混合物中,钾元素与镁元素原子个数比为2:1,则混合物中,MgCl2的质量分数为() A、56% B、38.9% C、30% D、78% 6.有一包Mg和MgO组成的混合物,实验测知氧元素质量分数为32%,则其中镁单质占()A、20% B、40% C、48% D、80% 7.在O2和S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该混合气体中O2与SO2的质量比为()A、1∶1 B、2∶1 C、1∶4 D、1∶2 8.元素x、Y组成两种化合物A和B,A中x元素占14 17 ,B中x元素占 7 8 则x、Y组成的A、B 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别为() A、xY、xY2 B、x2Y、x2Y3C、xY2、x2Y D、xY3、x2Y4 9.减弱“温室效应”有效措施之一是大量植树造林,绿色植物在叶绿素存在下的光合作用是完成二氧化碳循环的重要一环。已知叶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900,其分子含C73.8%(以下均指质量分数)、H8.3%、N6.3%、Mg2.7%,其余为O.试确定叶绿素的化学式。 二、有关溶液的计算 1.5g某物质完全溶解在95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等于5% B、小于5% C、大于5% D、无法确定 2.某硫酸钠溶液中,Na+与H2O分子个数比为1:50时,此溶液中硫酸钠质量分数为() A、32.4% B、1.96% C、7.3% D、88.75% 3.用60%酒精溶液甲与25%酒精溶液乙混合,配制成45%酒精,所用甲、乙溶液的质量比为() A、1∶2 B、2∶3 C、4∶3 D、3∶1 4.要使50g某物质溶液含水量由98%增加到99%,应加水() A、1g B、5g C、50g D、100g 5.海水中Na+的质量分数为1.42%,如全部以NaCl计算,则海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A、3.61% B、39.3% C、14.2% D、55.81% 6.25℃恒温条件下,将固体物质A的溶液200g蒸发20g水后,析出10gA;再蒸发20g水,又析出20gA,则蒸发前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7.t℃时,将210gKNO3溶液蒸发20g水后析出4g晶体;若将210g溶液蒸发掉24g水后,析出6g晶体,则原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8.t℃时,将某固体物质溶液Mg分成两等份。一份恒温蒸发溶剂达饱和时,质量减轻一半,另一份加入该固体物质达饱和时,所加晶体质量恰好为比溶液质量的 1 4 。求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和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9.t℃时,将含有A物质的溶液450g,蒸发掉310g水后,溶液恰好饱和;若另取45g这种溶液加入16g该物质,充分搅拌未完全溶解,再加9g水也恰好饱和,求A物质在t℃的溶解度和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某温度时,若在100g水中最多溶KNO325g,现有该温度下500gKNO3溶液,加热蒸发掉300g 水以后,冷却到原温度下,发现有50gKNO3晶体析出.计算:(1)蒸发并冷却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有多少克KNO3?此时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蒸发前的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三、无数据计算 1. 现有铁,锌,镁,铝四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当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时,所消耗金属质量最小的是:() A.铁 B. 锌 C. 镁 D. 铝 2. 质量相同的一氧化碳,甲烷和酒精分别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 一氧化碳 B. 甲烷 C. 酒精 D. 无法判断 3. 一定质量的Fe2O3分别被CO、C和H2三种还原剂完全还原成铁,所生成的纯铁的质量是:()A. 一样多 B. CO多 C. C多 D. H2多 4. 两份质量相同的碳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消耗氧气的质量比是:() A.1:1 B. 1:2 C. 2:1 D. 3:2 5. 质量相同,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硫酸溶液,分别与足量的下列物质完全反应,所得MgSO4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MgCO3 B. MgO C. Mg D. Mg(OH)2 6. Cu和Fe的混合粉末若干克,与足量盐酸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加热后的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则原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A. 20% B. 40% C. 50.4% D. 80% 7. 将一定量的铁粉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反应完成后,烧杯底部有固体物质,在烧杯中再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搅拌,能看到固体物质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反应结

