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流水地貌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第一节 流水地貌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四、滑坡和泥石流 在_流__水__侵__蚀__强烈的山区,尤其是峡谷地区,山高谷深,坡陡流 急,在遭遇暴雨时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栏目 导引
1.滑坡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1)定义: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__滑__动__面___整体 滑动的现象。
2.不同河流堆积地貌及其影响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常见的类型:洪积—冲积平原、河漫
滩平原和三角洲,其形成机制和地貌类型各不相同。具体如下
表所示:
示意图和位置
地貌特点
形成
冲积扇
河流携带大量泥 以谷口为顶点成扇
沙流出山口,坡 形,冲积扇顶端到
度降低、流速降 边缘,堆积物颗粒
低,泥沙等沉积 由粗到细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二、选择题
6.下列地貌中,通常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的是( )
A.V 形谷
B.瀑布
C.三角洲
D.冲积扇
答案:C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下图照片显示某同学所作地貌形成模拟试验场景。读下图, 回答 7~8 题。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7.该试验最可能模拟的是( )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3)防御措施 ①连续降雨或暴雨时,不要在沟谷中停留。 ②不要躲在大树上,大树可能被冲倒。 ③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躲避,切记不要顺沟向下跑。 ④发现泥石流要及时报告,以便下游和沟口的居民及时撤离。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一、判断题 1.流水侵蚀地貌仅存在于河流上游地区。( × ) 2.河床是河流输水输沙的槽状凹地,不会随水位的涨落而变化。 (×) 3.河流的曲流处既有河流侵蚀作用,也有河流堆积作用。( √ ) 4.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不会形成河流堆积地貌。( × ) 5.滑坡和泥石流均发生在山谷中。( × )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2.1.第一节 流水地貌

质后沉积。由此判断,甲图中沿 A→B 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 C ) A.黏土、砾石、粉砂 B.粉砂、黏土、砾石 C.砾石、粉砂、黏土 D.砾石、黏土、粉砂
(4)根据图甲,判断沿 C→D 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B )
解析:第 1 题,根据图中三地与河流的关系,可判断出①位于 河流出山口处,形成洪积—冲积平原;②位于河流中下游,为河漫 滩平原;③位于河流入海口处,为三角洲。第 2 题,崇明岛是由流 水堆积作用形成的;而挪威峡湾属于冰川侵蚀地貌;庐山属于断块 山;长江三峡属于河流侵蚀地貌。
答案:1.D 2.C
图 1 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 2 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 地形图”。结合图文材料,完成 3~4 题。
2.河谷中被水流常年或季节___淹__没___的部分称为河床。河床 是河流输水输沙的槽状凹地,随 __水 ___位___涨落而变化。河谷中 ___枯__水___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称为河漫滩。一般洪水不能淹 没、在河谷两侧呈__阶__梯__状__分布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河流阶地地 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____细____,土质较为肥沃。河流两侧常有 不同高度的多级__阶__地____分布。
答案:3.B 4.B
5.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_冲__积__扇__,乙图是_三__角__洲___,二者都是河 流__沉__积____地貌。
(2) 若 甲 、 乙 两 地 貌 在 丙 图 中 均 有 分 布 , 则 其 对 应 为 甲 在 ____F____处分布,乙在____E____处分布。
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河漫 滩平原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第一节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3.凹岸、凸岸的应用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 a 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图,图 b 为澜沧江支流汇入处的地貌景观图,图 c 为某地貌的卫星影像图。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3.冲积平原:在河流的中__下__游,或河流流经盆__地__时,常形成_沙__洲_和_地__形__平__坦_ 的冲积平原。
4.三角洲:河流挟带较多的泥沙_入__海___时,泥沙在河口大量_沉__积___,常形成 三角洲。
5.江心洲:由河流挟带的泥沙沉积而成,多位于河流_中__下___游,或流速相对 缓慢的__宽__谷__段。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素养解读] 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思维素养,并结合河流凹岸侵 蚀、凸岸堆积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析 第(1)题,图中河流呈弯曲形态,主要是由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的。 第(2)题,甲处为凹岸,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乙处为凸岸,是由流水堆积作 用形成的。
答案 (1)C (2)A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1.河流侵蚀地貌 (1)河谷 ①发育过程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②类型
河谷类型
主要的流水作用
河谷形态
以侵蚀作用为主。河流发育初期,以 谷深,谷地狭窄,谷壁陡
V 字形河谷 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使河谷 峭,河谷横剖面呈 V 字
新版湘教版-流水地貌

流水地貌 一、流水侵蚀地貌 定义:流水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冲刷地表,将地表物质带走,使得一些地区地表物质减少形成流水侵蚀地貌 三种侵蚀类型 溯源侵蚀方向:向源头方向侵蚀对河谷形态的影响:向源头方向侵蚀河段:河流的源头 下蚀方向:向下侵蚀 对河谷形态的影响:使河床加深 河段:河流的中下游 侧蚀 方向:向河谷两岸侵蚀 对河谷形态的影响:使谷底展宽 河段:河流的中下游 不同河段的河流作用情况 河流的凹岸和凸岸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因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现 象。
