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衰老论文

合集下载

胚胎学2000字论文:细胞的衰老与死亡

胚胎学2000字论文:细胞的衰老与死亡

胚胎学2000字论文细胞的衰老与死亡摘要:衰老和死亡是生命的基本现象。

也是机体发育的必然规律,衰老过程可以在整体水平、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发生,并首先是在细胞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研究细胞层次的衰老与凋亡对延缓机体衰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细胞衰老细胞坏死细胞凋亡一、细胞衰老同新陈代谢一样, 细胞衰老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

对多细胞生物而言,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机体的衰老和死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机体的衰老并不等于所有细胞的衰老, 但是细胞的衰老又是同机体的衰老紧密相关的。

细胞衰老是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功能减退,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

衰老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的长短即细胞的寿命,它随组织种类而不同,同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高等动物体细胞都有最大分裂次数,细胞分裂一旦达到这一次数就要死亡。

各种动物的细胞最大裂次数各不相同,人细胞为50~60次。

一般说来,细胞最大分裂次数与动物的平均寿命成正比。

细胞衰老时会出现水分减少、老年色素——脂褐色素累积、酶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变慢等一系列变化。

细胞衰老和机体衰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有密切关系。

机体衰老的基础是构成机体的细胞在整体、系统或器官水平的衰老,但不等于构成机体的所有细胞都发生了衰老。

正常生命活动中细胞衰老死亡与新生细胞生长更替是新陈代谢的必然规律,也避免了组织结构退化和衰老细胞的堆积,使机体延缓了整体衰老。

不同种类的细胞其寿命和更新时间有很大的差别,如成熟粒细胞的寿命仅为10余小时,红细胞寿命约为4个月,胃肠道的上皮细胞每周需要更新1次,胰腺上皮细胞的更新约需要50天,而皮肤表皮细胞的更新则大约需要1~2个月。

由此可见细胞的寿命总是比人的寿命短很多。

发育生物学理论认为,哺乳动物自然寿命约为其生长发育期的5~7倍。

由此推论,人类完成生长发育约在20~22周岁,自然寿命应是100~150岁,但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很难达到这个理论寿命。

细胞衰老的新认识及分子机制研究

细胞衰老的新认识及分子机制研究

细胞衰老的新认识及分子机制研究
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
细胞衰老以及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随着科学家对细胞衰老的研究不断深入,我们对它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本文将讨论细胞衰老的新认识以及分子机制研究的进展。

一、细胞衰老的新认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对细胞衰老的认识不断深入。

我们以前认为细胞衰
老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但最近的研究表明,人类细胞的寿命可能是可以延长的。

最近的研究表明,一些植物化合物可以逆转细胞衰老。

降低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减少自由基的生成以及激活细胞凋亡等都可以帮助保持年轻。

此外,一些营养物质如维生素D、维生素E、锌等也有助于细胞长寿。

二、分子机制研究
分子机制研究以揭示细胞衰老过程中的分子机制为目的,深入研究衰老过程中
涉及的信号通路、蛋白质等,从而探索慢性疾病的发展和治疗。

目前主要的分子机制研究在于端粒的研究。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序列,
在每次细胞分裂时会缩短,当端粒达到一定长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并进入衰老状态。

由于端粒和细胞衰老之间的关系被广泛研究,因此发现干预端粒的方法可以减缓细胞衰老的发展。

此外,调控基因表达也是阻止细胞衰老的重要机制。

研究表明,一些经典的寿
命延长药物可以通过防止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来发挥作用。

总之,细胞衰老的研究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领域。

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我
们有望实现人类细胞寿命的延长和人类寿命的增长,从而达到更健康、更长寿的生活。

细胞衰老的分子机理研究

细胞衰老的分子机理研究

细胞衰老的分子机理研究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老龄化社会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而人体衰老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细胞的衰老。

因此,对于细胞衰老的研究成为了当前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已经取得了许多关于细胞衰老的分子机理的重要发现。

