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靖江市中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高中)获奖通报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校本课程《疯狂诗词》之《孔雀东南飞》教案1

《孔雀东南飞》第一课时:《孔雀东南飞》主题思想新解一.教学设想:《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六课。
这个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这一时期产生了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对《孔雀东南飞》的主题思想,我们的教学参考用书归纳为“揭露和批判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是超时代、超生活的歧义解读,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解读。
因此,设想运用探究性课堂的形式,指导学生对其主题思想进行回归历史真实的科学解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这首诗的传统的主题思想,并对其命题的真伪进行辨析。
过程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以及对国学的关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诗中产生主题认知歧义原因的分析及认识。
难点:回归历史真实的主题思想的解读。
四.教法和学法(1)互动教学(2)创设情景教学(3)比较阅读(4)启发式教学学法:(1)探究、合作、讨论(2)查阅资料、发表演讲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
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
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
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
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
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
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解说:这首歌曲调低沉舒缓,非常符合原诗的意境,而屠洪刚的演唱丝丝入扣,深沉含蓄,对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和焦仲卿“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的心理揭示比较细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有初步的认识。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高二语文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高二语文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满分值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把答案一律做在答案卷上。
Ⅰ卷(阅读8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重新看待李白与盛唐的关系传统教科书认为满腹经纶的李白曾在朝廷任过“供奉翰林” (相当于文书.秘书之类的职位)一职,却遭到奸人的诽谤.排挤,最后落得被赐金还乡的结局,普遍都认为李白怀才不遇,对他寄予深厚的同情,并认为朝政腐败,大有“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悲叹。
而我却讲:是盛唐以宽容的胸怀仁慈的关怀,孕育了李白独树一帜的诗风。
任何一个单位一个部门辞退不适用的人员简直是一件正常平常之极的事情,李白被辞退在今天看来简直是无可厚非的平常之事。
从有关李白的资料上看到,李白的性格放荡不羁.独断独行,这种性格或多或少是不适宜在朝廷中任秘书之职的,所以李白被辞退并不全因诽谤排挤之故,也有自身的原因。
但非常难得的是朝廷对他多次的赐金,这笔赐金足够李白一辈子过着游山玩水.大饮大喝的生活。
正因为有了充足的经济生活的保障,没有了后顾之忧,李白才可能写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如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此豪放洒脱的诗歌!那就是大唐统治者给他解决了后顾之忧。
辞退一个人是平常的事,但能保障他失业后的生活却是非常难得的事情,就我们今天也难以做到,但盛唐做到了。
李白却心有不甘,郁郁介怀,常在诗中抨击大唐统治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更为狂莽的是李白还参与叛军的反政府行动(参与“永王之乱”)。
然而,盛唐的统治者却以海纳百川的胸襟不予计较并原谅了他(原打算把他流放到夜郎,但行至长江巫峡就被赦免了)。
那首著名的《朝发自帝城》,反映他当时的心情,纵观整个中国历史,请问,有哪个朝代哪位统治者能做到这点?不要小看这点,我们翻开中国历代的文祸史,贞观和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文祸最少的时代。
江阴市2007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获奖名单

张志兰
二等奖
58
谈对话式语文教学中的角色平等
青阳中学
范丙军
二等奖
59
用比较来拓深学生的思维
长泾中学
黄新玉
二等奖
60
借小说之魂,点记叙之睛——一堂作文辅导课的启示
江阴高中
徐国洪
二等奖
61
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追求
顾山中学
王建中
二等奖
62
为学生撑起语文学习的一方晴空
陆桥中学
高 娥
二等奖
63
要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
华士实验
陈飞
三等奖
100
