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2.5 自由落体运动》课文练习有答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必修1《25_自由落体运动》同步练习卷(有答案)

新人教版必修1《25_自由落体运动》同步练习卷(有答案)

新人教版必修1《2.5 自由落体运动》同步练习卷(1)一、水平测试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静止开始下落的物体不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B.若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一定是重的物体下落得快C.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D.满足速度跟时间成正比的下落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2.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大的物体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大B.从水平面飞行着的飞机上释放的物体将做自由落体运动C.雨滴下落的过程是自由落体运动D.从水龙头上滴落的水滴的下落过程,可近似看做自由落体运动3.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它是竖直向下、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D.从开始运动起下落4.9 m、9.8 m、14.7 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4. 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如图所示中的四幅图中表示其速度-时间图像的是()A. B. C. D.5.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唐代诗人李白描写庐山瀑布的佳句.某瀑布中的水下落的时间是4s,若把水的下落近似简化为自由落体,g取10m/s2,则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A.瀑布高度大约是80mB.瀑布高度大约是10mC.瀑布高度大约是1000mD.瀑布高度大约是500mA.它们间的距离保持不变B.它们间的距离不断减小C.它们间的速度之差不断增大D.它们间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7. 物体从离地面45m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g取10m/s2),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3 s后落地B.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20 m/sC.物体在落地前最后1 s内的位移为25 mD.物体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20 m/s8. 物体自楼顶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落到地面的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物体从楼顶落到楼高一半处所经历的时间为()A.v 2B.v2gC.√2v2gD.(2−√2)v2g9. 一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把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为相等的三段,如果它在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是1.2m,那么它在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是()A.1.2mB.3.6mC.6.0mD.10.8m10.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自由落体运动是v0=0的变加速直线运动B.满足xⅠ:xⅠ:xⅠ:…=1:3:5:…的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C.自由落体运动自开始下落的相等时间的位移一定满足xⅠ:xⅠ:xⅠ:…=1:3:5:…D.质量大的物体自由落体加速度大二、填空题如图所示,竖直悬挂一根长15m的杆,在杆的下方距杆下端5m处有一观察点A,当杆自由下落时,从杆的下端经过A点时开始计时。

19学年高中物理: 专题2.5 自由落体运动练习 必修1(含答案).doc

19学年高中物理: 专题2.5 自由落体运动练习 必修1(含答案).doc

2.5 自由落体运动1.一条悬链长5.6 m,从悬点处断开,使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整条悬链通过悬点正下方12.8 m处的一点所需的时间是(g取10 m/s2)()A.0.3 sB.0.4 sC.0.7 sD.1.2 s【答案】 B2.一小石块从空中a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点和c点,不计空气阻力.经过b点时速度为v,经过c点时速度为3v,则ab段与ac段位移之比为( )A.1∶3 B.1∶5 C.1∶8 D.1∶9【答案】 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中没有涉及时间,涉及的物理量有位移和速度,故选择位移速度公式分析解题。

根据公式,可得,,联立解得,故C正确。

3.雨滴自屋檐由静止滴下,每隔0.2s滴下一滴,第一滴落地时第六滴恰好刚要滴下,则此时第二滴雨滴下落的速度为(不计空气阻力,g=10m/s2)()A.8.00m/sB.7.84m/sC.7.20m/sD.7.00m/s【答案】 A【解析】【详解】水滴做自由落体运动,每隔0.2s滴下一滴,第一滴落地时第六滴恰好刚要滴下,则第二滴水运动的时间,则此时第二滴雨滴下落的速度,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水滴做自由落体运动,第一滴落地时第六滴恰好刚要滴下,求出第二滴水运动的时间,根据v=gt求解。

4.某人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质量不等的甲、乙两个物体,且则在下落过程中A.甲的重力加速度大于乙物体的重力加速度B.甲、乙两物体的重力加速度相同C.甲物体的重力加速度小于乙物体的重力加速度D.甲、乙两物体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与所受空气阻力有关【答案】 B【解析】5.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g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第2s末的速度大小为B.前2s内的位移大小为20mC.第2s内的位移大小为10m D.第2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答案】 C【解析】【详解】第2s末的速度,故A说法正确;前2s内的位移,故B说法正确;第2s内的位移大小,故C说法错误;第2s内的平均速度故D说法正确。

