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毛概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毛概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概第四章试题及答案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习题⼀、单项选择题1、⽑泽东第⼀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这⼀命题的著作是()A、《〈共产党⼈〉发刊词》B、《论政策》C、《中国⾰命和中国共产党》D、《新民主主义论》2、新中国建⽴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A、社会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具有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重因素的社会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A、封建主义体系B、资本主义体系C、社会主义体系D、共产主义体系4、新民主主义的基本国情,是我们考虑⼀切问题出发点,这个基本国情是指()A、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是⼀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C、中国是⼀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D、中国处在经济⽂化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份是()A、个体经济B、私⼈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国营经济D、合作社经济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国家的社会主义⼯业化B、私营经济的国有化C、个体农业的集体化D、对个体农业、⼿⼯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改造7、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个⼗分突出的特殊性问题是()A、⼀个落后的农业国的⼯业化问题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间题C、农业的机械化问题D、民族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8、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是()A、国民经济的恢复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C、⼯商业合理调整的完成D、社会主义⼯业化初步基础的奠定9、新民主主义社会,我国社会的主要⽭盾是()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盾B、⼯⼈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盾C、封建主义和⼈民⼤众的⽭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盾10、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条件是()A、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泽东思想的指导B、坚持⽆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C、坚持⼈民民主专政D、坚持⼈民代表⼤会制度11、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概括的说就是()A、三改两化B、⼀化三改C、三化⼀D、⼀化两改12、我国对资本主义⼯商业改造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其⾼级形式是()A、统购包销B、委托加⼯,计划订货C、经销、代销D、公私合营13、中国在对资产阶级⼯商业实⾏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14、剥削阶级在我国被消灭的标志是()A、中华⼈民共和国建⽴B、全国⼤陆的解放与统⼀C、农业、⼿⼯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地改⾰的完成15、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盾是 ( )A、⼯⼈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盾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盾C、⼈民⽇益增长的物质⽂化⽣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产之间的⽭盾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资产阶级⾃由化之间的⽭盾⼆、多项选择题1、新中国成⽴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经济成分有()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B、个体经济C、私⼈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对农业、个体⼿⼯业进⾏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愿互利B、典型⽰范C、国家帮助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3、对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形式是()A.加⼯订货B.统购包销C.经销代销D.个别公私合营E.全⾏业公私合营4、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场伟⼤的社会变⾰,但是在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些偏差,遗留了⼀些问题,具体表现在()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已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没有有限度地保留⼀部分有益于国计民⽣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B.⾼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随之扩⼤到整个社会经济⽣活C.在⼀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D.要求过急,发展过快,⼯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5、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点是()A、是个过渡性质的社会B、政治上实⾏⼯⼈阶级领导的⼈民民主专政C、经济上实⾏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并存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主体E、其前途是社会主义6、全⾏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其中四马是指()A.国家所得税B.企业公积⾦C.⼯⼈福利费D.资本家的利润(包括服务与红利)7、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经济成份有()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C、资本主义私营经济D、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E、个体经济8、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属于资本主义的因素有()A、私⼈资本主义经济B、民族资产阶级C、合作社经济D、国营经济三、简答题: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是什么?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是要在⼀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完整版)抽样调查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抽样调查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习题抽样调查一、填空题1.抽样调查是遵循随机的原则抽选样本,通过对样本单位的调查来对研究对象的总体数量特征作出推断的。

2.采用不重复抽样方法,从总体为N的单位中,抽取样本容量为n的可能样本个数为N(N-1)(N-2)……(N-N+1)。

3.只要使用非全面调查的方法,即使遵守随机原则,抽样误差也不可避免会产生。

4.参数估计有两种形式:一是点估计,二是区间估计。

5.判别估计量优良性的三个准则是:无偏性、一致性和有效性。

6.我们采用“抽样指标的标准差”,即所有抽样估计值的标准差,作为衡量抽样估计的抽样误差大小的尺度。

7.常用的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分组)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和分阶段抽样。

8.对于简单随机重复抽样,若其他条件不变,则当极限误差范围Δ缩小一半,抽样单位数必须为原来的4倍。

若Δ扩大一倍,则抽样单位数为原来的1/4。

9.如果总体平均数落在区间960~1040内的概率是95%,则抽样平均数是1000,极限抽样误差是40.82,抽样平均误差是20.41。

10.在同样的精度要求下,不重复抽样比重复抽样需要的样本容量少,整群抽样比个体抽样需要的样本容量多。

二、判断题1.抽样误差是抽样调查中无法避免的误差。

(√)2.抽样误差的产生是由于破坏了随机原则所造成的。

(×)3.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抽样平均误差总是大于不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抽样平均误差。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平均误差要减少为原来的1/3,则样本容量必须增大到9倍。