浅谈如何有效地进行作文训练
长泾中学
严 勇
三等奖
101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诗歌鉴赏复习效率
长泾中学
钱 烨
三等奖
102
让评点批注式阅读焕发活力
长泾中学
顾英燕
三等奖
103
科学方法与主观态度的结合——略谈课外阅读
澄西中学
花文芳
三等奖
104
浅谈课改下的人文语文
长泾中学
夏 勇
三等奖
105
语文教学“新”的前提
长泾中学
顾 洁
二等奖
69
新课改背景下“文言文五读教学法”之探究
成化高中
戴海霞
二等奖
70
浅谈中学抒情散文的情感把握
长寿中学
王秀芹
二等奖
71
预习——一个不容忽略的角落
成化高中
曹 峰
二等奖
72
改变文言文教学方法,激发文言文学习兴趣——教《劝学》《师说》有感
长泾中学
吴晓凤
二等奖
江苏省靖江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厄运下的英雄苦难中的凡

厄运下的英雄苦难中的凡人——《论厄运》《直面苦难》对比阅读教学目的:1.体会深沉的哲理,品味凝炼的语言。
2.提高比较辨析的阅读鉴赏能力。
3.培养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1.以两文的整合为基础,以筛选观点句为突破口,比较两文异同;透彻理解深沉的哲思。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苦难,领悟悲剧中展示的人性美;内化为一种人格力量。
学法指导:独立探讨,整合信息。
教学课时:1课时一、导语设计人生苦短,风云难测,生命的天空洒满了金色的阳光,也弥散着凄冷的苦雨。
顺境,人之所求,但无法有求必应,逆境,人之所畏,却往往不期而遇。
同学们,当你尽情奔跑,拥抱碧海蓝天时,你可曾触摸到史铁生在地坛里用泪水镌刻的心灵印迹;当你张开明眸,欣赏花红柳绿时,你可曾听到海伦?凯勒在黑暗中用寂寞唱响的生命强音。
当你的青春绽放美丽,幽吐芬芳时,你可曾听见在地震海啸中绝望的呼喊,你可曾看见在饥饿寒冷里挣扎的灵魂。
有人说人的脸型就是一个“苦”字,此言不谬。
苦难固然无法逃避,生命亦有崛起的尊严,今天让我们走进培根和周国平的哲理散文中,共品苦味人生。
二、整体感知(一)提炼观点,体悟内涵对待苦难、厄运,人们有不同的认识体验。
有人认为它是可惧的深渊,荒芜了生命的春天;有人认为它是可贵的财富,点亮了心灵的天空。
对待这样一个深沉的命题,培根和周国平也有各自的体悟。
下面就请同学们到文章中去探寻两位大师的思想的清流,智慧的精华,即找到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
筛选文章的观点句也有一定的技巧。
方法指导:1.从表达方式看,议论抒情为首选。
2.从呈现位置看,段首段尾为首选。
3.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为首选。
4.从语言风格看,不用技巧为首选。
(学生独立圈点,师生交流)《论厄运》:“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引用舍)“超越自然的伟大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 (取)“真正的伟人,是像神那样无所畏惧的凡人” (引用舍)“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 (取)“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绝非没有希望” (引出下文舍)“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 (取)总结思路:战胜厄运是奇迹————战胜厄运要坚忍————战胜厄运显美德《直面苦难》:本文周国平把苦难分为两类——社会悲剧和自然悲剧,文字侧重围绕自然悲剧展开。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07-2008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Ⅰ必考题(142分)一、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20分)乡愁①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其实这样的理解未免太偏狭具体了,我此刻体会出了那种滋味,并非那么简单。
乡愁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的,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它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
古往今来的那么多思乡的诗篇,细细想来,原都是对自我的悲怜: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歌者哀叹的是岁月的逝水对自己无情的抛掷。
海得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中央”,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理念,但细想这故乡仍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因为那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他的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
生命的家宅,记忆的归宿,稚儿离开那里,是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这真真正正永世的分离,便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一旦你回来追寻,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
所以,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
②我便想像那位初唐的诗人陈子昂,在登上幽州古台时的悲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原曾觉得他的悲号未免有些夸张,但今想来,那命运对每个生为凡胎的肉身不过就是这样的设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任凭你把酒问天,悲呼浩叹,天道总不会屈就人道,肯给你些许丝毫的通融怜悯。
