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两汉政治经济制度5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知识精讲[重点点拨]政治制度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包括国家组织形式、政治关系、政治体制、政治组织形式及人们的政治参与等内容。
它作为上层建筑的主要部分,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其服务。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古代政治制度较早就开始了完备化、成熟化的过程。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包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行政制度、选拔官吏制度,少数民族政权制度的政治制度等内容,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古代历史考查的热点。
[考点分析]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含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1)专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主要指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
(2)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3)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
2.产生原因(1)理论来源:法家思想。
战国时期,韩非子从理论上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X,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
(2)经济根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出现是由封建经济基础决定的。
中国是农业大国,封建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与再生产;封建的地主经济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来保护他们的土地私有制,镇压人民的反抗:(3)社会根源: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新兴地主阶级为反对奴隶主贵族的需要,改革变法,封建制逐渐形成。
为巩固封建国家的统治,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同时长期的分裂割据,也需要中央集权来巩固统一。
结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属于政治X畴,属上层建筑X围,应注意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方面考虑。
高三历史第二章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知识点

[键入文字]
高三历史第二章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知识点
汉朝的土地所有制与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
以下是第二章两汉时
期的社会经济知识点,请大家认真学习。
(一)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1.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2.统治者实行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如重农、兴修水利等,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3.科学技术的进步,如:农业、手工业方面的成就,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二)农业的发展
1.农业发展的原因
(1)两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中央政权得到巩固,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得以实施,各民族间交往密切,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2)两汉的统治者均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或轻视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这一政策既对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封建统治有利,又对商业的
发展起过阻碍作用,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十分深远。
重农抑商政策的演变和影响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治国政策。
其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作
为一项完整的政策,最初萌发于战国商鞅变法,在秦将这一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和大
力推行,在实践上到西汉武帝时被推向高峰,并成为后来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奉行的
基本国策。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一些思想家提出了工商皆本思想,
1。
高三历史第二章两汉政治经济制度同步练习

[键入文字]
高三历史第二章两汉政治经济制度同步练习
两汉时期文化科学异常活跃,对外交流意义重大。
以下是第二章两汉政治经济制
度同步练习,请大家认真学习。
一、选择题1.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
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
B.秦部署了全国统一的战略和策略
C.秦顺应了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潮流
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2.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
此段文字表明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
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
4.《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明代张岱所著《夜航船》也记载:始皇初并天下,罢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典之。
由此可知秦朝
A.废除贵族特权
B.加强君主专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设置三公九卿
5.(2010 河南实验中学模拟)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
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1。
2011级 高三历史 高考历史必胜资料 第二单元 封建大一统时期

第二单元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时期考点4秦朝的统治●考点扫描考点扫描——————自建知识网络自建知识网络【参考答案】民族和地区间联系商鞅变法秦王嬴政陇西长城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社会安定皇权三公九卿郡县《秦律》统一度量衡小篆焚书坑儒以吏为师愚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经济刑法严酷赋税沉重张楚封建地主阶级休养生息布衣将相●学法指导学法指导——————剖析重点难点剖析重点难点1.秦朝统一中国的原因秦统一的原因:应从客观上的需要和实际上的可能两个方面分析秦统一的原因。
(1)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地联系加强,这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多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县制,有的还实行中央集权制,从而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
③春秋战国时期,各民族间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
④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⑤长期争霸战争,大国拓展了疆域,形成了局部统一。
(2)从秦国来说,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
①秦国商鞅变法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②秦国新兴地主阶级力量较强,封建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力强。
③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
④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含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概念。
前者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后者是指全国各种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机构的三公制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
其特点是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官而掌握人事大权,这相对战国以前的分封制来说,具有很大的进步性。
(2)原因:①经济根源: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高三历史 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二牛抬杠牛耕
一、铁农具 基本取代了 木、石、骨 为材料的原 ①农具得到改进,牛耕广泛推广 始农具,成 为农业生产 (犁壁、二牛抬杠式牛耕、一牛挽犁法) 的主要工具。 ②水利事业发展,农耕区域扩大;
对比春秋战国时期与汉代的农具, 说明两汉时期的有哪些进步? 有些什么特点?有什么进步作用?
二、牛耕技 ③稻麦种植的推广 ●表现 术逐渐普及。 (北方冬小麦、南方水稻耕作管理技术的进步) 三、农具种 ④耕作管理技术进步较快(代田法) 类更加齐全, 性能不断完 ⑤农学研究取得可喜成就 (《汜si胜之书》《四民月令》) 善。
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据史书记
载西汉时的
赵过首先创
西
汉
的
耧
车
制的。这个耧车模型是一 个三脚耧,工作原理是 种子装在耧斗中,通过空 中的耧脚将种子撒播到田 地中;使用它可以同时播 种三行;可同时完成三道 工序(开沟、下种、覆 耧车 土);可播种大麦、小麦、 大豆、高粱等;它大大地 加快了播种的速度,提高 了播种质量。
铜
奔
马
这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的东汉墓 中出土的铜奔马。铜奔马高34.5厘米 ,身长45厘米,马昂首嘶鸣,体态丰 腴,三足腾空,右后是正好踏在一只 正在疾飞的飞燕背上。马的造型骄健 俊美,用飞燕作为陪衬,更显出快马 奔腾,神速超过飞燕的情景。奔马与 飞燕在这一瞬间的动作被表现得淋漓 尽致,而奔马全身的着力点虽只集于 一足之上,却完全符合重心平衡的 原理。它充分地显示了匠师们丰富想 象力和高超的艺术创造力,是完美的 艺术杰作。
分析重农 抑商政策 两的 汉作 统用 治、 者 影响 为何要
重农抑商?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铁 器
青铜与铁制农具(图1)
(图2:铁口锄)
两汉经济的历史发展教案

