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教案设计(全面完整)

合集下载

色彩级色彩构成全教案

色彩级色彩构成全教案

色彩级色彩构成全教案第一章:色彩基础理论1.1 色彩的定义与分类1.2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1.3 色彩的混合:原色、间色、复色1.4 色彩的心理效应:冷暖、远近、大小第二章:色彩感知与视觉艺术2.1 色彩感知原理:色彩的视觉效应2.2 色彩与视觉艺术的关系:色彩在绘画、设计、影视等领域的应用2.3 色彩的视觉搭配:对比、协调、节奏2.4 色彩的创意表现:抽象、具象、意象第三章: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3.1 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海报、广告、标志等3.2 色彩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室内、室外、景观等3.3 色彩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外观、功能、品牌等3.4 色彩在时尚设计中的应用:服装、配饰、妆容等第四章:色彩的心理与应用4.1 色彩与心理的关系:情感、认知、行为等4.2 色彩在心理学中的应用: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4.3 色彩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产品定位、品牌形象、促销活动等4.4 色彩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学设计、学习辅导、环境创设等第五章:色彩的创作与实践5.1 色彩创作的思路与方法:观察、分析、实践5.2 色彩实践技巧:调色、配色、绘制等5.3 色彩创作案例分析:名画、设计作品、时尚搭配等5.4 色彩创作的评价与反思: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改进方向第六章:色彩与传统文化的关联6.1 色彩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西方与中国文化的色彩对比6.2 传统艺术中的色彩运用:国画、书法、陶瓷、刺绣等6.3 色彩在节日庆典中的应用:春节、圣诞节、复活节等6.4 色彩在民俗活动中的角色:婚礼、丧葬、祭祀等第七章:色彩与当代艺术的融合7.1 抽象艺术中的色彩表现:分析抽象画家的色彩运用7.2 观念艺术中的色彩探讨:色彩作为表达观念的媒介7.3 实验性色彩艺术:新媒体艺术、装置艺术中的色彩创新7.4 跨领域色彩艺术:色彩在音乐、文学、舞蹈等领域的跨界应用第八章:色彩与环境保护8.1 色彩与自然环境的关联:生态色彩学8.2 色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警示、美化、教育8.3 可持续色彩设计:环保材料、节能照明、绿色调色技术8.4 色彩与生物多样性:色彩在生态保护中的研究与应用第九章:色彩与科技发展的关系9.1 色彩在科技产品中的作用:用户界面设计、品牌识别、功能指示9.2 色彩在科技研发中的应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航天工程9.3 虚拟现实与色彩:VR/AR环境中的色彩设计9.4 色彩与:在色彩识别、情感分析、创意中的应用第十章:色彩教育的实践与创新10.1 色彩教育的基本理念与目标:培养色彩感知、应用与创新能力10.2 色彩教学方法与策略:案例分析、实验教学、项目式学习10.3 色彩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网络资源、校内外合作、博物馆等10.4 色彩教育评价体系:过程评价、成果评价、综合素质评价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色彩的三要素解析: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是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色彩的属性和变化至关重要。

色彩构成教案

色彩构成教案

色彩构成教案色彩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色相、饱和度、明度等。

2、掌握色彩的构成方式和规律,如色环、互补色、对比等。

3、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色彩构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服装设计、广告设计等。

二、教学内容1、基础知识色彩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色彩的分类和属性。

色彩的空间和时间感知。

2、色彩构成原色和间色。

色环和补色。

色彩的对比和协调。

3、应用实例服装设计的色彩应用。

广告设计的色彩应用。

其他设计领域的色彩应用。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

2、实践操作:通过动手练习,让学生掌握色彩的构成方式和规律。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色彩构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介绍色彩的重要性和应用广泛性,激发学生对色彩学习的兴趣。

