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生字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生字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生字1. 瀑(pù)- 解析:“瀑”是一个形声字,从水,暴声。

本义是瀑布。

如“飞瀑”,形容瀑布从高处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

2. 迸(bèng)- 解析:“迸”表示爆开、溅射。

如“迸溅”,指液体受冲击向四处飞溅。

这个字形象地描绘出紫藤萝花盛开时花朵相互簇拥、花朵上的露珠等向四周飞溅的动态感。

3. 挑(tiǎo)- 解析:这里的“挑”是用细长的东西的一头把东西举起或弄起的意思。

如“挑逗”,文中指紫藤萝花像是在招惹、逗引着人们。

它还有“tiāo”的读音,如“挑选”。

4. 逗(dòu)- 解析:有停留、引、惹等意思。

在文中“挑逗”一词中表示招惹的意思,这个字使紫藤萝花具有了一种活泼、俏皮的感觉,好像在和周围的环境互动。

5. 舱(cāng)- 解析:从舟,仓声。

本义是船或飞机的内部。

在文中将紫藤萝花比作船帆下的船舱,形象地写出了花的形状和给人的一种空间感。

6. 绽(zhàn)- 解析:本意为衣缝脱线解开,引申为裂开。

如“绽放”,形容花朵开放的状态,生动地表现出紫藤萝花盛开时花瓣舒展、开放的样子。

7. 凑(còu)- 解析:聚合。

如“凑上去”,表示靠近、聚集过去的动作,在文中用于描写人们观赏紫藤萝花时的行为。

8. 酿(niàng)- 解析:利用发酵作用制造酒、醋、酱油等。

也有比喻事情积渐而成的意思。

在文中“酒酿”是一种传统美食,同时“酿”字也赋予了紫藤萝花一种浓郁、醇厚的气息,好像花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力。

9. 发(fā)端。

- 解析:“发”在这里是开始、起始的意思。

“发端”即开端,这个词准确地描述了紫藤萝花从最初开始生长、开放的部位。

它还有“fà”的读音,如“头发”。

10. 终极(zhōng jí)- 解析:“终”表示最后、末了;“极”有尽头、顶点的意思。

“终极”就是最后的终点,文中用这个词来探讨生命的起点和终点的问题,表达对生命的思考。

七年级语文下册_第五单元(单元总结)

七年级语文下册_第五单元(单元总结)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总结思维导图(一)知识导图(二)能力导图知能要点(一)知识要点【文学常识】1.《紫藤萝瀑布》选自《》,作者,原名冯钟璞,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散文《紫藤萝瀑布》,中篇小说《》等。

2.《一棵小桃树》作者,当代作家,代表作《》,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 国诗人。

代表作《》《致大海》《致恰达耶夫》。

4.《未选择的路》作者国诗人。

5.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6.《望岳》选自《杜诗详注》。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杜甫曾在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漫游,故有此作。

7.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8.陆游,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

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9.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字音字形】1.迸.溅( )2.挑.逗( )3.伶仃..( )( ) 4.伫.立( )5.忍俊不禁.( )6.níng()望7.fán()密8.lǒng()罩9.遗hàn() 10.仙露qióng()浆11.蜂围dié()阵12.酒niàng() 13.盘qiú()卧龙14.孱.头( ) 15.猥.琐( ) 16.摞.( ) 17.马嵬.坡( )18.灼.灼( ) 19.忏.悔( ) 20.矜.持( ) 21.褪.尽( )22.chàn()抖 23.赤luǒ() 24.miǎo()小 25.幼zhì()26.duō()嗦27.萋.萋( ) 28.瞬.息( ) 29.涉.足( )30.yōu()寂31.yōu()郁32.yán()绵【词语理解】1.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不住笑)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生字拼音和意思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生字拼音和意思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生字拼音和意思
【至死不懈xiè】:懈,放松。

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

【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

【署shǔ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选聘pìn】挑选聘用。

【锋芒毕露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

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zǎi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鲜xiǎn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xxxūn】xx的人。

【鞠jū躬尽瘁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dià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ji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

截然,形容界限分明。

【家喻户晓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阔kuò别】长时间的分别。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初一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精选5篇)整理

初一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精选5篇)整理

初一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精选5篇)整理初一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精选5篇)作文(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初一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盼望对大家能有所关心。

初一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篇1我的童年发生过很多好玩的事,它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多得数不清。