中考科学专题训练科学方法浙教版

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训练及答案-科学方法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控制变量法是探究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下列探究过程中运用了这一方法的是() A.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 B.通过观察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C.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要保持电阻一定 D.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2.如图所示,在做“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时,选用质量较小 的卡片,目的是忽略小卡片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这种突出问 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科 学研究方法.以下四个实例中所用研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A.选用质量相同的物体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 B.选用小磁针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 C.选用轻绳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D.选用2Ω和8Ω两个电阻串联代替10Ω的电阻 3.在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采用“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和电压关系”的研究方法。以下探究没有运用该方法的是() A.探究燃烧的条件B.探究磁场的方向 C.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探究动能的大小跟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4.下列同一选项中,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A.用光线来描述光的传播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B.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研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C.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D.通过亮度来判断灯泡实际功率的大小通过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来判断磁性强弱 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而抽象概括出来的。如图6所示的实验中也应用了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6.下列各种重要科学理论,不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B.原子核式结构理论 C.牛顿第一定律D.质量守恒定律 7.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 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 ③“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 ④“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8.某年某月某天,物理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课外观察月亮的活动,听听同学通过观察作了以下记录,其中通过直接观察不可能得出的记录是() A、月亮是一个球体 B、月亮象一个银色的盘子 C、月亮象一艘弯弯的小船 D、月亮悬挂在东方45°的天空中 9.在科学探究中,常把直接测量有困难的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来研究.这种方法称之为转换法.例如在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时,沙子和水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便直接测量,可以通过测量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的多少.下述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的是()A.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时,动能大小的比较方法 B.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推理出物体不受阻力时的运动状态 C.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灯泡及改变电源电压,多次实验 D.在探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时,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 10.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察,但变化时引起的其他量的变化却易直接观察,用易观察的量显示不易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下列测量仪器中不是利用这种思路制作的是() A.温度计B.压强计C.弹簧测力计 D.量筒 11.力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去认识它,这是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四个研究实例中,同样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A. 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先使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让电 压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B. 温度的高低是看不见的,我们可以通过液体体积的变化去认识它 C. 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得出运动物体不受力将做匀速直 线运动 D. 在学习蒸发与沸腾时,通过比较得出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12.人们要认识事物,就要对事物进行比较,引入相应的物理量。下列几幅图给出的比较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完整版)初三化学实验操作题专项练习

1 化学实验操作题专项练习 17.(11分)某二氧化锰样品中含有杂质炭,为测定该样品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一定量的样品中通入干燥纯净的氧气,使杂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O 2来进行分析测定。 (1)仪器①的名称是 。如果该实验选择图(一)装置来制取氧气,则所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其中二氧化锰的起到 作用。 (2)用图(二)装置可收集和干燥氧气:若烧瓶充满水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a”或“b”)端通入。 (3)图(三)是用干燥纯净的O 2与样品反应来测定二氧化锰质量分数的装置,装置③中装有碱石灰,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图(三)中装置②已将CO 2吸收完全,可在装置②与③之间加 入图(四)装置进行证明,则图(四)装置中加入的试剂为___(填字母)。 A. NaOH 溶液 B. 澄清石灰水 C. 浓硫酸 五、(本题1个小题,共16分) 18.某化学兴趣小组有一次活动的内容是: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 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师提醒】它由Cu 、Fe 2O 3 、Fe(OH)3三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 ①只有Cu ②只有Fe 2O 3 ③只有 Fe(OH)3 ④是Fe 2O 3与Fe(OH)3的混合物 ⑤是Cu 与Fe 2O 3的混合物 ⑥是Cu 与Fe(OH)3的混合物 【资料获悉】 ⑴ ⑵白色无水CuSO 4遇水变蓝; ⑶Cu 在FeCl 3溶液中发生反应:2FeCl 3+Cu =2FeCl 2+CuCl 2。 【探究思路】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设计实验加以甄别,先分别探究其中是否含有Fe(OH)3 、Cu 等,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其组成。(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CO 2忽略不计) 【实验探究】 ⑴甲同学取适量红色粉末装入试管中,按下面左图进行实验。结果无水CuSO 4没有变蓝,从而排除猜想中的 (填猜想中的序号)。 ⑵在甲同学实验结论的基础上,乙同学另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 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观察,发现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色。乙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中的①和⑤,而丙同学认为只能排除猜想①,你认为 的观点正确(填“乙”或“丙”)。 ⑶丁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5.0g 装入硬质玻 璃管中,按上面右图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 气体,过

