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君:金盒子
琦君散文——精选推荐

琦君散⽂琦君散⽂荐 粽⼦⾥的乡愁 异乡客地,越是没有年节的⽓氛,越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端阳是个⼤节,也是母亲⼤忙特忙、⼤显⾝⼿的好时光。
想起她灵活的双⼿,裹着四⾓玲珑的粽⼦,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粽⾹了。
母亲的粽⼦,种类很多,莲⼦红枣粽只包少许⼏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
荤的⾖沙粽、猪⾁粽、⽕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之谓“⼦孙粽”。
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孙绵延。
包得最多的是红⾖粽、⽩⽶粽和灰汤粽。
⼀家⼈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
母亲总是为乞丐⼤量的准备⼀些,美其名⽈“富贵粽”。
我最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
那是⽤旱稻草烧成灰,铺在⽩布上,拿开⽔⼀冲。
滴下的热汤呈深褐⾊,内含⼤量的硷。
把包好的⽩⽶粽浸泡灰汤中⼀段时间(⼤约⼀夜晚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带硷味的灰汤粽。
那股⼦特别的清⾹,是其他粽⼦所不及的。
我⼀⼝⽓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有帮助消化之功。
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灰汤粽焙成灰,叫我⽤开⽔送服,胃就舒服了。
完全是⾃然⾷物的⾃然治疗法。
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长⼤的。
⼏⼗年来,⼀想起灰汤粽的⾹味,就神往同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
但在今天到哪⾥去找旱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端午节那天,乞丐⼀早就来讨粽⼦。
真个是门庭若市。
我帮着长⼯阿荣提着富贵粽,⼀个个地分。
忙得不亦乐乎。
乞丐常常⾼声地喊:“太太,⾼升点(意谓多给点)。
明⾥去了暗⾥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富⼤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出来,连声说:“⼤家有福,⼤家有福。
” 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道:“不要这样讲。
谁能保证⼀⽣⼀世享福?谁⼜能保证下⼀世有福还是没福?福要靠⾃⼰修的。
时时刻刻要存好⼼,要惜福最要紧。
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
有的是上⼀代没积福,害了他们。
你看那些孩⼦,跟着爹娘⽇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母亲的话,在我⼼头重重地敲了⼀下。
七年级语文金盒子

“金盒子”在表情达意 和结构上有和意义?
金盒子是作者对已故的哥哥、 弟弟的骨肉情爱、痛悼之心 的寄托。起线索作用。
文章围绕金盒子写了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兄妹俩听、父亲讲香烟片上《封神榜》上的故事——兄妹求知的金盒子。 (2)兄妹俩用父亲带给他们的泥塑大兵临阵作战——兄妹游戏的金盒子。 (3)兄妹俩分别,金盒子归我保管——金盒子成了我寂寞中惟一的良伴。 (4)哥哥因病去世——金盒子成了逗人伤感的东西,分担忧伤委屈的东西。 (5)哥哥留各哦我十只小红纸信封在金盒子里——金盒子就是哥哥留给我惟一值得纪念的宝物。 (6)小弟弟吵着要金盒子,摧毁了金盒子——我心痛而且愤怒。 (7)弟弟长大懂事了,帮我修补金盒子——姐弟间的感情因而与日俱增。 (8)与弟弟分别——金盒子对于我不仅仅是一种纪念,而且是骨肉情爱只所系。 (9)弟弟去世留下这只金盒子——惨痛的回忆。 (10)双亲去世——抚摩金盒子里的宝物,痛悼兄弟。
写十件事是按什么顺序? 时间顺序。
中心思想:本文按时间顺序,以“金盒子”为线索,回忆兄弟姐妹间十 呆萌价邀请码 ;
我不想喝,可这药怎么越喝味道越怪呢?之前不是这个味道の.”苦不怕,就怕又酸又苦,今早喝时全身汗毛掉了一地,差点把胆囊一并吐出来.第97部分婷玉冷哼,“我喝の是粉,你喝の是水.”大家都是病号,知足吧你.陆羽:“...”明知不可逆转,仍垂死挣扎中,“下次能不能换一种口味,这味道 实在不行.”不管多么不情愿,她捏着鼻子努力将苦药想象成一碗白开水,一口喝尽.那股酸爽让陆羽全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并且连续抖了好几下.婷玉端着空碗正要出去,忽然身后冒出一句,“婷玉,要不要回去报仇?”虽然可能晚了,过了这么些天仇家早就离开了.在陆羽の印象中,这位小巫女 是个有仇必报之人.否则吃不香睡不甜,这一回连提都没提,甚是蹊跷.室内静默,半晌之后才
