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故园教案2篇

合集下载

《肖邦故园》市级公开课教案

《肖邦故园》市级公开课教案

《肖邦故园》市级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肖邦的音乐风格和创作背景。

学生能够分析并演奏肖邦的《故园》。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聆听、分析和实践,提高对肖邦音乐的理解和演奏技巧。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欣赏和感受肖邦的音乐魅力,培养对古典音乐的热爱和尊重。

学生通过学习《故园》,培养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教材选择了肖邦的《故园》作为主要学习内容,这首曲子是肖邦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音乐风格。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但对肖邦的音乐风格和《故园》的创作背景可能不太熟悉。

学生可能对古典音乐有一定的兴趣,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肖邦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进入古典音乐的氛围。

教师简要介绍肖邦的背景和音乐风格,激发学生对《故园》的兴趣。

3.2 学习《故园》:教师引导学生聆听《故园》,并分析其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教师讲解《故园》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曲子的意义。

3.3 实践演奏:教师示范演奏《故园》,并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和讨论,提高演奏技巧和合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演奏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演奏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技巧和表现力。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4.2 学生学习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进步。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权威的古典音乐教材,提供准确的乐谱和背景知识。

5.2 音响设备: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关于肖邦和《故园》的信息和视频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聆听与分析:教师播放《肖邦故园》的录音,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肖邦故园》教案

《肖邦故园》教案

《肖邦故园》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肖邦故园》是一首描绘波兰乡村景色的钢琴曲,由著名作曲家肖邦创作。

通过学习这首曲目,让学生了解肖邦的音乐风格,感受其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1.2 教学目标了解肖邦的生平背景及其音乐风格特点;掌握《肖邦故园》的曲式结构和音乐元素;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第二章:肖邦生平简介2.1 肖邦的生平介绍肖邦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出生背景、音乐学习经历、创作特点等。

2.2 肖邦的音乐风格分析肖邦的音乐风格特点,如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等,并与其他作曲家进行对比。

第三章:《肖邦故园》音乐分析3.1 曲式结构分析《肖邦故园》的曲式结构,包括主题、变奏、尾声等部分。

3.2 音乐元素探讨《肖邦故园》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以及肖邦运用的特殊技巧。

第四章:《肖邦故园》演奏技巧4.1 演奏姿势与手型讲解正确的钢琴演奏姿势和手型,以便能够更好地表现乐曲。

4.2 音色与表情指导学生如何通过音色和表情的变化,传达乐曲的情感内涵。

第五章:欣赏与实践5.1 欣赏演奏版本推荐一些经典的《肖邦故园》演奏版本,供学生欣赏和学习。

5.2 实践演奏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演奏,鼓励他们表达个人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第六章:音乐背景与文化6.1 波兰音乐背景介绍19世纪波兰的音乐氛围和民族音乐元素,分析这些元素如何影响肖邦的作品。

6.2 肖邦与民族主义探讨肖邦如何将波兰民族音乐元素融入他的作品中,以及他对民族音乐的贡献。

第七章:曲式分析与应用7.1 主题分析深入分析《肖邦故园》的主题旋律,包括其旋律线条、节奏模式和和声进行。

7.2 变奏手法讲解肖邦在《肖邦故园》中使用的变奏手法,如调性变化、节奏变形等。

第八章:演奏技术与表达8.1 技术练习提供针对《肖邦故园》的技术练习,帮助学生克服演奏中的难点。

8.2 音乐表达指导学生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来增强演奏的表现力,包括动态变化、音色控制等。

第九章:课堂活动与互动9.1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肖邦故园》的理解和感受。

《肖邦故园》(教案)

《肖邦故园》(教案)

《肖邦故园》(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肖邦故园》是一首充满怀旧情绪的钢琴曲,描绘了肖邦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

通过学习这首曲目,使学生了解肖邦的音乐风格,感受其对故乡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1.2 教学目标1. 了解肖邦的音乐风格及其创作背景。

2. 学会欣赏《肖邦故园》,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聆听、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肖邦的音乐风格,感受《肖邦故园》的魅力。

第二章:肖邦的音乐风格2.1 肖邦生平简介介绍肖邦的生平事迹,使学生了解这位伟大作曲家的一生,为学习《肖邦故园》做好铺垫。

2.2 肖邦的音乐特点分析肖邦音乐的特点,如浪漫主义风格、民族主义精神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肖邦故园》。

