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3.7.2人体的呼吸第1课时教案新版苏科版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3.7.2人体的呼吸第1课时名师优质课件新版苏科版2018111329

膈上__升__ 向上顶橡皮膜
胸廓容积_缩__小_ 钟罩容积_缩__小_
气体从肺_排__出_ 小气球_瘪__了__ (完成_呼__气_ )
结论
膈肌收缩,膈下降时,胸廓容积变大,肺容积变 大,外界气体进入肺 膈肌舒张,膈上升时,胸廓容积变小,肺容积变 小,肺内气体排出
胸廓容积变化除了与膈有关, 还有什么有关呢?
2.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D )
A.呼吸道 B.支气管 C.气管 D.肺
3.人体主要的呼吸肌是( B )
A.胸大肌和膈肌
B.肋间肌和膈肌
C.背阔肌和膈肌
D.腹直肌和膈肌
4.肺泡外面缠绕着毛细血管,这有利于( C)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增加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 C.肺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D.气体顺利运输到组织
鼻
咽
人
喉
体
呼
的
吸
呼
气管
道
吸
系
支气管
统
肺 主要的呼吸器官
(气体交换的场所)
咽是气体与食 物共同的通道
咽
气管内表面
有纤毛,还 气管
能分泌黏液
支
支气管末端 膨大形成许
气
多肺泡 管
肋骨
鼻 鼻的腔内有鼻毛,鼻
黏膜有丰富的毛细血 管,且能分泌黏液
喉 喉是气体的通道,
也是发声的器官
肺 肺是呼吸系统的
主要器官,是气 体交换的场所
膈顶部 膈顶部 上升 下降
呼吸运动时情况变化比较表
呼吸 肋骨位置 膈的位置 胸廓容积 空气进出 状态 变化情况 变化情况 的大小 肺的状况
吸气 上升
下降
增大 气体进入肺
呼气 下降
上升
七年级生物 人体的呼吸第课时 教案苏科版

第2节人体的呼吸(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二)能力目标: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更加珍爱生命,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难点:通过实验和分析,理解人体呼吸运动。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潜水员在潜水前,总要仔细检查呼吸器具和氧气瓶,因为呼吸是一件生命攸关的事。
人从呱呱坠地开始了第一次独立呼吸,从此就再也离不开呼吸,正所谓生命不息,呼吸不止。
请学生像游泳时练习憋气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气体的进入是由哪个系统来完成的?那么,同学们想了解有关呼吸的哪些内容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
(二)学习新课一、人体的呼吸系统(一)活动一:感受呼吸下面请大家听音乐,仔细感受,现在你漫步在狼山风景区,前面是一片茂密的树林,天然氧吧,鸟语花香,做深呼吸,吸气、呼气,呼吸到新鲜空气。
想象气体进出体内的途径。
呼吸时,我们鼻孔前面的空气有什么变化?我们的胸部发生了什么变化?观察书P115图6-5,了解气体进入人体经过了哪些器官?其中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二)活动二:游戏展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的结果下面我们分四组分角色学习人体呼吸器官。
一组抽鼻,一组抽咽和喉,一组抽气管和支气管,一组抽肺。
每组第一名同学抽签选择号码,然后挑选相应的牌子。
观察课本P115的图6-5、阅读文字和学案资料《呼吸系统“小伙伴”》,每个小组代表1-2种器官,先自行准备,再由一名同学开始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本组器官的特点和功能,本组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看哪一组介绍的最好,评优胜小组。
(三)归纳总结:1、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保证气流畅通。
2、鼻,呼吸道的起始部位,鼻毛和黏液吸附空气中的尘粒,鼻腔温暖、湿润和清洁空气。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7.2 人体的呼吸 教案

