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君散文阅读总结(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髻琦君读后感

髻琦君读后感

髻琦君读后感第1篇:琦君散文读后感琦君散文读后感900字【篇1:琦君散文读后感900字】篇3:琦君散文集读后感《琦君散文集》主要写作者对儿时的回忆。

文章写了哥哥和我短暂而快乐的时光;写了做错事被妈妈罚跪的经历;写了邻居家的弟弟心灵受伤害后那敏感的童心;还写了妈妈那秀气的三寸金莲小脚。

但让我最有感受的是她写的《秋花远比春花净》。

文中写到:作者自幼远离家乡在上海完成了大学教育。

他乡游子,十分想念母亲,但回去后才知道母亲逝世已有半年了,悲恸之余回忆起了与母亲的点点滴滴;回忆起母亲最爱的花桂花。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闻到了桂花香,想起母亲常读了诗句:秋花远比春花净,春月何如秋月明。

于是写下了《故乡的桂花》一文,以寄她对母亲的思念。

看了这本书,让我想到写作的题材选择,我平时写作时都要用半天时间想题材,要么觉得太简单,没什么可以写;要么觉得太平凡,没什么亮点。

但看了琦君的文章之后,我发现,她的文章题材都很简单,比如闻到桂花香,就可以想起和母亲一起的点点滴滴。

虽然有时我们会觉得生活平淡、无趣,但是生活处处是题材、处处都精彩就如妈妈常对我说的:写作不一定要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小事也能写出好文章。

重要的是要做到注意观察生活、多积累材料。

篇4:琦君散文集读后感第一次读琦君的散文,有种没看够的感觉,好久没有看到这么好的散文了。

对琦君其实很陌生,当初之所以买她的书,一是看到她的作品被选到初中教材里,二是这本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想来应该不错就买了。

现在看来我的判断是正确的,琦君的散文值得一读,我还打算再买她的书来读,她的散文就像涓涓细流,能滋润人的心田。

《母亲的金手表》这本散文集主要是一些关于母亲、亲人、老师、家乡以及琦君自己的生活的散文,写的质朴、真挚,尤其是她写自己的母亲,勤劳善良,总为别人着想,就连自己离开人世也不愿打扰外出求学的女儿,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姥姥。

好久没见姥姥了,真的很想她,元旦的时候要不是多多长病,我是一定要回去看看她的。

琦君散文集读后感3篇

琦君散文集读后感3篇

琦君散文集读后感3篇琦君散文集读后感1我像是游倦了姹紫嫣红的花圃,徜徉于红叶满眼的秋山。

深邃的山径中,有着一派肃穆的美,我向往着傲岸于霜风中的秋叶。

―题记一朵岁月的花沉淀着淡淡的红,静静地绽放在精美的封面上,不过瞬间,我便被这份清淡朴素的美深深吸引。

于是,我毫不犹豫的买下了它,然而它也没有令我失望,在悠闲的日子里,每日翻阅几页,一种难以言说的喜悦,总能在最快的时间蔓延心头,我知道,每到此刻,那一个个肃穆端庄的方块字,就化成了一个个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高唱着快乐之歌,于心间跳跃飞翔。

书,向来是我的最爱,而读琦君的散文集,我就像是游倦了姹紫嫣红的花圃,徜徉于红叶满眼的秋山,一游,便难以自拔。

文中的母亲,首先感动了我,有着最巧的一双手,会包各式各样的粽子,会酿春酒,会做桂花卤,会做玉兰酥,普普通通的东西经过她的手,总能变出美味可口的佳肴。

她的心灵手巧被邻居们津津乐道。

在琦君的心里,她更是世上最善良的人。

她用一颗爱心怜悯穷人,尽她所能帮助他人。

她还有一颗最宽容的心,即使是曾经拐她钱的叔叔,在看到他一副落魄的模样,她也不计前嫌,慷慨解难。

即便是这样一位善良的母亲,也逃脱不了旧时代的枷锁,包办的婚姻,得到的是丈夫半生的冷落。

她用她的一生,教会了作者许多许多,也让我懂得了应该如何做人……作者对人生的见解,更是让我感动万分,我明白了无论身处何地,只要以客观的心怀,明澈的慧眼,透视人生景象,那么,无论是赞叹,欣赏,都是一份安详的享受。