(完整版)初三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初三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衡 一、考点、热点回顾 1、固体物质的颜色 A 白色固体:氧化钙 CaO 、氢氧化钙Ca(OH)2、碳酸钠Na2CO3、碳酸钙CaCO3、氢 氧化钠NaOH、 B 黄色固体:硫粉S C 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Fe2O3、铜Cu D 蓝色固体:胆矾CuSO4.5H2O E黑色固体:木炭C、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 F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G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KMnO4 H 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I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2、生成沉淀的颜色 A 白色沉淀: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氯化银AgCl、硫酸钡BaSO4 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硝酸或稀盐酸:氢氧化镁Mg(OH)2、 碳酸钙CaCO3、碳酸钡BaCO3 B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Fe(OH)3 C 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Cu(OH)2 3、溶液的颜色 A 蓝色溶液Cu2+:硫酸铜CuSO4、硝酸铜Cu(NO3)2 、氯化铜CuCl2等 B 黄色溶液Fe3+:氯化铁FeCl3、硫酸铁Fe2(SO4)3、硝酸铁Fe(NO3)3等 C 浅绿色溶液Fe2+:氯化亚铁FeCl2、硫酸亚铁FeSO4、硝酸亚铁Fe(NO3)2等 D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E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F 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4、气体的颜色 A 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B 黄绿色气体:氯气 C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解题技巧:抓住题目的题眼进行突破,常见的题眼就是上述物质的颜色与状态,还有就是某些物质的制备原理 二、典型例题 1.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化学计算题专题训练

一、春天是流感的多发季节,民间有很多治疗流感的土方法,其中多吃大蒜能预防感冒.大蒜中的大蒜素硫化丙烯是杀菌的有效成分,1千克大蒜中含大蒜素125克,已知大蒜素由C、H、S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74,其中碳元素质量分数48.6%,氢元素质量分数8.1%,求: (1)大蒜素硫化丙烯属于________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1千克大蒜中含硫元素质量为多少克? (3)硫化丙烯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二、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的习俗.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请回答: (1)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 (2)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填最简比). (3)11.1g黄酮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g. 三.某火力发电厂常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空气污染. (1)补全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2CaCO3+O2+2SO2=2CaSO4+2X .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 (2)若该发电厂每天要处理含有3.2吨二氧化硫的废气,计算每天至少需含碳酸钙 90%的石灰石多少吨才能满足处理废气所需?(写出计算过程,保留1位小数) 四.舟山虾蟹资源丰富,利用虾蟹等甲壳动物的废弃甲壳开发生产的可溶性甲壳素,是研制生物医药、化妆品等新产品的重要原料. 但甲壳素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液中含有盐酸,对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如图是某工厂所用盐酸容器上标签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计算: (1)已知甲壳素的化学式为(C8H13NO5)n,它由______种元素组成. (2)甲壳素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3)取上述20%盐酸10ml,加水稀释至100ml,问稀释后的稀盐酸中含溶质多少克?

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主题五科学探究第17讲气体的制取净化和干燥专题练习

第17讲 气体的制取、净化和干燥 ? ???? ?????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发生装置 ?????气体密度溶解性是否与空气反应毒性收集装置气体的制取——净化与干燥?????净化原则:除杂在前,干燥在后 装置:洗气瓶、球形干燥管、U 形管常见的干燥剂: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多功能瓶的使用?????收集气体:排空气法、排水法检验气体、证明气体、干燥气体等尾气的处理 命题点1 气体的制取 1.(2018·西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a 的名称是__分液漏斗__。 (2)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KMnO 4=====△K 2MnO 4+MnO 2+O 2↑__,可选用的发生 和收集装置是__CE 或CF__(填字母编号)。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__,可以用E 装置来收集,验满的方法是__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满__。 (4)适合用D 装置收集的气体必须具备的性质是__密度小于空气,无毒,不与空气反应__。 2.(2018·孝感)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B 中,仪器X 的名称为__长颈漏斗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则选取的发生装置为__B__(填字母序号); (3)若用装置C 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n__(填“m”或“n”)端导管口通入; (4)利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还可以制取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是__H 2或O 2__(填化学式,任写一种)。 命题点2 气体的净化与干燥 3.(2018·广东)有一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剩余气体经浓硫酸洗气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符合上述现象的气体组合是(C)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整理).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一、气体的制取、干燥及装置连接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图3 (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为. (4)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⑥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5)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2、图3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2)检验: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 (3)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填“A”或“B”,下同。)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H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O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填选项)。A.a→b→c→d B.b→a→c→d C.c→d→a→b D.d→c→b→a 4、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装置B、C内所盛的液体分别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则装置B内所盛液体是,装置C的作用是。 (2)为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装置E中所盛试剂是,反应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3)为证实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应改盛溶液。 (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操作步骤有:①加热氧化铜②检验氢气纯度③停止加热④通入氢气⑤停止通入氢气。正确的操作顺序(序号)是。

