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张秋燕
艺术鉴赏—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79岁高龄时开始创作的。这幅纵33厘米,横 636.9厘米的长卷,是他生活在富阳,又以富春江为题材推出的力作。
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丌辞辛劳'奔波亍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于变 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 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深入的观察,真切的体验,丰富的素材, 使《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有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加上他晚年那炉火纯青的 笔墨技法,因此落笔从容。
招商银行特约具名赞助「山水合璧-黄公望不富春山居图特展」,
两卷瑰宝合并展出,重现《富春山居图》原貌。
时间:2011年6月2日-9月5日 地点:台北故宫単物院
到招商银行办理私人银行业务,有机会领取台北故宫単物院贵宾参观券
详询:私人银行服务与线 40066-95555
微単发送#招商银行富春山居图#,@招商银行,将有机会获得台北故宫
后半卷 名称:《富春山居图 无用师卷》 馆藏: 台北故宫単物院 尺幅: 纵33厘米,横636.9厘米
仿本 名称:《富春山居图 子明卷》
馆藏:台北故宫単物院 名称:《富春山居图 沈周临摹本》
馆藏:北京故宫単物院
温总理的关心
“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望公,他画 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才 开始创作的,完成之后丌丽就去世了。 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传,但我知道, 现在一半放在浙江単物馆,一半放在台 北故宫単物馆,我希望两半幅画什举时 候能合成一整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 堪。”
《富春山居图》以作者黄公望所钟爱的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在82岁时为无用师 和尚绘制完成。丽经六百余载的历史洗礼,使它成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并收 获了中国山水画作品中“第一神品”、“画中兮亭”等诸多美誉。而这幅因火焚残 缺、“死别生离”、如今一分为二的《富春山居图》背后,更具有耐人寻味的精彩 故事和传奇经历……
解析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山水美学

解析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山水美学【摘要】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山水画中的经典之作,展示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表现手法。
在这幅作品中,黄公望通过精湛的笔墨技法和细腻的构图布局,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
色彩运用及意境表达方面,黄公望巧妙地运用了传统的山水画色彩搭配,展现出对自然景色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在作品中,文人画及山水美学的结合也体现出黄公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展示了中国山水画的魅力,他在表现山水美学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成为山水画领域的不朽经典之作。
【关键词】关键词: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山水美学、艺术价值、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风格、表现手法、构图与布局、色彩运用、意境表达、笔墨技法、文人画、魅力、登峰造极。
1. 引言1.1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艺术价值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山水画作品,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幅作品不仅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在世界画坛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黄公望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绘画技巧,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精致描绘和对心灵境界的深刻把握。