(√)5.抽样调查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可靠性原则。

(×)6.样本指标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常数。

(×)7.全面调查只有登记性误差而没有代表性误差,抽样调查只有代表性误差而没有登记性误差。

(×)8.抽样平均误差就是抽样平均数的标准差。

(×)三、单项选择题1.用简单随机抽样(重复)方法抽取样本单位,如果要使抽样平均误差降低50%,则样本容量需扩大为原来的(C)A.2倍B.3倍C.4倍D.5倍2.事先将全及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固定顺序和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的抽样组织方式叫做(D)A.分层抽样B.简单随机抽样C.整群抽样D.等距抽样3.计算抽样平均误差时,若有多个样本标准差的资料,应选哪个来计算(B)A.最小一个B.最大一个C.中间一个D.平均值4.抽样误差是指(D)A.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B.调查中产生的登记性误差C.调查中产生的系统性误差D.随机性的代表性误差5.抽样成数是一个(A)A.结构相对数B.比例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6.成数和成数方差的关系是(C)A.成数越接近于0,成数方差越大B.成数越接近于1,成数方差越大C.成数越接近于0.5,成数方差越大D.成数越接近于0.25,成数方差越大7.整群抽样是对被抽中的群作全面调查,所以整群抽样是(B)A.全面调查B.非全面调查C.一次性调查D.经常性调查8.对400名大学生抽取19%进行不重复抽样调查,其中优等生比重为20%,概率保证程度为95.45%,则优等生比重的极限抽样误差为(40%)A. 4%B. 4.13%C. 9.18%D. 8.26%9.根据5%抽样资料表明,甲产品合格率为60%,乙产品合格率为80%,在抽样产品数相等的条件下,合格率的抽样误差是(B)A.甲产品大B.乙产品大C.相等D.无法判断10.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甲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方差为25,乙企业为100,又知乙企业工人数比甲企业工人数多3倍,则随机抽样误差(B)A.甲企业较大B.乙企业较大C.不能作出结论D.相同四、多项选择题抽样调查中的抽样误差是(ABCDE)A.是不可避免要产生的B.是可以通过改进调查方法来避免的C.是可以计算出来的D.只能在调查结果之后才能计算E.其大小是可以控制的2.重复抽样的特点是(AC)A.各次抽选相互影响B.各次抽选互不影响C.每次抽选时,总体单位数始终不变D每次抽选时,总体单位数逐渐减少E.各单位被抽中的机会在各次抽选中相等3.抽样调查所需的样本容量取决于(ABE)A.总体中各单位标志间的变异程度B.允许误差C.样本个数D.置信度E.抽样方法4.分层抽样误差的大小取决于(BCD)A.各组样本容量占总体比重的分配状况B.各组间的标志变异程度C.样本容量的大小D.各组内标志值的变异程度E.总体标志值的变异程度5.在抽样调查中(ACD)A.全及指标是唯一确定的B.样本指标是唯一确定的C.全及总体是唯一确定的D.样本指标是随机变量E.全及指标是随机变量五、名词解释1.抽样推断2.抽样误差3.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4.区间估计六、计算题1.某公司有职工3000人,现从中随机抽取60人调查其工资收入情况,得到有关资料如下:(1)试以0.95的置信度估计该公司工人的月平均工资所在范围。

第四章 习题答案

第四章 习题答案

第四章的习题及答案4-1 设有一台锅炉,水流入锅炉是之焓为62.7kJ ·kg -1,蒸汽流出时的焓为2717 kJ ·kg -1,锅炉的效率为70%,每千克煤可发生29260kJ 的热量,锅炉蒸发量为4.5t ·h -1,试计算每小时的煤消耗量。

解:锅炉中的水处于稳态流动过程,可由稳态流动体系能量衡算方程:Q W Z g u H s +=∆+∆+∆221体系与环境间没有功的交换:0=s W ,并忽 动能和位能的变化, 所以: Q H =∆设需要煤mkg ,则有:%7029260)7.622717(105.43⨯=-⨯m解得:kg m 2.583=4-2 一发明者称他设计了一台热机,热机消耗热值为42000kJ ·kg -1的油料0.5kg ·min -1,其产生的输出功率为170kW ,规定这热机的高温与低温分别为670K 与330K ,试判断此设计是否合理?解:可逆热机效率最大,可逆热机效率:507.06703301112max =-=-=T T η 热机吸收的热量:1m in210005.042000-⋅=⨯=kJ Q热机所做功为:1m in 102000m in)/(60)/(170-⋅-=⨯-=kJ s s kJ W该热机效率为:486.02100010200==-=Q W η 该热机效率小于可逆热机效率,所以有一定合理性。

