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经典散文] 老照片散文
一张老照片经典散文

一张老照片经典散文一张老照片经典散文这张老照片在影集最后面,随着岁月的流转,这张老照片的边缘已经微微泛黄,这张老照片是我上高中的时候照的,照片中共有八个人,她们都是我一个寝室的姐妹。
青春的那年,初中毕业的我们进入到县城的一所高中就读。
我们来自不同的乡镇,从四面八方聚集在这里,青春懵懂的我们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怀着一份对生活的热爱,融入到了一个新的集体。
青春如歌,青春充满了梦想,流年里的暖在那个住着我们八个人的房间里散发着馨香。
青春的花絮,在我翻起这张老照片时,记忆的河流,在心底松软的地方流淌。
这张老照片,是我们开学后不久去照相馆拍摄的,那是九几年的秋天,那时的我们只有十六、七岁。
住进同一个寝室后便按照年龄和生日做了排行,之后我们八人在班级里就有了一个响当当的掉号“红色娘子军”。
我排行老二,照片中前排左数第二个就是我,眼睛睁着大大的,死死地盯着摄像头,生怕一不留神会从摄像头里跑丢了似的。
穿着一件法兰绒的红色大衣,这件衣服是妈妈在县城里给我买的,当时穿上它感觉真的很漂亮。
照相那天我还特意画了妆,长长的头发乌黑透亮,服服帖贴地披在肩上,头顶编上了漂亮的辫子,还记得,当时是我们老五给我编的辫子。
老五在第二排左一,你看她看的多灿烂,一笑起来还有一对浅浅的酒窝。
老五是我们八个人当中最能干、最心灵手巧的。
会织一手漂亮的毛衣,那时能穿上一件新毛衣,是会投来同学们羡慕的眼神的。
老五会织厚厚的围脖,一双巧手在织衣针下翻飞,密密的针角里裹进了那些青春的气息。
后来在老五的带动下,我们寝室掀起了织毛衣的热潮,我和老三、老四都织过,我还成功地织成了一条毛裤,我会织毛衣也是从那时开始学会的。
我的右手边是老六,照相那天,老六还特意穿上她表哥当兵时的绿军装,昂首挺胸,一头齐耳的短发,更透出一份干练与活泼。
一双眼睛自然地看着镜头,像极了一位军营中英姿飒爽的“战士”。
老六性格开朗,有着男人一样豪爽的性格。
记得,照片洗回来时,我们把照片拿回家给妈妈看,不知道谁的妈妈还说了一句,你们寝室怎还有个“男生”啊!老六爱写诗,我们俩是最好的“诗歌搭档”,在班级里、寝室里总能听到我们深情朗诵的诗歌,那抑扬顿挫的音调在校园里流淌。
老照片(散文)

周边·诺贝尔文学奖小辑老照片(散文)〔法国〕安妮·埃尔诺著安吉拉译在我为数不多的家庭老照片中,有一张是我父母一九二八年举行婚礼时的合影。
照片里可以看到两家人,“两方”人,分成三排,第一排坐在椅子上,第二排站着,第三排大概是站在长凳上。
男士和女士身影重叠交错。
两个家庭的成员分别由佃农(我的祖父母)和工人(我的双亲,叔叔和阿姨)组成。
每个人都盛装打扮,衣着得体。
女士们穿着浅色连衣裙,男士们身着深色西服,双眼直视前方,双唇紧闭,神情在镜头前很专注。
坐在前排的人,双手清晰可见,全都硕大而强壮,或放在膝盖上,或交叠在一起,手指捏在掌心,空闲下来的双手紧握着,对突如其来的闲暇感到无所适从。
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时,我都难以从那些手上挪开视线,不论是男士还是女士,他们的手都宽阔、有力。
我来自这些人,来自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工作唯有一种形式,唯有一种意义:用双手劳动。
我又看了看所有这些照片:干活的孩子,车间里身穿工作服的妇女,套着轭俯身于铁铲上的男子。