他通过《富春山居图》这幅作品,展示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让观者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这幅作品不仅是一幅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生动写照,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艺术内涵。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珍品,它的艺术价值无疑是不可估量的,对于后世的艺术家们也具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黄公望通过这幅作品,展示了中国山水画的登峰造极之美,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1.2 山水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山水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自古以来,山水画被视为中国绘画的代表之一,被称为“中国画”中的“山水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被看作是大自然中最为美妙、最为深邃的意象,代表着中国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富春山居图》赏析

《富春山居图》赏析《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
现藏的《富春山居图》分两卷,前半卷为《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纵31.8厘米,横51.4厘米,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为《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纵33厘米,横636.9厘米,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1年5月18日,《剩山图》点交仪式在京举办,于6月1日在台北故宫与《无用师卷》合展。
自此,完整的《富春山居图》才得以展现在国人面前。
它的作者黄公望在“元四家”中,是对后代山水画发展影响最深广的.。
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井西老人,江苏常熟人。
黄公望所作山水画,继承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又受宋末元初赵孟颊。
容和自身对自然实景之感受,加以发展,自成一家。
年七旬时,在富春江畔小洞天居所,创作《富春山居图》,以水墨披麻描绘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构思之时,足迹遍及富春江两岸,越六七年而成。
满纸空灵秀逸,气度沉雄,后人誉之为画中之兰亭。
在黄公望创作此后的数百年间,历代文人都珍视这幅画。
下面是我对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富春山居图》的粗浅鉴赏以及自己对美术鉴赏的看法。
这件作品的不凡之处首先体现在构图布局的章法和技巧上。
富春江南起建德梅城,经过桐庐到富阳,在杭州注入钱塘江,沿途时而群山夹峙、滩多水险,时而丘低山远、江宽流缓。
古人称赞说“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面对百里山川,画家并没有刻板的照搬,也没有意义罗列两岸名胜古迹,而是则其要、删其繁,“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从图卷的艺术技巧上分析,该图境界阔大,气势恢宏。
随着画卷的展开,起首只见一座高岗,犹如文章的开门见山,继而平坡沙渚、水波不兴;再接层峦叠嶂,江水似乎不见但是有山涧溪流暗通消息,这一段山景是画卷高潮做在,之后一路平缓,寂寥空阔,看去虽平淡,但是却有着“无声胜有声”的笔法。
富春山居图(精品课件-动画多多)

简述
•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的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 (别号: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 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 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 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 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 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 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 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 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 物馆。在中国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先生的决定下, 《富春山居图》2011年6月在台湾台北故宫博物 院展出。
传承过程
• 几度易手 • 《富春山居图》,高一尺余,长约二丈。此图展现了富春江一带景色:富春
江两岸峰峦坡石,似秋初景色,树木苍苍,疏密有致地生于山间江畔,村落、 平坡、亭台、渔舟、小桥等散落其间。董其昌称道,“展之得三丈许,应接 不暇。”确给人咫尺千里之感。这样的山水画,无论布局、笔墨,还是以意 使法的运用上,皆使观者不能不叹为观止。正如恽南田所说,“所作平沙秃 峰为之,极苍莽之致。”董其昌还曾说,他在长安看这画时,竟觉得“心脾 俱畅”。 • 1350年黄公望将此图题款送给无用上人。《富春山居图》便有了第一位藏主, 从此开始了它在人世间600多年的坎坷历程。此画作成之初,无用上人就“顾 虑有巧取豪夺者”。不幸被他言中,明成化年间沈周藏此图时便遭遇“巧取” 者。沈周请人在此图上题字,却被这人儿子藏匿而失。后来此图又出现在市 上高价出售,敦厚的沈周既难于计较又无力购买,只得背临一卷以慰情思。 之后又经樊舜、谈志伊、董其昌、吴正志之手。 • 清顺治年间,吴氏子弟,宜兴收藏家吴洪裕得之后更是珍爱之极。恽南田 《瓯香馆画跋》中记:吴洪裕于“国变时”置其家藏于不顾,惟独随身带了 《富春山居图》和《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逃难。
