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课件

合集下载

初中作文 第五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课件(共19张PPT)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初中作文 第五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课件(共19张PPT)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它与
我们形影不离。假如要以
“书包”为话题写一篇作
文,想一想:可以有哪些
确立中心的角度?试将你
想到的填写在下图中。
11
思路导航
提示:某人的书包 (奶奶的书包、爸爸 的书包),某地的书 包(路边的“破”书 包、墙角的书包), 怎样的书包(“哭泣” 的书包、温暖的书包、 智能书包),书包拟 人化(书包“旅行” 记、我和书包的故 事……
8
写作知识
怎样才能使文章中心突出?
1、写文章之前先确定中心——中心思想要单一明确,一篇文章只能有 一个中心,不能面面俱到,表达很多意思。
2、围绕中心,确定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以情感为线索,以某一事 物为线索等等。 3、选好能表达中心的材料,并安排好详略,最能表现中心的详写, 此一点的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果断去掉。 4、开头可以开门见山,点明题旨;结尾可以议论抒情,直接表达情 感,卒章显志。号可以采用前后呼应。铺垫渲染、抑扬对
我的 书包
我是 书包
我和 书包
12
写作实践
认真阅读写作实践,按顺序分 层练习。 2、我们每天都和家人一起吃饭, 在餐桌前,大家都在谈论些什 么?也许是当天发生的事,也 许是正在看的电视节目……请以 《餐桌前的谈话》为题,自定 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 500字。
13
例文分析
餐桌前的谈话
父母 关爱 孩子。
刻画了屠户由惧狼到奋起杀狼的变化过程,
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也告诉我们这样
一个道理: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
斗争,善于斗争。
6
课堂小结
1、什么是中心?中心 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中心,就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 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 和意图,也就是作者写作文章 的主旨所在。 有了中心,写文章也就有了主心 骨,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 文章就会像一盘散沙,叫人不知 所云。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五单元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五单元课件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2)从真相大白后,“我”的忏悔中表明“我”是怎样的人?
“我”是一个善良的、正义的、严于自省的、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善思堂]
【解读园】析文本
生命之美 命运之悲
1.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 所杀。 2.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 样喜欢顽游,对于它 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 捉鼠。 3.去得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解读园】探主题
文章通过对三只猫不同结局的描写 ,抒发了“我”的不同情感,突出表达 了“我”对第三只猫的悲剧的内疚、痛 苦之情,体现了“我”对生命的尊重和 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
进而揭示了一定的人生哲理:做事 不能单凭主观臆断,那样会留下痛苦的 回忆;如果被冤枉的对方没有机会辩解 ,那会让自己的良心更难安。
2.对于作品中的第三只猫,我想对你说: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 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拓展林】拓思维
〔参考答案〕:
夏丏尊的《猫》,作者通过外貌描写来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通 过写旁边人对猫的态度来表达对猫的喜爱情感,对生活的热爱。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导向厅]
【解读园】析文本
猫之命运 人之得失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善思堂]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任务三 记述与动物的相处 课件(共28张PPT)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任务三 记述与动物的相处  课件(共28张PPT)
狗是人类最忠诚的宠物之一,具有极高的智慧和学 习能力。它们是群居动物,喜欢与人类和其他狗互动。 狗的嗅觉非常敏锐,这是它们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
210 01
谈谈动物
在平时的生活里,你和动物之间是如何相处的呢?
210 01
回顾教材
回顾本单元几篇文章,说说它们分别描写了什么动物,人与动物 之间的关系如何。 《猫》《我的白鸽》《大雁归来》《狼》
210 01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记述与动物的相处要抓住细节。要抓住细节, 先要学会细心观察,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细致观察,写 出动物的个性特点,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210 01
板书设计
记述 与动 物的 相处
人:可描述相处过程,记叙趣事,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等 角度
动物:抓特点,写外形;抓习性,显性格;抓趣事,显情感
提示:下笔前先想一想,这个细节中最打动你的 是什么?围绕这一点来展开描写。
210 01
描绘动物
暑假的一天,我在院子里美滋滋地啃着西瓜,一不小心,那鲜红的西 瓜瓤掉了一块。一只蚂蚁发现了西瓜瓤,它没有着急开吃,而是用头上的 触角碰了碰,然后匆匆离去。不一会儿,“蚂蚁大军”就陆陆续续地赶来 了,它们队列整齐,像一条黑线。蚂蚁们来到瓜瓤旁边,也没有争先恐后 地抢着吃,而是听从指挥,目标明确地将它包围起来,然后切割的切割, 运送的运送。没过多久,地上的瓜瓤就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不见了。
210 01
回顾教材
课文 《猫》
动物 猫
《我的白鸽》 白鸽 《大雁归来》 大雁
人与动物的故事
人与动物的关系
“我”的三只小猫 的得与失
第一只很受喜爱,第二只受 到宠爱,第三只蒙冤而死
“我”与四只白鸽相随相 伴相依的成长历程