这些发现包括了细胞凋亡、端粒缩短、氧化应激等多种机制。

其中,端粒缩短这一机制是最早被发现的,也是目前被广泛研究的一个细胞衰老的机制。

端粒是一种位于染色体末端的DNA序列,其主要的功能是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然而,每次细胞分裂时,端粒都会缩短一定的长度。

当端粒缩短到一定长度时,细胞就会进入到停滞期或者进入到凋亡状态。

而在一些恶性肿瘤细胞中,端粒缩短会被逆转录酶修复,从而导致这些细胞无限增殖,形成恶性肿瘤。

除了端粒缩短这一机制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分子机理也被证明和细胞衰老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氧化应激也是导致细胞衰老的一个主要原因。

氧化应激是指细胞受到一些外界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与氧气相关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能够损害细胞中的核酸、蛋白质和膜结构等重要分子,最终导致细胞功能退化和死亡。

同时,对于氧化应激的防御机制的研究也成为了当今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除了以上这些分子机理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机制也被证明和细胞衰老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些机制包括细胞死亡途径、核苷酸代谢等。

这些机制的研究对于增强人体的抗衰老能力,延长人类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对于细胞衰老的分子机理的研究成为了当前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和了解也会越来越深入,并且有望找到一些针对细胞衰老的治疗方法。

(最新)细胞衰老论文1780985273

(最新)细胞衰老论文1780985273

细胞衰老概括【引言】人体衰老的实质即为细胞衰老,当前科学家无不探究着生命的奇迹意欲找出防止细胞衰老而延缓生命的方式,然而细胞衰老一方面对人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领一方面又不为人们所接受。

【The advantage of cell senescence】1.细胞衰老可抑制肝脏纤维化人类繁殖后期(post—reproductive)的生命通常与衰退、能力丧失联系在一起,细胞中称为衰老(senescence)的状态,即细胞衰老与此相似。

然而近期来自美国冷泉港实验室、霍德华休斯医学院、巴西圣保罗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一类特殊的衰老肝脏细胞能调控活体小鼠中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抑制纤维化(fibrosis)——这是肝脏遇到急剧伤害的时候作出的自然反应。

这一惊人的发现是由这一研究团队去年将肝脏细胞衰老与抵抗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器官功能联系在一起的技术获得的。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8月22日的《细胞》(Cell)『1』杂志上。

这项研究成果首次证明了细胞衰老在非癌症性病理中的特殊作用,CSHL研究小组认为这有助于针对一些严重肝脏疾病的前体,譬如肝硬化提出新的治疗方法——肝硬化是美国第12种最常见的致死疾病。

在2003年Scott W.Lowe博士等人就发现细胞衰老机制会让癌细胞停止生长,并且他们成功的让癌细胞在进行治疗后处于无法复制的细胞衰老阶段,并显现出良好的效果。

在那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还进一步找出了这个使细胞停止生长的分子机制,即细胞衰老是由于一些特殊的染色体区域被紧密的包裹在异染色质内所致。

研究人员将这些新发现的区域命名为“衰老相关异染色质基因座”(senescence—associated heterochromatic foci,SAHF)。

去年研究小组又发现诱导衰老的细胞衰老能够有效预防自发性癌症。

衰老细胞有异常染色体,上面携带机能不良的端粒和较短的末端,在肿瘤抑制子p53缺失时促进肿瘤发生,可能与老年人癌症高发性有关。

细胞衰老论文(8篇无删减范文)-细胞生物学论文-生物学论文

细胞衰老论文(8篇无删减范文)-细胞生物学论文-生物学论文

细胞衰老论文(8篇无删减范文)-细胞生物学论文-生物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衰老是有机生物体普遍经历的一个生命进程, 所谓细胞衰老,是指细胞的功能发生了特征性改变,衰老表现为组织再生能力下降、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细胞周期阻滞。