2.3 肖邦的创作背景讲解《肖邦故园》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肖邦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从而更好地感受音乐中的情感。

第三章:《肖邦故园》乐曲分析3.1 乐曲结构分析《肖邦故园》的乐曲结构,如序曲、主题、变奏等,使学生了解乐曲的构成。

3.2 音乐主题讲解《肖邦故园》的音乐主题,引导学生感受主题中的怀旧情绪。

3.3 演奏技巧介绍《肖邦故园》的演奏技巧,如音色、节奏、力度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演绎这首曲目。

第四章:欣赏与讨论4.1 欣赏《肖邦故园》让学生聆听《肖邦故园》,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2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就《肖邦故园》的音乐特点、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程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肖邦故园》的音乐特点及其情感表达。

5.2 拓展学习推荐学生学习肖邦的其他作品,如《夜曲》、《圆舞曲》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5.3 作业布置第六章:钢琴演奏技巧讲解6.1 音阶与和弦详细讲解《肖邦故园》中的音阶与和弦运用,分析其音乐效果,引导学生正确演奏。

6.2 指法与音色指导学生掌握《肖邦故园》中的指法与音色变化,使演奏更具表现力。

《肖邦故园》教案

《肖邦故园》教案

《肖邦故园》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肖邦的生平及其音乐成就欣赏并分析《肖邦故园》的音乐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1.2 课程内容肖邦的生平介绍《肖邦故园》的背景及创作意义《肖邦故园》的音乐特点分析第二章:肖邦的生平介绍2.1 出生背景肖邦的出生地点和时间肖邦的家庭环境及音乐熏陶2.2 音乐成就肖邦在钢琴音乐领域的贡献肖邦的创作风格及影响2.3 肖邦的生活趣事肖邦的社交圈子肖邦的恋爱经历第三章:《肖邦故园》的背景及创作意义3.1 《肖邦故园》的创作背景肖邦对故乡的情感肖邦的创作灵感来源3.2 《肖邦故园》的创作意义《肖邦故园》在肖邦音乐作品中的地位《肖邦故园》对后世音乐家的影响第四章:《肖邦故园》的音乐特点分析4.1 旋律特点分析《肖邦故园》的旋律线条探讨《肖邦故园》的旋律表现力4.2 和声特点分析《肖邦故园》的和声处理探讨《肖邦故园》的和声效果4.3 节奏与结构分析《肖邦故园》的节奏特点探讨《肖邦故园》的结构布局第五章:课堂活动与练习5.1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讨论《肖邦故园》的音乐特点观看相关音乐会或纪录片,增强学生对肖邦音乐的了解5.2 练习请学生课后欣赏其他肖邦的作品,体会其创作风格第六章:演奏技巧解析6.1 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手指的独立性和灵活性踏板的使用和控制6.2 《肖邦故园》的演奏要点分析《肖邦故园》的演奏技巧探讨如何正确表达音乐的情感6.3 练习建议提供针对性的练习曲目指导学生如何练习并掌握演奏技巧第七章:音乐表达与情感传达7.1 音乐表达的重要性音乐表达在演奏中的作用音乐表达与情感传达的关系7.2 《肖邦故园》的情感解析分析《肖邦故园》所表达的情感探讨如何通过演奏传达情感7.3 情感传达的练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运用音乐表达情感提供情感传达的练习曲目第八章:肖邦音乐与现代钢琴演奏8.1 肖邦音乐在现代钢琴演奏中的地位探讨肖邦音乐在现代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分析现代钢琴演奏家对肖邦音乐的理解和演绎8.2 现代钢琴演奏技巧的发展探讨现代钢琴演奏技巧的发展趋势分析现代钢琴演奏家如何运用新技术演绎肖邦音乐8.3 欣赏现代钢琴演奏家的肖邦作品演奏组织学生观看现代钢琴演奏家的肖邦作品演奏视频分析并讨论演奏家的演奏风格和技巧第九章:课堂实践与展示9.1 课堂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演奏练习鼓励学生进行独奏展示9.2 学生展示邀请学生进行肖邦作品的演奏展示评价学生的演奏并提出改进建议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进行教学反思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强调《肖邦故园》的重要性和价值10.2 拓展学习建议推荐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曲目和资料鼓励学生参加钢琴比赛和音乐交流活动10.3 期末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期末展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肖邦的生平介绍肖邦的生平对于理解他的音乐作品至关重要。