2、讲解色彩基础知识:讲解色相、饱和度、明度等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

3、讲解色彩构成:讲解色环、互补色、对比等色彩构成方式和规律,让学生掌握色彩的构成技巧。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色彩构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服装设计、广告设计等。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色彩构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6、布置作业: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安排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难点1、色彩的感知和理解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2、色彩的搭配和运用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实践经验,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提升。

六、教学反思1、学生是否掌握了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否能够熟练运用色环和补色等色彩构成技巧?2、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案例中?是否能够理解色彩构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3、通过本次课程,学生是否对色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色彩搭配和运用?七、教学建议1、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来加深对色彩的理解和掌握。

色彩构成教案

色彩构成教案

色彩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色彩构成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色彩构成的表现技巧。

三、教学难点:1.如何在作品中合理运用色彩构成。

2.如何运用色彩构成来表现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些具有鲜明色彩的图片,让学生作品欣赏。

2.引导学生留意图片中的色彩构成。

Step 2 讲解色彩构成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介绍色彩构成的概念,即通过色彩的选择、组合和运用来构成艺术作品。

2.讲解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如颜色对比、色彩饱和度、明暗关系等。

Step 3 基本方法和技巧的讲解1.讲解色彩选择的基本方法,如根据主题和情感选择适合的颜色。

2.讲解色彩组合的基本技巧,如使用对比色、类似色、冷暖色等。

3.讲解色彩运用的基本技巧,如运用明度、色调来表现明暗和空间感。

Step 4 案例分析1.教师出示一些绘画作品,分析其色彩构成的特点和效果。

2.与学生共同讨论作品中色彩的选择、组合和运用。

Step 5 练习与实践1.教师布置绘画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运用色彩构成的方法和技巧完成作品。

2.学生根据自己的主题和创意,选择合适的色彩进行构成。

3.学生可以在课后提交作品,教师进行欣赏和评价。

五、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作品和表现,评价其对色彩构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通过课堂讨论和练习,评价学生对色彩构成的掌握程度。

六、课堂延伸:1.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著名画家的作品进行色彩构成的分析和研究。

2.鼓励学生在平时的绘画作品中多尝试运用色彩构成的方法和技巧。

色彩级色彩构成全教案

色彩级色彩构成全教案

色彩级色彩构成全教案篇一: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教案山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系教师:樊艳丽教案首页课程名称:色彩构成教学目表: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训练理性抽象的逻辑思维才能和审美才能教学重点:色彩的知觉原理色彩的比照调和心理效应教学难点:从美学的角度去研究一定的色彩搭配法那么,找出适宜目的的理想色彩组合授课方式:讲授实训、讨论分析、点评授课内容:从色彩的构成和知觉原理入手,分别从色彩的物理性,或色彩的生理性色彩心理配色原那么及色彩等方面进展系统的研究前言:构成艺术的概述教学目的:理解色彩构成的性质和学习的根本内容,认识并理解其重要性教学重点:色彩构成的概念及根本内容教学难点:色构的应用性和重要性授课方式:讲授法,讨论法,分析、点评一、本次课主要内容:● 对上堂课的一些征询题进展复习● 新课导入(提征询)● 新课内容● 小结● 课后考虑与练习授课内容:1、1构成的概念构成,在设计领域中指的是:将形态及其构造关系,按照一定的构成美学原理进展分解组合,从而得到理想形态或理想组合方式。

立即不同形态的元素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形态,并给予视觉化的、力学的观念。

构成是一个体系,按照它的研究方向,可以分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三个大的方面,重点培养我们的创意思维和外型才能。

在我国传统艺术中也能表达构成,如:传统图案,京剧艺术中的脸谱,古代的书法艺术等等。

构成体系作为设计根底,在纯绘画领域、书法艺术、摄影艺术、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纺织设计、时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舞美设计、商业美术设计等领域广泛运用。

1、2 色彩构成1.色彩构成定义:将两个,两个以上的色彩,依照不同的目的,按照一定的原那么组合,搭配构成新的色彩关系,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效应出发,运用科学的原理与艺术方式美相结合的法那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和抽象思维,利用色彩进展多角度的组合配置,制造出理想新颖与审美的设计色彩。

