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案例(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案例(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导入新课,如果开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人们常说“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成功的基石”,就是这个道理。
确实,教师如果能在上课伊始,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就能使他们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下面是我在课堂教学时采用的自己认为比较精彩的导入方法:一、诗歌渲染我国是诗的国度。
诗,可以兴,可以群,可以怨。
用诗歌来开头,可以增强讲课的韵味和吸引力。
用诗词导入,可以引用古今中外现成的名诗、名句,也可以自己编写。
比如上《西湖的绿》一文,由于西湖风光让历来的文人墨客留下不少惟妙惟肖的诗篇。
所以从诗歌入手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于是在开场就以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淋漓尽致地赞美了西湖之韵的诗歌为引子。
这样,不仅让学生对西湖的风光有了大致的了解还学会了两首古诗,而且在学完了课文后,学生们也会自然地仿诗赞美西湖。
真是一举三得。
二、题目设疑古代学者陈献章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
”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思考,然后带着疑问进入新课。
这种方法一般是从文章的题目上做文章,分析标题含义,引起学习兴趣。
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简洁明快,三言两语就直切正题这是一种直接导趣,激发学生好学的方法。
教师直奔主题,能引起学生极大的求知乐趣。
例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教师板书课题后,可提问:题中的“亲人”指什么人?哪些人是你的亲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拎出理解全文的“纲”。
这种导入利于学生质疑破题,直奔课文重点,着眼于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思维训练,让他们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三、温故知新在讲授新课前,利用文与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温故之时,激起知新之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
感 . 者 动 情 , 者方 能 动 容 。 此 , 进 入 新 课 之 前 , 教 学 因 在 可 以用 音 乐 拨 动 学 生 心 弦 . 一 首 与 课 文 主题 相 同 或 放 相 近 的歌 曲 . 以创 设 一 种 情 境 . 发 、 染 学 生 的情 自然 的渴 望 。 引 亲
山峰变得更苍翠 : 她飞过小河 。 河水 语 设计 的方 法虽说 是千姿 百态 、 彩纷 呈 的 , 优秀 间 。她 飞过高 山 . 异 但 流 得 更 欢 快 : 飞 过 树 梢 。 了 唱 起 了 动 听 的 歌 … … 她 知 导语离不开 以下 三条基本要求——
注 重情 感性—— 转轴 拨 弦三 两声 , 未成 曲调 这节 课 . 我们继 续跟 着这位 小姐 姐 . 一起 去寻 找夏 天 的足迹 , 好吗? ” 这样 创设情境 , 借助大 自然 的音 籁唤 先 有 情 “ 人心者 . 乎情 ” 感 莫 。一 定 的情 境 产 生 一 定 的情 起学生 对夏天生 活的感受 和体 验 . 而后借 助语言 的描
趣 . 生 就 会 主 动 地 跟 随 教 师 去 探 讨 知识 的 奥 秘 。 学 1 境 激 趣 动 的情 境设 置 , 以引 起 学 生 的 亲 . 入 生 可 切 感 和 新 鲜 感 .调 动 学 生 大 脑 皮 层 的 优 势 兴 奋 中 心 。
旧 知 : 示 课 题 . 现 教 学 意 图 ; 通 感 情 , 设 学 习 揭 体 沟 创 使学 生即 情 境 魏 书生老师说 :好 的导语像 磁铁 , 下子把学 如果教 师于导入 部分创设 良好 的教学情境 , “ 一 刻 “ 境” 那么学 生在新课伊 始就能保 持旺盛 的学习 入 . 生 的 注 意 力 聚 拢 起 来 :好 的 导 语 又 是 思 想 的 电 光 石 教 如 真 火 . 给学 生 以 启 迪 . 人 奋 进 。” 的 , 的导 语 是 优 热 情 . 学 必 然 事 半 功 倍 。 我 在 教 学 《 想 变 成 大 大 能 催 是 好 秀 的演 奏 家 拨 出 的第 一 个 音 符 .散 发 出神 秘 的 魅 力 , 的荷 叶 》 . 播 放 一 段 夏 的乐 章 : 朋 友 , 起 小 耳 时 先 小 竖
用经典诗词导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用经典诗词导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语:经典诗词作为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用经典诗词导入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经典诗词导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并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生的经典诗词。
经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经典诗词可以起到以下几个作用:1. 增加趣味性。
经典诗词多以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吸引人,通过赏析经典诗词,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 丰富文化内涵。
经典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学习经典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
3.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经典诗词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精湛的语言技巧著称,通过学习经典诗词,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4. 启迪情感和思想。
