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

合集下载

各类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及管理

各类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及管理

各类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及管理一、机构设置基本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标准:1. 场地:具备适宜的场地,如医院、诊所、卫生所等,场地面积和布局应当满足医疗业务需求。

2. 设施:具备相应的医疗设施,如诊疗室、治疗室、手术室、药房等,设施应当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

3. 人员:具备合格的医护人员,如医生、护士、药师等,人员数量和专业应当与医疗机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

4. 制度:建立健全的医疗管理制度,如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感染控制制度等,制度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二、机构管理要求各类医疗机构应当遵循以下管理要求:1. 依法依规: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医疗机构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建立完善的医疗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3. 加强人员管理:加强医护人员的管理,建立健全的培训和教育机制,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

4. 强化医疗设备管理: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性。

5. 保障服务质量:建立健全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权益。

三、医护人员要求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具备合格的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应当具备以下要求:1. 具备相应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所从事的医疗工作。

2. 具备相应的学历和职称,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 接受过系统的医学教育和培训,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4. 熟悉并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医疗设备要求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医疗设备,医疗设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 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满足医疗业务需求。

2. 设备性能良好,能够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3. 设备使用和维护方便,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4. 设备更新及时,能够适应医学技术的发展和需求。

五、服务质量与安全要求各类医疗机构应当注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应当遵循以下要求:1. 建立健全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内设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内设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内设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机构设置标准:医疗机构的设立应符合国家规定的人口密度和医疗资源要求,根据不同地区人口规模和医疗需求,合理进行医疗机构的分类和分
级设置。

同时,医疗机构的设立应根据覆盖范围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合理选择机构的规模和级别,例如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2.基础设施标准:医疗机构应具备齐全的医疗设备和设施,满足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设备应具备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

医疗机构还应设置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符合医疗服务流程和工作流程,确保医疗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就诊体验。

此外,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人员配备标准:医疗机构应有与其开展的业务相适应的经费、设施、设备和专业卫生技术人员。

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证书,并定期进行
培训和考核,以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4.管理运营标准: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医疗管理、护理管理、感染控制、药品管理等方面。

同时,医疗机构应能独立承担民事责
任,确保医疗服务的法律合规性。

以上只是内设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实际运营过程中还需符合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2023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2023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2023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2023年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因不同的医疗机构类型而有所不同,以下仅供参考,请查询国家卫健委官网或咨询当地卫健委工作人员获取详细信息。

1.门诊部基本标准: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

妇科、儿科、中医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为选设科室。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消毒供应室。

2.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600M2。

3.科室设置: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医技科室必设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消毒供应室。

4.人员:负责人必须具备执业医疗资格;人员编制至少配备有临床科室负责人1人、医技科室负责人1人。

5.设备:应配备有基本设备及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它设备。

6.制定并张挂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防范、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

7.注册资金到位。

总之。

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因具体类型和规定而异,建议查询国家卫健委官网或咨询当地卫健委工作人员获取最新和详细的标准。

制定:审核:批准:。

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一、机构设置标准:1.医疗机构的设立应符合国家规定的人口密度和医疗资源要求。

根据不同地区人口规模和医疗需求,合理进行医疗机构的分类和分级设置。

2.医疗机构的设立应根据覆盖范围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合理选择机构的规模和级别,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3.医疗机构的设立应遵循“规划先行、科学合理、适应需求、提高效益”的原则,避免盲目扩大规模和冗员。

二、基础设施标准:1.医疗机构应具备齐全的医疗设备和设施,满足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设备应具备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

2.医疗机构应设置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符合医疗服务流程和工作流程,确保医疗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就诊体验。

3.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三、人员配备标准:1.医疗机构应设置合理的人员配备,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

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应根据服务对象和规模设立相应的岗位和职业水平要求。

2.医疗机构应建立专业化的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体系,提高医疗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3.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发医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服务质量标准: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有效和可靠。

包括医疗行为规范、临床路径管理、药品管理等方面。

2.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投诉和反馈机制,及时解决患者的问题和需求。

3.医疗机构应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和疾病预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和生活质量。

以上是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的主要内容。

医疗机构应根据标准要求,不断完善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医疗机构的合法性、规范性和可行性。

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综合门诊部一、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600 M2。

二、科室设置㈠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

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妇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等为选设科室;㈡医技科室必设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消毒供应室。

根据开设的诊疗科目,选设电诊检查室(B超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等)、病案资料室等相应的医技科室。

开展手术项目的需增设手术室、换药室、抢救室。

所增加辅助检查项目均需单设检查室。

㈢每室必须独立,各室设置要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其中各室使用面积如下:1、X光室不少于60M2 (包括投照室、洗片室、阅片室等)。

