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导论答案

合集下载

遥感导论-部分习题及参考答桉

遥感导论-部分习题及参考答桉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遥感:从广义上说是泛指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

即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仪器(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技术。

遥感的作用:遥感应用各相关领域实用化、产业化发展,特别是在农业估产、林业调查、土壤、水文、地质分析、海洋环境监测、城市土地利用、国土资源调查、多种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主动遥感:传感器本身携带的人工电磁辐射源向地物发射一定能量电磁波,然后接受地物反射回来的电磁波。

被动遥感:探测仪器直接接收记录地物反射来自太阳的电磁波或者地物自身发射的电磁波,即电磁波来自天然辐射源——太阳或地球。

遥感技术系统:是实现遥感目的的方法、设备和技术的总称,它是一个多维、多平台、多层次的立体化观测系统。

遥感平台:安装遥感器的飞行器。

图像处理分析设备:能够进行图形图像输入输出和处理静态或动态图形图像的设备。

问答题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答: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

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

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

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

(比较多,大家理解性的删除自己不需要的)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

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

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

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遥感导论习题部分答案

遥感导论习题部分答案

第一章: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答:①大面积同步观测;②时效性;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④经济性;⑤局限性4.遥感技术研究(应用领域)内容及发展前景答:遥感技术应用领域:(一)技术遥感在测绘中的应用;(二)遥感技术在军事上应用;(三)遥感技术在农林牧方面的应用;(四)遥感技术在水体信息提取中的应用;(五)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

影响遥感技术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1)遥感的时效性:实时检测与处理能力不足;(2)遥感的定量反演:精度不能达到实用要求。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1)遥感技术本身的局限性;(2)人们认识上局限性。

发展前景:遥感技术正在进入一个能偶快速准确的提供多种对地观测海量数及应用研究的新阶段,在近一二十年内的倒了飞速发展,目前又将达到一个新的啊高潮!主要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1】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愈来愈高(例如,民用遥感影像饿空间分辨率达到米级,光谱分辨率达到纳米级,波段数已增加到数十个数百个;军用侦察卫星空间分辨率达到厘米级,如美若的KH-11空间分辨率为;【2】可获取遥感立体影像;【3】微波遥感迅速发展,未来诸多领域倾向于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光谱仪的广泛应用;【4】高光谱遥感迅速发展;【5】遥感的综合应用不断深化,表现为从单一信息源分析向包含非遥感数据的多源信息的复合分析的方向发展;从定向判读向信息系统应用模型及专家系统支持下的定量分析;从静态研究向多时相的动态研究发展;【6】商业遥感时代的到来;【7】建立高速、高精度和大容量的遥感数据处理系统,3S一体化。

第二章:1.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遥感导论课后习题答案考试整理

遥感导论课后习题答案考试整理

第一章;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

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

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

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

(比较多,大家理解性的删除自己不需要的)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

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

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

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④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

第二掌:8.遥感中的大气窗口,其实就是指在不同的光谱波段中,同一种地物的敏感或者不敏感,或者说是地面植被对某个波段的吸收与不吸收。

通过大气窗口的研究和划分,可以确定采用某个波段的数据时,可以排除哪些因素的影响,或者可以明确是主要受某种因素的影响。

比如,某个波段的数据对水敏感,那么就可以根据其遥感数据的变化,反应水含量的变化。

再比如,热红外遥感,就是利用了对热量非常敏感的一个波段。

第四章:1.引起遥感影像位置畸变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不作几何校正,遥感影像有什么问题?如果作了几何校正,又会产生什么新的问题?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①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航高、航速、俯仰、翻滚、偏航。

②地形起伏的影响:产生像点位移。

遥感导论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遥感导论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

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

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

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

(比较多,大家理解性的删除自己不需要的)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

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

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

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④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

第二章:6.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的多时发生的散射).大气散射类型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发生。

遥感导论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遥感导论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

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

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

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

(比较多,大家理解性的删除自己不需要的)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

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

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

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④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

第二章:6.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的多时发生的散射).大气散射类型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发生。

遥感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第四章-遥感图像处理答案

遥感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第四章-遥感图像处理答案

第四章遥感图像处理名词解释假彩色遥感图像:利用卫星或飞机拍摄到的基础遥感图像,将感兴趣的部分(如森林,水体,沙漠,重力异常区等)用不真实且夸张的颜色表示出来,与自然色不一致。