百度百科-电影:富春山居图

天机·富春山居图电影《富春山居图》由北京派格太合泛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孙健君亲自导演。
电影是由中国团队主导,斥巨资,联合两岸三地演员,携手好莱坞精英制作团队共同打造的3D国际动作巨制。
电影讲述的是中国特工同日本黑帮以及英国大盗三方之间为了保护和争抢辗转流失、历经磨难的中国元代传世之作《富春山居图》而发生的夺宝故事。
2013年6月9日全国公映,引爆暑期档,最强特工搏命出动!中文名:天机·富春山居图外文名:Switch 制片地区:中国导演:孙健君编剧:孙健君类型:动作,冒险,犯罪主演:刘德华,佟大为,张静初,林志玲,斯琴高娃片长:120分钟上映时间:2013年6月9日【公映】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色彩:彩色imdb编码:tt2460488电影剧情中国元代名画《富春山居图》[2]合璧展在即,国际黑市开出天价,日本黑帮、英伦大盗闻风而动。
香港缉私署特工肖锦汉(刘德华饰),暗中执行“天机”计划,却深陷不白之冤,唯有尽力一搏以护家国周全;临危受命的中国人保高管林雨嫣(张静初饰),护宝一波三折,困于多方势力漩涡;神秘女郎丽莎(林志玲饰),百变魅惑,却失落真心;幕后冷血黑手小山本(佟大为饰),奢血如命,终落败归尘;[3]各怀绝技的12星座魔女(石天琦、王曼妮等饰)为小山本作奸犯科,忠心到极致。
[4-5]肖锦汉为夺画上天入地钻沙漠,能否力克强敌,重现昔日特工风采?林雨嫣博弈于西子湖畔,能否与肖锦汉重归旧好?丽莎险些命丧迪拜,能否摆脱魔爪,迎来涅槃?这一场生死对决,这一段恩怨情仇,都随《富春山居图》的安然归国,迎来命定结局。
[6-7]演职员表演员表角色演员备注肖锦汉刘德华----林雨焉张静初----丽莎林志玲----小山本佟大为----斯琴高---- 老佛爷娃白羊座曾麟舒---- 魔女金牛座骆文博---- 魔女双子座谭松韵---- 魔女巨蟹座王瑞子---- 魔女狮子座王曼妮---- 魔女处女座李宛仪---- 魔女天秤座王鲲鹏----魔女天蝎座魔女巴哈古丽----黑衣魔女石天琦----哑女格格爱新觉罗·启星----孔厅长张光北----大男人张磊----女老师车永莉----角色介绍肖锦汉:风流倜傥的神秘特工,他能否在绝境中化险为夷?他能否在迷离中解开宿命情愫?21世纪中国式邦德面对国家重托、家庭责任、情色诱惑、恶魔缠身,征途中充满极限挑战。
名画鉴赏:论《富春山居图》(子明卷)

名画鉴赏:论《富春⼭居图》(⼦明卷)⽂/江枫在中国绘画史中有⼀幅绝⽆仅有的画,这幅画被⼀位皇帝如此喜爱,塞北江南随⾝携带五⼗余年,到⼀处地⽅,都要拿当地事物与此⽐照,写诗作⽂在画上题识多达五⼗五处。
在中国绘画史上,以及世界美术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
这位皇帝就是乾隆,⽽这幅画就是现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元代《富春⼭居图》(⼦明卷)。
(下称(⼦明卷))《富春⼭居图》(⼦明卷)全卷(⼦明卷)⾃乾隆⼗年(1745⼄丑)进⼊清宫内府,就得到乾隆的赏识与喜爱,以黄公望真迹名义,录⼊了权威的乾隆藏品集《⽯渠宝笈》初篇。
因为是乾隆御定,之后的有清⼆百余年,是没有⼈提出疑义的。
直⾄近现代,⼈们才慢慢地认识到同时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富春⼭居图》(⽆⽤师卷)才是黄公望真迹,⽽且也渐渐成为⼈们的共识。
那么(⼦明卷)究竟是怎样的⼀幅画呢?正在受到⼤家的关注。
笔者也想就此作⼀探讨、研究。
⼀论及(⼦明卷)的⽂章很多,对(⼦明卷)的性质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
虽然认为它是黄公望真迹的⼈⼏乎没有了,但是有⼈认为是“摹本”有⼈认为是“仿本”“临仿本”,有⼈认为是“赝品”不⼀⽽⾜。
因为牵涉到(⼦明卷)的性质必须界定⼀下。
我们知道学习西⽅绘画和学习中国画的⽅法是不同的,学习西⽅绘画,⼀般是以素描、速写为学习⼿段。
通过写⽣来掌握造型,构图等等艺术技巧,⽽后逐步进⼊构思,创作阶段。
⽽中国画则不同,不是以写⽣为⼊门途径,⽽是通过临摹为掌握中国画艺术技巧和造型能⼒,再通过写⽣然后进⼊创作阶段。
在临摹的过程中就会产⽣许多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致可分为真迹、摹本、临本、仿本、代笔、赝品等形式,下⾯就此作⼀研究分析:1、真迹:⼜称真本,这是由书画作者亲⾃完成,并题款、签名、盖印⽽确认的作品可称为真迹。
也有可能作者完成后因某种原因没有题款、签名、盖印的情况,但有作者的亲友、师长或艺术鉴定权威考定的作品也可称真迹。
如黄宾虹去世后留下⼤量完成、没完成的作品,没有作者的题识,黄宾虹的亲属将这些作品捐赠给浙江省博物馆后,浙江省博物馆进⾏考定,盖上鉴藏章,这些作品也应认定为黄宾虹的真迹。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是黄公望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险在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
前段较小,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而充满了传奇色彩。
历史背景《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82岁时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是黄公望的代表作。
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每天不思茶饭的观赏临摹。
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险在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
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
前者称“子明卷”是后人伪造;后者是“无用师卷”,这才是黄公望的真迹。
