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与绘制作品的评价( 李伟希 )
思维导图与有效阅读(李伟希)

思维导图与有效阅读李伟希人的一生,最大的财富不应该是银行账户上的那些数字,而是健康的身体与优势的思维。
但就如今而言,知识的半衰期特别的短,所以要想保持优势的思维,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
学习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但看书一定是绝大多数人认同的一种。
我每年大概会看100本左右的书。
例如一个航程加上候机的三个小时下来,我会把一本12万字左右的书全部看完。
但除了这个,我的有效阅读还有哪些心得呢?1,选书。
我选书是这样的,以一本很经典的书为中心(这种书绝大部分来自国外),然后围绕这本书不断的看与其思想体系大致一致的书。
如我看的最多的一本书《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以这本书为中心,我买了超过100本的周边书籍,这样一圈下来,我就能够消化其中的思想;还有《思考力》也是这样,我也会把大前研一的所有作品和其他关于麦肯锡方法论的书籍全部看一遍;2,看书。
我一本书是看三遍的。
第一遍我会是看目录、序、后记,会看的很仔细(我看电影也是这样,我会很仔细的看完所有的字幕),这是一本书的说明书啊,不看操作指引怎么上岗?!这个时间一般是在20分钟左右;接着就是第二遍,把书中内容仔细的全部看一遍,这个时间一般是在3小时左右;第三遍是速读,一般在第二遍的一周之后,从头到尾的速读和跳读,时间一般是在30分钟左右。
我听有人说过,他看一本书要半个月,每天睡觉前看15分钟,我不知道他的效果会怎么样,但我能确定,这种阅读的方法是不符合人的思维习惯的;3,忆书。
回忆为了记忆。
用思维导图,因为思维导图能最有效的发散、涵盖阅读的理解,并且把作者的思想结构化的转变成我的思想,从此作者的思想从书中走出来,融入我的大脑。
这个步骤太重要了,这是对思维的一种唤醒与强化,思维导图的右脑记忆,可以将遗忘曲线的效应最小化。
有效阅读的三部曲,时间顺序的归纳逻辑。
来,看我的作品,在机场忆书的一个思维导图的随手涂鸦。
我的微博:@李-伟希培训师。
思维导图与培训的应用 (李伟希)

思维导图与培训的应用
思维培训师李伟希
问:
请问,我是一个国家电网的内部培训师,做了一个培训课题:《快速复电平台应用知识》,昨晚头脑风暴绘制的思维导图,打算导出成word的大纲再加详解文字。
想问思维培训师李伟希如何借助思维导图实施培训?如何引导深入浅出?请提下导图的改进意见,谢谢~请恳请指导。
答:
关于思维导图在培训中的应用,是非常有效的,这已经是太多太多人验证有效的一个结论。
配电专业我不懂,凑合着提3点建议:
1. 从逻辑来说,电力比较多的顺序就是“输入——处理——输出”。
所以类似电力方面的思维导图看是否可以优先整成诸如“输入——处理——输出”这样的流程(时间)顺序;
2. 从呈现来说,不妨在思维导图中插入表格/视频等,并实现节点逐级展开。
这样,让整个课程的逻辑更清晰,受众的突兀感小,从而实现有效的感性表达;
3. 从落地来说,也可以将思维导图导出word作为学员讲义。
总之,所谓的培训的深入浅出,其实就是实现逻辑的思考,艺术的表达。
你说呢?。
思维导图之鸿门宴(李伟希)