无论人生何时,只要懂得“若要足时今已足”的道理,心间便有一份永久的满足与幸福。

我愿与这座红叶满眼的秋山久久相伴。

琦君散文集读后感2读琦君散文的第一印象就是通俗,我特讨厌华丽的词藻来修饰散文,不过这似乎避免不了的,她的散文散发的是引人入胜的味道。

她主要以她母亲为主线,写出她真挚的情感,琦君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父亲纳妾娶小,使得“乡下女人”的母亲在情感心灵上备受冷落和打击。

她从小就接受虔诚信佛的母亲的身教言传,到台湾曾有十年的在法院工作,目睹了人世社会罪恶的阴暗面。

读琦君散文集有感

读琦君散文集有感

读琦君散文集有感琦君散文集大多是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亲人的留恋。

读者从中读懂了什么?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读琦君散文集有感,一起来看看。

读琦君散文集有感篇1:《爱与孤独》读后感琦君是台湾文学界首屈一指的女作者。

《爱与孤独》收录了她的散文作品61篇。

琦君的散文以怀乡忆旧独树一帜。

对于琦君来说,浙江永嘉、台湾、美东纽约和纽泽西分别占了她生命的三个时期,广义说来都是“乡”,而琦君也毫无保留地写下故乡民情、台湾风情、旅美心情。

她把对故乡、亲人的缕缕情思凝于笔端,感情浓烈真挚、文风质朴、平实,笔调清丽雅洁,于平淡中见深沉。

琦君写散文从不以自己想象力丰富深远自夸,“视界”也极狭,大不了是她个人感受见闻。

但因为她的想象绝对服从“记忆的统治”,好多往事,追忆往事,给人以真切的感觉。

琦君的亲情。

琦君的文章写亲情之多,在当代作家中是无人望其项背的。

外公、父亲、母亲、叔叔、丈夫、哥哥、妹妹、儿子、媳妇,无不一一入文。

正因为她写的是身边的人和事,所以娓娓到来,倍感亲切。

人来到这个世界,血缘维系的屏障是人对这个世界的第一感性认识。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

琦君是幸运的,父母是很钟爱她的,在关爱中长大的她并没有养成惟我独尊的坏脾气,而是一视同仁的施爱与他人,所以琦君的人格是健全的。

《毛衣》一文,琦君从箱子里翻出一件藏青旧毛衣,这是廿六年前给母亲织的,母亲只穿过一年就去世了,睹物思情,回忆起了几个关于毛衣的故事。

她曾给母亲织过一件绒线背心,但是母亲舍不得穿,到她去上海读书时的那一天早上,起床时,却见一件墨绿色的的长袖套头毛衣熨得平平地放在被头上,原来是母亲把她给的背心拆了,赶着两个通晓,接上两只袖子,免得女儿两只胳膊冷,还剩下一支多线叫她带上海再织一双毛袜穿。

母爱的无私,通过母亲把女儿给她织的背心加长了袖子,又回赠给女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人们都说朱自清的《背影》,写得以情感人,在我看来,《毛衣》一篇,无论是情节,或艺术描写都远胜于朱自清的《背影》,母女情深更具有视觉和情节的冲击力。

琦君散文集读书笔记

琦君散文集读书笔记

琦君散文集读书笔记【篇一:琦君散文读后感】琦君散文读后感琦君散文读后感曾经读过一本散文,书名叫《琦君散文》。

我认为它的美不但在于情感的优美,而且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是作者深厚的语言文字造诣。

我一向很少读现代人的文学作品,他们写的那些离我们太远太远了,没能达到我的欲望。

在我们刚刚开始搞这个研究性课题时,我才认识到了琦君散文中所蕴含的美。

我被她的作品中所透露出的那种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与生俱来的对母亲的爱深深地感动了,于是便对她以及她的作品系以一种同乡人的情愫了。

从中,我发现人的情感一旦置于十分真切的程度便有了不能忘却的记忆,是琦君在寻找家乡的梦,还是家乡的梦在萦绕着琦君,剪不断,离还乱。

我所佩服的正是琦君还能记得她的童年,她的家乡,她的亲朋好友。

那不像征虚无缈缈,更不象征幻灭,却给我一种踏踏实实的,永恒的美的感受,美的回忆。

酸、甜、苦、辣这四种人生的调味剂,我在研究琦君散文的过程中都一一的体验到了。

虽然这四种调味剂很普通,但我却在普通中尝到了不普通的一面,酸中带着点甜,苦中渗透着些辣。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感到金钱正在迷惑大家的双眼。