初一年级生物学科教案
怎样?
(3)是肺容积的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肺的容积扩大?
小结:
肺容积的变化导致了吸气和呼气,肺的容积扩大→外界气体入肺
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体排出
阅读信息库中呼吸运动有关内容
板书设计第2节人体的呼吸
一、感受呼吸
二、呼吸运动
课内主要练习1.气体进入肺的通道依次是()
A口腔、气管、支气管 B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C口腔、喉 D口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2.右图甲、乙两个玻璃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加盖并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昼夜后,将燃烧的蜡烛同时放入甲、乙两瓶中,结果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乙瓶中的继续燃烧。
,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种子的呼吸作用( )
A分解有机物 B消耗氧气 C释放能量 D消耗二氧化碳3.人的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这有利于(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增加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 D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
4.呼吸吸进的氧气进入人体最终到达( )
A肺 B血液 C组织细胞 D心脏
课后练习《同步练习》
教学
反思
初一年级生物学科教案。
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7.2 人体的呼吸学案1(新版)苏科版.doc

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7.2 人体的呼吸学案1(新版)苏科版
一、自主先学
阅读课本P116-118页,完成知识梳理。
1、感受呼吸:一只手放在胸部下侧,一只手放在鼻前。
2、结合P117页图7-3填写:
呼吸系统包括 和 (呼吸的主要器官)。
①呼吸道:是 的通道,包括 。
② :是呼吸的主要器官, 的场所。
位于胸腔内,由许多 组成, 每个肺泡的壁很薄,只有 细胞构成,外面包绕着 。
二、合作助学
1、结合课本P117页图7-3,完成P117页的讨论:
呼吸道各部分的功能:鼻:
咽:
喉:
气管和支气管:
肺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三、拓展导学
1、外界的氧气进入人体内的途径: ——血液
2、食物为什么误入气管?如何避免此事发生?
3、痰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
四、检测促学
填写下图呼吸系统各器官的名称
为什么用嘴呼吸不利于健康。
七年级生物上册3.7.2《人体的呼吸》第1课时教案(新版)苏科版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人体的呼吸》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人体的呼吸》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人体的呼吸》重点,强调《人体的呼吸》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呼吸的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通过呼吸运动实现气体交换。
3.气体交换的原理:利用气体的分压差原理,氧气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二氧化碳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4.呼吸的意义:为细胞提供氧气,排除二氧化碳,维持机体生命活动。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人体的呼吸》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人体的呼吸》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人体的呼吸》知识的掌握情况。
情感升华:
结合《人体的呼吸》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人体的呼吸》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人体的呼吸》内容,强调《人体的呼吸》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7.2人体的呼吸(第1课时)七年级生物上册优秀教学案例(苏科版)

4. 提醒学生注意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做呼吸运动等,提高生活质量。
五、案例亮点
1. 情境创设贴近生活:通过邀请学生分享感冒时的感受以及展示感冒症状的多媒体材料,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呼吸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这种情境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将抽象的生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如探究呼吸作用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二)问题导向
1. 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在感冒时会感到呼吸困难?感冒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呼吸系统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呼吸作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调整呼吸?”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 设计一些问题,如“呼吸作用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观察和测量呼吸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呼吸作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同时,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生物学现象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现象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 问题导向启发思考:通过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在感冒时会感到呼吸困难?感冒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呼吸系统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考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呼吸作用的内涵。
3. 小组合作促进互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如设计呼吸作用实验、制作宣传海报等,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7.2 人体的呼吸 教案 (1)

人体的呼吸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信息量较大,概念较多,属于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概念范畴。
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基本处于零散的前科学概念状态,对此,教材中采用的是精炼的文字叙述与图片相结合的方法,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其中“呼吸运动”这部分内容有点抽象,教材采取让学生回顾体验呼吸时胸廓起伏的经验、胸廓容积大小与气体进出关系的模拟实验、人体呼吸运动示意图,逐步化解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最后通过课文的归纳小结促使学生达到理解的程度。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说出肺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3)解释呼吸运动发生的原理。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呼吸系统的图片、视频资料,提高学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图文转换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模型制作,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创新活动,提升在实验现象与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懂得珍爱生命,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养成热爱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呼吸运动及其与气体进出的关系。
教学难点呼吸运动导致气体进出的抽象性。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动画等资料;气球、矿泉水瓶、玻璃管、皮筋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婴儿第一声啼哭表明要呼吸空气。
)婴儿第一声啼哭标志着呼吸作用的开始,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世间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呼吸,要不断的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并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那么,我们睡觉后是否也要进行呼吸呢?(睡觉也要进行呼吸。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人体的呼吸)呼吸有多重要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感受一下,看你憋气能憋多久,一分钟内,闭嘴屏住呼吸,比一比看谁憋气时间久。
师:我们一分钟都不能离开呼吸,那大家对呼吸了解吗?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呼吸吧!二、呼吸系统的组成1.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教师课件展示人体呼吸系统图片,设疑:人体与外界不断进行气体交换,那么气体交换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学生对照教材插图以及文字资料,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了解各个器官的名称和在人体中的大体位置。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7.2 人体的呼吸 教案 (1)