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按要求填空,已知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 (1)标准状况下,2.24L Cl2的质量为____;有__个氯原子。 (2)含0.4mol Al3+的Al2(SO4)3中所含的SO42-的物质的量是____。 (3)阻燃剂碱式碳酸铝镁中OH-与CO32﹣质量之比为51:300,则这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4)质量相同的H2、NH3、SO2、O3四种气体中,含有分子数目最少的是____。 (5)标准状况下,3.4g NH3的体积为___;它与标准状况下____L H2S含有相同数目的氢原子。 (6)10.8g R2O5中氧原子的数目为3.01×1023,则元素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R元素名称是___。 (7)将10mL 1.00mol/L Na2CO3溶液与10mL 1.00mol/L CaCl2溶液相混和,则混和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混和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___(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8)a个X原子的总质量为b g,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表示为____ (9)已知CO、CO2混合气体的质量共11.6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L,则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为___;CO2在相同状况下的体积为___。 (10)由CH4和O2的组成的混和气体,在标况下的密度是H2的14.5倍。则该混合气体中CH4和O2的体积比为___。 【答案】7.1g 0.2N A或1.204×1023 0.6mol 3:5 SO2 4.48L 6.72 14 氮 1mol/L 0.02mol b a N A或6.02×1023 b a 2.8g 4.48L 3:13 【解析】 【分析】 (1)先计算标准状况下,2.24L Cl2的物质的量,再计算氯气的质量和氯原子个数; (2)由化学式计算硫酸根的物质的量; (3)由两种离子的质量比结合摩尔质量计算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4)由n=m M 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气体,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大,物质的量越小,分子数越小; (5)先计算标准状况下,3.4g NH3的物质的量,再计算气体体积和所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最后依据氢原子的物质的量计算硫化氢的体积; (6)由R2O5的质量和所含氧原子个数建立关系式计算R的相对原子质量; (7)将10mL 1.00 mol/L Na2CO3溶液与10mL 1.00mol/L CaCl2溶液相混和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过程中Na+和Cl-的物质的量不变; (8)先计算a个X原子的物质的量,再依据质量计算X的摩尔质量; (9)依据混合气体的质量和体积建立求解关系式求得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在分别计算一氧化碳质量和二氧化碳体积;

中考化学计算题专项练习

中考化学计算题专项练习 1. 现有一含杂质的固体氯化钡样品(杂质不溶于水),取1 2.5g样品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39.6g水使其充分溶解,静置后滤去杂质,取10g滤液,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2.87g。试求:(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样品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 2. 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4),食用碘盐可以有效地预防碘盐缺乏病,(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_________mg碘酸钾中含碘20mg (2)成人每天约需0.15mg,假设这些碘盐主要是从碘盐中摄取的,若1000g碘盐中含碘20mg,则成人每天需食用碘盐____________.g 3、某课外兴趣小组对一批铁样品(含有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进行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其中只有一位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

请你认真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哪位同学所取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3)计算恰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的质量为25.4g;计算结果精确到1%) 4、把4g硫粉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S的质量、O2的质量与生成的SO2的质量比是:_________. (2)请你通过计算求出第二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多少克? (3)在表中填写第三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