色彩构成是继素描,色彩,速写之后的设计根底外型课。

色彩构成教案(全)

色彩构成教案(全)

色彩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学习色彩的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3. 掌握色彩的搭配技巧,提高色彩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1. 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2.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3. 色彩的冷暖概念;4. 色彩的搭配原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色彩的美;2. 讲解:讲解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阐述色彩的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3. 示范:演示色彩的搭配技巧,分析冷暖概念的应用;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色彩搭配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说出色彩三要素的名称及其作用;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色彩冷暖概念;3.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色彩搭配技巧,并在实践中运用。

色彩构成教案(二)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心理学的相关知识;2. 学习色彩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3. 掌握色彩的视觉效果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1. 色彩心理学的基本概念;2. 色彩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3. 色彩的视觉效果(对比、调和、面积);4. 色彩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色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情感表达;2. 讲解:讲解色彩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阐述色彩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3. 示范:演示色彩的视觉效果及其应用,分析不同领域色彩的特点;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色彩设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说出色彩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色彩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3. 学生能掌握色彩的视觉效果,并在实践中运用。

色彩构成教案(三)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调和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学习色彩调和的常用方法;3. 掌握色彩调和在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色彩调和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色彩调和的常用方法(相似调和、近似调和、对比调和);3. 色彩调和在设计中的应用(色彩搭配、色彩布局)。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色彩调和的设计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色彩调和的美;2. 讲解:讲解色彩调和的概念及其重要性,阐述色彩调和的常用方法;3. 示范:演示色彩调和在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不同调和效果的特点;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色彩调和设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说出色彩调和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色彩调和的常用方法;3. 学生能掌握色彩调和在设计中的应用,并在实践中运用。

色彩构成教案(全面完整)

色彩构成教案(全面完整)

色彩构成教案(全面完整)第一章:色彩基础知识1.1 色彩的定义与分类色彩的概念:色彩是光作用于人眼时产生的视觉现象。

色彩的分类:原色、间色、复色和无色。

1.2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颜色的基本属性,如红、黄、绿等。

亮度:颜色的明暗程度。

饱和度:颜色的鲜艳程度。

1.3 色彩的冷暖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概念,暖色给人温暖、热烈的感觉,冷色给人清凉、宁静的感觉。

第二章:色彩的心理效应2.1 色彩与情感不同颜色的情感象征: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冷静等。

色彩的情感作用:如何通过色彩搭配创造舒适的视觉环境。

2.2 色彩与联想不同颜色引起的自然、人物、物品等联想。

色彩的引导作用:如何利用色彩联想引导观众注意力。

2.3 色彩与文化不同文化背景对色彩的认知与使用。

色彩的文化内涵:如中国红、西方金色等。

第三章:色彩的搭配与应用3.1 色彩的搭配原则对比搭配:如互补色搭配、冷暖色搭配等。

协调搭配:如类似色搭配、渐变色搭配等。

3.2 色彩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色彩在绘画、设计、摄影等艺术领域的应用。

色彩创作的实例分析。

3.3 色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色彩在室内设计、服装搭配、化妆等方面的应用。

色彩搭配的实际案例分析。

第四章:色彩的创意表现4.1 色彩的抽象表现抽象画中色彩的运用与表现。

学生抽象画创作指导。

4.2 色彩的象征表现利用色彩象征意义进行创作。

学生象征作品创作指导。

4.3 色彩的寓意表现色彩在作品中传递寓意的方法。

学生寓意作品创作指导。

第五章:色彩构成的实践训练5.1 色彩构成的基本技巧色彩的调配、绘制与搭配实践。

学生实践作品点评与指导。

5.2 色彩构成的综合练习结合不同材质、形式进行色彩构成实践。

学生综合练习作品点评与指导。

5.3 色彩构成的创意实践激发学生创意思维,进行色彩构成创新实践。

学生创意作品点评与指导。

第六章:色彩与视觉设计6.1 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学习色彩在广告、海报、书籍封面等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分析经典平面设计案例中的色彩运用。