第五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课件(共22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课件(共22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写作
第五单元:如何突出中心
教学目标
1.通过写作,进一步学会“写人记事”类记叙文的写法。 2.学会通过依据中心选材、恰当处理详略来突出中心。 3.学会运用多种写作手法,突显文章中心。
教学过程
一、理解什么是“中心” (一)蜘蛛是怎样织网的?
教学过程
一、理解什么是“中心” (二)提问:什么是中心?
教学过程
四、总结所学,写作实践 2.作文题目二: 亲爱的同学,你一定有走出校园的经历:或参观,或访问
,或考察,或旅游,或做志愿者……其间的一幕场景、一个细 节、一件物品、一段对话或一首民谣都可能触动你的内心,引 发你的思考。请以“走出校园”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 ,写一篇作文。不少于 600 字。写作提示:见教材。
教学过程
三、学习写作时突出中心的方法和过程 (二)回归课本总结方法 3.开开篇即说“我喜欢雨,无论什 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文章开篇即点明文章的主旨,突出 了文章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三、学习写作时突出中心的方法和过程 (二)回归课本总结方法 4.结尾点题,卒章显志 例:《狼》一文中,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经过,结尾以议论 的形式点题“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突出了文章的 中心。
教学过程
二、理解写作时突出中心的重要性 (一)讨论:联系本单元阅读体验,说说中心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没有了中心,就像没有了灵 魂的生命。中心思想就是一篇文章的“统帅”,它在写文章的过 程中,起支配一切的作用。材料的选择、结构的设置、详略的安 排、表现手法的运用以及遣词造句等,都要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 来确定。
所谓中心:就是文章中要说明什么问题,表达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要阐明什么明确的观点和态度,这种要传达出来的观点、 态度、情感和意图,就是文章的中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第五单元 18 狼 (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第五单元 18  狼 (共36张PPT)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一只狼仍然跟 从。屠户又拿骨头扔给它,后面的狼得到骨头停下来,可是前面的狼又跟 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可两只狼仍像原来那样一起追赶。
二 惧狼
1.从“投 ”“复投”等词看,屠户为什么不 一次将骨投尽,使两狼并止,由此可以看出 这时屠户对“狼”的心态是怎样的?

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明白
敌人,这里指对方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 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 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 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请用原文回答
指几何学。)
词类活用
1.一狼洞其中 (“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 2.狼不敢前 ( “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 3.其一犬坐于前 ( “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 4.意将隧入…… ( “隧”,名词作状语,“从通道” )
文言句式
投以骨 (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以骨投”)
请用成语或故事说说你所了解的“狼”。
狼狈为奸 狼子野心 狼心狗肺 狼吞虎咽 狼奔豕突 杯盘狼藉 狼狈不堪 鬼哭狼嚎 豺狼当道 与狼共舞 狼烟四起
小山羊和狼 东郭先生和狼 狼外婆的故事
作者简介
•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 清代文学家,著有《聊斋志异》。
我们经常说读课文要读出节奏,你能读出下面几个句子的 停顿吗?试试看。
①而/两 狼 之 并 驱/如 故。 ②其 一/犬 坐 于 前。 ③意 将 隧 入/以 攻 其 后 也。 ④禽 兽 之 变 诈/几 何 哉?

初中作文 第五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课件(共21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初中作文 第五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课件(共21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意图,也就是作者写作文章的主旨所在 2、中心有什么作用呢?
有了中心,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 文章就像一盘散沙,杂乱无章,叫人不知所云。
3、怎样才能做到突出中心?
1)首先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就围绕这条线来写。 2)还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
3
回顾一下,本单元各篇课文的中心分别是什 么?填写在下表中。 1、《猫》: 文章通过对三只猫不同结局的描写,抒发了“我”的不同 情感,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的悲剧的内疚、痛苦之情。进 而揭示了一定的人生哲理: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 重要的是要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 爱,要同情弱小者。
“哈哈!真有意思!爷爷奶奶小时候是为了吃饱,爸爸妈妈 小时候是为了吃好,我现在是为了吃出健康!奶奶你不能整天 逼着我吃大鱼大肉了,为了健康我提议,星期天全家一起去挖 野菜,我们来一个‘野菜宴’好不好?”我高兴地说。⑤
12
例文赏析
我们每天都和家人一起吃饭,在餐桌前,大家都 在谈论些什么?可能是当天发生的事,还可能是正在 看的电视节目……请以《餐桌前的谈话》为题,自定 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地点是“餐桌前”,内容是“谈话”。参与 的人有谁?谈话的内容是什么?是一次内容宽 泛的聊天,还是一次有针对性的谈话?
15
奶奶也夹了一些,放进嘴里说:“怎么不用抢啊,我们小时 候野菜可是主粮啊,别说是野菜了,就连榆树叶、柳树芽都抢 光了,那还吃不饱呢,为了抢野菜还打架呢!哪像现在啊!放 这么多油、调料、芝麻和碎花生,那时候就是用水煮一下,放 点盐就吃,有时候连盐都舍不得多放,别提多难吃了,一辈子 不吃我也不想!”说完又夹了一大口。
1
如何突出中心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狼》PPT教学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狼》PPT教学课件