在此,我只摘一颗最亮的与大家共享。

那是一个夏天的中午,天气特殊严热,大人们大多利用这段时间在家休息一下儿,而我与几个小伙伴却是闲不住。

商议后,我们打算一起到村子东头的小河沟去药鱼和洗澡。

于是我先偷偷摸摸地去仓房拿了一瓶“灭扫力”,得手后我们便一溜烟似的向小河沟奔去。

首先我们分两组同时合作,一组去上游截断水流;一组去下游堵住水流,防止小鱼逃跑;然后我把“灭扫力”倒入水中。

只见“灭扫力”倒入水中后,就犹如油似的集中开来,顷刻间就掩盖了整块水洼。

等了一段时间,便看到一些小鱼小虾反应迟钝,直至昏迷翻肚浮现水面。

同伴问我:“这是什么药啊?这么厉害。

”我得意的告知他们:“其实那不是什么厉害的药,它只不过将水面封住了,鱼在水下没有了空气自然就漂上来了。

我们只要准时把它们拿出来放到清水里……”还没等我说完,同伴们已经蜂拥而下,才不过几分钟而已,投降了的小鱼已被我们一抢而尽。

我们带着战利品到上游,在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之后兴高采烈地赶回家去。

满以为,抓得一小碗鱼作晚饭菜,肯定会受到父母亲的夸奖,没料到得到的竟然是父母亲的一顿责打,并警告说:“以后不准再到水边玩,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打断你的腿。

”当时的我苦痛不解,也曾因此没有学会游泳而埋怨过他们。

可现在,当我自己也为人父的时候,才最终恍然大悟——原来这也是父母亲对孩子的一片关爱!童年时的每一次经受都是人生中一笔珍贵的财宝,这其中的珍贵,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渐渐体会。

初一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篇2我爱我的家,在这个家里不仅有爸爸、妈妈、我和弟弟,还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她的名字叫中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要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要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要点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多多练习,才能更高的提高学习能力,小偏整理了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要点,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要点17、《猫》知识点1、本文选自《郑振铎文集》,文体是叙事散文,作者是郑振铎,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2. 全文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从中表现出作者快乐、辛酸、愤恨、悔恨等不同的感受。

3、简析下列句中的表达效果(1)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个好几次。

这是对第二只小猫“更活泼”的特征的举例描写,写出了一个活泼顽皮的小猫的形象,也为后文中这只小猫被人捉去(亡失)做了一个暗示和铺垫(伏笔)。

(2)它躺在露天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对芙蓉鸟被咬死后,“我”找花白猫“兴师问罪”时它的状态的描写,一方面突出了它的懒惰和不活泼,另外“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是作者愤怒心情的主观臆断,也是造成误解的原因。

(3)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正是第三只猫的不幸结局让“我”的“酸辛”“难过”不断重复,弱小者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作者的感情在这里得到了深化。

4、开头的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总领全文5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作品中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既是前两只猫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悲剧的制造者。

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的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受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阅读“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我”一家人对是谁咬死了鸟的意见如何?他们根据什么来判定的?“我”一口咬定是猫干的,妻子也认定是猫,张婶也默默无言,不能否认。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复习导引(一)复习目标1.回顾基础知识,深化理解掌握。

2.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3.品位赏析文章中的精美语言,领悟课文的深长意味。

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二)复习重点1.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2.品位赏析语言,领悟课文的深长意味。

(三)复习方法构建知识网络,梳理剖析主干知识;强化训练以实现理解,,互动探究以寻求规律。

第21课风筝1.在本单元的5篇课文中,《风筝》是意蕴最丰富的一篇,应该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宜从多种角度加以引导,拓展思维空间。

2.训练探究文意的能力。

这篇课文的难点较多,正是研究性学习的理想教材,要让学生预习时把不理解的地方划出来,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发问精神。

教师教学用书里提出并解答了的九个问题,基本上解答了全文的要点,可以一次性提出来;同时,在“有关资料”中精选部分有助于探究课文主题的材料,提供给学生。

让学生将问题整理一下,根据材料和课文,有步骤地研究。

3.课文研读要以难为乐,又要把握住“度”,不要求一下子理解透彻。

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是收获,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将来可以慢慢感悟,不必追求讲深讲透,不必追求面面俱到。