因了这个宿命,中国的诗人骚客们,自汉以后便都变成了唯美的感伤主义者,他们是文人,同时又是哲人,我想中国的文学中之所以有一个很特殊很强烈的乡愁的传统,恐怕与这种生命本体论的哲学,和他们悲剧论的人生观念不无关系。
江苏省靖江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如何进行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素材

如何进行作业设计许多一线的教师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相对于一般的授课内容而言,作业的设计似乎往往显得不是那么重要。
其实,作业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巩固和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有效手段,是教与学过程中都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
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将充满人性美、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了一种枯燥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因而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限制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在现阶段,新课程教育理念强调应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注重对学生创新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语文作业,应当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地学,灵活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基于这种理念,教师在设计作业练习时应力争在形式、题材、要求等方面“开放搞活”,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以此达到培养其学习兴趣、巩固其学习知识、提高其语文素养的目的,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快乐、有效地学习。
一、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及弊端1.气氛沉闷,缺乏灵活性。
在过去长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念导致教师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内容的重要手段,因而巩固语文学习的作业也似乎理所当然地成了课堂之外的学习任务。
且不说课堂讲解这种单向的信息传递单一、乏味,就学生接收来看,在教师讲的内容学生未必完全理解掌握下,教师布置学生作业,希望通过课外作业来巩固学习内容,这样布置作业成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把握不了学习的重点难点,自然也就没有学习的主动权;2.形式单一,缺乏实效性。
语文教学,从理念上说应该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很少考虑到后两者,狠抓对知识的巩固与记忆,而忽视了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培养学生完成作业的方法和完成作业的态度。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校本课程《疯狂诗词》之《孔雀东南飞》教案2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谈《孔雀东南飞》兰芝遣归的四种可能原因《孔雀东南飞(并序)》是一首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久经不衰的经典诗篇,被现行的人教版(2006年11月第2版)高中语文教材安排在必修②中。
作为一首汉乐府长诗,它与另一首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璧”,足见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艺术上的成就。
该诗描述了汉末建安年间一对恩爱的青年夫妇焦仲卿与刘兰芝在封建家长制的淫威下遭逢的悲剧命运。
其中,女主人公刘兰芝,一个近乎完美型的女人,却遭逢遣归,多少让人无法接受。
然而,万物有果终有因。
那么,兰芝遣归终因为哪般?本文,笔者试图就此作些粗浅的探析。
一、数年未育,难容焦家这很可能是刘兰芝遣归的致命伤。
婚后数年未育,诗中虽无明确交代,但只要我们稍做分析,还是能够找到相关线索。
在这一桩焦母强迫离散的悲剧婚姻中,首先主动提出遣归的却是兰芝本人!而在封建社会,一个弱女子自请遣归,应该深知其后果。
那么,是什么让她做出了如此的决定?有人说是她绝不忍辱苟且于焦母的刚强性格使然!可是,一阵痛快之后又能怎样呢?显然这种说法不尽让人信服。
而要说是其对造成事端的原委和事态的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还有些许道理。
而这种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又是针对什么?那很有可能是婚后数年未育,致使自己在焦家陷入尴尬与困境,而今势不留人,自知已无立足之地,与其坐等遣归,不如自请遣归。
就这样,“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的婚姻不意走到了尽头。
离别的时刻终于来临!由“泪落连珠子”、“涕落百余行”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那种离别的悲残情景。
一桩棒打鸳鸯的离散婚姻中,女子今后最为牵挂的恐怕就是爱人与孩子!今朝遣归日,何年相见时?这种离别的场合,怎能没有和孩子的撕心裂肺的惨别?可是,我们并未从诗歌当中看到母亲与孩子的相拥相抱、难舍难分!只见“上堂拜阿姆”“却与小姑别”而已!而这也不像有孩子的可能。