高中物理第二章5自由落体运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物理第二章5自由落体运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物理第二章5自由落体运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自由落体运动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加速度是矢量B.地球上各处的重力加速度g值都相同C.济南的重力加速度为9.8 m/s2,说明在济南做下落运动的物体,每经过1 s速度增加9.8 m/sD.黑龙江和广州的重力加速度都竖直向下,两者的方向相同答案:A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连续相等的位移内所用时间相等B.在连续相等的位移内平均速度相等C.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D.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等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变化量Δv=gΔt,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选项C正确;自由落体运动在连续相等的位移内所用时间t1∶t2∶t3∶ (1)(√2−1)∶(√3−√2)∶⋯,选项A错误;自由落体运动在连续相等的位移内所用时间不同,故在连续相等的位移内平均速度不相等,选项B错误;自由落体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大小之比x1∶x2∶x3∶…=1∶3∶5∶…,故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的变化不相等,选项D错误。

答案:C3(多选)小鹏摇动苹果树,从同一高度一个苹果和一片树叶同时从静止下落,发现苹果先落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苹果和树叶都是自由落体运动B.苹果和树叶的运动都不能看作自由落体运动C.苹果的运动可以看作是自由落体运动,树叶的运动则不能看作自由落体运动D.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则苹果和树叶会同时落地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当阻力远远小于重力时,阻力对运动影响可以忽略,这样的运动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否则不可以。

答案:CD4唐代诗人李白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了庐山瀑布的壮美。

(1)不计空气阻力,以三尺为1 m,可估算出水落到地面的速度约为()A.100 m/sB.141 m/sC.200 m/sD.1 000 m/s(2)不计空气阻力,下落一千尺和三千尺时的速度之比为 ()A.1∶1B.1∶√3C.1∶3D.1∶9解析:(1)把瀑布的下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三千尺换算成1000m,g取10m/s2,由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得v=√2gg=√2×10×1000m/s≈141m/s。

自由落体运动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自由落体运动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自由落体运动练习题及答案解析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1.下图所示的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是(设向上为正方向)() 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gt,其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因取向上为正方向,故只有C对.答案: C2.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应该是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即它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速度的均匀变化意味着()A.速度与时间成正比B.速度与位移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D.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解析:伽利略认为速度的均匀增加意味着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又从数学上推导出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答案:AD3.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与在一半高度时的速度之比是()∶2∶1C.2∶1 D.4∶1解析:由v2=2gh知v=2gh,所以v1∶v2=2∶1.答案: B4.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落体运动的规律时,做了着名的斜面实验,其中应用到的物理思想方法属于()A.等效替代B.实验归纳C.理想实验D.控制变量【解题流程】▏斜面实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理想实验,C项正确答案: C5.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重力加速度g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通常计算中g取 m/s2B.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值的大小不同,但它们相差不是很大C.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D.在地球上的同一地方,离地面高度越大重力加速度g越小解析:首先重力加速度是矢量,方向竖直向下,与重力的方向相同,在地球的表面,不同的地方,g值的大小略有不同,但都在 m/s2左右,在地球表面同一地点,g 的值都相同,但随着高度的增大,g的值逐渐变小.答案: A6.一石块从高度为H处自由下落,当速度达到落地速度的一半时,它的下落距离等于()答案: B7.两物体在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第一个物体下落时间为t ,第二个物体下落时间为t /2,当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两物体相距( )A .gt 2B .3gt 2/8C .3gt 2/4D .gt 2/4解析: 当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第一个物体已下落t 2时间,此时离地高度h 1=12gt 2-12g ⎝ ⎛⎭⎪⎫t 22;第二个物体下落时的高度h 2=12g ⎝ ⎛⎭⎪⎫t 22,则待求距离Δh =h 1-h 2 =12gt 2-2×12g ⎝ ⎛⎭⎪⎫t 22=gt 24. 答案: D8.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高度,其v -t 图象如下图所示,则由图可知(g =10 m/s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B .第一次反弹初速度的大小为3 m/sC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 mD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 m答案: ABC9.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 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不计空气阻力,则在它们落地之前的任一时刻( )A .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保持不变,速度之差保持不变B .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不断增大,速度之差保持不变C .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不断增大,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大D .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不断减小,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小解析: 当第一个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 时,第二个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 -1).h 1=12gt 2①v 1=gt ②h 2=12g (t -1)2③v 2=g (t -1)④由①③得:Δh =gt -12g由②④得:Δv =g因此,Δh 随t 增大,Δv 不变,B 选项正确.答案: B10. 如右图所示,A 、B 两小球用长为L 的细线连接悬挂在空中,A 距湖面高度为H ,释放小球,让它们自由落下,测得它们落水声相差Δt .如果球A 距湖面的高度H 减小,则Δt 将( )A .增大B .不变C .减小D .无法判断解析: B 落水时,A 、B 的速度为v =2gH -L ,A 再落水时有L =v Δt +12g Δt 2.由两式可知H 减小,v 变小,则Δt 增大.答案: A11.从离地面80 m 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 =10 m/s 2,求:(1)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2)自开始下落时计时,在第1 s 内和最后1 s 内的位移;(3)下落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的位移.解析: (1)由h =12gt 2得,下落总时间为t =2h g =2×8010 s =4 s.(2)小球第1 s 内的位移为h 1=12gt 21=12×10×12 m =5 m 小球前3 s 内的位移为h 3=12gt 23=12×10×32 m =45 m 小球从第3 s 末到第4 s 末的位移,即最后1 s 内的位移为h 4=h -h 3=80 m -45 m =35 m.(3)小球下落时间的一半为t ′=t 2=2 s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h ′=12gt ′2=12×10×22 m =20 m.答案: (1)4 s (2)5 m 35 m (3)20 m12.跳水是一项优美的水上运动,如图所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小将陈若琳和王鑫在跳台上腾空而起的英姿.运动员从离出水面10 m 的跳台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重心(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升高 m 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多长(不计重力,g 取10 m/s 2)解析: 把运动员看成一个质点,把上升阶段看成自由落体运动的逆运动,根据对称性原理,运动员上升的时间t 1等于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 m 所用的时间,t 1=2h 1g =2×10 s = s.下降过程,自由落体,t 2=2h 2g =2×10 s ≈ s. 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运动员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t =t 1+t 2= s.答案: s。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2.5 自由落体运动) Word版含解析[12题]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2.5 自由落体运动) Word版含解析[12题]