4.感受鲁迅的人格、胸怀。

第22课羚羊木雕1.可以分角色朗读。

2.课文从孩子的眼光和心态看待——场家庭矛盾,叙事角度和叙事语气与学生很接近,据此,教师应设法引起学生的共鸣。

可以提问:女儿既然已经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恰当?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发生?2.这场矛盾没有一个完满的结局,留下一个空白,正好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比如探讨人物语言后的许多删节符号所蕴涵的意味:比如指导学生分组,分别代表矛盾的三方,讨论这场矛盾的是非曲直。

3.分析矛盾发展变化的几个层次。

4.抓住人物内心变化发展的线索。

第23课散步1.先要求学生跳读课文,思考:“文章讲述的是什么事?表现哪个方面的话题?以此来整体把握课文。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全册课件-第五单元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全册课件-第五单元

结语
课堂练习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D ) A.虐待nüè 冤枉yuān 懒惰duò 鸟笼1óng
B.辩诉biàn 怂恿sǒng 安详xiáng 乞丐gài
C.咒骂zhòu 怅然chàng 叮嘱zhǔ D.蜷伏juán 惩戒chéng 消耗hào 辛酸suān 屋脊jǐ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猫》是一篇小说,选自《郑振铎文集》。 作者郑振铎是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B.课文中共出现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 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的是第三只猫。 C.第二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 失”,三妹“很不高兴”,“我”也是“怅 然”“愤恨”“诅骂”。 D.对第三只猫的死,比起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 “我”“更难过得多”。
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哺乳 bǔ
·
羞怯 qiè
·
匍匐 púfú
··
嗔怪 chēn 怪诞 dàn 麝香 shè · · · 禁锢 gù 余晖 huī 柠檬 níngméng · · ·· 蹒跚pánshān 大相径庭 jìng 神采奕奕 yì
·· · ·
2、解释下列词语。 羞怯: 羞涩胆怯 匍匐: 以腹贴地前进 原委: 事情的始末 限制管束使不超越范围 约束: 怪诞不经: 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大相径庭: 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神采奕奕: 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1、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 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案发后的表现: 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 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 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得不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能够流利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会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课文内容,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鼓励学生使用多种阅读策略,如略读、寻读、预测等,提高阅读效率。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主要情节的把握。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阅读策略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难点:课文中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的理解。

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发挥。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回顾前一单元的内容,引出本单元的主题。

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呈现:教师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色彩。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鼓励他们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难句、难词和重要的语法点。

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探讨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补充。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中人物和事件的看法。

开展相关的写作活动,如续写课文、写读后感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或文化背景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课堂小结: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朗读课文、完成相关练习题等。

提醒学生注意课后复习和预习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检测卷(150分12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4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3分)A.嗔.怪(chēn) 哺.乳(fǔ)B.怅.然(chàng)狡黠.(xié)C.蜷.伏(quǎn) 禁锢.(gù)D.羞怯.(qiè) 蹒.跚(pán)【解析】A项,哺—bǔ。

B项,黠—xiá。

C项,蜷—quá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3分)A.污涩冤枉畏罪潜逃B.惩戒安详提心掉胆C.乞丐辨护怪诞不经D.余辉麝香神采弈弈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D)(3分)A.一心想发财的王小晨在同乡曹某的怂恿..下,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B.深厚的人文底蕴、自然景观与校园文化相得益彰....,赋予武汉大学以独特的魅力。

C.在中药材价格飞涨而国家不断限价的双重压力下,中药生产企业进退维谷....。

D.数千头病死猪被随意抛入黄浦江中,这件石破天惊....的事引起了相关部门关注。

【解析】D项,“石破天惊”多用来形容某一事物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C)(3分)A.它只是毫无生意地、懒惰地、郁闷地躺着。

B.这些小鸭子一点儿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

C.袖子上的扣子作一堆,背心上的作一堆;另外,一丝不错地,裤子上的扣子也排作一堆。

D.那些叫人一看就明白原委的小鸭子,却完全不露痕迹地藏在深深的草里。

5.(武汉中考)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C)(3分)A.如果说鸟类是大地上的标点,那麻雀便是最朴实、最常见的“逗号”:机灵、随意、无处不在。

B.对于汉语的子民来说,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

C.郑板桥的字是有设计感的,熔楷、隶、行、草于一炉;同时兑入画竹、画兰的笔意,奇崛峭拔如“乱石铺街”。

D.如果把“信仰”二字拆开,就会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

【解析】C项,分号前后不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应改为逗号。

6.(南宁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3分)A.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突出的成绩。