2、集中输液的每个单元不少于16M2。

3、手术区域不少于40 M2,手术室(间)不少于20 M2。

(根据设置手术间数,区域面积依级递增)。

4、各科专业诊室独立设置,每室不少于10 M2。

5、消毒供应室、化验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不少于15 M2。

6、各辅助检查科室(如心电图检查室等)不少于15 M2。

㈣每治疗床、观察床、牙科综合治疗椅净使用面积不少于8M2。

㈤公用面积不少于总使用面积的15%。

注:重点部门的卫生学要求:1、手术室⑴ 内部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洁污分开,区域间标志明确(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刷手间和医生更衣间要独立,手术室入口处设缓冲间。

⑵ 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2、消毒供应室⑴周围环境无污染源;内部布局合理,三区划分清楚(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⑵ 天花板、墙壁、地面等光滑,耐清洗,避免异物脱落。

3、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的卫生要求:⑴ 室内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清洁区、污染区);⑵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三、人员㈠执业医师配备不少于7名,其中各级医师比例为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不少于1:2:4。

㈡每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

㈢注册护士配备不少于8名,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

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

凡以“医院”命名的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应在20张以上。

综合医院一级综合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20至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0.7名卫生技术人员;(二)至少有3名医师、5名护士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三)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五、设备:(一)基本设备:心电图机洗胃器电动吸引器呼吸球囊妇科检查床冲洗车气管插管万能手术床必要的手术器械显微镜离心机X光机电冰箱药品柜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设备紫外线灯洗衣机常水、热水、蒸馏水、净化过滤系统(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床1张床垫1.2条被子1.2条褥子1.2条被套2条床单2条枕芯2个枕套4个床头柜1个暖水瓶1个面盆2个痰盂或痰杯1个病员服2套(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二级综合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100至499张。

二、科室设置: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科、传染科、预防保健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并建科,皮肤科可并入内科或外科,附近已有传染病医院的,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不设传染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血库(可与检验科合设)、理疗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二)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三)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四)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二)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三)日平均每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一、科室设置:
至少设有整形外科、观察室、手术室、药房、化验室、处置室、治疗室、消毒供给室。

二、人员:
〔一〕每台手术床至少配备2.7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至少有5名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从事整形外科工作5年以上并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的整形外科医师;
〔三〕至少有5名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

三、房屋:
〔一〕建筑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
〔二〕每室必须独立;
〔三〕手术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在两台手术床的根底上,每增加1台手术床应增加手术室使用面积7平方米。

四、设备:
〔一〕根本设备:
手术床2台和相应的成套整形外科手术器械
吸引器显微镜
电冰箱双极电凝器
紫外线消毒灯高压灭菌设备
〔二〕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五、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六、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

凡以医院”命名的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应在2 0张以上综合医院一级综合医院、床位:住院床位总数2 0至9 9张。

二、 科室设置:(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 科;(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 光室、消毒供应室。