这些不知名的生命,活在我尚未存在之时,却打动着我:我认出了他们。
我想说的是,他们的身躯,他们的姿态,他们的手势,已成为我所继承的遗产的一部分。
他们写在罢工牌子上的文字已成为我的故事的一部分。
这些照片唤醒的几乎是一种物理记忆。
这种记忆,深刻的劳动记忆,是博物馆所有的藏品和史书上所有的记载都无法恢复的。
它装在我祖父母和父母假日餐桌的故事里,那些故事211将生活勾勒为两个空间——田野和工厂,讲述他们十二岁辍学,被送到农场干活,然后进电缆厂、纺织厂,忍受工头的咆哮和欺凌,在寒冷的建筑工地上冻得瑟瑟发抖。
那是一种存在于语言中的记忆,存在于那些脱口而出的话语中——“我们没班上了!”——将平凡的日常生活与需求交织在一起,以一己之力构建起整个世界,这记忆的分量,一个从未反复听过那些话的人是永远无法感受到的,他不知道“干净活儿”“室内工作”“恶劣天气停工”是特权,不知道“débauche ”①意思是一天的活儿干完了,而“être débauché”②则表示下岗了,与“花天酒地”毫不相干。
老照片(共10篇)

老照片老照片(一)那是一本已经泛黄的相册,里面放着的是一些老照片。
照片上的人,我是完全不认识。
那本相册,是姥姥的。
据姥姥说,那本相册上,有她的亲人。
姥姥今年已经七十高寿了。
可身子骨还硬朗。
眼睛也还甚好。
每次看照片,看看就会拿出自己的老花镜,给我告照片里的人,和那些人的故事。
这个是她的妈妈,这个是她的爸爸。
这个是她和姥爷年轻的时候,那是他们第几次见面的时候,在哪拍的。
听着姥姥诉说着这些照片上的人和事,突然发现,原来,真正能留住回忆的,除了文字,就剩照片了。
如今,人们都不习惯把照片拍出来,而是喜欢放在空间里,微信里。
有时在想,等我们将来老了,眼花的玩不动手机电脑了,身边是不是也该有一本相册,里面装着古老的照片。
真希望,人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能够不忘传统,给自己的以后,留一份珍贵的回忆!老照片(二)“往者不可谏,来者尤可追。
”——题记又是一个周末,一个不知道该做什么的周末。
无聊之际,发现一张夹在一本书中的老照片,这是一张就一年前不知道被我放在什么地方而找了许久的照片啊。
这是我幼儿园的“毕业”照片。
照片中门前“华蓥市实验幼儿园”的拍子首先印如我的眼帘,让我倍感亲切,孩子们站成三排:有的嘻嘻哈哈,有的颦眉抽泣,有的还在下面摆弄着小玩意儿。
他们中只有几个现在我还能清楚地叫出名字,大多数已经委实不记得了。
几位老师笑着站在后面,虽然我只能说出几位老师的姓,但我还能依稀记得老师给我们上课,带领我们游戏的情景,一股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那是一个两小无猜的时代,那是一个快乐纯真的时代,那是一个无忧无虑的时代。
9年了,我此刻感到我有着巨大的变化。
我还记得拍这张照片那天,有位同学(唐鑫)送了我一张贺卡。
不过,我已不记得那张贺卡现在何处了。
我曾几次试图找到它,但都是无功而止。
可是我清楚得记得,我有那么一张贺卡,只是我现在找不到它了。
幼儿园--小学--初中。
似乎三张照片就可以概括这十二年的事情,然而有的东西是不能用照片来概括的。
老照片留存的记忆抒情散文

老照片留存的记忆抒情散文老照片留存的记忆抒情散文我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喜欢怀旧了。
好友笑我,那是因为你老了。
近日在家休息,在抽屉里发现一个相册,一张张的老照片映入我的眼帘,勾起了陈年往事,照片上的人物在脑海中又鲜活起来。
