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君简介
琦君

学们听听!
老师所选有关思乡、思亲的中国古代诗词名句: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
•
• • •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 · · · ·
乡
小时侯
元 宵
云 霄
一马当先: 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 顾名思义: 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道 家 地: 真正的,纯粹。 醅: 自家酿的酒。醅,这里泛指酒。
环节一: “一曲新词酒一杯” ——用心体会文章的“人”、“事”、 “情”! 和着优美的乐曲,我们 大家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 感知文章,注意重点字词的 读音及意义。
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 州三江大学中文系。1949年赴台湾,
后定居美国。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
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是电视 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代表作
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
30余种,包括《烟愁》《红纱灯》 (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
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
《琦君寄小读者》《菁姐》以及《琦 君自选集》等。
环节三:
“似曾相识燕归来” ——明确全文主旨
•
全文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故乡的怀念和无限眷恋!
• 表达了一个游子对故乡、亲人无比深切的思念!
领略意境,理解感情:
1、你觉得课文中真正能让作者久久不能忘怀的是 故乡的什么? 风俗美 人情美
2、文章结尾作者因为怀念春酒,并泡了八宝酒,那 思乡的感情排遣了吗?为什么? 没有。因为少了道地家乡味。
琦君(台湾作家)

酒”。
题为“春酒”,为什么要写农历 新年里的种种风俗与禁忌?
• 这样写与上文“还有个农家邀饮春酒的 节目,再度引起高潮”相照应,突出了 农历“春酒”、“酒会”在孩子们的心 目中更富有情趣。
细读课文
作者怀念的仅仅是 家乡的春酒吗?
细读课文
从_______看出,“我” 还在怀念_____……
酒 过小 中 年时 浸 是侯 润一
春 着 杯
我甜
酒 的 甜
幸的 福春 与酒 娇 羞
乡 色酒 舒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乡色也好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作 业:
1. 阅读其他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 学作品;
2. 记录你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 过节情景。
民风之美
• 新年迎神拜佛,有许多禁忌;元宵节后, 换下的供品堆得“满满一大缸”,孩子 们的兴奋、快乐,家长的紧张、繁忙, 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中国传统风俗画 卷。
情之美
• 家家户户轮流邀喝春酒,在有“家家扶 得醉人归”之景象;村子里有人需钱急 用,要起个会……正月里,会首总要置 酒表示酬谢,而母亲很乐意把花厅“供 人请客”,并捧出自己泡的“八宝酒” 为人助兴;此时灯火明亮,人人兴高采 烈,母亲因别人的赞美高兴得“两颊红 红”。笑眯眯的母亲,本本分分的村民, 令人难忘。
完此文的感受。
春酒是
,
它
。
.
出 朋故
门 在 外
友 别
乡 的 酒
也 给
忘 了
过 年
自的
己酒
斟游
一子
杯心
人中
小仙童-琦君

小仙童-琦君
琦君是一位可爱、聪明、勤奋的小仙童。
她在仙童王国里的表现备受好评,成
为了众人心目中的模范学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琦君的生活和在仙童王国中的学习表现进行介绍。
琦君的日常生活
琦君是一位非常乐观活泼的小姑娘,每天都会带着微笑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她
的生活习惯非常好,每天早晨都会起床做早操,保持身体的健康。
在吃饭时,她
会认真细嚼慢咽,吃完饭后还会帮助妈妈洗碗、打扫卫生等家务活。
她热爱阅读,每天都会抽出时间阅读各种书籍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仙童王国中的学习表现
在仙童王国里,琦君是名副其实的学霸。
她每天认真听课,积极思考问题。
在
课堂上,她总是第一个举手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她不仅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上表现优异,还喜欢参加各种学科竞赛,获得了许多奖项。
在课外活动中,琦君也表现出色。
她参加了课外辅导班,通过艰苦的训练,她
学会了编程、写作、画画等技能。
她还是学校乐队的一员,每次演出都能展现出精湛的音乐天赋。
琦君的成功离不开她的勤奋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她的优秀表现不仅是对自己的
肯定,也是对身边的人的鼓励。
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努力坚持,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小仙童-琦君是仙童王国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她将继续努力,为自己、为家人、为朋友赢得更多的荣誉。
琦君散文精选介绍

