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七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模拟卷 上海专用(原卷+详解详释)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统编版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2),江春入旧年。
(3)《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二、诗歌鉴赏(共7分)2.(3分)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虽篇幅短小,但意蕴深长。
B.甲诗后两句直抒胸臆,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凸显主题。
C.乙诗的“过五溪”写出了迁谪之荒远,旅途之艰辛。
D.两首诗前两句均有叙事,甲诗忆过往美好,乙诗写朋友遭遇。
3.(4分)甲乙两诗同写“落花”这一意象,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三、文言文阅读(共16分)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4.(2分)选文出自《世说新语》,是(朝代)(人名)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
5.(2分)翻译下面的句子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6.(2分)文中的友人所以“惭”是因为他“”和“”。
(本题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吴文定书扇吴文定①公居忧②时,尝送客至门外,见卖扇儿号泣于途。
问之,乃缘持扇假寐,为人盗去数事,恐家人笞骂耳。
公命取所遗.扇来,尽书与之。
儿不知,反以为污其扇,复大哭不已。
旁人谕令必得重价然后卖。
儿持扇甫③出门,竟致去,所得数十倍。
儿归.,具道其事。
再持扇来乞书,公但笑而遣④.之。
[注释]①吴文定:明代名臣吴宽的谥号,擅长书法。
②居忧:旧时父母去世,需守丧三年。
③甫:刚。
④遣:打发。
7.(2分)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公命取所遗.扇来( ) (2)儿归.( )8.(3分)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那个孩子拿着扇子刚出门,(扇子)竟然全部被卖完了。
B.他的儿子拿着扇子刚出门,(扇子)竟然全部被卖完了。
C.那个孩子拿着扇子刚出门(人们)争相把扇子全买走了。
上海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5(含答案)

上海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一、古诗文(30分)1.默写。
(1)潮平两岸阔,。
(《次北固山下》)(2)峨眉山月半轮秋,。
(《峨眉山月歌》)(3),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4)小夏同学热心帮助邻居进行垃圾分类,却被其他同学误解,他常引用《论语·学而》中的“,”自勉。
(5)《论语·雍也》中对学问和事业的三种态度作出比较的句子是“,。
”阅读下列诗文,根据要求完成下题。
[甲]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师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选自《论语·为政》) 2.[甲]诗作者曹操是(朝代)末年的人:[乙]文的出处《论语》是家经典著作。
3.解释诗文中加点点词。
①东临.碣石②不逾矩.4.[乙]文主要是孔子自述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以此告诉弟子要有学而不倦的精神:[甲]诗作者写下这首诗时,已过了“知天命”之年,诗人笔下的大海具有的特点,从中感受到诗人渴望的雄心伟志和豪迈气概。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完成下题。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甚.聪惠②为设.果6.联系全文,比较句子,哪个更好,请写出理由?原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改句:孔雀是夫子家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杨氏子行为和语言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的孩子。
2024年上海市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赛会虽然不像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儒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
只有游手好闲的闲人,这才跑到庙前或衙门前去看热闹;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贵重的“眼学”。
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
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至于鼻尖。
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马头”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
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大概xiàn慕他们的出风头罢。
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然而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xiàn( )慕汗流浃( )背(2)文中画线句子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大概羡慕他们的出风头罢。
”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只填序号)A.表示递进 B.解释说明 C.表示延长 D.表示转折(4)将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5)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中的《》(文章名)。
【答案】(1) 羡jiā(2) 妇儒妇孺(3)B(4)我想,我应该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
(意思对即可)(5) 朝花夕拾五猖会2.用原文补写出诗文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
上海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期末试卷汇编之课外文言文

上海市松江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6分)欧阳修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
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