因为那是我们全家送我上大学时第一次照的全家福,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已不在了,唯有我们兄弟姐妹6人,我是老大,站在爸爸和妈妈的中间……那时照相可不是简单的事,要到照相馆去,且全县又仅有一家,还要走十几里路呢。
从小学,初中,高中偶尔照的像,太多贴在毕业证上,岁月变迁,家庭变迁以荡然无存,为了寻找青春的记忆,五年前,高中几位同学相约,带着还健在的老师,到当年读书的学校及办农场地方,补拍了许多照片,虽然大家已不再年少,但童心永存。
算是了确了埋在心底的梦。
我曾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读大学期间,那时有几位同学就有了120相机,照相已相当方便,虽然是黑白照片,同学们对照相的兴趣不减。
只是照相要胶卷,照后要冲洗,照的多了也是不小的消费。
值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才有了彩色照相机。
记得我在实习时听一位老师说,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他弟弟从美国给他带了一台彩色照相机,单位领导知道了就找他谈话,说像这样相机不能私人拥有,最后只好交给了单位,现在想起来是多么可笑。
我结婚已三十多年了,当年生活虽然艰苦,但还是照了一些照片,记录了两人相识、相知、相恋、结婚、生子及慢慢变老的过程,想起我们在一起风雨同舟走过的岁月,有欢笑也有痛苦,有甜蜜也有苦涩。
令人遗憾的是当年没有举行像样的婚礼,没有婚纱照,在结婚三十周年的那几天,孩子们一起给我们过了一个有意义的结婚记念晚宴,饭后有特意让老伴和我特补了张结婚照,虽然婚纱很美,但磨不去我和老伴脸上的苍桑岁月,婚照由儿子取回,挂在客厅里,看见老伴每天站在照片前,我幸福,愧疚,有时自已喃喃自语,老伴,对不住你了,我知道,一组纪念照片,可以让我们重温一下相恋,结婚时的甜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生活一天天好起,孩子出生了,我也学会了照照片,给孩子拍摄的照片基本上记录其成长过程,那一张张稚气过的小脸,那活泼可爱,调皮捣蛋的情景时常浮现在眼前,仿佛出门时孩子紧紧的拉着我的小手的余温还在,仿佛每晚缠着我讲故事的话语还在耳畔。
旧时光,一张老照片散文

旧时光,一张老照片散文
旧时光,一张老照片散文
踮起脚,触摸一段旧时光。
不知要穿越多少个人潮汹涌的街头,叩问多少个陌生的街景,去寻你,寻你千百度。
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中,我看见了消瘦的身影和曾相识的目光。
数日以来的沉郁,打开了一道浅笑的缝隙,纵然是很小很小,却也能媚红了深深的遥盼。
万般杂绪,尽抛,唯想,那一刻,你也是思的。
今日恍然从“粉嫩嫩”和“胖嘟嘟”两个用于形容婴儿的词语误区中走出,才知,两词有时不可混用,粉嫩嫩亦可与瘦小同用,写于此处,浅然而笑,原来后天不足与先天不良有关。
穿行在冗长的时光隧道,仿佛成长只是眨眼间的刹那,生命的一轮回,我们在长大,父母在变老,然后孩子在我们的眼里继续成长,生活在四季更迭中有着很多相似的历程,存活在世俗的.稀薄空气里,会被诸多的外界气流冲击,狡诈的,虚伪的,阴险的,谁也很难确保不会迷失真我。
然,万事皆可变,唯亲情是一根永不变的纽带。
我所能悟念的是,孩子的成长是父母额头的皱纹和鬓角的银丝换取而来的,我们的中年,父母的晚年,不同的年龄里,我们的回报又是什么?