边缘检测:用于判断图像地物的边缘。

数字影像:数字影像是以二维数组形式表示的影像。

该数组由对连续变化的影像作等间隔抽样所产生的采样点组成。

几何校正:几何校正是指将遥感图像参照地形图、已校正图像或GPS控制点进行重采样,消除传感器成像的几何变形,使其具有地理坐标并与地面实际对应。

K-L变换:主成分变换;是建立在统计特征基础上的多维正交线性变换,就是一种离散化的Karhunen -Loeve变换。

辐射校正:对由于外界因素,数据获取和传输系统产生的系统的、随机的辐射失真或畸变进行的校正直方图均衡:是用一定的算法使直方图大致平和。

问答题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

(10分)124 126 127120 150 125115 119 123什么是计算机图像处理,它包含那些内容,如何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来提高遥感图像的解译效果?答:是指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一系列加工,以便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效果。

常见的图像处理有图像数字化、图像编码、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图像分割与图像分析等。

(1)图像数字化通过取样与量化过程将图像变换成便于计算机处理的数字形式。

通常,图像在计算机内用一个数字矩阵表示,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像素。

将图像数字化的设备有各种扫描仪与数字化仪。

(2)图像编码对图像信息进行编码,可以压缩图像的信息量,以便满足传输与存储的要求。

(3)图像增强使图像清晰或将其转换为更适合人或机器分析的形式。

图像增强并不要求真实地反映原始图像。

(4)图像复原消除或减少在获取图像过程中所产生的某些退化,尽量反映原始图像的真实面貌。

(5)图像分割将图像划分为一些互不重叠的区域。

福师1208考试批次《遥感导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8考试批次《遥感导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遥感导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本课程复习题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学员在复习过程中参考之用,有问题请到课程论坛提问。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大气对电磁波的反射作用主要发生在顶部,因此应尽量选天气接收遥感信号。

参考答案:云层;无云2.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总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

这种现象只有当大气中的分子或其他威力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会发生。

大气散射的三种情况是、、。

参考答案: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3.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是技术在遥感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该技术的关键是提取待识别模式的一组,所依赖的是地物的。

参考答案:统计模式识别;统计特征值;光谱特征4.航空像片的像点位移量与地形高差成比,与航高成比。

参考答案:正;反二、选择题(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选对得3分,共15分)1.有关航空像片比例尺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像片上两点间距离与地面上相应两点间实际距离之比;B、像片上的实际比例尺可以用焦距除以航高来计算;C、地形起伏会产生像点位移,但不影响图像上两点间比例尺计算;D、倾斜摄影不会引起像片比例尺变化。

参考答案:A2.对于Landsat-7 上ETM+数据的描述,正确的是()。

A、TM2是蓝色波段,对水体有一定透射能力;B、TM6是热红外波段,空间分辨率120米;C、TM3是红色波段,可用来测量绿色素吸收率并进行植物分类;D、TM5是短波红外,可探测浅水水下特征。

参考答案:C3.在可见光波段有一个小的反射峰(0.55微米附近),两侧(0.45和0.67微米附近)有两个吸收带,近红外波段(0.7—0.8微米)有一反射“陡坡”,至1.1微米附近有一峰值。

具有这种反射波谱特征的是()。

A、植被;B、土壤;C、水体;D、岩石参考答案:A4.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的峰值波长为:()A、0.48μm和9.66μmB、9.66μm和0.48μmC、2.5μm和5μmD、0.5μm和0.8μm参考答案:A5.BIL是遥感数字图像的()A、按波段顺序依次排列的数据格式B、逐行按波段次序排列的数据格式C、每个像元按波段次序交叉排列的数据格式D、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B三、名词解释(每词3分,共15分)1.大气窗口参考答案: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透过率较高的波长范围。