[师]:对!下面我们来共同看一下气体要通过哪些途径
展示“人体呼吸系统模式图”
(从鼻→喉→气管→支气管→肺)
呼吸道(P.103内容)(各部分结构特征及功能)
呼吸系统
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师]:人体的呼吸系统就好比是一台机器,我们了解了它的构造,那么它是如何运转的呢?
二、内容:[板书] §2节人体的呼吸
[师]:请大家把一只手轻轻地放在胸部下测,一只手放在鼻腔前,缓慢吸气和呼气。
呼吸时我们鼻孔前面的空气有何变化?
我们的胸廓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吸气时,空气从鼻也进入,胸廓变大;呼气时,空气从鼻孔呼出。胸廓变小。
[师]:那么进入鼻孔的空气要经过哪些途径,最后到达哪里了呢?
展示“模拟呼吸运动的实验装置”
讲解:“Y”型玻管—————气管和支气管
气球——————肺
玻璃钟罩——————胸廓(胸骨、肋骨、脊柱)
橡皮膜——————膈
[师]:演示实验:
1、用手向上顶橡皮膜,模拟的是?此时胸廓的体积如何变化?肺的体积
何变化?
2、当放松橡皮膜时,模拟的是?此时胸廓的体积如何变化?肺的体积如何变化?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胸廓运动与呼吸的关系,以及人体如何完成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
2.初步掌握人体呼出和吸入气体成分测定的方法,初步学会测定肺活量的方法,并计算让实验数据绘成直方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在了解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懂得呼吸系统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懂得更加珍爱生命,培养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通过测定肺活量,了解加强体育运动对于呼吸系统的好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人体的呼吸(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二)能力目标:
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更加珍爱生命,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难点:通过实验和分析,理解人体呼吸运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潜水员在潜水前,总要仔细检查呼吸器具和氧气瓶,因为呼吸是一件生命攸关的事。
人从呱呱坠地开始了第一次独立呼吸,从此就再也离不开呼吸,正所谓生命不息,呼吸不止。
请学生像游泳时练习憋气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
气体的进入是由哪个系统来完成的?那么,同学们想了解有关呼吸的哪些内容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
(二)学习新课
一、人体的呼吸系统
(一)活动一:感受呼吸
下面请大家听音乐,仔细感受,现在你漫步在狼山风景区,前面是一片茂密的树林,天然氧吧,鸟语花香,做深呼吸,吸气、呼气,呼吸到新鲜空气。
想象气体进出体内的途径。
呼吸时,我们鼻孔前面的空气有什么变化?
我们的胸部发生了什么变化?
观察书P115图6-5,了解气体进入人体经过了哪些器官?其中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
(二)活动二:游戏展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的结果
下面我们分四组分角色学习人体呼吸器官。
一组抽鼻,一组抽咽和喉,一组抽气管和支气管,一组抽肺。
每组第一名同学抽签选择号码,然后挑选相应的牌子。
观察课本P115的图6-5、阅读文字和学案资料《呼吸系统“小伙伴”》,每个小组代表1-2种器官,先自行准备,再由一名同学开始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本组器官的特点和功能,本组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看哪一组介绍的最好,评优胜小组。
(三)归纳总结:
1、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保证气流畅通。
2、鼻,呼吸道的起始部位,鼻毛和黏液吸附空气中的尘粒,鼻腔温暖、湿润和清洁空气。
用鼻呼吸比口呼吸好。
3、咽是空气进入气管,食物进入食管的共同部位。
吃东西吞咽时喉部的会厌软骨能在吞咽食物时盖住气管口。
4、喉不仅是空气进入气管的通道,而且有声带可以发声。
5、气管,圆筒形的管道,在胸腔内分为左、右两条支气管。
气管内表面也能分泌黏液,并密布细小的纤毛,可使气管内湿润并能抵抗细菌和病毒。