一张老照片,两种思绪,在欣喜中几番感慨跃然。
什么都在和时间作着相应的改变,唯一不变的就是那一双清澈的眸,许,我对那眼神儿已然入骨吧,40年的光影中,眸子不曾变的亦如清水一样的纯,深如海,醉如酒,盛不满的一泓纯净。
微合双眼,仿佛瞳孔里的身影开始重叠相映,左手和右手的盈握,一生一世不分手的手语又在泛着暖暖的悸动,不由己的怦然,然,却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后语:此篇文字为今日午时收一张老照片而思,而写。
有关老照片的记忆的散文

有关老照片的记忆的散文记忆,是值得感触的。
却也仅仅是拿来自己与自己寒暄的时间。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有关老照片的记忆的散文,供大家欣赏。
有关老照片的记忆的散文:那些老照片的记忆有些人,有些事,一直以为已经忘记了,却原来,只不过是沉睡在记忆里。
昨天的一个偶然,翻出了了旧相册,看到了那些老照片。
那些照片保存完好,依然干净清晰,但清晰的脸孔却与模糊的记忆不成正比。
抚摸着照片,努力的呼唤着记忆的影子。
那些沉睡的记忆,那些记忆里的人和那些人的事,一点一滴,仿佛很遥远,又仿佛就在昨天...照片中,与自己相关的人一个个跳入眼底,有很多,都早已杳无音讯,然而那些事却依稀记得。
仿佛穿越着时空隧道,在自己走过的路上,看着自己的过往……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有些是生命中的过客,只在记忆中短暂的停留;有些是生命的点缀,也或许短暂,却有着不可沫灭的色彩;再有一些,便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这些人,不论是爱是恨,是给予,是付出,是快乐,是痛苦,他们都至关重要,是谱写完整人生的音符,你的人生是甜是苦,是喜是忧,是明是暗皆与这些音符密切相关!照片是自己走过的人生路所留下的痕迹。
那些快乐的童年,那些羞涩的青春,伴随那些喜怒哀乐的情感,掩埋在记忆里,安静的睡去,留出更多的空间,去经历更多的人和事,去体会更多的苦辣酸甜……也许,这就是人生!照片就是一条线,线的另一端牵着记忆。
你在线的这一端轻轻一扯,所有的记忆就随线列队而出,欢呼雀跃的等待你一一拥抱,像久于失宠的孩子。
忽然想,一个人的记忆内存到底有多大?一个人,一生中究竟可以保存多少记忆?是否会有空间被占满的一天,又或许会有失去那些记忆的一天?也许记忆就是自己的影子,失去了记忆,也就丢了自己……人总在不断成长,成长的过程同时承受着得到一些什么和失去一些什么!有些是你能把握的,有些却只能是无奈的。
这些年,身边的人和事不断发生着变化,但心中的信念一直未曾改变,那些失去的其实并未真正逝去,只是被封锁在记忆里,而真正逝去的只有青春的容颜和昨日的时间。
旧照散文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旧照散文整理旧照散文闲暇之余,顺手接过一本书,此刻,书中惊奇地窜出一张熟识但好像又很模糊的照片。
熟识:很庆幸我的生活中还有她的影子;模糊:呢喃过的,经受过的,留恋过的,被可恶的梦魔吞噬,一干二净,很是可怜。
照片模棱两可,并没有随着时间而变了年轻的模样。
穿着依旧简朴,白暂的皮肤毫不畏惧沧桑的岁月。
表情嫣然,笑与不笑,庄重与淡明,表面与内心,我只能猜想。
殊不知,照片的仆人又回到了安静,就连心跳声都无法察觉。
很难知道我是怎样得到这照片的,粗鲁的,亲和的手段吗?但,结果是:它属于我。
假如一个人要为自己的无知付出代价,那么,我的代价是沉重地。
又打破了原有的安静,把晚上时常做的梦变成了现实。
或许,自作自受。
内心的答案:我甘愿,敲响了鸣钟。
真的很失笑,连哭的眼睛也睁不开,是肆无忌惮的风沙迷了双眼,让我在蓝天白云下远远的徘徊。