遥感导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导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导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主要利用的是哪种类型的电磁波?A. 无线电波B. 可见光C. 红外线D. 微波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A. 军事侦察B. 城市规划C. 农业监测D. 电影拍摄答案:D3.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指的是什么?A. 图像的清晰度B. 图像的像素数量C. 图像的覆盖范围D. 图像的存储大小答案:A4. 以下哪个不是遥感卫星的类型?A. 极轨卫星B. 静止卫星C. 通信卫星D. 低轨道卫星答案:C5.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包括哪些步骤?A. 辐射校正B. 大气校正C. 几何校正D. 所有以上答案:D6. 什么是多光谱遥感?A. 同时获取多个不同波长的图像B. 只获取可见光波段的图像C. 只获取红外波段的图像D. 只获取微波波段的图像答案:A7. 遥感数据的分类主要分为哪两类?A. 定性分类和定量分类B. 单波段分类和多波段分类C. 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D. 空间分类和时间分类答案:C8. 什么是遥感中的“光谱特征”?A. 物体的几何形状B. 物体的光谱反射或发射特性C. 物体的纹理特征D. 物体的温度特征答案:B9.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监测物体的移动B. 监测环境的污染情况C. 监测天气变化D. 监测建筑物的损坏答案:B10. 什么是遥感图像的“几何失真”?A. 图像的亮度不一致B. 图像的像素排列不整齐C. 图像的几何形状与实际不符D. 图像的颜色失真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遥感技术的主要优势。

答案:遥感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获取信息速度快、不受地理环境限制、可进行长时间连续监测等优势。

2. 描述遥感数据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答案:遥感数据主要分为光学遥感数据和雷达遥感数据。

光学遥感数据主要依赖可见光、红外和近红外波段,适用于植被、水体等的监测。

雷达遥感数据则不受光照和天气条件限制,可穿透云层,适用于地形测绘、海洋监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遥感的概念: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2.遥感系统的基本构成: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 信息的获取, 信息的传输与记录, 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3.遥感的特点: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2)时效性3)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4)经济性5)局限性第二章1.电磁波: 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又激发了涡旋磁场,使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就是电磁波电磁波谱: 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了电磁波谱2.辐射通量φ: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辐射通量密度E: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辐射度I: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辐射出射度M: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3.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黑体辐射规律:1)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与黑体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2)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绝对温度成反比3)黑体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波长短的方向移动4.太阳常数:是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光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5.常见的大气散射及其特点,解释蓝天、朝霞、夕阳1〉瑞利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的多时发生的散射。

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对可见光的影响很大2〉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散射在光线向前方向比向后方向更强,方向性比较明显,潮湿天气对米氏散射影响较大3〉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无云的晴空呈现蓝色,因为蓝光波长短,散射强度较大,因此蓝光向四面八方散射,使整个天空蔚蓝,,使太阳辐射传播方向的蓝光被大大削弱。

在日出和日落时,太阳高度角小,阳光斜射向地面,通过的大气层比阳光直射时要厚得多。

在过长的传播中,蓝光波长最短,几乎被散射殆尽,波长次短的绿光散射强度也居次之,大部分被散射掉了。

只剩下波长最长的红光,散射最弱,因此透过大气最多。

加上剩下的绿光,最后合成呈现橘红色。

6.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7.地球辐射的特点发射光谱曲线:某种物体的比辐射率(发射率)随波长的变化曲线1.主要遥感平台有哪些:航天平台、航空平台和地面平台2.简述气象卫星发展阶段、特点及作用发展阶段:1〉20世纪60年代发展了第一代气象卫星2〉1970—1977发展了第二代气象卫星3〉1978以后气象卫星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特点:1〉轨道(低轨和高轨)2〉短周期重复观测3〉成像面积大,有利于获得宏观同步信息,减少数据处理容量4〉资料来源连续、实时性强、成本低应用:1〉天气分析和气象预报2〉气候研究和气候变迁的研究3〉资源环境其他领域3.简述中心投影的透视规律及像点位移规律透视规律:1〉地面物体是一个点,在中心投影上仍然是一个点。

如果有几个点同在一投影线上,它的影像便重叠成一个点2〉与像面平行的直线,在中心投影上仍然是直线,与地面目标的形状基本一致3〉平面上的曲线,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仍为曲线4〉面状物体的中心投影相对于各种线的投影的组合像点位移规律:1〉位移量与地形高差成正比2〉位移量与像主点的距离成正比3〉位移量与摄影高度成反比4.何为扫描成像?简述扫描成像的三种工作方式及其区别扫描成像是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地物以瞬时视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像。