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
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与大人一样有文采。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2分)(1)及.其稍长(2)或.抄录2.文中划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老夫人用荻草画画,教他写字。
B.老夫人用荻草在地上画,教他写字。
C.老夫人用荻草画画,教他读书写字。
D.老夫人用荻草在地上画,教他读书写字。
3.从本文看,欧阳修长大后能够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原因是:⑴;⑵(2分)【答案】1.(2分)(1)等到(2)有时2.(2分)B3.(2分)⑴母亲教导有方⑵自己勤奋学习【解析】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注意一词多义词。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此句的关键词,如“以:用……来干什么。
荻: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书:动词,写。
故选B。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先疏通文意,然后结合关键句子,“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虽然欧阳修家里贫穷,但是在母亲教导下,他克服重重困难,勤学苦读,终有所成。
黄浦区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变成课内的了)(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7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①,与儿女②讲论文义。
2024届上海浦东第四教育署重点达标名校中考语文仿真试卷含解析

2024届上海浦东第四教育署重点达标名校中考语文仿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1.下列选项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
B.我们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又要认真品评作者表达这种感悟所用的形式。
C.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
D.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具有广泛的活动基础,每年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从基层学校到全国大赛的不同层次活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反腐倡廉的理念根植..于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
B.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描摹和勾勒了我国近五年的前行车辙,彰显..了国家实力。
C.他利用废旧物品制成的电烤箱,虽然外观一般,可功能并不逊色,真是巧妙绝伦....啊。
D.感恩是人类心灵之花散发出的沁人心脾....的芳香,是人性中真善美的华章。
3.下面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青春仿佛三月般春意翩.翩,美到极致。
我们在春风中奔跑嬉戏,在春雨中感受温润,在春花中享受醉人的芬芳,在春光中品味生命的盎.然……我们的青春是如此色彩斑(lán)。
我们肩并肩,满怀(qián)诚,跨过锦瑟流年,去往理想的彼岸。
A.piānáng澜谦B.piān àng斓虔C.biān áng谰谦D.biān àng阑虔4.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上海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期末试卷汇编之综合及作文

上海市松江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三、综合运用(5分)请阅读下面古人交友的故事,完成24—25题。
(一)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
钟子期说:“你弹得太好了!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巍峨的高山,心里想着流水。
”钟子期说:“好啊!我好像看见了奔腾的江河!”伯牙所思的,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二)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
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后又扔了它。
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坐着有围棚的车穿着礼服的人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三)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解释】孔子说:有同门的朋友从远方来(和我共同谈论探讨学问),不也是很快乐的吗?24. 从以上材料中看出,古人交朋友的标准是、。
(2分)25.你认为选择朋友最重要的是什么?为什么?(3分)三、综合运用(5分)24.(2分)互相理解;有共同的志向;共同交流研讨。
(答对两点即可)25.(3分)观点1分,理由2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20题详解】考查对材料的概括。
仔细阅读材料,把握材料的要点,加以综合即可。
材料一伯牙与钟子期是知己或知音;材料二管宁淡泊名利,不事权贵,华歆则不是,于是管宁割席;材料三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来访是一件快乐的事。
概括出交友标准是:志同道合,有共同的爱好,能一起交流研讨。
【21题详解】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如学会倾听。
朋友遇到挫折、碰上烦恼,他便要找一个发泄情感的对象,作为朋友,能够真诚、耐心地倾听对方的诉说,就是为朋友开了一个情感的发泄口。
朋友在诉说的过程中,不仅耐心地倾听,而且时不时地插上一两句富有情感的安慰话,亦或为朋友出出点子想想法子,朋友的情感就会因此而步出沼泽,他会觉得有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依靠,朋友的情感会更加深,友谊更会与日俱增。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5套)

初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A.尴.尬(gān)攲.斜(jī)黄晕.(yùn)粗糙.(cāo)B.憔悴.(cuì)菡萏.(dàn)狼狈.(bèi)应.和(yīng)C.着.落(zhuō)分歧.(qí)粗犷.(guǎng)干涩.(sè)D.祷.告(dǎo)并蒂.(tí)匿.笑(nì)霎.时(shà)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朗润宛转抖擞贮蓄B.安适澄清花苞荫敝C.莅临决别吝啬池畦D.静谧仿膳瘫痪锤打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她这席话说得咄咄逼人....,令人目瞪口呆。