思维导图之鸿门宴李伟希(思维培训师)看了《鸿门宴》后,感触颇多,心想要写一篇评记。
拖,淡,忘,很多事情就在这样的程序中迷失了。
直到电视访谈又见黄秋生,重新记起,立即回忆写之。
一,授权。
一个好的执行力就是体现在一份充满信任的授权。
刘备赴宴前,在众人之前当面托印给萧何,就这样,信任了萧何,也信服了众人,一个有执行力的团队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其实,地球没你照样转,这又不是做原子弹。
但凡不授权,常常是担心风筝放出去,收不回,所以更多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愿不愿的问题;二,分合。
刘邦项羽之合,始为兄弟,后为辖属,乃至敌我,所谓“天下之大,你我之间只能留一人”。
合作之前先谈好要分什么,如何分。
分好了,才能合好,合好了,才有得分。
这就是合分。
韩信与刘邦的合作出发点是清楚的,合作前就先说明白,我们各取所需。
分好—合好—分好,如此循环;三,亲情。
项羽直到乌江边才发现,一生戎马,与虞姬相处的时间太少了。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容易的迷失自我。
健康,亲情,学习,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最好顺序也不要错。
人活在世上有三种对话,1是人与人的对话;2是人与自然的对话;3是人与自我内心的对话,我们对1全力以赴,乐此不疲,忘记了2,3,殊不知,2,3才是更重要的。
这是时间管理;四,位置。
范增计谋天下,死后一个锦囊也杀多人,与诸葛亮不差毫分。
张良到后,从亚父到谋士,从羽儿到项王。
范增从无异于项羽,但在项羽看来,却是多有不爽。
老板就是老板,职业经理人就是职业经理人,分不清位置也是心态不好。
这就是能力好,态度不好的一个从中心位置到边缘位置的情境管理;五,文化。
黄沙马革,兵戎相见。
一个男人的天下,开口闭口都是“杀无赦”。
这是制度,这是命令。
只是,制度,命令就像砖瓦,总有缝隙;而文化就像泥浆,无处不在。
楚曲的笛声响起,“我要回家”,放下屠刀,再无杀机。
这,就是文化;六,需求。
最早刘邦、樊哙出道的时候,无非就是“打完这一战,回去喝家乡酒”,仅仅是一个温饱需求而已。
《思维导图与创新思维》训练(李伟希)

《思维导图与创新思维》训练---不一样的创新思维【课程介绍】您想不想做到这样:1,提高创造力,同1个问题至少想到20种解决方法;2,开发大脑潜能,开发右脑,让1个脑袋变成2个脑袋;3,学会一种思维方式,并可以传授给您的下一代,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
您想不想做到这样:打开思维的盒子,让思维从此奔放!突破思维的围墙,让思维开始跳跃!拆掉思维的框框,让思维成就创新!如果您想,就请来到我们的《思维导图与创新思维》训练课程,我们将告诉您全新的不一样的思维,不一样的创新。
【课程收益】1、实现使用思维导图整理思维;2、熟练使用思维导图的职业与个人应用;3,全面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与传授技巧;4,开发全脑潜能,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成就创新思维;5,用创新思维实现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课程特色】1、效果快:培训现场出效果;2、送工具和答案:送一套沟通的工具资料及实战答案;3、后续服务:参训人员可获得强大的培训案例落地支撑;4、有平台:博客、微博、QQ群,不断更新沟通资料,可以长期学习及交流。
【课程时间】2天【主讲老师】思维导图MindV授权认证培训师思维体系RCC认证培训教练:李伟希【课程提纲】一、《思维导图与创新思维》课程导入1、思维导图的背景背景1:关键词简约化的时代背景背景2:清晰的逻辑梳理达成高效沟通的背景背景3:左右脑冰山开发的背景2、认知创新思维;3、了解思维导图与创新思维之间的联系二、思维导图的绘制和思维分析1、手绘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和要点2、开始制作个人思维导图及作业点评点评1:如何有效梳理思维点评2:如何有效提取关键词点评3:如何构建能诱发思维的图形与色彩点评4:如何形成思维导图的个人风格3、从思维导图的画法讲解事物的逻辑分类和发散思维4、逻辑分析工具介绍5、如何评价思维导图三、思维导图的全面应用1、思维导图之职场应用运用1:思维导图与商业策划运用2:思维导图与战略决策运用3:思维导图与风险评估2、思维导图之个人应用运用1:思维导图与计划总结运用2:思维导图与会议主持运用3:思维导图与亲子教育3、思维导图的推广与传授技巧五、创新思维培养与训练1、思维破坏术训练1:突破思维训练2:首力思维训练3:简单思维训练4:思维破坏术案例组合及训练2、思维深化术训练1:联想思维训练2:协同思维训练3:扩散思维训练4:组合思维训练5:思维深化术案例组合及训练3、思维转向术训练1:偏移思维训练2:右脑思维训练3:逆向思维训练4:思维转向术案例组合及训练。
思维导图与图形记忆(李伟希)