《色彩构成》教案

《色彩构成》教案

色彩构成教案第一章绚丽的色彩世界■走进色彩世界人类生存的世界是五彩缤纷、光怪陆离的色彩世界。

人们通过色彩获得心旷神怡的感受、也得到过躁动不安的心绪。

色彩从满了无限的神气!自然界向我们提供了缤纷的色彩。

动物以它华丽的外表展示着物种成功的演化;花草带给我们情感的象征;彩碟向来被视为美丽的化身;鸟禽的羽毛艳丽夺目;海洋生物让我们感受到愉悦的气愤;集田地之精华的宝石穿过时空放射着它的灿烂光辉。

■关于色彩的趣味知识在英国泰晤士河上的夫拉亚斯桥上,自杀的人颇多,栏杆原是沉闷的黑色,后该漆成浅绿色,这一改变使来此自杀的人数少了三分之二——邮筒的颜色各国不尽相同。

中国是绿色;美国、俄罗斯是青色;德国和瑞典是黄色;捷克是桔色,日本、韩国是红色——古希腊罗马时期,法官审判犯人时使用的是黑豆和白豆,黑豆代表有罪,白豆代表无罪——公元4世纪中国发明了伞,最初是为了保护战车而蒙盖的绸缎,逐渐演化为挡鱼遮阳的伞。

北魏时期用做统治者的象征物。

帝王使用朱黄色,百姓只能使用蓝色——中国古代的四神有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第二章色彩原理没有光源便没有色彩感觉,人们凭借光才能看见物体的形状、色彩,从而认识客观世界。

什么是光呢?从广义上讲,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而不是物体),它是一种电磁波。

电磁波包括宇宙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无线电波等。

它们都各有不同的波长和振动频率。

在整个电磁波范围内,并不是所有的光都有色彩,更确切地说,并不是所有的光的色彩我们肉眼都可以分辨。

只有波长在380毫微米至780毫微米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的色知觉。

这段波长的电磁波叫可见光谱,或叫做光。

其余波长的电磁波,都是肉眼所看不见的,通称不可见光。

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在人们的视觉中形成各种颜色。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做了个实验,将一束太阳光从细缝引入暗室,遇到三棱镜,光产生折射后投射到屏幕上时,就显示出以红-橙-黄-绿-青-蓝-紫顺序排雷的色带,其中我们把这红、黄、蓝三色光称为三原色光。

色彩级色彩构成全教案(完整)

色彩级色彩构成全教案(完整)

由于生长在一个充满着色彩的世界,色彩一直刺激我们的视觉器官,而色彩也往往是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

首先在认识色彩前,我们要先建立一种观念,就是如果要了解色彩认识色彩,便要用心去感受生活,留意生活中的色彩,否则容易变成一个视而不见的色盲,就如人体的其他感官一样,色彩就活像是我们的为味觉,一样的材料但因用了不同的调味料而有了不同的味道,成功的好吃,失败的往往叫人难以下咽,而色彩对生理与心理都有重大的影响,因此色彩学算是设计的一门基本科目。

使自己漂亮我们在平时买服装、口红、眼影时往往会发现有些颜色会使自己漂亮一些,而有些颜色用了却说不出的难看。

因为不知道哪些颜色适合自己,为了安全起见,不得已使用最保守的颜色,比如黑色的衣服、鞋、包,咖啡色的口红和眼影等,而事实上,这些被误认为“保险”的颜色在很大程度上是最不安全的,就中国南方人的肤色来讲,大多数人都需要回避咖啡色系的服饰和彩妆,因为会使本来就暗淡的脸色越发深暗,显得憔悴不堪。

还有许多人面对五彩缤纷的服饰,根本不知从何选起,只是很盲目地看到什么试什么,结果逛街这件本来很休闲愉快的事变得非常累人,试穿了不到十套衣服,你自己就心烦了,也没了主意,最后决定买了,回到家里很有可能穿不了一两次就觉得不好看,而永远遗落在角落里,成了昂贵的垃圾。