人们在金钱的世界里任意疯狂。

【篇二:“琦君散文”读书报告】“琦君散文”阅读总结《下雨天真好》、《春酒》、《桂花雨》《母亲的金手表》、《母亲的书》、《妈妈的手》、《髻》二、阅读视角琦君散文特点:琦君绝少采取直抒胸臆的粗糙手法,她笔致细腻柔婉,善于精心筛选出典型的生活细节。

她擅长捕捉人物心理活动的微妙之处,尤能抓住见出人性深度的心理活动。

阅读视角一:精心筛选出典型的生活细节阅读视角二:捕捉人物心理活动的微妙之处,抓住见出人性深度的心理活动三、以读书报告的方式,总结你阅读琦君散文的感受与收获示例:“琦君散文”读书报告一、作者简介二、阅读篇目三、读后感从心灵里唱出的歌——我读琦君散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琦君散文读后感(通用16篇)

琦君散文读后感(通用16篇)

琦君散文读后感琦君散文读后感(通用16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琦君散文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琦君散文读后感篇1第一次读琦君的散文,有种没看够的感觉,好久没有看到这么好的散文了。

对琦君其实很陌生,当初之所以买她的书,一是看到她的作品被选到初中教材里,二是这本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想来应该不错就买了。

现在看来我的判断是正确的,琦君的散文值得一读,我还打算再买她的书来读,她的散文就像涓涓细流,能滋润人的心田。

《母亲的金手表》这本散文集主要是一些关于母亲、亲人、老师、家乡以及琦君自己的生活的散文,写的质朴、真挚,尤其是她写自己的母亲,勤劳善良,总为别人着想,就连自己离开人世也不愿打扰外出求学的女儿,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姥姥。

好久没见姥姥了,真的很想她,元旦的时候要不是多多长病,我是一定要回去看看她的。

姥姥也是辛苦了一辈子,勤劳了一辈子,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

姥爷去世后,就在三个儿女家轮着住,没有自己固定的窝,工资也早早被舅舅收走了,没什么心可操,也没什么人说话,于是早早就得了老年痴呆,再加上前两年在舅舅家摔了一跤,又瘫痪在床,所以现在生活得一点儿质量都没有,就是吃了睡、睡了吃,让我特别心疼。

有时候我甚至在想,如果姥姥没糊涂,没摔那一跤,我真希望姥姥跟我在一起生活,有一次我印象特别深刻,中午睡觉前妈妈把我骂哭了,我心里委屈的很,躺在床上睡不着,是姥姥陪在我身边一边安慰我,一边给我挖耳朵,我竟然忘记烦恼很快就睡着了。

我真的很想您,姥姥,原谅我这么长时间没去看您,我爱您,永远爱您,在我的心里您比妈妈还重,希望能早日见到您。

琦君散文读后感篇2曾经读过一本散文,书名叫《琦君散文》。

我认为它的美不但在于情感的优美,而且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是作者深厚的语言文字造诣。

我一向很少读现代人的文学作品,他们写的那些离我们太远太远了,没能达到我的欲望。

琦君散文读后感

琦君散文读后感

琦君散文读后感
《琦君散文》是一部集合了作者琦君多年来散文创作的精华之作,其中包含了他对生活、情感、人生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和感悟。

读完这部散文集,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不禁有许多感慨和思考。

首先,琦君的散文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

他的文字简洁清晰,没有繁复的修饰,却能够表达出深刻的内涵。

他对生活的观察
细腻而真实,让人感受到了生活中那些平凡而又珍贵的美好。

比如
他在《春天的脚步》中写到,“春天悄悄地走来,踏着轻盈的脚步,不紧不慢地向我们走来。

”这样的文字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仿佛
置身于春天的踏青之中。

其次,琦君的散文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他在《岁月如歌》中写到,“岁月如歌,唱出了生活的美好。

每一个音符,都是一种感悟,都是一种心灵的洗礼。

”这样的文字表达了作
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让人感受到了生活中那些美好的
情感和情感。

最后,琦君的散文给人一种深邃的思考。

他在《人生的彩虹》
中写到,“人生就像一道彩虹,有时会遇到风雨,有时会遇到阳光,
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坚持下去,相信彩虹的另一端一定会有属于我们的美好。

”这样的文字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通过阅读《琦君散文》,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深刻,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更积极的态度。