经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通过赏析和吟诵经典诗词,可以启迪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5. 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经典诗词的教学,可以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将经典诗词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1. 用经典诗词点题开场。
在开场的时候,教师可以用经典诗词作为开场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课堂的展开增添一份神秘感。
在讲解《敬老诗词》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先朗诵一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诗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然后与学生们一起探讨这首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再引入敬老的话题。
2. 以经典诗词为切入点展开话题。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教师可以以经典诗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感受诗词的魅力,然后再展开相关的知识讲解。
在讲解《春江花月夜》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优美的古筝曲目,并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春江花月夜的风景,然后再引入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情感和意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录今天我主持了一堂小学语文课,让我来为大家实录一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过程。
1. 课堂开场上午9点,铃声响起,标志着一节新的语文课的开始。
我迎接学生们进入教室,并帮助他们整理课桌椅。
随后,我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布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识字、认读课文《小红船》并理解文中的情感。
”我用清晰而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们介绍了本节课的内容,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导入新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给他们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与本节课的课文相关。
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3. 学习识字为了引导学生快速、准确地识字,我设计了一系列的识字活动。
首先,我放映了一段生动有趣的识字视频,帮助学生们熟悉新词汇的读音和意思;随后,我板书了一些常见的生词,并设计了一个识字游戏让学生们积极参与。
通过不断重复、巩固学生对生词的记忆,我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
4. 朗读课文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要求他们轮流朗读《小红船》这篇课文。
在他们读之前,我为他们介绍了一些生词和语法知识,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们积极投入,纷纷展示出自己的朗读技巧和阅读理解能力。
5. 理解课文在学生们朗读完课文后,我提出一些问题,引导他们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例如,我问他们:“小红船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它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通过学生们的互动回答,我确保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准确,并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6. 练习写作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设计了一些写作练习。
首先,我给学生们展示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并要求他们根据所见和所想,写出与图片相关的句子。
随后,我挑选了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作品,并进行点评和指导。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不仅巩固了课文的理解,还提升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7. 课堂总结在课堂快结束的时候,我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再次强调了学习目标。
我鼓励学生们继续努力学习语文,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并告诉他们在下次课上会有更多有趣的活动和学习内容。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语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语课前的导语设计内容要充实,要紧扣课文,还要益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能高效地接受知识,从而提升他们各方面的素质。
但小学语文的新课导入同其他教学环节不同,仅仅教学的桥梁。
对它的安排,应全盘考虑,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以免喧宾夺主。
1、导入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的角度实行综合考虑。
我们应发挥自身的睿智,有意识地创造与开发,创设行之有效的导入语,注重课前导入的细节,把这些细节生成教学活动的亮点,使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多样,我们的新课导入应该各具特点。