本文精选了8篇细胞衰老论文范文,以供参考和研究。

细胞衰老论文(8篇无删减范文)之第一篇:慢性疼痛与细胞衰老的关系探究摘要:慢性疼痛是一种能给人们身心健康带来伤害的慢性疾病。

特别在中老年人群中, 慢性疼痛的发生率仍然很高。

慢性疼痛不仅会损害身心健康, 而且还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目前研究发现了多种炎症因子及其通路与慢性疼痛的痛觉敏化过程相关,同时这类炎症因子也被发现参与细胞衰老过程, 其中p38有丝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APK) 通路及其相关的核转录因子(NF-B) 、肿瘤坏死因子-(TNF-) 可能是关联慢性疼痛和衰老的关键点。

阐明慢性疼痛与细胞衰老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探究治疗慢性疼痛及延缓衰老的新思路, 同时提高患者及相关医务工作者、科研人员对慢性疼痛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慢性疼痛,细胞衰老,炎症因子,新思路慢性疼痛通常指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的疼痛, 它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 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在身体方面出现体质衰退、睡眠障碍和食不振[1,2,3];在心理方面出现消极情绪, 精神, 甚至人格扭曲, 最终导致生活质量不断下降。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 各个国家有10.1%至55.2%的人患有慢性疼痛。

随着年龄的增长, 慢性疼痛会越来越严重, 并且患者对疼痛的忍耐力逐渐降低, 严重的慢性疼痛与10年率的增长有关, 尤其是患有心脏病和呼吸道疾病的患者。

此外, 老年人可能比年轻人更不愿意报告自己的疼痛症状;这种情况导致患有慢性疼痛的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多, 并且有更严重的慢性疼痛症状。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 慢性疼痛与衰老有密切联系。

生物 细胞衰老

生物 细胞衰老

细胞衰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细胞衰老的生物学基础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细胞衰老是多种因素引起的细胞周期永久性阻滞,与老化疾病如糖尿病、骨质疏松、动脉粥样硬化、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有关。

现介绍细胞衰老及细胞衰老与年龄相关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重点介绍衰老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清除衰老细胞能改善或延缓老龄化疾病,延长机体寿命。

关键词:生物学论文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个体的衰老和死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个体的衰老并不等于所有细胞的衰老,但是细胞的衰老又是同个体的衰老紧密相关的。

细胞衰老是个体衰老的基础,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和结果。

细胞衰老是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功能减退,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

衰老是生界的普遍规律,细胞作为生物有机体的基本单位,也在不断地新生和衰老死亡。

生物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胞,都要经过增殖、分化、衰老、死亡等几个阶段。

可见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也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

我们知道,生物体内每时每刻都有细胞在衰老、死亡,同时又有新增殖的细胞来代替它们。

衰老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的长短即细胞的寿命,它随组织种类而不同,同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高等动物体细胞都有最大增殖能力(分裂)次数,细胞分裂一旦达到这一次数就要死亡。

各种动物的细胞最大裂次数各不相同,人体细胞为50~60次。

一般说来,细胞最大分裂次数与动物的平均寿命成正比。

通过细胞衰老的研究可了解衰老的某些规律,对认识衰老和最终找到延缓或推迟衰老的方法都有重要意义。

细胞衰老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生物学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随着科学发展而不断阐明衰老过程,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将不断延长。

但也会出现相应的社会老龄化问题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脑血管病、癌症、关节炎等老年性疾病发病率上升的问题。

因此衰老问题的研究是今后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 细胞衰老的特征科学研究表明,衰老细胞的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等均有明显的变化:①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②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③细胞内的色素会积累;④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颜色加深。

细胞衰老与凋亡论文800字

细胞衰老与凋亡论文800字

细胞衰老与凋亡论文800字1.细胞凋亡的主要检测方法研究进展1.1 简介细胞凋亡是由基因调控的细胞主动性死亡过程。

细胞凋亡的特征是具有明显的形态学改变,包括细胞膜发泡,细胞皱缩,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染色体凝聚和DNA片段化等。