密★启用前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5.自由落体运动第Ⅰ部分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里。

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初速度为零的竖直向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B.只在重力作用下的竖直向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C.自由落体运动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等D.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重力加速度g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通常计算中g取9.8 m/s2B.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值的大小不同,但它们相差不是很大C.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D.在地球上的同一地方,离地面高度越大重力加速度g越小3.一个自由下落的物体,前3 s内下落的位移是第1 s内下落位移的( ) A.2倍B.3倍C.6倍D.9倍4.一个小石子从离地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AB(照片与实物按1∶1的比例冲洗)。

该爱好者用直尺量出轨迹的长度,如图所示,已知曝光时间为11000s,则小石子出发点离A点距离约为( )A.6.5 m B.10 mC.20 m D.45 m5.甲、乙两物体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甲物体重是乙物体重的2倍,而甲距地面的高度是乙距地面高度的一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体的加速度是乙物体加速度的2倍1B.甲物体着地的速度是乙物体着地的速度的C.甲物体下落的时间是乙物体下落的时间的2D.甲、乙两物体的末速度相同6.从空中某处先后经过Δt时间释放甲、乙两个物体,两个物体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关于它们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以乙为参考系,甲做加速运动B.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差恒定不变C.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差越来越大D.甲相对乙做匀速运动,甲、乙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7.某科技馆有一个展品,该展品放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水龙头(刚滴出的水滴速度为零),在平行光源的照射下,只要耐心地、缓慢地调节水滴下落的时间间隔,在适当的情况下参观者可以观察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好象都静止在各自的位置不动(如图中的A、B、C、D所示,刻度尺上的单位是cm)。

2020秋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课后作业:2-5自由落体运动 Word版含解析

2020秋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课后作业:2-5自由落体运动 Word版含解析