如在阅读教学中,能够着重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够着重于渲染“情感”,协助学生由表及里领会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能够着重于身边事,平常事,理性地唤起生活经验,去理解事物、去感知事物,提升写作表达水平。
如《家乡的桥》,在学生的记忆里,家乡只有极普通的水泥桥,由“桥”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出家乡各种桥的名称、特点等,进而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之情。
2、导入的内容安排应与新课的教材内容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局部。
教师上课导入的好,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这个点已在教学实践中被验证。
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前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假如把全世界各国的国土合起来,这样就变得更大了。
而地球还有没有什么地方的面积比陆地面积更大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海底世界》。
并紧扣课题提出疑点:海底到底有多大呢?海底里面的世界又怎样的呢?抓住课文重点造成悬念,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了学生急于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的迫切心情,提升学习兴趣。
3、新课导入的设计,除了要根据学生情况、教师自身业务水平、教学内容、还要根据学校的设备、媒体的功能等因素作整体考虑,实行有效组合和调整。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及结尾的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及结尾的方法1. 设疑引趣法小学生有极强的好奇心,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
如教《狐假虎威》时,可这样导入:“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谁吃谁?”学生答:“当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
”师说:“今天讲的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狐狸轻而易举地指挥着老虎。
老虎非但不敢吃掉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
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文。
”这段导语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急于弄清缘尾,驱使他们认真学习课文。
2. 释题引申法解释题目中关键性的字词并由此而推演、生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如在教《黄山奇石》一课,板书课题后提问:“读了课题,可以看出课文将向我们介绍黄山的什么?”学生回答:“黄山的石头。
”师:“是一般的石头吗?”生:“是奇怪的石头,和一般石头不一样。
”师:“说得好,通过读课题,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专门向我们介绍黄山各种奇石的,那么黄山到底有哪些奇石,奇在哪里呢?”这儿老师抓住课题,通过引导学生审师,明确了学习重点,从而自然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3. 抒情描摹法即把自然抒情和描摹景物结合在一起,用所描绘的景物唤起学生的联想,以教者的情引起学生的共鸣。
如教《草原》这篇课文时,先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再用抒情的格调描述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美丽的景象:欣赏草原一碧千里,天空明朗,牧草茂盛,牛肥马壮,繁花似锦,白鸟翔集的风景图片,使学生神往于内蒙古大草原,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从而对学习这篇文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当然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朗诵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比较导入法等。
总之,我们老师设计导入语要像说书人那样,“起讲抓得住人”,要根据自己的特长,精心设计,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4. 创设情境法对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可运用语言、多媒体等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轻快的音乐先响起)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
名师语文教师课堂导入语和过渡语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语和过渡语(摘录)导入语:1、小朋友,在晴朗的夜晚,我们抬起头,就看见蓝天上有许多明亮的星星,一闪一闪的,非常有趣。
天上的星星多极了。
我们平常说的天上的星星多,用哪些词语?----------李吉林执教的《数星星的孩子》2、同学们的记忆仓库中,一定也储存了许多有意思的成语。
今天,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比一比,谁掌握的成语多又多!----------刘玉兰执教的《成语大比拼》3、听着这美妙的旋律,让我们想到古诗的韵律美。
古诗可以吟,可以唱,关键在古诗的每一个字都是推敲出来的精华。
著名诗人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说的就是这个理。
那我们就来读读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体会贾岛身上发生的故事。
----------窦桂梅执教的《题李凝幽居》4、我们祖先看到枝叶的繁茂,联想到是下面的树根给予的营养,从而创造了这个字,来指有血缘关系的人,比如爸爸、妈妈、爷爷……---------窦桂梅执教的《再见了,亲人》5、同学们,从古自今,多少文人墨客曾留下许多思乡思亲的千古绝唱。
