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古诗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古诗第五单元古诗《古代诗五首》内容如下:【课文】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游山西村[宋]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己亥杂诗(其五)[清]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翻译】《登幽州台歌》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望岳》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它)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望着)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看四周的山都会显得矮小。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耸立着很高很高的塔,听到鸡叫时可以望见旭日东升。
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塔的最高层。
《游山西村》不要笑话农家腊月里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盛的菜肴款待客人。
山连着山,水连着水,怀疑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浓绿、繁花明艳,一座村庄出现在眼前。
春社祭日已经临近,人们吹着箫、击着鼓结队喜庆,衣着简朴还保留着古老的风俗。
如果今后有机会在月夜闲游,我将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们的家门。
《己亥杂诗其五》心中的离愁像江海一样浩浩荡荡,在西斜的太阳下出城,挥鞭策马从此向东浪迹天涯。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要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主题】《登幽州台歌》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时不我待、孤独悲伤的感情。
《望岳》这首诗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和远大抱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1818 紫藤萝瀑布预习重点一、作者简介宗璞,原名冯钟璞,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散文《紫藤萝瀑布》,等等。
二、字音词义瀑pù布:从悬崖或河床纵断面陡坡处倾泻下的水流。
迸bèng溅:向四处飞溅。
挑逗:逗引,招惹。
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繁密:多而密。
笼罩:像笼子似地罩在上面。
枯槐huái:已经枯萎的槐树。
遗憾hàn:指不满意、悔恨、不甘心的事情。
忍俊不禁jīn:忍不住笑。
仙露琼qióng浆:比喻酒非常鲜美;文中比喻花朵中装的露水。
三、主题概述课文描述了紫藤罗花盛开的胜景,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赞花之情,由此赞美了新时代开创的新生活、新气象,阐释了花和人的不幸时有发生,而生命长河则永动不息的人生哲理,表现了作者惜时而行、焕发活力的积极情怀。
四、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7):赏花。
写紫藤罗花盛开的状貌,抒发“我”赏花的喜悦之情。
第二部分(8、9):忆花。
写紫藤罗的芳香引出“我”的回忆。
第三部分(10、11):悟花。
写“我”由眼前繁盛而茂密的紫色瀑布思考领悟到的人生哲理。
五、鉴赏品读1.文章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不由得”三个字,突出了作者的惊讶程度;“停住了脚步”是因为作者被紫藤萝花盛开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
这句话从侧面烘托出紫藤萝花的美丽,为下文写紫藤萝花的盛开设下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赏析“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这句话。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生动形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生长繁茂和气势盛大。
3.“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品析“挑逗”一词的好处。
“挑逗”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在阳光下盛开的风姿,把紫藤萝花的活泼、顽皮、可爱表现了出来,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花的喜爱之情。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探险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探险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探险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探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探险1一天,小水点和雪儿公主一起探险,他们遇到了一位奇怪的年轻人,它能变出各种各样的东西或动物。
雪儿公主和小水点觉得它可以当自己的同伴,就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说:“我叫小灰点”。
他们成了好朋友。
他们来到一座美丽、繁华的宫殿,雪儿公主说:“美丽的皇宫,为我打开大门吧”!大门果然打开了。
他们走进去,看见的不是古时候的房子,而是现代的公园和街市。
雪儿公主带着她的两位好朋友,小水点和小灰点到麦当劳吃东西。
突然,吹来一阵大风,雪儿公主说:“糟了,恶魔来了,大家快逃”。
说完,公主叫来许多飞机和汽车。
这些车和飞机,是用空气当油来开的。
因为,这里是环保大自然的国家!公主先叫老人、小孩和父母上车和上飞机,等全部人都走了,只剩下公主和她的两位朋友没有走,小水点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她叫公主穿上漂亮的衣服,跳最美的舞,让音乐家放最好听的音乐,恶魔被迷住了,小水点叫灰点变成刀,跳到恶魔的头上,在变成一把大刀,把恶魔杀死,恶魔死了,公主非常感谢小水点,还把它称女英雄呢!还跟他结成了好姐妹呢!小水点说:”如果,没有大家的功劳,我是不会成功的,我还要谢谢雪儿公主和灰点你们这两位朋友呢!是他们帮我杀死恶魔的,雪儿公主赶紧把两位好朋友带进皇宫,让小水点和灰点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
开一场舞会,公主和哥哥跳舞,小水点和灰点跳舞。
公主和小水点还参加了舞蹈大赛呢!结果,公主和小水点跳的最好。
从此,小水点和灰点永远在皇宫里住着。
