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PPT: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首师大版
合集下载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微生物 (共12张PPT)

目前人们已经发现的微生物约有十几万种,数量也很多。有人做过粗略的
计算,1克重的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可以达到几百万到几十亿个。 微生物分布在自然界的各个角落。在人体的肠道中经常聚集着100~400种微
生物,个体总量超过100万亿个。此外,在1.4万米高空的大气外层、1万多米深 的海底、水温达到120℃的温泉中,以及在南极洲深128米和427米的岩石层里, 人们都发现了活着的细菌。
实验1
简单的消毒方法
1.居室消毒 (1)将白醋或食用醋在锅中烧热,使它们蒸发,可对居室进行消毒。因 为醋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杀灭空气中的病菌。
(2)在房间中喷洒来苏尔、过氧乙酸等消毒剂的稀溶液。 2.用具消毒 (1)煮沸消毒将待灭菌的物品,(如碗筷、茶杯等)用纱布包好,放入 消毒锅中,加水煮沸15~20分钟。 (2)酒精消毒用浓度为75%的酒精消毒效果最好。将酒精在皮肤或其他 用具(如茶杯、载玻片、盖玻片等)的表面涂抹。
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和繁殖得都很快。细菌大约每20分钟繁 殖一代,这样,一个细菌在一天之内,就会变成几亿个细菌。如果条件不适宜, 它们的生长和繁殖就会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讨论2
你认为微生物与人之间有关系吗?你都知道有哪些关系?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很大。它们使死亡的动植物体腐烂, 使组成这些动植物体的物质回归到大自然中去,再供活着的动 植物体利用。
实验2
灭菌方法
1.空间灭菌—紫外线灭菌 用紫外灯照射物体表面或一定的空间。照射距离不应超过
1.2米。紫外线的穿透能力差,不能穿过玻璃、纸张和衣物等。 紫外线对人体有害,因此,不能在开着的紫外灯下工作。日光
灯和白炽灯会使紫外灯的作用失效,因此,用紫外灯灭菌时不 能同时开日光灯或白炽灯。
计算,1克重的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可以达到几百万到几十亿个。 微生物分布在自然界的各个角落。在人体的肠道中经常聚集着100~400种微
生物,个体总量超过100万亿个。此外,在1.4万米高空的大气外层、1万多米深 的海底、水温达到120℃的温泉中,以及在南极洲深128米和427米的岩石层里, 人们都发现了活着的细菌。
实验1
简单的消毒方法
1.居室消毒 (1)将白醋或食用醋在锅中烧热,使它们蒸发,可对居室进行消毒。因 为醋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杀灭空气中的病菌。
(2)在房间中喷洒来苏尔、过氧乙酸等消毒剂的稀溶液。 2.用具消毒 (1)煮沸消毒将待灭菌的物品,(如碗筷、茶杯等)用纱布包好,放入 消毒锅中,加水煮沸15~20分钟。 (2)酒精消毒用浓度为75%的酒精消毒效果最好。将酒精在皮肤或其他 用具(如茶杯、载玻片、盖玻片等)的表面涂抹。
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和繁殖得都很快。细菌大约每20分钟繁 殖一代,这样,一个细菌在一天之内,就会变成几亿个细菌。如果条件不适宜, 它们的生长和繁殖就会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讨论2
你认为微生物与人之间有关系吗?你都知道有哪些关系?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很大。它们使死亡的动植物体腐烂, 使组成这些动植物体的物质回归到大自然中去,再供活着的动 植物体利用。
实验2
灭菌方法
1.空间灭菌—紫外线灭菌 用紫外灯照射物体表面或一定的空间。照射距离不应超过
1.2米。紫外线的穿透能力差,不能穿过玻璃、纸张和衣物等。 紫外线对人体有害,因此,不能在开着的紫外灯下工作。日光
灯和白炽灯会使紫外灯的作用失效,因此,用紫外灯灭菌时不 能同时开日光灯或白炽灯。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微生物技术(共13张PPT)

微生物技术
由于很多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因此,人们对 微生物进行了研究并加以利用。对微生物利用的技术 就属于微生物技术。
讨论1
对于微生物的利用,除了前面教材中介绍的以外, 你还知道有哪些?