而你仍旧为每天出门穿什么而发愁,衣柜里的衣服永远少一件。

有了衣服又要为配什么鞋、什么包、什么首饰、眼镜、手表而为难;看人家染了头发,自己也去染发,结果出来的颜色让你大惊失色,甚至当场再染另一种颜色才敢走出来见人。

有些人觉得自己穿什么都不好看,久而久之自信心受到挫败,误认为是自己长得不漂亮,其实这些都不过是因为没找到自己的色彩季型,不知道自己的用色规律而已。

当你通过测试知道了自己的色彩季型和用色规律,你会发现事情原来如此简单,所有困扰你的烦恼与困惑迎刃而解,每个人都可以根据他所属的色彩季型,对自己的用色原则从头到脚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包括染发、眼镜、口红、眼影、腮红、指甲油、手表、装饰品、服装、丝袜、鞋、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1章色彩原理与色彩构成 6第1.1节色彩构成的定义及物理属性 61.1.1 色彩构成的定义 61.1.2 色彩的物理性质 61.1.2.1 光与色 61.1.2.2 物体色、环境色、光源色与固有色7 第1.2节色的特性与分类71.2.1 色的分类81.2.1.1 无彩色系: 81.2.1.2 有彩色系: 81.2.2 色彩的基本特征81.2.2.1 色相(Hue) 81.2.2.2 纯度(彩度、饱和度)(Chroma)8 1.2.2.3 明度(Value)8第1.3节色的混合91.3.1 原色理论91.3.2 混色理论101.3.2.1 加色法混合101.3.2.2 减色法混合101.3.2.3 色彩中性混合的规律:11第2章色立体与视觉的生理理论12第2.1节色立体12第2.2节色彩的生理理论122.2.1 色彩的视觉适应122.2.1.1 距离适应122.2.1.2 明暗适应122.2.1.3 颜色适应122.2.1.4 色的恒常性132.2.2 错觉与幻觉132.2.2.1 形的错觉与幻觉132.2.2.2 色的错觉与幻觉13第3章以色相变化(对比)为主的色构知识15 第3.1节三原色对比15第3.2节邻近色相对比15第3.3节类似色相对比15第3.4节中差色相对比15第3.5节对比色相对比16第3.6节互补色相对比16第3.7节作业:16第4章以明度对比为主的色构知识18第4.1节明度184.1.1 高长调——积极、明快、强烈、醒目194.1.2 高短调——淡雅、温和、淡雅之美,象征女性19 4.1.3 中长调——明快、有利、阳刚之美象征男性19 4.1.4 中高短调——丰富、含蓄具有层次感194.1.5 中低短调——模糊、厚重具有神秘感194.1.6 中短调——沉着、含糊、暧昧194.1.7 低长调——强烈、明快、威严和沉重感194.1.8 低短调——沉闷、忧郁缺乏生气19第4.2节作业:19第5章以纯度对比为主的色构知识20第5.1节同一纯度构成20第5.2节邻近纯度构成20第5.3节类似纯度构成20第5.4节对比纯度构成20第5.5节综合构成21第5.6节作业:21第6章色彩构成的形式美法则23第6.1节色彩的均衡23第6.2节色彩的呼应236.2.1 局部呼应236.2.2 色彩的全面呼应24第6.3节色彩的主从24第6.4节色彩的层次24第6.5节点缀色25第6.6节色彩的衬托256.6.1 明暗衬托256.6.2 冷暖衬托256.6.3 灰艳衬托256.6.4 繁简衬托26第7章以冷暖关系为主的色构知识及其它色彩的对比关系27 第7.1节冷暖感觉277.1.1 色彩的冷暖感277.1.2 在同一色相中,明度的变化也会引起冷暖倾向的变化27 7.1.3 我们可以从冷暖区域彩色示意图小总结出以下几点:27 第7.2节亮调与暗调28第7.3节纯调与浊调的调性表达28第7.4节其他对比287.4.1 面积与色彩对比297.4.2 形状与色彩对比29第7.5节距离与色彩对比31第7.6节数量与色彩对比31第7.7节虚实对比31第7.8节作业:32第8章色彩的象征性与联想性及色彩情感的心理构成训练33 第8.1节中国的色彩观分类:33第8.3节中国古代的五色体系和美学思想33 8.3.1 儒家色彩观348.3.2 道家色彩观34第8.4节西方近现代画派的思想观368.4.1 印象派画家的色彩观368.4.2 新印象主义368.4.3 分离派画家的色彩观378.4.4 现代派画家的色彩观378.4.4.1 蒙德里安388.4.4.2 康定斯基388.4.4.3 马蒂斯388.4.4.4 毕加索39第8.5节共同的色彩心理反应398.5.1 色彩的冷暖感398.5.2 色彩的轻重感398.5.3 色彩的强弱感408.5.4 色彩的软硬感408.5.5 色彩的明快与忧郁感。