2024年《肖邦故园》教案(精选

2024年《肖邦故园》教案(精选

2024年《肖邦故园》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具体章节为《肖邦故园》。

详细内容包括:肖邦生平简介,肖邦音乐创作特点,以及对肖邦故园的描述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肖邦的生平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2. 掌握肖邦音乐创作的特点,能分析其作品风格。

3. 领悟作者通过对肖邦故园的描绘,传达出的对肖邦音乐的理解和敬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肖邦音乐创作特点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深入理解作者对肖邦故园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肖邦钢琴曲,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肖邦音乐的魅力,进而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肖邦生平及其音乐创作特点。

3. 课堂讲解:a. 讲解肖邦生平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b. 分析肖邦音乐创作特点,举例讲解。

c. 对文本进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肖邦故园的情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肖邦的作品风格,并举例说明。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肖邦故园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7. 课后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1. 肖邦生平简介2. 肖邦音乐创作特点a. 抒情性b. 民族性c. 革命性3. 肖邦故园的象征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肖邦的一首钢琴作品,阐述其创作特点。

答案示例:(1)抒情性: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肖邦内心的忧郁与激情。

(2)民族性:作品中融入了波兰民间音乐的元素,体现了肖邦对家乡的眷恋。

(3)革命性:作品在音乐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展现了肖邦勇于突破的精神。

2. 拓展作业:了解肖邦的其他作品,对比分析其创作风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肖邦的生平、音乐创作特点,以及感悟作者对肖邦故园的情感,使学生对肖邦及其音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拓展延伸:可组织学生参加肖邦音乐欣赏活动,进一步感受肖邦音乐的魅力。

《肖邦故园》公开课教案2

《肖邦故园》公开课教案2

《肖邦故园》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肖邦及其作品《肖邦故园》背景知识。

2. 激发学生对肖邦音乐和故园情感的兴趣。

教学内容:1. 肖邦生平简介2. 《肖邦故园》作品简介3. 欣赏《肖邦故园》片段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肖邦生平及其音乐成就。

2. 学生观看《肖邦故园》片段,感受音乐与故园情感的交融。

3. 学生分享对《肖邦故园》的初步感受。

第二章:作品分析教学目标:1. 分析《肖邦故园》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特点。

2. 引导学生理解肖邦通过音乐表达故园情感的方式。

教学内容:1. 旋律特点分析2. 节奏特点分析3. 和声特点分析4. 情感表达分析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肖邦故园》的旋律、节奏和和声。

2.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肖邦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故园情感。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第三章:音乐欣赏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肖邦故园》整体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完整欣赏《肖邦故园》2. 分析作品中的音乐形象3. 探讨肖邦的音乐风格教学活动:1. 学生完整欣赏《肖邦故园》。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音乐形象。

3. 学生分享对肖邦音乐风格的看法。

第四章:情感体验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肖邦故园》中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

教学内容:1. 感受《肖邦故园》中的怀旧、忧郁等情感。

2. 分析肖邦如何运用音乐语言表达情感。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肖邦故园》中的情感变化。

2. 学生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情感的理解。

第五章:创意表现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性思维。

2. 提高学生通过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生尝试创作以故园为主题的简易音乐作品。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

教学活动:1. 教师为学生提供创作素材和基本创作步骤指导。

2. 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肖邦故园》教案(通用5篇

《肖邦故园》教案(通用5篇

《肖邦故园》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音乐欣赏》第三单元《肖邦故园》。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肖邦故园简介”,详细介绍了肖邦的生平及其故园的地理、历史背景;第二章“肖邦音乐作品欣赏”,重点分析肖邦的部分钢琴作品,如《夜曲》、《圆舞曲》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肖邦的生平及其故园的地理、历史背景。

2. 欣赏肖邦的音乐作品,感受其音乐风格特点。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肖邦音乐作品的特点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肖邦的音乐作品,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黑板。

2. 学具:笔记本、音乐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肖邦故园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肖邦的生平及其故园的地理、历史背景。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第一章“肖邦故园简介”,让学生对肖邦及其故园有初步的认识。