近年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机体内细胞凋亡是受多基因精细调控的结果,过量或者过少的细胞凋亡均对机体有害。

人类及动物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均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如果能恰当的阻断或加速细胞凋亡,可以为治疗或防控凋亡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细胞凋亡的检测是开展凋亡研究的必需步骤,凋亡的所有检测方法是基于凋亡细胞所特有的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特征建立的。

1.2主要检测方法1.2.1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细胞发生凋亡时具有固有的形态特征,如细胞核表现缩小、染色质边缘化、凝集,凋亡晚期还会出现由核碎片与胞质内的部分细胞器混合在--起,且被细胞膜包裹形成的调亡小体。

DNA特异性染料(如Hoechst33342、Hoechst33258 和DAPI等)可以与DNA的A-T碱基区进行非嵌入式结合,从而使细胞核着色,在紫外光激发时会出现明显的荧光。

通过荧光显微镜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以观察细胞染色质的形态学变化、膜结构及通透性的改变,从而鉴别凋亡细胞、正常细胞及坏死细胞。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结果直观,至今仍是判定细胞是否发生凋亡的金标准,但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特征耗时费力,不适于大量凋亡样本的检测。

1.2.2细胞凋亡的DNA片段化检测DNA ladder提取凋亡细胞的基因组DNA,经电泳后染色观察可见180 bp- -200 bp及其不同倍数的弥散状DNA条带,即DNA ladder。

DNA ladder被视为经典的检测细胞凋亡的指标,但DNA凝胶泳特异性虽高而灵敏度偏低,不适于检测细胞凋亡初期DNA链的轻微损伤。

TUNEL检测法TUNEL法是-一种将分子生物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原位检测凋亡细胞DNA片段的方法。

细胞衰老与人体衰老的关系研究

细胞衰老与人体衰老的关系研究

细胞衰老与人体衰老的关系研究人类的生命有限,身体最终会衰老并死去。

而这个衰老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体衰老的原理可以归结为细胞的死亡和衰老,这也是近年来对衰老机理的研究重点所在。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细胞衰老与人体衰老的关系研究。

细胞衰老是人体衰老的先兆细胞死亡和老化是人体衰老的两个最为本质的特征,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人体衰老的开始。

细胞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而细胞死亡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组织损伤、病毒感染以及机体受损等等。

而细胞老化则是细胞逐渐失去其正常的功能表现,比如新陈代谢速度变慢、细胞内存储的物质难以消化、DNA出现突变等等。

细胞衰老是人体老化的先兆,随着人体的老化不断加速,最终导致身体的多种重要机能出现障碍,比如免疫系统下降、智力减退、皮肤松弛等等。

如何减缓细胞衰老?细胞衰老看似是一个不可抗击的自然过程,但是科学家现在已经证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减缓这个过程。

比如,饮食调整和运动是人类能够自主干预的抗衰老手段,可以帮助人体摄入更多的抗氧化剂和维生素,同时增强体内细胞的自我修复与复制能力。

此外,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细胞衰老的过程。

目前市场上大多推崇的普及保健品有胶原蛋白、果汁饮料、维生素C等。

科学家研究发现,这些保健品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同时,科学家在最新的细胞衰老研究中,证实了一些寿命延长剂的效果。

目前,黄酮类化合物,尤其是茶多酚和类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似乎更为突出。

当然,科学家不建议盲目地选择寿命延长剂,因为我国餐桌上常用的石榴和柿子含有大量鞣酸,如果食用过量或者长期食用,有可能导致人体部分器官衰竭。

总而言之,细胞衰老是人体老化的先兆,人类可以通过饮食调整、运动和保健品选择等方式来减缓这个过程。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相信未来细胞衰老与人体老化的关系将会得到和谐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衰老概括【引言】人体衰老的实质即为细胞衰老,当前科学家无不探究着生命的奇迹意欲找出防止细胞衰老而延缓生命的方式,然而细胞衰老一方面对人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领一方面又不为人们所接受。