从《金盒子》到《橘子红了》——琦君:台湾文坛享有盛誉的女作家

从《金盒子》到《橘子红了》——琦君:台湾文坛享有盛誉
的女作家
佚名
【期刊名称】《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年(卷),期】2003(0)1
【摘要】随着电视剧《橘子红了》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琦君的名字日渐为中国读者所知晓。
而随着她的散文《金盒子》进入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琦君的名字更是为广大的中学生朋友所熟知。
一只小小的金盒子,却装载了难以尽述的手足之情,读之令人动容。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琦君,走近这位在台湾文坛久享盛誉的女作家,去领略她“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风范。
(主持人:王延学)
【总页数】3页(P10-12)
【关键词】《橘子红了》;台湾文坛;琦君;母亲;阅读提示;桂花香;女作家;语文教科书;小时候;桂花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琦君小说中的故土经验——以《橘子红了》为例 [J], 史皓怡;
2.琦君小说《橘子红了》的艺术真实探析 [J], 曾铭
3.从《金盒子》到《橘子红了》--琦君:台湾文坛享有盛誉的女作家 [J],
4.琦君小说《橘子红了》的艺术真实探析 [J], 曾铭;
5.橘子红了
—
—读沈从文《长河》、琦君《橘子红了》等 [J], 付润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金盒子和桂花雨看琦君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

联系电话:3674090
投稿日期:二〇〇六年十月十九日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从《桂花雨》和《金盒子》看琦君散文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桂花雨》是第九册的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金盒子》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中的选编文章,这两篇文章的作者是琦君。从这两篇文章可以一窥琦君散文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而了解了琦君的生平与作品特色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这两篇文章的写作主旨和艺术特色。琦君的作品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乡愁、亲情,《桂花雨》一文中作者通过回忆故乡的童年生活,时时处处流露出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真挚情感。谈到琦君散文中的生离死别,最叫人痛彻肝肠,感慨人生变幻无常的莫过于《金盒子》这篇文章了。
一剪不断的乡愁,魂牵梦绕。
琦君在许多散文中,尽情地抒发了十分真挚热烈的感情,尤其是那些是怀乡思亲的散文。故乡的自然环境流溢着诗意的秀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悠远的历史积淀着民族深厚醇香的人文伦理,人文美与自然美浸润着琦君人生真善美的底色。故乡美的风华,根植在思乡的游子的心中,渐化为浓浓的无法拂去的愁绪。在《桂花雨》一文中作者通过回忆故乡的童年生活,时时处处流露出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真挚情感。开篇用对比的手法表达对桂花的喜爱,“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写桂花的香气“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虽是“姿态笨笨的”但是是家乡的象征,作者偏爱桂花,满怀深情地赞桂花,让人也不禁向往桂花香中的小乡村,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接着写“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象下雨,好香的雨啊”!琦君曾说年龄愈大,不记近事,远事倒更加清晰起来。童年的快乐随着年龄渐长逐渐地清晰起来,摇花的情形如在眼前。那雨般纷纷而落的桂花,不正是童年留给作者心瓣的纯洁无瑕,无忧无虑的花朵吗?而这美好的童年,有着故乡作为生活的底子,作者离开家乡后怀念家乡,不也是自然而然的吗?“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①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她的根扎在故乡,扎在祖国。虽然年纪大了,可是故乡的景、事、人却永远印在心里,忘也忘不掉。正因为如此,当作者全家搬到杭州,尽管这儿有一山的桂花树,花开时才是真正的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的院子里的桂花”。这种情感不正是"荨茱鲈鱼长入梦,他乡虽好总添愁。"的写照吗?作者从大陆辗转来到台湾,思乡之情愈加恳切:“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②日里想,梦里思,“昨夜梦魂又飞归故里,躺在双亲的墓园中,拥吻着绿茵覆盖的芬芳泥土,望着悠悠出岫的白云,多年抑郁的情怀得以暂感舒松,可是短梦醒来,泪水又湿透枕边,美丽的家园啊!它依旧是海天一角,水阔山遥”。③桂花雨是作者思乡的雨,雨中绵绵不绝的是琦君一生无法割舍的思乡情。“这不仅仅是个人情感天地中的回旋,而是提升了一个时代乃至人类乡愁内心深处的忧愁,写出了人间无常、悲苦乡恋的真挚之情。”④ﻫ二真情人生,幽幽亲情。