4-3 1 kg 的水在1×105 Pa 的恒压下可逆加热到沸点,并在沸点下完全蒸发。

试问加给水的热量有多少可能转变为功?环境温度为293 K 。

解:查水蒸气表可得始态1对应的焓和熵为:H 1=83.93kJ/kg, S 1=0.2962kJ/kg.K 末态2对应的焓和熵为:H 2=2675.9kJ/kg, S 2=7.3609kJ/kg.K)/(0.259293.839.267512kg kJ H H Q =-=-=)/(0.522)2962.03609.7(15.2930.25920kg kJ S T H W sys id =-⨯-=∆-∆=4-4如果上题中所需热量来自温度为533 K 的炉子,此加热过程的总熵变为多少?由于过程的不可逆性损失了多少功? 解:此时系统的熵变不变)./(0647.7K kg kJ S sys =∆炉子的熵变为)./(86.45330.2592K kg kJ T H T Q S sur -=-=∆-==∆ )./(205.286.40647.7K kg kJ S t =-=∆ )/(0.646205.215.2930kg kJ S T W t l =⨯=∆=4-5 1mol 理想气体,400K 下在气缸内进行恒温不可逆压缩,由0.1013MPa 压缩到1.013MPa 。

(完整版)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可变要素的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可将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任何理性的生产者都会将生产选择在( )。

A.第Ⅰ阶段;B.第Ⅱ阶段;C.第Ⅲ阶段。

2.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企业增加二个单位的劳动投入量就可以减少四个单位的资本投入量,则有( )。

A.RTS LK =2,且2=LK MP MP ; B.RTS LK =21,且2=L K MP MP ; C.RTS LK =2,且21=L K MP MP ; D .RTS LK =21,且21=L K MP MP 。

3.在以横坐标表示劳动数量,纵坐标表示资本数量的平面坐标中所绘出的等成本线的斜率为( )。

A.γω;B.- γω;C.ωγ;D.- ωγ。

4.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

A.平均产量递减;B.平均产量递增;C.平均产量不变;D.总产量递减。

5.如图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 ) A .0<L <7;B.4.5<L <7;C .3<L <4.5;D.0<L <4.5。

6.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Q=10K L (Q 为产量,L 和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则( )。

A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B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C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减;D .无法判断7.等成本曲线绕着它与纵轴Y的交点向外移动表明( )。

A.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B.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C.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D.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8.总成本曲线与可变成本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A.随产量减少而减少;B.等于平均固定成本;C.等于固定成本;D.等于边际成本。

9.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固定成本()。

A.增加;B.减少;C.不变;D.先增后减。

10.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总成本为8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元,那么,此时的边际成本为()。

A.1元;B.19元;C.88元;D.20元。

第四章 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课后习题及答案一、理论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当人从黑暗走入亮处后,视网膜的光感受阈限会迅速提高,这个过程是()。

A.适应B.对比C. 明适应D.暗适应2.人的视觉、听觉、味觉等都属于( )。

A.外部感觉B.内部感觉C.本体感觉D.机体感觉3.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音覆盖,但你还是知道你的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在起作用。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4. 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5.大教室上课,教师借用扩音设备让全体学生清晰感知,这依据感知规律的()。

A.差异率B.强度率C.活动率D.组合率6.“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这主要是由于刺激物具有()。

A.强度的特点B.新异性的特点C.变化的特点D.对比的特点7.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了写字的间架结构,就忽略了字的笔画,注意了写字而忘了正确的坐姿,原因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较低。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8.“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表现了()。

A.注意的指向性B.注意的集中性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配性9.一种记忆特点是信息的保存是形象的,保存的时间短、保存量大,编码是以事物的物理特性直接编码,这种记忆是()。

A.短时记忆B.感觉记忆C.长时记忆D.动作记忆10.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想不起来,这印证了遗忘的()。

A.干扰说B.消退说C.提取失败说D.压抑说11.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要好,这是由于()。

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12.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她)的姓名,但确定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 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 习题及答案