3. 作品欣赏:播放肖邦的钢琴作品,如《夜曲》、《圆舞曲》等,引导学生感受肖邦音乐的风格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肖邦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和声、节奏等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肖邦的其他音乐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肖邦故园简介2. 肖邦音乐作品欣赏《夜曲》《圆舞曲》3. 肖邦音乐作品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肖邦的另一首作品《雨滴前奏曲》,并写出其风格特点。

答案:《雨滴前奏曲》是肖邦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前奏曲。

其特点如下:(1)旋律优美、抒情,充满诗意;(2)和声丰富,运用了许多升降调式;(3)节奏多变,充满动力;(4)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风格。

2. 拓展作业:了解其他著名音乐家及其作品,比较他们的音乐风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欣赏肖邦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在后续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著名音乐家及其作品,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肖邦故园》教学方案3篇

《肖邦故园》教学方案3篇

《肖邦故园》教学方案3篇Teaching plan of Chopin's hometown汇报人:JinTai College《肖邦故园》教学方案3篇前言:公务文书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

本文档根据公文写作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肖邦故园》教学方案2、篇章2:《肖邦故园》教学方案3、篇章3:《肖邦故园》教学方案篇章1:《肖邦故园》教学方案1.理解故园的文化内涵,提升爱国主义情操。

2.理解本文的取材和写法,进一步了解“散文”这一文体的特点。

篇章2:《肖邦故园》教学方案【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1.了解肖邦,感受其爱国热情,提升自己的爱国情操。

2.理解音乐创作与祖国的关系。

篇章3:《肖邦故园》教学方案【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一、导入课文在世界乐坛上有一位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天才音乐家,虽然他半世坎坷,命运多舛,虽然关山阻隔,有国难投,但是他始终饱怀着爱国主义的激情,创作了许多振奋人心,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异族统治的乐曲,鼓励着那些仁人志士为自由,民主,幸福而前赴后继,即使在临终前仍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他就是波兰音乐家肖邦。

二、作者简介肖邦(1810-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

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

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xxx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30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与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柏辽兹、李斯特等来往密切。

这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方面,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这时写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肖邦故园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Chopin's hometown肖邦故园教案2篇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肖邦故园教案2、篇章2:肖邦故园教案篇章1:肖邦故园教案【学习目标】1.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祖国与个体的关系。

2.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人的生命天然地与生他养他的祖国连在一起,不管走到哪里,他的性格、命运、情感和记忆永远与祖国相关。

人与祖国的复杂关系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思索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肖邦故园》,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深情眷恋之情。

二、检查预习听写下列词语:荒诞不经茕茕孑立玲珑剔透浪迹天涯通衢大道寥寥无几缱绻雾缭烟绕促膝谈心蕴藏三、关于作者、肖邦弗雷德里克·肖邦是伟大的波兰音乐家,他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时就写出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在他二十九岁那年,德军攻占波兰,以后肖邦一直漂泊异国,大部分时间在法国度过,直到长眠于巴黎的拉雪兹公墓,但他的心脏被运回祖国。

在国外的日日夜夜,肖邦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他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

肖邦的音乐成为最有力量的波兰人的音乐,就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雅一伊瓦什凯维奇是波兰当代杰出的诗人和小说家,也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自成一格,自然流畅,真切中见精神,朴素中有华彩。

本文笔调亲切平和,抒情优美,感情深邃沉稳,真挚感人。

作为肖邦的同胞,作家雅一伊瓦什凯维奇对肖邦怀有深深的敬意,他选取肖邦故园为切人点,介绍了作曲家肖邦故居的历史和现状,追叙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尤其着重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眷恋,那种无法割舍的深沉的爱。

四、理清作品思路这篇文章的篇幅比较长,而且作者是把人、物、景与音乐交织在一起来写的,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密不可分,所以上下文的衔接非常紧密,很难断开,为了教学的方便,可以把这篇文章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对肖邦故居的历史回顾。

第二部分(第3—8段),重点阐述肖邦故居以及它周围的环境与艺术家创作的密切联系,强调了肖邦故居的朴素、简陋,周围景致的形、声、色的微妙变化,以及它们在肖邦音乐中的完美体现。