阅读1
在我国古代,人们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经利用微生物 酿酒了。在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中发现 了很多饮酒的器具。在公元前1000年,我们的祖先已经利 用豆类在霉菌的作用下制酱。在公元6世纪的《齐民要术》 一书中详细记载了制醋的方法。在900多年前,我国已经 正式利用细菌大量生产金属铜。
泡莱的泡制方法:将蔬莱洗净,去掉粗皮、须根、老叶和病叶沥 干或晾干后装入坛中。装至半坛时将香料包放入,装至离坛口约6厘米 时,用竹片将原料压住。随即倒入已配置好的泡菜水。一定要使泡菜 水将原料淹没,最后将坛口密封。放置阴凉处让其自然发酵。1-2天后, 打开坛口,适当添加原料和泡莱水,达到装满至坛口下约3厘米时为止。
面包的具体制作方法是:先将1/3的面粉、水和一定量(1%~2%)的酿酒 酵母混合成面团,发酵2小时。之后,将其余的面粉、水以及前面已发酵好的 小面团混合均匀,放置在30°C的温暖环境中继续发酵1-4小时。由于在发酵 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就使得面团逐渐胀大。发酵后的面团经过 加工造型,放在220C以上的高温炉中烘烤,就可以制成膨松、酥软和香甜可 口的美味面包了。
现代微生物技术的出现是对微生物利用的一个巨大飞跃。首先,发酵的原
料从只限于使用谷物等农产品跨越到了还可以使用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其次,从小规模的手工作坊转变为大规模的、自动化、机械化生产。再次,是
多种先进工程技术的综合利用,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以及其他技术
成果等。最后,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如生产的产品种类从开始时仅限于食品,
由于很多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因此,人们对 微生物进行了研究并加以利用。对微生物利用的技术 就属于微生物技术。
讨论1
对于微生物的利用,除了前面教材中介绍的以外, 你还知道有哪些?
阅读1
在我国古代,人们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经利用微生物 酿酒了。在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中发现 了很多饮酒的器具。在公元前1000年,我们的祖先已经利 用豆类在霉菌的作用下制酱。在公元6世纪的《齐民要术》 一书中详细记载了制醋的方法。在900多年前,我国已经 正式利用细菌大量生产金属铜。
泡莱的泡制方法:将蔬莱洗净,去掉粗皮、须根、老叶和病叶沥 干或晾干后装入坛中。装至半坛时将香料包放入,装至离坛口约6厘米 时,用竹片将原料压住。随即倒入已配置好的泡菜水。一定要使泡菜 水将原料淹没,最后将坛口密封。放置阴凉处让其自然发酵。1-2天后, 打开坛口,适当添加原料和泡莱水,达到装满至坛口下约3厘米时为止。
面包的具体制作方法是:先将1/3的面粉、水和一定量(1%~2%)的酿酒 酵母混合成面团,发酵2小时。之后,将其余的面粉、水以及前面已发酵好的 小面团混合均匀,放置在30°C的温暖环境中继续发酵1-4小时。由于在发酵 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就使得面团逐渐胀大。发酵后的面团经过 加工造型,放在220C以上的高温炉中烘烤,就可以制成膨松、酥软和香甜可 口的美味面包了。
现代微生物技术的出现是对微生物利用的一个巨大飞跃。首先,发酵的原
料从只限于使用谷物等农产品跨越到了还可以使用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其次,从小规模的手工作坊转变为大规模的、自动化、机械化生产。再次,是
多种先进工程技术的综合利用,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以及其他技术
成果等。最后,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如生产的产品种类从开始时仅限于食品,
六年级科学下册 放大镜(三)课件 教科版

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 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为 什么?
查阅资料了解放大镜的发展史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你能制作一个放大物体的工具吗?
放大镜的镜片和能放大物体的器具 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人们把它们 叫做凸透镜。
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 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 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 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 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小提问:
1、人的最高视力是多少? 2、哪两种工具的发明, 让我们走进了微小世界?
放大镜
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它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 放大镜察方法)
用肉眼观察与放大镜观察获得的信 息有什么不同?
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它的特 点是什么?
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感官更 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 大小的微小物体。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世界是什 么样的呢?它们能告诉我们哪些自然界的秘密呢?与 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 让我们走进微小世界,去发现生命世界更多的奥秘。
六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1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共32张PPT)

记录观察结果 用文字或画图记录观察结果。
收镜
转动粗准焦螺旋,升高镜筒,取出玻 片;
用擦镜纸揩净目镜和物镜,用清洁纱 布揩净镜体;
再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 并将镜筒下降,然后将显微镜平稳地放入 镜箱内保存。
谢谢!