成像方式有三种:1〉光/机扫描成像:光/ 机扫描成像系统,一般在扫描仪的前方安装光学镜头,依靠机械转动装置使镜头摆动,形成对目标地物的逐点逐行扫描2〉固体自扫描成像:是用固定的探测元件,通过遥感平台的运动对目标地物进行扫描的一种成像方式3〉高光谱成像光谱扫描:光谱仪成像时多采用扫描式或推帚式,可以收集20或200以上波段的数据,使得图像中的每一象元均得到连续的反射率曲线5.简述成像光谱及其特点。

成像光谱:是把成像技术和分光谱技术结合起来,在采集地面目标空间特征信息的同时,又获得每个空间像元几十至几百个波段的连续光谱信息,并经过处理分析直接获得被测目标的光谱特征,能够在空间维和光谱维上快速区分和识别地面目标的一门技术。

成像光谱特点: 1). 波段数量多(几十至几百个)、波段窄、数据量大。

2). 高的光谱分辨率:可获得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热红外波段多而窄的连续的光谱。

波段间隔毫微米(纳米),一般10—20个纳米,个别2.5纳米。

3). 图谱合一:在获得数十、数百个光谱图象的同时,可以显示影像中每个像元的连续光谱。

它所提供的这种每个像元或像元组的连续光谱,可以较客观的反映地物光谱特征以及光谱特征的微弱变化,进行波谱形态分析,与实验室、野外及光谱数据库进行匹配,从而检测具有诊断意义的地物光谱特征,至使利用光谱信息直接识别地物。

4). 高的空间分辨率:一般瞬时视场IFOV以1.0—3.0mrad,空间分辨率几米到几十米不等。

5). 高的辐射分辨率和信噪比(S/N):用仪器的噪声等效反射比表示,通常用信噪比(S/N)。

信噪比的高低直接影响成像光谱图象对地物的识别能力。

6.什么是微波遥感?有何特点?微波遥感是指通过微波传感器获取从目标地物发射或反射的微波辐射,经过判读处理来识别地物的技术。

特点是:1〉能全天候、全天时工作2〉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征3〉对冰、雪、森林、土壤等具有一定穿透能力4〉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意义5〉分辨率较低,但特性明显7.遥感图像的特征包括哪些内容?简述其含义遥感图像特征:几何特征、物理特征、时间特征几何特征是指目标地物的大小、形状及空间分布特点。

物理特征是指目标地物的属性特点。

时间特征是指目标地物的变化动态特点第四章1.颜色的性质及其含义颜色的性质由明度、色调、饱和度来描述明度是指人眼对光源或物体明亮程度的感觉色调是指色彩彼此相互区分的特性饱和度是指彩色的纯洁度,也就是光谱中波长段是否窄,频率是否单一的表示2.简要说明颜色的立体模型答:中间垂直轴代表明度,从底端到顶端,由黑道灰再到白明度逐渐递增。

中间水平面的圆周代表色调,顺时针方向由红、黄、绿、蓝到紫逐步过渡。

圆周上的半径大小代表饱和度,半径最大时饱和度最大,沿半径向圆心移动时饱和度逐渐降低,到了中心便成了中灰色。

如果离开水平圆周向上下白或黑的方向移动也说明饱和度降低。

这种理想化的模型就是颜色的立体模型3.互补色,三原色,颜色相加,颜色相减原理互补色:若两种颜色混合产生白色或灰色,这两种颜色就成为互补色三原色:若三种颜色,其中的任一种都不能由其余两种颜色混合相加产生,这三种颜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则称之为三原色颜色相加:各种颜色都可以由红绿蓝这三原色产生颜色相减:当两块滤光片组合产生颜色混合时,入射光通过每一滤色片时都减掉一部分辐射,最后透过的光是经多次减法的结果,这种颜色混合原理就是颜色相减原理4.数字图像,数字图像和模拟图像的区别数字图像是指能够被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使用的图像数字图像与模拟量的本质区别在于模拟量是连续变量而数字量是离散变量5.何为辐射畸变,辐射畸变产生的原因在实际测量时,辐射强度值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矫正的部分,故称之为辐射畸变。