低于血浆胶体渗透压,而使肺部
组织液的压力为
压的缘故。
136.脑血管接受
纤维和
纤维的支配。在正常情况下,影响脑血流量
的主要因素是

137.当平均动脉压在
mmHg 的范围内变动时,脑血管可通过
的机制使
脑血流量保持恒定。
三、选择题 A 型题
138.以下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 A.心房开始收缩,作为一个心动周期的开始 B.通常心动周期是指心室的活动周期而言 C.心房和心室的收缩期都短于其舒张期 D.房室有共同收缩的时期 E.心动周期持续的时间与心率有关
不应期特别长,一直延续到机械反应的
期开始之后。
72.心肌细胞中,属于快反应细胞的是
细胞、
细胞和
细胞,
属于慢反应细胞的是
细胞。
73.心肌的自动节律性,以
细胞的自律性最高,而
的自律性最低。
74.窦房结细胞的最大复极电位为
mV,阈电位为
mV。
75.If通道的开放时期为
,最大激活电位为
mV左右。
76.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 4 期不稳定,逐渐增强的内向电流为
100.平均动脉压=


101.
的高低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大小;
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
的大小。
102 . 当 搏 出 量 增 加 而 外 周 阻 力 和 心 率 变 化 不 大 时 , 动 脉 血 压 的 升 高 主 要 表 现 为
压的升高,
压升高不多,脉压

10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

之间能保持平衡。
59. 心率除受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外,体温每升高 1℃,心率每分钟可增加

第四章 习题答案

第四章  习题答案

习题4.1选择填空1、选用差分放大电路的原因是 A 。

A 、克服温漂B 、 提高输入电阻C 、稳定放入倍数2、用恒流源取代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中的发射极电阻Re ,将使电路的 B 。

A 、差模放大倍数数值增大B 、抑制共模信号能力增强C 、差模输入电阻增大 3、差动放大器中的差模输入是指两输入端各加大小___相等_____、相位___相反____的信号。

4、设差放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对地的电压分别为v i1和v i2,差模输入电压为v id ,共模输入电压为v ic ,则当v i1=50mV ,v i2=50mV 时,v id =_0mV __,v ic =_50mV __;当v i1=50mV ,v i2=-50mV 时,v id =_100mA __,v ic =_0mA__;当v i1=50mV ,v i2=0V 时,v id =_50mV __,v ic =_25mA __。

5、电流源常用于放大电路,作为_A ___(A.有源负载,B.电源,C.信号源),使得放大倍数__A __(A.提高,B.稳定)。

6、电压放大电路主要研究的指标是 a 、 b 、 c ;功率放大电路主要研究的指标是 d 、 e 、 f 、 g 、(a 电压放大倍数 b 输入电阻 c 输出电阻 d 输出功率 e 电源提供的功率 f 效率 g 管耗)7、功率放大电路中,___甲类____功率放大电路导通角最大;_____乙类___功率放大电路效率较高。

(甲类、乙类、甲乙类) 8、甲类功放效率低是因为 B 。

A 、只有一个功放管B 、 静态电流过大C 、管压降过大4.1对称差动放大电路如题图 4.1所示。

已知晶体管1T 和2T 的50=β,并设U BE (on )=0.7V,r bb ’=0,r ce =∞。

(1)求V 1和V 2的静态集电极电流I CQ 、U CQ 和晶体管的输入电阻r b’e 。

(2)求双端输出时的差模电压增益A ud ,差模输入电阻R id 和差模输出电阻R od 。

财务报表分析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财务报表分析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财务报表分析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A3.A4.C5.A6.A二、多项选择题1.BCDE2.ABCD3.ABDE4.CDE5.BC6.CE7.ABCDE8.ACE三、判断题1.√2.√3.答案:解析:当企业的其他资产不变时,采用加速折旧法会提高资产周转率。

4.√5.答案:解析:资产周转次数越多,周转天数越短,说明资产的流动性相对越强,公司资产经营利用的效果相对越好。

6.√7.√四、名词解释1.营运能力,是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效益。

营运资产的效率通常指资产的周转速度。

营运资产的效益则指营运资产的利用效果。

2.资产结构,即公司各类资产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公司资产一般分为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两种资产在经营过程中有不同的价值周转特征,因此,资产结构不仅能够反映公司资产周转能力,即公司资产的营运能力,而且对资产的价值实现也具有决定性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与公司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相联系,并最终决定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公司一定时期赊销收入净额(营业收入)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用以反映公司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即公司流动资产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周转的次数。

其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4.存货周转率,是公司产品营业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即公司的存货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周转的次数。