1.社会主 义思想 道德: 其建设 是发展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文 化的中 心环节 ,集中 体现了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文 化的性 质和前 进方向 。
理经验等,并购买一些本国难以生产的 产品。
1878年,德国物理学家阿贝发明现代光学显 微镜,放大2000倍左右。
20世纪30年代,第一架电子显微镜出现,能 放大200万倍左右。
电子显微镜
使用显微镜观 察到的物体
血细胞
白蚁的头部
打结的头发
大头针和针眼
房间里的灰尘
海盐晶体
蝴蝶的翅膀
流行感冒病毒
硫磺晶体
螺旋类芽孢杆菌丝绸Biblioteka 维镜座目镜与物镜的比较
放大倍数
透镜
放大倍数 10x 12.5x
镜头长度 长 短
透镜大小 大 小
目镜与物镜的比较
放大倍数 镜筒长度
放镜透
镜 大头镜
口 率
倍长大 数度小
10x
盖
玻
短大
片 厚
40x
度
长小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安装玻片标本 4.观察 5.记录观察结果 6.收镜
取镜和安放
从镜箱取镜时,要用右手握住镜臂, 左手托住镜座。
显微镜一般安放在试验台偏左位置, 便于左眼观察,右边记录。
让镜筒向前,镜臂向自己,然后安放好 目镜和物镜 。
不要用手触摸镜头。
第一课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ppt课件

• 1、取镜和安放 • 2、对光 • 3、安装玻片标本 • 4、观察 • 5、记录观察结果 • 6、收镜
第一课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1.观察记录员 • (使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 • 2.计时协调员 • (分配管理时间,物品的管理) • 3.纪律管理员 • (控制音量,解决冲突)
第一课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从镜箱取镜时,要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 托住镜座。
• 显微镜一般安放在试验台偏左位置,便于 左眼观察,右边记录。
• 让镜筒向前,镜臂向自己,然后安放好目镜和 物镜 。
• 不要用手触摸镜头
第一课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 转动载物台下的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圈对
准光孔 • 左眼注视目镜, (右眼也要睁开),转动反光镜,
• 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 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象为止, 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 加清晰
第一课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用文字或画图记录观察结果
第一课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转动粗准焦螺旋,升高镜筒,取出玻片
• 再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 将镜筒下降,然后将显微镜平稳地放入镜 箱内保存
转换器、粗细准焦螺 旋
显微镜
载物台 目镜、物镜
光学部分 遮光器
反光镜
第一课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放大倍数
透镜
放大倍数 10x 12.5x
镜头长度
长 短
透镜大小 大 小
第一课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放大倍数 镜筒长度
放镜透
镜 大头镜
口 率
倍长大 数度小
10x
盖玻短大ຫໍສະໝຸດ 片 厚40x度
第一课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1.观察记录员 • (使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 • 2.计时协调员 • (分配管理时间,物品的管理) • 3.纪律管理员 • (控制音量,解决冲突)
第一课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从镜箱取镜时,要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 托住镜座。
• 显微镜一般安放在试验台偏左位置,便于 左眼观察,右边记录。
• 让镜筒向前,镜臂向自己,然后安放好目镜和 物镜 。
• 不要用手触摸镜头
第一课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 转动载物台下的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圈对
准光孔 • 左眼注视目镜, (右眼也要睁开),转动反光镜,
• 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 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象为止, 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 加清晰
第一课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用文字或画图记录观察结果
第一课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转动粗准焦螺旋,升高镜筒,取出玻片
• 再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 将镜筒下降,然后将显微镜平稳地放入镜 箱内保存
转换器、粗细准焦螺 旋
显微镜
载物台 目镜、物镜
光学部分 遮光器
反光镜
第一课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放大倍数
透镜
放大倍数 10x 12.5x
镜头长度
长 短
透镜大小 大 小
第一课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放大倍数 镜筒长度
放镜透
镜 大头镜
口 率
倍长大 数度小
10x
盖玻短大ຫໍສະໝຸດ 片 厚40x度
首师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镜臂、镜筒
机器部分
显微镜
转换器、粗细准焦螺 旋
载物台 目镜、物镜
光学部分
遮光器 反射镜
显微镜
目镜 镜筒
转换器 物镜 压片夹 通光孔 载物台 反光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镜座
目镜与物镜的比较
放大倍数
透镜
放大倍数 10x 12.5x
镜头长度 长
透镜大小 大
短
小
目镜与物镜的比较
真菌的培养
真菌对营养要求不高,培养真菌的 温度为22~28℃,但某些深部感染的真 菌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7℃。 最适酸碱度为:pH4.0~6.0。
常见真菌图片
酵母菌
人造菌
蘑 菇
青 霉
病毒——大小和形态
病毒是一类体积十分微小,结构简单,含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 RNA),必须在生活的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介于生命和 非生命之间的一种物质,由一个或多个核酸分子组成的基因组,有一层蛋 白或脂蛋白的保护性外壳,因此病毒看被看做是“一包基因”。对抗生素 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最大的病毒如牛痘苗病毒为330nm×230nm×100nm,能在光学显微镜下 见到,而小型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其大小仅为27nm,绝大多数病毒的 大小在1050nm左右,只有在电镜下放大几十万倍才能看到。可以通过除菌 滤器。
问题
怎样利用两个放大镜制作一个简易 显微镜? 设计 用两个放大镜、纸筒等材料,设计一 个简易显微镜。
制作 按照自己的设计,动手制作一个简易 显微镜。 讨论 怎样改进自制的简易显微镜?