第三部分(第9—12段),这一部分是文章的重点,作者满含深情地写了肖邦对这片故土的热爱。

从出生地,到少年时代的探望故里,青年时代的故园告别,再到在异国他乡的梦中思念,直至用音乐来寄托自己对祖国的满腔热爱和对故土的无限眷恋。

第四部分(第13—19段),写肖邦故居的现状,人们从这座小屋以及肖邦音乐中所获得的精神力量。

主题在这里得到升华,强调了肖邦之家已经成为波兰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坚韧纽带。

第五部分(第20一27段),这是本文中最华美的乐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肖邦故园春、夏、秋、冬四季美景,并把它们与肖邦的音乐融合在一起,如诗如歌如画,令人陶醉、回味不尽。

五、文本研读学生速读课文,进行文本研读l.肖邦故居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讨论明确:热闹的处所,宫殿式的府第——简朴的小屋,朝拜的圣地,精神宴会的殿堂。

2.肖邦故居有哪些特点?它与肖邦的音乐创作有哪些联系?——讨论明确:特点:简陋、朴素周围景致的形、声、色的微妙变化在肖邦音乐中的完美体现。

“蔚蓝的色调是波兰景色和在这大平原上诞生的艺术家的音乐的共同色调。

”3.祖国与肖邦的音乐有哪些联系?——讨论明确:肖邦对这片故土的热爱。

从出生地,到少年时代的探望故里,青年时代的故园告别,再到在异国他乡的梦中思念,直至用音乐来寄托自己对祖国的满腔热爱和对故土的无限眷恋。

“倘若此刻我们听到,或者亲自弹奏伟大作曲家临终前的最后一组玛祖卡曲,我们必能从中听到昔日国内歌声的淡淡的旋律。

由于他半世坎坷,命途多舛,也由于关山阻隔,有国难投,这一组玛祖卡曲似乎是被万种离情、一怀愁绪所滤过而净化了,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但它们无疑是出自故里,跟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4.作者是怎样将肖邦故园的四季与肖邦的音乐结合起来的?——讨论明确:春天的娇嫩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尤其是黄昏时分的景色,宛如F小调叙事的开头几节;秋天的落叶,就像忧伤的奏鸣曲中那结尾的、令人难忘的三重奏。

冬天,只有微弱的琴声在抗御风、雪和寂静,只有音乐长存。

5.人们为什么会怀着景仰的心情,来朝拜肖邦故居这座圣地?——讨论明确:这美好的音乐有时也是斗争的武器;是藏在花丛中的大炮。

作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的伟大艺术具有何等不可估量的威力。

人们从小屋及肖邦音乐中获得了精神力量。

六、总结文章虽然大都在描写肖邦故乡的自然景色,但主题却在肖邦,在肖邦的音乐与故乡、祖国的关系,在肖邦的爱国情怀。

本文通过肖邦这位伟大音乐家的成长与艺术创作,深刻地说明祖国对于一个人的价值。

没有波兰,就没有肖邦,就没有肖邦的音乐,波兰是肖邦音乐的灵魂。

而反过来肖邦及肖邦的音乐又成为波兰民族精神的体现。

祖国与人就具有这样双向的意义。

七、品味语言1.请学生找出认为写的好的段落,诵读品味。

这篇文章的景色描写十分出众,镜头时而拉远,时而推近,显得优裕自如,那些原本看似平淡无奇的景物,在作者的笔下却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光彩,他仿佛在为我们演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描画一幅清新秀丽的田园山水画。

不仅仅如此,本文的与众不同之处,还在于作者把音乐家的人生与自然景色描绘融会在一起,而这二者又与肖邦对波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热爱交织在一起,由人及事,由景及物,由故园到祖国,情感一步步地提升,这样,景语便成了情语,而情语又升华为一种精神的再现。

2.小结:①出众的景物描写,仿佛是恬静优美的抒情曲,清新秀丽的田园山水画。

②景语成为情语,而情语又升华为一种精神的再现。

八、作业l.积累词语2.完成《学习与评价》3.预习《发现》肖邦故园教学目标:1、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阅读,结合自己的体验与认识,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文化内涵,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祖国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情。

2、了解肖邦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3.将音乐欣赏和文学欣赏结合起来。

教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欧洲是人们向往的地方,欧洲是艺术的欧洲,欧洲是绘画和古典音乐的欧洲,涌现出一大批举世闻名的音乐家。

如巴赫、莫扎特、肖邦、贝多芬。

欧洲文明给全人类带来了耀眼的文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雅-伊瓦什凯维奇《肖邦故园》。