【The advantage of cell senescence】1.细胞衰老可抑制肝脏纤维化人类繁殖后期(post—reproductive)的生命通常与衰退、能力丧失联系在一起,细胞中称为衰老(senescence)的状态,即细胞衰老与此相似。

然而近期来自美国冷泉港实验室、霍德华休斯医学院、巴西圣保罗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一类特殊的衰老肝脏细胞能调控活体小鼠中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抑制纤维化(fibrosis)——这是肝脏遇到急剧伤害的时候作出的自然反应。

这一惊人的发现是由这一研究团队去年将肝脏细胞衰老与抵抗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器官功能联系在一起的技术获得的。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8月22日的《细胞》(Cell)『1』杂志上。

这项研究成果首次证明了细胞衰老在非癌症性病理中的特殊作用,CSHL研究小组认为这有助于针对一些严重肝脏疾病的前体,譬如肝硬化提出新的治疗方法——肝硬化是美国第12种最常见的致死疾病。

在2003年Scott W.Lowe博士等人就发现细胞衰老机制会让癌细胞停止生长,并且他们成功的让癌细胞在进行治疗后处于无法复制的细胞衰老阶段,并显现出良好的效果。

在那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还进一步找出了这个使细胞停止生长的分子机制,即细胞衰老是由于一些特殊的染色体区域被紧密的包裹在异染色质内所致。

研究人员将这些新发现的区域命名为“衰老相关异染色质基因座”(senescence—associated heterochromatic foci,SAHF)。

去年研究小组又发现诱导衰老的细胞衰老能够有效预防自发性癌症。

衰老细胞有异常染色体,上面携带机能不良的端粒和较短的末端,在肿瘤抑制子p53缺失时促进肿瘤发生,可能与老年人癌症高发性有关。

研究人员认为衰老途径的活化,足够抑制原发性肿瘤,说明通过阻止细胞增殖,p53介导的衰老是抑制衰老细胞形成肿瘤的一个重要机制。

而近期Lowe研究小组的有关肝脏疾病的相关衰老研究分成了两个不同的方向:哪些伤害对于肝脏组织而言是急性,哪些则是慢性,这种对照性的实验有助于发现衰老是如何帮助抑制损伤的,以及衰老过程是如何和何时被肝脏受到的慢性伤害“打垮”的。

在针对第一项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对小鼠肝脏施用一种毒素——急性伤害,发现了与之前实验的一致的结果:在细胞纤维化增多之后,出现肝细胞死亡(纤维化是小鼠,人类中都存在的应对组织损伤的一种天然反应)。

之后的研究就越来越有趣了,Low e博士说,“我们观测到肝脏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出现增殖激增之后,我们发现这些细胞为了避免更多纤维化反应,最终走向衰老,从肝脏中清除了出去。

”而在慢性伤害的实验中——比如由酒精中毒,慢性肝炎,或者脂肪肝引起的肝脏伤害,研究人员发现相对于清除,小鼠会产生更多的衰老细胞,Lowe认为,这导致“持续性炎症反应,以及增加的纤维化”——这是一种在一些病例中导致癌变的状态。

从这两种实验结果来看,研究人员认为,对于慢性伤害,纤维化如何导致肝硬化是遗传突变,以及其它引发肝癌的细胞转化的一个诱导条件(predisposing condition)。

而急性伤害实验则表明未来针对刺激免疫细胞(靶向纤维损伤的衰老细胞)的治疗,也许对于患有急性肝脏损伤的病患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哪些早期受到了短期毒性成分的影响的肝脏损伤。

2.细胞衰老对肿瘤的促进作用肿瘤是一种典型的年龄相关性疾病,多在老年人发生『2,3』,1961年Hayflick在对体外培养细胞研究中发现细胞有增殖极限的现象,称之为细胞衰老。