看不够的家乡景,念不完的家乡人,写不完的还是家乡情啊!你积累了哪些思乡思亲的诗句呢?-------劳丽浓执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6、今年暑假,老师到过一美丽的地方,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两张照片,你们看(演示课件:在草原上的照片)----------董琼执教的《草原》7、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孔子游春》,现在仍清晰地留在你眼前的是哪几幅画面?这节课让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跟随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来到泗水河边,感受泗水的美景。
----------周树群执教的《孔子游春》8、生活在这个美丽多彩的世界上,我们每天都会遇到感兴趣的东西。
所以,我们要学会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
同学们认真想想,你们平时观察都使用了身上的哪些“小助手”?这些“小助手”让你了解到了哪些方面的信息?----------屈太侠执教的《观察作文花生宝宝》9、在我国河北省赵县的河上有一座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石拱桥──赵州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例谈霍营中心小学:齐秋侠课堂教学的“开头”、“中间”、“结尾”,要像新闻写作那样具备“凤头”、“熊腰”、“虎尾”之功能:既要有美丽诱人、引人入胜的开头“导语”:坚实厚重、耐人寻味的中间“正文”:又要有画龙点睛、掷地有声的结尾。
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我们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达到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的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导入教学有很多方式方法:1、音乐导入,激发情趣。
《月光曲》一文记叙的是100多年前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全过程。
课文以两条线索贯穿全文,明线是事情的发展顺序,暗线是贝多芬的情感起伏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又是由盲姑娘情感变化交织而成的。
要想讲清这两条线索,体会课文内容的含义,重要的是讲好开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学习,去理解,去体会。
我的做法是这样的,学生齐读课文后,即放《月光曲》乐曲,这时优美的曲调,清新的旋律,立刻吸引了学生,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此时,伴随着乐曲的进行,运用富于感染的语气:“现在我们听到的是钢琴曲——《月光曲》。
《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它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贝多芬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问题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教师的点拨引发了学生欣赏音乐时探究的心理,又交代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学生对《月光曲》的欣赏,也激起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如:《再见了,亲人》,本课是写抗美援朝时期,在朝鲜的领土上,中朝两国难舍难分的场面。
由于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久远,学生很难理解当时难舍难分的心情,开始可以先放歌曲:“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再加上老师的解说词,课一开始就为学生创设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到抗美援朝的时代,然后再领略课文内容。
2、创设情境,激发求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语
新课的导入对于一堂新授课起着重要的作用。
好的导入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
它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
下面就粗浅地谈谈如何来导入新课:
一、直观形象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可以运用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歌曲、图片等直观、形象的教学辅助用具来进行。
这样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练习3》字词句的教学时,由于出现的是一段歌词,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导语:同学们,我们首先来听一首歌(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听完以后,让学生谈谈听后的感想,想想这段歌词描写的是谁。
接着,可以通过图片来展示边防战士的英姿,从而感受边防战士对故乡的依恋和热爱以及不怕一切艰难险阻驻守祖国边疆的坚定决心。
使学生受到感染。
在此基础上,在让学生来读歌词,学生就读出了字里行间所饱含的深情,受到了教育。
如果不采取这种直观、形象的导入,那就会与学生的思想、心理产生较大的距离。
由于学生没有这一方面的感观体验,那歌词中所表达的边防战士爱家乡,更热爱祖国的情感就只能由你灌输,很容易搞成枯燥乏味的空洞的说教,学生听得恹恹欲睡,更不用提课堂效果了。
而借助了现代化手段可以使课文的背景介绍变得生动形象。
教师应尽力为学生的学习设置良好的学习情境,打破思维混沌的状态。
听歌曲、看图片、放映幻灯能收起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强化优美的学习气氛。
二、故事激趣导入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习作练习要求学生编个童话故事给小朋友听,使他们知道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处。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为了给学生一个示范,我在课前先根据班中学生存在的一种坏习惯(不爱护书籍)编写了一个童话故事。
在上课一开始以导入的形式讲给学生听,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给他们之后的习作练习以很好的启示。
(下附童话一篇)我的童话——小狗汪汪改正了乱涂乱画的坏习惯,在学期结束时,还被评为了“爱护书籍的小标兵”呢!