B.当野生动物被杀殆尽,使得人类就像是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就是自己。

C.依法打击网络暴力,为网民理性表达营造健康有序的规范体系,积极向善的网络文化。

D.国际足联确实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候,无论在哪里,反腐倡廉都是必要而且急迫的。

【解析】A项两面对一面,可在“做出”前加“能否”。

B项缺少主语,可删去“使得”。

C 项搭配不当,可把“营造”改为“树立”,“规范”改为“规则”,在“积极”前加“营造”。

7.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3分)A.中心,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每篇文章都要有一个相对集中而明确的中心。

B.《猫》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家里先后喂养的三只猫的特点和遭遇,重点表现的是第二只猫,表现出对弱者的同情与关怀。

C.《动物笑谈》讲述了“我”与小凫、黄冠大鹦鹉间的趣事,记录了“我”与它们相处的荒诞经历,语言平实,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D.《狼》讲述了一个屠户夜归遇到两只狼,后来屠户趁两只狼假装睡觉的时候,突然杀死了狼,表现了屠户的机智与勇敢。

【解析】B项,重点表现的应该是第三只猫。

C项,《动物笑谈》的语言幽默风趣,形象生动。

D项,第二只狼不是假寐时被杀的。

8.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两句话,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和前面的语句构成排比句。

(4分)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的水;如果你是鸟儿,那快乐就是一片湛蓝的天;如果你是沙儿;那快乐就是一阵飘飘洒洒的风。

?9.某校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4分)(1)狼是一种凶残的野生动物,在“成语与动物”的环节中,请你写出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或谚语。

(至少写四个)(5分)示例:①狼狈为奸,②狼吞虎咽,③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④狼肚子里没有好心肝。

(每点1分) (2)有关“人与动物”的报道很多,请你试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18个字)(4分)某日报报道,一个狼群雕塑在深圳市南山区一小学揭幕,这组雕塑的底座上刻有说明:“东方似‘羊’的教育,培养的是温文尔雅、逆来顺受、安于现状的人。

西方似‘狼’的教育,培养的是个性张扬、敢于挑战,不断超越的人。

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里,我们通过对狼的性格剖析,教育我们的孩子要成为强者。

”该校校长表示,目前他们倡导的是对孩子进行“狼”的教育,建一座狼群雕塑也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习“狼”的精神。

学校实施“狼”的教育,狼雕变为少年偶像。

(4分)(3)当下,自然环境的破坏,气候的急剧变化,使很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请你提出三条有利于保护野生动物的建议。

(6分)示例:①禁止捕杀野生动物;②设立野生动物专门保护区;③保护濒危动物的生存环境。

(每条2分)二、阅读(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17分)(天津中考)燕子来时王琪①燕子来时,衔风带雨,描红画绿。

风是温柔的春风,雨是多情的春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几场春雨润物后,数阵春风传情间,慵懒的渭北大地,沉睡的黄土高原,也变得风流倜傥、英俊潇洒起来。

原野上百草回芽,万木争荣;天地间桃红柳绿,莺歌燕舞。

农人们栽瓜点豆,文人们敲诗吟句。

真是燕子来时春正好,天也风流,地也风流。

②我从小对燕子情有独钟。

它美丽、优雅,傍人而居,小鸟依人。

看到燕子,就看到了春天和希望。

因此,每年三月,我都会在绿草如茵的春色里,寻觅燕子的身影,聆听燕语呢喃,静观燕舞晴空,让冬眠的心灵尽早舒展开来,让暗淡的心情尽快明亮起来。

③今年三月,我又看到了一场盛大的燕子舞会。

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我行走在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陌间。

阳光如流水般温柔,倾泻在我的周身,让人感到生命的美好。

路边无数的绿叶,像顽皮的孩童,争先恐后地攀上枝头,着意卖萌;无数的花朵,如初恋的少女,在风中禁不住笑出声来,引得路人也驻足观望。

当我来到一片苗圃旁时,我被一片啁啾的燕语吸引住了。

我停下脚步,一只熟人似的燕子,就停在离我不远处的花枝上,它有着玄黑色的背,乳白色的腹以及剪刀一样的翅膀和尾羽。

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清澈晶莹,让人不忍惊扰它。

④当我抬眼向天空望去时,一幅群燕舞空的壮观图景,深深地震撼了我。

只见一群燕子正在蓝天白云下,任意东西,往来穿梭,时聚时散,时停时飞,时高时低,时远时近。

凝目处,如怀素狂草,项庄舞剑;纵目处,若离弦之箭,脱缰之马:十分壮观,异常美丽。

我陶醉在这片美丽之中,久久地凝望着、伫立着,一动不动。

燕子们争先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感受着春光的爱抚和生活的乐趣。

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禁陷入沉思。

⑤燕子是人类亲密的朋友,自古就与人们亲如一家,和睦相处。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每年春天,它们都像那些出门在外的游子一样,不远千里万里,跋涉千山万水,为家乡引来百花满园,流水潺潺。