《金盒子》有关资料:作者介绍_模板

《金盒子》有关资料:作者介绍_模板琦君(1917—),原名潘希真。
浙江永嘉人。
之江大学中文系毕业。
著有散文集《烟愁》《红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溪边琐语》及散文、小说合集《琴心》《琦君自选集》等。
她的散文,或叙在台生活感受,或述海外游踪,或抒思乡情怀,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但最为感人的还是怀乡思亲之作。
由于海峡两岸同胞长时间往来隔绝,乡愁亲情萦绕着一代人的情怀。
琦君以真挚之情、素雅之笔写了大量倾诉乡愁亲情的感人之作。
她的家乡山清水秀,她在那里度过了美好的年华。
家乡的风貌,时刻浮现于她的脑际:“我们从大陆移植来此……生活上尽管早已能适应,而心情上又何能一日忘怀于故乡的一事一物。
水果蔬菜是家乡的甜,鸡鱼鸭肉是家乡的鲜。
当然,风景是家乡的美,月是故乡的明。
”(《细雨灯花落·家乡味》)一场秋雨,一片落叶,一袭花香,一声乡音,无不扣动作者善感的心扉,使她想起西湖的美景(《西湖忆旧》)、碧绿的稻田和桂花丝雨(《桂花雨》)。
她渴望早日实现回乡的心愿:“最后的心愿就是回故乡。
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琦君自选集·代序》)她思念母亲、姐妹、朋友和老师:“每回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写作回顾》)母亲的慈爱和教诲(《髻》),姐妹的亲密与别离(《一对金手镯》),恩师夏承焘的“乐读”与熏陶(《三更有梦书当枕》),使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琦君一想起来就愁肠百结,魂牵梦萦。
琦君的散文不粉饰,不雕琢,文笔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具有自然淡雅、布局严谨、清丽委婉的特色。
她写人物有敦厚的人情味,写风景有明丽的诗意,平易近人,真挚自然,读来甚觉亲切。
如《三更有梦书当枕》叙述夏承焘先生教她作文作诗、为人为学的情景,在老师循循善诱的教诲和春风化雨的沐浴下,“领会到人生的乐趣,不在争名逐利,而在读书.写作以及工作过程中那一份欢愉的感受”。
七年级语文金盒子知识精讲 人教义务版

七年级语文金盒子知识精讲人教义务版【课文背景知识】琦君,本名潘希真,某某永嘉人。
1917年生,某某作家。
“金盒子”是我儿时的一个玩具——这是父亲给我们的小小保险箱。
课文以物——“金盒子”命题,并以之为本文线索,贯穿全篇,紧紧扣住围绕“金盒子”发生的事来行文,因为“金盒子”对于“我”不仅是一种纪念,而且是骨肉情爱之所系。
“哥哥”和“弟弟”他们离开我是一天比一天更远了,留下的这只金盒子,给与“我”的惨痛该是多么深。
文中渗透手足之情,读后使人为之泪下。
【字词综合运用】玲珑lóng噩è耗恸tòng哭恍惚 huǎng hū霹雳pī lì翼 yì踽jǔ频pín柩jiù殃yāng屉tì赳jiū慷慨kāng kǎi恍惚(huǎng hū):①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②(看得,听得,记得)不真切,不清楚。
恸哭(tòng kū):①极悲哀;②指痛哭。
噩耗(è hào):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慷慨(kāng kǎi):①充满正气,情绪激昂;②不吝惜。
玲珑(líng lóng):器物精致,精巧。
频频(pín pín):屡次,连续。
灵柩(líng jiù):装着尸体的棺材。
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 yì):形容十分小心谨慎。
翼翼,严肃谨慎。
支离破碎(zhī lí pò suì):形容事物零散破碎,杂乱而不完整。
与日俱增(yǔ rì jù zēng):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晴天霹雳(qíng tiān pī lì):比喻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
也说青天霹雳。
霹雳,响声很大的雷。
不省人事(bù xǐng rén shì):失去了知觉,什么都不知道了。
从金盒子和桂花雨看琦君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从《金盒子》和《桂花雨》看琦君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推荐栏目:教学研究(中小学语文)单位: 嘉峪关市师范附校姓名: 李花联系电话:3674090投稿日期: 二〇〇六年十月十九日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从《桂花雨》和《金盒子》看琦君散文的思想和艺术特色《桂花雨》是第九册的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 《金盒子》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中的选编文章,这两篇文章的作者是琦君。