照片的背影后面是颗颤抖的心,一个孩子背对着我,孤零零地站在松松栖栖的人群中。
我多么盼望这个孩子能深情的看我一眼,让我来倾听他的心声,共享他的童年。
执着带给我孤意,他的世界我怎么会去懂。
祥和再一次升华,把自己托上了空旷的宇宙,暗熙的星宿此起彼伏地偎依在身旁,任然,孤独袭扰。
不由得想到:星星是发育不良的童养媳,憔悴并且忍气吞声,好像,渐行渐远,渐行渐远。
狠狠得把照片塞进书中,极力地想把画面中的人物从脑海中抽调。
突然发觉,这个举动特别的困难。
第1页/共2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惊诧地听到,这首音乐竟无意间成了我的心声。
彷徨将自己带到空中楼阁的同时也把自己推向了悬崖,于是,欣然的接受,义无返顾的将自己抛进阴霾潮湿的沟壑,等待着春夏秋冬的.交替。
烦意再一次裹住了我,将这张没完没了的CD藏在床底下,希望它如满月的孩子安逸的睡去。
目光移向窗外,高高挂起皱的发黄的棉被遮住了视线,气急败坏地想要把棉被掀翻,不料一位中年妇女端详着我,冲我坦露一笑。
这种惊慌的笑,莫非她知晓了我的心声。
妇女急促的拖走了棉被。
描述老照片的情感散文

描述老照片的情感散文整理书橱,随手翻出一本相册,相册已经泛黄,上面贴满了许多老照片。
旧照片也变黄了,不再有那么多亮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正在慢慢变老。
这是一个密封在记忆中的宝箱,是过去的见证。
永远不会改变的是过去的样子。
那段时间的记忆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
一路走来,风里雨里从来不曾停止,脚步总是虚幻向前。
每跨出的一步,当抬起脚的时候,双腿之间便已经开始丈量着人生。
迈开的步子,是行走的证明,时间流逝的佐证。
不懂得生存的实质意义为何,也不明白如何活得精彩,只知道拖着疲惫不堪的心,缓步向前挪移,哪怕就要沉沉睡去之时,还会说:看吧,这就是过程。
在我的童年时代,我已经喜欢上了时间固定的黑白照片。
我一直认为我可以在那部电影中获得自己的形象。
把照片晒出来是多么神奇的事情啊。
有很多美好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我在照片中看到的是我自己。
这是一张定格照片,但它是未来的记忆。
记忆不变,人变了,时间也在变。
照片不能冻结时间,也不能阻止你长大成人,然后慢慢变老。
人老了,照片也老了。
泛黄的照片开始变得模糊,记忆也逐渐淡出。
照片只能是一张照片,不能留下任何东西,留下任何清晰的记忆。
照片老了,人也老了,记忆力也弱了。
真令人震惊。
忽然间觉得,那些曾过去的时光,似乎除了留下些照片之外,便再无他。
无论曾经有过什么样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到了此时今日,残留下来的还是渐渐加速模糊的残影。
很多时候,在我们天生筋脉流动的血液中便已有着一种遗忘过去的基因。
无论从前活得快乐,还是伤心,快乐与否,伤心与否这些词在人的血液中便已经随着时间移动而渐去渐淡,社会的前进,使人亦不断向前看。
那些过去的事事非非谁也不再愿意提及,好象从来就不曾有过那段生活史,需要的是眼前,是现在,是无知的未来。
未来有多长?没人知道。
他们知道的是,生活不再像旧照片中那样固定。
每个人都有不安的因素,这些因素在他的骨骼中来回循环。
总是想着遗忘或遗忘是件好事。
过去已经过去了。
许多年后,甚至连他过去生活的片段都找不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照片经典散文] 老照片散文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三十年前我也曾经是其中一员。