评价 谁制作的筒易显微镜好?
沙发原图
沙发效果图
冰棍原图
冰棍效果图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ppt课件

2021精选ppt
20
荷兰人安东尼·冯·列文虎克(Anthony Von Leeuwenhoek ,1632-1723)制造的 显微镜让人们大开眼界。
他制造的显微镜其实就是一片凸透镜 ,而不是复合式显微镜。不过,由于 他的技艺精湛,磨制的单片显微镜的 放大倍数将近270倍,超过了以往任何 一种显微镜。
2021精选ppt
26
电子显微镜:
依据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提高显微镜分辨率的途径之一就 是设法减小光的波长,或者用具有更短波长的电子束来代 替光。根据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运动的电子具有波动 性,而且速度越快,它的“波长”就越短。如果能把电子 的速度加到足够高,并且汇聚它,就有可能用来放大物体 。
2021精选ppt
10
萝卜种子正在发芽
2021精选ppt
11
螺旋类芽孢杆菌
2021精选ppt
12
丝绸纤维
2021精选ppt
13
香烟过滤嘴纤维表面的烟雾粒 子
2021精选ppt
14
蝴蝶的头部
2021精选ppt
15
血液凝块构造(红色为红血球, 蓝色为血小板,黄色为纤维蛋 白)
2021精选ppt
很早以前,人们就知道某些光学装置能够“放大”物体。比如在《墨经》里 面就记载了能放大物体的凹面镜。公元前一世纪,人们就已发现通过球形透 明物体去观察微小物体时,可以使其放大成像。后来逐渐对球形玻璃表面能 使物体放大成像的规律有了认识。至于凸透镜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可能已经 无法考证。
凸透镜——有的时候人们把它称为“放大镜”——能够聚焦太阳光,也能让 你看到放大后的物体,这是因为凸透镜能够把光线偏折,形成放大的虚像。 单个凸透镜能够把物体放大几十倍,这远远不足以让我们看清某些物体的细 节。
显微镜的发展与应用PPT课件

显微镜的发展与应用
宋昊林 王伟 邹雨航 张海
10/20/2019
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比0.1mm更小的物体或物质的结构细节。 人要想看到更小的物质结构,就必须利用放大结构。
很早以前,人们就知道某些光学装置能够放大物体。比如在《墨经》 就有记载能放大物体的凹面镜。公元前一世纪,人们就发现通过球形透 明物体去观察微小物体时,可以使其放大成像。
Sons的显微镜。它们都是最早具有(物镜)转换器的显微镜。
.
10/21/2019
20
.
10/21/2019
21
.
10/21/2019
22
新型的现代光学显微镜
• 暗视野显微镜 • 相差显微镜 • 倒置显微镜 • 荧光显微镜 • 万能研究显微镜
.