小朋友,你们想做探险家吗如果想的话,就要勇敢,要像小水点那样勇敢的前进!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探险2我们一点一点的向泥潭靠近,这个泥潭被许多苹果树包围,如果不仔细看的话根本看不见。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生字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生字1. 瀑(pù)- 解析:“瀑”是一个形声字,从水,暴声。
本义是瀑布。
如“飞瀑”,形容瀑布从高处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
2. 迸(bèng)- 解析:“迸”表示爆开、溅射。
如“迸溅”,指液体受冲击向四处飞溅。
这个字形象地描绘出紫藤萝花盛开时花朵相互簇拥、花朵上的露珠等向四周飞溅的动态感。
3. 挑(tiǎo)- 解析:这里的“挑”是用细长的东西的一头把东西举起或弄起的意思。
如“挑逗”,文中指紫藤萝花像是在招惹、逗引着人们。
它还有“tiāo”的读音,如“挑选”。
4. 逗(dòu)- 解析:有停留、引、惹等意思。
在文中“挑逗”一词中表示招惹的意思,这个字使紫藤萝花具有了一种活泼、俏皮的感觉,好像在和周围的环境互动。
5. 舱(cāng)- 解析:从舟,仓声。
本义是船或飞机的内部。
在文中将紫藤萝花比作船帆下的船舱,形象地写出了花的形状和给人的一种空间感。
6. 绽(zhàn)- 解析:本意为衣缝脱线解开,引申为裂开。
如“绽放”,形容花朵开放的状态,生动地表现出紫藤萝花盛开时花瓣舒展、开放的样子。
7. 凑(còu)- 解析:聚合。
如“凑上去”,表示靠近、聚集过去的动作,在文中用于描写人们观赏紫藤萝花时的行为。
8. 酿(niàng)- 解析:利用发酵作用制造酒、醋、酱油等。
也有比喻事情积渐而成的意思。
在文中“酒酿”是一种传统美食,同时“酿”字也赋予了紫藤萝花一种浓郁、醇厚的气息,好像花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力。
9. 发(fā)端。
- 解析:“发”在这里是开始、起始的意思。
“发端”即开端,这个词准确地描述了紫藤萝花从最初开始生长、开放的部位。
它还有“fà”的读音,如“头发”。
10. 终极(zhōng jí)- 解析:“终”表示最后、末了;“极”有尽头、顶点的意思。
“终极”就是最后的终点,文中用这个词来探讨生命的起点和终点的问题,表达对生命的思考。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理解《《己亥杂诗》中《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含义,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的情感,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难点】1. 理解并欣赏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深层含义。
2. 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 己亥”是什么意思吗?(引导学生理解《 己亥”是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法,此处指1839年)2. 介绍作者龚自珍,让学生了解其生平和主要作品。
二、初读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指导读音和节奏。
2. 提问:这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三、细读理解1. 分析诗歌内容:诗人以 落红”自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志向?2. 研读关键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讨论其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以落红自喻,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和人民,愿意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决心。
3. 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象征、比喻等。
四、品读鉴赏1. 学生再次朗读诗歌,尝试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诗歌的画面和情感。
2. 分享交流: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如何表达这种情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欣赏诗歌。
五、拓展延伸1. 比较阅读:与《《离骚》中的《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等诗句进行比较,体会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高尚情操。
2. 联系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是如何处理的?引导学生将诗歌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六、课堂小结回顾本课学习内容,强调理解诗歌情感和艺术手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多思考。
【作业布置】1. 背诵《己亥杂诗》。
2. 阅读其他古代诗人的辞官诗,写一篇读后感,探讨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高尚情操。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课件

朗读诗歌
读准字音
là
hún
tún
腊浑
豚
cūn
guān
kòu
村冠 叩
读准节奏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解释词语Βιβλιοθήκη 腊月所酿的酒, 称为“腊酒”。
浑浊
指菜肴丰足。 豚,小猪,这里指猪肉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意思是指山峦重叠, 水流盘曲。
形容柳树成阴,繁花似锦 的春天景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翻译诗歌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又浑,在丰收年 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 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五单元20课
《古代诗歌五首 ----游山西村》
学习目标
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 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 自己的欣赏品位。 2、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 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 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 知识和文化常识。
作家作品