三、前后联系导入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授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有个顺利过渡的过程,从而学好知识。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新课《海底世界》的导入,可以这样开头:
这学期,我们学过了《美丽的南沙群岛》、《赶海》这两篇课文,它们都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海边的美景。
那儿的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
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
每当夕阳西下,海边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喧闹的海滩渐渐恢复了平静,只有海鸥还沐浴着晚霞的余晖,在水天之间自由自在地飞翔。
而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篇有关海的文章,不过它描绘的可是海底奇异的景象。
从而揭题《海底世界》。
学生的认识是逐步向前发展的,不可能产生大的跳跃。
因此,由已知走向未知易于成功,新的知识用旧的知识作为台阶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这样导入新课,可以使课文内容既形成对照,又形成有机的联系。
再如教授《花瓣飘香》时可以这样导入课文: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一篇写人的文章,这文章中出现的女孩有着纯洁美好的心灵,她细心呵护受伤的白鸽,让它重返蓝天,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是诉说一个女孩的纯洁美好心灵,不过不是写的人和动物之间的情感,而是母女之间的情感。
这段导语指导性地引导学生快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在此基础上
学习新课,事半功倍。
四、情感感染导入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用深情的语言,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溶化在一起,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文章与学生的“心”,教师与学生的“心”,发生共鸣,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
例如在导入新课《槐乡五月》时,可以用以下导语:【轻松深情的语调】同学们,五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你看,那雍容华贵的牡丹,红红火火的杜鹃,清香怡人的郁金香……吸引了许许多多人,而在美丽的槐乡,也有一种迷人的花,那就是——槐花,让我们一起走近槐乡,去看一看,闻一闻,体会那美妙的滋味和无穷的乐趣吧。
总之,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
巧妙的使用好开课几分钟,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往往能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小狗汪汪不爱护书籍,他呀,经常在书上乱涂乱画。
翻开它的书,你会吓一跳,刀杈棍棒、妖魔鬼怪画得到处都是。
跟书上原有的课文插图、优美句子混在一起,别提有多难看了。
一天课上,山羊老师在上面讲《海底世界》这一课。
小狗汪汪又不安分起来。
它偷偷地拿起铅笔,在书上画起了小丑鱼尼诺、五光十色的珊瑚礁……山羊老师看见了,提醒它把笔放下,认真听讲。
可没过一会儿,小狗汪汪又画了起来。
一位魔法师看见了,挥起手中的魔法棒一点。
这下好了,小狗汪汪的手怎么也不能动了。
它用力地抬自己的胳膊,可怎么也抬不起。
它又试着伸伸腿,可怎么也伸不动。
哎呀呀,这可怎么办呀?小狗汪汪急得满头大汗。
下课铃响了,小狗汪汪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边哭边“汪汪、汪汪”直叫。
山羊老师和同学们围了上来。
一看都明白了。
小花猫说:“汪汪,看来都是你不爱护书籍才会这样的。
”小花鹿说:“可能你改正了这个坏习惯,你就会好的。
”“我一定改,我一定改。
”汪汪大声说道。
魔法师听见了,挥起魔法棒又一点。
咦!小狗汪汪的手脚可以动了。
从此以后,小狗汪汪改正了乱涂乱画的坏习惯,在学期结束时,还被评为了“爱护书籍的小标兵”呢!
三、前后联系导入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授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有个顺利过渡的过程,从而学好知识。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新课《海底世界》的导入,可以这样开头:
这学期,我们学过了《美丽的南沙群岛》、《赶海》这两篇课文,它们都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海边的美景。
那儿的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
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
每当夕阳西下,海边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喧闹的海滩渐渐恢复了平静,只有海鸥还沐浴着晚霞的余晖,在水天之间自由自在地飞翔。
而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篇有关海的文章,不过它描绘的可是海底奇异的景象。
从而揭题《海底世界》。
学生的认识是逐步向前发展的,不可能产生大的跳跃。
因此,由已知走向未知易于成功,新的知识用旧的知识作为台阶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这样导入新课,可以使课文内容既形成对照,又形成有机的联系。
再如教授《花瓣飘香》时可以这样导入课文: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一篇写人的文章,这文章中出现的女孩有着纯洁美好的心灵,她细心呵护受伤的白鸽,让它重返蓝天,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是诉说一个女孩的纯洁美好心灵,不过不是写的人和动物之间的情感,而是母女之间的情感。
这段导语指导性地引导学生快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在此基础上学习新课,事半功倍。
四、情感感染导入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用深情的语言,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溶化在一起,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文章与学生的“心”,教师与学生的“心”,发生共鸣,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
例如在导入新课《槐乡五月》时,可以用以下导语:【轻松深情的语调】同学们,五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你看,那雍容华贵的牡丹,红红火火的杜鹃,清香怡人的郁金香……吸引了许许多多人,而在美丽的槐乡,也有一种迷人的花,那就是——槐花,让我们一起走近槐乡,去看一看,闻一闻,体会那美妙的滋味和无穷的乐趣吧。
总之,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
巧妙的使用好开课几分钟,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往往能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