5、将10g不纯的氯化镁样品(杂质不溶于水),50g水中,充分搅拌,待样品中的氯化镁全部溶解后过滤(滤液损失不计),将所得滤液与63.3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8g白色沉淀。 求:(1)样品中氧化镁的质量。 (2)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骨质疏松症”是由人体缺钙引起的,可服用补钙剂来治疗。乳酸钙(CaC6H10O6·5H2O)是一种常见的补钙剂,出售乳酸钙片剂每片含乳酸钙200mg.一个成年缺钙病人每天服用20片乳酸钙片剂可达到补钙目的。 计算:(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1)乳酸钙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2)该成年缺钙病人改用喝牛奶(每100mg牛奶中含钙0.104g)来补钙,每天至少需喝多少毫升牛奶。

化学中考复习专题训练科学探究题精选.doc

化学中考复习专题训练:科学探究题 一、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0分) 1.(2009*南京校级二模)某气体X可能是由H2、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解 -其组成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 . L -------------- 港清石灰水NaOH?澄清石灰水 (1)请根据下表屮对可能岀现的实验现象的描述,推测气体X的纟R成悄况, ①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气体X的纽成A中液体不 浑浊 B中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C中液体不 浑浊 ②不浑浊变成光亮的红色变浑浊 ③变浑浊变成光亮的红色不浑浊 ④变浑浊变成光亮的红色变浑浊 写出或中液体变浑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若b管口导出的气体中还含冇部分CO气体,应采取的扌旳施是 2.(2012<|11|靖模拟)粉笔是一种常用的教学用品,已知其主要成分屮含有钙元索.小强和小霁同学一起探究粉笔的组成. 提出问题:白色粉笔的主要成分到底是什么? 猜想:小强认为:可能含碳酸钙;小霁认为:可能含何硫酸钙为证明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请你参与方案的设计并补充完整.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少量粉笔灰放入水屮,搅拌形成溶液.实验室常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分离滤液和滤渣, 该操作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 ,取过滤所得的滤液和滤渣分别进行实验; (2) _______________ 取少量滤渣与__________ 反应,如果观察到的现彖,证明小强的猜想是正确的,其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入_______ 溶液和稀硝酸,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现象,则证明 小霁的猜想是正确的. 3.(2015春?遵义校级月考)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杏阅资料知道:淀粉在适肖温度和酸催化条件下可转变为葡萄糖,葡萄糖溶液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共煮,可牛-成红色的氧化亚铜(Cu2O).为探究淀粉在不同温度下转化为葡萄糖的程度,他们每人都进行了如下两步实验: 步骤1.用一支大试管取一定量淀粉与水混合,再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摇匀,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实验过程中,各人控制温度不同,加热持续时间相同. 步骤2.然后用两支小试管各取少量人试管内的反应混合物,在其中一支小试管(编号为A)内滴

初中化学实验题专题训练

2012年中考化学实验题专题训练 1.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发生装置生成的氢气可能含有氯化氢和水)。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C内所盛的液体分别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则装置B内所盛液体是,装置C的作用是。 (2)为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装置E中所盛试剂是,反应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为证实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应改盛溶液。 (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操作步骤有: ①加热氧化铜②检验氢气纯度③停止加热④通入氢气⑤停止通入氢气。 正确的操作顺序(序号)是。 (5)实验过程中,通入D装置的氢气如果不纯(混有空气)就可能发生事故。 、CO和HCl组成,请从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注意:2. 为验证某混合气体由H 2 图中装置不得重复使用,有的装置可不选用。) (1)所选用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只要求写出图中装置的序号)。 (2)选用的第一个装置的作用是;选用的第二个装置的作用是。 3.某同学用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做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因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二氧化碳,还要防止反应后多余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他准备了甲、乙、丙、丁四个装置(丙装置中的浓硫酸可吸收水蒸气),试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丁 (1)装置丙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 (2)实验进行时,各装置口的连接顺序为:A 接 , 接 ,G 接 。 (3)C 处放出的气体为 ,应 处理。 (4)装置丁中反应管内的现象是 。(5)装置乙中的现象是 。 4. 一种气体可能含有N 2、H 2O (气)、CO 2、H 2和CO 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研究该气体的组成(A 中试剂足量): 该同学观察到的现象为:A 、E 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 、F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C 中浓H 2SO 4无明显变化,D 中氧化铜转化为一种红色物质。于是他得到如下结论:气体中① 肯定不含CO 2;② 肯定含CO ; ③ 肯定含H 2O (气);④ 肯定含H 2;⑤ 可能含N 2。你认为不正确...的结论是 (填序号)。为使实验得到正确结论,须将上述实验中的仪器装置重新连接,你认为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填代号)。其中C 中浓42SO H 的作用是 ,F 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 。 5. 图3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 图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除去CO 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 。 (2)检验:证明CO 中混有CO 2,装置内应盛 。