目前研究细胞衰老大多集中在对细胞周期机制、自由基及DNA损伤与衰老的关系、衰老的端粒学说、线粒体与衰老、衰老相关基因和长寿基因、细胞信号转导等方面。

在对肿瘤和衰老的研究中,人们发现二者的形成过程似乎有一个此消彼长、相互排斥的关系,细胞的衰老可能成为肿瘤形成的天然屏障。

大量证据已经显示,细胞除了可以通过凋亡或自杀来抑制肿瘤形成外,还可以通过衰老阻止细胞分裂,进而抑制肿瘤(1)细胞衰老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主要途径细胞衰老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主要有两方面『4』:①端粒途径,主要依赖于P53信号通路;②以积累性应激损伤为主的P16RB通路及非端粒途径的P53通路。

研究认为『5』,端粒缩短启动衰老是ATM/ATR P53P21通路调节的DNA损伤反应。

在衰老机制中,端粒的作用仅是一方面,除此之外尚存在其他多种非端粒信号通路,如应激引起的信号通路、癌基因及有丝分裂原通路等。

其中癌基因诱导细胞衰老与肿瘤的关系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2)癌基因诱导细胞衰老的研究(2).1 癌基因诱导细胞衰老的既往研究Serrano等『6』通过实验发现,用H Ras(V12)可诱导啮齿动物和人类细胞早衰,因为Ras信号分子存在于Raf Mek Erk 通路上,故此通路中的其他信号分子,如Raf、Mek等亦可诱导细胞衰老。

后来Zhu等『7』在人肺成纤维细胞实验中,通过活化Raf1导致了细胞短暂而不可逆的增殖抑制和早衰反应。

他们还发现Raf1引起了Raf Mek Erk激酶级联反应,其结果是P16INK4a 表达增加、细胞增殖抑制及细胞衰老。

后来较多实验『8—10』也证实了此观点,即体外培养的细胞可以在癌基因诱导下发生衰老。

(2).2 癌基因诱导细胞衰老的新近研究由于以前的研究仅限体外细胞培养,近期报道『3,11—15』显示,该方面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体内实验。

Collado等『12』用K rasV12癌基因在大鼠体内复制了多发性肺腺瘤及腺癌模型,在腺瘤中检测到几种衰老标志物,而腺癌中则缺乏。

进一步他们在皮肤及胰腺组织实验中,得出了相同结论,即内源性癌基因Ras 相关肿瘤的癌前病变中,有衰老细胞存在,而相应的恶性肿瘤中几乎没有衰老细胞。

同时,用基因芯片对一系列基因进行检测后发现,这些基因的表达与ERK蛋白诱导衰老高度相关,检测到的衰老相关分子标记有P16INK4a、P15INK4b(CDKN2B)、Dec1(BHLHB2)、Dcr2(TNFRSF10D)以及经典的细胞衰老标志物SAβGal(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和HP1γ(衰老相关异染色质灶)。

因此,研究者认为,癌基因诱导衰老的效应分子P16INK4a或P53存在于癌前病变中,癌组织中则缺失,而且没有衰老细胞存在。

BRAF癌基因是MAPK信号传导通路上Ras下游的传递因子,主要存在于神经来源的肿瘤组织,如良、恶性黑素细胞瘤、甲状腺瘤、卵巢癌等。

Michaloglon等『13』在良性黑素细胞瘤实验中,探索衰老与肿瘤的关系时发现,在培养的人黑素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突变基因BRAFV600E可导致短暂的细胞增殖,随后引起细胞衰老及P16表达增加。

这种衰老样细胞周期抑制可被病毒癌基因SV40大T抗原所拮抗,其机制可能与SV40大T抗原使P53或Rb失活有关。

另外发现痣中的P16表达具有异质性,且其消除对衰老毫无影响,这些细胞中也没有明显的端粒缩短现象,这提示在没有端粒及P16参与的情况下,可能还有其他导致细胞衰老的机制存在。