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灰尘、小颗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形成痰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痰里常有很多病菌,不要随地吐痰,以免传播疾病。
6、支气管在肺叶中一再分支,成为各级支气管,越分越细,越分管壁越薄,可以增加外界空气与肺组织细胞的接触面,增加气体交换量。
7、人肺呈半圆锥形,左右各一,位于胸腔内。
左二右三,由7亿多个肺泡构成。
这是肺泡的放大模型:肺泡的壁很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外面缠绕的毛细血管的壁也很薄,这种结构有利于气体交换。
如果把人体肺的所有肺泡一一展平,其面积约达130平方米,相当于10*6的教室大约两个的面积。
肺适应气体交换的特点到底是什么?小结:肺泡的结构与气体交换的功能相适应。
(四)活动三:感受呼吸运动
我们班里有哪些同学学过游泳?你学过哪些游泳姿势?让全体学生象游泳练憋气那样,吸上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同时,教师读秒,请学生自己记时。
(不超过两分钟)让学生体会体会憋气的感受。
现在你前面就是一片茂密的树林,鸟语花香,做深呼吸,吸气、呼气,呼吸到新鲜空气。
请学生双手轻轻摸摸自己胸部下侧的肋骨,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发生了什么变化,胸廓是由脊柱的胸段、肋骨、胸骨组成。
那么,是什么力量使胸廓运动的呢?
(五)活动四: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探究呼吸运动的原理
1、观察和讨论:教师做屈肘、伸肘动作,这是由于相应的骨骼肌收缩、舒张引起的。
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是肋间肌与膈肌收缩和舒张。
肋骨之间有肋间肌,肋间外肌位于肋骨间隙的浅层。
膈肌把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肋间肌与膈肌属呼吸肌。
2、探究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
下面我们进一步探究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
制作模拟单个肺呼吸运动装置:材料、用具:细线、气球2只、剪刀、200ML左右的小矿泉水瓶、橡皮泥、透明胶带、剪刀。
步骤:(1)先把塑料瓶的瓶盖打开,底部再剪空。
(2)把气球套在吸管的一头,用细线牢牢扎紧,防止漏气。
(3) 在吸管中部粘上一小块橡皮泥,把吸管塞进瓶中,有气球的那一头在瓶中,另一头留出瓶口点,用橡皮泥把吸管固定、封住瓶口。
(4) 拿出另一只气球,剪去有嘴儿的那一小半,剩下一大半气球。
(5) 把无嘴的一大半气球套在瓶子底部,用透明胶带固定住。
(6) 往下拉瓶子底部的气球,观察瓶内气球的变化。
学生演示模拟实验,用模型模拟膈的运动,思考:
①橡皮膜、气球、塑料瓶分别代表什么?
②1.向上顶橡皮膜,观察“胸廓”容积变化?“肺”的容积变化?
2.手向下拉橡皮膜,观察“胸廓”容积变化?“肺”的容积变化?
3.上述1、2中,哪一个模拟了呼气过程,哪一个模拟了吸气过程?
(三)观察呼吸运动的多媒体动画:
对照动画,填表,描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学生填学案。
平静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随着扩张,肺体积增大,外界空气进入肺内;平静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容积缩小,肺内气体呼出体外。
深呼吸时,胸廓的容积会更加扩大和缩小,吸入或排出的气体会更多一些。
由此可见: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引起的;这种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叫呼吸运动;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
(三)课堂小结
一、人体的呼吸系统
二、呼吸运动
呼吸
状态肋骨位置
变化情况
膈的位置
变化情况
胸廓容积
的大小
气体进出肺的
情况
吸气上升下降扩大由外界进入呼气下降上升缩小由内部呼出
五、板书设计
7.2 人体的呼吸
一、人体的呼吸系统
二、呼吸运动
呼吸状态肋骨位置
变化情况
膈的位置
变化情况
胸廓容积
的大小
气体进出
肺的情况
吸气上升下降扩大
由外界进
入呼气下降上升缩小
由内部呼
出
六、作业布置
完成本节《同步练习》
七、教学反思
充分利用模型、学生实验,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教学等直观手段,动与静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形象生动,突出重点,易化难点。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