•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 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 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 ,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 宜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 战,充实军备,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 ,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 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 ,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 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 》《示儿》等篇均为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范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范文(三)
月球探险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就像笼中的鸟,被安全两个字锁着,根本别想有什么探险。总之我们被束缚着。为了摆脱这种非人制度,我决定来一回月球探险。不过只是在电脑上。
来到一个餐厅,吃了buffee。牛排又香又嫩,吃得我嘴滑。我又拿了两片牛排。过了一会儿。吃不动了,喝吧。我喝了一杯菠萝,芒果,橙子,西柚,牛奶混合果汁。喝了两杯,实在喝不动了。上了趟卫生间,玩了一小会儿游戏,便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范文(二)
探险的意义从古到今,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探险家,他们上天入地走南闯北,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紧闭的门窗,让我们知道了世界上许多的秘密。探险家的故事充满着传奇色彩,他们的精神激励着后人。
我四处勘察,希望能有所发现。不知过了多久,就在我失去信心不愿意再找的时候,探测仪居然有了信号。我吓了一跳,还以为是外星人。原来是探测仪发现了超重元素,着可是个大发现,我顺着指示的方向朝前方的两座大山走去,走道两山之间,我努力攀着朝山后看去。“啊!”我顿时冒出了一身冷汗。你猜我看到了什么?是外星人!我急忙通过通讯器边往飞船移动,边喊“有外星人!快回飞船。”当我们都回到飞船,准备离开。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四周升起了外星人的飞船,慌忙中,我通过对外通讯器说:“我们是来探索月球的,并无恶意。”也顾不上它们是否能听懂。一会儿它们回话了“少来,别以为我们不知道,其实是地球的资源正在枯竭,你门现在又想从月球寻找资源,我们不会让你得逞的。兄弟们上!保护我们的月球。”同时,四周炮火不断,随着一声巨响,飞船爆炸了,我们四个自然难逃一节。“可惜,我这么早就……”我正悲伤地想着。突然,我感觉不对境,“咦,我不是还活着吗?”我这才发现自己正望着电脑的荧光屏,瘫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关于七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五单元的作文有哪些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的作文范文,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作文范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作文范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作文范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篇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金陵城到处透着一种花香,天空清亮透明,欢笑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
春天,绿条般的小草在草地上钻出,燕子飞回来了,柳枝温婉地散开。
当我躺在草地上的时候,当我凝望月色的时候,手中拿着一支画笔的时候,或者当我回忆起童年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迎春花,嫩黄色的花朵向着太阳,好像号角发出嘹亮的响声。
迎春花占据了我从童年到少年的大部分记忆。
小时候,在春天时总会缠着父母来到玄武湖,而湖边的羊肠小道之中,大多被迎春花所占领。
那堪比柳枝般柔韧的花枝上,开着小小的花苞。
在它绽放之初,我总喜欢把花骨朵摘下,放进玻璃瓶中,将它捣碎,再加上水,随后把残花败叶扔掉,做出一瓶不知真假的迎春花汁,还像宝贝般珍藏。
到了四月初,花朵绽放许多,我便将它沿枝条一起折下,做成花环,到处套着玩。
那时,迎春花便似我最爱的玩具,被我“玩弄”。
上了初中以后,学业猛然一紧,我已无法再每星期找时间去玄武湖,但到了春天,迎春花那娇小的身影依旧存在——走廊边的花坛上。
它依旧用那娇小嫩黄的花朵去证明春天的来临。
迎春花,它是春天的象征,也是我儿时回忆的象征,本以为上了初中,也许它的身影便会在我身边消失,可没想到,学校走廊边种植的还是它,依旧陪伴着我的青春。
它也许不像梧桐树那般可以成为金陵的记忆,但它是春天的记忆,也是我的.全部记忆。
它那嫩黄的花朵和嫩绿的叶子,已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物,从童年到少年,相信它能陪伴我的一生,相信它所包含的,便是我对金陵城的记忆。
夏日的蝉鸣,秋日的银杏,冬日的白雪。
春天的迎春花与它们一起,成为我的记忆。
花开花落,人潮涌动,迎春花依旧开,金陵还是金陵。
作文范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篇2“还记得你说家乡是唯一的城堡……”,当“家”在大街小巷传唱时,那些独在异乡的异客,会有怎样的思乡之感,然而却望着遥远的家的方向默默凝视,但无能为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单元说明本单元以探险传奇为主题,选取了古今中外六篇作品。
丰富的题材,多样的文体,引人入胜的情节,令人深思的主题和精美的语言,将使学生对这个单元的“探险之旅”充满兴趣。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是一篇根据英国科学探险家斯科特遗留的资料所写的传记。
课文用饱含感情的文学笔法,叙述了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南极探险绝望而归以至覆没的悲壮故事,给人以精神上的巨大震撼和启迪:胜利和失败、伟大和平凡该如何定义?《荒岛余生》节选自世界名著《鲁滨逊漂流记》。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写法,通过人物自白串联情节,对鲁滨逊荒岛生活的描写逼真自然,写出了鲁滨逊初陷荒岛时由于孤独而产生的内心矛盾,启迪我们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
《登上地球之巅》是一篇通讯,写中国运动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壮举。