从这两篇文章可以一窥琦君散文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而了解了琦君的生平与作品特色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这两篇文章的写作主旨和艺术特色。
琦君的作品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乡愁、亲情,《桂花雨》一文中作者通过回忆故乡的童年生活,时时处处流露出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真挚情感。
谈到琦君散文中的生离死别,最叫人痛彻肝肠,感慨人生变幻无常的莫过于《金盒子》这篇文章了。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7月24日生于浙江永嘉县瞿溪乡一个旧式家庭里。
自幼饱读诗书,奠定了深厚的古文基础,兼涉新文学及外国文学,少年时就初露锋芒,又有幸成为我国“一代词宗”夏承焘的得意女弟子,因此诗词造诣极高,其中又以词更获赞赏。
出版散文、小说、儿童文学、词研究等近三十本,有些散文被选入中小学课本,作品被译为英、日、朝鲜文,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
从她的第一本散文小说合集《琴心》算起,先后出版《烟愁》、《琦君小品》、《红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水是故乡甜》、《母心似天空》、《此处有仙桃》、《灯景旧情怀》、《玻璃笔》、《琦君说童年》、《琦君寄小读者》、《青灯有味似儿时》、《琦君自选集》、《母心·佛心》等二十多本。
一剪不断的乡愁,魂牵梦绕。
琦君在许多散文中,尽情地抒发了十分真挚热烈的感情,尤其是那些是怀乡思亲的散文。
故乡的自然环境流溢着诗意的秀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悠远的历史积淀着民族深厚醇香的人文伦理,人文美与自然美浸润着琦君人生真善美的底色。
琦君《金盒子》原文

金盒子作者:琦君记得五岁的时候,我与长我三岁的哥哥就开始收集各色各样的香烟片了。
经过长久的努力,我们把《封神榜》香烟片几乎全部收齐了。
我们就把它收藏在一只金盒子里——这是父亲给我们的小小保险箱,外面挂着一把玲珑的小锁。
小钥匙就由我与哥哥保管。
每当父亲公馀闲坐时,我们就要捧出金盒子,放在父亲的膝上,把香烟片一张张取出来,要父亲仔仔细细给我们讲画面上纣王比干的故事。
要不是严厉的老师频频促我们上课去,我们真不舍得离开父亲的膝下呢!有一次,父亲要出发打仗了。
他拉了我俩的小手问道:“孩子,爸爸要打仗去了,回来给你们带些什么玩意儿呢!”哥哥偏着头想了想,拍着手跳起来说:“我要大兵,我要丘八老爷。
”我却很不高兴地摇摇头说:“我才不要,他们是要杀人的呢。
”父亲摸摸我的头笑了。
可是当他回来时,果然带了一百名大兵来了。
他们一个个都雄赳赳地,穿着军装,背着长枪。
幸得他们都是烂泥做的,只有一寸长短,或立或卧,或跑或俯,煞是好玩。
父亲分给我们每人五十名带领。
这玩意儿多么新鲜!我们就天天临阵作战。
只因过于认真了,双方的部队都互相损伤。
一两星期以后,他们都折了臂断了腿,残废得不堪再作战了,我们就把他们收容在金盒子里作长期的休养。
我八岁的那一年,父亲退休了。
他要带哥哥北上住些日子,叫母亲先带我南归故里。
这突如其来的分别,真给我们兄妹十二分的不快。
我们觉得难以割舍的还有那惟一的金盒子,与那整套的《封神榜》香烟片。
它们究竟该托付给谁呢?两人经过一天的商议,还是哥哥慷慨地说:“金盒子还是交给你保管吧!我到北平以后,爸爸一定会给我买许多玩意儿的!”金盒子被我带回故乡。
在故乡寂寞的岁月里,童稚的心,已渐渐感到孤独。
幸得我已经慢慢了解《封神榜》香烟片背后的故事说明了。
我又用烂泥把那些伤兵一个个修补起来。
我写信告诉哥哥说金盒子是我寂寞中惟一的良伴,他的回信充满了同情与思念。
他说:明年春天回来时给我带许许多多好东西,使我们的金盒子更丰富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一次,父亲要出发打仗了。
他拉了我俩的小手问道:“孩子,爸爸要打杖去了,回来给你们带些甚麽玩意儿呢!”哥哥偏着头想了想,拍着手跳起来说:“我要大兵,我要丘八老爷。
”我却很不高兴地摇摇头说:“我才不要,他们是要杀人的呢。
”父亲
摸摸我的头笑了。
可是当他回来时,果然带了一百名大兵来了。
他们一个个都雄赳
赳地,穿着军装.背着长枪。
幸得他们都是烂泥做的,只有一寸长短,或立或卧,
或跑或俯,煞是好玩。
父亲分给我们每人五十名带领。
这玩意多麽新鲜!我们就天
天临阵作战。
只因过於认真,双方的部队都互相损伤。
一两星期以後,他们都折了
臂断了腿,残废得不堪再作战了,我们就把他们收容在金盒子里作长期的休养。
我八岁的那一年,父亲退休了。
他要带哥哥北上住些日子,叫母亲先带我南归故里。
这突如其来的分别,真
给我们兄妹十二分的不快。
我们觉得难以割舍的还有那惟一的金盒子,与那整套的《封神榜》香烟片。
它们究竟
该托付给谁呢?两人经过一天的商议,还是哥哥慷慨地说:“金盒子还是交给你保管吧!我到北平以後,爸爸一定
会给我买许多玩意儿的!”