· 答案示例 ·
(4)古今异义: 一狼径去 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多少
今义:几何学 止增笑耳 古义:罢了
今义:耳朵
· 答案示例 ·
(5)特殊句式: 投以骨(省略句、倒装句,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 即“投之以骨”;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骨投”) 顾野有麦场(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屠”,即“屠顾野有麦场”) 一狼洞其中(省略句,“洞”后省略了介词“于”,即“一狼洞 于其中”) 而顷刻两毙(被动句,译为: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 笑耳。
· 初读文章,读通读顺 ·
1.字音检测,提示字音字形


苫蔽



尻尾
假寐
顷刻
变诈

眈眈相向
· 答案示例 ·
字音检测,提示字音字形 缀(z 尻(kāo)尾 假寐(mèi) 变诈(z
顷(qǐng)刻
· 初读文章,读通读顺 ·
读读下列句子,注意停顿得当。 ①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顾野有麦场 ④其一犬坐于前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布置作业:
根据本课学习,在课本标注自己易错的实词、虚词翻译。 完成课后“思考探究”一、二题和“积累拓展”三、四题。
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体会蒲松龄笔下狼的形象。 2.认识文中狼的本性,理解文章的主旨。
· 导入新课 ·
《聊斋志异》是一本奇书。纪晓岚曾说“留仙之才,余 诚莫逮其万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说他的文学创 作受《聊斋志异》影响很大:“我写的《红高粱》一书中, ‘我奶奶’这个形象的塑造其实就是因为看了《聊斋志异》 才有了灵感。”

最新人教部编版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16《猫》第2课时精品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16《猫》第2课时精品课件
16. 猫
第2课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
01 学习目标 02 学情回顾 03 精读课文 04 课堂小结
05 跟踪检测 06 积累拓展 07 课后作业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文章叙事手法、首尾呼应和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重 难点) 3.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 哲理。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一只猫:活泼有趣,病亡→酸辛→想再养猫
平拒