辐射畸变产生的原因:一是传感器仪器本身产生的误差;二是大气对辐射的影响6.引起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7.对遥感影像进行几何矫正的基本思路与步骤,矫正后亮度值计算的主要方法及优缺点,控制点选取的基本原则答:几何矫正的基本思路:校正前的图像,图像中象元点间所对应的地面距离并不相等,校正后的图像以地面为标准,符合某种投影的均匀分布,图像中格网的交点可以看作是象元的中心。

具体步骤:1〉找到一种树关系,建立变换前图像坐标与变换后图像坐标的关系2〉计算每一点的亮度值矫正后亮度值的计算方法:最近邻法,双向线性内插法和三次卷积内插法优缺点:最近邻法简单易用,计算量小,但处理后图像的亮度具有不连续性,影响了精确度;双线性内插法精度明显提高,但会对图像起到平滑作用,使对比度明显的分界线变得模糊;三次卷积内插法图像质量很好,细节表现清楚,但计算量很大控制点选取的基本原则:1〉控制点的选择要以配准对象为依据2〉控制点应选取图像上易分辨且较精细的特争点3〉特征变化大的地区应多选点4〉尽可能满幅均匀选取产生遥感图像几何畸变的原因是什么?试分析遥感图像几何校正的过程。

分析:产生几何畸变的原因主要有遥感平台或传感器姿态、地形起伏、地球曲率、地球自转。

几何校正过程:1. 地面控制点(GCP)的选取:对于整幅图象分别在地形图和遥感图象上选取若干对GCP。

2.像元坐标的变换:地图和图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是不一致的,则需要建立图象的像元坐标与目标的地理坐标之间的数学换算关系,也就是建立起控制点的地图空间和对应的图象空间之间的坐标换算函数式,通过地面控制点求出图象像元的正确坐标位置,建立新的图象空间——即对图象中的每个像元进行重新定位。

3. 像元亮度值的重采样:原变形图象经坐标变换后,重新定位的像元在新的图象空间中分布是不均匀的,即在新图象中的行列号不是或不全是整数关系,为了使新图象中像元点分布均一,需要对新图像的每个新像元按一定规则重新赋值,建立新的图象矩阵。

一般通过对周围像元亮度值的插值计算求出新的像元亮度值,可以采用最近邻法、双线性内插法、三重卷积内插法等多种内插方法8.、数字图像增强的目的是什么:共同目的都是提高图像质量和突出所需信息,有利于分析判读或作进一步的处理。

数字图像增强处理的主要方法:对比度变换、空间滤波、图像运算、多光谱变换和彩色变换9.何为空间滤波?主要方法及作用空间滤波是以重点突出图像上的某些特征为目的,通过象元与其周围相邻象元的关系,采用空间域中的邻域处理方法。

主要方法:1〉图像卷积运算:是在空间域上对图像作局部检测的运算,以实现平滑和锐化的目的2〉平滑:采用平滑的方法可以减小变化,使亮度值平缓或去掉不必要的噪声点。

具体方法有均值平滑和中值滤波3〉锐化:为了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或某些亮度变化率大的部分,可采用锐化的方法。

具体方法有罗伯特梯度、索伯尔梯度和拉普拉斯算法和定向检测10.数字图像彩色变换的主要方法:单波段彩色变换、多波段彩色变换(假彩色合成,标准假彩色合成)和HLS变换多波段彩色变换:根据加色法彩色合成原理,选择遥感影像的某三个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三种原色,就可以合成彩色影像假彩色合成:原色的选择与原来遥感波段所代表的真实颜色不同,因此生成的合成色不是地物真实的颜色,这种合成叫做假彩色合成标准假彩色合成:第二波段是绿色波段,第四波段是近红外波段,当4,3,2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时,即绿波段赋蓝,红波段赋绿,红外波段赋红时,这一合成方案称为标准假彩色合成结合地物光谱特性说明在标准的假彩色合成影像上为什么植被呈现红色,湖泊水库呈现蓝偏黑色、重盐碱地呈偏白色?分析要点:1)标准的假彩色合成影像;2)植被、湖泊水库、重盐碱地的地物光谱特性;3)利用标准假彩色合成原理解释植被呈现红色,湖泊水库呈现蓝偏黑色、重盐碱地呈偏白色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