(推荐)2017高考化学实验专题选择题训练(答案详解)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选择题训练 1.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操作与现象能得到对应结论的是() 操作现象结论 A向某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原溶液中无NH 4 + 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 4 ,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原溶液中有I﹣C用洁净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溶液中有K+ D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 SO 2 2. 将足量的X气体通入Y溶液中,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一致的组合是 X气体Y溶液预测的现象 ①CO2饱和CaCl2溶液白色沉淀析出 ②SO2Ba(NO3)2溶液白色沉淀析出 ③NH3AgNO3溶液白色沉淀析出 ④NO2Na2S溶液白色沉淀析出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② C.只有② D.②④ 3.水溶液X中只可能溶有Na+、Ca2+、Fe3+、AlO2-、SiO32-、SO32-、CO32-、SO42-中的若干种离子。某同学对该溶液迸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气体甲一定是纯净物 B.沉淀甲是硅酸和硅酸钙的混合物 C.Na+、AlO2-和SiO32-一定存在于溶液X中 D.CO32-和SO42-一定不存在于溶液X中 4.下列药品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短期保存Br2: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B.锂、钠、钾都保存在煤油中,密封。 C.氨水、浓盐酸易挥发必须保存在棕色磨口细口瓶中。 D.红磷无需密封保存。 5.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A.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选④ B.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 C.用FeCl2溶液吸收Cl2,选⑤ D.粗盐提纯,选①和② 6.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完整版)初三化学计算题专题练习题

初三化学计算 1、已知尿素的化学式为CO(NH2)2,则一个尿素分子中含有个原子;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碳、氧、氢、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填计算式)100kg 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某农田需2.8kg氮元素,则应施kg尿素。 2、某农田去年用了60 3 ] 3、人体中钙元素主要存在牙齿和骨骼中,以羟基 磷酸钙[Ca10(PO4)6(OH)2]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 量为1004,右图是小青同学收集的纯牛奶的包装说明 阅读答题: ①一盒牛奶中至少含钙克 ②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中钙元素的质 量分数为(保留0、1%) ③若人体每天需要0、6克钙,且这些钙有90%来 自牛奶,则一个人每天至少喝盒牛奶。 4、、20 kg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可冶炼含杂质2% 5、已知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5克,加热膨胀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7克,求①生成氧气多少克,在标准状况下为多少升?②10、7克固体是什么,各多少克?(2KClO3 ==== 2KCl+3O2-↑) 6、把一根铁钉放入到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称量,质量增重0、8克,则有多少克铁参加反应?同时有多少克铜生成? 7、某同学用混有二氧化锰的高锰酸钾8克加热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佘固体的质量7、36克,则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是多少? M n O2