限时:4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从同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甲、乙两个小铁球,甲的质量是乙的两倍,则( D )A .甲比乙先落地,落地时甲的速度是乙的两倍B .甲比乙先落地,落地时甲、乙的速度相同C .甲、乙同时落地,落地时甲的速度是乙的两倍D .甲、乙同时落地,落地时甲、乙的速度相同解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h =12gt 2,t =2h g ,知落地时间与质量无关,所以两个物体同时落地.故D 正确,A 、B 、C 均错误.2.已知广州地区的重力加速度为9.8 m/s 2,在此地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下落过程,物体的速度每秒增加9.8 m/sB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速运动C .释放物体瞬间,物体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D .物体越重,下落的越快解析:重力加速度为9.8 m/s 2,故自由下落过程中物体的速度每秒增加9.8 m/s ,故A 正确;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 错误;释放物体瞬间,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故C 错误;重力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重物与轻物下落一样快,故D 错误.3.如图所示,A 、B 两小球用长为L 的细线连接悬挂在空中.A 距湖水水面高度为H ,释放小球,让它们自由落下,测得它们落水声相差Δt.如果球A距湖面的高度H减小,则Δt将(A)A.增大B.不变C.减小D.无法判断解析:此题应用v-t图象分析,作出A、B的v-t图象,如图所示.若释放高度H2>H1,则当B球落到水面时,两种情况下B对应的速度分别为v2、v1.由图看出v2>v1,此后A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种情况A对应的速度分别为v′2、v′1,加速度均为g,已知两种情况下A球与B球落至水面的位移差相同,所以图示的两个阴影梯形面积大小相等,则Δt1>Δt2,选项A正确.4.跳伞运动员以5 m/s的速度匀速下降,在距地面10 m处掉了一颗扣子,跳伞运动员比扣子晚着地的时间为(不计空气阻力对扣子的作用,g取10 m/s2)(A)A.1 s B.2 sC. 2 s D.(2-2) s解析:设扣子着陆的时间为t 1,则:h =v 0t 1+12gt 21,代入数据解得t 1=1 s .设跳伞运动员着陆时间为t 2,则:h =v 0t 2,解得:t 2=2 s ,而Δt =t 2-t 1=1 s .故A 正确,B 、C 、D 错误.5.取一根长2 m 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2 cm 再系一个,以后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 cm 、60 cm 、84 cm ,如图所示.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上的金属盘.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2、3、4、5各垫圈( B )A .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B .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C .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3∶2D .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2-1)∶(3-2)∶(2-3)解析:4个铁垫圈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下降的位移之比为1∶3∶5∶7.可以看成一个铁垫圈自由下落,经过位移之比为1∶3∶5∶7.因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知各垫圈落到盘中的时间间隔相等,故A 错误,B 正确.因为各垫圈落到盘中的时间间隔相等,则各垫圈依次落到盘中的时间比为1∶2∶3∶4,根据v =gt 可知,速率之比为1∶2∶3∶4,故C 、D 错误.二、多项选择题6.一物体从一行星表面某高度处自由下落(不计表层大气阻力).自开始下落计时,得到物体离该行星表面的高度h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C )A .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8 m/s 2B .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C .物体落到行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为20 m/sD .物体落到行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为25 m/s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物体从h =25 m 处开始下落,在空中运动了t =2.5 s 到达行星表面,根据h =12at 2,可以求出a =8 m/s 2,故A 正确;根据运动学公式可以算出v =at =20 m/s ,可知C 正确.7.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g =10 m/s 2),则( ACD )A .第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B .后一秒的位移总比前一秒的位移多5 mC .前一秒的平均速度总比后一秒的平均速度小10 m/sD .第7 s 内的位移为65 m解析:第2 s 内的位移为h =12g ×22-12g ×12=15 m ,所以第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h t =151m/s =15 m/s ,A 正确;根据逐差法可得Δh=gt2,后一秒的位移总比前一秒的位移多10 m,所以前一秒内的平均速度总比后一秒的平均速度小10 m/s,故C正确,B错误;第7 s 内的位移h=12g×72-12g×62=65 m,故D正确.8.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D)A.它是v0=0,加速度竖直向下且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的位移大小之比是1∶2∶3 C.在前1 s内、前2 s内、前3 s内的位移大小之比是1∶4∶9 D.