第二只猫:更活泼,更有趣,亡失→怅然、愤恨
等绝 对主
→久不养猫
待观
生臆
第三只猫:忧郁、懒惰,蒙冤而亡→自责、愧疚 命 断
→永不养猫
跟踪检测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A.本文作者郑振铎,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作品有小说《猫》、散 文《海燕》等。 B.本文通过对三次养猫经历的叙述,抒发了“我”的不同情感,揭示了 “我"对第三只猫亡失的内疚、自责之情。 C.本文还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做事不能凭主观臆断,否则不但会冤枉 别人,也会给自己留下痛苦。 D.本文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借写猫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感悟。
精读课文
课文探究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 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 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比喻。对猫的暴怒、虐待,现在却成了刺“我”良心的针,生动 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发现真相后的内疚和后悔。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如何理解文中“我"的忏悔之情?
忏悔是出于良心的自责。而人们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因为不讨人喜欢,就常 怀厌恶之心,一旦有事,就给它定罪,结果铸成冤案。因为猫常常望着鸟笼, 就断定小鸟一定是被猫咬死的,这样的逻辑是荒谬的。“我”的武断,使黑白 颠倒!在“我”看来,“我”和猫在这件事中的区别在于“我”能说话,它却 不能;“我”处于强势,它处于弱势;“我"是施暴者,它是受虐者。一个弱小的 生命就这样在“我”的强势话语权的围攻下、在强势暴力的追杀下含冤死去。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此种命运的又何止一只猫而已!中国知识分子的自省 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使得作者会由一只猫的死引出如此深切的悔恨, 所以这份忏悔来的非常真诚而感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振铎的最后一课
1941年12月8日清晨,日军侵占上海租界。身在上海的郑振铎 给学生们上最后一课,郑先生热泪盈眶地说:“大家都知道了,今 天是给你们上的中国文学史的最后一课,要永远记住,我们是中国 人!”直到日军的车队开进校园,郑先生才宣布:“下课。”下课 时,郑先生挺直了身体,作立正的姿势,全体学生全部起立,许久 默默无言,只有几个女生在低声啜泣……爱国的烈焰燃烧在每一个 人的心中。
去后才不会乱跑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 这只小猫太活泼了,以至于让人提心吊 胆,生怕它丢了。三妹的玩笑话表现了她对这只小 猫的喜爱之情。为下文这只小猫的亡失埋下伏笔。
5.“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 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 的声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三次养猫
导思1.作者写三次 养猫有哪些不同的 经历?
哲理
导思3.从文中你 读出了怎样的人 生哲理?
关键词 不可主观臆断
情感变化
导思2:对于所养的三 只猫不同结局,作者 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 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猫》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第一只猫的特点的? 【答案】本题可运用内容归纳概括三步法进行分析。从 毛色、形态、性情和动作等方面来写。“花白的毛” “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形象地写出了第一只猫 的毛色和形态;“很活泼”的性情和“在廊前太阳光里 滚来滚去”,扑抢“红带”或“绳子”的动作,都写出 了猫的活泼的特点。
5.提心吊胆: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例句:听到那个可怕的故事后,林林总提心吊胆的。
6.怅然: 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7.若有若无: 好像有,也好像没有。
例句:天黑下来的时候,远处的山峦若有若无。
8.凝望: 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9.畏罪潜逃: 犯罪后怕受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例句:湖南一名乡镇干部贪污1.3万畏罪潜逃,16 年后自首。
魔法记忆:偏旁辨字法,言语上咒骂, 为“诅”;失望欲落泪,为“沮”。
三 记一记词义
1.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2.忧郁:忧伤愁闷。 3.毫无生意: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
4.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怂恿、煽动辨析
二者都有鼓动别人做某事的意思。“怂恿”别人 做的,不一定是坏事。如:李青怂恿小刚去上海发展。 “煽动”指鼓动(别人去做坏事)。如:在这股阴风的 煽动下,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把吴吉昌当作斗争对象。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在此之前他 的其他作品,内容已经触及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 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是对不会说话的猫,因为我”“没 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 物”,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这些深表忏悔的话,表明 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 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影响。
郑先生最后一课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爱国热情、报国之志教育 了千百个后来者。
一 读一读字音
duó
yù sǒng yǒng quán chéng
铎 忧郁 怂 恿 蜷伏 惩戒
sè líng
chǔ wàng
污涩 红绫 悲楚 妄下断语
chàng yuān biàn 怅然 冤枉 辩诉
二 写一写字形
红líng( 绫 ) 徜yáng( 徉 ) quán( 蜷 )伏 zǔ( 诅 )咒 jǔ( 沮 )丧
3.“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 侣! ” 这句话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本题可运用作者情感分析法进行分析。将猫 称为伴侣,说明“我”对它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 免不了为它的不幸而难过。“酸辛”,既有对小猫死 去的惋惜,也有失去小猫的痛苦。
品析第3-14自然段 4.“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
【答案】这只猫在为“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的同 时,还为家庭作了贡献,它的活泼、能干,更增添 了“我”及家人对它的喜爱之情。
6.“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这句话能否删去?
【答案】不能,因为这句话表明由于太喜爱这只猫 了,找不到它,心中难免会有不祥之兆,也为下文 写小猫的亡失作了铺垫。
阅读方法解密
内容能否删除分析法。 判断某个内容能否删除,首先要明白所判断的内容主要意思 是什么;其次明白全文主旨是什么;最后判断这两者之间的 关系是一致还是矛盾。所有内容的安排都要为中心服务。如 果发现这一内容可以突出文章主旨,就不能删除; 如果发 现与主旨冲突, 就可以删除。不过,此类题的答案一般是 不能删除。
1
16 猫
散 文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同学们有没有 养过猫的?那么请你给大家讲讲自己和猫之间所发生 的故事。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的著 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 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 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 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1. 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重点)
2. 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揣摩生动的细节描 写。(难点)
3. 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形成关爱动 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重点)
郑振铎(1898-1958),福建 长乐人。现代作家、文学史家, 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俗文学史》 《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 记》等。
第一部分(第①②段): 写养第一只猫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③一⑭段): 写第二只猫的来历、外 形、性格和丟失。
第三部分(第15-34段): 写第三只猫被“我”冤枉并打伤,最后 死“我”痛悔不已。
第一部分(第①②段) 1.“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这
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在内容上交代 了“我”家养的猫的结局,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 调;在结构上起着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