8、我国规定在食盐中加入碘梭钾KIO3的方法补碘,已知食盐中加碘的量每千克食盐中含碘为0、035克,相当干每千克食盐中含多少克碘酸钾? 9、20克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加热完全反应后,称量为15、6克,求原 混合物中碳与氧化铜的质量比。 10、将171克石灰石高温煅烧(杂质不含氧也不参加反应),待反应完全后测得残佘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减少了24克,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人教版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科学探究题 例1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学生设计了如下一些实验并进行探究。请你参与评价或帮助他分析完成相关问题。 Ⅰ.【探究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Ⅱ.【查阅资料】25℃(室温)、101kPa下,100g水可溶解0.1366gCO2。 Ⅲ.【提出问题】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 Ⅳ.【猜想假设】若各装置都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木炭燃烧都转化成CO2、烧杯中液体都足量,忽略导管中的空气和进入导管中的液体对测量的影响,则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应该约占集气瓶容积的_________。 方案甲乙丙丁 装置 操作①关闭旋塞; ②将足量的铜网加 热至红热状; ②将足量的红磷点 燃; ②将足量的木炭点 燃; ②将足量的木炭点 燃; ③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④充分反应,待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旋塞;至烧杯中液面_____时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几分之几。 记录约1/5 约1/5≤1/5 约1/5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1/5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1/5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含量远小于1/5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1/5 Ⅵ.【反思交流】 (1)当集气瓶中气温未冷却至室温即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a,当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再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b,则a_________b(填“>”或“<”或“=”)。 (2)丁方案所测数据与猜想假设数据基本吻合的原因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丙方案所测数据远小于1/5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以乙方案为例,试分析在测定过程中,对测定结果带来误差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两点)。 解析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知,若各装置都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木炭燃烧都转化成CO2、烧杯中液体都足量,忽略导管中的空气和进入导管中的液体对测量的影响,则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应该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当瓶内的压强不再改变,不再吸入液体,烧杯中液面保持不变,这时便可读数。(1)当瓶内的压强偏高时,进入的液体偏少,所以a<b;(2)由于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瓶内的压强减小;(3)丙方案所测数据远小于1/5的主要原因是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4)在测定过程中,对测定结果带来误差的因素可能有:装置气密性差、集气瓶中气温未恢复至室温就读数、可燃物红磷、木炭的量偏少等。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及答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三) 1.(6分)小伟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系列探究活动。从分液漏斗依次向集气瓶中加入①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②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③一定量的 稀盐酸。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2)实验②的探究目的 是。 (3)整个实验过程中,酚酞起到的作用是。(4)实验③结束时,集气瓶内溶液澄清,则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 (写其中的一种),确定该组成的方法是 2.(7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 (1)A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开始后,关闭K2、打开K1,可观察到B中现象为; C中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待蜡烛熄灭后,铁片上的棉花剧烈燃烧起来,由此可得到的推论 是。 (3)实验开始后,关闭K1和K3,打开K2,观察E中现象,然后打开K3,再观察E中现象,其不同之处是, 有关反应的方程式为。 3.(8分)三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当观察到玻璃管A中的 粉末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时,停止加热,继续通一氧化碳,冷却到室温,停止通气,同时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 小明认为:依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出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 小红认为:仅从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 她增加了一个实验:用磁铁靠近生成的黑色固体,看到有黑色固体被磁铁吸引。 于是得出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的结论。 小光通过查询有关资料得知: (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3 Fe 2O 3 + CO 2 Fe 3O 4+ CO 2 (2)四氧化三铁(Fe 3O 4)为黑色固体,有强磁性,能够被磁铁吸引。 因此,小光认为小明和小红的结论都不能成立,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 ,请 具体说明你的理由 小光欲通过实验检验生成的黑色固体是否 含有金属铁。请你帮他设计实验并填写下表。 除上述方案,还可以采取另一种实验方案,所用的试剂是 ,将该试剂与黑色固体混合,通过观察 ,判断黑色固体中是否含金属铁。 4.(8分)小丽去爷爷家,发现爷爷买了一台氧立得便携式制氧器,她仔细阅读了所用制氧剂的说明 对制氧剂产生了兴趣。 【查阅资料】过碳酸钠(化学式2Na 2CO 3·3H 2O 2)俗称固体双氧水,白色结晶颗粒。过碳酸 钠溶于水或受热时,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是很好的固体氧释放剂。 【做出猜想】猜想Ⅰ:A 剂可能是过碳酸钠。猜想Ⅱ:B 剂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 === 氧 氧立得复方制氧剂 A 剂:固体氧释放剂。 B 剂:不溶于水的固体,保证出氧速率稳定。 1. 用法与用量:将A 剂、B 剂先后放入装好水的 氧立得制氧器反应仓中,通过导管和鼻塞吸氧。 2. 规格:A 剂:50g/包 B 剂:3g/包 氧立得便携式制氧器 反应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