在第1 s末、第2 s末、第3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 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正确;根据h=12gt2,物体前1 s、前2 s、前3 s的位移之比为1∶4∶9,故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的位移大小之比是1∶3∶5,故B错误;根据h=12gt2,物体前1 s、前2 s、前3 s 的位移之比为1∶4∶9,故C正确;根据v=gt,在第1 s末、第2 s 末、第3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故D正确.三、非选择题9.一位同学进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实验.(1)现有下列器材可供选择:铁架台、电火花计时器及碳粉纸、电磁打点计时器及复写纸、纸带若干、220 V交流电源、低压直流电源、天平、停表、导线、开关.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电磁打点计时器及复写纸、低压直流电源、天平、停表;缺少的器材是:毫米刻度尺、重锤.(2)这位同学从打出的几条纸带中,挑出较为理想的一条纸带.把开始打的第一个点标为A,随后连续的几个点依次标记为点B、C、D、E和F,测量出各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请你在这位同学工作的基础上,思考求纸带加速度的方法,写出你所依据的公式:a=Δx T2.(3)由该纸带求出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为9.56 m/s2;比标准值偏小(选填“偏大”或“偏小”).(4)该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是空气的阻力和纸带的摩擦;可用增大重锤重力的方法减小该误差.解析:(1)该实验中,要有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重锤,需要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通过打点计时器来记录物体运动时间,不需要停表和低压直流电源,不需要称量质量,因此不需要天平,不需要电磁打点计时器及复写纸,需要电火花计时器及碳粉纸、220 V交流电源.(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Δ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所以所依据的公式为a=ΔxT2.(3)设A、B之间的距离为x1,以后各段分别为x2、x3、x4、x5,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Δ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则有x3-x1=2a1T2x4-x2=2a2T2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两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a=12(a1+a2)即自由落体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0.013 4+0.009 6)-(0.005 8+0.001 9)4×(0.02)2 m/s 2 ≈9.56 m/s 2测量值比标准值偏小.(4)该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是空气的阻力和纸带的摩擦;可用增大重锤重力的方法减小该误差.10.一个物体从45 m 高的地方自由下落,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下落最后1 s 内的位移是多大?(g 取10 m/s 2).答案:30 m/s 25 m解析:由v 2=2gh 得物体到达地面时的速度v =2gh =2×10×45 m/s =30 m/s.物体落地1 s 前的速度v 0=v -gt =30 m/s-10 m/s =20 m/s.故下落最后1 s 内的位移h ′=v 0t +12gt 2=20×1 m +12×10×12 m =25 m. 11.一矿井深为125 m ,在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下落一个小球,当第11个小球从井口开始下落时,第1个小球恰好到达井底,求:(1)相邻两个小球开始下落的时间间隔;(2)这时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之间的距离.答案:(1)0.5 s (2)35 m解析:(1)设第一个小球下落到井底用时为t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位移时间关系h =12gt 2,则得t =2h g =2×12510s =5 s 设相邻小球下落时间间隔为T ,由题意知t =10T联立解得T =0.5 s.(2)由以上计算可知,当第一个小球到达井底时第三个小球刚好下落t 1=4 s ,第5个小球下落的时间为t 2=3 s ,故ΔH =H 3-H 5=12g (t 21-t 22)=12×10×(42-32) m =35 m. 12.一枚小火箭携带试验炸弹竖直发射升空,小火箭的加速度a =10 m/s 2,t 1=20 s 后小火箭与试验炸弹分离,预定试验炸弹在最高点爆炸,取g =10 m/s 2,不计空气阻力.(1)试验炸弹预定爆炸点的高度是多少?(2)若试验失败,炸弹未爆炸,如果不采取措施,炸弹会在分离后多长时间落地?为了防止危险,在炸弹到达最高点10 s 后,以v 0=400 m/s 竖直发射一枚炮弹拦截,拦截点的高度是多少?答案:(1)4 000 m (2)20(2+1) s 2 555 m解析:(1)试验炸弹与小火箭分离时,速度v 1=at 1=10×20 m/s=200 m/s ,高度h 1=12at 21=12×10×202 m =2 000 m ,分离后炸弹以初速度v 1做竖直上抛运动,上升高度h 2=v 212g =20022×10=2 000 m ,故预定爆炸点的高度h =h 1+h 2=4 000 m.(2)如果不采取措施,从分离到炸弹落地,上升阶段的时间t 上=v 1g=20010 s =20 s ,下降阶段有h =12gt 2下,得t 下=2h g =20 2 s ,故从分离到落地所用时间t 3=t 上+t 下=20(2+1) s ,发射炮弹时,炸弹下落高度h 3=12gt 22=12×10×102 m =500 m ,此时离地高度h 4=h -h 3=3 500 m ,下落速度v 3=gt 2=10×10 m/s =100 m/s ,到两者相遇时,其位移的大小之和等于h 4,故v 3t +12gt 2+v 0t -12gt 2=h 4,代入数据t =7 s ,故拦截点高度h 5=v 0t -12gt 2=400×7 m -12×10×72 m =2 555m.。