“连飞鸟也无法越过”的“充满死亡的路线”,阻挡不了中国运动员的探险脚步。
虽然在登山过程中,寒冷、黑夜和缺氧时时威胁着运动员的生命,但我们的英雄们,靠着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和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篇章。
学习这篇通讯,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同时感受强烈的合作精神和崇高的牺牲精神。
《真正的英雄》是美国前总统里根的演讲词。
这篇演讲词缘于1986年1月28日的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爆炸,这是一个导致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的悲剧。
演讲词声情并茂,它既是悲痛的,又是鼓舞人心的,语言极富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短文两篇》都与太阳有关,也都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
“……,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爱国主义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无论对人的一生发展还是民族的复兴都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课程标准》)根据本单元课文主题深刻,值得挖掘的特点,可以把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作为重要目标。
所以,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体会探险家们敢于冒险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激发学生挑战自然、探索奥秘的壮志豪情。
同时,由于本单元的一些课文篇幅较长,我们在了解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把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作为另一目标。
第21课伟大的悲剧(传记)一、课文特点及意图:本文是一篇节选的人物传记,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是,本文文学味很浓,不少意味深长的句子可谓锦上添花,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浓浓的由衷赞叹之情: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高尚无比——壮丽的毁灭,虽生犹死。
二、教学建议:目标:1、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故事情节;2、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体会一些细节描写所具有的内在含义;3、感受斯科特和他的伙伴在探险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几幅南极风光图或南极风光录像资料,让学生感受南极独特的景色;(2)、请学生讲讲他所了解的南极气候,突出极地环境的恶劣;(3)、由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过渡到对本文的学习;2、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导快速阅读,提醒学生要学会捕捉重要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2)、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品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让自己激动难忘的细节:(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并感受探险家们勇于探索、不怕牺牲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1)、自由品读,四人小组共同赏析,分别阐明理由;(2)、要求学生先复述细节,再阐明理由;(3)、集体朗读,共同品味,补充理由;提示:(1)、有选择地朗读2、6、7、9、10、12、13、14等小节;(2)、品读时,把握人物描写,抓住一些具有深刻含义的语句;4、研读探究,深入理解课文:(1)、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2)、你认为斯科特一行的探险活动有意义吗?若有,其意义何在?5、课外延伸作业:(选做)(1)、阅读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寒风凛冽的南极帐篷里,给英国公众所写的绝命书,写一篇读书笔记;(2)、请联系现实生活事例,谈谈胜利和失败到底该如何定义;方法:1、导入部分,情境激趣;2、快速阅读,方法指导一定要到位;3、引导学生关注细节,通过思考、讨论感受到这一南极悲剧所折射出来的人类精神;第22课荒岛余生(小说)一、课文特点及意图:《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世界名著,文中的主人公鲁滨逊身上具有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坚忍不拔、勤勉实干、创造进取等),正因如此,这部作品打动了无数的读者,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启发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在欧洲的许多国家,这部作品也一直被当作儿童的必读书。
本文接选部分并没有多少故事,大都围绕鲁滨逊落难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
课文呈现给我们的是,鲁滨逊被陷荒岛之初,那种绝望而又尽力寻找希望的矛盾心理。
学习这篇课文,关键是要理清鲁滨逊的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前后融会贯通,这样,才能真正领会由鲁滨逊所折射出来的人类理性的思维之光。
二、教学建议:目标:1、培养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2、学习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3、品读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主人公坚强的意志品质;过程:1、布置预习:(1)、开学初向学生推荐阅读《鲁滨逊漂流记》;(2)、搜集有关《鲁滨逊漂流记》的评价文章;2、由卢梭的话和冒险家的代名词导入课文。
3、检查预习:(1)、概述小说主要内容;(2)、在这部小说中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你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好?)(3)、文学史上,大家对这部小说是如何评价的?(4)、主人公鲁滨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4、整体感知:(1)、概括课文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