B.看到那样东西,我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我苦苦寻觅的答案吗?C.他废寝忘食....地辛勤写作,历时5年,终于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
D.中学生需要广阔的视野,应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文化活动,这样才开卷有益....。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
(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B.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雕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
(把“雕刻”改为“描绘”)C.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
(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的特点”)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
(删去“为”)5.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将飞流直下的瀑布描写得奇特雄伟,气象万千。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部编版语文初一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部编版语文初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1)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喧哗(xuān huá)融洽(róng qià)暂且(zàn qiě)B. 悠然(yōu rán)振奋(zhèn fèn)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C. 崇拜(chóng bài)炽热(chì rè)恣意(zì yì)D. 沉默(chén mò)岁月(suì yuè)神采飞扬(shén cǎi fēi yáng)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为了这次演讲比赛,小王准备了很长时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做了充分的准备。
B. 在这次数学竞赛中,他不仅成绩优异,还积极帮助其他同学解题。
C.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D.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漂流 / 飘扬B. 供给 / 供品C. 假如 / 放假D. 强大 / 勉强4、下面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这次考试我成绩优异,真是出人头地了。
B. 班长在班级管理上总是先声夺人,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
C. 老师的话醍醐灌顶,使我茅塞顿开。
D. 同学们对他的表演赞不绝口,说他演技炉火纯青。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欣赏、枯萎、垂头丧气、振作精神B. 奋发、飘洒、无精打采、枯枝败叶C. 跃然纸上、翩翩起舞、枯木逢春、一马平川D. 跃跃欲试、飘洒、垂头丧气、一马平川6、请根据拼音写出下列词语的正确汉字。
(1)lǚ xíng()(2)fēn chāo()(3)fēn zhēn()(4)fù zhēng()7、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小明在运动会上跑得飞快,他真是【势如破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和运用(20分)1.(10分)默写(1)此夜中闻折柳,。
(《春夜洛城闻笛》)(2),直待凌云始道高。
(《小松》)(3)可怜身上衣正单,。
(《卖炭翁》)(4),散上峰头望故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故》)(5)已诉征求贫到骨,。
(《又呈吴郎》)2.(2分)知识运用(1)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我感到异常的失望,滹沱河啊,你丢尽我的脸了我怎么会像眼前这个喊不应打不醒的滹沱。
3.(2分)找出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A.我想在电脑上看电视,可是没有声卡,也只能对着耳机望洋兴叹....了。
B.大众小说乡土化,乡土小说大众化,两者合二而一,出奇制胜....。
C.看他六神无主....的样子,我觉得他很无助,决定去帮助他。
D.新组建的这支足球队据说很强,但上场对垒到底怎样,还不得而知,我们将刮目相看....。
4.(2分)请根据上联,选择恰当的下联。
()春江潮水连海平,.(选自《春江花月夜》)A.江流宛转绕芳甸B.滟滟随波千万里C.海上明月共潮生D.何处春江无月明5.(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张老师猜测,眼前这个学生大概有十三四岁左右。
B.是否多阅读,也是提高一个人作文技能的途径之一。
C.中学是培养学生健康情操的重要阶段。
D.同学们修改自己的作文时,一定要注意改正并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
6.(2分)下表是对七年级300名学生所作的关于语文学科之调查,根据表内资料,回答问题。
①从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②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二、文言文阅读(16分)7.(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下列对《登岳阳楼》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登岳阳楼》是杜甫中年时期的作品。
B.《登岳阳楼》意境宏大,炼字炼句准确。
C.《登岳阳楼》中,“昔、今”二字有深刻的含意。
D.《登岳阳楼》颔联形象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宏大形象。
(2)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悲啼的诗句是:,。
8.(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朝的(人名)(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心乐之之:指代篁竹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依。
(4)文中的“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的心情。