在离心现象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 冲刷凹四岸,使四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 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 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 发生堆积。
曲流示意图 应用: 以沉积为主,水较浅,主要人类活动有发展城镇 建设用地、淘金活动 以侵蚀为主,水较深,主要人类活动有加固堤 坝、建设深水码头 河曲与牛轭湖 河曲:在地势平缓地区,常常看到呈“S”形弯曲的河曲 牛轭湖: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 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 河流阶地 形成过程 二、流水堆积地貌 定义:被流水搬运的物质,在流水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会沉积下来,形成流水堆积地貌常见的堆积地貌 冲(洪)积扇地貌特点: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从冲(洪)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形成过程:河流挟带大量泥沙流出山口,坡度降低、流速降低,泥沙堆积而成河漫滩平原 形成过程: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数个河漫滩相连,就形成了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地貌特点:河流入海或入湖处多呈三角形,地势低平,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或湖泊方向呈放射状分布形成过程:当河流入海或入湖时,地势平缓,流速减慢,同时河流入海处(或入湖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或湖水)顶托作用,泥沙就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冲积平原 山前部分较大,沉积物颗粒粗 中下游地区,坡度和缓,沉积物颗粒较细 河口处,坡度很缓,沉积物颗粒很细 三、滑坡与泥石流(地质灾害) 滑坡 含义: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形成条件 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泥石流 含义: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形成条件: 危害 (1)河流侧蚀时,河道逐渐被拓宽,泥沙沉积形 成河漫滩。
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1 流水地貌

瀑布
峡谷
弯曲河道
思考:河流侵蚀不同部位造成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是否意味着河流的侵蚀作用也不同呢?
河流侵蚀实验演示:
侵蚀类型
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河道加长 下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河道加深
侧蚀:垂直于两侧河面的侵蚀——河道加宽
河谷的演变
分组合作探究
初期
河流侵蚀类型: 河谷特点: 分布河段:
(一)河谷发育过程
河流发育中期,下蚀减弱,主要以侧蚀为主,河谷拓宽并出现弯 曲,大致呈“U”型。此阶段主要集中于河流中游。
中期
➢ 侧蚀 ➢ “U”型河谷 ➢ 此阶段集中于河流中游
长江中游图
(一)河谷发育过程
河流发育后期(成熟期),侧蚀加强,河谷进一步拓宽变弯,演 变为“槽”型。此阶段主要集中于河流下游。
2. 结合新生代发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 动的相关知识,查看我国年降水量分 布图,讨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与 哪些因素密切相关。
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直接原因与该地区 地壳三百万年来的快速抬升有关。同时, 由于该地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巨大,流 速快,侵蚀(底蚀、侧蚀)作用强。总体上 看,大峡谷是地壳上升和流水下切共同作 用的结果。
后期(成熟期)
➢ 侧蚀 ➢ “槽”型河谷 ➢ 此阶段集中于河流下游
长江下游图
河谷的演变 初期 河谷横剖面呈__V_型 __下__蚀__和__溯__源__侵蚀为主
中期
河谷展宽,河谷横剖面呈_U__型
_下__蚀__侵蚀减弱,_侧__蚀__侵 蚀加强。
成熟期
河谷横剖面呈_槽__型
_侧__蚀__侵蚀,泥沙堆积为主
通过比较断桥处河流左右岸附近 河水的深浅及流速差异,说明该 断桥能保存至今的原因。
2.1流水地貌说课稿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重点:流水地貌的形成原因、类型及影响流水地貌形成的因素。
2.难点:
(1)理解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在流水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2)分析不同类型流水地貌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3)掌握影响流水地貌形成的因素,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中的地貌现象。
2.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
3.自我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针对反思结果,我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调整教学策略,进行针对性辅导;
2.优化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加强时间管理,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深度。
4.最后,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中的地貌现象。
(三)巩固练习
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将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课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2.小组讨论:给出一个现实中的流水地貌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
为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展示一组现实生活中的流水地貌图片,如峡谷、冲积平原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地理现象的美妙和流水地貌的多样性。
2.提问:“这些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它们与流水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简要介绍流水地貌的概念,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流水地貌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及类型,了解影响流水地貌形成的因素。