(2)、在身陷荒岛之初,鲁滨逊有什么想法?(3)、从全文来看,鲁滨逊在陷于荒岛之后,先后遇到并自己设法解决了哪几个问题?5、研读探讨:(1)、身陷绝境的鲁滨逊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2)、鲁滨逊的这种自我安慰的行为是不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为什么?(3)、针对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内容分别朗读;回忆在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在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试仿照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分别罗列出来,并谈谈对这种做法的理解。
(结合文中“在最不幸的处境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的句子)(4)、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6、延伸作业:外出旅游时,一位旅客因贪恋山中美景和旅游团走散,迷失了方向------假设你就是那位旅客,请你想像你会怎么做。
请发挥合理想象,写一篇短文。
方法:1、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作用;2、设计好“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学会自我调整,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通讯)一、课文特点及意图:本文是郭超人老先生以最快的速度写成的长篇通讯《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的节选部分,这篇通讯及时地报道了1960年5月我国的登山健儿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抒写世界登山史上新记录的感人事迹。
节选部分多处运用精彩的环境描写,选取典型事件有详有略地表现中国登山运动员们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教学建议:目标:1、培养快速阅读,迅速捕捉信息的能力;2、品析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体会这些描写的作用;3、学习本文有详有略的写法;4、感受中国运动员们顽强的毅力和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过程:1、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课外搜集有关珠穆朗玛峰的知识以及此次登山的背景材料;(2)、准备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光盘和图片,以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效果;2、由音像、图片导入,突出“死亡之峰”。
3、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要求学生快速默读,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主攻珠穆朗玛峰顶峰最后380米高度的年轻队员有谁?(2)、主攻的时间是什么时候?(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4、精读课文,探讨问题;(1)、登顶过程中,作者着重描写了几大困难,分别是什么?登山英雄们是靠什么来克服这些困难的?(2)、作者叙述事件有详有略,选择最典型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你能找出作者重点写了哪些内容吗?为什么这样安排?5、跳跃阅读,品析语句: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们在文中分别起什么作用?提示:要求先找语句,然后品读,体会其作用。
6、个性阅读:(1)、这篇文章还有打动你的地方吗?请说明理由。
提示:能体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人物的行动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
(2)、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提示:从文章的写法、思想内容等方面来谈。
7、课外拓展练习:观看中国运动员为了庆祝人类首次登上珠峰五十周年再次向珠峰发起挑战的实况录象,写一篇通讯报道,要求有适当的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要有详略之分,主题明确。
方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强直观感受,渲染气氛;2、教学过程多设计朗读环节,如自然环境描写的语句,能体现人物精神的、特别能感动人的一些行动、心理描写的语句就可以通过反复的朗读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受;第24课真正的英雄(演讲词)一、课文特点及意图:问世间何谓英雄?本文则以世界航天史上的伟大悲剧诠释了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英雄,同时告诉我们:莫以成败论英雄。
这篇演讲词以人类最闪光的品质——百折不挠地探索未知领域的伟大精神来鼓舞人,以强烈又真切的感情打动了读者。
学习本文要让学生在饱含激情的朗读中去体会作者悲痛的情感和鼓舞人心的力量。
二、教学建议:目标:1、培养快速阅读课文,捕捉主要信息的能力;2、体味文章的情感脉络,理解演讲稿中意味深长的语句;3、感受人类在征服宇宙的伟大斗争中,从不畏惧艰难曲折,勇往无前的精神;过程:1、展示相关图片,介绍背景导入。
2、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七位遇难者分别是谁?(2)、里根总统在演讲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自由品读,深入探究:(1)、找出自己难以理解语句,小组合作探讨;(2)、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表达,集体释疑;4、主动探究,把握情感:(1)、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这篇文章动人心魄的力量来自何处?(2)、自由朗读;(3)、学生扮演总统朗读;5、拓展延伸,开放探究:阅读一则课外新闻:“悲剧重读——哥伦比亚号与挑战者号爆炸有惊人巧合”,谈谈你读后的感想。
方法:1、这篇演讲词情感充沛,含义深远,号召力强,是一首对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人类精神的壮美赞歌。
朗读是体味作品感情的最好方式,在学生听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作者演讲时的心情,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利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感受;第25课短文两篇一、课文特点及意图:“夸父逐日”是一个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