看到朋友圈里各种晒,晒萌宝,晒礼物,更有甚者晒老公祝贺老婆或者老婆祝贺老公六一儿童节的红包,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一个永恒的节日,一段最铭心的记忆像潮水一样一下子涌进了脑海,缘起一张老照片。
银比我大四五岁,是个半哑巴,即能勉强听勉强说的那种。
常听母亲说起我小时候放羊的事情。
母亲说,我六岁(虚岁)那年,父亲买了三只羊,叫我赶到田野里放,到九岁那年,三只羊成了一大群羊。
放羊的那段日子就是和银朝夕相处的日子。
银虽然说话不清楚,但她心灵手巧。
春天的田野里,野花开放,尤其是蒲公英,漫山遍野的黄。
柳树也抽出了新芽,长长的枝条舒展成一树的长发。
这个时候,我的任务就是把长长的柳条折下来,把柳条外边的一层皮剥掉,露出白森森的柳骨。
柳条脱掉衣服的那一瞬间,清新中带些苦味的气息飘进鼻孔里,让人觉得甜蜜。
柳条一小把一小把的,用细细的柳条皮捆扎起来。
中午是不回家吃饭的,带块干粮,喝点水就是中午饭了。
大中午的时间,羊儿们都寻了树荫,反刍着它们的午餐昏昏欲睡。
我们是不睡觉的,找了大大的树杈横骑在上面,开始了我们的工作。
银最巧,只见她用稍粗一些的柳骨打底,一般要用六根。
首先要编成十字型,固定好。
这可是个技术活,如果固定不好,就会影响后续的工作。
大中午蝉儿的聒噪声里,树杈上的孩子们努力的做着自己喜欢的手工。
小竹篮的底打好了,就要起帮了。
篮子的帮更难编,稍不留神,细细的柳骨就会折断,得用一个巧劲,我们几个女孩儿的帮都是由银给起的,等到编了几圈后我们再接下来自己编。
日头不再毒辣了,羊儿们也已经消化完成上午吃进去的草料,一个个的小小柳骨篮子也都完工了。
看,有的底是松散的,有的帮是歪的,还有的篮子把像是快要断了的样子。
我们互相取笑着对方的“杰作”。
只有银的篮子是无可挑剔的。
虽然不大,但是底是平的,帮是正的,把是漂亮的绿色,上面还插上了一朵蒲公英的黄花。
那几个丑丑的篮子站在旁边,很难为情的挤在一起。
时光没有停留在那些美好的时光里。
九岁那年我上了小学,银不能上学,她依然在放她的羊,依然在编她的小篮子。
今天我又想起了银,在我上高中离开村子的时候她出嫁了,嫁到了邻村。
丈夫健全,有了两个孩子,老大上了大学。
或许是上天的眷顾,她的两个孩子都继承了她的心灵手巧,或许是老天给她的弥补,两个孩子说话口齿伶俐,心思敏捷。
照片中的她眼神明亮,眉目清秀,身材高挑,没有人知道她的秘密。
专比我大一岁,长得白白胖胖的,也有两条大辫子垂在胸前。
笑起来两只眼睛眯成了缝,露出白白的糯米牙,很是可爱。
专的家里很干净,就住在我家的前边,并且家里还开了一个经销(村里的小卖部)。
她家里是我们这些女孩子最爱去的地方,不仅是因为家里整洁,还因为她家里有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
每天傍晚,她家里的院子里早早地泼上了水,消除了一天的暑气。
电视机搬出来了,院子里已经坐了一排小脑袋了,就等着开演《射雕英雄传》呢!十几个孩子手里还拿着没吃完的干粮,两眼放光,紧紧盯着电视屏幕,就等着看郭靖拉弓射雕的画面。
只要梅超风出来,人群里就有小小的骚动,惊呼,有的把头埋在同班的怀里。
黑黢黢的院子里,一个长指甲,煞白面孔的披头散发的女人手里还经常抓着人的骷髅头,确实让那些胆小的女孩们害怕不敢看电视屏幕的。
电视剧演完后也能听见女孩子的惊叫声,这又是那些坏小子们用梅超风的造型来吓唬她们的。
月凉如水,风柔如丝,一台老旧的黑白电视机带给童年的我们多少快乐啊。
时光机日夜穿梭,催生了华发,催皱了容颜,但带不走那简单的快乐与幸福。
时光啊,请你等等我,我要重回到那个静谧的村庄,折一枝记忆的柳枝,看一场黑白的剧目,找回那份满足与快乐。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