25自由落体运动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25自由落体运动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鲁科版(2019)必修一 2.5 自由落体运动一、单选题1.一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当下落高度为h时,其速度大小为()A B C D.2gh2.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20m高处自由落下,已知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的质量的两倍,忽略空气阻力,g取10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于甲的质量大,故甲先落地B.相同时间内甲的速度变化量比乙的大C.甲第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D.乙第2秒内下落的高度为10m3.橡皮从约80cm高的课桌上自由滑落,落地时的速度大小接近于()A.2m/s B.4m/s C.6m/s D.8m/s4.一水滴从房檐边由静止下落,经过高为2m的窗户用时0.1s,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则水滴从开始下落到窗户上边缘所经历的时间为()A.1.95s B.2.05s C.19.5s D.21.5s5.摄影是留住美好的重要方式之一、瓜果飘香的季节,某摄影爱好者拍摄苹果自由下落的照片如图所示,经测量,1cmAB ,对应的相机曝光时间为0.01s,已知照片中的长度与实际长度之比为110,则苹果下落点距B点对应的实际点的高度约为()A.5m B.10m C.15m D.20m6.一小球从高空中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2 s末小球的速度为15 m/s B.前2 s内小球的平均速度为20 m/s C.第2 s内小球的位移为10 m D.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小球的位移之比为1∶3∶57.一实心铁球从距地面4.9m的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至地面的过程中,已知当地g=9.8m/s2()A.下落时间为0.5sB.平均速度为9.8m/sC.落地速度为9.8m/sD.速度变化率为4.9m/s28.北京时间2021年8月5日下午,中国年仅14岁的跳水小将全红婵,力压其他国家的选手,成功站上了东京奥运会女子单人10米跳台跳水冠军领奖台。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2.5自由落体运动同步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2.5自由落体运动同步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2.5自由落体运动同步训练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满足题意)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考虑空气阻力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B.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不受任何外力作用C.被运动员推出去的铅球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D.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秋日,树叶纷纷落下枝头,其中有一片梧桐叶从高为5 m的枝头自静止落至地面,所用时间可能是(g取10 m/s2)()A.0.1 s B.0.5 s C.1 s D.2 s3.某学校的地理课外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考察某一竖直天坑时,从天坑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s听到石头落到天坑底部的声音,由此可知该天坑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g取10m/s2)()A.10m B.20m C.30m D.40m4.1991年5月11日的《北京晚报》曾报道了这样一则动人的事迹:5月9日下午,一位4岁小男孩从高15层的楼顶坠下,被同楼的一位青年在楼下接住,幸免于难,设每层楼的高度为3m,这位青年从他所在的地方到楼下需要的时间是1.3s,则该青年要接住孩子,至多允许他反应的时间是(g=10m/s2)( )A.3.0B.1.7C.0.4D.1.35.从楼顶上每隔时间t掉下一个水滴(不计阻力),当第4个水滴开始下落时,第1个、第2个、第3个水滴离开楼顶的距离之比S1:S2:S3为()A.9:4:1B.3:2:1C.5:3:1D.4:2:16.一石块由高出地上方H处自由下落,当它的速度大小等于着地时速度一半时,它距地面的高度为()A.14H B.34H C.12H D.38H7.如右图所示,A、B两小球用长为L的细线连接悬挂在空中,A距湖面高度为H,释放小球,让它们自由落下,测得它们落水声相差Δt。