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流水地貌(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

2. 结合新生代发生的喜马拉雅造山 运动的相关知识,查看我国年降水 量分布图,讨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形成与哪些因素密切相关。
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雅鲁藏布大峡谷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 雅鲁藏布江深切喜马拉雅山转折处。它 是世界最大的峡谷,长 504.6 千米, 高峰与谷底相对高差达 6 009 米,江 面最狭处仅 35 米。峡谷水力资源极为 丰富,两岸森林郁郁葱葱。
B.山间河谷出口 D.盆地中心
读某河口三角洲示意图,完成小题。
3.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外力作用是( )
A.流水搬运
B.海浪堆积
C.流水堆积
D.洋流搬运
4.列地貌中,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
同的是( )
A.黄土高原的沟壑
B.台湾岛
C.华北平原
D.喀斯特地貌
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 象。滑坡可以掩埋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淤塞河道,导致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
定义:泥石流是山地沟谷 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和 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 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 特殊流体。
形成条件: ①地形陡峭。 ②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 ③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v”型谷、河流阶地、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喀斯特地貌等
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
1.河流不同侵蚀类型及其影响
河流的侵蚀类型包括:溯源侵蚀、下蚀、侧蚀三种类型,它们对河流的影响各不 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概念
溯源侵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下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当河流入海或入湖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或入湖处) 三角洲 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或湖水)顶托作用,泥
平原 沙就会堆积在河口前方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2章 第1节 流水地貌

课前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课后 限时训练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堆积体,称为洪积扇,多分布于□10 _干__旱__、__半__干__旱_____地区。
课前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课后 限时训练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3 . 冲 积 平 原 : 在 河 流 的 中 下 游 , 或 河 流 流 经 盆 地 时 , 常 形 成 □11
课前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课后 限时训练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二、流水堆积地貌 1.冲积扇: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 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 _堆__积___而成的扇状堆积体。 2.洪积扇:暂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水流 _分__散___而形成的扇状
拓展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课后 限时训练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2.图中地貌名称为( ) A.甲—三角洲,乙—冲积扇 B.甲—冲积扇,乙—三角洲 C.甲—冲积扇,乙—冲积平原 D.甲—冲积平原,乙—三角洲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课前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课堂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明岛会消失吗?
冲积扇和三角洲的区别
冲积扇(洪积扇)
三角洲
形成于山口处;由常年 流水或暴发性洪流出山 不同点 口时,泥沙、碎石堆积 而成;多分布在山区 (山前)
相同点 均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
形成于河口处;由河流注 入海洋或大湖时,泥沙沉 积而成;多分布在河流冲 积平原(临海)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 2.1 流水地貌
河谷横剖面
河漫滩: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 河流阶地: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
P40问题:为什么人们常选择河流阶地作为居住和耕作的场所?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受洪涝灾害的影响小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 2.1 流水地貌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 2.1 流水地貌
力量下冲至下游沉积。大大小小的冲积扇在泥沙的不断补 充之下,就形成了成片的冲积平原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 2.1 流水地貌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 2.1 流水地貌
流水堆积地貌
河口三角洲(河口平原) 分布:河流入海口 特点: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 外缘,三角洲的面积较大,土层深厚,水网密布。
(1)峡谷深且险峻、长且弯曲、两侧山体较为陡峭
(2)与地壳的快速抬升有关,同时,该地降水丰富,河流 径流量巨大,流速快,侵蚀(底蚀、侧蚀)作用强。总体 来说,大峡谷是地壳抬升和流水下切共同作用的结果。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 2.1 流水地貌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 2.1 流水地貌流 Nhomakorabea侵蚀地貌
思考 河流不同地段地
貌一样吗? 形成原因是什么?