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用心去体会人生的意义。

愿我们都能够像琦君一样,用文字去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让生活充满了诗意和温馨。

琦君散文集读后感

琦君散文集读后感

琦君散文集读后感篇一:琦君散文集读后感初中课本选编了琦君的散文《春酒》。

近几日在书店买到了台湾著名采女作家琦君的散文集,爱不释手。

整个散文集分为:灯景旧情怀,母心似天空,千里怀人月在峰,青灯有味似儿时,三更有梦当书枕,与我同车,静夜良伴,灯下所谈,读来意犹未尽,甚是感人。

琦君是一位在国际文坛享有盛誉的散文大师,散文,小说,词,学者。

原名潘希真,她被誉为:台湾文坛上善良的恒星“。

篇二:琦君散文集读后感琦君的散文集《素心斋》最近读完了,意犹未尽!便有了把琦君作品都读完的想法。

很真很美的生活和回忆一直在心中挥之不去。

一直以为回忆上个世纪、年代的文学作品是犀利的、呐喊的。

但《素心斋》让我感受了不一样的温暖,而且与我的生活并不遥远。

桂花糕、釉子碗、百补衣、团圆饼、酸咸菜、看戏、故乡水、小梅花、读书感悟……一一回味,竟然满是共鸣。

如果有上辈子,我应该是经历了那样的生活,真是很奇妙!书的名字《素心斋》起得不错,我喜欢素心这个词,做人和交友都应保有素心,这是我的人生态度。

所以注定不会大富大贵,但我很享受和庆幸。

篇三:琦君散文集读后感《琦君散文集》主要写作者对儿时的回忆。

文章写了哥哥和我短暂而快乐的时光;写了做错事被妈妈罚跪的经历;写了邻居家的弟弟心灵受伤害后那敏感的童心;还写了妈妈那秀气的”三寸金莲“小脚。

但让我最有感受的是她写的《秋花远比春花净》。

文中写到:作者自幼远离家乡在上海完成了大学教育。

他乡游子,十分想念母亲,但回去后才知道母亲逝世已有半年了,悲恸之余回忆起了与母亲的点点滴滴;回忆起母亲最爱的花——桂花。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闻到了桂花香,想起母亲常读了诗句:秋花远比春花净,春月何如秋月明。

于是写下了《故乡的桂花》一文,以寄她对母亲的思念。

看了这本书,让我想到写作的题材选择,我平时写作时都要用半天时间想题材,要么觉得太简单,没什么可以写;要么觉得太平凡,没什么亮点。

但看了琦君的文章之后,我发现,她的文章题材都很简单,比如闻到桂花香,就可以想起和母亲一起的点点滴滴。

琦君散文精选读后感

琦君散文精选读后感

琦君散文精选读后感
《琦君散文精选》是一本集合了琦君先生优秀散文作品的精选集,其中包括了他多年来的心得体会和对生活的感悟。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琦君先生的散文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

他善于用简洁明快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不做作,不浮夸,却能触动人心。

在他的笔下,平凡的生活变得有趣而美好,每一个细微的感动都被他用文字定格成永恒的画面。

读着他的文字,仿佛置身于一片清新的田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纯粹。

其次,琦君先生的散文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他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家庭、友情、爱情的独特理解,让人感受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他用自己的文字温暖了无数读者的心灵,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和美好。

最后,琦君先生的散文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他在作品中不仅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更在文字中蕴含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用文字描绘了人生的曲折和坎坷,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常和变化。

他的作品让人深刻地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人
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通过阅读《琦君散文精选》,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
纯粹,感受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琦君先生的散文作
品不仅给人以启迪和感动,更让人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希望他的作品能够继续感动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生活的美
好和纯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琦君散文”阅读总结
一、篇目回顾
专题一:故乡·童年
《下雨天真好》、《春酒》、《桂花雨》
专题二:故乡·母亲
《母亲的金手表》、《母亲的书》、《妈妈的手》、《髻》
二、阅读视角
琦君散文特点:琦君绝少采取直抒胸臆的粗糙手法,她笔致细腻柔婉,善于精心筛选出典型的生活细节。