如果球A距湖面的高度H减小,则Δt将()A .增大B .不变C .减小D .无法判断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一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A .1<21t t <2B .2<21t t <3C .3<21t t <4D .4<21t t <5 9.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全球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自由落体运动(同步测试)
张成进 江苏徐州睢宁魏集中学
1、在忽略空气阻力情况下,让一轻一重的两块石块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
落,则关于两块石块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的石块落得快,先着地
B. 轻的石块落得快,先着地
C. 在着地前的任一时刻,两块石块具有相同的速度,相同的位移和相同的
加速度
D. 两块石块在下落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2、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时间图象正确的是( )
3、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相隔1秒先后自由落下,在下落过程中( ) A. 两球的距离始终不变 B. 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

C. 两球的速度差始终不变 D. 两球的速度差越来越在
t
v
A
t
v
C
t
v
B
D
t
v
∆和平均速
4、自由下落的物体,在任何相邻的单位时间内下落的距离之差h
∆在数值上分别等于()
度之差v
A.g/2 2g
B.g/2 g/4
C.g g
D.g 2g
5、一个自由落体落至地面前最后一秒钟内通过的路程是全程的一半,求它落到地面所需的时间。

6、有一直升机停在200m高的空中静止不动,有一乘客从窗口由静止每隔1秒释放一个钢球,则钢球在空中的排列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相邻钢球间距离相等
B.越靠近地面,相邻钢球的距离越大
C.在落地前,早释放的钢球速度总是比晚释放的钢球的速度大
D.早释放的钢球落地时的速度大
7、为了测出井口到水面的距离,让一个小石块从井口自由落下,经过2.5S 后听到石块击水的声音,估算井口到水面的距离。

考虑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用一定的时间,估算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8、一个自由下落的物体,它在最后1秒的位移是35m,则物体落地速度是多大?下落时间是多少?
9、一只小球自屋檐自由下落,在0.25s时间内通过高度为2m的窗口,求窗口的顶端距屋檐多高?
10、一矿井深为125m,在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下落一个小球,当第11个小球刚从井口下落时,第1个小球刚好到达井底。

则相邻两个小球开始下落的时间间隔为多少?第3 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相隔多少米?
标准答案
1、CD因为忽略空气阻力,所以两石块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又因为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所以运动情况完全一样,则CD正确
2、C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A表示物体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加减速运动,A错;B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错;C表示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只不过是先向上为正方向,C正确;D做的是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错。

3、BC 既然两球做的都是自由落体运动。

因为甲球比乙球早出发1秒,从乙开始下落时计时,任一时刻有:gt v 乙=;)1(+=t g v 甲;有g v v 乙甲=- g 是一定值,所以C 正确D 错;位移上有:221gt s 乙=
2)1(2
1
+=t g s 甲 g gt s s 乙甲2
1+
=- 4、C 连续相等时间的位移之差是g gT h ==∆2;根据平均速度公式t
s v =
g gT T
gT T h T s s v v ===∆=-=-2
1212
5、22+ 选择过程时尽量选择包含0速度点在内的过程,这样用公式时会方便很多,根据题意,设前一半位移用时t ,整个过程用时t+1,两段时间位移
之比为1:2。

2121gt s = 2
2)1(21+=t g s 1221)1(2
221+=⇒=+=t t t s s ,则总时间为22+
6、BC 题中每个钢球的运动情况是完全一样的:同高度且都是自由落体运动。

唯一不同的是释放时间不一样,同一时刻的速度不一样,但落地时的速度均是一样的。

根据第3题的结论可知相邻两球的距离是越来越大的,AD 错;C 正确;从公式221gt s 乙=
2)1(21+=t g s 甲 g gt s s 乙甲2
1
+=-可知时间间隔越长,两球的距离越大,所以越靠近地面,两球距离越大,B 正确。

见下图
1
6 5 4
3
2 1
2
3
4 3 2
1
2 1
5
4
3
自由落体每隔相等时间0时刻
T 时刻
4T 时刻
2T 时刻
3T 时刻 5T 时刻
7、31m 偏大 m gt h 312
12
==
,如果考虑声音传播时间,则说明真实的时间比这个时间要小,我们计算时代入的2.5偏大了,所以算得的高度也偏大。

8、40m/s 4s 根据s m v v t /352
==,从静止开始到35m/s 用时3.5s ,再加上
最后的0.5s ,总共4s 。

落地速度s m at v v t /400=+= 9、2.28m 根据s m v v t /825
.02
2
==
=,说明时刻距下落时刻为s t at v v t 8.010
8
0==
⇒+=,则窗口顶端到屋檐的时间间隔为0.8-0.125=0.675s 。

则高度为m gt h 28.2675.052
122
=⨯==
10、0.5s 35m 由第6题图知,所有小球在空中的排列与一个小球自由落体每隔一段时间留下的轨迹相同。

第一个到底,第11个刚开始,说明之间共有10个时间间隔,从口到底125m 需时s t gt h 52
12
=⇒=
,说明每个间隔为0.5s ;第3个球下落时间为0.5×8=4s ;第5个球下落时间为0.5×6=3s ,则位移之差为
m g 3575)916(2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