10/21/2019
23
暗视野显微镜
特点: 暗视野显微镜不具备观察物体内部的细微结构的功能,
扫描隧道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是根据量子力学原理中的隧道效应和三维扫描而设计。 当原子尺度的针尖在不到一个纳米的高度上扫描样品时,此处电子云 重叠,外加一电压(2mV~2V),针尖与样品之间产生隧道效应而有电 子逸出,形成隧道电流,通过隧道电流获取显微图像,而不需要光源和 透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因此而得名。
• 这个显微镜的镜臂上多出
了一个在前几个世纪的显 微镜上都看不到的东西----聚光镜
• 十九世纪的显微镜是
今天光学显微镜的雏形
.
10/21/2019
15
温汉姆显微镜
• 由英国伦敦人FrancisWenham
在1882年制造。有着当时最为 精巧先进的齿轮传动系统和 齿轮调焦系统,聚光系统还有 成像系统 。
显微镜上换装暗视野聚光镜
宋昊林 王伟 邹雨航 张海
10/20/2019
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比0.1mm更小的物体或物质的结构细节。 人要想看到更小的物质结构,就必须利用放大结构。
很早以前,人们就知道某些光学装置能够放大物体。比如在《墨经》 就有记载能放大物体的凹面镜。公元前一世纪,人们就发现通过球形透 明物体去观察微小物体时,可以使其放大成像。
Sons的显微镜。它们都是最早具有(物镜)转换器的显微镜。
.
10/21/2019
20
.
10/21/2019
21
.
10/21/2019
22
新型的现代光学显微镜
• 暗视野显微镜 • 相差显微镜 • 倒置显微镜 • 荧光显微镜 • 万能研究显微镜
.
10/21/2019
23
暗视野显微镜
特点: 暗视野显微镜不具备观察物体内部的细微结构的功能,
扫描隧道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是根据量子力学原理中的隧道效应和三维扫描而设计。 当原子尺度的针尖在不到一个纳米的高度上扫描样品时,此处电子云 重叠,外加一电压(2mV~2V),针尖与样品之间产生隧道效应而有电 子逸出,形成隧道电流,通过隧道电流获取显微图像,而不需要光源和 透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因此而得名。
• 这个显微镜的镜臂上多出
了一个在前几个世纪的显 微镜上都看不到的东西----聚光镜
• 十九世纪的显微镜是
今天光学显微镜的雏形
.
10/21/2019
15
温汉姆显微镜
• 由英国伦敦人FrancisWenham
在1882年制造。有着当时最为 精巧先进的齿轮传动系统和 齿轮调焦系统,聚光系统还有 成像系统 。
显微镜上换装暗视野聚光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录观察结果
用文字或画图记录观察结果。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收镜
转动粗准焦螺旋,升高镜筒,取出玻片; 用擦镜纸揩净目镜和物镜,用清洁纱布揩净镜体; 再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 下降,然后将显微镜平稳地放入镜箱内保存。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显微镜的发展史
世界上的第一架显微镜是荷兰眼睛匠詹森 父子在1590年前后制成的,效果不理想。
前后经过伽利略和胡克改良,效果较好。 1878年,制成现代的光学显微镜。 20世纪30年代,制造了第一架电子显微镜。 1981年,扫描隧道显微镜应运而生。
列文虎克制作的显微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使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
血细胞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安装玻片标本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 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 对通光孔的中心。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镜头长度
长 短
透镜大小
大 小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目镜与物镜的比较
放大倍数 镜筒长度
放镜透
镜 大头镜
口 率
倍长大 数度小
10x
盖
玻
短大
片 厚
40x
度
长小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谢谢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转动载物台下的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 圈对准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右眼也要睁开),转 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看到白亮的视野。 当光线强时,让平面镜对着光源,光线 弱的时候,用凹面镜对着光源。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安装玻片标本; 4、观察; 5、记录观察结果; 6、收镜。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取镜和安放
从镜箱取镜时,要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显微镜一般安放在试验台偏左位置,便于左眼观察, 右边记录。 让镜筒向前,镜臂向自己,然后安放好目镜和物镜。 不要用手触摸镜头。
观察
眼睛从侧边看着物镜头和标本之间,转动粗准 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 为止,但不要触及玻片。
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象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 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镜臂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镜柱
目镜
镜筒 镜头转换器 物镜 载物台 通光孔 遮光器 压片夹 反光镜 镜座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目镜与物镜的比较
放大倍数
透镜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放大倍数 10x 12.5x
电子显微镜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镜臂、镜筒
机器部分
转换器、粗细准焦螺 旋
显微镜
载物台 目镜、物镜
光学部分 遮光器
反射镜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草履虫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HIV病毒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噬菌体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