金盒子被我带回故乡。
在故乡寂寞的岁月里,童稚的心,已渐渐感到孤独。
幸得我已经慢慢了解《封神榜》
香烟片背後的故事说明了。
我又用烂泥把那些伤兵一个个修补起来。
我写信告诉哥哥说金盒子是我寂寞中惟一的
良伴,他的回信充满了同情与思念。
他说:“明年春天回来时给我带许许多多好东西,使我们的金盒子更丰富起来。
”
第二年的春天到了,我天天在等待哥哥归来。
可是突然一个晴天霹雳似的电报告诉我们,哥哥竟在将要动身
的前一星期,患急性肾脏炎去世了。
我已不记得当这噩耗传来的时候,是怎样哭倒在母亲怀里,仰视泪痕斑斑的
母亲,孩子的心,已深深体验到人事的变幻无常。
我除了恸哭,更能以甚麽话安慰母亲呢?
金盒子已不复是寂寞中的良伴,而是逗人伤感的东西了。
我纵有一千一万个美丽的金盒子,也抵不过一位亲
爱的哥。
我虽是个不满十岁的孩子,却懂得不在母亲面前提起哥哥,只自己暗中流泪。
每当受了严师的责罚,或
有时感到连母亲都不了解我时,我就独个儿躲在房间,闩上了门,捧出金盒子,一面搬弄里面的玩物,一面流泪,觉得满心的懮伤委屈,只有它们才真能为我分担。
父亲安顿了哥哥的灵柩以後,带着一颗惨痛的心归来了。
我默默地靠在父亲的膝前,他颤抖的手抚着我,早
已鸣咽不能成声了。
三四天後,他才取山一个小纸包说:“这是你哥哥在病中,用包药粉的红纸做成的许多小信封,一直放在袋里,原预备自己带给你的。
现在你拿去好好保存着吧!”我接过来打开一看,原来是十只小红纸信封,每一只里面都套
有信纸,信纸上都用铅笔画着“松柏长青”四个空心的篆字,其中一个,已写了给我的信。
他写着:“妹妹,我病了
不能回来,你快与妈妈来吧!我真寂寞,真想念妈妈与你啊!”那一晚上整整哭到夜深。
第二天就小心翼翼地把小
信封收藏在金盒子里,这就是他留给我惟一值得纪念的宝物了。
三年後,母亲因不堪家中的寂寞,领了一个族里的小弟弟。
他是个十二分聪明的孩子,父母亲都非常爱他,
给他买了许多玩具。
我也把我与哥哥幼年的玩具都给了他,却始终藏过了这只小金盒子,再也舍不得给他。
有一次,被他发现了,他跳着叫着一定要。
母亲带着责备的口吻说:“这麽大的人了,还与六岁的小弟弟争玩具呢!”
我无可奈何,含着泪把金盒子让给小弟弟,却始终不认将一段爱惜金盒子的心事,向母亲吐露。
金盒子在六岁的童子手里显得多麽不坚牢啊!我眼看他扭断了小锁,打碎了烂泥兵,连那几个最宝贵的小信
封也几乎要遭殃了。
我的心如绞着一样痛,趁母亲不在,急忙从小弟弟手里抢救回来,可以金盒子已被摧毁得支
离破碎了。
我真是心疼而且愤怒,忍不住打了他,他也骂我“小气的姊姊”,他哭了,我也哭了。
一年又一年地,弟弟已渐渐长大,他不再毁坏东西了。
九岁的孩子,就那麽聪明懂事,他已明白我爱惜金盒子的苦心,帮着我用美丽的花纸包扎起烂泥兵的腿,再用铜丝修补起盒子上的小锁,说是为了纪念他不曾晤面的哥哥,他一定得好好爱护这只金盒子。
我们姊弟间的感情,因而与日俱增,我也把思念哥哥的心,完全寄托於弟弟了。
弟弟十岁那年,我要离家外出,临别时,我将他的玩具都理在他的小抽屉中,自己带了这只金盒子在身边,因为金盒子对於我不仅是一种纪念,而且是骨肉情爱之所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