两汉经济的历史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两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历史发展;2.了解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其特点;3.掌握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过程;4.明确两汉经济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1.两汉的政治和经济历史发展;2.两汉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其特点;3.两汉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过程。
三、教学难点1.两汉时期经济的特点;2.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请同学们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三个问题:1.什么是简政放权?2.简政放权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方面?3.简政放权的实质是什么?材料:简政放权是指政府把繁琐的业务和职责下放给地方政府或单位,以减轻中央政府的管理负担,同时也便于地方政府或单位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区或本单位的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
简政放权的具体内容包括: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代表统筹、改革税制、加强财政转移支付、改革土地制度、深化国企改革、加强公益性服务等方面。
简政放权的实质是让市场发挥巨大的资源配置和调节作用,提高政府效率的同时让市场主体有更多的自主权和职能。
(二)引入新知1.两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历史发展(1)政治发展:汉武帝、王莽新政(2)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2.两汉时期农业的发展及特点(1)生产技术的进步:水利技术的发展、品种的改良、养殖业发展(2)农业社会的特点:以农耕为主、原始的农业社会3.两汉时期手工业的发展及特点(1)生产技术的进步:瓷、纸、铁器、丝织物等手工业产品的出现(2)手工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技术逐渐发展4.两汉时期商业的发展及特点(1)交通运输的发展:水路、陆路、海路交通运输(2)商业的兴旺:城市的出现、货币的使用、商人阶层的产生5.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过程(1)简单的自然经济(西汉初期)(2)上升期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西汉中后期)(3)从商品经济向封建经济转化(东汉)(三)拓展知识1.两汉时期经济的特点(1)以物物交换为主要方式(2)以农业为主要生产资料(3)货币经济逐渐形成2.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1)经济结构调整(2)生产力的提高(3)城市经济的发展(4)社会阶层的分化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同学们了解了两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历史发展,明确了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过程和两汉经济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了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其特点。
高三历史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分期

• 你认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哪些积极作用?
(1)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有利于消除分裂割据,维护国家的统一;(3) 有利于抵御外来侵扰,维护国家主权; • (4)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抵御减轻自然灾害; (5)有利于借鉴交流生产经验; • (6)有利于民族融合。
1.秦汉以来建立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相关内容。 2.归纳隋唐至北宋科举制发展的情况。
假如北宋初年契丹突然来犯,边境告急,持 有铜印的将领能否直接统领麾下的军队前往 救援?为什么? 不能,原因:禁军将领无调兵之权,禁 军的调动权归枢密院,而枢密院又直接由 皇帝指挥。
我们纵观封建社会中,对地方官吏的监察, 汉代是直属皇帝的御史大夫系统, 汉初只监察朝官而不及郡、县;汉武帝的十三州刺史, 延伸至郡,至于县、乡,则由郡、县自派督邮以监察 之; 唐代直属皇帝的御史台,已经监察到县级,并且加强 了经济监察; 宋代直属朝廷的提刑司、转运使司,则又将对府、县 的监察内容进一步分细。 总体而言,监察系统是在直属中央的前提下,不断有 所发展、变化的。宋初百年,官风较佳,是与监察制 度的严密有关的。这方面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仍有教 益。
割据的危害
夺权\分权\统调相制 割据基础铲除 更戍法\强干弱枝 内外相制 利 国家统一安定
社会经济发展 行政权 中央:宰相权一分为三 地方:知州和通判互相牵制
财权
积贫
司法 弊 建国时分裂 严格程序、简化科目、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 文化 完善方法、增加名额 积弱 割据现状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战略方针: “先南后北”“先易后 难”
能否说“到979年,北宋已经完 成了全国的统一呢”?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二: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制度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二: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制度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期。
秦朝时期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与经济制度,这些制度对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制度,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
一、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1.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制度。
这是说,国家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中央政府具有最高权力,地方政府只是中央政府的代理人。
这一制度,极大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也使国家更为统一、高效。
在秦汉时期,国家实行了分封制,各地区被安排给予亲王、诸侯和大夫。
这一制度,出现的初衷是为了控制地方权力,但长期以来,这种制度也导致了国家政治的分裂。
2.民族政策秦汉时期,国家推行了汉化政策。
这是指国家在政治、文化、语言等方面推行汉族特色,以便实现更好的国家统一。
这一政策很快得到了积极的回应,汉族成为了整个国家的主流民族。
3.统一的法律制度秦汉时期实现了统一的法律制度,并建立了司法机构,使得国家的法律制度得到了更好的执行。
4.皇帝制度秦朝实行的是君主制,汉朝则发展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皇帝制度。
皇帝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影响了后来中国的历史,而且影响了整个世界。
二、秦汉时期的经济制度1.地方经济制度秦汉时期,中国的地方经济制度主要是农业经济。
秦汉时期,国家建立了统一的货币、度量衡等体系,极大地便利了商品交流。
此外,国家推行的振兴农业政策也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得农业经济得以大力壮大。
2.中央经济制度在中央经济制度方面,秦汉时期,国家实行了战争供应体系。
这是指国家将战争供应纳入到政策范畴,对于保障战争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秦汉时期出现了“制钱”的国家制度。
这一制度是国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获得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
总结:秦汉时期,中国实行了许多重要的政治与经济制度,这些制度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