408.5.6 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感408.5.7 色彩的华丽与朴素感41第9章色彩的性格与表现力419.1.1 色彩的音乐感419.1.2 色彩的味觉感429.1.3 其它42第9.2节色彩的性格429.2.1 红色的性格与表现439.2.2 黄色的性格与表现439.2.3 蓝色的性格与表现449.2.4 橙色的性格与表现449.2.5 绿色的性格与表现459.2.6 紫色的性格与表现469.2.7 黑色的性格与表现469.2.8 白色的性格与表现479.2.9 灰色的性格与表现479.2.10 金属色的性格与表现47第9.3节信息与色彩48第9.4节作业:49第10章色彩肌理、采集重构练习50 第10.1节来自自然色彩的灵感启示50 第10.2节来自传统艺术色彩的启示50 第10.3节来自其它艺术色彩的启示50 第10.4节色构在设计中的实际运用51第10.5节作业:51小蚂蚁发表于2007-2-28 11:441第1章色彩原理与色彩构成第1.1节色彩构成的定义及物理属性1.1.1 色彩构成的定义色彩作为视觉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类的正常生活。

美妙的自然色彩,刺激和感染着人的视觉和情感,陶冶着人的情操,提供给人们丰富的视觉空间。

我们认识色彩基本上有以下途径:1、日常生活的接触(各类色彩环境、场所、物品、人物、自然景色等)。

2、对色彩的科学研究,色彩设计的研究,色彩体系理论研究及色彩资料的收集、研制和创新。

3、艺术门类对色彩的艺术性表现。

如造型艺术、电影戏剧艺术等,对色彩进行艺术形式美的、融入艺术家个人情感和艺术造诣的个性化表现。

实践是先于理论的,多观察、多体验、多搜集是认识色彩的前提。

看一部经典的电影名著,读一本精美的美术画册,观摩一次高水平的设计或美术作品展览,欣赏一场好的歌舞戏剧或音乐会,也许是你可以在特定的时空里集中欣赏、玩味和揣摩艺术家们如何在他们的作品重运用色彩的绝佳机会了。

色彩构成的定义:在色彩方面,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的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各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创造出新的、理想的色彩效果,这种对色彩的创造过程,称为色彩构成。

1.1.2 色彩的物理性质1.1.2.1 光与色没有光便没有色彩感觉,人们凭借光才能看见物体的形状和色彩,从而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就没有视觉活动,也就无所谓色彩了。

在整个电磁波的范围内,不是所有的光都有色彩感觉,只有波长在380-780nm(纳米)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视觉,这段波长的光在物理学上常叫做可见光谱或光谱色。

1.1.2.2 物体色、环境色、光源色与固有色物体色-具有最基本的两种表现形式:物体表面反射光所呈现的颜色叫表面色;透过透明物体的光所呈现的颜色叫透明色。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当白光照射到物体上时,它的一部分被物体表面反射,另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剩下的透过物体穿过来。