她擅长捕捉人物心理活动的微妙之处,尤能抓住见出人性深度的心理活动。

阅读视角一:精心筛选出典型的生活细节
阅读视角二:捕捉人物心理活动的微妙之处,抓住见出人性深度的心理活动三、以读书报告的方式,总结你阅读琦君散文的感受与收获
示例:
“琦君散文”读书报告
一、作者简介
二、阅读篇目
三、读后感
从心灵里唱出的歌
——我读琦君散文
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琦君
在琦君的散文中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她对她的故乡,亲人师友那割不断的爱,及她对她童年温馨的回忆。

她的文章,我们见不到大场面,也见不到撕心裂肺情爱描写,我们在文章中看到的是她平静的叙述,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以及从中流露出的如淙淙细流般含蓄的情感。

极喜欢她散文中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

《母亲的金手表》中她细腻地描写母亲对金手表的珍惜,这份珍惜背后是因为“金手表对我们来说,不是报时,而是全家紧紧扣在一起的一种保证,一份象征。

我虽幼小,却完全懂得母亲宝爱金手表的心意。

”从这份珍惜里我们读出母亲渺茫的期盼,小心翼翼的守候。

“母亲的来信总是叔叔代定,从不提手表的事。

我知道她只是把它默默地藏在心中,不愿意对任何人说的。

”小小年纪的琦君就明白了母亲的这份珍惜背后孤独寂寞的心理。

《母亲的书》里,母亲看橡皮书“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

”这是母亲对自己慈母的深深怀念。

这本最厚、最结实的橡皮书中真正的书是父亲的信。

“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琦君细腻地写出了母亲内心对父亲的依恋,寂寞的甜蜜。

而最让母亲恭敬的佛经,母亲诵经后的神情是如此耐人寻味,“母亲宁静的脸上浮起微笑,仿佛已经渡了终身,登了彼岸了。

我望着烛光摇曳,炉烟缭绕,觉得母女二人在空荡荡的经堂里,总有点冷冷清清。

”我们在这微笑里却分明看到了一份让人心酸的悲凉,一份任命的无奈,一份坚强的隐忍。

《妈妈的手》里,“那些刀痕,不仅留在她手上,也戳在她心上,她难言的隐痛是我幼小的心灵所不能了解的。

我还时常坐在泥地上撒赖啼哭,她总是把我抱起来,用脸贴着我满是眼泪鼻涕的脸,她的眼泪流得比我更多。

母亲啊!我当时何曾懂得您为什么哭。

”琦君在自己也做了母亲后,在自己也到了母亲的年龄后,是怀着怎样的怜惜,写出当年母亲内心的心酸与痛苦啊!
《髻》里和姨娘背对背梳头的母亲,听着“在走廊的那一边,不时飘来父亲和姨娘琅琅的笑语声。

”内心的愁绪又岂是我手中一把小小黄杨木梳能理清的?但这份无法化解的怨愤却在垂垂老去的姨娘的愀然一笑中,随时间的流逝而淡化,而释然。

琦君擅长捕捉人物心理活动的微妙之处,尤能抓住见出人性深度的心理活动。

因此,琦君说不上是气魄宏大的散文家,但却是一位拥有深邃爱心,在一个不大的题材领域里挖了一口深井的艺术家。

读琦君的散文,犹如和一位老朋友聊聊家常,让你时刻感觉到生活的温暖。

读琦君的散文,犹如在冬日手捧一杯清茶,让你时刻感觉到清香。

或许,你可以说她视野狭隘,或许你还指责她一味沉浸在回忆中,或许你还觉得她不够深刻,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她对过去的一切,对她的根,有一条割舍不下的线,而这根线所承载的正是“爱”。

正如楼肇明所言“琦君尽管说不上是气魄宏大的散文作家,但她却是一位拥有深邃爱心,在一个不大题材领域里挖了一口深井的卓异不凡的艺术家。


有一种美,它是洗尽铅华后岁月所赋予的,它不用涂粉弄脂,但是它也不会蓬头垢面,我想,琦君先生的散文就是这样一种美,一种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之美。

她的语言,看似平平淡淡,毫无惊艳之感,但禁得起品味咀嚼,细细读来,自如咬菜根,有一股淡淡的甜味。

带有浓郁的东方韵味,充满中国特有的浓厚伦理色彩和温馨和亲情。

著名评论家夏志清、散文家杨牧甚至认为她的散文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过了朱自清和冰心,有些篇章中可以传世的。

琦君的散文严密而坚硬,深刻而不晦涩,广阔而不枝不蔓,流传着一种淡雅肃静的韵味,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被她笔端的祥和与宁静以及浑厚与温馨的情怀所征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