二、作家介绍肖邦的生平和思想发展弗利得利克·肖邦是伟大的波兰音乐家。

1810生于华沙的近郊热那佐瓦沃拉。

从小就显示出特殊的音乐才能,六岁学弹钢琴,七岁发表第一首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八岁举行了第一次公开演奏,被人们誉为神童。

少年时代,肖邦接触到了波兰城乡的民间音乐以及不少波兰爱国人士的进步思想。

1826年起,肖邦正式成为xxx学院的学生,与不少思想进步的师生交往。

这些年里,肖郑经常去乡间度假,欣赏自然风光,倾听农民的歌唱、奏乐,参加乡村的舞会和婚礼。

祖国的文化、民族民间的音乐,就像种子一样,播种在肖邦的心田里。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期的波兰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1930年德军攻占波兰,以后肖邦大部分时间在法国度过。

肖邦的朋友、波兰诗人维茨凯维支在给肖邦的信中写道:"你只要经常记着,民族性,民族性,最后还是民族性......正象波兰有祖国的大自然一样,也有祖国的旋律。

高山、森林、河流、草地都有自己内在的、祖国的音响。

"肖邦深受影响。

1830年11月,在萧瑟的寒风和动荡不安的国家局势中,肖邦带着一只满盛祖国泥土的银杯告别故国辗转来到巴黎,他经常和聚集在巴黎的各国文艺家交往,如雨果、巴尔扎克、海涅、李斯特、贝利尼等。

这些人尽管对肖邦的精神生活是一种慰籍。

但是,他乡作客、举目无亲的感受,始终使他悲郁不已。

在国外的日日夜夜,肖邦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他创作了许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想情、王国恨。

三十年代中期,他的身体越来越弱。

1849年,39岁的肖邦在对故国的无限追思中离开人世,身后留下大量的音乐杰作,其作品中的爱国主题历来备受世界的尊重。

离世前,肖邦嘱人在自己死后把心脏运回波兰。

三、学习新课1、作者为什么不以"肖邦故居"为题?(故园包含的内容包括故居、家乡、祖国)2、肖邦的故园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怎样写?(肖邦的故园是简朴的。

用富丽堂皇的建筑群和简朴的小屋进行对照,超越时空的对比,突出肖邦故园是最珍贵的古迹、波兰人朝拜的圣地、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伟大艺术家的摇篮)3、想一想是什么力量使小屋成为圣地的?(是小屋的主人、是音乐、是音乐主人的灵魂、是主人对艺术的追求)4、艺术家的创作跟各自出身的环境,跟生活周围的景色有着密切的联系,环境影响人,这里的环境指的已经不再是那间小屋,肖邦的故园有了第二层意思,那就是家乡的意思。

这些密切联系体现在什么地方?肖邦的故园和他的音乐有什么联系?(故园给了他音乐,给了他音乐的主题与品格,精神与灵魂。

这里的景色是何等的朴素、淡雅、然而有时何等的持久、深沉。

这也是艺术家的音乐的共同的色调。

)5、阅读9-12节,这几节的表达方式与前面有什么不同,请概括内容(经常和妹妹一起探望故里,给友人的信提起自己怀念我的家、我的母亲、我的姐妹,我如今只能依稀记得国内的歌,以玛祖卡曲为例,说明他音乐中的乡音。

)6、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探究深层的原因。

(因为怀念故乡,热爱这片故土,在他的心目中这小小的庄子就是整个祖国乡村的象征。

)这时故园有了第三层意思:祖国7、阅读13-19节,这几节写了肖邦故居的现状,思考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来肖邦之家欣赏音乐?(能感受到在同肖邦促膝谈心,能从肖邦音乐中获得精神力量,能够感受到祖国文化的伟大。

肖邦的音乐已经超出了音乐的力量。

肖邦是波兰人心中的骄傲。

)8、作者在写四季景色时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请说出来?(把四季景色与肖邦音乐融合在一起)9、为什么这花园与肖邦的音乐是般配的?(肖邦的故园给了他音乐,给了他音乐的主题与品格,肖邦用音乐表达着自己灵魂深处对故园的爱与眷恋,音乐里故园的一切也是肖邦的一切,肖邦在用絮语和呢喃表达对故园朴素、淡雅的深沉持久的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