小时候,老家的屋檐下,总有一个燕子窝,我天天看燕子觅食,听燕子闲谈,自然而惬意,古典而唯美。

⑥我常常惊叹于那些燕子,它们柔弱的身体,究竟蕴含了多少向上的力量,如何穿越高山阻挡,长河隔离,将春的消息一点儿一点儿传递给北国。

我从它们身上不仅看到了无限的希望,更汲取了无穷的力量。

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我都会想起那些小小的燕子。

然而,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我的视线。

⑦近年来,随着城市乡村高楼大厦的快速崛起,燕子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燕子也越来越少。

燕子头顶绕的美丽,或许将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一缕淡淡的乡愁。

(有删改)10.请结合文章第②段,概括作者“对燕子情有独钟”的原因。

(3分)①美丽、优雅;②傍人而居,小鸟依人;③给人希望。

(每点1分)1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3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燕子眼睛明亮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3分)1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D)(5分)A.文章第①段描写了燕子来时的美好春光:风是温柔的春风,雨是多情的春雨;万木争荣,桃红柳绿。

B.文章第③段写阳光、绿叶、花朵,为的是与盛大的燕子舞会形成对比,突出燕子给作者带来的特殊感受。

C.文章第⑤段通过回忆“我”与老家屋檐下燕子和睦相处的情景,表现了燕子和人类的亲密关系。

D.通观全文,作者以时间为线索,描写出燕子乖巧、伶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E.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将叙述经历、描写场景、抒发感情、思考现实等融为一体。

13.第⑥段中画线句“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我的视线”点出了什么现象请简要分析结尾第⑦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6分)现象:燕子越来越少,正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燕子所带来的美丽、优雅的景象也许将不复存在。

(2分)作用:结尾段对燕子越来越少的原因做了分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燕子的生存空间被挤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也许将成为过去。

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的惋惜与忧虑,深化了主题。

(4分)[二](21分)(成都中考)海子爷与老雪狼郭雪波①漠北苦寒之地,有一个大泽,老百姓管它叫天海子①。

天海子的西畔一隅,扎着一座地窨子,里边住着海子爷。

②可以这么说,天海子周边百里就剩海子爷这么一位两条腿的活物了。

当初大迁徙时,儿孙们跪着求他,一块儿走了吧。

海子爷晃着脑袋说,不。

儿子说,这儿已没法儿活人了。

海子爷说,我有法儿活,开春儿我就往海子边上撒草籽儿插树条子。

儿子没辙,留足过冬的食物抹着泪,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可没有熬到过年,一场沙尘暴就把海子爷的房子卷翻了,他便挨着天海子挖了一个地窨子穴居起来,如一只老狼般苦守着这片被抛弃的土地。

③天海子边崖下有一个洞穴,洞口上遮着沙蓬子。

海子爷每天从那经过都要吹吹口哨,那丛沙蓬子下便有了动静,两点若有若无的绿光十分微弱地在那里闪动着。

海子爷的嘴角呈现出微笑,心说:老伙计,还活着,活着就好。

④这天,如往常一般,海子爷来到天海子冰面,就往冰窟的深水放鱼钩和鱼线,等着鱼儿咬钩。

今天的头条鱼,半个时辰之后才上钩。

海子爷从钩上取下那条鱼,往身侧土筐里一扔,习惯性地回头望了望,想到不远处蹲着的老雪狼,兀自笑了。

每当扔头条鱼时,他都会这样。

⑤那是三年前的事了。

当他把头条鱼扔进身侧土筐里后,转瞬,鱼就被一只老狼叼走了。

那老狼一瘸一瘸的,跑起路来歪歪扭扭,海子爷很快就追上了。

他惊诧地发现:这只老雪狼竟是他多年前的“冤家对头”——当年被人们围剿后逃脱的那只母狼。

海子爷还清晰地记得,它和一只公狼被大伙围剿到天海子边,公狼为保护它而掉进天海子的那一刹那,它惨烈地嚎叫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