琦君散文精选介绍
琦君是一个写散文的笔名,其真实身份是中国作家张中行。
他出生在1960年,从事写作工作已有多年,被认为是当代中国散文的代表人物之一。
下面是琦君散文精选的介绍。
1. 《乡愁》
这篇散文通过回忆和描写,诠释了作者对故乡乡愁的情感。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乡村的风景、家乡的人们和回忆中的青少年。
文中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深情。
2. 《路那边》
这篇散文以一段火车旅行为线索,讲述了作者对旅途中的风景和人物的观察和思考。
作者用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展现了大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对生活、命运和人性做出了深入的思考。
3. 《岁月陪伴的片刻》
这篇散文以时间为主题,通过对岁月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描写,表达了对宝贵时光的珍惜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作者以诗意的语言唤起读者对生活的感悟,并深入探讨了时间、空间和存在的深层意义。
4. 《寻找的旅程》
这篇散文以作者的旅行经历为线索,描述了他对自然和世界的探索。
作者以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也反思了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物质追逐带来的困扰。
5. 《生活的碎片》
这篇散文以作者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片段为素材,展现了一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生命细节的关注。
作者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普通生活的热爱和对生活中小事的悟性,呈现了一种深入生活、分享生活的生活态度。
琦君散文精选以其深情、细腻的笔触和富有思想内涵的写作风格而备受读者喜爱。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生活的描绘,更是对生命和人性的深度探索。
通过琦君的文字,读者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哲理的思考,从而引发内心的共鸣和思考。
“琦君简介”

琦君简介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生,浙江永嘉人。
当代散文家。
1936年考入杭州三江大学中文系,受业于著名词家夏承焘,偏爱豪放派苏东坡、辛弃疾词。
1941年大学毕业,留校任助教。
1949年去台湾,任职司法界,同时教课、写作不辍。
1969年退休,专事写作。
琦君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所作多为对故乡亲人的回忆。
她在《写作回顾》一文中指出:“我是因为心里有一份情绪在激荡,不得不写时才写,每回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
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不再笑,我宁愿搁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正是从这个“根”出发,琦君以一枝生花妙笔倾注满腔热情去写故乡风情,追忆当年的逝水年华,抒写了许多怀念父母亲人和师友的散文篇章。
她的散文集有《烟愁》《红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千里怀人月在峰》《留予他年说梦痕》等二十多本。
琦君散文的特点1.小中见大的抒情方法琦君散文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
她写在台湾的所经所历,写在海外的所见所闻,也写记忆中的故土风情,她写亲情、爱情,也写真挚的友情,情愫纤细浓重。
她以一颗纯真、博大的爱心热烈地拥抱人生,在对生活的细心感受中体味和领悟生活的真谛,营造出一个色彩柔和、气氛温馨的真善美的艺术世界。
琦君以一颗温存的心细细地体味生活中的一花一木,一喜一悲,从中闪烁着哲理的火花。
即使是过去曾经历过的痛苦和烦恼,她也能化痛苦为信念,转烦恼为菩提。
她将自己达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完整地融进了创作之中。
琦君绝少采取直抒胸臆的粗糙手法,她笔致细腻柔婉,善于精心筛选出典型的生活细节。
她擅长捕捉人物心理活动的微妙之处,尤能抓住见出人性深度的心理活动。
因此,琦君说不上是气魄宏大的散文家,但却是一位拥有深邃爱心,在一个不大的题材领域里挖了一口深井的艺术家。
2.巧妙引用古诗文,增加表达效果的技巧1/ 2琦君是台湾当代散文家中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
琦君雪中小猫读后感