Pten是存在于许多肿瘤中的抑癌基因,在敲除Pten基因的鼠前列腺实验中,Chen等『14』发现在癌前病变或低度恶性肿瘤组织中有衰老标志物的表达,而高度恶性的肿瘤组织则没有表达。

对这些Pten缺陷的动物细胞进行培养,能使其进入衰老状态,但又可以被P53失活所逆转,说明Pten缺陷时P53参与了细胞衰老抑制肿瘤这一过程。

这一结论与以前发现的人早期前列腺癌表达衰老标志物,而高度恶性癌不表达衰老标志物相一致。

Suv39h1是一种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在衰老细胞中可以使促生长基因的异染色质沉默。

Braig等『15』在持续表达致瘤性Ras(Eu N Ras )的Eu N Ras鼠淋巴瘤的研究中发现,淋巴瘤细胞对化疗药表现出衰老反应,而当Suv39h1缺陷时,则未见衰老反应。

因此证实,Ras诱导的细胞衰老可以抑制淋巴瘤的形成和发展,但必需Suv39h1的参与。

而且实验结果显示,在Rb促细胞衰老过程中,亦需Suv39h1参与,如果其缺陷,Rb 则不能促进细胞衰老,可能与生理情况下Suv39h1与Rb结合导致DNA包装异常有关。

以往实验『12—15』中研究者均发现,癌基因诱导的细胞衰老主要存在与癌前病变中,它可以阻止癌前病变向恶性肿瘤进展,进一步证实,癌基因活化后可诱导癌前病变中的细胞衰老,细胞衰老可以做为防止细胞增殖和肿瘤发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另外,衰老是有分子异质性的,对于不同的刺激物,不同类型的细胞,细胞衰老将经历不同的途径。

(3)临床方面临床上也有关于细胞衰老与肿瘤关系的一些研究,如Poele『16』等对曾进行过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肿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后发现,SAβGal、P53及P16INK4a表达均增高,而在未经化疗药物治疗的肿瘤组织及瘤周正常组织中表达相对较低。

之后,Roberson 等在实验中亦证实了此观点。

临床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中的不同衰老调控基因的表达对应了不同的预后,清楚的了解这些基因表达情况及其调控机制将有助于制定新的肿瘤化疗方案,以提高治愈率和降低副作用。

(4)癌基因诱导细胞衰老抑制肿瘤的主要机制癌基因诱导衰老主要涉及两个细胞信号通路,ARF P53P21和P16INK4a Rb通路『11』。

p53和Rb基因是最重要的两个抑癌基因,也是最主要的衰老调控因子。

既往研究肯定了P53能够调控肿瘤细胞的凋亡,新近研究显示,高度活化的p53也可以促进细胞衰老『18』。

许多研究认为,P53在促进细胞衰老中可以上调P21,后者通过抑制CDK2/Cyclin E及CDK4/Cyclin Ds等细胞周期调节因子的活性来抑制细胞增殖。

另外,CDKs的活性抑制还可以引起pRB的低磷酸化,促进细胞衰老。

调节P53的因子很多『19』,正性调节因子如ARF(在人和鼠分别是P14ARF和P19ARF)、PML、PTEN、NPM及P33ING1,负性调节因子有E3泛素连接酶MDM2、PIRH2和COP1。

除p53外,Rb也是调节衰老的一个重要因子,但此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但目前已知,上调Rb的因子包括P16INK4a和上游调控分子Bmi1、CBX7、ID1、Tts1『19』,下调因子有P21及P27等『9』。

(5)细胞衰老对肿瘤的促进作用拮抗性多效(antagonistic pleiotropy)进化理论认为,衰老在早期可以保护机体不致于发生肿瘤,而到老年期则促进衰老表型,促使肿瘤形成『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