三、 人员:(一) 每床至少配备0 . 7名卫生技术人员;(二) 至少有3名医师、5名护士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 人员;(三) 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 房屋: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五、 设备:基本设备: 心电图机洗胃器 电动吸引器呼吸球囊 妇科检查床 冲洗车气管插管 万能手术床紫外线灯洗衣机 常水、热水、蒸馏水、净化过滤系统(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床 1张 床垫 1.2条 被子1 . 2条褥子 1 . 2条 被套 2条床单2条枕芯2个 枕套 4个床头柜1个暖水瓶 1个面盆 2个痰盂或痰杯 1个病员服2套(三)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 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必要的手术器械显微镜离心机电冰箱 药品柜恒温培养箱 X 光机高压灭菌设备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二级综合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10 0至4 9 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科、传染科、预防保健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并建科,皮肤科可并入内科或外科,附近已有传染病医院的,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不设传染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血库(可与检验科合设)、理疗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0 . 8 8名卫生技术人员;(二)每床至少配备0 . 4名护士;(三)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四)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
来源: 作者: 日期:2007-03-16
综合门诊部
一、房屋
建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
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
妇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等为选设科室;
㈡医技科室
必设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消毒供应室。
2、 集中输液的每个单元不少于16M2
3、 手术区域不少于40M2,手术室(间)不少于20M2。(根据设置手术间数,区域面积依级 递增)。
4、 各科专业诊室独立设置,每室不少于10M2。
5、 消毒供应室、化验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不少于15M2。
6、 各辅助检查科室(如心电图检查室等)不少于15M2。
根据开设的诊疗科目,选设电诊检查室(B超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等)、病案资料室等相
应的医技科室。
开展手术项目的需增设手术室、换药室、抢救室。
所增加辅助检查项目均需单设检查室。
㈢每室必须独立,各室设置要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其中各室使用面积如下:
1、X光室不少于60M2(包括投照室、洗片室、阅片室等)。
五、人员配备
㈠每牙科治疗椅至少配备1.5名卫生技术人员, 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口 腔执业医师。
㈡设置4-7台牙科治疗椅的至少有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口腔执业医师。
㈢设置8台以上(含8台)牙科治疗椅的,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1:1:2。
师不少于1:1:3。
㈡ 每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
㈢注册护士配备不少于5名,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 ㈣每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四、设备
㈠基本设备 氧气瓶、人工呼吸机、气管插管、紫外线消毒灯、电动吸引器、洗胃机、心电图机、高压灭
菌设备、显微镜、尿常规分析仪、血球计数器、生化分析仪、恒温箱、电冰箱、
2、可选设化验室、B超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药房(药局)。
3、开展简单手术项目的还需设手术室、换药室。
㈡每室独立且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其中各室使用面积:
1、 诊室、治疗室、处置室均不少于10M2;
2、观察区域不少于15M2。
3、 化验室、B超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换药室均不少于10M2;
4、手术区域不少于40M2,手术室(间)不少于20M2
电诊(B超、心电图等)检查室、抢救室、手术室、换药室。 每增加辅助检查项目均需单设检查室。
㈢每室必须独立,各室设置要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其中各室使用面积、每床(椅)净使 用面积、公用面积及重点部门的卫生学要求同综合门诊部。
三、人员 ㈠执业医师配备不少于5名,其中各级医师比例为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
柜 转台 密集架 调剂台 ㈡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五、注册资金到位,流动资金至少在5万元(RMB)以上。
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
一、房屋 建筑面积不少于80M2。
二、开展项目
诊所只能开展1个临床一级科目。 卫生所(室)、医务室按核定项目开展医疗服务。
三、科室设置 ㈠必设科室及选设科室
1、至少设有诊室、处置室、治疗室(观察室)、消毒室。
㈡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注册资金到位,流动资金至少在10万元(RMB)以上。
专科门诊部
一、房屋 建筑面积不少于300M2。
二、科室设置
㈠临床科室
至少设有1个一级科目
或2个二级科目
或4个以上二级科目以下的专业科室。
㈡医技科室 必设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消毒供应室。 根据开设的科目,选设相应的医技科室:
5、消毒室不少于4M2。
㈢每观察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M2;
三、人员
㈠至少有1名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5年以上临床工作的执业医师。
㈡至少有1名注册护士;
㈢每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四、设备
㈠基本设备
诊察床、诊察桌、方盘、纱布罐、诊察凳、听诊器、药品柜、 血压器、出诊箱、紫外线消毒灯、体温计、污物桶、高压灭菌设备、压舌板、处置台、注射 器。
㈣每治疗床、观察床、牙科综合治疗椅净使用面积不少于8M2
㈤公用面积不少于总使用面积的15%
注:重点部门的卫生学要求:
1、手术室
⑴ 内部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洁污分开,区域间标志明确(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 区)。刷手间和医生更衣间要独立,手术室入口处设缓冲间。
⑵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2、消毒供应室
⑴周围环境无污染源;内部布局合理,三区划分清楚(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⑵天花板、墙壁、地面等光滑,耐清洗,避免异物脱落。
3、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的卫生要求:
⑴室内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清洁区、污染区);
⑵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三、人员
㈠ 执业医师配备不少于7名,其中各级医师比例为 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 师不少于1:2:4。
可选设化验室、电诊室、处置室、观察室、办公室。
每室独立(或相对独立),且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其中各室使用面积: 消毒供应室、化验室、电诊室、技工室、处置室、观察室不少于15M2
牙科X光室不少于10M2
四、开展项目
能开展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和口腔修复科的大部分诊治工作, 但不得开展口腔颌面部外科手 术。
㈡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五、注册资金到位。
口腔门诊部
一、牙椅
设牙科综合治疗椅不少于4台,每牙科综合治疗椅设备费不得低于2万元(RBM)。
二、房屋
每牙科治疗椅建筑面积不少于50M2;
4台以上每增加一台治疗椅需增加建筑面积30M2。
每牙科治疗椅净使用面积不少于8M2。
三、科室设置
至少设有候诊区、诊疗室(区)、牙科X光室、消毒供应室、技工室(采取外加工方式的可不 设);
㈡ 每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
㈢ 注册护士配备不少于8名,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
㈣ 每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四、设备
㈠基本设备
氧气瓶、 人工呼吸机、 电动吸引器、 气管插管、 洗胃机、 心电图机、 显微镜、 尿常规分析仪、 血球计数器、生化分析仪、血液粘度测定仪、恒温箱、电冰箱、X线机、紫外线消毒灯、B超、高压灭菌设备、药柜、转台、密集架、调剂台、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及规定的抢救 药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