9.(4分)课外文言文杨时见程颐①于洛,时盖②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③,时与游酢④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注释】:①程颐:宋代著名理学家,上门求学之人每天络绎不绝②盖:大概。
③瞑坐:打瞌睡。
④游酢zuò:杨时的同学。
(1)解释加点字:时与游酢侍立不去.(2)翻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3)此成语故事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求学心切以及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你知道这个成语吗?三、现代文阅读(24分)10.(8分)顶碗少年赵丽宏有些偶然遇到的小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
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
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
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
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一位英俊的少年出场了。
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
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
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
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并没有慌乱。
顶碗的少年歉疚地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
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在了少年头上。
少年沉着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
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
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
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
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
碗,又掉了下来。
场子里一片喧哗。
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
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
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
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
一些女观众,索性捂住了眼睛……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1)文中,与少年“不知所措”的神情对应的句子是。
(2)文中描写少年的三次表演时都写到观众的反应,这样写的作用是。
(3)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作者从顶碗少年的表演中获得的人生启示是:。
11.(16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放牛李汉荣①大约六岁的时候,生产队分配给我家一头牛,父亲就让我去放牛。
②记得那头牛是黑色的,性子慢,身体较瘦,却很高,大家叫它“老黑”。
父亲牛牵出来,把牛缰绳递到我手中,又给我一节青竹条,指了指远处的山,说,就到那里去放牛吧。
③我望了望牛,又望了望远处的山,那可是我从未去过的山呀。
我有些害怕,说:“我怎么认得路呢?”④父亲说:“跟着老黑走吧,老黑经常到山里去吃草,它认得路。
”⑤父亲又说:“太阳离西边的山还剩一竹竿高的时候,就跟着牛下山回家。
”⑥现想起来仍觉得有些害怕,把一个六岁的小孩交给一头牛,交给荒蛮的野山,父亲竞那样放心。
⑦我忐忑地跟着陌生的老黑向远处的山走去。
⑧上山的时候,我人小爬得慢,远远地落在老黑后面,我怕追不上它我会迷路,很着急,汗很快就湿透了衣服。
我看见老黑山路转弯的地方把头转向后面,见我离它很远,就停下来等我。
⑨这时候我发现老黑对我这个小孩是体贴的。
我有点喜欢和信任它了。
⑩听大人说,牛生气的时候,会用蹄子踢人。
我可千万不让老黑生气,不然,在高山(dǒu)坡上,他轻轻一蹄子就能把我踢下悬(yá),踢进大人们说的“阴间”。
⑪可我觉得老黑待我似乎很忠厚,它的行动和神色慢悠悠的,倒好像生怕惹我生气,生怕吓着了我。
⑫我的小脑袋就想:大概牛也知道大小的,在人里面,我是小小的,在它面前,我更是小小的。
它大概觉得我就是一个还没有学会四蹄走路的小牛儿,需要大牛的照顾,它会可怜我这个小牛儿的吧。
⑬在上坡的时候,我试着抓住牛尾巴借助牛的力气爬坡,牛没有拒绝我,我看得出它多用了些力气。
它显然是帮助我,拉着我爬坡。
⑭很快地,我与老黑就熟了,有了感情。
⑮牛去的地方,总是草色鲜美的地方,即使在一片荒凉中,牛也能找到隐藏在岩石和土包后面的草丛。
我发现牛的鼻子最熟悉土地的气味。
牛是跟着鼻子走的。
⑯牛很会走路,很会选择路。
在陡的地方,牛一步就能踩到最合适、最安全的路;在几条路交叉在一起的时候,牛选择的那条路,一定是到达目的地最近的。
我心里暗暗佩服牛的本领。
⑰有一次我不小心在一个梁上摔了一跤,膝盖流血,很痛。
我趴在地上,看着快要落山的夕阳,哭出了声。
这时候,牛走过来,站在我面前,低下头用鼻子嗅了嗅我,然后走下土坎,后腿弯曲下来,牛背刚刚够着我,我明白了:牛要背我回家。
⑱写到这里,我禁不住在心里又喊了一声:我的老黑,我童年的老伙伴!⑲我骑在老黑背上,看夕阳缓缓落山,看月亮慢出来,慢慢走向我,我觉得月亮想贴近我,又怕吓着了牛和牛背上的我,月亮就不远不近地跟着我们。
整个天空都在牛背上起伏,星星越来越稠密。
牛驮着我行走在山的波浪,又像飘浮在高高的星空里。
不时有一颗流星,从头顶滑落。
前面的星星好像离我们很近,我担心会被牛角挑下几颗。
⑳牛把我驮回家,天已经黑了多时。
母亲看见牛背上的我,不住地流泪。
当晚,母亲给老黑特意喂了一些麸皮,表示我们对它的感激。
㉑秋天,我上了小学。
两个月的放牛娃生活结束了。
老黑又交给了别的人家。
㉒半年,老黑死了。
据说是在山上摔死的。
我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大人们都觉得好笑,他们不能理解。
㉓前年初夏,我回到家乡,专门到我童年放牛的山上走了一趟,一个叫“梯子崖”的陡坡上,我找到了我第一次拉着牛尾巴爬坡的那个大石阶。
它已比当年平了许多,石阶上有两处深深凹下去,是两个牛蹄的形状,那是无数头牛无数次地踩踏成的。
肯定,在三十多年前,老黑也是踩着这两个凹处一次次领着我上坡下坡的。
㉔我凝望着这两个深深的牛蹄窝。
我嗅着微微飘出的泥土的气息和牛的气息。
我在记忆里仔细捕捉老黑的气息。
我似乎呼吸到了老黑吹进我生命的气息。
㉕我忽然明白,我放过牛,其实是牛放了我呀。
我放了两个月的牛,那头牛却放了我几十年。
㉖也许,我这一辈子,都被一头牛隐隐约约牵在手里。
㉗有时,它驮着我,行走在夜的群山,飘游在稠密的星光里……(1)请根据第⑩节的拼音写出汉字“在高山(dǒu)坡上,他轻轻一蹄子就能把我踢下悬(yá),踢进大人们说的‘阴间’。
”dǒu坡悬yá(2)文中说老黑大概觉得我是小牛儿,需要大牛的照顾。
老牛对我的照顾,主要表现在①、②、③(3)阅读全文,我们分明能够感受到“我”对老黑感情的发展变化过程。
请筛选或概括出能够体现出这一过程的关键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