但乾隆皇帝认定“子明卷”为真,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将真迹当赝品处理。
直到近代学者翻案,认为是乾隆皇帝搞错了。
“剩山图”今天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基本信息前半卷名称:《富春山居图·剩山图》馆藏:浙江省博物馆尺幅:纵31.8厘米,横51.4厘米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后半卷名称:《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尺幅:纵33厘米,横636.9厘米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仿本名称:《富春山居图·子明卷》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富春山居图·子明卷·沈周临摹本》作者简介元代画家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大凝道人,江苏常熟人。
黄公望和《富春山居图》八题
黄公望和<富春山居图》八题蒋金乐一、<富春山居图>与庚寅年有奇缘吗?<富春山居图》与庚寅年似乎有一种不解之缘。
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的题跋中说,“十年青龙在庚寅歌节前一日,大痴道人书于云间夏氏知止堂。
"至正十年为农历庚寅,他的题跋时间是端午前一日,是年为公元1350年。
在<富春山居图》卷后还有明末清初画家邹之麟的题跋,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庚寅画之,题画人来又适庚寅"。
就在邹之麟题画后不久,画的收藏者吴洪裕在临终前,要把《富春山居图》烧给他作殉葬品,幸亏他侄子吴子文出手及时,抢出画卷,可惜画已烧成两段。
此年,又是庚寅年,即公元1650年。
今年,又是一个庚寅年。
巧不巧,国家邮政部门选在今年初举行{:富春山居图》特种邮票首发仪式,<富春山居图》荣成“国家名片’’。
而富阳为了这个愿望,已经做了25年的努力。
更让世人关注的是,3月14日,温总理在与记者见面会上又深情地提到《富春山居图》。
三个庚寅年,对<富春山居图》来说,意义均不同寻常:第一个庚寅年为黄公望题跋之年,第二个庚寅年横遭火劫,第三个庚寅年不仅让画成为“国家名片"更令此画誉满全球华人世界。
从1350年至今,刚好660年,60年一个甲子,恰好11个甲子。
1350年到1650年,凡300年,为5个甲子。
<富春山居图》分藏海峡两岸,刚巧60年,一个甲子。
一个甲子就是一个轮回。
《富春山居图》有如此多的巧合碰在了一起,因此,成全了一个庚寅之传奇。
二、<富春山居图>烧掉了什么画面?<富春山居图》被烧成两段后,前段称为‘剩山图》,后段称为<无用师卷》。
因为到了不同的收藏者手中,所以,两幅画也各自开始了不同的命运。
<剩山图》仍在民间,而<无用师卷》被乾隆收入内府,并且发生了有趣的真假‘富春山居图》之“富春疑案一。
那么,有心者不禁要发问:‘富春山居图》烧掉的到底是什么画面呢?2005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场书画拍卖会上,元人黄冰壶的l: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以1078万元的价格成交,为武汉买家所获。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的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别号: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
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在中国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先生的决定下,《富春山居图》2011年6月在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
作品简介历史背景《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
虽黄公望晚年定居今富阳市境内,但画卷内容对比宽敞平坦的"富阳江"和山峰峻奇峡谷雄伟的"桐庐江",就可得知,富春山居图所画内容约80%在桐庐境内富春江的景色,20%为富阳的景色.《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82岁时为无用师所绘,用三、四年时间才画成,画面表现出秀润淡雅的风貌,气度不凡,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是黄公望的代表作。
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每天不思茶饭的观赏临摹。
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幸被吴洪裕的侄子及时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
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
前者称“子明卷”是后人伪造;后者是“无用师卷”,这才是黄公望的真迹。
但乾隆皇帝认定“子明卷”为真,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将真迹当赝品处理。
直到近代学者翻案,认为是乾隆皇帝搞错了。
从而保住了一个完整的无用师卷。
“剩山图”今天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剩山图)浙江省博物馆藏作者简介基本情况《富春山居图》作者:黄公望元代画家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常熟(今属江苏)人。
富春山居图欣赏
构图特点
长卷式构图特点
观察方法的多样性 起伏形式的多变性 空间层次的有序性
பைடு நூலகம்
观察 方法