琦君雪中小猫读后感
摘要:
一、琦君雪中小猫作品的背景和影响
1.琦君简介
2.雪中小猫的创作背景
3.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二、作品主题和情感表达
1.作品主题
2.情感表达
3.对读者的启示
三、作品的艺术特色
1.文字优美
2.细腻的描绘手法
3.独特的视角和感悟
四、读后感分享
1.对作品的喜爱和欣赏
2.作品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3.推荐理由和总结
正文:
琦君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以其清新的文风和对生活独特的感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她的作品《雪中小猫》以一只小猫的视角,描绘了冬日雪景的
美丽和生活的温馨。
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作品中,那只雪中的小猫,不畏严寒,坚定地守护着主人的家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勇敢、忠诚的品质让我深感敬佩。
我想,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勇敢面对困难,守护我们的家园和亲人。
琦君在作品中对生活的描绘细腻而生动,文字优美,让人陶醉。
她用独特的视角和感悟,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的美。
这使我意识到,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要学会用心去感受生活,去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
读完《雪中小猫》,我深感这部作品对我的启示和影响。
它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我想把这部作品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也能从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学会珍惜和感恩。
总的来说,《雪中小猫》是一部充满温馨和感动的作品,它用美丽的文字和生动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的美。
琦君散文集读书笔记

琦君散文集读书笔记一、琦君散文集简介琦君,原名潘希真,浙江温州人。
她的散文情感细腻真挚,充满了对故乡、亲人、师友的怀念之情,文字清新质朴,富有诗意。
其散文常常从平凡的生活小事入手,却能挖掘出深刻的人性美和浓浓的思乡怀旧之情。
二、读书笔记内容(一)好词积累1. 描写人物的好词- 饱经风霜:琦君描绘长辈时常用到这个词,如描写祖父时,“祖父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那一道道皱纹像是诉说着他一生的故事。
”2. 描写景物的好词- 郁郁葱葱:在描写故乡的山水时,“故乡的山峦郁郁葱葱,那一片翠绿像是大地铺上的华丽地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 波光粼粼:当写到故乡的河流时,“河面上波光粼粼,阳光洒在水面上,如同无数颗钻石在闪耀。
”(二)好句赏析1. “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故乡、亲人和童年在琦君心中的重要性。
她将自己的创作与对故乡的记忆紧密相连,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故乡就像是她的根,是她创作的源泉,如果失去了这些记忆,她的创作也就失去了灵魂。
2. “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 赏析:此句是典型的景物描写好句。
把雨比作银灰色黏濡的蛛丝,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细密和轻柔。
“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这种拟人化的写法,赋予了秋雨一种神秘的力量,仿佛秋雨是一个编织者,将整个秋天都笼罩在它独特的氛围之中。
(三)主题分析1. 思乡怀旧主题2. 亲情主题(四)写作风格分析1. 细腻的情感表达- 琦君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情感。
她在描写对亲人的思念时,不是简单地抒发思念之情,而是通过回忆与亲人相处的点点滴滴来传达情感。
比如在回忆母亲时,她会写到母亲做的饭菜的味道、母亲的唠叨等细节,“母亲做的粽子,那软糯的口感,粽叶的清香,还有母亲包粽子时专注的神情,都成为我思念母亲时最深刻的记忆。
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作者简介)琦君

五年级语文
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 包括《烟愁》 琦君 《细纱灯》(获中山文 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簪》《桂花 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 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 《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 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等。她也是著名 电视剧《橘子红了》的原作者 2006年6月7日 凌晨4时45分病逝于和信医院,享6-2006),原名潘希真。现当 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大家,14岁就读于 教会中学。1916年7月24日生于浙江永 嘉县瞿溪乡一个旧式家庭里,1949年赴 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 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 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 创作生涯。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 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