思维导图与图形记忆
李伟希
问1:
不赞成巴赞老头所说的关于思维导图中一副图可顶一千个词。
个人认为在表达上,词用多了,来一副图; 图用多了,点缀以一段词,符合人类厌旧心理!你说呢?
答1:
不赞成巴赞老头所说的一副图可顶一千个词。
(答:关于文字与图形对大脑的影响,这个已经得到基本的公认,就是大脑对图形的认知与记忆的强度远远高于文字。
)
个人认为在表达上,词用多了,来一副图; 图用多了,点缀以一段词,符合人类厌旧心理!
(答:其实你所说的“词用多了,来一副图;图用多了,点缀以一段词”,这个符合人的思维有效记忆的“独特”原则,即人对于相对独特的事物记忆强度也更大。
)
问2:
老师,您好,我用mindmap软件做的导图导出的图像总是不清晰,调比例也没用?请问有什么方法吗?
答2:
(新浪微博@MindV 答:这种情况我们一般建议调整输出格式,bmp是非常老的文件格式较大,JPG多用于照片,PNG压缩率保真率都较好是互联网最流行的格式。
JPG,PNG 格式文件用Windows的图画打开,都可以另存为bmp格式。
所以可以试试PNG格式和bmp 格式。
)。
思维导图与炫(李伟希)

思维导图与炫
李伟希
问:
请问,思维导图是不是一定要用彩色笔画,并且越炫越好?
答:
这是一个有质量的问题。
首先,从东尼·博赞的理论来说,是要求使用大量的色彩与图形的,所以,按此标准的思维导图是相当费时费力的;
同时在实际的运用中的结果来看,喜欢用彩色笔,并且把图形画的极为炫彩的一般是女性偏多,另外还有就是团队的大型思维导图也一般会多姿多彩的。
不过,至于思维导图是否有必要画的越炫越好,我个人认为应该结合思维导图的实际运用与功能来逐一的作答,具体如下:
1. 如果用于做记忆强化的思维导图,那么把图形画的炫彩一些是好处颇多的,因为大脑对于图形化的思维记忆更为深刻,大量的图形与色彩能极大的加深我们的印象与记忆,这已经是一个公认;
2. 另外,如果用于发散思维而言,把图形画的炫彩一些也是有好处的,因为图形与色彩能更进一步的使大脑兴奋,产生更多的灵感,进一步的发散我们的思维;
3. 如果思维导图是用于构建逻辑思维的话,逻辑是基于分类与顺序的产物,所以把图形画的多麽的炫烂多姿就效果不大了。
所以,最后总结一句话,思维导图是否需要画得炫是首先看你的思维导图的用途与目的的,并不是一概而论的。
思维导图的若干问题(李伟希)