对于不透明物体,即不透光的物体,它们的颜色取决于不同波长的色光的反射和吸收情况。

如果物体几乎能反射所有色光,那么这个物体看上去是白色的,如果这个物体能吸收几乎所有的色光,那么这个物体看上去是黑的。

环境色:某一物体反射出一种色光又反射到其它物体上的颜色。

一般来说,物体受环境色影响,在背光部分以及两种不同物体相接近或相接触部分最为明显。

环境色的反光量与环境物体的材质肌理有关,表面光滑明亮的玻璃、陶瓷、金属器皿类物体,反光量大,其对周围物体色彩的影响也大,反之,表面粗糙的物体,其反光量小,对周围物体的影响也小。

光源色:所有物体的色彩都是在光源照射下产生的。

相同的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呈现不同的色彩,白纸能反射各种光线,在白光的照耀下,白纸呈白色,在红光的照耀下,白纸呈红色,在绿光的照耀下呈绿色,可见不同的光源必然对物体产生影响。

除了光源色本身的性质外,其光亮强度也会对照射物体产生影响,强光下物体显得明亮浅淡;弱光下问题会变得模糊灰暗;只有在中等光线强度下,物体的本来面目才清晰可见。

人们习惯于把白色阳光下物体呈现的色彩效果总和称之为物体的“固有色”。

许多人误认为“固有色”是物体固定不变的颜色,这种提法固然是不科学的,但是物体固有的物理属性却不会因光源色的改变而改变。

总之,光的作用与物体的特性是构成物体色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第1.2节色的特性与分类1.2.1 色的分类1.2.1.1 无彩色系:指白色、黑色和由白色黑色调和形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

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纯白与纯黑的物体,,颜料中的纯白(锌白、铅白)只能接近纯白,煤黑也只能是接近纯黑。

1.2.1.2 有彩色系:彩色是指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不同明度和纯度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色调都属于有彩色系。

1.2.2 色彩的基本特征有彩色系的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征:色相、纯度(也称彩度、饱和度)、明度。

在色彩学上也称为色彩的三大要素或色彩的三属性。

1.2.2.1 色相(Hue)色相是有彩色的最大特征。

所谓色相是指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如橘黄、柠檬黄、钴蓝、群青、翠绿等。

1.2.2.2 纯度(彩度、饱和度)(Chroma)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

含有色成分的比例越高,则色彩的纯度越高,反之含有色成分的比例越小,纯度越低。

所以单色光是最纯的颜色。

当一种颜色掺入黑、白或别的颜色时,纯度就会发生变化。

当掺入的颜色达到很大的比例时,在眼睛看来,原来的颜色便失去本来的色彩,成为掺合的颜色了。

1.2.2.3 明度(Value)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

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其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

任何色彩均有其明暗关系,它是色彩关系的骨架,而且有其自身的美学价值和表现魅力(素描、黑白照片、黑白电影等),没有明暗关系的构成,色彩会失去份量而显得苍白无力,只有介入明度变化的色彩才能展现出色彩的视觉冲击力和丰富的层次变化。

无彩色中,最高明度为白色,最低明度为黑色,灰色居中。

人眼最大明度辨别力为近200个等级层次,普通明度标准定在9级左右。

色彩的明度有三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

同一颜色在强光下显得特别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灰暗模糊;二是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后也能产生不同明度的层次。

三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

每一种纯色都有起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的明度最低,红绿为中间明度。

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的改变。

小蚂蚁发表于2007-2-28 11:441-1第1.3节色的混合人们对色料(颜料、染料)的混合比较容易认识,黄色与红色混合可得到橙色,黄色与青色混合可得到绿色。

但是对于色光的混合就比较难理解,特别是初学者,往往将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混淆起来,其实,色料的混合与色光的混合以及色彩远距离空间混合的效果各自不同,混合规律也不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