游
流水地貌
流水地貌:流水塑造的地貌。 流水地貌可分为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河流地貌
侵蚀作用
堆积作用
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
(1)流水侵蚀作用分为哪三种形式? (2)通常,河流上游河谷形态如何?河流下游河谷形态如何?
溯源侵蚀
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延长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 2.1 流水地貌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 2.1 流水地貌
如图表示绕旋在内蒙古草原的河流弯曲景象,我们称之为
“蛇曲”。“蛇曲”之美,既有温婉轻柔,也有恢弘磅礴。读图
完成5~7题。
5.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流水堆积
B.断裂下陷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6.如图中由①至②的地形剖面图(斜线区为泥沙沉积物,纵坐标表示海拔,单位:m)最可能的是
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3~4题。
8.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可能出现在
A.云贵高原
B.东北平原
C.东南丘陵
D.塔里木盆地
9.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 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 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 2.1 流水地貌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 2.1 流水地貌
流水堆积地貌
分布:发育于山前(山麓)或河流出山口
特点:以谷口为顶点成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 降低,堆积物的颗粒由粗变细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 2.1 流水地貌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 2.1 流水地貌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 2.1 流水地貌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 2.1 流水地貌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读“雅鲁藏布江大 拐弯处景观图”,完成以下两题。 3.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U形谷 B.水流湍急 C.为V形谷 D.水深壁陡
4.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流水溯源侵蚀 B.流水侧蚀 C.流水下切侵蚀 D.冰川侵蚀
曲流:河道在弯曲度达到一定程度。 曲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加弯曲。
牛轭湖:当曲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河流会自动裁弯取直,废弃的弯道形成。
P38嘉陵江: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 2.1 流水地貌
该处河床坡度减小,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而侧蚀作用明显 增强,受地转偏向力以及岩石软硬程度的影响,河流不断 侵蚀河岸,,致使河道发生弯曲。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 向横向发展
河谷的演化发育过程
试一试:a、b、c分别是同一河段,不同时期的河谷发育图, 请按时间顺序排列?并说说你的理由?
a
b
c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 2.1 流水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
特点: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谷地狭窄, 深度通常大于宽度,横剖面呈“V”型,
P41活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冲积扇—洪积扇的区别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 2.1 流水地貌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 2.1 流水地貌
流水堆积地貌
分布:河流中下游或流经盆地
形成条件: (1)上游的水流速度快,且含有大量泥沙,为冲积平原
的形成提供物质条件和动力基础; (2)地势平缓,有利于泥沙的沉积,这为冲积平原提供
有利地理条件; (3)然后下游河道变宽时,泥沙没有了阻挡,在河水的
读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 答1~2题。 1.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①—a,②—b,③—c B.①—b,②—a,③—c C.①—c,②—b,③—a D.①—c,②—a,③—b
2.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侵蚀、搬运、堆积 B.侵蚀、堆积、搬运 C.堆积、搬运、侵蚀 D.搬运、堆积、侵蚀
7.“蛇曲”流经区域最可能形成的地貌类型是
A.河口三角洲
B.冲积扇
C.河漫滩平原
D.峡谷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 2.1 流水地貌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 2.1 流水地貌
在地势平缓地区,常常看到呈“S”形弯曲的河道,即曲流。
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毁曲流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
道分离,形成牛轭湖。如图
冲积扇与三角洲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形态。读图回 答1~2题。 1.对冲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冲积扇只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三角洲只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③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 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侧蚀 使河床拓宽 下蚀
使河床加深
河流的侵蚀作用示意图
流水侵蚀类型
成因: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流水侵蚀分类:溯源侵蚀、下蚀、侧蚀
作用形式
概念
对地貌的影响
溯源侵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下蚀 侧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