关于思维导图的若干问题李伟希我在讲《思维导图精英训练与职业应用》的课前课后,会有一些学员朋友交流若干有代表性的问题,我大致整理如下:问1:手绘的思维导图,一般使用什么样的笔?答:从发散思维的角度来说,我优先推荐彩色笔与大幅面的纸张。
我自己用的是一种三色的圆珠笔,可以按下不同的笔芯调节不同色彩的那种。
当然,不具备这个条件的时候,任何笔都可以,任何纸张都可以,这也是《打开餐巾纸》作者丹尼斯所强调的,思维最重要!记住:思维最重要!问2:如果需要整理的信息量特别大而且特别复杂,使用思维导图该如何取舍呢?答:这就是思维导图的最大优势了,只要你动笔,思维将自动对内容进行整理与排序,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一个自动提炼信息的过程。
所以,动手最重要,同时,我的课程可以告诉你诸多整理思维的优化路径与方法,而人们就往往缺这个。
问3:现在好多人都把思维导图画成了没有图的结构图,这样可以吗?答:内含图形是思维导图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画图。
不画图行不行?可以,思维的效果肯定大打折扣的。
毕竟,画图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就是让你的大脑兴奋的过程。
所以,能画图的条件下一定要画图,关键是很多人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不知道如何画图。
问4:对于使用思维导图整理思维来说,是1:先展开所有的一级分支,并逐一分解?还是2:先展开一个分支,并由此完成后续的分支,然后转入到第二个分支?答:这个问题得看你对所处理的信息的熟悉程度,如果很熟悉,可以采用后者;如果不是很熟悉,强烈建议采用前者,而往往很多人就是在并不熟悉的基础上采用后者绘制思维导图,这是一个需要改进的,也是需要训练的。
问5:如果我在会议上,采用思维导图及画图的方式,在演示时会不会对他人形成误导?答:完全不会!现在是个信息量巨大的时代,人们早已经厌倦了大块头的文字与说教。
现在已经是个读图时代,图画结合解说的方式比单纯的文字要好!好很多!我的课程坚持这样,效果超好!问6:思维导图是软件的好,还是手绘的好?答:关于这个问题,请看我前一篇博客《思维导图之手绘or软件》。
思维导图之高山流水(李伟希)

思维导图之高山流水
李伟希
问1:
老师,有一个问题,你讲课,赶路,又是微信,又是博客、微博,每天那有这么多的时间写这么多的文章啊。
答1:
哈哈,谢谢!
确实很简单,我无非是践行了时间管理的以下2个方面。
1. 坚持要事第一。
把自己要做的事情排序,多做重要的,不紧急的;
2. 利用碎片时间。
手机上网的时代,路上,等飞机,上厕所.......这些碎片时间多利用起来。
微博、微信的微媒体的兴起都是满足了填补碎片时间的一个需求的。
时间管理,是很多企业最基础的培训课程,大家应该都听过。
说到底还是韦尔奇的一句话:“是的,你们知道了,但是我们做到了”。
——————————
问2:
通过充分的联想和想象,画出的思维导图是给自已的,那对别人的作用体現现在哪里呢?仅是格式与模板吗?
答2:
是的,思维导图很多时候都是画给自己看的,因为思维导图是经过提炼后的关键思维。
我们不能期望别人通过一张思维导图了解到你的全部的思维,要做到这一点,还必须有其他的思维补充,可能是WORD,也可能是PPT等。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思维导图的高手,比如你的逻辑分类与顺序很清晰,绘制的逻辑型的思维导图,而正好对方也逻辑思维很强,那么出现高山流水的知音也是有可能的,有时候会遇到这种情况,只是不是很常见。
如果本身就是一张发散型思维的思维导图,那就别人很难理解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导图绘制作品的评价
思维培训师李伟希
问:
我用两天看完了博赞的《思维导图》,做了班级活动的导图,麻烦大师@思维培训师李伟希有空看看,好吗?
答:
我可不是什么大师。
敝人就一站着卖声,喷口水的家伙。
结合你提供的这张手绘思维导图,相当不错。
谈谈敝人的观点:
首先,提2个好的地方:
1. 整个分支是按照5W2H 进行的,这是一个简单有效的结构化的思维模型;
2. 有主题,有色彩,有分支,有关键词,有边界线 ... ... 符合思维导图所要求的若干要求,是标准的东尼博赞所提倡的那种思维导图。
其次,提1个不足之处
和绝大多数的思维导图一样,对于关键词缺乏配图,而配图对于思维的理解、构建、记忆都很重要。
但这不能怪你,因为博赞的《思维导图》之中就讲了配图如何如何重要,但并没有讲如何配图。
最后,如果对于合理的配图感兴趣,可以看看我的原创文章《李伟希:视觉思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