该指标反映公司存货规模是否合适,周转速度如何,也是衡量公司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综合性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5.流动资产周转率,是指公司一定时期的营业收入与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即公司流动资产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周转的次数。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反映公司流动资产运用效率的主要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

6.固定资产周转率,是指公司一定时期的营业收入与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的比率,它是反映公司固定资产运用状况,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果的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竖曲线设计
4.3 某条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5+460.00,高程为780.72.m,i1=0.8%,i2=5%,竖曲线半径为5000m。

(1)判断凸、凹性;(2)计算竖曲线要素;(3)计算竖曲线起点、K25+400.00、K25+460.00、K25+500.00、终点的设计高程。

解:ω=i1-i2=5%-0.8%=4.2%凹曲线
L=R⋅ω=5000×4.2%=210.00 m
T=L/2=105.00 m
E=T2/2R=1.10 m
竖曲线起点桩号:K25+460-T=K25+355.00
设计高程:780.72-105×0.8%=779.88 m
K25+400:
横距:x=(K25+400)-(K25+355.00)=45m
竖距:h=x2/2R=0.20 m
切线高程:779.88+45×0.8%=780.2 m
设计高程:780.24+0.20=780.44 m
K25+460:变坡点处
设计高程=变坡点高程+E=780.72+1.10=781.82 m
竖曲线终点桩号:K25+460+T=K25+565
设计高程:780.72+105×5%=785.97 m
K25+500:两种方法
1、从竖曲线起点开始计算
横距:x=(K25+500)-(K25+355.00)=145m
竖距:h=x2/2R=2.10 m
切线高程(从竖曲线起点越过变坡点向前延伸):779.88+145×0.8%=781.04m
设计高程:781.04+2.10=783.14 m
2、从竖曲线终点开始计算
横距:x=(K25+565)-(K25+500)=65m
竖距:h=x2/2R=0.42 m
切线高程
(从竖曲线终点反向计算):785.97-65×5%=782.72m
或从变坡点计算:780.72+(105-65)×5%=782.72m
设计高程:782.72+0.42=783.14 m
两种方法结果相同
下图为Excel计算结果
4.4 某城市I级干道,其纵坡分别为i1=-2.5%、i2=+1.5%,变坡点桩号为K1+520.00,标高为429.00m,由于受地下管线和地形限制,曲线中点处的标高要求不低于429.30m,且不高于429.40m,试确定竖曲线的半径,并计算K1+500.00、K1+520.00、K1+51
5.00点的设计标高。

解:(教材中图示有误,应将-1.5%改为+1.5%)
ω=i2-i1=1.5%-(-2.5)%=4%ω>0,故为凹曲线
由二次抛物线型竖曲线特性知:
切线长T:T=L/2=Rω/2
外距E:E=T2/2R=Rω2/8
曲线中点处的设计高程为该点处切线高程加竖距,由题意竖距的取值范围为
E=(429.30-429,429.40-429)=(0.30,0.40)
所以:E=Rω2/8=(0.30,0.40),
半径的取值范围:R=(1500,2000)
以R=1800.00为例:
L=Rω=1800×4%=72.00 m
T=L/2=36.00 m
E=Rω2/8=1800×(4%)2/8=0.36 m
设计高程计算:
竖曲线起点桩号为:K1+520.00-T=K1+520.00-36.00=K1+484.00
竖曲线起点高程:429.00+36×2.5%=429.90 m
竖曲线点桩号为:K1+520.00+T=K1+520.00+36.00=K1+556.00
竖曲线终点高程:429.00+36×1.5%=429.54 m
K1+500.00处:
横距x1=(K1+500.00)-(K1+484.00)=16.00 m
竖距h1=x12/2R=162/(2×1800)=0.07 m
切线高程=429.90-2.5%×16=429.50 m
设计高程=429.50+0.07=429.57 m
K1+520.00处:
设计高程=429.00+0.36=429.36m
K1+515.00处:
横距x3=(K1+515.00)-(K1+484.00)=31.00 m
竖距h1=x12/2R=312/(2×1800)=0.27 m
切线高程=429.90-2.5%×31=429.125 m
设计高程=429.375+0.27=429.39 m
4.5 某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80km/h,有一处平曲线半径为250m,该段纵坡初定为5%,超高横坡为8%,请检查合成坡度,若不满足要求时,该曲线上允许的最大纵坡度为多少?
解:
根据教材P74表4-10,合成坡度值应取10.5%
%%,满足要求
I=<
9.431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