画卷中分别采用了平远,平远与高远结合 ,阔远与高远结合,平远与阔远结合四种 不同的视点组合形式。首先是采用了平远 法,前景坡石树林,中景大面积留白处为 水面,远景是十分开阔的茫茫江面。随后 是整幅作品刻画最丰富的一段,此段采用 的是平远与高远的结合,山石树木自山脚 下相连不断,山头丰富多变,而后绵延不 断的山峦层次分明向远处延伸。接下去的 一段,采用了阔远与高远的结合,近处坡 岸上几棵松树屹立,顶住了前景,远处江 面开阔,逐层的远山渐渐退到身后,形成 了阔达辽远的视觉效果。最后一段则采用 了平远和阔远结合的方式,耸立的高峰拔 地而起,矗立在中间,宽阔的水面,长长 的沙洲,遥遥相对的土坡和远山渐渐淡隐 而去,给观者带来无限的联想。
① 张晓蓉《探析黄公望名作<富春山居图>所体现的艺术精神》 ② 曹夕玉《山高水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漫谈美术教育研究》 ③ 赵婷《黄公望山水画<富春山居图>的艺术特色解读》 ④ 燕军《技法的逃遁——品读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⑤ 刘海燕《浅谈<富春山居图>的艺术精神》
作者资料
元四家之首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大痴道人、一 峰,祖籍今江苏常熟。黄公望擅长山水画并独有特 色,独成一家,其画作风格水墨为主,多是描绘江南 美景,与当时的倪瓒、王蒙、吴镇并称“元四家”,因其画作 独有特色且对后世影响深远,故被称作“元四家之首”。黄公 望生活的年代正处于元朝由盛而衰的过渡时期,据史书记载, 黄公望本是元朝一名小书吏,因其侍奉的官员贪腐而受牵连入 狱,其画作也一直被搁置,直至其出狱才开始重新创作,由于 在狱中饱受折磨、困苦,出狱后的黄公望开始信奉道教,云游 四方,此时他山水画的创作到达鼎盛时期,而此时的黄公望已 经 50 多岁,可谓大器晚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元代画家黄公望(1269--1354)
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江苏常熟 人。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 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 倪瓒并称元四家。原系浙西廉访司一名 书吏,因上司贪污案受牵连,被诬入狱。 出狱后改号“大痴”,从此信奉道教, 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并曾卖卜为生。 他学画生涯起步较晚。然由于生活坎坷, 寒暖自知,所绘山水,必亲临体察,画 上千丘万壑,奇谲深妙。其笔法初学五 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后受赵孟頫熏 陶,善用湿笔披麻皴,为明清画人大力 推崇,成为“元四家”(王蒙、倪瓒、 吴镇)中最负众望的大画家。此外,画 作之余,留有著述,如《写山水诀》、 《论画山水》等,皆为后世典范之学。
画家黄公望为郑樗(无用师) 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 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 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 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 作,被后世赞誉为“画中之兰 亭”。 前半卷 名称:《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馆藏:浙江省博物馆 尺幅:纵31.8cm,横51.4cm 后半卷 名称:《富春山居图·无用师 卷》 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尺幅:纵33cm,横636.9cm 仿本 名称:《富春山居图·子明卷》 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名称:《富春山居图·沈周临 摹本》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无 用 师 卷
2011年6月1日,历经300余年的分离后,这幅传世山水终于合璧。断开容易,圆 合展出却谋划了整整10年。深受两岸瞩目的“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馆举行。在本次合璧大典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富春山居 图》前段“剩山图”与后段“无用师卷”实现360年来的首次合璧。
1.构图和布局
面对百里山川,画家并没有刻板的照搬,也没有意义罗列两岸名胜古迹,而是 则其要、删其繁。起首只见一座高岗,犹如文章的开门见山,继而平坡沙渚、 水波不兴,一路平缓,寂寥空阔,看去虽平淡,但是却有着“无声胜有声”的 笔法。画中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生动的展示了江南的 优美风光,可谓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到了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 。
富 春 山 居 图
天 机 富 春 山 居 图
·
• 电影《富春山居图》由 北京派格太合泛在文化 传媒有限公司总裁孙健 君亲自导演。电影是由 中国团队主导,斥巨资, 联合两岸三地演员,携 手好莱坞精英制作团队 共同打造的3D国际动作 巨制。电影讲述的是中 国特工同日本黑帮以及 英国大盗三方之间为了 保护和争抢辗转流失、 历经磨难的中国元代传 世之作《富春山居图》 而发生的夺宝故事。这 也是刘德华主演的第 150部电影。
2.笔法和墨色
用笔利落,简约,详尽了表现了山 水 树 石的灵气和神韵。笔法既有湿笔披麻 皴“cūn”,另施长短干笔皴擦。画中皴笔线条略长,平行交错、乱而有序、条 理清晰、线条疏松,在披峰之间还用了近似米点的笔法。画家在为山水传神的 同时,并未脱离山川形质,将客观物象是自然状态表现得恰如其分
剩山卷
富 春 江
溪山雨意图
九 峰