不论是“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还是“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我们看到的都是刘兰芝那样的决绝,而看不到她对于这个世界的多少牵挂。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校本课程《疯狂诗词》之《孔雀东南飞》教案7

《孔雀东南飞》第七课时:刚烈•专情•绝望•轻生——《孔雀东南飞》悲剧成因新解现行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的教师教学用书上,依然采用唐弢的分析文章,把《孔雀东南飞》(下简称《孔》诗)中悲剧的罪魁祸首归结到封建礼教、封建门阀观念及封建家长制上。
但笔者认为,封建礼教、封建门阀观念及封建家长制充其量只是造成刘兰芝的被遣和再嫁,从而使刘兰芝和焦仲卿这对有情人终难白头偕老。
但二人双双殉情的惨剧令人不可思议,太草率、太轻生了。
难道被遣、再嫁的女子只有你刘兰芝吗?那为什么刘兰芝非得去自杀,焦仲卿也随之“自挂东南枝”?女子被遣、再嫁,这在当时是再稀松平常的事了,诗中县令、太守家先后去兰芝家提亲便是明证,刘兰芝的家兄为其操办再嫁事宜,也并不见得就是将其往火坑里推。
刘兰芝心中不愿意这样的亲事,是因为她心中一直装着焦仲卿放不下,焦仲卿更是以“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的话向母亲求情,可见二人的感情笃深。
刘兰芝最终轻赴黄泉,我们就站在现代人的立场上大批特批封建礼教、封建门阀观念及封建家长制,这不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态度。
那么,我们究竟应怎样认识《孔》诗的悲剧成因呢?《孔》诗中的悲剧,归根结底是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性格造成的,或者说,封建礼教、封建门阀观念及封建家长制仅仅是悲剧形成的外因,而刘、焦的性格因素则是悲剧形成的内因。
从《孔》诗前的小序中可以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这个时代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才刚确立不久(从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封建门阀制度也才只是雏形阶段(曹丕的“九品中正制”才标志着这一制度的真正确立),也不会就普遍遭到当时人们的切齿痛恨吧?我并不是为这样的制度翻案,因为任何社会制度在确立上升的时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历史发展到那个时代的必然产物,自然有其存在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至于这种制度或观念是否能合乎每个人的心愿,那就不是这个制度或观念本身的问题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靖江市第一中学
一等奖
《我的叔叔于勒》
鞠靖红
靖江市礼士中学
二等奖
《愚公移山》
刘建东
靖江市马桥初中
一等奖
《沁圆春雪》
邵璋
靖江市斜桥中学
二等奖
注:特等奖送省参评
丁杰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一等奖
《我与地坛》
江胜兵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特等奖
《一个人的遭遇》
羊琳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二等奖
《铃兰花》
曹成玉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特等奖
《高祖本纪》
陈亮
靖江市刘国钧中学
二等奖
注:特等奖送省参评
2007年靖江市中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初中)获奖通报
教学设计篇名
作者姓名
单位名称
获奖
《皇帝的新装》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戴建荣
靖江市马桥初中
一等奖
《天上的街市》
潘晓莉
靖江市第四中学
一等奖
《绿》
王建红
靖江市第四中学
二等奖
《囚绿记》
陆红铃
靖江市第四中学
一等奖
《甜甜的泥土》
陈蕴红
靖江市第四中学
二等奖
《皇帝的新装》
宋满华
靖江市第四中学
特等奖
《〈西游记〉导读》
殷敏吴铭
靖江市第二中学
特等奖
《明天不封阳台》
田锦萍赵敏
靖江市实验学校
一等奖
《美丽的西双版纳》
陈旭霞
靖江市孤山初中
二等奖
《国宝大熊猫》
赵敏田锦萍
靖江市实验学校
二等奖
《背影》
陈宏
靖江市孤山初中
特等奖
《一姿一容总关情》
王新华
靖江市实验学校
一等奖
《陋室铭》
禇静
靖江市第二中学
二等奖
《呼兰河传》
张磊
靖江市马桥初中
二等奖
《广告多棱镜》
吴滢
靖江市第一中学
特等奖
《七颗钻石》
2007年靖江市中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高中)获奖通报
教学设计篇名
作者姓名
单位名称
获奖
《品质》
陆文萍
靖江市第二中学
一等奖
《江南的冬景》
张鑫
靖江市第二中学
一等奖
《安妮日记》
陈伟钰
靖江市第一中学
一等奖
《图片两组》
李丹
靖江市第一中学
特等奖
《五人墓碑记》
赵倩蕾
靖江市第一中学
二等奖
《项羽本纪》
陈红卫
靖江市第一中学
黄桂华
靖江市礼士中学
特等奖
《作文互批互改》
杨红娟蒋光宏
靖江市实验学校
一等奖
《端午节》
秦红波
靖江市侯河初中
二等奖
《天上的街市》
沈艳
靖江市团结初中
一等奖
《七颗钻石》
范淑君
靖江市团结初中
二等奖
《水调歌头》钱蕾Leabharlann 靖江市新丰初中二等奖
《乡愁》
杨灿琴
靖江市新丰初中
二等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朱叶平
靖江市新丰初中
一等奖
一等奖
《成功》
陈正东
靖江市斜桥中学
二等奖
《肖邦故园》
许璇
靖江市斜桥中学
特等奖
《老王》
赵静
靖江市斜桥中学
一等奖
《一个人的遭遇》
孙珺
靖江市斜桥中学
二等奖
《江南的冬景》
高军
靖江市第二中学
二等奖
《屈原列传》
张剑
靖江市季市中学
二等奖
《铃兰花》
陶俊
靖江市季市中学
一等奖
《我心归去》
王雯雯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一等奖
《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